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2.三国时诸葛家族的背后风云:早期风光,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3.日本战国时期,十大令人扼腕叹息的武将。你能想到谁?

4.七夕佳节,观陆放翁与唐婉之情,扼腕叹息,劝君珍惜眼前人

5.求<京华烟云>小说的人物评析或赏析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让人扼腕叹息的成语-让人扼腕叹息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

 最近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对它非常着迷,于是我找到了前几年的诗词大会观看。

 这档节目是中央电视台举办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它弘扬和推广了中国的诗词文化。这个节目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国籍,只要热爱古诗词的人,都能参加。它是以诗词答题比拼的方式进行,它不像别的比赛那样严肃,更多的是以轻松的方式去品味诗词。

 我看了一期节目以后,发现自己只答对了几道题,还有很多都不会,不得不说,这个诗词大会引起了我对诗词的兴趣。以前背诗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现在觉得中国的诗词很有魅力。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意境和古人的智慧,仔细的去品味诗中的意境。

 这里面我最欣赏的选手是殷怡航,她是那一期的一匹黑马,她答题的速度不仅快,而且正确率还很高。还是第一次上台的她就把四期擂主的李子琳给打败了,真是让人佩服!

 中国的古诗词浩瀚如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她们的满腹诗书,淡定自如,为我们坚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多读诗书,把中华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古人说诗言志,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抱负等,这是中国人对诗的最高境界。这些优美的诗句现在成为教科书中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背诵它,虽然有时会觉得比较难懂,但诗词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可以写一手好诗词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习和写作诗词,将诗词文化发扬下去。现在河北卫视推出了《中华好诗词》节目,这是继《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重视汉字书写的节目之后,又一档和文字有关的节目,中华好诗词和汉字紧密相连,借用大众传媒的方式,让诗词重新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中华好诗词》节目由原央视主诗人王凯担纲,赵忠祥、杨雨等名嘴和明星参与,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通过闯关、益智、综艺等节目手法,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让广大观众学习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

 过年时都会播出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过年时,我去了姥姥家,所以没能看上直播,只能回家后观看回放,不过精彩还是不变的,而且这季有几大亮点:点评嘉宾都十分着名,有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几位嘉宾的点评与讲解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20xx年的《中国成语大会》与《汉字听写大会》上的双料冠军彭敏已经当了四场擂主,在最后关头却与冠军宝座擦肩而过,成为亚军,让人扼腕叹息;而上一季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北大博士生陈更这一季也是争夺到了三场擂主,也算不负众望,但也与冠军宝座失之交臂;16岁的少女武艺姝这匹黑马却一往直前,最后一期只领先陈更11分,却成功晋级,又在飞花令中打败了百人团第一名王子龙,最后在擂主争霸赛中险胜彭敏,真可谓是高歌猛进,“英雄出少年”啊!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后的我也深受影响,不仅又知道了许多的古诗词,更是了解了许多的诗人,还打算去把家中藏书《诗经》找出来读一读呢!毕竟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主席的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再加上评委们的细心讲解,想不被吸引都难啊!真希望这档节目全年都会播出,而不是只在过年时!感谢诗词,让我遇见这么精彩的你!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

 2月7日晚,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夺冠。她最后的对手,曾获得第三届汉字听写大会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的彭敏难免遗憾。

 "如果我能再拿下一个冠军,最后就是一个“三冠王”了。我在报名的时候的确有这样的期待。"电话那头,彭敏对《新华每日电讯》说。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第4个"大会"。

 "最早根据现代人提笔忘字的现象,为了唤起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设计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来我们想,既然汉字可以成功,那么一个词语、一首诗词呢?"阚兆江说。

 《中国诗词大会》原本是频道总监阚兆江一开始最担心的一个"大会"。因为诗词和人人都要写的'字,常跟日常生活的成语不同,自古为文人雅士所爱,容易曲高和寡。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5

 这两天,最火的电视节目要属“中国诗词大会”啦!它集中了全国各个年龄层次的诗词高手,在一起比拼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共分十场比赛,每天晚上一场比赛,竞争的相当激烈。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比赛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今年的冠军是陈更,一个北大的女博士。她每年都来参加诗词大会,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她越战越勇,一共上台14次,最终获得了冠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相当感动,用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来形容她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爸爸告诉我,这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人不会永远成功,我们要学会面对失败,将失败转化为我们成功的动力,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点了点头,心中默默的想着:“虽然上学期数学没有考好,这学期我一定要努力了,争取考个好成绩。”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

 好激动啊,太兴奋了,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兴奋。当然是中国诗词大会啦。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准备好手机,纸和笔,准备与选手同步答题!

