1.作文:我看贾宝玉

2.红楼梦32

3.林黛玉是否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

4.林黛玉的才华从何体现?文采兼具还是理财能手

作文:我看贾宝玉

凭他怎么后手不接 也短不了咱们的-凭他怎么后手不接

宝玉对香菱、平儿的爱护,希望她们不遭受那些不知疼惜女孩的人的糟蹋才好。希望那些美丽的女子都活得好。他为香菱的身世可惜为这么好的一个女孩服侍一个混世魔王痛心。同样为平儿的伶俐感叹,也为贾琏之好色*逸为平儿不平。

如果不是生活在那种女人毫无地位的社会,我想曹雪芹不会把宝玉写成天生极重女极轻男。如果香菱、平儿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宝玉肯定是很高兴的。但他一定也是爱她们的,同样希望自己有在她们面前尽心的机会,那是出于本能的对美的接近的渴望,本能的温柔,本能的爱。

在那个腐败成风,虚伪横行,到处都是假惺惺的人情经济,开口要恭维逢迎,写文章满口圣贤实则欺世盗名,做事要八面玲珑的社会,像宝玉这种人大概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他有一颗纯洁的充满爱的心。他希望这个社会是处处温情,公正的,但他的梦在那样的社会里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不通世务,不喜上学,不喜做那些世俗文章,整天就混在女孩堆里。只愿那些姐姐妹妹永远不散,直到他了,化成灰烬被姐妹们的眼泪冲走了才好。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买宝玉的帐。

很多人喜欢写龄官画蔷的那一回,喜欢龄官

宝玉见龄官在地上画“蔷”很是好奇,后来知道那“蔷”字代表贾蔷。又是一片痴情,宝玉很是感叹,他对这种美好的感情是以赞叹的眼光看的。尽管宝玉是尊贵的“宝二爷”贾蔷、龄官不过是贾家的仆人,龄官对宝玉冷冷的,她心里只有贾蔷。

以致宝玉回去对袭人说:我以前竟错了,原来你们的眼泪我竟不能全得,从此以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袭人又当他说些痴顽话,并不理他。

爱与被爱是很幸福的。那些美丽的女子在那个社会只有被糟蹋,宝玉想爱护他们。由于自小就被姐姐妹妹服侍,他愿天下的女子都和他生活在大观园里才好!

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原来不能把所有的爱全得,他也接受了。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的归宿,又何尝不好呢?宝玉不但善良,还是个随时会变通的人。世上并不只有他一个男的,也并不只有他自己才懂得怜香惜玉!

只要每个人过得好,守不守着他不是最重要的。但他也不会因为那女子不能守着自己就不再去关爱他。宝玉对女性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且在他善良的本性下,他不会去强求别人。

其实宝玉有黛玉一人守着他就够了。黛玉也并不能理解他那颗博爱的心。但当时没有比黛玉更理解他的人了。

宝玉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不是他的社会。他纵使有社会理想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不问时事。所以他那句“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俩的”是可以理解的。这个社会他根本拯救不了。

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更为开明的社会,我想他不会这么消极对待时事的。我只愿世界让他统治着才好。因为他心里充满了爱,这是最重要的。他天生的才华横溢头脑聪明还在其次。

虽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不通世务,我却看到一颗自由的心,一颗有着美好理想的心,我也感受到曹雪芹那颗伟大的心,充满了爱。充满了抱负,社会却豪无他的容身之地。

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也有一颗充满柔情的心。人类本是为爱而生,世界本应为爱和柔情统治,当世界走上这个道路,它的最终归宿,当是无为而治,不需要统治,不需要 ,没有国家,没有围墙,有的是宽容和理解,有的是,爱。

红楼梦32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

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泪干肠断 读音是lèi gān cháng duàn,形容伤心到极点。

咭咭呱呱 读音jī jī guā guā,意思是形容大声说笑。

“筵开玳瑁,褥设芙蓉”意思是:筵席的珍贵华丽,芙蓉帐的华丽豪奢。

玳瑁:爬行纲,海龟科,一种吉祥、珍贵的动物。说明宴席豪华。

芙蓉:指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说明很豪奢,很铺张。

这两句源自唐代李白的《对酒》:“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

译文: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鸡栖于埘? 埘 ( ㄕˊ shí ):在墙上凿的鸡窝。鸡子在窝里栖息。

