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亡则其政息-人亡政息什么意思
1.带息字的成语
2.推荐一个颇具意义的成语
3.人什么的成语
4.请问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谢谢!
带息字的成语
带息字的成语
息字开头成语精选
息迹静处息息相关息息相通息交绝游息黥补劓息怒停瞋息事宁人
息字相关成语意思
1)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2)息黥补劓: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3)息迹静处: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息交绝游:屏绝交游活动。隐居。
5)息怒停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6)息事宁人: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7)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8)一息奄奄: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之状。
9)一息尚存: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10)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1)消息灵通: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
12)消息盈冲: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13)消息盈虚: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14)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15)喘息未定: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
16)喘息之间: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
17)禽息鸟视: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
18)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19)姑息养奸: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20)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21)瞬息之间:极短暂的时间内。
22)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23)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24)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25)掩旗息鼓: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26)望岫息心: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同“望峰息心”。
27)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28)保境息民: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29)卷旗息鼓: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30)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31)买牛息戈: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32)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33)食饥息劳: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34)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35)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亡。
36)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
37)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38)进退消息:指增减;变化。
39)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40)人亡政息:亡:失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41)敛声屏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同“敛声屏气”。
42)流光瞬息:形容时间极短。
43)左书右息:比喻倒行逆施。
44)束肩敛息: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45)不遑宁息: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46)重足累息:指畏惧之甚。
47)重足屏息:指畏惧之甚。
48)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49)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50)寻消问息: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推荐一个颇具意义的成语
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比喻一人当官有势,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著沾光。贬义。
2.一了百了
1. 多用於解决有关的事,要彻底解决,不留尾巴
2. 常用以谓人一,万事俱了
3.一介不取
形容一个人非常廉洁,一钱一物都不随便取用。褒义。
4.一日九迁
形容人升官快速
5.一日千里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6.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殷切
7.一手遮天
通常用在形容一个骄狂专横的人,控制隐瞒了全部事实。贬义。
8.一孔之见
比喻一个人见识浅薄狭窄。也做自谦的话。
9.一丘之貉
用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贬义。
11.一片冰心
形容人心志高洁,不慕荣利。褒义。
12.一字千金
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文词极为精粹。褒义。
13.一字褒贬
形容记事或评论时措词谨严而有分寸
14.一衣带水
原比喻长江水面狭窄,两岸离得很近。后泛指一水之隔。也比喻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不足以成为阻碍
15.一言九鼎
形容说话极有份量,能起决定作用,一说话便能解决问题
1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喻话一说出口,就无法收回。强调守信的重要
17.一呼百诺
形容权势很大,侍从众多。也用形容随声应和
18.一面之雅
形容交情甚浅
19.一哄而散
形容散去得很快
20.一柱擎天
比喻一个人身负重任
21.一时瑜亮
形容同时代两个可以互相抗衡的杰出人才
22.一纸空文
指契约、条约、法律、规章等签订或制定后不予履行
23.一得之愚
谦称自己看法浅薄
24.一唱三叹
形容诗文情意婉转,而感人至深
25.一将功成万骨枯
旧时多用作对黩武主义者的批判。现用来形容藉众人之力以成就一己之功
26.一国三公
比喻有权力有主见的人太多,使一个团体的事权无法统一
27.一朝天子一朝臣
原指新王朝的天子登基之后,前朝的臣僚就被新的臣僚所代替。后也泛指***更换,下属人员也随著更换。多用於贬义。
28.一场春梦
比喻世事无常,转眼成空。也用於比喻打算落空
29.一挥而就
形容熟练、敏捷,写字、绘画、作文能很快就完成
30.一叶知秋
比喻看到某些事物的迹象,就可以推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31.一傅众咻
比喻周围环境不好,正面教导抵不过反面干扰,教育效果很差
32.一语破的
比喻言语、观点准确,能切中要害。又作『一语中的』
33.一暴十寒
原指这样植物不能生长,后用以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
34.一诺千金
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35.一应俱全
多用於具体的事物,间或用於抽象事物,但不用於人
36.一蟹不如一蟹
形容境况越来越差
37.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一下子就能成功
38.一鳞一爪
比喻只是事物的一小部份。也用於比喻零星,不完整的事物
39.七折八扣
今用以比喻财物打了折扣后,结果剩下不多
40.七窍生烟
形容气愤至极
41.九五之尊
指帝王的尊位
42.九牛一毛
形容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也比喻价值极为渺小轻微