 今天是第二季诗词大会的第八场比赛!

 第一位上场的是张勤,他先送给了大家一句诗,然后从容不迫的走向答题区,开始答题。

 第一题是九宫格,我一眼便看出是《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真是小Kiss!第二题是十二宫格,找出一句七言诗,我一看,呵!这正好是我刚学的“瀚海阑干百丈冰”,哈哈,我连对两题啦。正当我嘚瑟时,我发现后面的诗我都没见过,只能靠蒙了。

 罗默轩和武亦姝的比赛都很精彩,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罗默轩和彭红宾的飞花令对决!主题词是“山”,彭红宾先说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罗默轩紧接一句“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感到他们的诗词储存量很大,而且还能灵活运用。

 最后彭红宾胜过了罗默轩,获得了挑战擂主的机会。可彭红宾还是不敌擂主。

 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古诗词,让古诗词成为我的精神食粮。通过诗词大会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古诗词无穷的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7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老师的开篇词。“除非巍巍群山消逝,滔滔江水干涸,寒冬雷声翻滚,酷暑白雪纷飞,天地合为一体,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此事重点不在“乃敢与君绝”上面,而是用前面永不可能发生的事述出我与你的情感。

 在第2季决赛上,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夺冠。在飞花令中,英语博士陈更失误,武亦姝才坐上王位。让他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为“月”,武亦姝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后,被提醒诗句重复,虽然有时间限制,可武亦姝不仅临危不惧,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诗经》中的《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诗中包含4个月字。在决赛中,他又以9道题无失误的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以“酒”为题的飞花令中,他连说三句九字诗,并没有要求对手也回答三句,最终依然获得胜利。

 赢了诗词大会,武亦姝瞬间成名了,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赞赏“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大会让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使我的诗词方面积累了更多,素养提升了更多。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

 在中华上下5000年中,诗词无疑是最好的历史凭证,大到一个王朝的衰败,小到平民百姓,粗茶淡饭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有诗词的存在。在诗词中,我们能与白居易,李煜,辛弃疾等文学大家谈论见解。在这几年中也有许多的古风唱见,把诗词谱曲,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比如奇然的《琵琶行》《阿房宫赋》,依靠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两茫茫》改编的艾辰的《东坡》。诗词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

 在今天,我重温了一遍第十期的《中国诗词大会》。在第二季中,16岁的中学生武亦姝夺得第一。我看到了她在台上腹有诗书的从容模样。我边看节目边“同步答题”但我也没有道道答对。我也算得上是一个喜爱诗词的人,但看到台上与我年纪相仿的选手对答如流,我也只能叹息道技不如人。

 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很有特点。现代人注重身体养生的同时,也重视起了心灵养生,品一品诗词,读一读《诗经》,对于心灵养生再好不过了。诗词大会正是有了心灵养生的功能,不仅仅是一场场的比赛,更是引领我们吟诵好诗词,品味好诗词的平台。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9

 最近,中央一台正在热播一档大型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过无数“黑马”,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来自百行团,虽然不是最厉害的那一个,但他依然令我敬佩,他夺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

 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为什么能够拿到总冠军呢?我知道这肯定离不开他付出的努力。每次送外卖时,他都会随身带一本书,等外卖时,他便会坐下来看书。在送外卖的过程中,骑车时等待,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在脑海中“过滤”古诗词。我真佩服他的学习精神,用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来祝贺他的成功再好不过了。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也许最珍贵不过的是沉静与坚持,我们要学习雷海为不屈不饶的学习精神,积攒更多的知识!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0

 我是一十二班的张奕轩,我的爱好广泛:吃的呢?最喜欢吃的是汤圆,因为香香甜甜的味道让我大饱口福;玩的呢?我喜欢去的地方是河洛书苑,因为里面花花绿绿的图书让我大饱眼福;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呢?是《中国诗词大会》。因为台上的嘉宾、选手让我感受到了古诗词的神奇魅力。特别是邓雅文,因为她是我们洛阳人的骄傲。

