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偏信的后果-有点偏听偏信
1.有姐妹生了不是自己老公的孩子吗,有吗?生了多长时间了,发现的可能性高吗?
2.为什么要读《鬼谷子》
3.对人毫无戒备的4星座女是不知人间险恶还是过分善良
4.湖南抑郁症少年被江湖术士喂符水后亡,江湖术士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5.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被骗?
6.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一个帝王思想滑坡的严重后果
有姐妹生了不是自己老公的孩子吗,有吗?生了多长时间了,发现的可能性高吗?
你的问题是有姐妹生了,不是自己老公的孩子吗?生了多长时间了,发现的可能性高吗?
这个发现的可能性当然高啦!毕竟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孩子与父母是有高度的遗传性的。久而久之,老公发现孩子与她长得根本不一样。不就穿帮了吗?然后可能会去做亲子鉴定哦。
我觉得老公一般都会偏听偏信。说计生办电话找过我。只要绝对信任的人干不出这种事情。我没怀孕,然后我上的有宫内节盲环儿,因为上这个花,我吃尽了苦头。但凡是有一点点良心的干不出来,所以这么不是男人的男人,我让他滚了。放心,信任你的男人是不会胡思乱想的。
我听说过真的有这样的事情的人生的不是自己老公的孩子,而且是个男孩长的特别是跟那个男人很像,但是如今这个孩子已经30多岁了。并没有人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这就要看你自己的隐瞒能力了。
这个还是要看自己的隐瞒,能力。但是我觉得最终还是会被发现的,毕竟血型和基因遗传明摆在那里。虽然发现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一旦发现的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
为什么要读《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称鬼谷先生。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之间的交流沟通,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人际关系之间交流沟通的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所以,作为一个社会人,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读《鬼谷子》,以提高自己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为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另外《持枢》、《中经》两篇确为后人所加,所以我这里没有译解。《捭阖》篇与韩非子《说难》篇有异曲同工之处,《说难》,是韩非论述游说之难处,游说,在战国时期非常盛行,韩非自己曾无数次游说韩王而没有成功。其实,稍有智慧的人去游说,基本上不难。关键是看清对方的脸色,摸清对方的心思,诱以利害,即可成功。如果不看对方脸色,不摸对方心思,居高临下,只按自己的思路游说,那么再好的事也难以成功。因此,《说难》篇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之一的人际交流沟通的论文,韩非子从游说者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人际之间沟通交流的技巧,很值得现代人学习。鬼谷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人际关系沟通的方式,对待人们的言论,或者是分开而剔除,或者是分开而纳入,或者是综合而收取,或者是综合而去除。只要阴阳能够和谐,始终都是最佳行为方式。所以,与人沟通交流,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把握分开或闭合的门户。《反应》篇,是指类推以响应,即根据求学者的问题取相似的事物来推论,以得到求学者的回应。先秦时期,教育不普及,就算是孔子等许多人开门办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其范围也是很微小的,仍然有大量的人不能接受基础教育。而来接受教育的人,自幼受家庭影响,社会等级环境影响,已形成很多乱七八糟的思想观念,初来乍到时,往往会固执己见,这就需要施教者的耐心劝说及告诫。所谓类推,是指取相似的事物来推论或衡量,即不要一开始就否定、压制。我们现代人与人交流沟通,一听到不同意见,马上就粗暴否定,尖锐批评,严厉压制,甚至是谩骂,不给对方一点点思考的余地,这样反而会使求学者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逃避学习。所以鬼谷子说,人有言论,就是有动心。自己沉默,就是静心。凭借他的言论,听闻他的言辞,言论有不符合的,类推以求证,他的响应必然会出现。然后鬼谷子又说,所谓的摹拟,就是摹拟其事;所谓的比较,就是比较其言辞。所谓罗网,是指谈话主题预先设定好基调不会跑偏,经常把握罗网的纲绳而驱使他们,他们的言论就会没有比较,就会跟随着改变。然后鬼谷子又说,言论有摹拟比较,因而可以定出基调。重复而且因袭、类推而且覆盖,万事都不会失去其言辞。然后鬼谷子又说,想听闻他们的声音,自己就要沉默;想要张开反要收敛,想要高大反要低下;想要获取反要给予。想要敞开情怀,就要摹拟而比较,以统治其言辞。这样就会同声相呼,实理同归。然后鬼谷子又说,首先在于知晓自己,知晓自己然后才能知晓别人。然后鬼谷子又说,尚未看见情形,就圆滑地引导;既然见到情形,就方正地侍奉。