43.九一生
形容多次陷入绝境而幸存
44.二三其德
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也只三心二意
45.人一己百
形容坚定信心,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46.人亡政息
此词与『人存政举』相对,二词经常连用。本指为政在於人,得仁人而治,则其政事可行;不得仁人而治,则其政事废止。后则照字面解释,直指执政者在位,其政事得以施行;执政者后,其政事即废止
47.人中骐骥
比喻十分难得的杰出人才
48.人生如朝露
比喻人生短促,时光一去不返
49.人生如寄
通常用以表示人生短暂
50.人面桃花
1. 取意於『人面桃花相映红』,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美丽,堪与桃花争艳
2. 取意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情景依旧,而所爱的人已不知去向,用以形容一个人缅怀旧情,心生伤感
51.人浮於事
用以形容找事的人多,而可供就业的机会少。与坊记之原意不同
52.人微言轻
指地位低,说话不被重视。多用做自谦之词
53.人谋不臧
用以表示事情的失败,乃由於人之谋划不善所致,与天命无关
54.人赃俱获
用以表示一个人犯法,人的罪行与赃物同时被捕获
55.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遒劲雄健,后用以比喻见解深刻
56.入主出奴
比喻门户之见
57.入吾彀中
1. 指箭矢所及之地,即有效射程
2. 比喻进入了所设的圈套或自己的掌握之中
58.入室操戈
比喻以其人的学说言论还击其人
59.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又形容建筑物、雕塑等精致灵巧。后多用於形容人处世圆滑,善於应付。多用於贬义。
60.力挽狂澜
比喻竭尽全力挽回险恶的局势。褒义。
61.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语言犀利
62.十室九空
形容人民因灾祸、战乱、横徵暴敛等而大量亡和逃走以后的荒凉景象
63.十行俱下
谕读书甚快,一目十行
64.大才盘盘
形容有极大的才能
65.大匠不斲
形容居高位者,不必代替下司部职
66.大旱望云霓
比喻人在困难中渴望救星的出现
67.大快朵颐
用以形容尽情享受美味
68.大放厥词
原意指铺张词藻,畅所欲言。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69.大醇小疵
用以表示大体纯正,然不免有小缺失
70.大张旗鼓
形容声势浩大,规模雄壮
71.大张挞伐
形容大规模进行武力讨伐,或进行猛烈的攻击。后也用以形容言语、文字上的争讨
72.大厦将倾
常用以比喻腐败的政权或机构即将崩溃
73.大惑不解
表示对某件事或某种情况感到迷惑,弄不清楚。多用於表示不满或质问
74.大腹便便
形容胖子或孕妇
75.大谬不然
指荒谬得与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含有大出意外之意
76.大渐弥留
指病危将
77.小巫见大巫
多用於比较,显得大小、高下、计谋、力量等相差悬殊
78.小姑独处
用以指女子未嫁
79.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指小时后聪明,长大不一定有出息。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80.小学大遗
形容学习时舍本逐末
81.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传播的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也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82.三月不知肉味
原用以比喻音乐感人至深。后引申以指凡沉醉於某事物,而食不知味
83.三折肱为良医
比喻对於某事阅历多,经验就丰富
84.三姑六婆
旧时用来泛指装神弄鬼、欺蒙拐骗,不务正业的妇女
指反覆领会,谨慎体察
86.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谨慎或一句话也不敢说
8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劝戒人在事情还没做之前,一定要考虑周全,计划详尽
88.丈二金刚
形容茫无头绪,或莫名其妙的状态
89.于归之喜
指称女子出嫁的喜事。也可以简称为『于归』
90.上下其手
用以描述官场中玩法舞弊,亦用指调戏妇女的行为
91.上行下效
指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学
92.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比喻位高权重者的一言一行,往往为一般人所追求与模仿
93.上穷碧落下黄泉
今用以比喻竭尽心力,到处搜寻
94.上驷之才
称颂他人有很高的才能
95.下里巴人
指通俗歌曲。后泛指普及的通俗文艺形式
96.口耳之学
指只有道听涂说得来的一点知识,而无真才实学
97.口惠而实不至
指所言不实,许诺没有兑现
98.口诛笔伐
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批判和抨击
99.口碑载道
形容到处都是称颂的声音
100.千夫所指,无疾而
遭众人反对,下场可悲
101.千里鹅毛
比喻礼物虽轻,情意却重。也用於自谦所送礼物的微薄
102.千金买骨
比喻招揽贤才的真诚、急切
103.士为知己者,女为悦己者容
旧时形容甘愿为栽培、赏识自己的人献身
104.子虚乌有
用以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或事物
105.尸居余气
形容人快要的样子。也引申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106.尸位素餐
形容当官的空占著职位白吃饭。有时也用以谦称自己位未尽到职责
107.山珍海错
泛指山间和海内出产的各种珍贵的美味食品
108.山高水长
比喻人品行高尚,流芳后世。褒义。
109.工力悉敌
多用以指文艺造诣或本领不分高下
1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在用以说明要把事情办好,首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有时也用来强调做事之前先把工具准备好
111.才高八斗
原为赞美文人才学极高的常用语。后也形容一个人才智高超,学识渊博
112.土崩瓦解
形容彻底崩溃,无法收拾,也做『瓦解土崩』
113.不一而足
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只一个或一次
114.不二法门
原指泯灭一切相对概念的差别,达到修成大道的门径。现用以比喻独一无二的方法或途径
11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历险境,没有无畏的精神就不能成功。也用以比喻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116.不分皂白
比喻不管是非曲直或不问情由
117.不分轩轾
比喻分不出高低、轻重、优劣
118.不分畛域
本指不分界线。也形容关系很融洽,不分彼此
119.不刊之论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之言论
120.不可以道里计
形容差距极大
121.不可同日而语
形容不能一样看待,无法相提并论。指性质、地位、情况等相差甚大
122.不可名状
常用以指所面对的事物特异,非言语所能表达
123.不可造次
指行事要慎重
12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法则
1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指不担任某种职位,就不去干涉过问与这一职位有关的一些事务
126.不足为外人道
指要求不要把有关情况告诉其他的人
127.不足挂齿
形容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以表示自谦
128.不折不扣
指一点也不减少。也表示完全合乎标准
129.不忮不求
不嫉妒,不贪婪
130.不见经传
用以指称毫无来历,很少人晓得的事例
131.不吝珠玉
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
132.不言而喻
形容事理非常明显,不说自明
133.不卑不亢
形容举止大方,对人的态度或言语不失分寸
134.不是冤家不聚头
两个不投合的人,偏聚集在一起
135.不咎既往
对过去已经做错的事情不再予以责备或追究。也作 『既往不咎』
136.不容置喙
指不让人有说话的机会
137.不能赞一词
后来泛用以赞扬说话入耳或文章写得好
138.不胫而走
1. 原指贤才投奔敬慕贤才的人。后用以比喻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开来
2. 也比喻东西忽然丢失
139.不怕官,只怕管
指在人的管辖之下,只得听命於人
140.不情之请
谦称自己向人提出的要求不尽合情理
141.不经世故
形容人阅历浅,没经验
142.不期而会
多用以指较长时间未见的熟人、朋友的偶然相见
143.不寒而栗
形容十分恐惧
144.不欺暗室
形容内心光明坦荡
145.不虞之誉
指出乎预料的赞扬
146.不落窠臼
多指文艺作品不落俗套,有独到之处
147.不置可否
指不表明态度,不发表意见
148.不栉进士
指有才学的女子
149.不蔓不枝
比喻说话、作文简练严谨
150.不愧屋漏
意谓暗中也不做坏事,而问心无愧
151.不辨菽麦
形容愚昧无知,或因脱离生产实践而缺乏实际知识
152.不识之无
形容人不识字或极言文化水准甚低
153.日不暇给
形容事务繁忙,没有闲空
