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没钱的成语

2.东方朔《七谏》原文翻译

3.《空知川畔·国木田独步》

4.文言文《树瘿》

5.庾信《枯树赋》解读

关于没钱的成语

穷街陋巷豆瓣-穷街陋巷

爱富嫌贫: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安富恤贫:恤:救济。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安贫乐道: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安贫守道: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弊车羸马:弊:破;羸:瘦弱。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弊车驽马:弊: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处境贫穷。

变醨养瘠:使薄酒变醇,瘠土变得肥沃。比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寡:少,贫穷;均:平均。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

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赤贫如洗: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颠连穷困:颠连:困苦。形容非常贫穷困苦。

妒富愧贫:对别人的富有嫉妒,对自己的贫穷羞愧。

反裘负刍: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反裘负薪: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更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济寒赈贫: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家贫亲老: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家贫如洗: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矜贫救厄: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居无定所:指没有固定住所。形容人很忙或者十分贫穷。

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乐退安贫:指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力能胜贫:力:力气,引申为勤劳。勤劳肯出力气可免于贫穷。

怜贫惜贱:怜:怜悯;惜:爱惜;贱:地位低下。怜悯贫穷的人,爱护地位低下的人。

怜贫恤老: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两肩担一口:身上只有一张需要吃东西的嘴。形容极端贫穷,一无所有。

陋室空堂:简陋的住房,空空的堂屋。形容贫穷衰败凄凉的景象。

民困国贫: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宁:宁愿;筹:计划。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清、浊:指品行的好坏。宁可清白的贫穷,不愿污浊的富有。

贫病交攻: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同“贫病交迫”。

贫病交加:交:一起,同时;加;压上。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病交迫: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病交侵: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同“贫病交迫”。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形容环境、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贫而无谄:虽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人。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谄:巴结,讨好。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欺贫爱富:欺侮贫穷,喜爱富有。

欺贫重富:欺:欺负。欺负贫穷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牵船作屋:拉住一小船作居室。形容生活贫穷,没有固定的住所。

清贫如洗: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穷措大:措:读书人。比喻贫穷的读书人。

穷街陋巷:贫穷破旧的街巷。

缺衣少食: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桑户蓬枢: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上雨旁风: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身无长处: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升斗小民: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绳床瓦灶: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指简陋的生活用具。形容非常贫穷。

绳枢瓮牖:绳枢:用绳子系门,来代替转轴。形容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多指贫穷人家。亦作“瓮牖绳枢”。

绳枢之士:枢:门上的转轴;绳枢:用绳子系枢轴,形容贫穷。指贫家子弟。

绳枢之子:枢:门上的转轴;绳枢:用绳子系枢轴,形容贫穷。指贫家子弟。

室徒四壁: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搠笔巡街:搠笔:插着毛笔;巡街:在大街上走。指贫穷的文人在街上卖诗文。

四海困穷:天下的人民困苦贫穷。

土瘠民贫: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瓮牖桑枢: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瓮牖绳枢: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无立锥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无立锥之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无置锥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同“无立锥之地”。

无置锥之地:没有放置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五月粜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嫌贫爱富: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秀才人情半张纸: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形容送的礼过于微薄。

秀才人情纸半张: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形容送的礼过于微薄。

雪牖萤窗:雪牖:指晋朝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萤窗:指晋朝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比喻贫穷苦读。

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一贫如洗: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一贫似水: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一贫一富,乃见交态:交态:人情世态。人经历过贫穷和高中两种地位,才能认清人情世态。

一瓶一钵:瓶、钵:和尚盛饮食的器具。指和尚云游时携带的最简单的食器。也比喻家境贫穷,生活简朴。

一钱不名:指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一无长物: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衣敝履空: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衣弊履穿:弊:坏;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贫穷。

鱼釜尘甑:指贫穷的无粮可炊。

鱼生空釜:指贫穷得无粮可炊。

振贫济乏: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振穷恤寡: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振穷恤贫:救济贫穷的人。

踵决肘见: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肘见踵决: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东方朔《七谏》原文翻译

 导语:《七谏》是七体赋,是古人创作以劝谏君王的辞赋,下面是东方朔创作的《七谏》翻译,欢迎阅读!

 初放

 我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我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

 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叹自己年老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孤独潦倒居无定所,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

 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沉江

 想那历史上的得失兴亡,看那群小误君祸国事桩桩。

 尧与舜圣明仁义慈爱百姓,后世人常称颂永远不忘。

 齐桓公用小人后国乱,管仲耿介忠直美名传扬。

 晋献公听谗言被骊姬迷惑,可怜那孝子申生惨遭祸殃。

 徐偃王行仁义不备武装,楚文王心恐惧将其灭亡。

 殷纣王暴虐无道身国灭,周得天下幸赖于吕望贤良。

 武王效法古人施恩布惠,封比干墓将其德昭示四方。

 天下贤俊慕周德都来亲附,人才日增天下一心国力强。

 法令严明治国之道好,兰芷纵在幽僻处也散馨香。

 我苦恼群小们对我嫉妒,想箕子为避难装傻佯狂。

 也想不贪忠名离乡远去,怎奈心恋故国痛苦难当。

 将蕙芷联起来做成佩带,经过鲍鱼店就失去芬芳。

 正直之臣端正他的品行,反遭谗人诽谤遭流放。

 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首阳。

 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

 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

 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

 就像百草至秋本该结实,夜里却突然降下寒霜。

 急疾的西风摧残着生物,秋风已起百草不得生长。

 群小结党营私而妒害贤才,贤良反孤立无援受损伤。

 我心怀良策却不被重用,只好独居岩穴栖身隐藏。

 子胥伐楚功成却遭谗毁,可怜他被赐尸首不葬。

 世人见其状纷纷从俗媚上,正如草木随风披靡成排成行。

 诚信正直之臣身败名毁,虚伪谄佞之徒身显名扬。

 国家倾危君王才知追悔时已晚,此时我竭尽忠心也难有回天之功。

 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我愿怀清白终不变节,可惜我年寿未尽还年轻。

 我要乘舟随江远去,只望君王醒悟不再受欺蒙。

 哀痛忠直之言君王听不进,子胥被杀沉江令人伤情。

 我愿竭尽所闻陈述政事,可君王他充耳不闻不采用。

 君心常惑难与陈述政道,他糊里糊涂不辨横竖奸忠。

 好听邪佞之臣的虚言浮说,致使国运断绝难以久兴。

 放弃先圣法度而不施用,背离正直方向导致危倾。

 遭到忧患才知醒悟,就像纵火秋草其势已成。

 君王失道已经自身难保,还谈什么国家福祸吉凶。

 众奸佞相互勾结营私利,忠士直臣何敢奢望国事昌隆!

 君被邪恶熏染而不自知,秋毫虽细但天天在成长。

 车载轻物过多也会断轴,众口诽谤使我罪孽加重。

 我厌浊世愿投湘沅之流水,又怕尸身随波东流难回程。

 怀沙负石自沉江而啊,不忍心见君王被群小欺蒙。

 怨世

 时人腐化没落难以评说,世俗毁誉高下相差太多。

 清洁之士都被抛弃不用,贪浊之人得宠日益盛多。

 凶禽恶鸟既已成群并进,黑鹤只能被迫敛翅退缩。

 蓬艾受喜爱栽植床头,恶草马兰也随之繁茂婆娑。

 他们抛弃白芷杜衡众香草,我叹世人不知芬芳为何。

 大道曾经何等平直宽阔,如今杂草丛生危险坎坷。

 古帝高阳无故受毁谤,尧舜至圣也遭人诬蔑。

 让谁来评判他的真伪?