 从大年初一开始,一到晚上八点钟,妈妈就会把电视机打开,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开始收看《中国诗词大会》。随着电视屏幕上显示的习题,我和姐姐一会儿高兴得欢呼雀跃,一会儿失望得唉声叹气。因为有些古诗句我们也会背诵,但还有许多不会背诵的诗句。

 我也喜欢背古诗,因为背古诗可以认识很多的汉字,知道很多的古代诗人,还可以锻炼我的朗读能力。我的妈妈会把我每天背诵的古诗发在朋友圈里,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会为我点赞,我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在寒假,每一天我都要背一首古诗,我现在已经会背几十首古诗了。我下定决心,以后每天都要读古诗,每星期最少要背会四首古诗,要做一个诗词小达人。有一天我也要站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像邓雅文姐姐一样为我们洛阳争光。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1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董卿老师的开场白,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了!我和爸爸都以激动的心情看着期盼已久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感觉全身都被这个节目所震撼。

 在这个节目中,我最喜欢陈滢,而爸爸最喜爱陈更。我认为陈滢有把握,所以一直支持陈滢。但陈莹面对这么厉害的选手,还是遗憾离场。最终还是被陈更这位老将过五关斩六将,夺得了最后的总冠军。

 在这期节目中,我认识了很多选手。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坚持不懈,有的奋发图强,还有的能书善画。我认为不光是选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时光。时光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就应该珍惜。向每一位选手和百人团的所有选手一样勤奋努力。

 “这个春节《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的诗词时光……” 随着董卿老师的结束语,我和家人都喜爱的这个节目结束了。虽然节目停止了,但诗词永远刻在我心中。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2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千古名句,其中不乏有很多美丽的诗句,我们后来人却并没有认真去品味,甚至都不曾去用心研读过,许多人对于诗词的理解,可能只局限于教科书之中,且知晓的也仅仅是教科书中记录的那寥寥几篇,甚至学生们认为,古文毫无意义,十分无聊,种种表现,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知之甚少,让人担忧。

 现在人们喜欢在电视上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仅仅也是打发一下闲暇时间,央视应该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想到要办一场《中国诗词大会》的,它让人们了解到古文诗句的强盛,让人感受到诗词之美,也让人们重新感受中国诗词文化蕴涵。

 在这个网络语言横行当道的年代,中国的诗词文化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们是时候该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投身于诗词的海洋,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意境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3

 4,5岁的时候,妈妈就叫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票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了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4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诗词为心。”这是参赛者王若西赞美主持人引用的一句话。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今天,我就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古诗词的优美和运用。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味道。

 假期里,妈妈让我重温了一遍《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以诗词答题的方式来狂欢的,它让大家的心情时而轻松、时而紧张。它为亿万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当答题开始的时候,我瞪大眼睛看着题目,也会时不时地答出几道。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她叫李尚荣,她在前面八道题中都答对了,她击败了百人团的许多选手,而在最后一道题中,因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商女”的意思导致失误。但是最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面的选手也是很厉害,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身有残疾并刚考完大学的彭超夺得了擂主。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也是画龙点睛,他们将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受益匪浅。

 从这次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好多诗句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心里暗自发誓以后一定坚持学下去。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5

 这个周末在家刷《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我看这个节目是把它当成一个游戏来玩儿的,虽然基本上也就能答上一些简单的题,但是就像看韩剧、偶像剧一样也可以带入,想象自己就是其中某位高手,一路过关斩将。

 而且整个节目让自己沉浸在诗词的浪漫气氛中,根本停不下来。

 节目设计地很精致,很久没看央视的节目了,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令最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三点:

 一、那些少年少女,小小年纪竟才华如此横溢,而且还都特别的淡定,那心理素质真是杠杠的,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很多参赛选手穿汉服、民国时期的服装、还有我说不清朝代的服装来参加节目,这些服装还真的挺美的。

 三、十期连着看下来,真的被满满的正能量伤到了,实在是有点腻,但瑕不掩瑜,依然还是一口气刷完。

 很期待明年的第三季,也希望明年自己能够答对更多的题目。

三国时诸葛家族的背后风云:早期风光,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三国的诸葛家族,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出过丞相,也出过将军,出了不少乱世风云人物。然提起三国时的历史故事,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小时候,最崇拜的人就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精通八卦阵。八卦阵这个东西,总觉得有点神奇的味道,所以,诸葛亮也就是许多人心目中神一样的人物。