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娇袅不胜 jiāo niǎo bù shēng 娇弱无法负荷。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大自然中的植物,总会被小孩子们拿来玩耍,并创造出各种游戏规则,于是就有了『斗草』—利用植物为『道具』,以让对方折断为胜利的玩法。斗草之所以风靡古今,精髓就在于『道具』随手可得,几乎无成本,却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竞争获胜的原始渴望。

隔锅饭儿香? 隔锅香,自己家的饭菜,再怎么好总觉得不好,别人家的饭菜,怎么差都吃得很香

拿三撇四 ,读音ná sān piē sì,指装模作样。

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金丹独艳理亲

“ 架桥拨火儿 ”比喻故意制造矛 盾,煽动双方争斗。

宴会入座时敬酒、行礼,叫做" 安席 "。

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著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

夜聚饮博:晚上聚在一起饮酒。

侑酒 ,释义:yòu jiǔ,意为为饮酒者助兴。

揎拳掳袖 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uān quán lǔ xiù,指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着拳头。形容准备动手。

身子图不得就是喝醉了酒,身体承受不住,控制不了。

黑甜一觉 ,拼音是hēi tián yī jiào,意思是形容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青目 ,读音为qīng mù,汉语词语,意思是有道行的僧人;犹青眼,青睐。 、

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 庄子 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她若帖子上自称’畸人‘的,你就还她个’世人‘。畸人者,她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她便喜了。如今她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她的心了。

宾天拼音:[bīn tiān]解释:委婉语。谓帝王之,亦泛指尊者之。

着己 ,拼音zhe jǐ,汉语词语,意思是亲近;贴心。

隆敦孝弟 隆敦 :崇尚,重视。 孝弟 亦作“ 孝悌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隆敦孝弟 就是崇尚孝道的意思。

稽颡 ,读音qǐsǎng,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后世称为五体投地。

瓢坎? 用瓢盛水,以土坎为床,指穷苦人家。

林黛玉是否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

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如此聪慧的女孩,怎么可能没意识到贾府的衰落呢!

她从小看惯了府内的人吃穿用度: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从来不知道节俭,林黛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林黛玉虽然没管理过贾府,但是经常跟在贾母身边也学会了很多管理家庭内务的方法。

贾家的女孩琴棋书画学得挺好,管理家务来,也有一套,尤其是三姑娘贾探春就很有魄力,管理能力并不输王熙凤,但是三姑娘终究是要出嫁的。

贾宝玉过生日那天,黛玉和宝玉站在花下聊天。黛玉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也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 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而贾宝玉呢?

用他母亲的话来说,就是个祸根孽胎,混世魔王,他对贾府的衰败没有前瞻性,也没有半点忧患意识的概念。

林黛玉作为贾母嫡亲的外甥女外甥女,也不想看到贾府这样挥赫无度、一掷千金,林黛玉帮着贾府盘算着,已经入不敷出。

长此以往,贾府如果再这样不知节俭,离衰败的日子不久了。

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哥,林黛玉把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她多么希望贾宝玉能勇挑重担,改变这一切,林黛玉把自己对贾府的观察实事求是地告诉了贾宝玉。

贾宝玉却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林黛玉觉得贾宝玉太没危机感,只想到他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好就行了。宝玉有没想过贾府一旦垮掉了,他俩的日子焉能过得好?

难道贾宝玉不了解一个家族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道理?还是他假装不知道?

林黛玉听了宝玉的回答,真是无语,只好懒得理他,找薛宝钗她们玩去了。

林黛玉即使意识到贾府的衰败,也无能为力,只有空着急而已,这是她无法改变的现状。

这就需要把题扯开,分析前因而得后果。那我们就从林黛玉的出身说起,林黛玉是林如海的女儿,林如海是贾府的女婿,是贾母的宝贝女儿贾敏的丈夫。

《红楼梦》中说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四大家族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林如海就是这个网上的一个连网枝节。

林如海被康熙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可是一年以后康熙驾鹤西去,雍正登基帝位。这里面的这段 历史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当时朝野上下拥护八王爷的呼声很高,雍正是老四,康熙帝刚开始定的太子是老大胤礽。康熙爷二十多个儿子,最后乱起萧墙。我们且不去说这些王子之间的争斗,只说这雍正皇帝一上台,肯定首先会剪除异己,稳定皇位和政权。

