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太阳的名言或古诗,记住要描写!!!!!!!!

2.扣分的造句扣分的造句是什么

3.扣分的意思扣分的意思是什么

4.什么如什么毛四字成语大全

5.渴见水喻文言文

6.文言文一词多义日

描写太阳的名言或古诗,记住要描写!!!!!!!!

扣盘扪烛的古诗-扣槃扪烛造句

尼采曾自诩过太阳 结果他疯了,〈鲁迅〉

富兰克林: 不要让太阳蔑视,被他说他在这儿歇脚是一种耻辱。

司徒特: 春天的太阳甚至能给最普通的花带来新生。

德莱顿: 辉煌的天灯,光芒四射的太阳,你是大自然的明眸。

西塞罗: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弥尔顿: 太阳,你是个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灵。

拜伦: 太阳是上帝的生命,是诗歌,是光明。

第欧根尼: 太阳也光顾污秽之地,但并没有因此而被玷污。

丹·伯斯特: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描写太阳的诗句: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扣分的造句扣分的造句是什么

扣分的造句有:比赛现场不允许有空的调酒瓶。使用空酒瓶的参赛选手将会被扣分。我语文卷子,那个古诗默写,我就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扣分了。

扣分的造句有:_们必须让数头绵羊改变行进方向,即使只有一头羊短时间脱队,该队还是会被扣分。一名研究生开车闯红灯被查处,拿出学生证要求扣分打五折。结构是:扣(左右结构)分(上下结构)。注音是:ㄎㄡ_ㄈㄣ。拼音是:kòufēn。

扣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扣分kòufēn。(1)减少应得的分数。

二、国语词典

考试或竞赛时,因答错题或失误,而被扣除分数。如:「他因答题的字迹太潦草而被扣分。」词语翻译英语todeductmarks(whengradingschoolwork)_,tohavemarksdeducted,penaltypoints,tolosepointsforapenaltyorerror德语Punkteabziehen(S)_

三、网络解释

扣分扣分,kòufēn,是指减少应得的分数。也指交通违章驾驶证的扣分。

关于扣分的成语

扣人心弦号天扣地扣盘扪烛安安分分扣帽子扪烛扣盘乱扣帽子丝丝入扣

关于扣分的词语

扣盘扪烛以羽扣钟扣帽子扣_扪_举手扣额扪烛扣盘以莛扣钟七折八心泣血扣人心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扣分的详细信息

扣分的意思扣分的意思是什么

扣分的词语解释是:扣分kòufēn。(1)减少应得的分数。

扣分的词语解释是:扣分kòufēn。(1)减少应得的分数。拼音是:kòufēn。结构是:扣(左右结构)分(上下结构)。注音是:ㄎㄡ_ㄈㄣ。

扣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考试或竞赛时,因答错题或失误,而被扣除分数。如:「他因答题的字迹太潦草而被扣分。」词语翻译英语todeductmarks(whengradingschoolwork)_,tohavemarksdeducted,penaltypoints,tolosepointsforapenaltyorerror德语Punkteabziehen(S)_

二、网络解释

扣分扣分,kòufēn,是指减少应得的分数。也指交通违章驾驶证的扣分。

关于扣分的成语

扣人心弦丝丝入帽子安安分分号天扣地扪烛扣盘扣盘扪烛乱扣帽子

关于扣分的词语

以莛扣钟扣盘扪烛扣帽子七折八扣以羽扣钟举手扣额扪烛扣盘扣人心弦扣心泣血扣_扪_

关于扣分的造句

1、我语文卷子,那个古诗默写,我就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扣分了。

2、据西安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此事除了派出警力现场实地查看外,还进行了相关调查,因为所谓红灯笼受害者并没有留下相关车辆信息,无从查证违章扣分详情。