虽然,大家对诸葛亮都很熟悉,但是对三国时期诸葛家族的故事知道的可能就没那么多了。提起这个诸葛家族,在三国初期,也是个大家族,声名显赫的家族。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官至军师、丞相,可以说在蜀国的军营中,除下刘备,就是诸葛亮了。这样的神人物自然为诸葛家族增光添彩,当然,诸葛亮当年一心为百姓天下, 肯定心里不是想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更多的是天下。

世上的事总是不能近乎完美,诸葛家族出将才、出宰相,可是却偏偏不能够共同辅佐一个主上,而是分别为三个主子服务。不过,服务对象都是厉害的角儿,也就是魏蜀吴。诸葛亮在蜀国,他的大哥诸葛瑾却在吴国。

诸葛家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大哥诸葛瑾独自到外谋生,本想着等到功成名就之时将自己的两个弟弟接过来,却不想诸葛亮后来投靠了刘备。当孙权知道卧龙诸葛亮是诸葛瑾的弟弟,并且在刘备手下做事,就用各种方法让诸葛瑾将诸葛亮也“忽悠”到东吴来。诸葛亮是何等人物?岂是那么好忽悠的?

有一次,诸葛瑾又写信给诸葛亮,表面上是表达思念之情,想兄弟团聚,实际上是想让诸葛亮投靠孙权。诸葛亮何等聪明,看完书信,笔墨一挥,情感更是真挚流露,诸葛瑾读完信,泪流满面,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说服诸葛亮,再这么下去,可能自己被诸葛亮“忽悠”过去了,也就放弃了。

诸葛瑾虽然才能不及诸葛亮,但是在蜀国也是备受重用。一生也算是高官厚禄,不过诸葛瑾为人谦和,人缘尚佳,得以善终。然而其子,结局却不佳,最终子孙尽亡。究竟是为什么呢?

先说一下诸葛瑾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是诸葛恪,小儿子是诸葛乔。因为诸葛亮成亲后,长时间无子,古代又流行过继,所以诸葛瑾就将自己的小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过继当年,诸葛乔九岁。

诸葛恪长大后,智慧才干也非一般,最终做到了丞相的职位,可能是诸葛家族的智慧基因比较好。但是,诸葛恪的性情没那么好,后期为权利所迷惑,刚愎自用,把持朝政,吴国君王难以容忍,最终被残忍,并且灭了族。

那诸葛瑾的小儿子诸葛乔呢?他是否幸免于难?没有,在诸葛恪被杀前的若干年,诸葛乔早就了。诸葛乔过继到诸葛亮这边后,诸葛亮对其严格要求,让其从基层做起,磨炼他,想让他成为蜀国的栋梁之才。然而,谁也没想到,在一次押送粮草的路上,马儿受惊,这位二十五岁,性格温和,人缘极佳的帅气公子,不慎跌落悬崖一命呜呼。

但是,好在诸葛亮后来有了自己的亲儿子,诸葛瞻。因为诸葛亮政务繁忙,顾及较少,诸葛瞻在智慧才能方面与诸葛亮相差甚远,三十七岁那年,在绵竹之战中,为国捐躯。诸葛瞻在十七岁那年娶了蜀国的公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和诸葛瞻一同赴战而,次子诸葛京则存活下来。

那么,在魏国当官的那个诸葛家人又是谁呢?其实,他不是诸葛亮的亲兄弟,只是诸葛大家族的一员,是诸葛亮的堂兄弟,他就是诸葛诞。诸葛诞是魏国的大将军,才能和名声虽不及诸葛瑾和诸葛浪,但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可在魏国后期,司马氏专权,诸葛诞因为不服司马氏,认为其实篡权夺位,最终被司马氏污蔑,株连了全族。

而,家族路后期却是由盛到衰,最终只有诸葛亮的子孙存活了下来。诸葛瑾一生为东吴出谋划策,却不想子孙最终被灭族。虽是智慧家族,结局难免令人扼腕叹息。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不可以不知。诸葛亮的后人能够得到保全,也主要和诸葛亮的谦卑公正处世态度有关。他一心为公,从未想过夺权,也给子孙创造了福田。

家族(25)蜀国(11)诸葛(11)

日本战国时期,十大令人扼腕叹息的武将。你能想到谁?

