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市骨阅读理解-千金市骨注释
1.寓言故事的成语
2.一个人拿着金子想着一匹马猜成语
3.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4.德育故事王婆骑木文言文
寓言故事的成语
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 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出 处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示 例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朕不以为劳也。”
反义词 读书无用
近义词 开卷有得
典 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世事无绝对的,关键在开卷人的心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好还是错!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毛主席熟读兵书,才可以让新中国成立的。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
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目 博而不精
发 音 bó ér bù jīng
释 义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 处 《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词 目 百发百中
发 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释 义 1.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2.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决不落空。
歇后语:靶场上的老黄忠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近义词 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 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灯 谜 弼;神枪手
出 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示 例 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箭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词 目 捕风捉影
发 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 义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反义词:铁证如山、证据确凿
出 处 《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事实根据
近义词 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歇后语 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灯 谜 摄影师
示 例 对于~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词 目 必恭必敬
发 音 bì gōng bì jìng
释 义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 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示 例 他~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典 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毕恭毕敬”,也有写作“必恭必敬”的。
词 目: 百感交集
发 音: bǎi gǎn jiāo jí
释 义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示 例: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百感交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数感触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交:一齐,同时。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玠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ǎo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ǎo分离,卫玠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卫玠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玠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
词 目 兵贵神速
发 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释 义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 处 《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示 例 ~,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发 音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 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 处 清·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
示 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近义词 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惊弓之鸟
反义词 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
灯 谜 ODS、驰
典 故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总想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duó)来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心里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提示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送了命。乐广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原文(乐广)尝有亲客①,久阔不复来②,广问其故③。答曰:“前在坐④,蒙赐酒⑤,方欲饮⑥,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⑩,漆画作蛇(1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12)。” 广乃告其所以(13),客豁然意解(14),沈疴顿愈(15)。——《晋书》
注释
①尝——曾经。亲客——关系亲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阔——久别。
③其故——这里指久别不来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里感到。恶(Wù)——厌恶。
⑧疾——得病。
⑨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⑩河南——晋朝郡名。听事——官府办事的厅堂。乐广当时为河南尹。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1)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画成蛇的花纹。
(12)如初——如同上次一样。初,起初(的),第一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所以,表示“.. 的原因”。
(14)豁然——心情开朗的样子(豁,huò)。意解——怀疑解除。
(15)沈疴(chén k ē)顿愈——重病立刻痊愈了。沈疴,积久难治的病。
示例 金玦厖凉含隐痛,~负奇冤。(清·黄遵宪《感事》诗)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 以身试法
· 一事无成 ·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 一问三不知
· 一误再误 · 月下老人 · 忧心如焚 · 一衣带水
· 一意孤行 · 一叶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无恐 · 饮鸩止渴 · 自惭形秽 · 专横跋扈
这些解释都可以在百度百科查到.
参考资料:
一个人拿着金子想着一匹马猜成语
答案是千金市骨
解释: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自:《战国策·燕策一》
千金市骨,也作“千金买骏骨”,意为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了付千里马的骨架,使得一年之内得到多匹千里马的故事。
汉语文字千金市骨
汉语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成语意思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愿望。也作“千里买骏骨”。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按图索骥