 虽有八位贤人也难定夺。

 老天永远高高在上,大地深厚日久天长。

 我身着白衣啊逍遥自在,偏与污浊黑色殊道异行。

 西施姣美却遭排挤迫害,嫫母奇丑反得亲近宠爱。

 桂蠹食甘不知满足安守,蓼虫食苦不知徙于甜菜。

 我处在这浑浊的乱世啊,怎能实现理想发挥雄才。

 我胸怀大志想远走求贤,群小不知反受疑猜。

 骏马驾破车不肯前行,遇伯乐才以好车替代。

 吕望曾经穷困无以聊生,幸遇文王才得施展雄才。

 宁戚夜里喂牛叩角高歌,齐桓公听到后贵宾相待。

 有一少女路边正采桑,孔子见她贞正便以礼相待。

 独我生不逢时不被世容,因此内心烦乱无限凄悲。

 想那比干一生忠心耿耿,哀痛子胥至不忘国危。

 楚国的卞和真令人悲叹,献宝玉以为石说他欺骗。

 遇厉王武王不知明察,两只脚被砍掉饱受摧残。

 志狭智少之辈高居显位,又把忠正之士当做何看?

 众群小更改先圣法度,相与耳语谋私谗毁忠贤。

 君王亲信佞人斥逐忠义,美女闾娵公然被诬为丑极。

 君王宠爱谄谀远贤士,谁又去将黑白辨析。

 我始终都不能效力君王啊,前途渺茫不知归宿在何方。

 我精诚专一愿竭心尽力,世道黑暗反被群小排挤毁伤。

 我已是年过半百无多日,却仍是道路坎坷无进取。

 也想远走高飞奔往他乡,又怕遭受罪罚毁损声誉。

 独受冤屈压抑无尽无穷,身心备受摧残减损寿命。

 老天既然这样反复无定,我只能无依无靠终此一生。

 我宁愿投身于滚滚江水,自绝于这江流远漂不回。

 我宁愿成为江底的沙泥,怎能够久见这浊世污秽!

 怨思

 贤良士常贫穷身处困境,廉正者身清白不被世容。

 子胥规劝吴王未得好,比干忠而剖心不得善终。

 子推自割腿肉救治国君,恩德逐渐被忘怨恨加深。

 行为清白却被诬为暗昧,荆棘杂聚如今已经成林。

 香草江离抛于穷街陋巷,恶草蒺藜长在宫殿华堂。

 贤臣受到排挤难见君主,佞人反受重用结党君旁。

 猫头鹰成群飞一齐鸣叫,凤凰只能躲避高高飞翔。

 我欲见君一谏而后远走,怎奈道路阻绝终不能往。

 自悲

 孤居山泽愁苦向谁诉说,唯有长忧悲叹独自难过。

 自念修行清白无愧于心,操守坚韧不衰愈加执着。

 放逐三年仍不见召回,岁月转瞬即逝如水下坡。

 可怜我今生终难遂愿,希望再见君王重返家国。

 我自哀不能见爱于君主,只好凭天由命将神依托。

 我身染疾病总不见好,心中恰似汤沸无限焦灼。

 冰和炭不能够共存并放,我本来就知道命不会长。

 孤苦无乐而令人哀痛,可怜我年寿未尽血气方刚。

 悲叹不能返回我的旧居,怨恨我将永离我的故乡。

 鸟兽如果受惊离群失散,还会哀号悲鸣高高盘桓。

 狐狸时头要朝向故丘,人老将谁不思念家园?

 故旧忠臣日被淡忘疏远,谗谀新人日见亲近君前。

 谁能默默无闻去行正道,谁能无偿施舍不求报还?

 苦于众人都随波逐流,我只好乘风高飞远游。

 登临恒山觉得它太渺小,暂且在此娱乐忘却烦忧。

 谗言无凭无证令人可悲,金子也会熔于众人之口。

 经过故乡我回头下望啊,不知不觉已是热泪横流。

 我的行为清白啊纯洁如玉,内心也像美玉一般晶莹。

 谗邪俗气虽想侵袭入内,玉色不变愈加外润内明。

 为何天上乌云奔腾翻卷,蒙蒙寒霜早降草木难生。

 轻风徐徐让我徘徊游荡,疾风急扫令我胆战心惊。

 闻说南国安乐我欲前往,中途休息来到会稽山上。

 看见仙人韩众在此停宿,便向他请教天道在何方。

 凭借着浮云送我去远游,彩虹作旗帜在车上飘扬。

 驾起青龙车急驰飞奔,盘旋飞行直上冥冥天上。

 风驰电掣奔向哪里,前途遥远令人迷茫。

 悲叹世人使人难以信任,宁愿离开他们远走他乡。

 登上山岗向远处眺望,喜见冬天也有桂花开放。

 观天火烈烈火势盛旺,听大海涛声隆隆轰响。

 我抓着天绳向上攀登,吸饮露气以求长生。

 郁郁不乐我忧时伤世,只吃草木秋天结的果实。

 我喝菌若上清晨的露水,用桂木来构造我的住房。

 我在园圃中种上橘和柚,辛夷、花椒、女贞子也栽种成行。

 鹍鸡白鹤夜里孤苦悲鸣,哀痛隐居的人正直贤良。

 哀命

 生不逢时令我暗自哀怜,更加悲叹楚国多忧多难。

 我的心志清正纯洁无瑕,时逢乱世惨遭罪尤祸愆。

 群小憎恶光明正大品行,世道混浊竟至美丑不分。

 为何明君贤臣分离不合,我逆沅湘而上洒泪别君。

 我将沉身汨罗湘水之渊,深知社会丑恶誓不回还。

 悲伤君臣分手相互恨怨,心中无比恐惧远离君前。

 我深藏在黑暗居室里面,我隐居在岩石洞穴之间。

 我只同水中蛟龙相来往,我只与洞里神龙相依伴。

 高高山峰多么巍峨壮观,我却灵魂困顿望而难攀。

 我饮用无尽的清洁泉水,被迫离开朝廷渐行渐远。

 我精疲力尽魂不附体,神思恍惚更是无所依附。

 子椒子兰不肯让我回去,我的魂魄迷惑不知归路。

 我愿终无过错坚持己行,虽身败名裂也乐以为荣。

 悲叹楚国大业日益危败,这是君王不用贤人的结果。

 本来世道就是这样混浊,不知出路令我心烦困惑。

 想到众臣皆以私心相教,我宁愿渡过长江而远涉。

 想到女媭对我关怀依依,不禁涕泪横流悲伤叹息。

 我决心一不再苟活,再三追劝又有何益。

 我游戏在急流清水之间,仰望高山那么崎岖陡险。

 哀叹高丘也有危岸险境,我遂投身江中不愿回还。

 谬谏

 君王糊里糊涂令人怨叹,他的意志为何常变不坚。

 悲痛大山为何要变为池塘,为何江河能够枯竭水干。

 我愿趁君闲暇进献忠言,又恐触犯忌讳遭人毁怨。

 终于压抑情感缄默不语,然而内心懊恨悲伤无限。

 美玉石块同匣并放,鱼眼宝珠一起贯穿。

 劣马骏马混杂不分,老牛驾辕骏马却驾两边。

 岁月不停流逝一去不返,年纪衰老一天不如一天。

 我满腔忧愁啊烦闷难遣,前途无望心中总觉不安。

 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废弃法度又把政令改变。

 闲置那千里马不去乘驾,偏偏赶着劣马一路蹒跚。

 当今世上难道没有良驹,实是没有王良把它驾驭。

 骏马见执鞭者不是好御手,因此骏马飞蹄绝尘远去。

 不度量凿孔就削木柄,恐怕尺寸大小不会相同。

 不分辨世风便推崇美德,恐怕清高品行难以合众。

 强弓松弛没有拉张,谁能说清它射到何方。

 国家未出现倾危之难,怎知贤士是为国捐躯而亡。

 世俗推佞为贤进用富人,美好品行难以推广发扬。

 贤士遭受排挤孤立无助,群小营私结党相互吹捧。

 邪说被美饰仍非正道,违背法度自是不公平。

 忠直贤良只好隐居避世,谗谀之徒登堂发号施令。

 抛弃彭咸以伏节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香竹与麻秸混杂作燃烛,用蓬蒿做利箭去把盾牌射。

 没有皮鞭驾驭跛脚之驴,哪条道路能够走得到底。

 用直针做鱼钩,又怎能钓到什么鱼?