一、织田信长

信长公可算是战国革新的先行者,也是最有希望结束乱世的英雄,可惜为最信任的部将之一所害。

如果信长革新成功,建立幕府,日本有可能会更早的进入现代化进程。

二、丰臣秀吉

从一介足轻成为天下人,秀吉的人生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丰臣秀吉的每一次改名,都是他人生事业上的里程碑。

可惜他家基因太差,都是不育症患者——大和大纳言秀长也无子,晚年得子一旦自己弃世而去天下必为人所谋。我想这个道理秀吉不是不懂,只是无奈而已啊,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让五大老交誓书和血印状。

三、上杉谦信

义的化身,可惜见识有限,不能谋天下。

谦信本人道德高尚不假,可是太不会变通,执意与武田常年征战,其实意义不大,反倒耽误了时间。

四、武田信玄

霸王的化身,政略和军略都很厉害,眼光也很远,可惜地理位置不好,自己又出师未捷身先。

胜赖不是废物,只是他的对手太强大,如果胜赖臣服织田,也许还能保存武田家名。

五、龙造寺隆信

肥前之熊的勇武自不待言,四天王的家臣团也挺强大,完全有实力和岛津、大友一争高下。

可惜后期日益沉迷酒色,又在己方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冲田啜一役中战,龙造寺家也一蹶不振,可惜自己的一世英名。

六、长宗我部元亲

好不容易统一四国却遇见丰臣的四国征伐,虽说前功尽弃,但也因识时务而保存了家名

可是元亲的继任者盛亲却未能识时务,关原之战站错了队,之后又逼自己的兄长津野亲忠,失去了归顺德川的唯一机会。

七、伊达政宗

不必多言,如果政宗早生二三十年的话,谦信和信玄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可惜生不逢时,好在政宗的政治嗅觉最灵敏,知道因势利导,所以能保住伊达家名已是万幸。

八、大和大纳言丰臣秀长

大名级之后就是重臣级了。

秀长绝对是秀吉的手足重臣,为人谦和敦厚,甚得人望,连大和这个宗教势力猖獗不法的地方都能治理的滴水不漏。四国征伐虽然不像秀吉亲临的其他大规模征伐战那样势如破竹,但是最终也取得了胜利。

可惜英年早逝,很多人都说如果秀长在世,绝对可以阻止秀吉侵朝的暴行,就像法正一定可以阻止刘备征东吴一样。

九、蒲生氏乡

秀吉的妹夫,文武全才,据说其才能连秀吉本人都十分忌惮。

氏乡也是英年早逝,临时传来秀吉要征朝鲜的消息时,他跳起来大骂:这个猴子,真是不要命了!可惜这话秀吉听不到了,可以说征朝鲜是丰家天下垮台的导火索。

十、备前中纳言宇喜多秀家

五大老最年轻的一个,秀吉的养子。也是为丰臣家尽忠奋战的一个儿子。可惜生的晚了,没有经过战国的洗礼,政治眼光和武略有限。

如果秀吉把天下传给秀家的话,也许不会那么快败亡。

七夕佳节,观陆放翁与唐婉之情,扼腕叹息,劝君珍惜眼前人

?

从古至今,都涌现出许多唯美的爱情,滋润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相信在这尘世之间,还是存在至真至纯之情。恰逢七夕将至,让我们聚在天井之中,遥看牵牛织女,观陆放翁与唐婉之间的凄美爱情。

初识陆游,是在语文课本上,那时只知道他是南宋时期的大文豪,但奈何命途多舛,时运不济,一生都为仕途理想而奔走,然至都未实现满腔抱负,那时看待他,看待他与编入史书上的其他文人一样,只是惋惜;中识陆游,是因为被那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震撼,原来他不仅可以提笔写诗,还可手握铁剑上阵杀敌,直至晚年梦中,也常常回忆起戎马生涯,此时看他,心中只有敬仰之情;后识陆游,则是被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所叹服,可怜他这一生未能守住爱人与理想。

陆游与表妹唐婉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拥有这世间最甜蜜的爱情,之后如他们二人所愿,喜结连理,结为夫妇,婚后生活也如胶似漆,好比檐下燕、并蒂花,若一直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倒也是一段佳话。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陆家的婆媳关系一直处在冰点,准确来说是陆母不满儿媳唐婉,遂棒打鸳鸯。