八面威风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
拔帜易帜
白面书生
白头如新
百发百中
百感交集
百闻不如一见
百丈竿头
百折不挠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必恭必敬
髀肉复生
标新立异
别开生面
别有天地
宾至如归
冰山难靠
兵贵神速
病入膏肓
伯乐相马
博而不精
博士买驴
捕风捉影
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拘一格
不堪回首
不可多得
不可救药
不可同日而语
不伦不类
不求甚解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贪为宝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学无术
不遗余力
不因人热
不远千里
不知所云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残杯冷炙
沧海桑田
草船借箭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曾参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城狐社鼠
乘风破浪
乘人之危
乘兴而来
程门立雪
痴人说梦
寸草春晖
打草惊蛇
大笔如椽
大材小用
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当局者迷
当务之急
道听途说
雕虫小技
东施效颦
对牛弹琴
多多益善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发奸擿伏
发蒙振落
罚不当罪
返老还童
防微杜渐
分崩离析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奋不顾身
风吹草动
风声鹤唳
奉公守法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负重致远
赴汤蹈火
覆巢无完卵
覆水难收
感恩图报
高枕无忧
各得其所
各自为政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管鲍之交
过河拆桥
邯郸学步
汗流浃背
沆瀣—气
好好先生
合浦珠还
后来居上
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患得患失
黄梁一梦
火树银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
见猎心喜
江郎才尽
胶漆相投
嗟来之食
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举一反三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门揖盗
开天辟地
侃侃而谈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刻舟求剑
空洞无物
空前绝后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夸父逐日
脍炙人口
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
蓝田生玉
滥竽充数
狼狈不堪
狼子野心
劳而无功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乐不思蜀
力不从心
梁上君子
两败俱伤
量体裁衣
论功行赏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芒刺在背
盲人摸象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孟母三迁
名落孙山
磨杵成针
木人石心
南柯一梦
南辕北辙
难兄难弟
鸟尽弓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牛鼎烹鸡
弄巧成拙
怒发冲冠
抛砖引玉
庖丁解牛
剖腹藏珠
七步之才
七擒七纵
杞人忧天
起回生
气壮山河
千变万化
千金市骨
千钧一发
千里鹅毛
千虑一得
千人所指
千万买邻
千载难逢
黔驴技穷
巧取豪夺
庆父不鲁难未已
穷兵黩武
曲高和寡
曲尽其妙
曲突徙薪
犬牙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给家足
人杰地灵
人面兽心
人弃我取
人琴俱亡
人人自危
人心如面
人言可畏
忍辱负重
任人为贤
日不暇给
日暮途穷
如火如荼
如释重负
如鱼得水
孺子可教
入木三分
入吾彀中
塞翁失马
三寸之舌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迁之教
三人成虎
三生有幸
三折其肱
杀鸡取卵
杀身成仁
伤风败俗
上行下效
上下其手
尸居余气
尸位素餐
师出无名
十行俱下
识时务者为俊杰
士别三日
手不释卷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双管齐下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水深火热
司空见惯
不旋踵
而不朽
灰复燃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楚歌
随声附和
随月读书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螳螂捕蝉
天经地义
天下无双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天真料漫
同仇敌忾
同甘共苦
同工异曲
土崩瓦解
完壁归赵
完璧归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不辞
亡羊补牢
妄自尊大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危如累卵
韦编三绝
为虎作伥
未雨绸缪
刎颈之交
无出其右
无价之宝
无可奈何
五日京兆
五色无主
下笔成章
下车泣罪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小时了了
小巫见大巫
小心翼翼
心旷神怡
兴高采烈
休戚相关
朽木不雕
言过其实
掩耳盗铃
阳春白雪
叶公好龙
夜郎自大
一败涂地
一暴十寒
一不做、二不休
一代楷模
一发千钧
一傅众咻
一鼓作气
一国三公
一挥而就
一夔已足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一诺千金
一钱不值
一窍不通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叶障目
疑邻盗斧
以古非今
以管窥天
以规为滇
以邻为壑
以卵击石
以貌取人
以强凌弱
异军突起
饮醇自醉
饮鸩止渴
庸人自扰
有备无患
有脚阳春
有名无实
鱼目混珠
愚公移山
与虎谋皮
予取予求
羽毛未丰
鹬蚌相争
约法三章
长驱直入
郑人买履
指鹿为马
智子疑邻
庄周梦蝶
自相矛盾
自作聪明
坐井观天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1、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5、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6、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7、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www.lz13.cn)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9、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0、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1、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2、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3、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4、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6、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17、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18、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9、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21、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2、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3、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4、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5、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德育故事王婆骑木文言文
1. 中华传统德育故事
寻草问邻、徐谓送匾 计俸还金 可谓公矣 宋人献玉 习射纪昌 移木赏金
田忌赛马 河泊娶妻 高山流水 毛逐自荐 讳疾忌医
曾参教子 荀息垒卵 邹忌照镜 息灯摘缨 母训子发
举人以廉 滥芋充数 触龙说后 晏子使楚 卧薪尝胆
程门立雪 芦荡托渡 孔子拜师 伯乐一顺 李离殉职
巧戏富豪 板桥让轿 孟母断杼 黄叶著书 将相和好
冯驩买义 廉石还乡 事难两全 严钠兴学 千金市骨
孺子可教 君子守信 鲍宣娶亲 孔融让梨 刘娥罢殿
闻鸡起舞 羲之墨池 华陀学医 杨震四知 完壁归赵
华陀治贪 2) 羊续悬鱼 3) 忍辱著史 4) 击缸救人 5) 发愤忘食
判不可改 2) 信义退兵 3) 苏武牧羊 4) 添字得驴 5) 铁杵成针
洪武试臣 2) 汉高改过 3) 强项董宣 4) 推敲之宜 5) 满宠执法
包拯拒砚 2) 灌穴取球 3) 欧公改文 4) 凿壁借光 5) 梁上君子
李成训女 2) 黄香温席 3) 望梅止渴 4) 刘晏节俭 5) 乐天作诗第
陶侃母教 2) 贤后谏君 3) 道子拜师 4) 敝乘拒贿 5) 县官拉纤
圆木警枕 2) 无主之梨 3) 礼待属官 4) 霞客探洞 5) 徐渭送匾
