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淋漓的书写自然之-痛快淋漓的反义词
1.求书法《祭侄文稿》鉴赏
2.散文作文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和意思
4.米芾对于书法文章的独到论述分析
求书法《祭侄文稿》鉴赏
鉴赏: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 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 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
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 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
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 得“计白当黑”之意趣。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 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
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 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
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 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
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 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书法之创作,直抒胸臆是第一难事。《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在这非常的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
其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均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艺术家无与伦比的魄力和胸怀,也对后世书法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此稿的书法风格亦影响了日本平安时期的书法。例如日本的空海和尚,他于德宗二十年(804年)来唐取经,学羲之、颜真卿的书法,他后来的成名书法作品《灌顶历名》草稿,即有明显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笔意。
百度百科-祭侄文稿
散文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散文作文 篇1当春天不再蓬勃,夏天不在热烈,秋天像一位待产的**迈着踏实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走进秋天,品味秋天的味道,冷静中带有些许的热烈,洒脱而飘逸,秋天的天空碧蓝而高远,秋天的意境丰满而成熟,她诱人的味道漫洒苍穹,沁人心脾的芳香悠扬而文静,
成熟而美丽的秋意,是一首季节流淌诗篇;品落叶知秋之韵,赏黄叶飞舞之淡泊。聆听秋蝉低吟浅唱,慢品秋虫轻轻的呢喃,迈步金黄的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来的那样肆虐,那漫飘的细雨,洒在人们脸上,丝丝凉爽倍感清心寡欲,让流浪的心倍感交集,让如絮的思念,如雾的缠绵,随清凉的风飘向浮云。
看清澈流淌的小溪,赏黄叶随流水漫漂,聆听秋水潺潺呢喃,象似在和白云道别,与炎夏辞行,与蓝天握手言欢,飘渺的秋思隐约心间,洗涤着心灵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
你看秋叶,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树,他们告别了曾经的鲜艳,在艳丽而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怀着对季节的眷恋把他们仅有的美丽依依不舍得零落成泥。告别了那份欲滴的绿意。
置身于秋天的色彩里,赏菊花婀娜的绽放,嗅一朵桂花的香味,感受海棠花的温馨和美丽,掬一抔月季花的贞洁,揽一怀山茶花的丰盈和端庄,感悟翠竹的挺拔和虚怀,
当一天的疲劳被秋风消除,如果你搬一枚竹凳坐于月朗星稀的天空下面那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明朗的月亮毫不吝啬的洒下他银灰色的光芒,星星眨着她明亮的眼睛,碧蓝高原的天空像是洒下了一把珍珠,布满蔚蓝色的苍穹,置身于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景色里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沐浴着清爽的风,单薄的衣衫随风摆动,赏秋日夕阳染归翅,听牧童短笛竖飞声,品蛐蛐在秋夜里吟唱,赏明月在碧空中洒银辉。
迈步在秋天的原野,听小溪涓涓流淌,感受秋风凉爽,拂起秋之美丽,随思绪在秋风里飞舞,飘扬……
走进秋天的原野,看漫野金黄果实,品味满园瓜果飘香,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收获的季节,金灿烂的稻田,是汗水酿成的美酒,金灿灿的大豆、高粱挂满了劳动人民的喜悦,粮食满仓,那是金秋送给我们的礼物,那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喜悦流淌。
走进秋天,感受那份凉爽,品味秋天成熟的魅力。茶余饭后,手持书卷,仔细品读有关秋天的文字,清新而雅致的是诗句中带有着阵阵浓郁果香;那种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的味道在秋天的季节里淋漓尽致;我们对于秋天的期盼诠释着一个沉甸甸的永恒。
在我们人生当中,季节象一朵云,又像一缕清风,我们要赞美春天的蓬勃和夏日的热烈,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春风春雨,才有秋天的成熟和收获,这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辉煌最得意的季节。
散文作文 篇2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为?不知为何,就会矫情地想提笔写下这句话。也许就连自己也不懂莫名写下的短句,似乎,又只有自己才懂得吧?