然而在那个“孝”字大于天的年代,他们还是未能冲破父母的阻挠,选择“一别两宽”,但感情过于深厚,分别后的两人还是未能“各生欢喜”,抱憾而终。在两人分别之时,唐婉还曾送陆游一盆海棠花,留作纪念,她说今后我将漂泊在外,此花你好好照顾。

十年之后,陆游故地重游,至沈园,在走廊的尽头,他遇见了同样来赏玩的唐婉。二人大概是投神于风景,以至于抬起头,对方已到了面前。有那么一瞬间,两人想必谁也没有说话,他们目视对方,试图从对方身上找到这十年流失的光影,或许只有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才能表达二人的心境了。

沈园一遇之后,唐婉郁结于心,不 久 便离开人世,至此,二人的缘分可算是今生已尽,陆游变成了真正意义上孤身一人。

古代的爱情故事,传为佳话的不少,但不论卓文君,侯方域,还是刘兰芝,皆有不及,后者不过是女子哀怨,依附于男子,哭哭凄凄,相较于唐婉,都少了那一份知性,唐婉之美,在于其与陆游一唱一和,默契无匹,却偏是个咫尺天涯的结局、令人叹惋。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求<京华烟云>小说的人物评析或赏析

《京华烟云》流淌出来的文化底蕴

完全商业化的系列韩剧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闯进了我们的视线,当观众还在为《大长今》流淌出来的韩国文化或感叹或不屑时,这边却走来了深情款款的《京华烟云》。那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名叫长今的宫女、医女,这边走来了一个知书达理、宽容忍让的奇女子——姚木兰。如果说《大长今》刻画了一个女人自强不息的坎坷命运;那么这部《京华烟云》就抒写出一段特定历史时期下,几大家族命运跌宕起伏的命运画卷——“清明上河图”。

对于一些观众对编剧的质疑,笔者持保留意见。因为对于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向来就有吃力不讨好的危险。但是这部《京华烟云》,我认为是这许多年以来少有的经典之作。之所以经典,首先在于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一段故事,在演员的精彩演艺下,都呈现出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载体。前些日子我写过关于《大长今》的“友情篇”、“恩师篇”等人物系列,就在于对剧中丰满人物的喜爱,而这部《京华烟云》中,从中、青、老主角,甚至到丫鬟、大夫,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在言语之间抒写出一段段命运,丝毫不输《大长今》。

重道逍遥的姚思安,温存善良的姚母,知书达理的姚木兰,正气凛然的孔立夫,可爱妩媚的姚莫愁,新派自由的姚迪菲,活泼可爱的黛芬,多愁善感的红玉,心直口快的暗香丫头;文气软弱的曾文伯,要强的曾母,圆滑的桂姐,正义多病的曾平亚,温柔偏执的曼妮,窝囊老实的襟亚,浪荡不羁的荪亚,浪漫痴情的曹莉华;还有充满卡通意味的牛家:奸诈的牛似道,贪财的牛母,欺男霸女的牛同仪,单纯浪漫、后来沦为汉奸的牛怀玉,以及争强好胜、贪财泼辣到最后回心转意的牛素云。单单44集,就描绘出这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却又详略得当,实在了得。

上面说了精彩飙戏的新老演员们,而对于这些人物的塑造,演员、编剧、导演都花了大功夫。《京华烟云》中符合每一个人物身份的经典台词是一句接一句,值得细细品位,当然这是林老先生的功劳,但也少不了编剧们所花费的心思;再看看剧中每个人物卧室里的一张张镶有相框、泛着典雅色的个人照片,婚宴上每一个刻有喜字的古铜烛台,每一身剧服每一个滚边、纽扣做工的细致入微,每一套与周遭环境搭配的茶具,剧中道具的周到细致就可见一斑;此外该剧的剪辑也是相当精致,移花接木的技巧随处可见,各个人物的起伏命运穿插地美妙得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经典到每一个细节。

接着,下面就说说《京华烟云》中渗透出来的文化氛围。细数起来,却丝毫不输给任何一部被令观众叹为观止的韩剧。

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红木花雕、亭台楼阁

这不仅包括姚、曾两家的深宅大院、紫擅木家具、屏风、八仙桌,更包括姚家后来搬进的王府花园。王府花园门口的石狮把门,里面琳琅满目的亭台楼阁、花园池塘不仅使迪菲的外国朋友再三感叹,也让观众应接不暇。