贾母的原型是康熙帝的奶娘孙氏,孙氏的儿子是跟康熙一起长大的,在康熙早期夺宫的斗争中出了很大的力。康熙立第一个太子时,是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将要断气的时候,而这个孩子就是皇长子胤礽。当时康熙帝才十几岁,作为康熙最忠实的拥护者,孙氏的儿子肯定对大太子胤礽也寄予厚望。康熙除鳌拜、平三藩之后不久,就让孙氏的儿子去了南方,做了江宁织造。

贾府的原型就是江宁织造府,皇帝是他们的坚实靠山。他们肯定不会去投靠笼络朝野的八王爷,但是对太子胤礽的感情还在。无论如何,作为新皇帝的雍正己经不是他们的靠山了。贾府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衰败的,可是贾府的衰败跟林黛玉的一家有直接关系吗?为什么林如海要把女儿林黛玉托付给贾府呢?

下面就说一说的林如海失势。

雍正皇帝刚登基就开始了追缴国库亏空。贾府那么有钱,都是挣来的吗?再者,康熙六下江南,五次都是他们家担任接待(书中写的是元妃省亲),这些花销费用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国库里借的。这也是贾府喜欢大排场,以为国家的钱用在康熙身上没事,顺便他们家也能从中捞到不少油水。可是一改朝换代,他们一失宠,麻烦事就来了。

贾府权力那么大,关系网又那么复杂,雍正帝正要挖出这个毒疮而找突破口,林如海就是这个突破口了,身为巡盐御史权大、钱多,又有贾府后面的大后台,肯定是不干净的。从林如海开始,雍正帝就让他们一家接一家地败落了。

林如海在失势后,眼看大势己去,知道已经朝不保夕,妻子贾敏己,儿子也殁了,只剩下女儿林黛玉该何处呢?其实,林如海混迹官场,料知世事,也心知肚明,他是贾府的“先行者”,贾府一干人也会在他之后而败落。但舍此一条路,女儿无处可安,所以只有将林黛玉送托贾府而听天由命了。

从林如海将林黛玉送进贾府就说明朝廷己经开始在削弱贾府的权势了,危险即将来临。

这就要说“林黛玉是否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败”的正题了,我觉得,从当时的情形看,黛玉才是一个十几岁的黄花少女,对朝局和大人们的事是不会太清楚的,但她也是识文断字的女孩,不会对身边的事一无所察,然而只能是一种不太好的感觉而已。所以,我认为:客观的讲,林黛玉只知自已家的连连不幸,对贾府的衰败大势她是意识不到的。

因为,林黛玉在贾府是常处在“安尊富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的歌舞升平之中的。

解题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林黛玉是从七岁便进驻到贾府的,她在贾府住了十年左右,以她的敏感与聪明,自然早就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的。

林黛玉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他其实能够一眼看清楚贾家在经济方面的现状的,但是那确实也不是她考虑,或者说她在意的事情。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有一段写道,黛玉和宝玉站着闲聊,聊起了探春,黛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宝玉说你不知道你病着的时候,她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这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林黛玉虽然不管事,就她个人的生活来说应该是衣食无忧,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有人替她安排好的,这一点上贾母不会不作安排,凤姐也不会有疏漏,就像宝玉说的,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可是黛玉心里还是有惦记的。他是虽然身处深府大院,却一眼看到了贾家是出的多进的少,当一个家庭出的多进的少的时候,谁都能算出来结果会怎样,就像蓄水池蓄水,流出的水多,流入的水少,那么蓄水池总有一天会干的时候,不管这个蓄水池曾经有多大。

待遇尽管看清了这一些,但是于他而言,这不是她生活中的重点,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她心中只有宝哥哥那么一个人,他看出问题并不代表她要去解决问题,作为客居贾家的人,她也无能力解决问题。

所以我一直说《红楼梦》的作者在贾家被抄家之前,让黛玉去,是对黛玉最好的悲悯,黛玉是真正实现的,那个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不像妙玉最后落得不知所终的结局,悲哀至极。

黛玉肯定是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的。在《红楼梦》里,大部分男人都醉生梦,包括宝玉也是如此,他知道这是个幻梦,但是就是不肯清醒过来。 相反,贾府的女子,多半还能意识到大厦将倾。

