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陇望蜀这个词说的是三国里哪个人物?是说刘备吗?

2.《三国演义》7个英雄人物6个故事名称

3.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什么意思

4.《薛蟠》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5.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6.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有关人物

得陇望蜀这个词说的是三国里哪个人物?是说刘备吗?

得陇望蜀是指哪个人物-得陇望蜀是哪个人物的故事

解释 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近义词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反义词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歇后语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典故三国典故曹操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危,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汉中被曹操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操的军事力量对峙。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提出这个建议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刘晔,还有一个司马懿。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意思就是所说:人哪,就是贪心不足啊,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于是他决定撤军,不再往前进了。汉朝典故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三国演义》7个英雄人物6个故事名称

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白帝托孤,鞠躬尽瘁,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桃园结义,髀肉复生,后患无穷,三让徐州

关羽:刮骨疗毒,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超群绝伦

曹操:得陇望蜀,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曹操,曹操就到,三分天下

周瑜:一时瑜亮,周郎顾曲,指囷相赠 ,如饮醇醪,火烧赤壁

张飞:古城会 长坂坡瞒天过海 义释严颜 挑灯战马超 义释严颜,三英战吕布

赵云:河北冲袁绍,长坂救阿斗,截江救阿斗,汉中救黄忠,汝南救刘备,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什么意思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意思是人的烦恼在于不知足,已经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出自: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岑彭传》。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典故: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

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

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扩展资料: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

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繁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通过他的妙手剪裁,《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百度百科-得陇望蜀

百度百科-后汉书

《薛蟠》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薛蟠是《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夏金桂、香菱之夫。年幼丧父,薛母怜他孤根独种,未免纵容。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语言傲慢,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遂至老大无成。家业就在他手中渐渐败落下去。

薛蟠出场,就是一个恃财仗势的贵公子的形象。他偶见香菱生得不俗,就有意要买。拐子先卖给冯公子,又重卖给薛蟠,以致引起薛、冯两家冲突。薛蟠喝令手下豪奴将冯家公子冯渊打。人命官司,薛蟠竟如同儿戏,自谓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他把家中之事托给家人,带着母亲妹妹上京去了。

薛蟠到京,担心京中的母舅姨娘管辖,不能任意挥霍,准备自择房子居住。薛姨娘深知儿子的意思,执意要去贾府。薛蟠无奈,只得暂且住下,再作移居打算。不想贾府宅中子弟不出一月已认识一半,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渐渐无所不止,引诱得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对于这个贵公子,作者除了写他依财仗势以外,还写了他粗陋鄙俗、无知下流、呆头呆脑的可笑,成了一个喜剧性的人物。

赵姨娘勾结马道婆用魇魔法暗害王熙凤、贾宝玉。王熙凤、贾宝玉中邪,拿刀弄杖,登时园内乱麻一般。贾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都来园中看视,这时作者只写薛蟠一人:“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的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薛蟠怕宝钗香菱被人臊皮瞧见,而他自己见到黛玉则“酥倒在那里”。薛蟠正是如贾珍等一样专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那种人,可笑之处在于他完全不自知。

二十八回写薛蟠行令,冯紫英请宝玉、蒋玉函、薛蟠等人饮酒,宝玉担心滥饮易醉而无味,便发一新令,席上轮流行令,薛蟠先是反对: “这竟是捉弄我呢!”后因众人坚持,只得随从。及轮到薛蟠,丑态毕露。“薛蟠道: ‘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道: ‘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众人笑的弯腰说道: ‘你说的很是,快说底下的。’……”众人嘲笑他竟连“乌龟”的意思都不知道也毫无所觉,他说的酒令内容粗俗,“哼哼嗡嗡”更是庸俗荒唐,众人只得免了他,不让他再说下去。作者对薛蟠的不学无术、文化低下进行无情的嘲弄。薛宝钗和薛蟠是同胞兄妹,但性格正好相反:一个安分守己,知书守礼;一个恣性纵欲,无法无天;一个工于心计,藏头露尾,一个性格直爽,快人快语。贾宝玉挨打,众人都疑到薛蟠身上,薛蟠素日有这个名声,说话做事毫无防范,但这一次却与他无干。薛姨妈咬定正是他干的,薛蟠不服,宝钗忙劝道: “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证,倒把小事儿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天天一处大家胡逛,你是个不防头的人,过后儿没事就罢了,倘或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干的,不说别人,我就先疑惑。”这种藏头露尾的话,正是心直口快,任性任情的薛蟠不能容忍的。他急得乱跳,赌身发誓地分辩,又骂众人: “既拉上,我也不怕,越性进去把宝玉打了,我替他偿了命,大家干净。”一面嚷,一面抓起门闩来就跑。急得薛姨妈一把抓住,宝钗又用言语弹压其志,薛蟠感到宝钗句句在理,难以驳正,因此便要设法拿话赌回去,他不再为自己辩驳转而揭露宝钗私心护着宝玉,说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几句话竟把宝钗气怔了。有论者说: “王妖狐之骂,直诛花姑娘之心,蟠哥哥金玉之言,能揭宝妹妹之隐,读此两节,当满浮三大白。”在《红楼梦》中,没有第二个人像薛蟠这样粗鲁而直爽、率真的了。