154.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比喻盛极必衰。又作『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155.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比喻功业显著,永恒不变,历久不衰
156.日食万钱
形容奢侈浪费的生活
157.日居月诸
形容岁月流逝
158.日就月将
多用以形容学问日积月累,不断地前进
159.日削月割
形容日渐削减,戕伐
160.日暮途穷
比喻计穷力竭,或临近绝境
161.心比天高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的超过现实
162.心存芥蒂
形容心中怨恨或不快的情绪
163.心如悬旌
形容心神飘忽不定
164.心有戚戚
用以表示赞同他人的看法
165.心有灵犀一点通
原来比喻恋爱的男女心心相印,现泛用以比喻彼此间心意相通
166.心劳日拙
形容对事竭尽许多心力,事情却反而一天比一天更束手无策。多用於贬义
167.心广体胖
1. 原意用以形容一个人心胸宽畅,而身体自常舒泰
2. 今多就字面解释,胖,音ㄆㄤˋ,用以表示一个人心里快活,没有忧虑,身体自会胖起来
168.心旷神怡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畅快
169.天不假年
「天不假年」为「天假之年」之反义。用以感叹人年岁不长
170.天真烂漫
多形容青少年纯真可爱。也用以形容诗、文、书、画等自然天成,真诚亲切
171.天荒地老
形容时间极其久远
172.天马行空
用以比喻思想行为,自由无拘;亦用以比喻才气纵横,毫无拘束。
173.天崩地坼
1. 用以比喻声音宏大。
2. 灾祸重大。
174.天道好还
指作恶的必将受到报复。
175.天道宁论
用以比喻天意如此,人力无奈。通常指善人无善报。
176.天诛地灭
用以强调言行将为天地所不容,常用於对人发誓时。
17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比喻作恶的罪犯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
178.文不加点
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文。
179.文恬武嬉
形容文武官僚只知贪图安逸享受,不问国家政事。
180.文过饰非
指寻找理由,掩饰错误。
181.文从字顺
形容写文章用词造句都很顺畅。
182.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贬义。
183.五日京兆
比喻暂居其位,准备离职。
184.五内如焚
形容心里十分焦躁、忧愁。
185.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旧时作为太平盛世的吉祥徵兆。
186.水落石出
原形容自然景色清明。后用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187.水涨船高
比喻事物随著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
18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比喻对人过於苛求,就不能容众。
18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比喻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亦可简称为「载舟覆舟」
190.六根清净
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
191.六马仰秣
形容音乐美妙,连马都不吃草料抬起头听
192.六朝金粉
指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193.予取予求
形容贪得无餍,毫无限制地求取。贬义
194.予智自雄
指一个人妄自夸大,自以为聪明。贬义
195.反求诸己
形容谦虚,严以律己
196.反躬自省
指对自己要求严格,注意自己的德性修养
197.反璞归真
比喻还其本来面目,遗自由自在的生活。后常用以形容诗文朴实无华,也作「归真反璞」
198.方寸已乱
形容心绪繁乱
199.方兴未艾
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可阻挡
200.斗筲之人
比喻气量狭小,见识短浅的人。贬义
201.分庭抗礼
原指古时礼节,主人与宾客在庭院东西两边相对施礼。现比喻以平等关系相处或地位不相上下,也指相互对抗
202.分崩离析
形容国家或团体在崩溃瓦解时,人心涣散不可收拾的情况
203.分道扬镳
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204.中流砥柱
比喻人英勇坚强,能担当大事,独当重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的作用的力量
205.中原板荡
通常只用在形容中国大陆的动荡混乱。其他国家不适用
206.内省不疚
形容没有做过违背天理的事,自然能问心无愧
207.内圣外王
古代用以称颂理想人物。现多用以写古人
208.少不更事
形容年轻缺乏经验。
209.今非昔比
形容变化极大。
210.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不被外物所感。
211.木已成舟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12.升堂入室
原比喻学问造诣深浅程度的差别。后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
213.牛刀割鸡
比喻大材小用或小题大作。指方法和对象不相宜。
214.牛衣对泣
形容贫贱夫妻同过困苦的生活。
215.牛鬼蛇神
原来比喻想像怪诞,思路奇特;后来多用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贬义
216.牛骥同皂
比喻才能低的人和才能高的人混在一起
217.夫子自道
后多指本想说别人,却正说了自己;有时形容自己夸耀自己。
218.户限为穿
形容来往进出的人非常多
219.手足胼胝
形容辛勤劳苦
220.引吭高歌
形容人们在高兴时唱歌的样子
221.引领而望
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222.毛遂自荐
比喻自告奋勇,推荐自己
2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事物的优劣都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
224.尺布斗粟
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相容。也指少量的粮食布帛
225.太阿倒持
比喻授人权柄,自贻祸患
226.天矫不群
形容人气宇轩昂,俊逸出众
22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比喻事情发生前的徵兆
228.孔武有力
形容威武有力
229.目不交睫
形容因心中有事长时间不曾合眼睡觉
230.目不暇给
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231.目不见睫
比喻见远而不见近,或没有自知之明
232.目光如豆
形容目光短浅,缺少远见
233.目光如炬
1. 原形容怒视的样子
2. 后也用以形容洞悉事理,见识高远
234.木无全牛
形容技艺精湛纯熟
235.令人作呕
形容非常使人厌恶
236.令人齿冷
指叫人耻笑
237.令人喷饭
形容叫人感到非常可笑
238.令人发指
形容使人愤怒到了极点
239.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比喻好人处在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240.白云苍狗
形容变化多端的浮云。也用以比喻世事变换无常
241.白驹过隙
形容生命短暂,年华易逝
242.生於忧患,於安乐
指人应该奋斗和上进,不要贪图享受和安逸
243.生杀予夺
指统治者掌握著随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
244.生张熟魏
比喻两人阅历、性格不同。也用以比喻彼此互不熟悉
245.生灵涂炭
形容人民处於极端困苦的境地
246.巧言如簧
比喻用动听的话骗人
247.巧取豪夺
形容以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物
248.巧诈不如拙诚
劝勉人们做事为人应以诚相待
249.功高震主
旧指臣僚功劳过大,就会使君主震骇而产生疑忌
250.功亏一篑
惋惜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完成
25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存在
252.皮里阳秋
形容一个人外表若昏於事者,其实内心甚明,且早有定见,或早有褒贬
253.皮相之谈
讥人说话浅薄不深入
254.瓜田李下
比喻避免引起嫌疑
255.瓜剖豆分
比喻国土被分割
25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的观点来反驳对方
257.以讹传讹
指越传越错,影响很坏
258.以儆效尤
指通过对一个人或一个案例的处理,来告诫学做坏事的人
259.以汤沃雪
比喻轻而易举,颇见功效
260.以邻为壑
今用来比喻嫁祸於人
261以蠡测海
比喻见识狭窄
26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强调要待人以诚,充分信任,大胆放手
263.用行舍藏
指儒家的一种处世态度。任用时就出来做一番事业,不用时就隐退。后也泛指人的出处行止
264.付之一炬
指东西被火烧毁
265.付之东流
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
266.左支右绌