然后鬼谷子又说,善于教化别人的人非常神奇,使人接受教化而转变而又不知晓其所以然。因此,本篇《反应》,可以说是鬼谷子论述教育的一篇论文,他不同于现代的批评教育、灌水教育、鼓励教育、赞赏教育,而是一种引导教育。也是一篇教人沟通交流的很好的范文。《内楗》篇,即是接纳与遏制,我们与人沟通交流,或者是统治者、***听取汇报,都会有对对方的言论进行接纳或遏制的情形。鬼谷子首先说,我们与人交往,都会有疏远而亲近,有亲近而疏远;有靠近的不使用,有离去的反而求之;有每天进到跟前的不使用,有远远听闻名声却相思的等情况;也有或者结交于道路和规律,或者结交于乡党或朋友,或者结交于财富或货物,或者结交于采地或女色等情形,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他的用意,想深入就深入,想退出就退出: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靠近就靠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要求就要求,想思念就思念,这就是接纳与遏制的意思。所谓接纳,就是进献的言论说辞。所谓遏制,就是遏制其所图谋的事。所以,看见其图谋事物,就要知晓他的志向意气。这里所说的志向意气,就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对待亲疏远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圣人树立事物,以此率先知晓而遏制万物,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不可知,或者不知晓如何作为的事,就干脆退出,不要冒险前进。全篇着重的是接纳与遏制,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内心的志向意志,自己内心的自得。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一定的主见,那么我们就会偏听偏信,跟着别人的思路而进退出入了。《抵巘》篇,即是挤推裂缝间隙,而所谓“抵”,——挤推,即是指使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或者是挤,或者是推,或者是堵,或者是塞,或者是返回,或者是倾覆,或者是退出,或者是停息来解决人际关系之间的裂缝间隙(代沟、距离)。不仅是人际关系之间,就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之间都有裂缝间隙(代沟、距离),怎么样对待各种各样的裂缝间隙,关键在于使用方法,使裂缝间隙改变其性质。而不是不管这些裂缝间隙,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事情。因为“物有自然,事有合离。”使裂缝间隙合住,还是让裂缝间隙更大,互相离得更远?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所以鬼谷子总结说,世道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上面没有明白的君主,王公诸侯没有道路和规律,那么小人就会谗言伤害,贤人就不能使用,圣人就会逃匿,贪图利益欺诈虚伪的人就会作为,君臣就会互相疑惑,社稷就会土崩瓦解,军队就会互相征伐猜疑,父子就会离散,背离混乱反目成仇,这就称之为产生于裂缝。所以鬼谷子说,懂得分开懂得合住的道路的人,就是圣人。而我们现代人,总是自以为是,总是认为事物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总是认为别人会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总是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而没有去考虑弥合自己与别人之间的裂缝间隙,不断地按自己的意愿去指挥他人、教导他人,所以致使人际关系之间的裂缝间隙越来越大,最终矛盾爆发,无法弥合。人都是依靠其观念、主见的思想指导行为,所谓的观念、主见,即是指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对价值的看法。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近,那么人际关系之间的裂缝间隙就很小,容易弥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那么人际关系之间的裂缝间隙(代沟、距离)就很大,如果不加意弥合,那么就不可能走到一起。这就是鬼谷子之所以要谈“挤推裂缝”的原因。《飞箝》篇,即是疾速地钳制,“箝”(qián钳),古同“钳”。有钳制,夹住,限制,约束,制止之意。其含意是指人们在交谈、辩论中,抓住对方的一点而限制他、钳制他、约束他,不要让其自由发挥,然后按我的意思引导他。鬼谷子首先说,想要知人,就要观察其言行,不仅要观察外表的言行,还要观察到他的内心。在交谈中,可以选择若干话题,可以一会儿相同一会儿不同。可以利用他的话重复累积,然后又摧毁他的话题,或者述说财产货物、奇异美物、珠宝玉器、璧玉丝绸、采地女色以侍奉他,或者酌量才能树立威势以钩取他,或者伺候看见沟壑缝隙而钳制他,这种事就用挤推裂缝间隙的办法。然后根据对方话题的内容大小,审查其意图,知晓其爱好憎恶。虚与委蛇而引其说出实话,连接而不失去主题,以追究其言辞。因此,本篇实质上是论述人们在交谈、辩论中的技巧问题。学会这些技巧,我们才能在交谈或辩论中把握主动权,真正摸清对方意图,然后就可以征用他,就可以要求他,就可以使用他。《忤合》篇,即是指背离与迎合,对一种意见、一种思想、一种说法、一种观念,是背离?还是迎合?鬼谷子说,我们首先要知晓天地,知晓万物,然后随从而转化。