 俞伯牙破琴绝弦不再抚琴,是因为失去了知音钟子期。

 卞和怀抱玉璞痛哭泣血,哪里有良匠把它琢治成美玉。

 音调相同才能声调和谐,族类相同自然心齐力协。

 飞鸟鸣啼是为求呼同伴,麋鹿呦鸣意在呼唤友朋。

 叩击宫调则宫声相应,弹奏角调则角音和鸣。

 猛虎咆啸则谷风即起,神龙腾飞则彩云簇拥。

 音声一致和谐流转,事物同类相互感应。

 方与圆形状不同各相异,势难把它们错杂相配在一起。

 列子隐居避世身处困窘,皆因世道混浊无所托依。

 众鸟群飞成列成行,凤凰独飞无凭无依。

 遇浊世不得志难展宏图,愿隐居岩穴中聊以逃避。

 我本想对国事闭口不谈,但曾经受君恩厚重如山。

 我独自忧愁心怀怨愤,愁怨无穷无尽恨绵绵。

 积愁聚怨已经多年,只望见君一面陈诉忠言。

 未赶上贤君无法倾尽衷肠,时世昏暗谁能将真伪明辨。

 身卧病整日里忧愁烦闷,感情压抑难以表达忠心。

 无人可以同我共论政道,可怜我的忠心难通于君。

 尾声:

 鸾凤孔雀日益飞向远方,野鸭野鹅却在家中喂养。

 呆鸡笨鸭充满殿堂庭院,青蛙悠然游于芳华池塘。

 骏马要袅奔走逃亡,骆驼驾车踟蹰道上。

 把锈钝的铅刀进献君王,太阿利剑却被远抛一旁。

 把玄芝灵草拔除干净,荷花山芋却到处栽种。

 橘树柚树日渐枯萎凋零,那苦李却长得枝叶繁盛。

 瓦盆陶罐陈列在明堂,周鼎却抛在深渊之中。

 黑白颠倒自古就是如此,我又何必怨恨当今世风!

《空知川畔·国木田独步》

我在札幌逗留了5天,虽仅5天,却增添了我对北海道的眷恋之情。

我生长在我国领土中人口稠密的中国,看惯了用人力把山野开垦殆尽的景象,一见东北平原,已使我产生复返大自然之感,及至来到北海道,怎能不心情激动呢。尽管札幌是北海道的东京,但满目的北国风光,简直让我入迷。

9月25日晨,从札幌出发,我只身前往空知川沿岸。倘在东京,此时还是残暑时节,而我已穿上冬装,可见这里早进入深秋,朔风凛冽的寒冬迫在眉睫。

此行的目的是调查空知川沿岸,并与北海道厅的官员会晤,商议选定土地的事宜。然而我对地理很不熟悉,又不清楚道厅官员在沿岸的确切地址,在札幌的熟人也寥寥无几,所以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姑且以空知太为第一站,乘上了火车。

石狩的原野低云弥漫,从车窗向外眺望,高山、原野无处不显示出大自然的伟力,但对之既无所谓爱,亦无所谓情,眼前只是一片荒凉。寂寞、冷峻而又宏伟的景色,就好像在嘲笑人类的无能和虚幻。

一个面色苍白的青年,把脸藏在外套的领子里,默默地坐在车窗旁的一隅。同车厢里的人们会怎样看他呢?人们的话题是农作物,是山林,是土地,是怎样从这无限的富源中淘出黄金来。他们中间,有的人一边斟着酒,一边高谈阔论;有的人叼着香烟谈笑风生,而且他们大多是初次见面。然而却有一个青年人并不加入到他们中间去,孤单一人默默不语,沉湎于他自己的空想之中。他从未想过怎样生活在这社会当中,只不断地苦思冥想着怎样寄此生于天地之间。故此在他的眼里,同车的人好像是另一世界的人,他感到与众人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深沟大壑。他认为现在火车载着人们和他冲过石狩之野,这正如他的一生一样。啊——真孤单呀!他自己力求生活于社会之外,而内心却又因孤独而感到难耐。

如果今天是个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好天的话,我这抑郁不快的心境也许可以大为舒展。但那云雾愈益低垂,林木为所笼罩,无论看什么地方也无一线光芒,致使我沉浸在难忍的忧愁之中。

当火车开抵一个由这里换车去歌志内煤矿的什么车站时,车中一大半的人下了车,剩下的除了我只有二人。火车穿过几千年来人迹罕至的原始大森林,直线前进。一团又一团的灰濛濛的迷雾,忽而出现,忽而消散,它们像是有生物默默地浮动不已。

“您到哪儿去?”突然有个男人对我说话了。此人年过40,骨骼粗壮,长头发,四方脸,大鼻子,双目炯炯有神,是个与人一见如故的人。看那派头,非官、非工、非农、非商,是在北海道首次见识到的一类人物。这便是在任何未开发区固定要有的那么一些飞扬跋扈的冒险家。

“我想到空知太去。”

“是给道厅办事儿?”他把我看成了北海道厅的小吏。

“不,我是去选定土地的。”

“喔——,在空知太您想选定什么地方可不知道,不过,特好的地方似乎已经没有了呀!”

“怎么样?从空知太能去空知川沿岸吧?”

“大概能去吧,但得说是空知川沿岸的什么地方……”

“在和歌山县移民团呆的地方,有派到那里去的两位官吏。我计划到那儿去,我想反正先到空知太,到那再打听。”

“是么,您到空知太以后,请到三浦屋旅店去一趟,那里的店主清楚这类事情,向他打听就行。因为还没修路,往那一带去,大概非得绕大圈儿不可,对初来乍到还不习惯的人来说,困难不少呀。”

接着,他谈起开垦土地的困难,因地区不同,遭遇的困难也迥异。由于交通不便,好不容易到手的收成弄不到市场上去,还有使唤佃户的方法等都有困难。这些事,我已从在札幌的朋友那里听说过,我只能感谢他的一番好意,无论他说什么我都洗耳恭听。

不多时,火车开到一个萧索的车站,便停止不前了。我也便下了车。下车后一看,在这里下车的人总共不过20来人。火车就从这里折回。

这小火车站宛如包围在森林中间的一个孤岛,除了附属于车站的两三所房子,其余皆与人类无关。汽笛长鸣的声音在森林中回荡着,渐渐远去,终于消失了。这里复又成为万籁俱寂的孤岛。

有三辆公共马车等在站前。人们默默地换乘到马车上去。我也和前面说过的男人一起坐上了一辆马车。两匹骡子般的大北海道马拉着车,赶车的是个健壮的青年,拉着六位客人,不知去向地朝前奔跑起来。而我的心也正好是信马由缰,漫无目标。其实若问我何处去,即使是自己问自己,也回答不出。

三辆马车拉开距离,各车相隔一丁左右。因为我坐的这辆车殿后,前面的车忽高忽低地颠簸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的样子,看得一清二楚。雾气掠过树林,飘过土道,又进入树丛。被秋霜染得通红的树叶离枝飘落,两片三片地随车飞舞。车夫猛地用力抽打一鞭,喊道:

“下坡了!”