3、从演员层面上讲,年轻也有年轻的败笔,演技不够,比如,陈柏霖,独白十分生硬,让东京篇扣分不少。

4、一名研究生开车闯红灯被查处,拿出学生证要求扣分打五折。

5、朋友们,为了少扣分少扣钱,这条微信没事的时候多看看研究研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扣分的详细信息

什么如什么毛四字成语大全

1. 毛什么如四个字成语

应该是:什么如什么毛四个字成语。

多如牛毛

多如牛毛 [duō rú niú máo]

基本释义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贬义

出 处

《北史·文苑传序》:“及明皇御历;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例 句

过去**录相到处泛滥,~,经过惩治整顿,已经大有好转。

近义词

车载斗量 数以万计 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 层见迭出 恒河沙数屡见不鲜 数见不鲜 习以为常 更仆难数 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盈篇满籍

反义词

绝无仅有 凤毛麟角 寥若晨星 独一无二 九牛一毫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百里挑一 空谷足音

成语接龙

毛骨竦然 然糠自照 照本宣科 科班出身 身退功成 成群结党党同伐异 异涂同归 归正守丘 丘山之功 功成名就 就汤下面面墙而立 立业安邦 邦家之光 光可鉴人 人财两空 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造谣生事 事在萧墙 墙风壁耳 耳濡目染 染翰成章章句之徒 徒劳往返 返观内视 视如珍宝 宝刀未老 老成炼达达人知命 命若悬丝 丝丝入扣 扣盘扪烛 烛照数计 计无付之之靡二 二缶锺惑 惑世盗名 名山事业 业精于勤 勤学苦练

2. 什么如什么四字成语

1. 安如磐石: 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2.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3.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4.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5. 浩如烟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6. 恍如隔世: 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7. 急如星火: 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8. 坚如磐石: 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9. 尽如人意: 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10. 泪如泉涌: 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11. 泪如雨下: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12.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3.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14. 恰如其分: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15. 视如草芥: 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

16. 势如破竹: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7. 突如其来: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18. 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19.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20. 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21. 心如刀绞: 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22. 心如铁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23. 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24. 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25. 易如反掌: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26. 诸如此类: 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27.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28. 安如盘石: 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29. 爱如珍宝: 形容十分喜欢。

30. 爱如己出: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3. 什么如什么的四字词语

大石头。

美如冠玉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令人痛恨。

静如处女,拾一件东西,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

泪如雨下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世。旧时祝颂语。

诟如不闻 诟。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面如冠玉 比喻男子徒有其表。

浩如烟海 浩:未嫁的女子。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疾如旋踵 旋踵:尊贵之客。形容非常稳固。

安如磐石 磐石。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

急如星火 星火,不可动摇。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人。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有涵养。

泪如泉涌 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

爱如珍宝 形容十分喜欢:仿佛.

敬如上宾 上宾。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洁折光亮。也表示消极求退、星星一样洁白光亮。比喻事情容易做。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依照。

尽如人意 尽;脱兔。比喻不可动摇,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符合;如。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

恨如头醋 比喻非常可恶;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转动脚跟,形容宽宏大量。

举如鸿毛。形容极多。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面如傅粉 形容男子美貌,动如脱兔 处女。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不动声色:广大。形容典籍:辱骂。

恍如梦境 好象是在梦里一样,不费气力。像太阳。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坚如磐石 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流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茫茫大海、图书等极为丰富。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形容十分明显。

恍如隔世 恍;烟海:逃跑的兔子。形容变化很快。形容惊恐之极。

皎如日星 皎。

不如归去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三十年为一世爱如己出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4. 如什么如什么的四字词语大全

如胶如漆、如梦如醉、如痴如呆、如兄如弟、如火如荼、如痴如醉1、如胶如漆rú jiāo rú qī解释: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译文: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2、如梦如醉rú mèng rú zuì解释: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出处: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3、如痴如呆rú chī rú dāi解释:如:好像。形容极其迷恋某事出处:刘兰生《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他总是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颠,如痴如呆地仰望着头顶的星空。”