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先去简单地表态,我背离,我迎合,而是要根据时势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意见、这种思想、这种说法、这种观念,如果符合时势,那么我就迎合、附和;如果与时势背离,那么我也背离它。鬼谷子这个“与之转化”的思想,如同老子、文子、关尹子、庄子的“与时俱化”思想一样,也如同孔子“调节”的思想一样,都是强调自己要随从时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固步自封、固执己见。然后鬼谷子说,世上没有常常贵重的人,事物没有常常可以效法的;这种意见、这种思想、这种说法、这种观念,如果使用于天下,必然要衡量天下而后才随从;如果使用于国家,必然要衡量国家而后才随从;如果使用于家庭,必然要衡量家庭而后才随从;如果使用于自身,必然要衡量自身才能气势而后才随从;事物的发展有大小进退,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必然要先谋划思虑计算确定,而后才实行以疾速钳制的方法。而我们现代人,绝大部分人没有自己的思想,都是人云亦云,听到一种意见、一种思想、一种说法、一种观念,也不深思熟虑,就随口附和而迎合,这样既树立不起自己的思想,也走不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踏入社会为人处事怎么能进退自如,纵横任意呢?如果不能进退自如,纵横任意,那么我们就只有痛苦郁闷和纠结了。本篇《忤合》也可以看成是一篇论述“选择恐惧症”的文章,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选择背离与迎合,我们就会被充斥着各种媒体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所淹没、所迷惑,从而就不知晓应该如何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知晓应该如何走上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揣篇》,即是指揣摩,所谓揣摩,即是指内心暗中摸索、推测、思考、猜测,推想,悉心探求。鬼谷子首先说,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然衡量天下的权势,而揣摩诸侯的情志。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为人处事时,都要衡量、揣摩其人其事。可是我们的衡量、揣摩,却是凭着我们原有的、狭隘的知识和印象去应对已经变化了的人和事。所以鬼谷子说,我们观察、揣摩一个人,必然要在他非常喜欢的时候,前往而增加他的欲望;因为一个人有欲望时,不能够隐藏自己的心情。必然要在他非常恐惧的时候,前往而增加他的厌恶;因为一个人有厌恶时,不能够隐藏自己的心情,心情欲望必然出现变化,这样才能得到实情。鬼谷子的这个思想也如同孔子一样,《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这个意思是说,不要害怕、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害怕、担忧的是自己不知晓不了解别人。正因为我们不理解别人,才不理解他为什么不理解我,我如果理解了别人,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不理解我,因而我就会想方设法让他理解我。这才是最佳行为方式。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替别人考虑一下了吗?我们了解、理解周围身边的人了吗?没有!起码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考虑过别人,都没有去知晓、了解、去理解过别人。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就多了起来。人们之间若是真能都象孔子所说的这样,都能互相理解、相互知晓、了解,那么,人们之间的矛盾将会大量减少,人们也就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了,也就能很好地为人处事了。《摩篇》,与《揣篇》是姊妹篇,《揣篇》,是指揣摩,所谓揣摩,是指内心暗中摸索、推测、思考、猜测,推想,悉心探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也含有触摸试探之意。它们同是讲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怎么与人交流沟通?鬼谷子首先说,精妙的切磋研究要以对方的欲望,测量而探求之,内心的验证必然响应;对方有响应,必然就会有作为。也就是说,与人交流沟通,必须要懂得人的心理,人的欲望,根据对方特有的社会环境、人情关系,猜测到他的心理活动,才能使他有所响应。如果不符合他的社会环境、人情关系,那么必然会遭遇对方的排斥拒绝。与人交流沟通,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所以我们有时要以平衡,有时要以公正,有时要以喜悦,有时要以愤怒,有时要以名声,有时要以行为,有时要以廉洁,有时要以诚信,有时要以利益,有时要以谦卑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要先理解别人,才能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权篇》,即是指“称量、平衡”,鬼谷子认为首先列出对方的各种言论,其意思就是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知晓、称量、平衡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我们才能够去进行游说。