“在三浦屋前面停一下!”刚才的男人喊了一嗓子,回头看看我。我用眼神致意,感谢他的好意。车上的几个人一语不发,各自陷入沉思状态。车夫又是用力的一鞭,随即吹起了喇叭,身材不高的这个北海道健儿赶着车飞快地奔驰起来。

林木渐疏,刚看得见殖民的小屋一所两所地出现,便倏地进入了平原。在宽阔的道路两旁,稀稀拉拉地排列着好似商店的房屋,无疑这便是新开地的市街。在雄壮的喇叭声中,马车在房屋中间的路上飞驰。

一到三浦屋,我马上叫来店主,打听到空知川沿岸去的路径,并把此行的目的告诉了他。可是,照店主的说法,倒不如绕回歌志内,从那里翻山更加捷便。

“坐下趟火车天黑可到歌志内,今晚在歌志内住一宵,第二天打听好路然后再上路才好。歌志内与这里不同,那里也有道厅的人员,您所说的叫什么井田的先生呆的地方,他们大概也会知道的。”

听他所说似乎很对。原来我以为沿着空知川畔走,是打听我想见的道厅官吏井田某人最简便的办法,所以才来到空知太的。然而从空知太去空知川畔,如无人带路是去不了的,而且尚未开出一条称得上路的路来,这一点从三浦屋主人的嘴里才算知道。于是我听从店主人的忠告,决定绕道歌志内。到下趟火车来还有两个多小时,我只好一个人在三浦屋的二楼上呆呆地等着。

往外眺望,是漫漫的平原。这里那里留下许多砍伐后的大树桩子。它们也许因为这里风强,全都变成 *** 精光的了。只有极少的黄叶仍抱着树枝不放,但也眼见得在纷纷飘落。随着风势转猛,下起雨来。远处为云雨所遮蔽,模糊不清。立在眼前的槲树高达3丈,那大叶子在风吹雨打中发出令人生厌的声音。路上没有一个行人。

此时此地,无一个熟人,也无一个谈话对手,我凭倚在旅店的窗前,凝望着绵绵秋雨,这决非惬意之事。我不禁想起远在东京的父母、弟弟和亲密的朋友,只有此刻,才感到迄今环绕在我身边的人所给予我的温暖。

男儿立志追求理想,发出宏愿要在森林中寻找自由天地之时,决不可有书生懦弱之气,我在心中一再自勉。总而言之,对理想要冷静,对人则要温厚,自然严酷而难近,人寰则令人怀恋而适于筑巢。

我闷闷不乐地度过两个小时。雨稍稍转小,远处便传来了喇叭声。探出头去一看,冒着如丝的斜雨,一辆马车疾驰而来。我离开三浦屋,重又坐进这辆马车,朝先前下车的车站驰去。

火车上的乘客寥寥无几,我那车厢只我一人。孤单一身并不好受,欲待换到别的车厢去,但随即打消此念。斜倚在因阴雨和迷雾而发暗的车厢一角,茫然望着在暮色中云雾飘来荡去,随着车动,林木画着弧形向后移去。此时,人往往会进入万念俱空的境界。既无利害得失之念,亦无瞻前顾后之虑;既无恩爱之情,亦无憎恶之恨;既无失望,亦无希望,只是空无所思地目视耳听。旅途劳乏已极,任凭火车摇晃着身躯,奔赴那既无缘又无故的陌生地方。这时刻,那些不期而遇地映入眼帘的景色,也会深印脑际,多年不能忘怀。我现在凭窗目睹的飘荡的浮云和白桦林,便是这样的景物。

火车驶抵歌志内的溪谷时,已是雨过天晴、日薄西山的时刻。我全然不知是否有旅店可住,心中毫无把握地走出了车站。这里到底不愧是养活着几千名矿工,簇集着几百户人家的狭小山谷,竟还有两三个旅店的接客人候在那里。我让其中一人领着,经过石多而灯暗的街道,走进一所二层楼的客店。当受到店主的妻女用乡下话表示由衷的欢迎时,招人喜欢,连我也微笑了。

吃过晚饭,店主人不请自来地走进我的房间。我马上讲了我此行的目的,希望得到他尽可能多的帮助。他面带微笑倾听着我的话。

“请稍候,我想起点事儿。”他这么说了一句,就离开了房间。不多时又返回来。

“真是天缘凑巧。您请放心吧!全清楚了。”就像是他自身的事一样,喜形于色地就了座。

“弄清楚了吗?”

“弄清楚了,全清楚了。4天前有位旅客住在我这店里。这位是管皇室所有地的,前些时为察看山林到处转,因为常在野外露宿,搞垮了身子,由我们照料来的。是位叫做筱原的先生。因为听他说过来这前一天是在空知川的,所以想到他说不定会知道,我去一问,就打听出来了。道厅派来的人,一过山,就住在山下的小房子里。请放心吧!从这儿去不过一里左右,不算什么,早晨去,晌午前就能回来了呀。”

“那太谢谢了。这就放心了。现在他如果还住在那小房子里就好了。因为他一直在变换地方,所以连道厅也不知道呢。”

“没事儿,如果他换了地方,一问住在小屋里的人就行了。不会走得太远的。”

“明天一早就出发,您能给我找位带路的人吗?”

“是呀,山道岔路太多,还是该有个带路的。就带我家的男孩子去吧,是个14岁的半大小子,到空知太的话,他认识,可以给您领路的。”

因为这位店主人处处都显得很热心,弄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谢他才好,也确实是有缘分,在我来说,如果住进别家旅馆,就绝对不会得到这么多的方便和照顾了。

这位店主人是个无论在何时都快活、胆大,而且有种目中无人的气概的人。他为人热忱,即便对于素不相识的我,也毫不吝惜地给予热情帮助,这好像是他的天性。对于以四海为家,所到之处皆乡里的人来说,凡是他到过的山山水水,见过的各式人物,就都是他的知己好友。他一旦见到别人有难,无论他是什么人,只要你不嫌我,立即表示同情,拔刀相助,像相交十年的老朋友一般。及至我打听他的身世以后,对于他,近于推测地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他在故乡,本是拥有可观的财产的人。可是他的两个弟弟对于该他继承的财产很眼红,终于发展成为骨肉为仇,兄弟阋墙。他70岁的老父亲又喜爱两个年少的弟弟,动不动就逼着这哥哥分家。但如果三人均分的话,那么三个人就谁都无法维持生活。他说:

“所以我想,为这区区财物,兄弟之间你争我夺,实在是见识短浅,好吧,大部分给你们吧,只给我五分之一就行,我拿着它远走高飞,上北海道去。所以在我这小子9岁的那年,一家三口子就背井离乡跑到这儿来了。人这玩艺儿,什么地方都能呆得了。”说完哈哈大笑,“可是更妙的是,两个弟弟现在把我分给他们的东西差不多都折腾光了。可还把那小村子当成无上宝地,我几次写信劝他们来北海道,也不肯来。”

我从此人之所言所行中获益匪浅。纵然这小旅店的主人,并不跟我想的人物一样,我所想的人物乃是加上我的空想幻化而成的,然而这店主人能自由自在、独立自主地在社会上生存,不为社会所压服;介于天地之间而有所安;昂首阔步于山海、原野、穷街陋巷而无所虑;虽浪迹天涯海角而闻其花之馨香,存其人情之温暖,好男儿确当如此。

这样一想,我的心胸大为开朗,从札幌到歌志内,我与云雾结伴,随秋雨而萎靡不振的心绪,到此刻宛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一般。

晚十时左右,我外出漫步,夜空中流云甚速,只在云隙露出璀璨的星星。走出昏暗的街道,离开人家,隔着山谷,犹如屏风般黑乎乎挡在目前的育林山上空,一轮明月高悬。掠过山峰的浮云,不时地拂拭着山表。空气潮湿凝重,虽有夜风吹过,大地却寂然无声,唯有溪流潺潺流水声隐约可闻。我顺着一侧傍山、一侧临渊的斜坡道前行。刚刚来到一个稍高处的开阔地,突然传来丝竹、歌舞的喧闹声。

