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同轨的词语车同轨的词语是什么

2.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3.轨距的词语轨距的词语是什么

4.《韩非子·八奸第九》译文与赏析

车同轨的词语车同轨的词语是什么

一辞同轨的轨-一轨同风

车同轨的词语有:不轨之徒,一辞同轨,齐轨连辔。

车同轨的词语有:闭门埽轨,一辞同轨,闭门扫轨。2:结构是、车(独体结构)同(半包围结构)轨(左右结构)。3:拼音是、chētóngguǐ。4:注音是、ㄔㄜㄊㄨㄥ_ㄍㄨㄟˇ。5:词性是、成语。

车同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亦用于形容统一。

二、引证解释

⒈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亦用于形容统一。引《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三、网络解释

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关于车同轨的近义词

一轨同风

关于车同轨的诗句

食无误蟹车同轨方今天下车同轨食无误蟹车同轨

关于车同轨的成语

闭门埽轨车轨共文轨物范世覆车之轨八_同轨如出一轨

关于车同轨的造句

1、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就此变成了他一个人。

2、铸九鼎定九州,封千侯,车同轨,书同文。

3、教育的事情基本敲定,王汉章还需要车同轨、书同文、同意度量衡,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繁杂的东西。

4、那是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

5、大秦帝国横扫六国独尊宇内,统一法度衡,车同轨,书同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车同轨的详细信息

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图谋不轨,覆车继轨,不轨不物,纳民轨物,一轨同风,一辞同轨,肆行不轨,书同文,车同轨,八纮同轨,车轨共文,阴谋不轨,齐轨连辔,所图不轨,异轨殊途,悖逆不轨,图为不轨,谋逆不轨,轨物范世,如出一轨,奸回不轨,

轨距的词语轨距的词语是什么

轨距的词语有:距人千里,不轨之徒,齐轨连辔。

轨距的词语有:一辞同轨,投石超距,一轨同风。2:注音是、ㄍㄨㄟˇㄐㄨ_。3:结构是、轨(左右结构)距(左右结构)。4:拼音是、guǐjù。

轨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同轨距(trackpitch)

二、引证解释

⒈铁路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间的距离。有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我国铁路采用标准轨距。

三、国语词典

两条铁轨内侧的间隔距离。标准轨距为四英尺八又二分之一英寸。

四、网络解释

轨距轨距是铁路轨道两条铁轨(钢轨)之间的距离(以钢轨的内距为准)。现在全世界有多种不同的轨距,分为普轨、宽轨、窄轨。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即普轨(等于英制的4英尺8_英寸),世上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这普通轨距又称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相同轨距可以有不同车身宽度高度,例如,中国标准轨道上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比传统列车宽一些、高一些、舒服一些。

关于轨距的单词

gauge

关于轨距的成语

九攻九距闭门埽轨距跃三百麟角凤距深闭固距投石超距投石拔距距人千里覆车之轨轨物范世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轨距的详细信息

《韩非子·八奸第九》译文与赏析

八奸第九

题解

“八奸”,韩非认为是“人臣之所道成奸者”之八术。八术,权臣用之,君辱国破;君主察之,国之主尊。“奸”包括: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等八种方式,体现了韩非对官场斗争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针对上述八奸,文章又分别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以量能授官、称功赋禄的结论,将刑名参验的哲学思想融合到为专制君主服务的权术学说上。本文揭示八奸之术,旨在警戒君主,使之深知察奸之利害。

原文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在“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1]。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2]。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3]。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人民,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之士,以彰其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注释

[1]孺子:(rú)古代太子及高官的妾的名目。便:善于。僻:(pì)通“嬖”。嬖(bì):这里用为宠爱之意。[2]燕:通“安”。安逸、安乐之意。虞:(yú)欢娱之意。[3]优: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习:这里用为亲信之意。