我们游说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说服他人,凭借他人的力量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们连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了解,我们的游说又怎么能成功呢?没有眼睛的人不可以向他们显示五色,没有耳朵的人不可以告诉他们五音。所以不可以前往的人,就无法开导他们。不可以前来的人,就无法接受他们。然后鬼谷子又说,有智慧的人不使用自己的短处,而是利用愚蠢的人的长处;不使用自己所笨拙的,而是利用愚蠢的人所擅长的,所以不会有困难。言说其有利,是因为要随从了解其长处;言说其有害,是因为要避开了其短处。然后鬼谷子又说,所以与智者言说,要依靠博学;与博学者言说,要依靠辨析;与辨析者言说,要依靠纲要;与高贵者言说,要依靠权势;与富裕者言说,要依靠高贵;与贫穷者言说,要依靠利益;与低贱者言说,要依靠谦卑;与勇敢者言说,要依靠敢作敢为;与愚昧者言说,要依靠尖锐。这些都是言说的艺术,而人们经常违反。然后鬼谷子又说,言谈有许多类型,事情有许多变化。所以终日言说,不会失去其类型,而事情就不会混乱;终日不改变,就不会失去其主宰。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被对方的话题牵着走,而是要牢牢把握住自己游说的宗旨。《谋篇》,是指谋划、计谋、谋略,是指与人交流沟通要事前有谋划,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就去与别人交流沟通。鬼谷子首先说,凡是谋划都有道路,必然要得到所凭借的,以求得其情形;只有明了其情形,与人交流沟通才会有成效。所谓的度量才能、酌量能力、揣摩情形,就是要掌握方向。第二段的意思是说,与相同观念的人交流沟通,就容易成功;人的观念不相同,那么交流沟通就容易失败。所以土墙总是从缝隙处毁坏,树木总是从关节处毁坏,这大概就是事物的原理吧。第三段的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变化,所以我们要有谋划,而谋划必然要有计划,计划必然要有准则,而准则就是我们的道路。也就是说,与人交流沟通,要根据我们的道路上的准则而进行。第四段的意思是说,与人交流沟通,一定要先了解对方,如果用利益去劝说一个仁爱的人,那么必然会失败。如果用困难去劝说一个勇敢的人,那么必然达不到目的。如果用谎言去劝说一个有智慧的人,那么必然会被拒绝,甚至会被揭穿。而那些愚蠢的人容易蒙蔽,不肖之徒容易恐惧,贪婪的人容易被诱惑,这些都是要凭借事情来裁决。第五段的意思是说,与人交流沟通,一定要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所谓外表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是指双方的观念不同,有很大差距,但是环境又迫使双方在一起,比如同事,比如亲友关系等。所谓内心亲近而外表疏远的人,是指双方观念相同,但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凭借其疑惑的,或凭借其显现的,或凭借其所说的,或凭借其厌恶的,或凭借其担忧的与之交流沟通。然后,通过切磋使其恐惧,通过推崇使其行动,通过微妙的言说而证明,通过验证之事而使其响应,通过壅塞而使其堵塞,通过混乱而使其迷惑,这就称之为计谋。与人交流沟通,必要时就要使用计谋,不能只凭自己的想象就去言说。第六段的意思是说,计谋的使用,公开不如私下,私下不如结交;结交就会没有缝隙了。也就是说,与人交流沟通,首先要根据对方的身份,选择游说的内容,不要以人们所不愿意的事强加于人,不要以人们所不知晓的事而教导于人。人之所以有喜好,就学着顺从之;人之所以有厌恶,就避开而忌讳之。第七段的意思是说,可以知晓的人,就可以利用;不可以知晓的人,就不要去利用。所以说:事情贵在控制别人,而不贵在被人控制。控制别人的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人控制的人,就被控制了命运。所有这些与人交流沟通,关键就是一定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全篇紧紧围绕着与人交流沟通的问题,提出了与人交流沟通要事前有谋划,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就去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关键问题就是一定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决篇》,说的就是决断,我们对一件事有疑惑,必然要寄托于内心有疑虑的事,才需要决断,如果没有疑惑,就会马上拍板敲定。但怎样决断,则是大问题。取用还是放弃?这就需要选择,人们每做一件事,都会有疑惑,都想知道后果怎么样,都会考虑自己的选择对不对。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千百万年。以至于人们大都患上选择恐惧症。遇到很难选择时,古代人们就发明了占卜、算命,把选择权拱手交给了鬼神。一个人在他的一生的生活中、工作中都会有若干次选择,每次选择都很重要,倘若不会选择,就会错过机遇,最后将一事无成。凡看见的都想要,或是凡看见的都不想要,都不对。轻率地随便选择,则会得到烦恼和痛苦的后果。所以,会不会有所选择,这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人自认为是会有所选择的,其实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选取好的,而厌恶平淡的、差的;殊不知,很多事情从表面上来看是很好,可是其好的景况已经到头了,盛极必衰!当他选择了这个好的后,没多久就盛极而衰了。许多人只看见有利的,殊不知利益后面紧跟着祸患,因为你所看见的利益别人也看得见,你既然获取了它,别人也想获取它,你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就不得不防止别人的觊觎,以及夺取。