这其中,秦可卿、王熙凤、平儿、贾探春、薛宝钗、林黛玉都是已经看到了内囊上来的女子,她们或者是贾家的媳妇,或者是贾家的管事奴才,或者是贾家的女孩,或者是亲戚家的女孩。身份都不同,但是她们都能意识到这一点,这说明贾府在经济和财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优秀的人,无论是在哪儿,放在哪方面,他都是优秀的。 以上所说的几个女子,就是例证。而黛玉进贾府住了几年之后,观察了几年,也曾经私下对宝玉说,我闲下来的时候也对你们的花销算了一下,出的多进的少,如果再不省俭,肯定后手不接了。

就这一句话,说明黛玉虽然是寄住在贾府,但是并非“ 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只管作诗吟句 。她和探春一样, 事事心里都清楚, 只是亲戚的身份和女孩的本分,决定了她即使知道,也不能说什么、做什么。

其实,黛玉、探春、宝钗等闺中女孩的高智商和高情商,放到现在来说都是世界级名牌高校的顶级学霸, 文史知识不用多说,就是经济、管理、财务等领域的知识,她们也是能够 自己悟懂,或者一点就通的 。正是如此, 所以曹雪芹才有意要记述当年这几个异样女子,为女子写传记的。

林黛玉是从七岁便进驻到贾府的,她在贾府住了十年左右,以她的敏感与聪明,自然是早就意识到贾府的衰落的。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曾是贾府里的嫡**,风华绝代,金尊玉贵,她在临之前,为了林黛玉能很快适应贾府里的事情,曾把贾府里的点点滴滴都讲给林黛玉听,当然也包括贾府当初的奢华,如林黛玉初到贾府时,见到贾府里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就想起了母亲曾经对她所描绘的贾府的场面。

但是,在此后的日子,林黛玉也见证了贾府的另一种局面。如王夫人的半新不旧的家居摆设,主管者王熙凤挪用公款进行高利盘剥,史候府的节俭等,甚至贾琏后来借当等事情都有可能走进林黛玉的耳朵。因而,第62回,当黛玉和宝玉闲聊,宝玉说探春干了好几件事,是个心里有算计的人,黛玉道:

可见,黛玉对贾府的经济现状非常了解,不是那些只懂得风花雪月,勾心斗角的后宅女子可比。当然明白贾府现状的人不只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都是深深了然。后来贾探春通过看账本儿,也对贾府的现状有所了解。知道贾府世寅吃卯粮,青黄不接。

别为难人家姑娘啦,好不好?

一个家族的兴衰,是意识到或否意识到,是一个设身处地相关密切的人才会才能去思索和探求的。林妹妹对这个近乎哲学的问题,免疫。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是目无下尘,成天只顾着伤春悲秋,不问世事。只管自己吃穿不愁,哪管贾府后手不继。

实际上,林黛玉懂家族财务管理,懂运筹谋划,也懂人情世故。林黛玉敏锐地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

黛玉支持探春管家,希望解决贾府的财政危机。

林黛玉赞成探春管家,她对宝玉说过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句话证明黛玉闲暇时间不仅仅是读书识字,写诗填词,弹琴做女红。她还算计贾府的收支,计算收支是否平衡。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宝玉觉得短不了咱们两个人就成,其余的事情就不顾及了。宝玉没有危机意识。但是黛玉有。黛玉觉得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她觉得贾府应该想办法解决当前的财政困难问题。因此她赞成探春改革,说探春是个乖人。

林黛玉没有为贾府出力,不是黛玉自私,也不是黛玉无能,而是因为她没有资格管贾府的家事。

贾府已经衰落,但是她没有站出来为挽救贾府做什么。不是黛玉自私,而是黛玉懂世故,认清当前的形势。

王夫人生怕管家大权旁落,王熙凤都不完全信任,更不会让其他人插手管家事务。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就夺取了她的管家权,让李纨,探春和宝钗管家。王夫人这是摆明了给宝钗的实习机会。

黛玉的身份约束她不能多说话,不能管贾府的内政,否则人们会认为黛玉多管闲事。会认为她别有用心。这是林黛玉的世故,也是林黛玉的无奈。

李纨身为贾府的大少奶奶,她都不多管闲事,宁可在屋里歪着,也不管王熙凤在那边忙得团团转。王夫人和王熙凤也不希望李纨为王熙凤分担家务。李纨尚且如此,何况寄居贾府的林黛玉!