定睛一看,顺着山修建了一栋平房,对着它还有一栋。弹唱的声音就是从这平房里传出来的。一栋房分成几家,家家都紧闭拉门,拉门上映着灯光。丝弦紧奏,放声高歌,欢笑声,喊叫声,混杂在一起。这牛棚般的简陋小屋,说不定就是矿工们在深山幽谷的一隅寻欢作乐之所。

你沦落而为 *** ,我沦落而为矿工,卖者、买者全都怀着人生若梦、及时行乐之心,狂歌乱舞。我走上通向平房的小径。雨后路上泥泞,水洼映着灯光。房子比从远处看还要寒酸。真正是新开地,无论房檐、拉窗、拉门,都是白茬木料的,即使在晚间也看得清清楚楚。低矮的房顶,拉门好像从平地直顶屋檐,歪歪斜斜,从缝隙可以窥见吊灯的灯伞。灯光映出光着膀子的莽汉宛似鬼影,披头散发的 *** 犹如夜叉。有的屋子里,猛然爆发出哄堂大笑声,像要把地板震塌似的。“喝呀!”“唱呀!”“杀了你!”“我揍你!”哄笑、吵闹、怒骂、欢呼、叱责,而悦耳的小曲儿中的词句令人断肠。三弦的曲调如幽如怨,如泣如咽,忽而变成暴风骤雨,忽又转为霏霏春雨。在欢声中带着杀气,在杀气中又含有血泪;哭像笑,笑像哭;怒即歌,歌即怒。啊——虚幻的人生哟!几年前,大熊酣睡,野狼出没的山谷,如今人类流落至此,淤塞于此,奔流于此,沉沦于此。月光冷冷地照射着这一切。

我走过之后,犹频频回首、伫立。突然,近处的一家拉开了拉门,出现一个男人。

“哎呀!月亮出来啦!”

看他那仰起的脸,约二十六七岁的样子,身高肩阔,是个壮实汉子。他用眼睛滴溜溜地四下张望一会儿,口里喷着酒气,咂着嘴,又晃晃悠悠地缩了回去。

翌日,9月26日晨9时,一个朴朴实实的孩子走在我的前面,朝空知川畔走去。

阴晴不定的天气。看着尚有淡淡的阳光,瞬息间,山林中腾起迷雾,把山峰、树林、道路都蒙盖起来。山路比想象的好走。我和旅店的孩子谈论着各样的事,身心轻快地走着。

山间林木的叶子已完全变黄,槭树染上红色,有雾时,如同透过彩霞观花。在阳光的直射下,每片叶子上的露珠,如同万千的碧玉珍珠,整个的山都在闪闪发光。旅店的那孩子讲了空知川沿岸熊的事情,又讲了凭他那天真的童心听来的有关熊的传说故事。往下坡走。来到山白竹茂密处,他停住脚步,说:

“听见了吧!河里的流水声。”他侧耳仔细一听:“喂,听见了吧!那就是空知川,就要到了。”

“好像快能看见了呀!”

“怎么能看见呢?它在森林里流呀!”

两人在没人高的山白竹中间的一条仅能容一人走过的羊肠小路上走了一阵子。遇见一位像农夫的老人。我向他打听道厅派出人员的住处。

“顺这条路走三丁左右,有一条新修的宽道,他就住在道右侧头一间小房子里。”老人说完就走了。

从歌志内出来到这里,遇到的人只有这位老人。路上也没看见有小房子。一看见这位老汉,我明白了在空知川沿岸已有一些开垦者进入。

走完山白竹丛中的小径,果然有一条料想不到的大道贯穿森林,呈一条直线。它的宽度大约有5间房以上。道两旁茂密的树林里,超过2丈、高达3丈的大树居多。这条宽阔的大道,犹如连通铁路线的水渠。而当我看见它之后,便想象到热心于开发事业的道厅,筚路蓝缕,在开拓中遇到的重重困难。

留神一看,在大道尽头右侧,建有内地所没有的式样奇特的简易房屋。房子左右及背后的林木已被砍倒,开辟出小片平地。我顺利地在这小屋里见到了道厅的属官井田某人和另外一个人。

由于殖民课长事先已对他们仔细地介绍过情况,故此受到他们亲切的接待,拿我当成一个洽谈的对手。还有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一听我通名报姓,竟说早就知道我。我那芜杂不通的文章,却不料在边远的北海道的意想不到的地方还拥有读者。

两人听我谈完此行的目的后,摊开了空知川沿岸的地图,凭着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鉴别能力,从为移民们规划的一个区域的15000坪(一坪约等于3。3平方米——译者)土地中,替我选定分布在这里那里的6块土地。

办完正事,话题转为闲谈。

看了一眼他们居住的房子,小房不过三四间,屋顶和周围的墙壁都是用剥下树皮的大木头搭起来的。只有地板用的是板子,在地板上铺着席子。出入的房门是一张树皮。这便是开垦者的巢穴、家园,不,是城郭。屋子的一个角上,砌了个长方形的大炉子,它是火盆,是炉灶,是烟灰盆,冬天又是暖炉。

“到冬天大概受不了吧?在这样的小房子里。”

“可是开垦者都是住在这种小房子里呀。怎么样?您能忍受得了吗?”井田笑着说道。

“精神准备是有的,可是到时候一定很困难吧?”

“倒也不是想象的那样。如果到了冬天觉得怎么也忍受不了时,像您这些个人逃到札幌去就是了。反正偎冬在哪儿都一样。”

“哈哈哈……那样的话,倒不如一开始就全托付给佃户,您自己在札幌一呆多好!”另外一位属官说道。

“太好了!太好了!如果一到冬天就往札幌跑的话,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待在东京从事开垦的好。我是什么都准备忍受的呀!”我表示了我的决心。井田说:

“是呀,首先下雪的时候,就往炉子里多多填火,劈柴伸手就是,像您这样的人可以把书搬来用功呀!”

“是想等到雪化的时候,一下变成个大学者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吧!”我忍不住笑了。

正谈话间,突然外面传来啪啦啪啦的声响,我出去一看,淡日放辉,乌云飘行,一阵晚秋雨洒过寂静的山林深处。

我把旅店的孩子留下,走出小屋,独自到附近散步。

实在是一条使人惊奇的道路。铲平千年的老林,用人力战胜自然,在无人之境修筑了一条平坦的大路。目所能及的地方,只见大路两旁全为森林所覆盖,无一个人影,无一缕炊烟,无一声人语,只有它寂寥地躺在这里。

我素知晚秋雨之声的凄凉,但从未尝受过从原始大森林上悄悄掠过的晚秋雨的凄苦滋味,它恍如幽寂的大自然在窃窃私语。置身于森林的深处而耳闻此声之人,有谁能不感到那对生物冷笑不止的大自然的无限威力呢。其实,怒涛、暴风、疾雷、闪电,都不过是大自然的虚张声势。其威力中对人最具震慑力者,是在它最沉寂的时刻。苍天高远,只是默默不语地俯视着下界,曾经是人迹罕至的森林深处,树上的一片枯叶风不吹而自落时,大自然打了哈欠说:“啊——我这一天又到日暮了。”就在这一刹那,人类的一千年飞逝而过。

我一边窥视着道两旁的树林,一边朝前走去,发现路的左侧有处树木稀疏的地方。分开树下的丛草往前走,偶一回头,竟已置身于森林深处,便在一棵横在地上的巨大朽木上坐了下来。

刚感到林中有些发暗,晚秋雨已刷刷地洒在高枝头上。刚想到雨来了时,雨又停住了。树林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我朝森林里头暗处凝望了一会儿。

社会何在?人们所骄傲的祖辈传诵的“历史”何在?在此时此地,人类只感到自己的生存无非寄托在大自然的一息之中。俄国的一位诗人说,他曾静坐于森林之中,当时感到的影子向自己迫近。实在是这样的。他又说:“当人类最后一个人从地球上消灭时,只不过是一片树叶不再飘动而已。”

坐在一般寂静、冷气逼人、阴暗无光的森林之中,恐怕无人不感到这种威严的压力。我忘了自己,沉湎于可怕的幻想之中。

森林外传来“老爷!老爷!”的呼唤声,连忙跑出去一看,旅店的孩子站在那里。

“您的事情已经办完了的话,就回去吧!”