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而许多差的呢,平淡的呢?当你选择了它后,从中发掘出新的东西,那你就成功了。所以,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面临的选择就很重要,到底选择什么?这就需要智慧了。鬼谷子认为,对于事情的发生度量于过去之事,验证于未来之事,检验于公平的真情,就可以这样决断了。也就是说,这一类的事,参考一下过去同类的事情,再考虑一下后果,再检验一下是否公平,是否是真情,就可以决断了。如果有不公平的现象,有不真实的情况,那么就不可以选择决断,最好选择放弃。《符言》,是指已经验证、已经应验了的言论,已经验证、已经应验了的言论是什么呢?第一节,讲位置,意思是要人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所谓安定、徐缓、公正、静默,其施加于法度无不柔软,是指人们对待法度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人们采用混乱、急速、偏私、浮躁的态度对待法度,那么就不是柔软而是坚硬了。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的位置和态度。第二节,讲明白,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眼睛来看,以自己的耳朵来听,以自己的心来寻求所谓的智慧,还自以为很明白,其实这是糊涂。这个世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同的,是别有风彩的,有人看到的是阳光面,有人看到的是阴暗面,有人看到的是平面,有人看到的是立体面,有人看到的是横切面,有人看到的是纵深面,有人站得高看得远,有人站得低看得近,这取决于每个人角度、立场、高低的不同。所以,要和同于众人的看法才能称之为明白。也就是说,不能以自己的明白去代替他人的糊涂,焉知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众人皆醒我独醉?第三节,讲规律,其中心意思就是讲不要固步自封、固执己见,自己坚强而拒绝其它任何学问,就会造成自己心灵的闭塞。世界如此之博大,是我们这一生这一点狭隘的知识所能了解所能包容的吗?有人说,高山仰望它就不能看到顶;深渊测量它也不能量到底,但鬼谷子认为,高山仰望它就能看到顶;深渊测量它就能量到底。所以,固执己见只能使自己闭塞。这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有谁能真正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即使是专家,也只能讲清楚一小部分的规律。所以,尊重规律,不要固执己见。第四节,讲赏赐与惩罚,我们都是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情关系,那么,是人情关系重要?还是法度重要?如果我们认为人情关系重要,那么我们为了维护人情关系,就会破坏社会法度。如果我们认为社会法度重要,那么我们只有牺牲人情关系。所以,使用赏赐贵在诚信,使用刑罚贵在坚决。也就是说,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也要有一定的底线,不能因为人情关系而导致社会混乱。因为混乱的社会对任何人都是不利的。第五节,讲询问,我们现代人,很不善于询问,原因在于询问别人很没有“面子”,会丢人,会被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懂而别人懂,尤其是一个比我穷的人,一个比我年龄小的人,一个社会地位不如我的人,他凭什么比我懂得多,我凭什么要问他?难道金钱、地位与知识能画等号吗?所以鬼谷子说,想一想,天、地、人道,四方上下,前后左右,你都懂吗?第六节,讲凭借,只有凭借一个平台,才能做事,只有凭借时势,事情才能成功;只有凭借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成就成功的人生。可是有些人却异想天开,叫喊着我能成功我能成功,就必然能够成功吗?第七节,讲周密,一个家庭里要有规矩,全家人才会内外沟通,才能知晓人们的所听所闻;如果家长独断专行,全家人唯唯喏喏,家长只凭着自己的意愿做事,这样的家庭能长久吗?而所谓规矩,则是周密的,不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第八节,讲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万事万物,恭敬地对待身边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眼睛、耳朵,才能真正明白事理。如果飞扬跋扈、固步自封、固执己见,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远离,都会不说真话,又怎么能明白地知道千里之外,隐微之中的事情呢?第九节,讲名与实,与孔子、荀子的“正名”很相似,“正名”理论是孔子反对形式主义的一个明白的表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须各自按照其社会角色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君主要象个君主,臣子要象个臣子,父亲要象个父亲,儿子要象个儿子,并按照其社会角色遵循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符合各自的做人的标准。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即要求用“实”来符合“名”所规定的要求,或用“名”所规定的要求去纠正已经存在或变化了的“实”。