真正纯粹的善,我从来都不会认为只是单纯的善举,也许是,又亦或不是。善在不同心境的人的眼里,得到的也许是不同的答案。可我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善论“,热爱生活,亦本为善。
生活是一门学问,有待考究,也永待考究,生活是奇妙的东西,值得为此追求和执念一生。心如止水,远离城市喧嚣是非之地,因而如此,享受生活,亦是善。
青磐石旁站定,悠然采撷丛边的野花,轻轻地赤脚在凉冰冰地青石桥边踏过,亦或下溪在水里趟几个来回,凉丝丝的触感从指缝流至脚心,最后暖至于心。嘴里哼出的不成调的小调子,看到了吗,彼此粲然的笑容?
喜欢着去树荫下走一遭,密密麻麻重叠与此的树影,那些不曾发觉的小小光斑,投影在灵魂之中。沐浴于大自然的馈赠之中,无不感叹活着的美好,谁又亦或谁不为所动,触得泛起的美好由心而静。善自心境,取自人心,心境归于自然。多少美好,在慢不下来的时光,逝去了呢?
善本归何物,无从知晓。但我却认世间从未分过善与恶,一切源于善,爱归于善,恨也归于善,多少是是非非都沦陷在这善的是非之中。活着就该知足,知足者必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也必是善。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为?皆于善罢。
散文作文 篇3读《印度哲学概论》至:“太子作狮子吼:‘我若不断生、老、病、、优悲、苦恼,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还此。’”有感而作。
我刚刚出了世,已经有了一个漆黑严密的圈儿,远远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觉得。
渐渐的我往外发展,就觉得有它限制阻抑着,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缩─—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恼悲伤。
它往里收缩一点,我便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结果呢?它依旧严严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声静气的,站在当中,不能再动。
它又往里收缩一点,我又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回数多了,我也疲乏了,─—
圈儿啊!难道我至终不能抵抗你?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么?
起来!忍耐!努力!
呀!严密的圈儿,终竟裂了一缝。─—往外看时,圈子外只有光明,快乐,自由。─—只要我能跳出圈儿外!
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远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了。努力!忍耐!看我劈开了这苦恼悲伤,跳出圈儿外!
散文作文 篇4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学习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得人。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一个班上总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人,学习好的人为什么能学习好?原因是因为学习好的人再课堂上面一心一意认真的听讲,回家以后便努力用功的思考,它们才能成为班上学习好的人。而学习不好的人呢?是因为即在课堂上面三心二意的分心,回家后又不努力,所以它们的学习成绩便是在班上成绩不好的人。而使它们学习不好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又是因为没听懂的原因。其实想学习好的办法很简单,只要你把你不懂得问题给弄懂,自然而然你就会对学习感兴趣,也就会加倍努力的学习了!
学习成功等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努力加动脑筋。学习并不是难,而是你没有努力,只要努力,没有什么难题能够难倒我们!
学习,首先是为了追求高尚,追求完美,留下毫无遗憾的人生。满腹经纶,书富五车并不一定是一个真正懂得学习的人,真正懂得学习的人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他们这些只会读书的人,在此世道上,竟然自称“有文化,有修养,十全十美的人”。
其次,学习虽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质,别人看的有文化这种成分,但目的绝对不能设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向我上面说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尚,完美。