4、如兄如弟rú xiōng rú dì解释: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出处:周 孔子编订《诗经 邶风 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译文:你们新婚乐融融,亲热相待如弟兄5、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解释:荼:音图。

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春秋 左邱明《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译文:万人认为方阵,都白裙、白旗、素甲、白羽之箭,看上去像荼左军也这样的……,都穿着红色的衣裳,红色旗,红甲,红色羽毛的箭,看上去像火6、如痴如醉 [ rú chī rú zuì ]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译文:见了王昭君之后,她的美貌与身姿让我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5. 毛字的四字成语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

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

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吹毛利刃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吹毛求疵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颠毛种种 指衰老。

多如牛毛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伐毛洗髓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凤毛济美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附肤落毛 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腹背之毛 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管城毛颖 管城、毛颖均为笔的代称。 龟毛兔角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

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

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6. 什么如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貌如其心、

急如星火、

穆如清风、

安如盘石、

势如累卵、

适如其分、

目如悬珠、

亲如手足、

有如大江、

福如东海、

爱如己出、

凛如霜雪、

飘如游云、

易如翻掌、

轻如鸿毛、

视如己出、

车如流水、

恍如梦境、

齿如齐贝、

泪如泉滴、

无如之何、

敬如上宾、

弃如敝屣、

易如反掌、

易如破竹、

视如珍宝、

焚如之祸、

尽如所期、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渴见水喻文言文

1. 渴见水 的翻译

应该是渴见水喻吧

Getting thirsty on seeing water.

出处

《百喻经》

本段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 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 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翻译

从前有个笨人,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找寻多时,终于找到了恒河水,可是,面对河水,他却站着不动,没有下去喝水,旁边的人很奇怪,就问他:“你如此的干渴,追寻了多时,现在到了河边,却为什么不下去痛饮一番?”那个笨人答道:“如果能把水喝干我就喝,可是这河水滔滔不绝,我是不可能喝干的,所以我才不喝。”周围的人听了这话,不禁都大声哄笑,十分可乐,惊叹原来世上还有如此笨的人。寓意这个故事,本人起初“口渴找水”,后来却担心“能不能把河水喝干”所以旁边的人笑他“愚不可及”。可是,世人尽管不像这个笨人蠢到了这种程度,但往往也是相差无几。一个人贫穷就难免想有财富,有了财富有要有名声、地位、长寿,永无休止,也用不安宁。口渴了要喝水,有了水,还要非喝完不可。总是在“有我”之中兜圈子,欲往永远也无法满足。人们也能够意识到欲往的不满足和贪图,给人生和社会带来的苦果,但是往往在现实中难以节制自己,从而在泥滩中越陷越深。想要彻底解脱,只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不能患得患失。仅从一般的做人的道理来看,人生还是潇洒一点好,人到无求品自高啊!

2. 《水喻》文言文

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一.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写本文意图的一句话,并解释。

1.原句: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2.译文: 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 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二.细读全文,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短语。

本文说明理论必须———, 结合实践

脱离现实的理论,只是空洞的———; 纸上谈兵

也说明本文要想———,就必须———。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趟着水走,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 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认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道理,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 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3. 读《渴见水》后感700字作文

阳光斜射在她的脸庞,烘托着她那天真无邪的笑颜……恰似一抹淡淡的阳光。

在寒假中,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专注,一位名叫依萌女孩,年仅十岁的她挑起了家庭这个重担,每天要照顾自己左半身不协调的哥哥,小小的肩膀上是挑起的是沉重责任……但并未压倒她不屈的意志,她脸上的微笑总像那冬季里的一缕阳光。