两人先一起回到小屋去。井田说:

“怎么样?为了试验一下,今天晚上就住在这儿怎么样?”

我终于至今再未踏上北海道的土地。尽管由于家庭情况使我不得不打消开垦的计划,但我至今一想起空知川畔,就感到那冷酷、严峻的大自然在吸引着我。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程在里 译)

注释:

中国: 日本古代自平安时代初期形成66国2岛的行政区划,共分为5畿7道。66国有远、中、近之分,其中山阴、山阳两道为“中国”,同时也有“日本国中部”之意。

赏析

《空知川畔》是国木田独步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以独步青年时代前往北海道空知川沿岸的经历为内容,融写景、叙事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本文在格调上与其另一篇《武藏野》的明朗有所不同,显得更为深沉。文章以作者从札幌出发后的行程为线索,描写了一路的景色和所遇到的各色人等,其心境亦随所见所感有所变化。

带着回归自然的激动心情,作者从札幌出发,进入了北海道的原始大森林中。乘坐火车独自一人摸索前行,没有体验到自然之趣,却看到满眼的荒凉,自然呈现出冷漠的一面,人置身其中倍感孤独与寂寞。眼前乌云笼罩,一片愁云惨雾。最初的兴奋渐渐被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所取代。在北海道的原始森林中,人类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淹没在大自然的沉寂中。偶尔散布的人们开垦出的地带也如同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任凭自然的风吹雨打。

作者由于对当地情况不了解走了弯路,经过一番波折来到了前往空知川的必经之地——歌志内。这里是一个大的矿区,略见些人类的喧闹气息。所住旅店的老板是位豪爽、热情、乐观向上的人。这一点令作者颇为敬佩,同时也使他的心情豁然开朗。人生在世当如此,不为人世俗务或一时的成败得失所左右,安身于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又充满关爱他人之心,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然而,每当作者接近原始的自然时,一种虚无缥缈的冥思便会袭来,令他生出无限的惆怅。夜晚,作者离开旅馆,漫步于山野,忽闻山中小屋里人们寻欢作乐的鼎沸之声。联想人类到来之前蛮荒的自然,并对比当下的景象,他不禁感慨人生虚幻,即使现在一时的热闹非凡也无非是古老自然历史中短暂的一瞬,大自然永远从容而漠然地俯视一切变化却不为所动。

经过一番周折,作者终于来到此行的目的地空知川沿岸。办理完规划土地的事项后,与道厅官员谈论起开垦土地的艰辛,作者表明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但是,很快的,当作者再次走进原始的自然之中,无可名状的孤独无助感也又一次袭来,自然的威力无限,仿佛有许多的奥秘蕴藏其间,令人生畏。作者深感人力之有限,人生之虚幻渺小,体会到仅凭人的力量永远无法撼动亘古不变的自然一丝一毫,人类的所谓伟大历史也仅仅在自然的一息一瞬之间,不值一提。因此,无论如何经营,人最终都会归于自然的沉寂,回到自然的永恒之中。作者的空知川之行最深的体会便在于此。

无疑,《空知川畔》不是一篇简单的风景散文,而是蕴涵了作者哲理的思考。在作者前往空知川的路途中始终贯穿了他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凭空的冥想,而是伴随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有感而发的,与当时的处境紧密契合。

通观全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始终徘徊在投入自然与畏惧自然之间。开始,作者抱着有所作为的心态来到北海道,准备垦殖荒地,在大自然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看到这里壮丽的北国风光,他既着迷又激动。这时作者内心所憧憬着的已经是人生与自然合而为一。然而,原始的自然默不作声,显示着威力,没有丝毫温情,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离开社会毅然奔向自然的人却无法从自然那里得到丝毫心灵的慰藉,体验的仅仅是自身力量的弱小。至此,作者的内心对能否有所作为会产生疑惑,感到了无限的忧愁。他开始怀念亲人,留恋人间的温暖。歌志内旅馆主人的勇敢乐观,在大自然中奋斗不息的独立自强精神深深感染了作者,重又点燃了他于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决心。但是,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的念头时时袭来,大自然处处都显示出自己的威严,而相比之下,人的力量却十分有限。人类的种种努力最终都会湮灭在自然之中,无法与永恒相抗衡。自然始终有种独特的魅力让人畏惧又向往。作者开垦土地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但冷酷而严峻的自然依然吸引着作者,其中的原因大概也是如此。自然是个巨大的磁场,对作者有种本能的吸引力,在那里,人可以纯然忘我,与天地合一。“在此时此地,人类只感到自己的生存无非寄托在大自然的一息之中。”

归根结底,《空知川畔》这篇散文延续了国木田独步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一贯立场,从根本上说,他对于人类过度征服自然是持反对态度的。现代文明过度夸大了人的力量,妄图让自然成为人的奴隶。国木田独步的文章则表达了人的力量有限,自然伟力无穷的中心思想,是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对于自然,国木田独步从来都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其间,与自然共悲喜,即使对人世的描绘也从不脱离自然的母体。他认为,人是不能离开自然生存的,只有生活在神秘而美妙的自然中,人才能成为置身于平凡境遇中的平凡人。因此,独步所描写的人物也都是作为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出现的。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国木田独步作品的精髓。

(郭 星)

文言文《树瘿》

1. 文言《树木》的翻译

樊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经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译文樊重,字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

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樊重经营家里的产业,非常得法,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使用仆人、佣工,能够人尽其用。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相互诉讼。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

樊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安顿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2. 谁知道文言文:枯树神鱼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

有估客载生鳣至此,聊放一头于枯树中,以为狡狯。村民见之,以鱼鳣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鳣父庙”。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

后估客返,见其如此,即取作臛,于是遂绝。

会稽(地名)石亭埭(地名)有棵大枫树,树干腐朽,里边空了;每逢下雨,水都能填满流出来。

有个商人运了一些活鳣鱼到这里,放了一条鳣鱼到枯树里面,做个恶作剧。村民见了鳣鱼,认为它不应该是树里的东西,有人说这是神,于是挨着大树建起庙宇,屠杀牲畜来祭祀它,从没有听过一天,因此起名叫做“鳣父庙”。如果人到这里来虔诚祈祷或者怠慢侮辱,则好运或者灾祸就会立即降临。

后来那个商人回来,看到这个景象,就把鳣鱼取出来做了鱼汤,于是祭祀活动就渐渐绝迹了

译:

3. 谁知道《枯树神鱼》的译文

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著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

至於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桂树为什麽而枯?梧桐又为什麽半生半?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虽然花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树声中含有嶰谷竹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云门”乐曲的律吕之音。带领幼雏的凤凰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鸳鸯常来巢居。内心深处像陆机那样,渴望在故乡临风的亭上一听鹤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著明月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里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鱼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纹。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鱼、龙密鳞,铲出龟、鼈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云霞中,狼籍散乱。

至於松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发芽抽枝,千年不。秦时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将军独坐大树之下。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於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飞鸟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风雨中摇撼颠踬。东方大海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淮南小山曾有咏桂的辞赋留於后人,晋代刘琨写下“系马长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见於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呢?