最后学习绝对不是好好看书,才算学习,学习的方法成千上万,抱歉不能一一列出,因为方法实在太多。我就随便举一个,比如像看电视(不是那种不二不三,不三不四的),电视节目的功效甚至比看书还好,它会帮你把书上冷冰冰的字生动化激情的电视节目,就像最近热播的《三国演义》,看电视时比看说时激动上好几十倍,心早就飞到了那战国。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当心眼睛。
散文作文 篇5由来已久,关于谈论写作的文章,数见不鲜。可见写作之于人生的至关重要。其实,作文真的不是小事,因为透过写作,可以折射一个人的世界观、宇宙观,甚至于价值观……哪怕一个极小的孩子,一篇文章交上来,我们就会对他或她的生命状态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
而人类之所以冉冉不绝,生生不息,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也得益于文字——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东西,简言之人类文明;得益于文字的濡养与教化,简言之育化。由此说来,作文真的就不算小事啦。因为人类之所以薪火相传,文明之所以不断更新,就在于道之所传。而真正好的文章就是在传播好的道理。难怪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重视孩子这方面的学习,因为他们深信“文以载道”。
而所谓的“文以载道”,自然包括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那么,围绕写作的学习,也就不能超越这方面的认知。
首先,让我们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那就是,选择经典的好文章来学习。学习人家先进的认识、科学的方法、高明的道理。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而要正确接受真理,就必须先认识真理,做到真正的通达。
再次,看看人家是怎样把好的道理传播出去的。借助了那些科学的手段和直接的方法——这也就是材料及其使用。我们既要研究作者的思想功力,更要破解作者的艺术功力,也就是写作手法、写作特点。
而作者所运用的材料,一定是经过严格的取舍和深刻的加工的,这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而那最初的素材一定是源于生活的,绝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大凡高明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索,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人。
他或她一定有一双鹰隼一样的眼睛,时刻在人生的至高之处,留意寻找自己的猎物,他甚至不会放过一个精彩的瞬间。这既有书本的、还有生活的,总之无论有形的无形的,他都要努力捕捉。然后提炼成自己的营养,并把它加工成可供同样寻求的人歆享的精神食粮——一份真正的营养大餐。
而无论作者艺术功力有多么隐秘,思想有多么深藏,手段一定是为目的服务的,亦即艺术性 服务服从于思想性。作者的观点、思想一定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一切手段皆为目的服务。他就是要借助材料和形式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理念、观点。
说这些,是否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呢?!也是也不是,因为真正的功夫在书外。透过有字的信息,读出字外的信息,比解读文本本身更重要。因为真正的启示,总是无声的!真正的祝福,总是隐藏的!正像天国的奥秘一样,一切都是不经意的,在最漫不经心之处,总有圣灵的种子,等待我们采集、收获、播洒……
例如,我们新近学习的《程门立雪》,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课文紧紧抓住“立雪”,来突出“程门”令人景仰,凸显学子“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精神,在这里环境与景物的描写,完全为内容服务,突出主体与主题。而对人物进行简单概要的介绍,又做到了重点突出,剪裁得当。粗细结合、浓淡相宜。而简笔勾勒之处,也令人物形象更突出、更高大,见证道的力量!因为“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而看似寻常的《打针》,事件虽小,在作者的笔下,也开出智慧的花朵:战胜内心的恐惧,就是战胜自我。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没有尝试之前,令人不可知的惶恐,一旦打破戒律,窥破真谛,也就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篇文章,透过凡人小事,让我们学习成长,懂得成长的奥秘尽在于,不放弃每个成长的瞬间,这既是成长的要求,也是成长的奥秘。