译文

臣下得以实现奸谋的手段有八种:一是同床。什么叫同床?即,尊贵夫人,受宠宫妾,她们善于逢迎谄媚和利用自己的美色,这些正是君主所迷恋的。趁着君主在闲居快乐、酒醉饭饱的机会,来央求她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是让君主一定能听从的手段。做臣子的通过内线用金玉财宝贿赂她们,叫她们蛊惑君主,这就叫“同床”。二是在旁。什么叫在旁?即,倡优侏儒,亲信侍从。这些人,君主没下令就应承,没支使就应承,事先领会君主的意图,察言观色来预先摸到君主的心意。这些人都是一致行动、一个腔调,统一口径和行动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做臣子的通过内线用金玉珍宝贿赂他们,在外替他们干非法之事,叫他们影响改变君主,这就叫“在旁”。第三种叫“父兄”。什么叫“父兄”呢?回答是:君主的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宠爱的人;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是君主必须要与之谋划事情的人。这些都是竭尽全力和君主一起议论、而君主一定能听从的人。作为人之臣属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以美乐和美女,用花言巧语来笼络收买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与之订盟约谈事情,事成之后就给他们晋爵加薪,用这些来劝诱他们进一步为自己卖力,使他们去干扰君主,这就称之为“父兄”。第四种叫“养殃”。什么叫“养殃”呢?回答是:君主喜好美丽的宫殿和亭台池榭,喜好打扮子女及狗马来愉快自己的心情,这就是君主的灾殃。作为人之臣属竭尽民众力量来修建美化宫殿和亭台池榭,收取重税来为君主打扮子女及狗马,以讨好君主而迷惑君主的心意,以便君主顺从他们的欲望,而将自己的私利夹杂在其中,这就称之为“养殃”。第五种叫“民萌”。什么叫“民萌”呢?回答是:作为人之臣属散发公家的财物来取悦于民众,施行小恩小惠来讨好百姓,使朝廷内外城郊上下的人都来称赞自己,用这种办法来壅塞君主而使自己的欲望得逞,这就称之为“民萌”。第六种叫“流行”。什么叫“流行”呢?回答是:做君主的,本来就壅塞他的言论,很少听到别人的议论,所以很容易被动听的言辞打动而改变主意。作为人之臣属到处寻求各诸侯国的能言善辩之人,供养一些国内的说客,派他们为自己的私利去向君主进言——用巧妙文饰的语言、用社会上流行的言词,表现出各种利害关系,用祸患来恐吓他,编造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称之为“流行”。第七种叫“威强”。什么叫“威强”呢?回答是:作为君主,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的威势。群臣百姓认为是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它好;不是群臣百姓认为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不好。作为臣属,聚集携带刀剑的侠客,豢养亡命之徒,来显示自己的威势,彰明为自己卖力有好处,不为自己卖力就要被杀,用这些来恐吓群臣百姓而谋求自己的私利,这就称之为“威强”。八是四方。什么叫四方?即,做国君的,自己国小就侍奉大国,兵弱就害怕强兵。大国要勒索,小国一定听从;强兵压境,弱兵一定服从。做臣子的,加重赋敛,耗尽国库的储备,削弱自己国家去侍奉大国,求助大国威势来诱迫自己君主;严重的,招引大国军队压境来挟制国内,轻些的,屡屡引进大国使者来震慑君主,使君主害怕,这就叫“四方”。所有这八种手段,是臣子实现奸谋的手段,是当代君主受到蒙蔽挟制以至失掉权势的原因,是不可不明察的。

原文

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言,不使益辞。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其于观乐玩好,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1]。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罚,不使群臣行私财。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2]。所谓亡君者,非莫有其国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为制于内,则是君人者亡也。听大国为救亡也,而亡亟于不听,故不听。群臣知不听,则不外诸侯;诸侯之不听,则不受之臣诬其君矣。

注释

[1]坟:这里用为大之意。[2]距:通“拒”,抗拒、抵御。

译文

明智的君主对于内宫妻妾姬妃,愉悦其美色而不听从她们的求告,不使她们有私自请求。他对于身边左右侍从亲信,使用他们的时候必严格责求他们的言论,不让他们夸大言辞。他对于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听取意见后也必然使他们承担相应责任,不会让他们胡乱举荐。对于观赏娱乐珍贵玩物,一定让它们有正当的出处,不能让人臣擅自进献、擅自裁减、不能让群臣拿来讨自己欢心。他对于品德的施行,比如发放和禁止发放财物,分发大粮仓的粮食,有利于民众的,必然要出于君主的名义,不能使为人臣者作为私人的恩德来施行。他对于各种言论,不论是称赞者所喜好,或者是诋毁者所厌恶的,必然会核实他们才能,审查他们过错,不能让群臣在下面相互议论。对于有勇力的人,作战立功不破格行赏,私斗犯法不赦免罪过,不让群臣用个人财富收买有勇力的人。明君对于其他诸侯国的要求,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所谓亡国之君,并非没了这个国家,而是这个国家的存在全然不归自己所有。让臣下用外力控制国内,相当于统治者丧失自己的国家了。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听从大国,这比不听从亡得更快,所以不去听从。群臣知道君主不听从,就不去同国外诸侯勾结;国外诸侯知道君主不听从,也就不接受臣下对自己君主的胡言乱语了。

原文

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而不然,不课贤不肖,不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树私党[1]。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偷官而外交,弃事而亲财[2]。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有功者隳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3]。

注释

[1]课:(kè)考核。[2]吏:(lì)古代指低级官员或吏卒。吏,实指官府办事人员。官,则是指管理者。[3]劝:勉励。隳:(huī)通“惰”。这里用为怠惰之意。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简:怠慢。

译文

明君设置官职爵禄,是用来引进贤才鼓励功臣的。所以说,有贤才的人享受厚禄,担任大官;功劳大的人有尊贵的爵位,享受重赏。任命贤才要衡量他的才能,授予俸禄要考量他的功劳。因此,有才能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来为君主效力,有功劳的人乐于进献功业,所以君主的事情能办成,臣下的功业能建立。现在却不是这样,不考核贤与不肖,不论有无功劳,任用被他国诸侯所看重的人,听从左右近侍的请求,父兄大臣在上面向君主请求爵禄,在下面又出卖它来收取财利和培植私党。所以财产多的人就靠买官成而成为尊贵的人,同君主左右近臣有交往的人靠着请求而成了重要官员。有功劳的臣子得不到肯定评价,官职的升迁颠倒混乱。因此小吏得以偷偷变成官员而对外交往,抛下政事而去亲近财利。因此贤能的人由此而松懈懒散而不再勉励自己及他人,有功劳的人由此而怠惰而怠慢自己从事的功业,这就是亡国的风气呀!

评析

“八奸”从古到今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非常简单,即为了自己的私利。韩非之所以列出这些手段是想提醒人们小心提防这些手段。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要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诚信待人。

然而,八奸的手段只要遇上明智的君主,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换得应有的地位和俸禄,干得好的还会有奖赏。这就是告诫人们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做个明白人。明白了道理,就不会使用奸邪的手段。尤其是做领导的人,一定要明白什么样事情应该怎么办,这样下属也就玩不出手段,也就不会被下属出卖,这就是韩非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