形容力量不足,穷於应付
267.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原比喻用他国的贤才可以作为本国的辅佐。也用以比喻别人榜样可作为自己的借镜。也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68.未可厚非
指言、行等还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全盘否定,过分责难
269.未雨绸缪
形容做事要先做好准备,以免到时手忙脚乱,招致损失
270.石破天惊
多用来比喻文章或事情新奇惊人
271.司空见惯
形容事情很常见,不足为奇
27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常用以指称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多用於贬义
273.玉石俱焚
比喻好坏同归於尽
274.叱吒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275.古稀之年
指人的年龄已到70岁。有时也用以指老年
276.布鼓雷门
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
277.市井之徒
旧时对商贾、城市平民的蔑称,或指贪图私利
不讲信义的人
278.切肤之痛
比喻感受非常深切
279.失之交臂
形容把好的机会错过了,以后机会就难得了,有惋惜意
28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比喻开始有损失,后来终於得到胜利;或这方面失败了,却在那方面取得成功
281.民无信不立
指人民如果对政府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282.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指以智谋取胜,而不用实力硬拼的作战方针
283.外圆内方
用以形容人表面和顺周到,内心却严正刚直。褒义
284.包藏祸心
指内心怀著恶意。贬义
285.奴颜婢膝
形容低声下气,卑鄙无耻地谄媚奉承的样子
286.代为说项
指替人说好话,以助其达成目的
287.兄弟阋墙
后用以喻指内部的纷争
288.出尔反尔
现指说话不算数或作了事又反悔。表示言行前后矛盾,反覆无常
289.甘之如饴
比喻为了某种崇高目的乐意承担某项艰苦工作或甘愿过一种艰苦生活
290.可操左券
比喻有把握取得成功
291.瓦釜雷鸣
1. 比喻小人得志在位,声势显赫
2. 比喻拙劣的文章、音乐、美术等,反而到处风行
292.瓦解冰消
比喻事物彻底的崩溃或消失
293.由剥而复
形容人从逆境转为顺境
294.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用以劝人凡事须亲自去体验
295.如火如荼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用以比喻气势旺盛
296.如出一辙
比喻彼此思想、言论或行动情况十分相似
297.如法炮制
比喻照现成的样子做
298.如丧考妣
形容悲痛至极
299.如雷贯耳
形容名声极大。表示对人倾慕已久的话
300.如数家珍
比喻对所列举的事物或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01.如胶似漆
形容相互之间(过去多指夫妻)亲密无间,无法分开
302.如堕五里雾中
比喻模模糊糊,摸不著头脑或认不清方向
303.如蚁附膻
用以比喻趋附者众多
304.如释重负
形容完成一件大事或摆脱繁重事物后所感到的轻松爽快
305.自反而缩
用以形容为人光明坦荡
306.自出胸臆
指见解、旨趣独特
307.自出机杼
比喻构思独特新颖
308.自我作古
指创建新,代替旧的
309.自怨自艾
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后只含有悔恨之意
310.自诒伊戚
用以指称自寻苦恼
311.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312.因利乘便
指善於利用有利的形势
313.因陋就简
原指任其简陋,不求改进。今多指利用原有的简陋条件,尽可能把事情办好
314.因时制宜
指根据不同时期(或时间)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采取适宜的措施
315.因势利导
顺著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316.因噎废食
比喻做事出了一点毛病,就把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停止不做
317.耳目昭彰
形容被大家了解得十分清楚,已无法隐瞒
318.耳提面命
形容严肃而恳切地教导
319.耳熟能详
今多用以形容为人所熟知
320.耳闻目睹
指亲耳听到和亲眼看到
321.耳濡目染
指经常听到看到,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322.耳鬓厮磨
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一般指男女儿时的友爱
323.光怪陆离
形容色彩班烂,形象奇异
324.光风霁月
比喻襟怀坦荡,品格高尚
325.光前裕后
形容人有非凡的丰功伟绩
326.行不由径
形容为人端庄、正派、严谨。褒义
327.行百里者半九十
比喻事情越接近愈困难。用以鼓励人要持志不懈
328.行将就木
表示寿命不长,已临近亡
329.行云流水
常用以比喻诗文流畅明快或处事自然超脱
330.江心补漏
比喻发现问题太晚,要救治已无济於事
331.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
332.江郎才尽
比喻人的才情文思衰退
333.老生常谈
今多指听惯了的老话。有时用作自谦之词
334.老僧入定
意指一个人闭目打坐,胸中毫无杂念,浑然忘我
33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比喻年纪虽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336.守正不阿
指坚守正道,决不偏袒、奉迎。褒义
337.守身如玉
用以形容人谨持自身清白。褒义
338.守株待兔
比喻坐等意外的侥幸心理。野用以比喻守狭隘或局部的经验
339.守经达权
形容既坚持原则,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40.危如累卵
比喻处境十分危险
341.危言危行
形容敢於直言,做事正直
342.危言耸听
多指故作惊人之语,藉以吓人
343.有口无心
形容说话心直口快,欠缺考虑
344.有为有守
指既有作为又有操守
345.有脚阳春
就职赞美官员施行仁政用语
346.字字珠玑
形容诗文珍贵,言语精练
347.字斟句酌
形容写作或说话十态度认真,措词严谨
348.有余辜
形容罪大恶极。贬义
349.得其所
形容人的有意义,有价值
350.多行不义必自毙
指违背正义必然没有好下场。贬义
351.多历年所
指经历年代久远
352.曲肱而枕
形容悠闲无忧的隐居生活。也形容人安贫乐道
353.曲突徙薪
用意劝戒人防患未然
人什么的成语
人百其身rén bǎi qí shēn 出处:《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意思:百其身:自身一百次。别人愿意一百次来换取者的复生。表示对者极沉痛的悼念。
人不知,鬼不觉r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恁做事可甚人不知鬼不觉。”
意思: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人才辈出rén cái bèi chū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意思: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人才济济rén cái jǐ jǐ 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意思: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人财两空rén cái liǎng kōng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他有偌多的东西在我担里,我若同了这带脚的货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人财两失。”
意思: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
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 出处:《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意思: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人地生疏rén dì shēng shū 出处:
意思: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人定胜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意思: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人多势众rén duō shì zhòng 出处:
意思:人多力量大。