而作者的剪裁功力也是很独到的,让最胆小的人先出场,做铺垫,接着自己亲身体验,这样就更真实可感,更令人信任,更有说服力。
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为明线,以心理活动变化为暗线,让两条线索交织,合二为一,做到叙事清楚,描写细腻,也值得初学写作的人借鉴。
好的文章,无论篇幅长短,一定中心突出,材料充实。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总之,在最初的学习阶段,一定有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才能各个击破。因为写作就是一个科学的堡垒,我们只有把关键处各个击破,才能占据要津,从而统揽全局,所向披靡。
散文作文 篇6邻居爷爷名字叫成柱,记忆里是胖胖的身子,胖胖的脸,大大的眼睛只有,据说另外一只是小时候因为嘴馋,自己去掀正在火上蒸着的馒头锅,锅盖边滴出来的水进到了眼睛里,眼珠被烫流了,所以那只眼没有了眼珠,只有深陷的眼皮。也因为这个,几代的小孩可能都知道这位成柱爷爷,因为他的名字经常会响在孩子的耳边,母亲都会说,小心点,离锅远一点,烫到了就变成成柱爷爷的眼睛,眼珠流掉很痛很痛,还难看。所以锅里的包子馒头快熟的时候,我就远远的站在墙的一角,眼睛盯着那口大冒狼烟的锅,是迫不及待,也是把娘危言耸听的话,反复掂量,反复想象烫到眼珠流掉是怎样的疼痛,想到成柱爷爷。
成柱爷爷,在我最早记忆里是个小老头,堂屋偏房加起来好多间,房子多,地皮也多。除了很多房子占用的地皮 ,还有很大的一个枣树园子,还有庄基加枣园子前面的很大的一个苇子坑。小时候我还见过洗洗长长的苇子上顶着白色的苇须呢。
成柱爷爷有这么大家产,我的记忆力就他一个人,家里没有奶奶,更没有小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娘跟我说,爷爷曾经有过一个老婆,可是后来不知咋的不跟他过日子就走了。
之前我曾经写过,成柱爷爷在我儿时记忆里,炒菜特别的香,吃起来也好吃。很多个爹娘下地晚归的傍晚都是在他家里吃的饭,有时候也会睡在我家没有的放在街门下的竹子床上,等娘回来再抱回去。
长大了,就很少去成柱爷爷家中,那些让我感觉很神圣的多多房子,也变得老去了,用土坯与泥巴堆起蓝转包边的房子也显得很旧很矮了。还有门也显得很小了。当然成柱爷爷也显得老多了。
成柱爷爷,总是乐呵呵的。多次听他在街头闲谈时对乡亲们说,他绝对不会像老李,老张想不开时喝农药,上吊掉的,有啥过不去的坎,我这一只眼睛还没看够世界呢,成柱爷爷还说他娘给他算命过,能活到八十八呢。
可是成柱爷爷的,却是很悲惨的,是很可怜的。
那一年我都上小学六年级了,那是一个刚进入秋但夏未退去的秋老虎天的日子里,听说那一边成柱爷爷七十七岁。几天没见成柱爷爷背着双手溜达街头了。听大人们说成柱爷爷生病了,可能是脑血栓,瘫痪了,不能出门了。
成柱爷爷的妹妹来看他,要送医院救治,可是早就定好的管爷爷养老送终的远方侄子不同意,说在家找个医生输几天液就好了,平时都没生病过,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妹妹毕竟也上了年纪,自己身体都不好,如果住进医院白天黑夜的侍奉也吃不消,所以就没坚持。
成柱爷爷虽然人不能走,可是不是肚子里的病,还是跟好的时候一样大碗吃饭。
老妹妹有事一走,轮到远方侄子照顾了。他们一家人也会每天买了吃的拎过去。出来的时候就把街门锁掉,说是怕家里没人丢了东西。
直到有一天,成柱爷爷家里有人吵架,人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爷爷家的门一锁,邻居都不好再进去看了。只有爷爷的那个相好的不放心,偷偷的从爷爷的破墙头爬了进去看看爷爷。
不巧被爷爷的侄子发现了,老太太在喂成柱爷爷吃饭,爷爷狼吞虎咽的吃着,还用不太清楚的话表示这几天根本就没吃过东西。侄子一见恼羞成怒,就骂老太太不要脸,这么大年纪了还不嫌害臊找野男人。。。。。
老太太也不示弱,说侄子心太黑了,为了早点得到遗产,居然要饿这叔叔。
后来有人捎信给他的老妹妹,老妹妹来了,证明老太太说的是真的,那个远方侄子夫妻,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拿着东西送过去,但是饭是放到桌子上的,身体不能动弹的爷爷,怎么能吃得到。屋子的角落里还有一只乘着倒了很多次的饭的塑料桶。
老妹妹喂了老哥哥一次饭,油条吃了三根,面条吃了一大碗。老妹妹又被侄子赶走了。
第二天成柱爷爷走了,永远的走了。
侄子说是添了新病突然没了。可是邻居们能猜出点什么了,他们说爷爷是几天没吃东西,一下子吃那么多撑了。
不管怎么样,成柱爷爷离开这个世界了,还没活到八十八,今年是七十七岁呢?是算命先生瞎蒙呢?还是算错了?还是她的妈妈记错了?怎么就相差十一年的寿命呢?
这是一个孤寡老人的命运,这不是单一的例子,这是很多孤寡老人最终必须的结局。无奈呀,谁让他们没有妻儿老小呢?谁让他们不是为国立功的功臣呢?尽管多少老人不都是活活饿,可是每个村子数数这样的孤寡老人有几个不是类似结局?