至於山河险阻,道路隔绝,飘零异地,离别故乡。树被拔出根茎泪水垂落,损伤本根就滴沥鲜血。火烧入朽树的空处,树脂流淌,枝节断裂。横亘在山洞口的斜卧躯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躯干中段折曲。纹理斜曲干粗百围者也如坚冰破碎,纹理正直高达千寻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负树瘿如长著赘瘤,被蛀穿的树心成了鸟的巢穴。树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暗中出没。

况且我遭遇国家衰亡,羁居异邦不归。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沈沦在穷街陋巷之中,埋没在荆木院门之内,既伤心树木凋零,更叹息人生易老。《淮南子》说:“树叶飘落,老人生悲。”就是说这个意思呀!

於是有歌辞说:“建章宫三月大火之后,残骸如筏在黄河上漂流万里。那些灰烬,不是金谷园的树木,就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马桓温听后感叹道:“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柳树,曾经枝条飘拂依依相惜;今天却看到它枝叶摇落凋零,江边一片凄清伤神的景象。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

4. 南岐安瘿文言文译文

文言文《南岐人之瘿》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

①[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类,类似。

④垒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翻译

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5. 树瘿壶的树瘿壶的传说

一九二七年,储南强在苏州一家地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把砂壶,见造型奇特,壶表面尽管落灰肮脏,仍不失其古意。

摆摊子的主人却把它当作废铜烂铁,满不在乎地摆在一边。储先生见了好奇地拿起一瞧,壶把下的款式赫然是“供春”二字,壶盖是由后来的制壶名手黄玉鳞配制的。

这一发现使储先生大为惊喜,即与摊主商量买了回来。储先生奇遇供春壶当然如获珍宝,庆幸不已。

他为了考证这把突然发现的供春壶来历,鉴定他的伪真,着实花费了一番功夫。首先亲自再去苏州向地摊主人了解壶的来历,摊主说是从绍兴传叔和家里流传出来的,储先生又赶到绍兴传家了解,传家以前曾经是西蠡费念慈所有。

费氏又说是在他以前一度曾是吴大徵收藏的。在吴家此壶没有盖,是吴大徵请黄玉麟配盖的。

吴说他得之于另一收藏家沈钧如。沈之前出于何人已渺不可考。

这把供春壶的来历竟是如此曲折,而储先生的考证毅力也确实惊人。储先生对于供春壶的考证东奔西忙,各地社会名流也随而闻之,一九二七年时值本世纪即将掀起的第一个鉴赏砂壶高峰,所以收藏家、欣赏者不断涌来,均想先睹为快,包括外国洋人,不但想开眼福,而且还想占为己有。

其中杭州的著名画家黄宾虹在欣赏供春壶时提出了一点意见,他认为供春壶的壶身既然以银杏树瘿为蓝本,那么黄玉麟配制的壶盖也应该是树瘿的形状,然而黄玉麟没有理解这一点,却配上了北瓜的蒂柄,此之谓“张冠李戴”。储先生认为有理,就请当时的制壶名手裴石民重做一个树瘿式的壶盖,并在壶盖止口外沿刻上两行隶书,有黄宝虹铭文。

文曰:“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来”,是指当时英国皇家博物馆派人来商量,希望储先生出让供春壶,代价是二万美元。储先生没有答应。

以后日本收藏家曾几次想搜取这把供春壶,如本人对中国的砂壶非常注意,在一八七四年日本的奥蓝田先生曾编著一部《茗壶图录》,所搜罗宜兴的砂壶比《阳羡名陶录》还要丰富。日本人也久闻供春壶的大名,曾派专人找到储南强先生,表示愿意高价收买供春壶。

储先生没有愿意,而且为了免于纠缠和发生意外,他索性躲到深山别墅,避而不见。这样才保住了这把胜于金玉的树瘿式供春壶。

6. 南岐安瘿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翻译:

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大脖子病(甲状腺肿瘤),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7. 文言文《茑》的翻译

《茑》原文:

茑,依树蔓生,一名寄生叶似芦其子赤黑色味甘美.过者见,爱其葱郁,若忘其在树也.一日,工师入山伐树,茑与俱尽,虽有爱者,不能为之计.

因叹茑能自植,何不可永其天年!即不然,凭于山崖石壁,亦得以长享雨泽.乃委身树木,以致横遭斧斤.然则天下亦何者可不慎所凭依耶?

译文:

茑,缠着树蔓生,一种说法叫做寄生,叶子似芦苇,它的子是赤黑色,味道甘美.经过的人看见,喜欢它的葱郁,好象忘了它依靠着树啊.一天,工匠进山砍树,茑连同一起(被)砍掉,虽有喜欢它的人,(但)不能为它考虑的了.

因此叹息(假使)茑能自己(独自)生长,(又)怎么不能永享它的天年呢!要不然,靠着山崖石壁,也能够长久享受雨露滋润.而委身于树木,以至于横遭刀斧(的砍伐).然而又有什么不谨慎(选择)所依靠的(对象)呢?

《百度·》

8. 文言文《薛谭学讴》翻译

原文:薛谭学讴⑴于⑵秦青,未穷⑶青之(4)技⑸,自谓(6)尽之,遂(7)辞⑻归⑼。

秦青弗⑽止(11),饯(12)于(13)郊(14)衢(15),抚节(16)悲(17)歌,声振(18)林木,响遏行云(19)。薛谭乃(20)谢(21)求反(22),终生不敢言(23)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希望回来继续学习。

庾信《枯树赋》解读

庾信《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

西河有枯桑之社,

北陆以杨叶为关,

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题解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

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

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其实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经震动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现文中所说的被轻视的情况。

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当小说家言来看。

但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视《枯树赋》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

而《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

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信羁滞北方的初期。

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注释

1. 殷仲文:东晋人,曾任骠骑将军、咨议参军、征虏长史等职,才貌双全,颇有名望。

2. 世异时移:桓玄(殷仲文内弟)称帝,以仲文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

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

此句即指此。

3. 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一带。

4. 庭:院子。

5. 婆娑(音梭suo):联绵词,枝叶纷披貌。

《晋书·桓玄传》:“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6. 贞:坚。

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7. 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丰水矣。”8. 根柢:草木的根。

盘魄:又作“盘薄”、“盘礴”,通“磅礴”,根深牢固。

9. 山崖表里:枝叶覆盖山崖之表里。

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说占地之广大。

10. 桂:桂树。

销亡:消亡。

语出汉武帝《悼李夫人赋》:“秋气潜以凄目兮,桂枝落而销亡。”11. 半:半不活。

语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半生。”12. 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今山西、河南一带。

徙:迁。

徙植:移植。

13. 畹:音晚wan,有说十二亩为畹,有说三十亩为畹。

此言大面积的移植。

14. 建始:洛阳宫殿名。

15. 落实:果实熟落。

睢(音虽sui)阳:在今河南商丘,汉为梁国,有梁孝王所建梁园。

16. 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

嶰(音懈xie)谷:指黄帝时的音乐。

相传黄帝曾命乐官在昆仑山北的嶰谷取竹制作乐器。

17. 曲:指树声中含有古代乐曲。

抱:怀,有。

《云门》;黄帝时的舞乐。

18. 将:带领。

雏:幼鸟。

集:群鸟停落在树上。

此句言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

19. 巢:作动词用,筑巢。

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

20. 临:面对。

风亭:指风。

唳:音厉li,鹤鸣。

此句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

21. 月峡:指月。

此句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22. 拳曲:弯曲。

拥肿:同“臃肿”。

23. 盘坳:盘旋于山坳之中。

反复:指缠绕交错。

24. 彪:虎。

此与下句是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5. 节:树木枝干交接处。

此句是说树节竖立之多,有如山山相连。

《易·说卦》:“艮为山……其于木也,为坚多节。”26. 文:花纹。

水蹙:水面出现波纹。

蹙:音促cu,皱。

此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7. 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字伯说。