从而肯定了“正名”的逻辑价值和名辩的社会作用。名称和实质应当互相关联,如果事物相类似,就应当叫同一名称。如果事物相异,就应当叫不同的名称。荀子提出“正名”,就是要使本来如此的就本来如此,不要用一些奇谈怪论把本来如此的变成本来不如此了。只有让本来如此的依然还是本来如此,不凭借奇谈怪论来扰乱正确的名称,人们才不会蔽塞和被蔽塞。鬼谷子则说:名称恰当那么就是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事理,事理产生于名与实的规律。规律产生于和谐,和谐产生于恰当。他们说法虽然不一样,但意思却是一样的。在本篇中,鬼谷子用字很简略,但却句句切中要害,不思索,就很难读懂。这些已经验证,或者是已经应验了的言论,应该就是历史的经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经阴符七篇》,所谓“本经”,是指基本纲领;所谓“阴符”,是指暗中验证。论述的是“盛神”——旺盛我们的精神,“养志”——修养我们的意志,“实意”——充实我们的思想,“分威”——辨别区分威势,“散势”——分散改变形势,“转圆”——转动圆环而追求事物的吻合,“损兑”——减少快刀斩乱麻一般锋利的言行。这七个方面,都是围绕着人际关系之交流沟通而展开的,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是要旺盛我们的精神,读书人,通达于精神旺盛,就能够修养意志。没有旺盛的精神,就很难立足于世。因此,必须要修养我们的意志,而不要意气用事。想要充实思想,心里就要安静,思虑就要深远。心里安静那么神奇的谋略就会产生,思虑深远那么计划谋划就能成就;神奇的谋略产生那么意志就不会混乱,计划谋划成就那么功绩就不会更迭、交替。辨别区分他人的威势后,我们才能够想办法动摇其威势,使其应和于我之威势。这就称之为知晓形势。如果我们拚命以己之威势与他之威势相争,不见得能够取胜,而且还有可能一败涂地。要推动形势变化而行为,那么形势就会被分散。我们主动行为,那么我们就能掌握形势的主动权,被分散了形势的人,就会掌握不了变化的形势。双方对峙,两事相遇,必然要寻找一个吻合点,使双方意见能够达成一致,才能使对方接受我的言说。如果对方心里想的是东,而我偏要说西,那么两人的分歧就会加大,最终谈不拢,只好不欢而散。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推究对方的心理,探查到对方的计谋,就能够知晓转动圆环而随从方正。能够顺应自然的形势而掌握主动权。掌握主动权后,形势也会随之而变化。
对人毫无戒备的4星座女是不知人间险恶还是过分善良
到底什么星座在大家心中是心无城府的吧第一名:巨蟹座巨蟹座在十二星座当中也是非常有名的傻白甜星座,巨蟹女对待爱情一腔孤勇,热情且真挚,但往往因为自己的不计后果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而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没有什么心机和想法的花瓶,所以不懂得珍惜她们。她们常年将自己封闭在自己舒适的小窝里面,所以她们很少会去见识到人间的险恶,很容易偏听偏信。第二名:双鱼座双鱼女内心柔软善良,她们知道对方的心事以他们为主的,尽管有时候可能存在着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者欺骗,但双鱼女仍然能够原谅对方,并且坚定的信任着对方。她们的善良来得毫无底线,总是被人家给利用,因为她们常常见不得别人受苦,别人便常常在她们面前各种装可怜以获取她们的同情心,所以就算被利用了也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第三名:白羊座白羊女想法单纯直接,做事大大咧咧,对别人总是会报以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维护她们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当中,不会把别人想的特别坏,感觉就像是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是善良且单纯的,所以她们的生活中也总是带着真诚和简单。她们总是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但是就容易被别人利用。第四名:狮子座狮子座看似非常的沉稳,大气沉着,因为她们那些十分傲娇,所以很多时候大脑来不及思考,她们行为就已经先做出来了表率。因为她们实在过分虚荣,别人只需要对她们加以夸奖几句她们就飘飘然,将对方作为自己的知己。看似威风凛凛,霸气侧漏的狮子座,其实就像小猫咪一样。
湖南抑郁症少年被江湖术士喂符水后亡,江湖术士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术士接受惩罚
根据法院判决,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表决,被告人陈某利用迷信蒙骗他人,导致一人亡,其行为构成利用迷信致人亡罪,遂依据法律规定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在判官宣判后,被告人不服判决结果,于是提出上诉。 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了全案证据材料,认为与经过一审庭审举证、质证并认证的证据一致,陈某利用迷信蒙骗行为与被害人亡的结果之间已经形成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应当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没有预见,对被害人的亡结果存在过失。遂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件回顾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位居民韩某因为其14岁的儿子小韩患有抑郁症且行为异常。韩某于是通过朋友联系了一位名为陈某的?江湖术士?来家里为儿子治疗。陈某利用道具在韩某家中开始做法事,通过画符咒、请神明、强喂符水等封建迷信手段,为小韩驱邪治病。