人多手杂rén duō shǒu z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意思: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人多嘴杂rén duō zuǐ zá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意思: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出处:《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人非木石rén fēi mù shí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意思: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意思: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人浮于事rén fú yú shì 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意思: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欢马叫rén huān mǎ jiào 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意思: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人急智生rén jí zhì shēng 出处:
意思: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人给家足rén jǐ jiā zú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商君列传》:“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意思: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人己一视rén jǐ yī shì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意思: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人间地狱rén jiān dì yù 出处:
意思: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
人间重晚晴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 出处: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意思: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人杰地灵rén jié dì líng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意思: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人尽其才rén jìn qí cái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意思: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人困马乏rén kùn mǎ fá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
意思: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人老珠黄rén lǎo zhū huáng 出处:
意思: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人面兽心rén miàn shòu xīn 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意思: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人面桃花rén miàn táo huā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意思: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人民城郭rén mín chéng guō 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意思: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人命关天rén mìng guān tiān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人命关天,分甚么首从。”
意思:关天:比喻关系重大。指有关人命的事情关系及重大。
人命危浅rén mìng wēi qiǎn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意思: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亡。
人莫予毒rén mò yú dú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意思: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人怕出名猪怕壮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 出处:
意思: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人弃我取rén qì wǒ qǔ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意思: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人强马壮rén qiáng mǎ zhuàng 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意思: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意思:俱:全,都;亡: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者的悲伤心情。
人情冷暖rén qíng lěng nuǎn 出处:唐·白居易《迁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意思: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正是人情世故,转面炎凉。”
意思: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穷志短rén qióng zhì duǎn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意思: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人穷智短rén qióng zhì duǎn 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引陈无己诗:“人穷令智短。”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意思: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人取我与rén qǔ wǒ yǔ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意思: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人去楼空rén qù lóu kōng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意思:人已离去,楼中空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
人人得而诛之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 出处:《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意思:得:可以,能够;诛:杀。所有的人都可以杀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人人皆知rén rén jiē zhī 出处:
意思: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人人自危rén rén zì wēi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意思: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意思: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神共愤rén shén gòng fèn 出处:《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意思: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意思: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人生路不熟rén shēng lù bù shú 出处:
意思: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人生如寄rén shēng rú jì 出处: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意思: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人生如朝露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 出处:《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意思: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人事代谢rén shì dài xiè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意思: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人手一册rén shǒu yī cè 出处:
意思: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人寿年丰rén shòu nián fēng 出处:
意思: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人留名rén sǐ liú míng 出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留皮,人留名。’”
意思: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rén tóng cǐ xīn,xīn tóng cǐ lǐ 出处:
意思: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人头畜鸣rén tóu chù míng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胡亥)诛(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意思: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人亡物在rén wáng wù zài 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意思:人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人亡政息rén wáng zhèng xī 出处:《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意思:亡:失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人微权轻rén wēi quán qīng 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意思: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人微言轻rén wēi yán qīng 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意思: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意思: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人为财,鸟为食亡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出处:
意思: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意思: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心不古rén xīn bù gǔ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
意思: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人心不足蛇吞象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意思: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人心惶惶rén xīn huáng huáng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
意思: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人们心中惊惶不安。
人心齐,泰山移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出处:
意思: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人心如面rén xīn rú miàn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意思: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人心归向rén xīn guī xiàng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意思: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所向rén xīn suǒ xiàng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意思: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惟危rén xīn wéi wēi 出处:《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危。”
意思:惟:是;危:险恶。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人心向背rén xīn xiàng bèi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
意思: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人烟稠密rén yān chóu mì 出处:
意思: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人言藉藉rén yán jí jí 出处:《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意思: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人言可畏rén yán kě wèi 出处:《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意思: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人言啧啧rén yán zé zé 出处:
意思: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人仰马翻rén yǎng mǎ fān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意思: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人一己百rén yī jǐ bǎi 出处:《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人以群分rén yǐ qún fēn 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意思: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人欲横流rén yù héng liú 出处:
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人云亦云rén yún yì yún 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意思: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人之常情rén zhī cháng qíng 出处:南朝·粱·江淹《杂体诗三十八首·序》:“又贵远贱近,人心向背;重耳轻目,俗之恒弊。”
意思: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人之将,其言也善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其鸣也哀;人之将,其言也善。’”
意思:人到临,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人中骐骥rén zhōng qí jì 出处:《南史·徐勉传》:“此所谓人中骐骥,必能致千里。”
意思:骐骥:良马。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人中狮子rén zhōng shī zǐ 出处:《释氏要览》:“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狮子。”
意思:像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人中之龙rén zhōng zhī lóng 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意思:比喻人中豪杰。
人众胜天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意思:聚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大自然。
人自为战rén zì wéi zhàn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地,使人人自为战。”
意思: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请问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谢谢!