即使管家期间,李纨都不多管家事,任凭探春和宝钗改革。黛玉明白贾府的经济状况,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她虽然不管事,但是她希望贾府能省俭,或者寻找新的出路,解决危机。因此看到探春改革,黛玉持赞赏态度,表示支持。

林黛玉写诗填词,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

林黛玉看到贾府生齿日繁,事务日盛,内囊已经空虚,衰落不可避免。可是贾府主仆上下,都安富尊荣,没有一个人没有运筹帷幄,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为了满足虚荣心,还要维持着外面的架子。

面对这种情况,贾母都无能为力。每日里只和孙子、孙女玩笑一阵子罢了。其余的事也就不操心了。因为操心了,还遭人烦,何苦来吃力不讨好呢。贾母都想明白了,黛玉一个寄居贾府的客人,有能怎么样?

林黛玉明知贾府败落在即,又不能有所作为,所以经常写写诗词,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担忧与悲伤。

黛玉的诗何尝不是对贾府这座香巢的担忧。贾府终有一日“人去梁空巢也倾”。

《葬花词》是黛玉对花的礼赞,也是对自己葬歌,更是为贾府败落命运唱的挽歌。

《葬花词》与其说是对自己爱情的不确定,不如说是对贾府兴衰的不确定。

林黛玉没有那么狭隘,她不是单纯为自己和宝玉的爱情而悲悲戚戚,黛玉也是为贾府不可逆的败落而伤心落泪。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贾府是四大家族之首,它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是翰墨诗书之族,贾府的生活到底有多富贵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贾府几乎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宴,贾府餐桌上的 美食 每天都有新的式样;贾府的大观园美轮美奂,几乎集合了众家园林之所长;贾府的衣裳,贾母和宝玉的都是针线活灵巧的丫头们的手工定制,有些衣裳上用内造都比不上;贾府出行车马都可以占满整条街道。

贾府的富贵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贾府的败落也是慢慢而来的,贾府的管家人们自然是最先预料到贾府的败落的,可是其他人却都高枕无忧的生活。 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的黛玉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贾府的败落呢?

第一,在探春管家期间,林黛玉和宝玉谈起贾府入不敷出的现状

黛玉是在贾母的调教下长大的,从鸳鸯和袭人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就可以知道贾母教育女孩子是很厉害的,黛玉是贾母的最喜欢的孙女,贾母对她教育自然不会差。琴棋书画是黛玉要学的,可是当家理政和针黹女红也是闺阁女儿必备的技能,这些方面黛玉自然都不会差。

所以黛玉即便没有参加贾府的管家事宜,她对贾府的现状也是略知一二点。

黛玉对宝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黛玉只是闲暇的时候一计算就能够知道贾府此时已经出去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是黛玉学习当家理政比较好的效果。黛玉不管事并不代表她不懂事。黛玉这样身份的姑娘日后都是要嫁给别人家做管家大娘子,所以当家理政只是必备的技能。

第二,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状态,每况愈下

黛玉从进贾府的那天恰就保持着小心翼翼,不肯多走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虽然后期黛玉变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是这份小心从来都没有放下过。黛玉对贾府的人情世故都熟悉了之后,她才能稍微流露自己真性情和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来生活。

因为是寄人篱下,特别是在林如海去世之后,黛玉在贾府生活就是格外的小心。黛玉为了不给贾母添麻烦,宝钗建议她吃一点燕窝来调养身体,黛玉都不去对贾母说。燕窝在贾府只是平常,王熙凤的生病之后就会吃这个,可是黛玉此时却连这么小的要求都在顾忌。

因为黛玉在贾府受到的待遇都和贾府的**一样,所以她已经感到很不安了,燕窝虽然不贵重但是却容易被下人们抱怨“她轻狂”,其实黛玉不能说的一个原因,就是贾府已经慢慢败落,黛玉的生活状况在变差,所以她不能再给贾府添麻烦了。

第三,贾府的衰落,黛玉的聪慧如何会看不透

贾府的衰败其实是不太明显的,如果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是很难知道其中的真实情况的。贾府在外边的体面一直都保持得很好,也许不乏“要面子活受罪”,可是贾府外边的体面却是一直都保持得很好。

黛玉是一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的聪慧姑娘,她在贾府事事都看得很通透,如何会看不懂贾府的败落,只是大家都知道却都不说,于是黛玉有何必谈及呢?