这仅仅是继承者的狠心不仁道吗?政府有没有真正的为这些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想个法子呢?
什么敬老院,老年幸福院盖了几年,住进去没有,住进去的又是什么样的人?
如此生命的结束,算不算谋杀,还是要冠冕堂皇的找个理由这是自生自灭呢?还是把责任推卸到当事人那里谁让你没出息没有生儿育女呢?
散文作文 篇7我也算是孤陋寡闻了,今天第一次接触到《周国平散文逊,老实说提不起兴趣看,这本书对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实在是生疏,可从开头简介部分了解到“周国平,他的专业是哲学,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500字。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不感狂言自己对哲学有多少认识,只能说对哲理性的文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感觉一个人无论处在人生哪个困境,哲理都能带你走到海阔天空的境地里,于是在尘世奔波焦虑浮躁的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作者说:“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其实一个人能朝这个方向走算是很洒脱了,可人有时就是容易在自己的宇宙中迷失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渊,在痛苦中挣扎。为什么说书是良师益友呢?也许当你在人生的低谷看到上面这段话时,会振奋起来,人生有千百中滋味,最后留下的不能是无耐,应握起双手掌控好自己的宇宙空间。
读了《周国平散文逊我们会不断得到一个个生命的启迪和发现,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而呈现出的美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作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儿园老师,我感觉自己的潜能不在这片沃土上,总有一个伤口在不经意中流血,内心无时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永远追寻凯旋。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涛汹涌、风平浪静、海市蜃楼,各种归属于大海的现象都会在人的一生中呈现,没有这样的经历生命的价值何以体现呢!只要尽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凯旋还是败归,都能享受回归的战利品,使自己的精神获取新生的力量,那每个人此生都不会有遗憾了。
我也算是孤陋寡闻了,今天第一次接触到《周国平散文逊,老实说提不起兴趣看,这本书对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实在是生疏,可从开头简介部分了解到“周国平,他的专业是哲学,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不感狂言自己对哲学有多少认识,只能说对哲理性的文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感觉一个人无论处在人生哪个困境,哲理都能带你走到海阔天空的境地里,于是在尘世奔波焦虑浮躁的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作者说:“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其实一个人能朝这个方向走算是很洒脱了,可人有时就是容易在自己的宇宙中迷失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渊,在痛苦中挣扎。为什么说书是良师益友呢?也许当你在人生的低谷看到上面这段话时,会振奋起来,人生有千百中滋味,最后留下的不能是无耐,应握起双手掌控好自己的宇宙空间。
读了《周国平散文逊我们会不断得到一个个生命的启迪和发现,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而呈现出的美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作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儿园老师,我感觉自己的潜能不在这片沃土上,总有一个伤口在不经意中流血,内心无时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永远追寻凯旋。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涛汹涌、风平浪静、海市蜃楼,各种归属于大海的现象都会在人的一生中呈现,没有这样的经历生命的价值何以体现呢!只要尽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凯旋还是败归,都能享受回归的战利品,使自己的精神获取新生的力量,那每个人此生都不会有遗憾了,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500字》。
散文作文 篇8他们说这个世界是由五彩缤纷构成的,红色的热情,灰色的迷茫,橙色的激情,蓝色的淡雅,白色的纯洁,黑色的恐惧在拼凑着,构成生活的多彩,可是你却固执的说这个世界是黑白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彩色调的,甚至你觉得,偶尔袭来的一阵小波浪,就足以使你原本黑白的世界变得完全黑暗,就这样你什么都看不到,你只是在黑暗中不停的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去寻找你的那片白。
你可能一直活在回忆中,对以往的那些人,那些事,念念不忘,然后就次陷入回忆的泥淖,久久不能觉醒,明知道回不来了,却固执的停在那里,不肯向前。据说,每个人全身的细胞每隔七年都会换一遍,那么,七年之后,我们就是全新的人。不同的道路,会令我们各自走散,但是没关系,每一段人生的路,我们都会找到人陪。失去的不必说遗憾,感谢他们曾出现在你的生命中,陪你欢笑与哭泣,但他们注定要走远,所以你的人生必须向前看,新认识的人,新接触的事,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美好。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那些别人拥有而你却得不到的,也不是那些已经失去的令你遗憾至今的,而是你现在拥有的,那才是你真正要珍惜的,不要把心放在心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上,那只是你做过的一个梦,谁都知道,梦醒了,什么都没了。如果你想做一个追梦人,那就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吧!