历史的轮回怪圈: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历史思考
最近几年以来,社会矛盾逐渐成为了中国公众瞩目的焦点---------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化,三农问题,仇富心态,教育改革,房产价格,医疗社保等一系列问题犹如走马灯一般纷纷闯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许多富于代表性的事件也先后挑战着中国人眼球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例如,笔者来到深圳短短几天,就接触到了一个光听来就足以让人感到恐惧的名词----------砍手党。而不久前亲身经历的事情更是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悲悯。
那晚在白石洲,笔者口渴,买了一瓶矿泉水。行走间,突然感觉有人在身后摸索。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抢劫。等到回头看时,不由得自我解嘲地笑了。那只是一个捡垃圾的男孩子。大概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浑身邋遢,还散发着一股酸臭味,手里提着一个装满各类瓶罐,比他自己还要高的麻袋。我将水喝完,把瓶子给了他。然后带着一种助人为乐的快意转身离去。可刚走了几步,又听到身后有了更大的动静,接着,笔者看到了震撼心灵的一幕--------男孩子正在和一个干瘦的老妇人扭打着,仅仅是为了刚才施舍的瓶子。笔者一时无语,事后却思考了很多。待至今日,心中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相信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解答。其中,有一种最为通行的说法就是--------历史的轮回。具体地说来,历朝历代的统治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天下创世 2。矛盾丛生3。总崩溃 个别王朝由于在中晚期实行了一些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从而延长了统治时间。这是中国历史所特有的周期性振荡。综观国史,史实让笔者也不得不承认上述说法的合理性。那么,目前的中国是否在重新陷入这个历史的轮回怪圈呢?这倒的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周期性振荡产生的原因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周期性振荡现象,早在建国以前,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鲁迅就曾经把中国历史归纳为“一治一乱”,“破坏---建设---再破坏”的打摆子模式。而最有名的就是民主人士黄炎培与的对话。黄炎培曾问:“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此外,黄炎培还指出,从历史角度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他问有什么方法跳出这一周期率?对此,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很明显,是把周期性振荡归因于腐败,而应对之策就是民主。窃以为,的自信回答恐未必也。所谓的腐败,是由于权力缺乏有力监督与制约造成的,并非中国的特产,而周期性振荡在其他国家却未之有也。由此可见,腐败并非是根本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正造成了这种奇特的局面。
社会财富一经创造,大致有两个去向:1。进行扩大再生产2。留作消费基金。那么这就涉及到了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了。
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那一部分关系到社会的再发展,无可厚非。但是,消费基金就关系到了每一个人的生计问题了。人活着不是为了消费,但没有消费就不能活着。去除再生产的部分,剩下的就要做个分配,那么分配应该本着什么原则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信条就是公正性。分配不公正,将伤害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还在社会各个群体间种下不和的金苹果。但是人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能者多劳多得,庸者少劳少得,这样看来,贫富差距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关键在于,你怎样把握好度的问题?
大凡只要还是正常人,只要其基本生存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以身犯险,挑战社会秩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过来讲,一个平常人(请注意,不是职业犯罪者)开始为了生存来反抗现行秩序,这就说明他的生存状况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了。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揭竿而起,反抗现行秩序的每次都是农民,准确地说,是饥寒交迫的流民。他们不是因为懒惰而挨饿受冻,相反,他们很勤劳,肯干,能吃苦,但他们仍旧要遭受不体面的命运。那么,既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错,又是谁的过错?