黛玉并不介意平凡的生活,因为林家向来就不像贾府这般奢靡和浪费,黛玉喜欢的清减平淡的生活,所以贾府不管废与兴黛玉都不会特别在意。“无为而治,保持我心”这是黛玉的特色,也是黛玉的生活的常态,有此心黛玉的生活就会在贾府的波澜壮阔中保持自我的平静。

元春省亲时,让贾宝玉作诗,林黛玉曾代他作了一首《杏帘在望》,最后四句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林黛玉虽才高自傲,目下无尘,但孤身寄居在贾府,她不可能完全不通世事的。她明白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对来送东西的丫头、婆子,她从不吝于打赏;她知道在贾府只有贾母的疼爱是不够的,便跟王熙凤交好。林黛玉在贾府住了十多年,看着贾府从元妃省亲时的烈火烹油,到后来的节衣缩食,她当然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

对贾府财政的入不敷出了然于心

贾宝玉过生日时,和林黛玉一起站在花开说话:

对于贾府的现状,林黛玉看得很清楚,她清楚地感爱到贾府众人豪奢的生活,也知道贾府当下的收入不多,主要经济来源只有家里庄子上的收入和贾政几人的俸禄。而这些收入跟贾府的日常开支相比较,远远不足以支付日常开支。不管贾府先祖留下了多少财产,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林黛玉能看得出如今的贾府子孙并不善筹谋,只知挥霍。但说到底她也只是寄居于此的表姑娘,并不好多说什么。

林黛玉的聪明,以及对世事的洞察

林黛玉无疑是聪明的,敏感的性格和坎坷的命运,让她对世事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洞察。薛宝钗劝她吃燕窝时,她会说:

第六十九回,王熙凤将尤二姐骗进了大观园,“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奶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

在人情事故上,林黛玉聪明而剔透,她能看清楚贾府仆人捧高踩低的嘴脸,也能看明白王熙凤满脸带笑之下的精明算计和险恶用心。

因此,林黛玉从小住在贾府,在贾母身边长大,切身感受着贾府生活一点一滴的变化,她当然也能感受到贾府的衰败。

林黛玉性子的转变,也说明了她对贾府衰落的感受

林黛玉在整个《红楼梦》中,性格的转变是最大的。她初进府时,小心翼翼地应对,不敢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再到熟悉之后,变得有些小娇纵,在周瑞家送宫花时,她会说:不是挑剩下的,也不会送给我;再到后来开始跟薛宝钗和薛姨妈交好,跟一众姐妹交好;到最后抄检大观园时,她已经从那个爱打趣人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异常沉默的人。

林黛玉性格的转变,正体现了林黛玉对贾府衰落感受的体现。从一开始那个被贾母宠得有些娇纵,敢跟贾宝玉吵架,让贾母来劝架的小姑娘,到生病要吃燕窝,却害怕被说三道四,说明当时贾府的财政已经开始紧缩。燕窝虽不是普通的东西,但是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女人吃燕窝滋养,也算日常事,可是林黛玉生病,却并没有送燕窝给她吃。连薛宝钗一个小姑娘都知道林黛玉吃燕窝滋补更好,贾母等人会不知道吗?如果知道,却并没有安排,这又是为什么呢?

抄栓大观园时,园里一众姐妹都有反应,唯有林黛玉,是那个最沉默的。一方面是因为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发起的,而她一直不得王夫人喜爱;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内心的悲凉了,探春都能看明白此举的荒唐,林黛玉又怎么能看不明白。只是一方面,她没有立场去说什么。另一方面,她也知道贾府的衰落已是必然,人力已经难以对抗。

林黛玉的才华从何体现?文采兼具还是理财能手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曾看到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咏絮才”借才女谢道韫指出了林黛玉的才华横溢,这里的才主要指的是文采。倘若不仔细读《红楼梦》,大概只能看到林黛玉文采了得,多读几遍才发现,我们印象中“弱柳扶风”的林妹妹,还不只是会吟诗作词,她可称得上是多才多能了!