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中妈妈在依萌一岁时便逝世了,从那以后便是爸爸照顾俩个年龄尚小的孩子,但不幸总是爱捉弄人,爸爸因胃出血,在几月前离开了他们,依萌可能还未从离开爸爸的悲伤中解脱便独自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担,而一切都是那么不公,爸爸走后,还留下了一笔对这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负担的六万元欠款,依萌可能还小,她的童年不是在爸妈温暖的怀抱中度过的,而是小小年纪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的记忆中没有属于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欢乐,而是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哥哥……这缕阳光依旧耀眼。

当这则新闻播出后,唤起了人们的爱心,从全国各地的汇款单紧紧地握在依萌二叔的手中,而存折上有汇款人对依萌的祝福,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给他们带来了动力,当记者问到想用这十五万善款来偿还依萌的爸爸留下来的外债吗?依萌的四叔毫不犹豫地说不用,我们三个兄弟早就平摊了那些外债,这些钱是给依萌和她的哥哥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老天对他们不公,但社会不会抛弃他们。

现在的她,脸上的笑容更甜了,在那泛着懵懂的小脸蛋上清楚地写着“坚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她和哥哥只得面面相觑,抱怨着这些不公,我真的难以想象她面对困难的坚强,可能她也哭泣过,抱怨过,但她渐渐地告诉自己,告诉世人,我会坚强的活下去……

“滴答,滴答”它不听话地悄悄淌下,是意志感动了我,打动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波动了每个人心中的善良。我只想对小依萌说“命运无情,人有情。”社会的好心人们肯定能还给她本应得到的欢乐,此时也只有最好的四个字来概括“大爱无疆”。

4. 《短歌行》(曹操)全文翻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

5. 昔有雌雄二鸽文言文

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

于其后时,果干减少,唯半巢在。雄嗔雌曰:“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

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雄鸽不信,嗔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嘴啄雌鸽杀。

未经几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之。”

即悲鸣命唤雌鸽:“汝何处去!”译文曾有雌雄两只鸽子,同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时,叨取了满满一巢。

后来,果子干缩,只成半巢了。雄鸽训责雌鸽道:“叨来果子,辛勤劳苦,你独自偷吃,只剩一半。”

雌鸽答道:“我没偷吃,果子自己减少下去的。”雄鸽不信,怒道:“不是你独自吃了,怎么会减少?”就啄杀了雌鸽。

没过几日,天降大雨,果子受了湿润,又恢复到原先的一巢。雄鸽见了,方悔恨起来:"她的确没吃,我错杀了她。

“便悲鸣着叫唤雌鸽:”你哪儿去了?“寓意做事冲动盲目,不明事理就妄下结论,往往会铸成大错,日后即使悔悟,却也无法弥补。出处《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本书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所集。书末有作者的后记六颂。

颂后记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痴花鬘》当是本书的原名。

宋元明藏本第一喻前有序品三百余字,说佛在王舍城鹊封竹园,为异学梵志五百人说此经,与僧伽斯那跋颂不符,显然是后人所加。本书的写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学的盛时,也是有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时代,可谓应时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现在没有发现它的梵本。

本书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

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建元初(479)来建业,住毗离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同时并译出《须达长者经》及《十二因缘经》各一卷,后于建业止观寺摄受徒众,甚为有名,中兴二年(502)寂于止观寺。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

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

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戏笑的树叶。

但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民间所流传,后为佛教学者采取应用。在汉文大藏经中现存的譬喻经,除本书外,还有道略集《杂譬喻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道略集《众经撰杂譬喻》二卷等。

本书的治鞭疮喻、蛇头尾共争在前喻、蹋长者口喻、劫盗分财喻,就和《杂譬喻经》的第二十三、二十五、十四、十六四喻相当。又愚人集牛乳喻、见水底金影喻,又和《众经撰杂譬喻》的第六、四十两喻相当。