你可以哭泣,但请不要放弃;
你可以跌倒,但是不要爬不起;
你可以失败,但是不要一蹶不振。
追梦的路上怎能不磕磕绊绊,追梦的路上又岂会一帆风顺?小时候学习走路的时候,谁没有跌倒过啊,跌了一下,再爬起来,就这样慢慢的你才学会了走路,而我们追梦的过程,和学习走路又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在学习,同样是在追逐,其实都一样。
不要忧伤,不要绝望,不要去想象,把生命中的每一次苦难都当成一次跳跃,你真正的度过了,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你人生的路还很长,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要太过度的关注你的失意,更不要因此轻言放弃,一点小小的挫折不足以成为你失败的借口,再试一次,你可以。
如果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就去改变你自己,直到这个世界能够包容你、接纳你。永远记住你是为自己而活的,别人愿意说什么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你是你,他们是他们,你不能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尝试走出别人,去做那个真正的自己,相信自己,你是这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美丽,在做任何事之前,别忘了对自己微笑着说“加油,你可以!”
没有舞台,没有观众,不要就此停止你的舞蹈,请记住,你不是为了舞台的华美而舞蹈的,也不是为了观众的掌声才存在的,他们都是外物,你要遵守的是你的心,你心中那份不朽的热爱,那份坚定不移的自我而舞动生命的美,你只要始终坚持下去,不抛弃,不放弃,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心中的那份光亮!
你所追寻的幸福啊,其实就是你脚下的路。不要考虑别的,不要犹豫,走好它,总有一天你会追到你的幸福!
青春作证,理想作证,我付出,我无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和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作于763年(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处处渗透着“喜”字,写作者听到国家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本诗也是作者的“生平第一快诗”。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初闻此讯,我止不住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裳。首联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动荡流离的生活,多少个忧愁凄苦的长夜,多少军民的浴血奋战,就要结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终于实现了,怎能不教人喜极而泣?“忽传”,表现捷报来得突然,如春雷乍响,惊喜的洪流,冲开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剑外”,即剑门关(剑阁)以南地区的蜀中(今四川境内),唐朝置剑南道,治所在成都。“蓟北”,唐时的幽、蓟二州一带(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过头看着妻子儿女,她们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光;胡乱地收卷起一堆诗书,我欣喜得简直要发狂!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又一高峰。“却看”,即回头看。当自己悲喜交集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漫卷”,是一种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结束,第一个长期深藏在心里的愿望自然冒出来:从此可以回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乱的诗书卷起来,诗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归的自然流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满头白发的我,要放声高歌,还要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启程回归故乡。颈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并转入极欲回乡的心情。放歌、纵酒是狂喜的具体表现。青春、还乡是诗人的设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与下句中的“青春”显得重复,故作“白首”较好。“青春”,指春季。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立即乘船从巴峡启程,顺水穿过巫峡,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阳,即又由陆地直奔故乡洛阳。尾联就还乡作进一步抒写,展望中的旅程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平易坦荡。实际上,从剑外到洛阳,路途很远,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处相距也不近,但在归心似箭的诗人笔下,简直就像朝发夕至那么容易、那么快速。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也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 “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峡谷,非巴东三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杜甫祖籍在此。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洛阳”,今属河南。杜甫籍贯河南巩县,三岁时移居洛阳,故常以洛阳为故乡。句后作者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米芾对于书法文章的独到论述分析
米芾书论
米芾的著名书论是他对书法和写文章的一种独特的见解和书法发展的观点阐述。他说,当他看到古人的书法,有些引用很冷僻,或者文章太过追去辞工,导致后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含义。所以,他认为书法和文章应该深入浅出,不需要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