首先是文采,关于林黛玉的文采,已经不必细说,结诗社,夺魁菊花诗,教香菱做诗,元春省亲的时候特别指出林黛玉的诗好,她在大观园里拟的名字一个字不改全用上了,这些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文采十分了得。下边就重点说她的其它才华吧。

第一、林黛玉是个裁剪高手。

小说第二十五回:凤姐问众人吃茶的事情,只有林黛玉喜欢暹罗进口的淡茶,凤姐对林黛玉说了一句话:“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这可了不得了,贾府的管家婆王熙凤还有事求林妹妹。什么事呢?接下来凤姐就和贾宝玉一并中了马道婆的招,躺了一个多月,再往后也没提起这事。直到小说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王夫人那里匆匆忙忙吃了中饭,迫不及待地去贾母那儿看林妹妹,有这么一段: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贾宝玉写完了字就赶紧找林妹妹去了,到了贾母那儿,却不见林妹妹,因问:“林妹妹在那里?”贾母道:“里头屋里呢。”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一熨。”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这三处文字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就明白了。凤姐要求林妹妹的事,原来是裁剪。偌大的贾府找不到一个裁剪师傅?还要在贾母这里劳烦林妹妹?看来林黛玉的裁剪水平不是一般的高。都知道鸳鸯的裁剪好,不用量就能给贾母做个正合适的抹额,也知道晴雯的针线了得,连雀金裘她也能补。却不知道,连贾母都夸的灵巧丫头裁剪水平都比不上林妹妹呢!

第二、林黛玉是个管家理财能手。

小说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黛玉评价探春是个“乖人”,宝玉说:“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林黛玉听了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凤姐生病,李纨不管事,探春代理着做起了贾府的管家,宝玉说她做了好几件事,林黛玉听了以后说这样好,贾府太花费了,她闲了的时候替贾府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现在如果不节俭,以后就接不上了。可见林黛玉是非常有经济头脑的。探春如此有才干,还要查帐本才能知道的事,林黛玉完全不管贾府的事,却只要闲下来一算,就知道贾府的经济情况了。她在得知探春做了这几件事以后,表示赞同,可以看出她也是具备探春的才能的,甚至比探春还要更高明,毕竟她不是贾府的人,不能管贾府的事,因此她只能暗自替贾府担心,而不能出手干预。倘若林黛玉当了家,恐怕还能做出不少治理贾府的好事来呢。这些是贾宝玉完全想不到的,想到贾府的未来,林黛玉甚是担忧,可贾宝玉竟然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其目光短浅,不思长远,不知振兴贾府,不知经济学问,着实让林黛玉无语,也无怪乎“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第三、林黛玉还是个教学高手

说起林黛玉当老师,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小说第四十八回,薛蟠离家“做生意”,宝钗带了香菱住进大观园,香菱就拜黛玉为师学做诗了。曹雪芹用了超过一回的篇幅来讲香菱学诗,其过程还分了三个阶段。在黛玉的多次指点下,香菱刻苦学习,不多长时间竟然就学成了!这里黛玉的讲解十分重要,如果不是黛玉的指点,香菱是不可能这么快学成了。看看黛玉是怎么指点的吧:

1、鼓励香菱,树立学习的信心,安排学习进程,次序分明。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把学诗说成了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一下子解开了香菱的困惑,以至于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接着黛玉给香菱安排了学习的进程,首先看《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然后鼓励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大受鼓舞,拿了黛玉给她的书就回去读了。

2、认真负责,绝不敷衍。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香菱来找黛玉学诗,作为黛玉来说,香菱是宝钗家的人,不找宝钗学,却找她学,她完全可以拒绝,只让宝钗教,或者随便敷衍香菱几句,但是黛玉很认真,不仅没有拒绝香菱,还很仔细地安排她的学习进程。对于香菱喜欢的陆游的诗,黛玉一下子就指出了香菱有可能进入的误区,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林黛玉不仅给了香菱书,还特别交待“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后来众人看香菱学得太投入了,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黛玉明明白白地说了,她是以诲人不倦为宗旨来教香菱学诗的,可见其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这一点从香菱后来做的三首诗也能看得出来,做第一首时,已经很不容易,黛玉却告诉她“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于是有了第二首,黛玉又说:“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到香菱作出了第三首,书中没有明说黛玉的反应,只借众人之口说这首诗做得好。而香菱并不信别人说的话,还是要问黛玉宝钗。这里能看得出来香菱对黛玉的信任,也能看得出黛玉对香菱的负责。

黛玉能教出受众人肯定的学生,说明她的教学水平也很高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