它们在源流上可能有些关系。但从结构上看,其余的譬喻经,都不如本书所述的齐整。

本书的内容,四卷本中,第一卷二十一喻,第二卷二十喻,第三卷二十四喻,第四卷三十三喻,共九十八喻。以百喻为名,当系举其大数而言。

再归纳各喻的意趣,可为三类:一、其中对治烦恼的,有十种:(一)对治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喻、第十七债半钱喻等七喻,(二)对治嗔的,有第十三说人喜嗔喻、第四十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等四喻,(三)对治痴的,有第八山羌偷官库喻、第九叹父德行喻等十九喻,(四)对治慢的,有第二十八为妇贸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五)对治疑的,有第二十六人效王眼瞤喻、第七十尝庵婆罗果喻两喻,(六)对治身见的,有第三十牧羊人喻、第三十五宝箧镜喻等四喻,(七)对治边见的,有第六十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第六十二病人食雉肉喻两喻,(八)对治邪见的,有第五十八两子分财喻、第九十四摩尼水窦喻两喻,(九)对治见取的,有第四妇诈称喻、第五渴见水喻等三喻,(十)对治戒禁取的,有第一愚人食盐喻、第十二煮黑石蜜浆喻等八喻。二、其中对治恶行的,有四种:(一)对治悭吝的,有第二愚人集牛乳喻、第六十五五百欢喜丸喻等四喻,(二)对治犯戒的,有第六子欲停置家中喻、第十四杀商主祀天喻等十八喻,(三)对治邪命的,有第三以梨打头破喻、第七认人为兄喻等七喻,(四)对治懈怠的,有第十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第四十七贫人作鸳鸯鸣喻等五喻。

三、其中开示法义的,有二种:(一)开示空义的,有第四十九小儿争分别毛喻、第五十二伎儿作乐喻等。

6. 《食喻》《水喻》《日喻》译文

日喻(苏轼) 生而眇miao3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以为日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yue4,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e4,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e4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

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e4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

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

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来源: /c?word=%CB%D5%3B%E9%F8%3B%B5%C4%3B%A1%B6%3B%C8%D5%3B%D3%F7%3B%A1%B7%3B%B5%C4%3B%D2%EB%CE%C4&url=/members/tianxiawudidi0/&b=0&a=2&user=baidu。

文言文一词多义日

1. 古文中:日的一词多义要例句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2) 同本义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离为日,为火.——《易·说卦》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皎如白日,知公(袁可立)者宜莫如昌.——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世说新语·自新》(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subview/3305/8273053?fr=aladdin。

2. 文言文一词多义有哪些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3. 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亡,)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

4. 古代文言文一词多义

兵1。

兵器,武器 兵,械也。--《说文》2。

军队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3。

士卒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4。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5。

用兵策略,战略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6。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乘:1。

读shèng,计量单位,一车四匹马拉叫"一乘" 千乘之国2。车兵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左传》3。凭持;依仗 因利乘便。

汉·贾谊《过秦论》4。趁;利用(机会等)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

汉·贾谊《治安策》5。驱马驾车;驾驭 乘肥马,衣轻裘。

《论语·雍也》6。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至于泰安。

清·姚鼐《登泰山记》7。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汉·贾谊《论积贮疏》从:1。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2。

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3。顺着,随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4。

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5。介词,由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6。

介词,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

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出师表》4。

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

抵挡 锐不可当 故1。旧的,原来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2。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3。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4。

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于安乐》) 解:1。解体,离散 恐天下解也。

《汉书》2。分解,熔化 冰皮始解。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3。解除,解围 解燕国之围。

《战国策·燕策》4。解开 解带为城。

《墨子·公输》5。解释,说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唐·韩愈《师说》6。晓悟;明白 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7。缓解 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8。见解,见识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

《南史》9。剖开 庖丁解牛10。

调和 排忧解难 绝:1。停,没有 群响毕绝2。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极 以为妙绝4。

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5。断 往来而不绝者 属:1。

类 忠之属也《曹亏论战》2。侪、辈 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

管辖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相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

通“嘱”,嘱托 属于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遗:1。丢失的,遗失之物 道不拾遗。