东坡三养 2) 赵祯钠谏 3) 陆游遗诗 4) 岳母刺字 5) 豪正气质
履洼趣思 2) 纯仁助人 3) 六尺巷道 4) 车夫去骄 5) 一钱太守
寇准罢宴 2) 海瑞惩恶 3) 郑堂智破 4) 断齑划粥 5) 亮侪摘印
还镯救人 2) 寻草问邻 3) 聊斋求救 4) 半鱼之训 5) 鼠啮顾书
2.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作文《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寒假,有幸拜读了《中华德育故事》。
里面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陆绩怀橘”、“蔡顺拾椹”令我印象很深刻。“陆绩怀橘”讲述的是三国时吴人陆绩,从小便很孝顺,事事都为父母着想,六岁时跟随父亲去淮南拜访父亲的朋友袁术,袁术以橘招待,因为那里的柑橘很甜,陆绩知道母亲最爱吃橘子,便悄悄为母亲带了三个,不料临走前拜谢袁术时,袖中的柑橘掉了出来,遭到了袁术的讥笑,陆绩诚恳地说明了原因,袁术非常感动,陆绩小小年纪就如此善良孝顺,长大成为了德才出众的一代清官。
“蔡顺拾椹”讲述的是西汉末年兵祸战乱,百姓民不聊生,蔡顺为了逃避战乱,带着母亲来到椹涧,他为了让母亲吃饱穿暖,自己受冻挨饿,每天辛苦干活,只为换一个馒头带回家给母亲吃。不料赤眉军打到了椹涧,大家都外出逃难,蔡顺为了给母亲找吃的,跑到深山找桑葚,他把找到的桑葚按颜色分开放在了篮子里,黑紫色的桑葚味道甜留给母亲吃,青紫色的桑葚味道酸留给自己吃。
蔡顺在回去的路途中碰到了赤眉军,赤眉军被蔡顺的孝顺行为感动,纷纷丢下手中的兵器,洗去赤眉,回家孝顺父母了。就这样蔡顺凭着对母亲的孝心阻止了一场战争,为纪念蔡顺德行,人们将赤眉军洗眉的那条河改名为“洗眉河”。
看了这盘故事后我深受感动,也感到十分惭愧。陆绩才六岁就能如此孝敬父母,蔡顺竟然用自己的孝心感化了赤眉军,而我已经九岁了,还经常惹爸妈生气,让爸妈为我日夜操劳。
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学本领,做爸妈的孝顺女儿,不辜负爸妈对我的爱和期待,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3. 故事《悬梁刺股》文言文悬梁: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刺股: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以下为具体: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4. 谁能告诉我文言文《蠹众木折》 原文+翻译发 音 dù zhòng mù zhé
释 义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 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示 例 请记住~的教训。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5. 德育故事大全一、闵损芦衣 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
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 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对闵损说:“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
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闵损说:“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
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闵损说:“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闵损被冻得直哆嗦。
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闵损便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求父亲不要这样做。”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二、大禹克俭 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
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
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大禹治水立大功,舜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
三、蔡顺拾椹 中华德育故事 孝篇 西汉末年,有个孝子叫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他服侍母亲。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年岁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
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比较酸的留给自己吃。
蔡顺就这样去采,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觉得很好奇,就问:“你采桑椹为什么要拿两个篮子?”蔡顺告诉他:“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酸的留给我自己吃。”
盗贼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羊各一头,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可以回去奉养母亲。蔡顺不肯接受。
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赤眉军,赤眉军当下该过,洗清赤眉。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这条河改为“洗眉河。”
四、孝基还财 宋朝时候的张孝基,娶了同里富人家的女儿做妻子。那个富翁只有一个儿子过迁。
却是品行很不好。那个富翁就把儿子赶出了家。
富翁的时候。把全部份的家中财产都付给了张孝基。
后来富翁的儿子过迁流落了。做了叫化子,他无数次悔恨,却又无颜回家。
有一回,张孝基遇见了。就问他:“你能够不能够耕种园地呢”?他回答道:“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去耕种园地。见他很勤力的耕作。
张孝基就再问他:“你能够不能够管理库房呢”。他又回答:“能够的”。
张孝基就叫他管了库房。以后他越加淳厚谨慎。
很勤俭的可靠了。张孝基就把他父亲所有的家私,统统还给他了。
五、田真叹荆 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
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
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
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
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
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
也匀均分做三份。那里晓得这棵紫荆树。
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
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那么我们的人。
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兄弟三人惊呆了,神树,真是神树啊!大哥田真双手拥抱着紫荆树,深深为紫荆树这浓厚的生命感应而赞叹;我们兄弟骨肉之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一心呢?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啊!田真、田庆、田广烧掉了兄弟分家的契约。
兄弟三人围着花儿馨香、金枝玉叶的紫荆树跳起了吹快的舞蹈。六、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仲海、季江兄弟三人非常友爱和睦。
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小题1:C小题2:A小题3:C小题4:(1)幸运的是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得分点:“材”,“为……所”,“患”,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得分点:“好事者”,“以为”,“脱”,“远”,句意,共4分(3)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得分点:“野人”、“所薪”“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小题1:。
7. 文言文解释1、孝者荣,不孝为耻2、曾子杀猪3、教学相长这三首文言1、孝者荣,不孝为耻 孝顺的人光荣,不孝顺的人可耻.2、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妈妈骗他说:“你回去吧,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吧.”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啦,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吗?我原是说着骗骗孩子的.”曾子说:“对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话呢?孩子们一举一动,都是跟爸爸妈妈学的,你撒谎欺骗了孩子,就等于叫他学撒谎,这样教育孩子是要不得的.”曾子终于杀了猪.3、教学相长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