在农业时代,社会财富基本上是以土地作为衡量标准的,你的财富多少,社会地位多高,取决于你占有的土地以及依附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所以社会上层集团只会是地主,而不会是农民。农民也是分作三六九等的,从生产方式上划分,有农奴,佃农,自耕农;从土地占有量而言,又分贫下中富农。可以说,土地的分配就是封建时代的社会财富分配。笔者综合了国史与世界史,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凡国家稳定繁荣之时,小农经济占优势;而国家衰败,接近崩溃灭亡之时,全国的土地往往高度集中于少数的大地主,大官僚手中。那么这就值得探讨了,这一切根源在哪里呢说到土地高度集中,往往是因为这些大官僚,大地主搞土地兼并造成的,其实土地兼并本身的危害性并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地主与欧洲的领主不同,没有免税免役的特权。但是问题在于,理论与现实并不等同。地主的土地兼并很多都并不合法,而且往往会把兼并的土地和人口隐匿不上报,以此来逃避纳税。而另一方面,被兼并土地的农民却要纳税,换句话说,地主把原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负担转嫁到了农民身上,有地的不要纳税,没地的反倒要交钱。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沦为了流民。大地主大官僚运用手段将原本属于国家的资产收入囊中,客观上削弱了国家的力量,而因他们产生的流民又成为了国家的负担。一方面国家越来越虚弱,一方面负担与日俱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终究把国家拖垮。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从均田法到王安石变法,再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其中都往往会有一项措施,那就是遏制土地兼并,这恐怕也从反面说明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二。我国目前的社会财富分配
跨越了封建时代,进入了产业社会。社会财富的概念没有变,只是衡量标准变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的作用开始凸显,并最终成为了社会财富的象征。你有多少财富,主要是看你的财产兑换成货币后尾数上带了几个零。
那么,我国目前的社会财富分配的现状如何呢?建国以后几十年,我们实行的是平均主义路线,许多因为改革开放而富起来的人对此深恶痛绝。笔者个人认为,这是国家对于以往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一种矫枉过正,它忽略了个体人的能力差异,大搞一刀切。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基本屏弃了这种方式,开始了“按劳分配”的时代。这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大洗牌,许多人的境遇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变化,所讲究的就是能者多劳多得,庸者少劳少得。那么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你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怎样的一条底线上才算合适呢?
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邓小平曾经构想: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其他的人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这部分所谓的“新贵族”似乎并无此意,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地扩大贫富差距。而相应的,许多问题也由此滋生了出来。目前的社会财富分配,姑且不论合理与否,已经使得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这样一来,大多数人所控制的财富就很少,财富相对减少,购买力必然降低,那么社会总体消费需求也就随之降低,最终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产业总体萧条化现象,笔者认为就是由此产生的恶果之一。试问,没有了消费需求有力拉动,谁还会去生产呢?生产得越多,赔得也就越多。所以,目前只有那些垄断了某种资源的行业还能够维持利润,不过,普通大众消费不起,所以只能从少数富人身上动脑筋了,以至于出现了某银行宣布,取款额低于多少不予办理;某中学只对党政机关子弟开放的怪现象。原本有限的社会资源又向这些“新贵族”倾斜。而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多数派而言,则是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有城市户口却住不起房,有病却上不起医院,有孩子却上不起学。
那么不妨再把目光放回到社会财富分配本身来看,在改革初期,我们的“新贵族”们真的是严格按照制定的“按劳分配”原则行事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要对他们来个刨根究底,大多数人的案底不会清白。有句老话叫做“饿胆小的,撑胆大的”,正是在这个信条的指引下,有人曾经乘火打劫,低价压购国家资产;有人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有人违反劳动法,导致劳工利益受损;甚至还有人铤而走险,干些诸如走私之类的违法买卖。他们正是通过这样赤裸裸的,近乎于劫掠的方式,积累了巨大财富,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看来,“新贵族”们自我吹嘘的“个人奋斗”很大程度上实在让人难以认同。他们的积累是建立在对个人财产的“抢劫”(如中国股市最大的受益者是大股东,而不是广大股民)以及国家资产的掠夺的基础之上的。这与前文当中提及的大地主大官僚的非法土地兼并可谓是“师出同门”。目前,政府一方面总是苦于国家财政不足,另一方面又抱怨负担日益加重。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而我们的国家很有可能在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当中被拖垮,国家与普通大众会为牺牲品,数千年来反复演绎的故事很有可能将在21世纪上演。
三。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正所谓众口难调,在处理内部社会矛盾上的确有着他国没有的难度。正是因为如此,解决内部矛盾才变得非常迫切。中国历代王朝或者当断不断,或者碍于集团利益,或者改革失当,以致没能解决矛盾,反倒滋生新的矛盾,问题长久积压,最后往往导致大的爆发,葬送了整个国家。
2。社会财富不能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财富代表了社会能量,谁掌握的财富越多,谁的能量就越大。而社会创造的财富总量是一定的,如果甲得到的多,乙得到的就少,甲对于乙就是强势的,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3。民主政治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很类似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都是处于经济飞速上升时期,国家法制相对还不完善,社会矛盾比较尖锐。但是英国人逐渐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民主制度,来协调制衡各个集团的利益矛盾,以保障社会稳步向前发展,最终造就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至于某些人希望用道德来感化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想法,笔者倒还没有在历史上找到过成功的范例。
4。建立起合理的社会结构。笔者认为,最合理最稳固的结构模式就是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非常富裕的与非常贫困的都只占社会的很小一部分,而以中产阶层为社会主体。至于贫困的小部分人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来保证他们的生存。这个模式将效率与公平统筹兼顾,应该可以成为中国未来二十年社会发展的目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