不久,薛蟠在赖尚荣家遇见柳湘莲。柳湘莲出身世家,薛蟠误认他是风月子弟、优伶一类,又犯了旧病向他调情,柳湘莲见他如此不堪,便把他赚至北门,狠狠地痛打了他一顿,打得薛蟠衣衫零碎,面目肿破,遍身疼痛难禁。他羞见外人,只得装病在家,睡在炕上大骂柳湘莲。

薛蟠也有自悔自责的时候,装病躲在家里,想到自己这么大,长此下去,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虽说皇商做买卖,究竟连戥子算盘也没有拿过,天天装病也不是事,就想与当铺内揽总张德辉同去行商。薛姨妈恐他在外生事,不命他去。薛蟠主意已定,说出一番道理来: “天天又说我不知世事,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学。如今我发狠把那些没要紧的都断了,如今要成人主事,学着做买卖,又不准我了,叫我怎么样呢?我又不是个丫头,把我关在家里,何日是个了日?”薛蟠说的这样名正言顺,薛姨妈也难以反驳,书中没有说到薛蟠这次行商有无什么作为,富有喜剧性的是,路上遇见强人,幸被路过的柳湘莲所救,仇人变成恩人,结拜成生兄弟。

关于薛蟠和香菱的关系,全书除和冯公子争买以外,此后并无更多的直接描写,只是通过人物之口,间接知道:薛蟠是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一年光景,为香菱和薛姨妈打了多少饥荒。薛姨妈看香菱为人行事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不上,所以摆酒请客,明堂正道与薛蟠作了妾。但过了没半年,就被薛蟠当作马棚风一般了。薛蟠行商回京不久,就娶了夏金桂。香菱受尽了薛蟠夏金桂的欺凌折磨,而薛蟠自己自此以后也一步步走向困境和末路。

薛蟠看似刚强,实质软弱,是有酒胆而无饭力的人。夏金桂为了进一步辖制薛蟠,利用薛蟠喜新厌旧、得陇望蜀的心性,主动让出宝蟾,一是调唆薛蟠整治香菱,再是占了温柔让夫之礼,使薛蟠处于不利地位,搞得薛家无一日安宁,等到看清夏金桂的居心,薛蟠的旗纛已倒。薛蟠也曾仗着酒胆顶撞过夏金桂,薛蟠持棍欲打,夏金桂便递与他身子随意叫打;薛蟠持刀欲杀,夏金桂便伸与他脖项,薛蟠竟不能下手,乱闹一阵,十分无法,只好躲在外厢, 日夜后悔不该娶了搅家星罢了。

八十回后,续作者进一步发展了薛蟠和夏金桂之间的矛盾,闹得家翻宅乱,不得安宁。薛蟠在家难以安身,一日在铺子里吃饭喝酒, 心绪恶劣,一怒之下,打了当槽儿的。此时贾家、薛家都已衰落,薛蟠终被流放,后获赦时,夏金桂已,便把香菱扶正。

薛蟠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作者一方面对这个人物恃财仗势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他性格中直爽率真,并且以诙谐幽默的态度对他的呆头呆脑,粗陋鄙俗,对他所表现的人性的弱点,浮萍心性,看似刚强实则脆弱,悔悟得一片真诚,行动又缺乏决心和毅力,因而始终一事无成的性格,进行善意的嘲讽。这使得薛蟠的性格,比其它小说中同一类型的贵公子具有更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七步之才: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占八斗: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也说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三国志 ·吴书十 ·程普传》。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鞠躬尽瘁而后已: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为止。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上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击鼓骂曹: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来羞辱他。弥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后经百官相劝,勉为曹下书去顺说刘表。

蒋干盗书: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桃园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德。关羽趁机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

辕门射戢: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

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出自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单骑救主: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与虎豹骑且战且退,最终救出后主母子。

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大规模作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廊庙之器:能肩负朝廷重任者。出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有关人物

1、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4、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5、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6、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7、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8、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9、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10、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11、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公众号:ABC微课堂

12、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13、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14、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5、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