一段时间后,小韩身体状况更加恶化,还出现了出粗气、讲不出话等情况,这位江湖术士却声称是正常现象,然后画了一碗符水,要小韩的母亲给小韩喂下去。最后母亲在喂服符水后不久,小韩便亡。经过鉴定后判断,小韩是因为液体堵塞呼吸道造成机械性窒息而亡。
告诫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疾病。而封建迷信早已成为了一种落后思想的代表,也正在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相信迷信的人往往都是一些现代学识浅薄、封建意识牢固的旧时代人群。我们永远都要相信科学的力量,科学带给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是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迷信是一种侥幸、不现实、不存在的落后信仰思想,早就应该被人们摒弃了。因此,别让愚昧无知蒙蔽了人们的双眼,有病还得医生来治。
参考文献:[1].武汉晚报。[2].哈尔滨日报。
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被骗?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骗子们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最近,有骗子利用AI声音技术来冒充亲人的声音进行,这种做法让许多人陷入不同程度的困扰。以下是一些防范骗子的建议:
1.保持警惕。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或收到不明短信时,不要急于相信对方。可以多留意一些突出的细节,如语音句式、语言习惯等。如果存在疑点,可以通过二次确认或者查证电话号码等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2.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维护账号密码的机密性是保证自身信息安全的必要前提。而且也要时时关注自己的社交账号、银行账号等,避免被盗用导致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3.提高防范意识。一些骗子尤其擅长应用心理学进行,因此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向亲戚、朋友、工作单位等他人进行咨询和求助,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警处理。
4.学会正确思考。有人说,“防骗从心开始,会思考的人不会上当。”学会对事情进行正确思考,不偏听偏信,不容易被骗子利用,也更容易保持冷静,避免因过度紧张而问出过多不应该问的问题。
5.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更多的人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生活和工作,网络安全意识的加强对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应注意选用防止恶意软件的有效软件,避免连接不知名公共网络,加强密码的保护等措施。
总之,避免被骗需要大家提高警觉,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在遇到可疑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通过多方面方式确认或咨询专员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安全。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一个帝王思想滑坡的严重后果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者李隆基活的时间没有那么长,那么他的声望是足以媲美中国封建史上最成功的几位皇帝的。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一代英主唐玄宗,因为执政后期的思想滑坡,不仅葬送了一个最华美的时代,更把一个伟大的民族拖入了一个长达一百多年的乱世泥潭。前期的李隆基有多么英明睿智,后期就有多么昏庸糊涂;“开元盛世”有多么繁荣昌盛,“安史之乱”就有多么残暴血腥。虽说王朝兴衰成败有其内在规律,但是李隆基在执政后期的思想滑坡,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直接原因。
李隆基各方面都很像他的曾祖父李世民,他的上位史表明了他是一个英武果决、聪明睿智的政治家。“开元盛世”持续三十多年的盛唐气象,无不得益于他的励精图治和孜孜以求。可惜的是,这样的工作劲头他没有保持到最后。我们来看看他前期和后期的变化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首先是识人用人。作为一个帝王,手下是不乏智能之士的,难就难在如何从万千人中找出真正的具有治国安邦能力贤臣。李隆基无疑具备这样的眼光。从开元初年,李隆基任用了姚崇、宋璟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并且放权让别人做事。这二人也没有辜负玄宗,事实证明,正是这两位贤臣的执政,奠定了盛世之基。开元中期,先后为相的张嘉贞、张说、李元紘、杜暹、韩休、张九龄等,或干练,或清廉,或耿介,这些人虽然没有姚宋二人那样突出的政绩,但也堪称能臣干吏。