28. 公输:公输般,即鲁班。

眩目:眼花缭乱。

29. 雕镌(音娟juan):雕刻。

就:成。

30. 剞劂:音基觉ji’jue,雕刻用的刀子。

31. 鳞、甲:指树皮。

32. 角、牙:指树干上的疤痕、节杈。

落、摧:指砍掉、铲去。

33. 重重:层层。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此与下三句,均言能工巧匠在木头上雕刻的生动图案。

34. 纷披:散乱。

35. 松子:即赤松子。

古度:即桹木。

平仲:疑是银杏树。

君迁:也称君迁子。

以上四树均生南国。

36. 梢:树枝的末端。

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7. 槎:音茶cha,斜砍树木。

枿:音聂nie,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

此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

38. 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

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风雨骤至,避于松树下,乃封其树为“五大夫”。

后便以“五大夫”为松的别名。

39. 将军坐焉:东汉将领冯异佐刘秀兴汉有功。

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

上句说秦松,此句说汉树。

40. 撼顿:摇倒。

41. 东海:东部临海的地方。

白木:指白皮松。

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宫,在今河南密县。

其地栽种白皮松,故称。

42. 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

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43. 北陆:泛指北方地区。

陆,高平地区。

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4. 南陵:南方丘陵地区。

一说指安徽南陵县。

梅根作冶:据说当地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日久习称其地为“梅根冶”。

45. 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

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

46. 扶风:郡名。

在今陕西泾阳县。

长松:高松。

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47. 岂独:难道只有。

临:看。

细柳:细柳城。

汉文帝时周亚夫屯军处。

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48. 落:停息。

桃林:桃林寨。

在今河南灵宝以西、潼关以东地区。

《尚书·武成》:周武王灭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此二句承前四句东有白水、西有桑树、北有杨柳、南有梅树而来,大意说,以树木命名的地方,又岂止是史书上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49. 若乃:至于。

50. 飘零:飘泊,流落。

51. 拔本:与下句之“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

垂泪:与下句之“沥血”均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52. 入:放入。

此句说把干空心的树木投入火中。

53. 膏:指树脂。

此句说树脂常从断节处流出。

54. 横:横放。

攲:音奇qi,倾斜。

55. 顿:倒下。

56. 文:树木花纹。

围:两臂合抱的圆周长。

百围:形容树干粗大。

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7. 理:纹理。

寻:长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树木高大。

瓦裂:像瓦一样被击裂。

58. 瘿(音婴ying)、瘤: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59. 藏:指在树上的虫子。

穿:咬穿。

抱:环绕。

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

穴:作动词用,作窝。

60. 木魅:树妖。

睗(音是shi)睒(音陕shan):目光闪烁的样子。

亦作“睒睗”。

61. 山精:山妖。

:危害,扰乱。

62. 况复:何况。

风云:喻局势。

感:感奋,振奋。

意谓国家再无复兴之望。

语出《后汉书·二十八将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63. 羁旅:客居。

64. 采葛:完成使命。

《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他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5. 食薇:薇是野豌豆。

相传商臣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灭商后,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而食。

后知薇亦周之草木,不再采食,饿山中。

以上借古人故事说自身的思想与经历。

66. 沉沦:沦落。

穷:阻塞不通。

穷巷:为平民百姓住处。

67. 芜:丛生杂草。

没:埋没,遮掩。

荆扉:柴门。

68. 摇落:喻衰老。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69. 弥:更加。

嗟:叹息。

70.《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71. “木叶落,长年悲”句:引自《淮南子·说山训》,原文为“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72. 斯:此。

73. 乃:于是。

74. 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

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时被焚。

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75. 槎:音茶cha,木筏。

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6. 金谷:金谷园。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晋石崇所筑。

园中有清泉,遍植竹柏,树木十分繁茂。

77. 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

晋潘岳任河阳令时,全县到处都种桃树。

这二句是说,黄河里漂流的灰烬,都是昔日的绿树红花。

78. 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简文帝时任大司马。

79. 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

汉南:汉水之南。

80. 凄怆(音创 chuang):凄惨,悲伤。

江潭:江水深处。

此指江汉一带。

81. 堪:忍受。

《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按,又见《世说新语·言语》篇。

今译

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

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

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

至于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

桂树为什么而枯?梧桐又为什么半生半?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

虽然花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

树声中含有嶰谷竹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云门”乐曲的律吕之音。

带领幼雏的凤凰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鸳鸯常来巢居。

内心深处像陆机那样,渴望在故乡临风的亭上一听鹤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着明月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里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鱼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纹。

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

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鱼、龙密鳞,铲出龟、鳖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花朵。

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云霞中,狼籍散乱。

至于松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发芽抽枝,千年不。

秦时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将军独坐大树之下。

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于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飞鸟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风雨中摇撼颠踬。

东方大海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

淮南小山曾有咏桂的辞赋留于后人,晋代刘琨写下“系马长松”的佳句。

又何止是见于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呢?

至于山河险阻,道路隔绝,飘零异地,离别故乡。

树被拔出根茎泪水垂落,损伤本根就滴沥鲜血。

火烧入朽树的空处,树脂流淌,枝节断裂。

横亘在山洞口的斜卧躯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躯干中段折曲。

纹理斜曲干粗百围者也如坚冰破碎,纹理正直高达千寻的也如屋瓦破裂。

背负树瘿如长着赘瘤,被蛀穿的树心成了鸟的巢穴。

树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暗中出没。

况且我遭遇国家衰亡,羁居异邦不归。

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沉沦在穷街陋巷之中,埋没在荆木院门之内,既伤心树木凋零,更叹息人生易老。

《淮南子》说:“树叶飘落,老人生悲。”就是说这个意思呀!

于是有歌辞说:“建章宫三月大火之后,残骸如筏在黄河上漂流万里。

那些灰烬,不是金谷园的树木,就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马桓温听后感叹道:“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柳树,曾经枝条飘拂依依相惜;今天却看到它枝叶摇落凋零,江边一片凄清伤神的景象。

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

述评

《枯树赋》借东晋名士殷仲文起兴,有两重用意。

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沈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

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至如”一段,吃紧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这一疑问。

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

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

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

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

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

后皇嘉树如此,恶木又当如何?《庄子》曾两次以恶木为寓言,宣明其无用无为的哲学。

据说那些长在路边的树,就是因为“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人间世》篇)惠施攻击庄子也是比之以大木:“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同“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树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途,匠者不顾。”(《逍遥游》篇)庄子的哲学这里姑且抛开不论,庾信笔下,连这样无用的树木也不能自我保全,难逃被铲削劈斫的命运。

它们不能为建筑材料,却被他人当作赏心悦目的玩物。

为了这个目的,它们被剥去树皮(“平鳞铲甲”),削去旁枝(“落角摧牙”),木屑飞溅,宛如生命的剥落,虽然有了碎锦真花的面目,却不复从前的生机。

低贱的恶木也有生命,而人类的砍削又何异于屠杀!砍伐过后,只留下一地狼藉。

草树散乱,烟霞无色。

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

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

“森梢百顷,槎枿千年”,不知有多少故事: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树为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又岂止是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这几个名词呢?但年代既远,它们也都掩埋在历史的角落,“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冷落凄清,生意萧索。

但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别;别则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

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

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况复”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

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

“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

末尾的两阕短歌,隽永深长,至情至痛,再三诵 之,低徊不已。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

人至暮年,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

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

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

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