米芾在书论中说到他写书法的时候,写书法也和写文章一样,需要跟着内心走,落笔要随意,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自然天成。他提到,别人都说他的书法是 *** 了古人的大成,而事实上,他其实是摒弃了古人的风格,自成一派的。
然后,他又举了许多例子来论证他上述几个观点的正确性。
最后,他说到,“石刻不可学”。为什么呢?因为你写好了书法,让别人给你刻在碑上,其实那早就已经不是你的真迹了,而是刻石者的功劳了。所以,欣赏书法,必须要在真迹上观看,这样才不会失去作品原来的风味。
米芾的书论中又说到,写字不仅需要用劲,还需要用神。很多人以为,他们拿起笔写字,以为那样写出来的字笔锋就会遒劲。其实不然,写字越是用劲的人,写出来的字反而越枯瘦无力。写字需要用神,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显得自然而飘逸。写字呢,首先要追求骨格,然后再追求筋和肉。言下之意,就是写字要懂得布局。比如,上下结构的字,上结构和下结构不能分得太过。写字就好比画画,不注重布局和结构,那就字病。
另外,米芾书论又提到,写字要勤奋,需要每天练习,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像古人那样,天天练字从不懈怠,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多墨宝。
米芾笔法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米芾笔法精于鉴别,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经常临摹古人的书法,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米芾是“北宋四家”之一,宋徽宗封米芾为书画博士。
米芾笔法优美,米芾的字和他的人一样,性格独特,书法自成一家。米芾平生对书法用工最深,成就也是最大的,米芾是一个随性的人,虽然身在仕途,但是不善官场逢迎,一生最大做到书画博士,虽然官阶不高,但是有很多机会浏览世间的孤本名画,也算是乐事一桩、米芾书法,自称“集古字”,早期,米芾学习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书法,一撇一捺均是风采,但是他想寻求一个突破点,于是找到苏东坡请求指点,苏轼建议他学子魏晋时期的书法,他便开始研究晋书书帖。通过研究“二王”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五十岁以后他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米芾定型的书法,气势恢宏,过于不羁,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都有他独到的看法,用笔之间善于正恻、向背、转折,在字之间的抑扬顿挫之中形成飘逸的气势,沉重痛快的风格。
米芾起笔往往非常重,到中间的时候就稍稍轻一些,遇到转折之处笔锋顺势一转,行用流水,好不痛快。米芾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刷字”了,何谓“刷字”?也就是说用笔迅速而有劲,像用刷子刷一样,但是每每出来的字都在点上,风格潇洒豪迈,痛快淋漓。单单一个“刷”字就将米芾的风采活灵活现的衬托出来,苏东坡曾说米芾的书法超神脱俗,沉着痛快,可于钟王并行。
米芾草书九帖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是山西太原,而后迁居湖北襄阳。天资颇高,书画自成一家,擅长山水之画,能画树木枯槁,亦能泼墨山水,工于书法,擅写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其中以草书最为潇洒飘逸,因个性怪异,遇到石头称其为兄,故又被人称为“米颠”。
《草书九帖》是米芾的主要作品之一,少年常常临摹书法大家之作,经常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草书九帖》分别为《元日帖》、《海岱帖》、《德忱贴》、《家计帖》、《吾友帖》、《草书帖》、《目穷帖》、《奉议帖》、《中秋诗帖》。其中以《草书帖》、《元日帖》、《德忱帖》、最为著名,《草书九帖》真迹被宋高宗御藏,后被文征明、祝允明等人争相临摹。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笔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其性格怪异,所以他的书法个性独到,没有墨守陈规,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肥瘦、疏密拿捏的恰到好处。在章法上,重视整体的气韵,同时兼顾了细节的完美,书写过程中随机应变,成竹在胸。在用笔上,沉着痛快,无论在起笔、落笔之间都自有神韵所在,欲扬先抑,欲左先右,虽然是纸上固定的字,却让人觉得节奏明朗,跌宕起伏,自然洒脱,绝不矫揉造作。虽然后世对米芾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其书法的风格成为后世大书法家所欣赏和借鉴的范本。
米芾元日帖米芾元日贴很有名,至今保存完好,通过米芾元日贴可以看出米芾书法造诣很深,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米芾元日贴。
看其名称就能联想到这是米芾在元旦的创作,这卷元日帖目前被日本美术馆所收藏。米芾看到他人书写的书法后兴致大发,便根据别人的字体临摹了好几遍。但是书写下来发现根本没有意境,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风格。于是,他又写了一遍,这次成体以后,便成了米芾草书的代表作。
米芾的草书并不多见,还有人认为他草书写的不如行书好,但是仔细看过他的元日帖后发现有个性鲜明和独创的地方。米芾写过几次之后又重新书写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只临摹前辈的书法,但是并没有在当中看到自己,而书法最怕的就是只抄别人的书写风格,这样很容易被人遗忘掉。当这种想法一出后,他又重新书写了一遍元日帖。
再看他的元日帖,每个字粗细有别,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下笔疾速,书写的时候腕力沉稳雄厚。不仅有速度,而且还下了笔力,笔势凌人,字体间挥洒自如,而且还可以看出他书写时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有大家之风。
他此贴字体大多效仿晋人,用笔特征也如是。他把晋人的书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下笔有力,有顿有挫,顿挫之间都能让人看出其中的气势,而且还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此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这使得他的书法又上了一个层次。米芾恐怕是继王羲之以后唯一敢与其相媲美的人!