--《史记·商君列传》2。去的人留下的 深追先帝遗诏3。

读wei(四声)留给,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4。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5。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

--《汉书》6。遗忘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史记》7。遗留 因遗策。

--汉·贾谊《过秦论》族:1。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书·尧典》。2。

箭头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说文》。3。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韩愈《师说》4。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5。

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唐·杜牧《阿房宫赋》6。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7。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何:1。什么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怎么样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3。

通"荷"。背,扛,担。

4。副词 开国何茫然《蜀道难》5。

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6。

谁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7。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论语》8。盘问,诘问 陈列兵而谁何。

--《史记·秦皇纪》9。通诃(呵)”谴责;呵斥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

《新唐书》10。甚;多么 水何澹澹。

曹操《步出夏门行》11。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乎:1。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2。

相当于“吗” 可乎。--《列子·汤问》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4。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

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5。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左传》6。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韩非子》7。于;在 今虽乎此。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8。从 叫嚣乎东西。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9。因为;由于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

--《荀子》10。按照;根据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礼记》11。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12。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汝识之乎 呼,终于完了~。

5.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6.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古文《与朱元思书》

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笔直

《五柳先生传》

其:

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至俦乎:

以:

因以为号焉:把

以此自终:评借

《送东阳马生序》

之:

佛之怠:代词,做宾语前置

走送之:

益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至:

礼愈至:周到

至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到达

我就只知道这么多了,这些是 老师说的其他的没说到

笔记没做。

7. 当在古文中的一词多义“当”字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dāng①对着;面对.《木兰诗》“~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②在;处在.《石钟山记》:“有大石~中流.”③在;在……时候(地方).《兰亭集序》:其欣于所遇,晢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④担当;担任.《陈情表》:“猥以微贱,侍东宫.”⑤承担;承受.《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罪愆.”⑥忍受.《水浒传》:“四下里无半点去彩,其实那热不可~.”⑦执掌;主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后序》:“北邀~国者相见.”⑧相当;对等.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⑨判决;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赎为庶人.”⑩抵敌;抵挡.《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操者.”⑾遮挡;遮蔽.《项脊轩志》“垣墙周庭,南日.”⑿应当;应该.《陈情表》:“臣生~陨首,结草.”⒀会;将会.《孔雀东南飞》:“卿~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赤壁之战》:“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续发人众.”⒁要;将要;就要.《书博鸡者事》:“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焚汝庐,戕汝家矣!”⒂指过去的某一时间.《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dàng①合适恰当.《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兮.”《采草药》:“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②适合;适应.《促织》:“将无献公堂,惴惴恐不~意.”《芙蕖》:“群葩~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③当作.《战国策?齐策》:“安步以~车.”《智取生辰纲》:“你端的不把人~人.”④抵押.《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⑤用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抽衣~药钱.”⑥抵得上;够得上.《游黄山记》:“因念黄山~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⑦本(地);同(一天).《智取生辰纲》: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⑧器物的底部.《韩子非?外储说右上》:“尝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可以盛水乎?’”tǎng通“倘”.如果.《荀子?君子》:“先祖~贤,后子孙必显.”当路⒈当权.⒉拦路.。

8. 关于语文古文《日喻》的问题:一词多义,请复制后,分别作答.若有

苏轼《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是日也.或告之曰“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蘥以为日也.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之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耶,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注释 或:有的人.为:当做.之:代词,指代他.之:助词,的.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他日:[以后的}一天异:差异.扣:敲击.钟:乐器名,击打而发声.以:因为达:通达于:连词,无意义.扪:摸.揣:摸.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道:事理,规律.譬:比喻.相:形容,比喻.卒:终于,终究.欤:吗,助词,表疑问.没:能潜水.涉:涉水,指徒步涉水.苟:随便.道:规律.务:致力,从事.声律:指诗赋的声韵、格律.经术:儒家的思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