还有那条充斥着冰糖葫芦、茶社、小吃、古书、兔爷、风筝、花草的商业街,阵阵吆喝声,很有味道。

古董、陶瓷、古画、书法、报章书籍

莫愁嫁妆里精致的古董,在木兰的指挥下,一一展示给了观众;曾家的古董店里更是成了古玩的集中营;这还不够,从琉璃场的古董买卖到曾、姚家每间屋内,都少不了这陶瓷、古董的摆设。

在西山赏景的那场戏中,傅老先生、姚思安、立夫、莫愁就乾隆的字体各有各的评价。在整部剧中,出现的对联、书信也全部是笔墨纸砚纷纷登场。

再去看每家书房里满满当当的书籍、古画,点滴中透露出书香门第的气息。还记得深刻的是那本在木兰、立夫手中传来传去的《饮冰室文集》、《殷商甲骨文初探》吗?

还有立夫以“不平氏”为笔名写的那篇大快人心的《文妓说》。大意说的是当时的文人大多都干些粉饰太平的活,其实报纸舆论监督的功能那时就体现出来了。找来那时印刷密密匝匝的报刊,《民国时报》、《平民报》、《实话报》,《新青年》,也苦了《京华烟云》的导演了。那报童那声声“号外、号外”,真是这个时代影视剧的标志了。不过单凭报章的舆论就要搬到财大气粗的牛家,这不仅是立夫作为文人的书生意气,更是林老先生的理想所在。除了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怎么会有男女老少集体出去抗议牛似道的作恶霸道?中国的老百姓只会象王心丽《落红迷归路》中的小镇百姓那样,只会传传谣言、搬弄是非罢了。

诗句、俗语、传说连篇

《京华烟云》毕竟不像《红楼梦》那样雅兴,时不时地对诗罚酒,但是却每个人的口中都出现过适合自己身份的俗语。那句“开弓没有回头箭”出现过多次,但是每次都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接下来《京华烟云》在外国陆续播出,这些内容翻译可得花功夫了。

还有那个铸钟老头的女儿舍身救父的传说,在木兰和莫愁口中共出现三次,每一次都体现了女儿身的伟大与无奈。那一口钟的每一次被敲响,观众都对木兰的命运担忧着、叹息着。

独有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京华烟云》独有的,是中国文化独有的。

当木兰被迫出嫁,姚思安将自己尽有的甲骨全部当嫁妆给了木兰。姚思安声泪俱下的那句“我的大女儿是留着我救命用的”,唉,在他心目中,自己的至爱——甲骨文——哪有女儿珍贵啊。

最后那一幕,姚思安为了不让甲骨文落到日本鬼子手中,玉石俱焚,那一幕,何其悲壮!“甲骨就是化成灰烬也要留在华夏大地上”,又是怎样的一种气节!

京剧、二胡、笛、萧、鼓

《京华烟云》一开场,木兰便来了一出京戏。接着在西山、姚家、王府花园、狱中,甚至到演员们说话的背景音乐,也都离不开字正腔圆的京剧。直到最后那场醉人的“贵妃醉酒”,就着它木兰款款而来。

在木兰代妹妹出嫁的当晚,姚思安幽怨的二胡“夜深沉”,在空旷寂静的夜晚让人扼腕叹息。当与木兰擦肩而过的遗憾之时、木兰新婚的那夜,立夫独自吹起了萧,声声叹息,多么凄惨。

此外,婚礼中的敲锣打鼓自然更是少不了。

佛教、道教

韩日、东南亚对中国的文化最懂的就是儒家文化,而影视作品中对于佛、道二教却较少涉及。林语堂老先生的《京华烟云》,本着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的意图,将佛家、道家的文化渗透到点滴。从尼姑庵中的抽签、冲喜到拜神求佛,佛教的文化印在了那个时代。

道教主要通过姚思安这个入世的世外高人体现出来。每一场他和女儿木兰的对话,每一次面临劫难时的淡定自若,经过漫长的独自云游,到后来的蓦然领悟,无不透露着自己的道行。

婚丧礼仪

韩剧《新娘18岁》中,第一次领教了韩国的婚丧礼。而从曾家风光整个北京城的三喜临门,到曾平亚、曾文伯、曼妮等的丧礼,《京华烟云》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的婚丧礼仪。喜庆、悲哀体现到每个道具的细节,过大礼、嫁妆、上头、正日出门、三朝回门,大红花轿、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应有尽有。