但是后来就不行了。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李隆基先后重用了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正是这三人把这举世无双的盛世唐朝掀翻在地,再也没有了爬起来的机会。
李林甫登上宰相宝座,正是李隆基开始走上偏安怠惰之路的开端。这个时候,李隆基已经辛勤耕耘帝国二十多年了,曾经的兢兢业业已经变成了懒于朝政,他不想再被那些繁冗的朝务所打扰,也不想再为平衡朝局费心费力。于是,善于逢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把持朝政,正义之士被排挤打压,贪佞之徒充斥朝堂。开元年间的清明政风从此一去不返,帝国从此每况愈下。
一手断送这个太平盛世的安禄山,正是李隆基亲手从一头狼崽子一步步地喂养成了一匹凶残的野兽。曾经在掌握权力的最初毫不留情地清除功臣势力的李隆基,无疑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但是曾经的对于权力的敏感度,在他的执政后期消散得无影无踪。帝国对于坐镇边疆的节度使有一系列的制约机制,李隆基却将这些机制视若无物,将帝国最重要的疆域和最强大的兵力交到了安禄山一人手里。“安史之乱”前夕,安禄山控制着帝国三分之一的战区,主宰着这些地方的军权、民政、财物。没有李隆基慷慨赐予的这些力量,安禄山这个原本的微末小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生出觊觎天下的野心的,也不会拥有这般足以颠覆唐朝江山的强大力量。
如果说李林甫还在替李隆基打理朝政的话,那么杨国忠就纯粹是在为祸天下了。这个靠着杨贵妃裙带关系起家的小人,一门心思地讨好玄宗,捞取利益。本就夕阳西下的帝国到了他的手上,更是以自由落体的速度走向衰败,给安禄山的谋反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可笑的是,天下皆知道杨国忠之奸和安禄山必反,而李隆基仍然把他二人当作是左膀右臂心腹之人,言听计从,宠信无度。
第二是广开言路。最初的李隆基是能够做到虚心纳谏,严于律己的。宰相宋璟、韩休、张九龄都是敢于直言谏争的臣子,不论是大事小情,均能指出皇帝的谬误,据理力争、毫不动摇。史载,李隆基对于宋璟“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屈从之(《资治通鉴》)”。直言敢谏的韩休更是让李隆基心中忌惮,每次喝酒打猎时间稍微长了些,就忍不住问左右:“韩休知道我在这里吗?”一次左右替他打抱不平,说是自从韩休那老头当了宰相,皇上都瘦了。玄宗叹道:“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正是这样的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劝谏的态度,造就了开元年间的政治清明和开放包容,从而激发了广大的社会力量,创造了“汉宋皆无”的“开元盛世”。
可惜这样的诚心正意,李隆基只保持了二十多年。开元二十四年,已经听惯了歌功讼德的李隆基不再想听到任何批评劝谏的声音了,他把以直言敢谏的宰相张九龄直接贬得远远的。把他的心思摸得门清的李林甫为了替主子清除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专门召集职司批评监察的言官训话,对他们说道:“当今圣明天子指引在前,我们跟着走还来不及,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批评之声。你们看堂前的仪仗马,正因为缄口不言,所以吃三品料。以后谁敢多言多语,就叫他没有饭吃”。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劝谏诤言了。李隆基就在“天下无贼”的盛世美梦中醉生梦,直到安禄山的滚滚铁蹄踏碎了他的迷梦。
其实就在局面已经极其困难的时候,帝国也是有足够机会拔乱反正的。然而断送这一机会的,仍是李隆基的偏听偏信。当时帝国名将哥舒翰坚守潼关,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反击河北,安禄山败相已露。又是李隆基听信杨国忠的谗言,不顾哥舒翰和郭李三人的再三劝谏,执意放弃潼关北上,导致哥舒翰大军败亡,安禄山叛军长驱直入攻克了都城长安。
于是,历史既记录下了泰山绝顶不可一世、雄姿英发的李隆基,也记录下了马巍坡前彷徨无依、血泪泣下的李隆基。
读史读到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无法不让人扼腕叹息。这位皇帝前明后乱、有始无终的一生,反差之大,在中国历史几百位帝王中,是极其少有的。曾经英明果敢、意气风发的少年英俊,竟在年复一年的岁月轮替中蜕变为一个耽于享乐、糊涂昏庸的老朽。他的履历中,既有让人艳羡称道的无双盛世,也有不堪入目的悲情乱世。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繁荣富庶、百业兴旺、文化发达的盛唐永远成为了过往。唐朝从此直到灭亡,再也没有走出藩镇割据、阉宦乱政的血腥混乱的恶性循环。
“安史之乱”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极大。唐之后的宋、明,均吸取了唐藩镇坐大、武将叛乱的历史教训,都将抑武扬文奉为国策,汉唐的尚武精神被弃若敝履。一个曾经开放进取、慷慨豪迈的民族渐渐变得保守委顿,逐渐在世界民族的竞争追逐中失去了进取活力,一步步地滑向了沦落的深渊。
“生于忧患,于安乐”。李隆基在迭经磨难的情况下锐意进取,却在享乐迷醉中固步自封,把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伟大的民族拽入了混沌的渊薮。他的一生,让后人嗟叹,亦当引以为戒,慎乎始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