米芾的诗米芾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写的诗却没有他的书法这么闻名。难道是书法太过有名而掩盖了他的诗了吗?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解读一下米芾的诗。
米芾的诗中有一首是水调歌头,诗的大概意思是:锤子的声音因为风而更急,看到蟠蟀让我想起了现在已经深秋。今天我就来对景写诗,但是我可达不到那些著名诗人的可以借景抒情的水平。秋天凄凉的感觉不是那么容易散去,喝酒后更觉得凄凉。看这月圆高挂在南楼,这不得不让我心中倍感悲凉!这是上半句,先叙事,可以看出他非常的谦虚,但是可以把诗句连接得很自然。
上半部分的最后一句表露真实感情,下半部分借景抒情。下半部分的大概意思是心里有些惆怅,听着玉笛的优美情韵的声音,心情很舒畅。这带着清风的美好的夜晚,我不禁豪饮大醉。看着这可爱的天地万物,我从这头栏杆走到那头,久久不愿意离去,想到宇宙如浮萍般。我喝醉了便睡着了,就可以随江流而去了。
米芾的诗独树一帜,赏月但不写月,感觉是借景抒情却不伤感,而是写宇宙万物。他的情感表达比较清雅,情景自然融合,让人回味无穷。其次他还写了很多其它的诗,自成一种风格,让人看起来非常的轻松。可能是由于他的诗还没有自成一派,也不像他的书法那么出名,再则他只是个业务的爱好者,大多是兴致来时赋诗一首。
米芾索帖在历史中,米芾是宋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画家以及书画理论家,米芾字元章,号称是海岳外使和火正后人。她非常擅长书法和绘画,其中,对于书法,他擅长各种字体,比如,草书,隶书,行书等等。他还能够鉴定各种书画的真假,也非常喜欢收藏一些好的书画作品。因为她的性格有些怪异,举止有些颠簸,所以被世人称为“米颠”。
在文言文《米芾索帖》中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米芾怪异的性格和颠簸的举止。《米芾索帖》是结选自《石林燕语》中的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米芾向蔡攸索要帖子的故事。
《米芾索帖》中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常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佑军《王略帖》示之”。意思是米芾的好奇心非常重,所以他在真州的时候,就特意的去拜访蔡攸,蔡攸见他的态度,也非常高兴,所以就将珍藏的王羲之《王略贴》拿出来给米芾看,没想到米芾看了之后特别喜欢,爱不释手,并要求蔡攸把《王略贴》送给他。蔡攸便一口拒绝了。
米芾见蔡攸丝毫没有想要想要把《王略贴》送给他的意思,便怒吼道:“你如果不把画送给我,我就投江自尽”。起初蔡攸以为米芾只是开玩笑说说罢了,没想到米芾已经起身往船边走去,准备投江自尽。蔡攸立马起身拉住他,无奈之下,还是把《王略帖》给了米芾。
从《米芾锁帖》这篇文言文可见米芾的性格确实怪异,举止颠簸,但是也从侧面体现了她对于书法的无比喜爱之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