茶文化

西湖的龙井配上古朴的陶瓷茶具,透露出我们的茶文化。

《京华烟云》里的茶文化体现在每一幕接待客人的场景中。尤其是木兰给立夫沏茶的那一幕,那一倒来,二沏去,最后那一杯满满的龙井,透过立夫那饱含热泪的双眼,一切的感慨、遗憾都尽在不言中了。

此外江苏的大炸蟹、致美斋的酸梅羔、天意斋的栗羊羹、天宝楼的烧羊腿、防膳的肉末烧饼、南京的板鸭、桂花鸭,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了。

中国古代大家庭的标本

曾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大家庭。曾文伯、妻子曾母以及小妾桂姨,另外三房儿子、儿媳妇,成群的丫鬟伙计,各自成院,却又组合在一个大家庭里,共生共息。而每个儿媳妇又牵扯出另外两家大的家族:牛家和姚家,这就是强强联合的古代门当户对的婚姻生活。

曾家的这个大家庭也是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给外国人展示的画面。老谋子这些作品获奖是其次,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这些最早出国的影视作品使得,很多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仍然是妻妾成群、男人大辫子的形象。但是《京华烟云》不仅仅展示了这么一幕,因为剧中还有着五四带来的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自由气息。

动荡不安的时局大背景、三大家族的兴衰、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不像鸳鸯蝴蝶剧做作地将战事当成自己谈情说爱的背景,《京华烟云》里,从五四思想解放、军阀混战到民国时期,再到抗日战争,《京华烟云》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展示了三大家族的兴衰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抒写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这一段社会历史的变迁。

最能体现这一背景的就是牛家。从牛家的洋洋得意到后来的遗臭万年,再到牛怀玉沦为汉奸、牛素云为日本贩卖毒品,这些都展示了这样一段沉重的中国历史。

唯美的景物、精致典雅的旗袍、大气的音乐

整部《京华烟云》中,不断出现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子、绚烂的日出日落、挂在枝头的一轮圆月、黄昏时的古楼、清晨云雾缭绕的白塔,唯美但不失大气。尤其是西山赏景那一场戏,一座桥,一个石碑,一个飞檐走壁,老北京的京味就这样一点一滴透漏出来了。如此看来,旧版《京华烟云》精致狭窄的景物,在这方面就败下阵来了。

还有那一套一套做工精致的旗袍,穿在几个少奶奶身上,韵味无穷。比如,木兰安排荪亚、曹莉华见面的一场戏,木兰那身**的旗袍简直就是绝美,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体现中国女人的风采!

此外,无论是全剧的背景音乐还是主题曲《发现》,都出自内地音乐大师王黎光,处处洋溢着一股子大气。单独听那首《发现》,或许只觉得歌词优美,歌声一感三叹。但是当看了此剧后,再去听它,真是感叹木兰的一生,感叹剧中每个人的一生。

象《天地英雄》《七剑》都有自己的**原声带,而内地的电视剧不像韩剧一样,鲜有自己的音乐带。而这部《京华烟云》的音乐原声带、VCD、DVD一起涌向了市场。在王黎光的亲手操刀下,《京华烟云》出落地更加大气磅礴,音乐衬托着剧中人物命运的喜与悲。

很多人对在亚洲甚至美国所向披靡的《大长今》不屑一顾,但是这些人可能都没有看过此剧,就大加指责,这样的评论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看过《大长今》后,剧中的美食文化让人流连忘返,这也是韩国人引以为豪的地方。但是《京华烟云》和《大长今》比较起来,却丝毫不逊色。如果说《大长今》的哄起为韩国的国家形象加了分的话,那么上文提到的这些足以使得《京华烟云》“出口”后,所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都是值得我们炫耀和自豪的。当老谋子展示的中国男人大辫子的形象还迟迟不去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京华烟云》无疑会为中国的形象增光、甚至锦上添花。

因为这些文化氛围,因为剧本的优秀、演员的精湛演艺,因为央视一套的覆盖面,这部《京华烟云》是注定墙内开花,墙外也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