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的出处-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参禅打坐
1.描写自己的诗句有哪些?
2.山崩水落,草炙花燃,人人吐火,树树冒烟 什么意思
3.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怎么渡劫的?如来靠什么修成丈六金身的?
4.西游记古诗词
描写自己的诗句有哪些?
1.《蓦山溪·自述》
宋代: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2.《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3.《长安夜雨》
唐代: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4.《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亦足!
描写“自己”的句子
1、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2、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3、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4、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5、就算全世界都否定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
6、笑自己多情到无所谓,其实也没真正的爱过谁。
7、我爱你是因为你比我更像我自己。 ——《天空之城》
8、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树
9、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 ——《西游记》
10、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李嘉诚
11、要仅仅满足于自己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踮起脚尖,你会发现,自己的天空有多宽广。
山崩水落,草炙花燃,人人吐火,树树冒烟 什么意思
山崩水落,草炙花燃,人人吐火,树树冒烟 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诸葛孔明的《巧连神数》
为大灾之相,寓意该名字的主人,拥有可引发灾难的巨大力量。用现代的解释,该名字的主人就是拥有核技术的人,如果好好应用,可以造福人类,如果心术不正,就会带来恐怖的灾难。
另外,如果名字的主人命中带水,则可化解这些灾难,性格平和,没有攻击性。可以和大家和睦的相处。但并不是说明名字中没有了力量,而是说可以控制自己的力量。是一个能克制自己的人,离成功很近。
另一点,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所谓名字之中隐藏的玄机,不过是一些自欺欺人的东西罢了。不必认真。 人,还是要靠自己的。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什么意思1、解释这一句诗的出处:
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野望》;
2、原文奉上: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解释你说的这一句: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什么意思?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天空仿佛也比往日透明了许多,秋色像落入宣纸上的颜料,渲染出迷人的图画来。五叶枫或黄或红,远远的望去,如一团火在漫山遍野地燃烧着,美得让人禁不得要喊起来。尤其在黄昏时,嫣红的落日,把它的光泽披在了这秋野的每一棵树杈和叶子上,铺在了起伏的山坡草地上,更是给秋天,增添了些许醉人的色彩。
就是秋日景色
落日余辉中,秋风盛起来,不知如何地就觉得心里很凄惶。尽管待在家中,却有客居的感觉,仿佛呆在陌生城市的小旅店内,彷徨不知所终。 秋风里以各种轻柔的姿态坠下的叶子,是在自己生命的尽头完成此生最美的舞蹈吗?那么落下的时刻它的心绪又是喜是忧呢?若然那褐色的温润的土地是叶子日思夜想了两季的所爱,那么下坠时的幸福感是带着重力加速度的罢,毕竟生在枝头的叶子再多也只是一片片孤立地存在着,看似热闹而已。落地之后的融入才是孤独的结束吧。于是,好羡慕落叶啊。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翻译: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野望
[作者] 王绩
[全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做梦梦道去坟上栽树树坑里冒水什么意思* 今天的麻烦来源于别人对你的印象。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的人,会在今天绊你一脚呢!听信别人的谗言,对你颇有看法的上司/老师,也会成为今天为难你的人。你座的人今天真的有点难过呢!辩解的用处也不大,不如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更适合你!
树树立风雪中的树树是什么意思?隆冬到来时,
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
每句前连两个表是主语,
所以树树应该是 很多树的意思。
山崩地裂什么意思山崩地裂 [shān bēng dì liè]
[解释]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自] 《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是怎么渡劫的?如来靠什么修成丈六金身的?
其实西游记里的食物链还是非常明确的,孙悟空已经算是一等一的高手,整个天庭都没人是他的对手,但是如来佛祖出面轻松就能制服孙悟空,所以说如来应该就是生物链上顶端的人物。不过如来佛祖早期也是靠自己的修行才能走上这个位置,那如来究竟是怎么成佛练成丈六金身的呢?其实早期如来也是经过了重重难关,渡劫可能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吧。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孙悟空因为被大鹏虐成狗,哭天抹泪地去西天找佛祖告状。这里,佛祖说了一段陈年往事。
佛祖说,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
也就是说,佛祖当年是在大雪山修行成佛的。那么成佛之后呢,一大波魔王率领着魔怪魔兵来了。他们是来阻止佛祖成佛的。
不是佛祖已经成佛了吗?怎么还能阻止呢。
严格说起来,此刻的佛祖正处在成佛的关键时刻。你说他成佛了,他已经是佛。可是他还差成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渡劫。
于是,咱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1.
渡劫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为什么要渡劫,却没有人能知道其中的玄机奥妙。
下面咱们就一起科普和学习一下。
所谓修行之前,大家都是普通人。那么修行的法门统称为“道”。按照《西游记》菩提祖师的说法,“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修“道”的门类大致可以分为“术”字门,“流”字门,“动”字门,“静”字门。
“术”字门,主要以法术为主,比如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这种法术目前许多人都在用,比较普遍。
“流”字门,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这个解释一目了然,我们目前的“儒、释、道”都属于“流”字门。所以后来宋朝时候有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周敦颐一起研究“三教合一”,史称为“新儒学文化”。
“动”字门目前来看,就基本类似于旁门左道了。是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猪八戒的“按摩禅法”、“鏖战禅法”基本都属此类。
“静”字门,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这个门类因为方法简单,所以目前道教、佛教都有人研习。
前面菩提祖师已经说了,三百六十个旁门,都能成正果的。
这里就有两个疑问。其一,为什么这些门类都是旁门?其二,为什么旁人却能修成正果?
先解释第一个问题。之所以说其都是旁门。是因为,所有的门类修行,其实都是修的自己。你的第一目的是自己要得道成仙成佛,既然如此,那么修行过程必定要对周围造成伤害。这也正是《道德经》所说的,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再解释第二个“正果”问题。所有的修行,都是先“索取”,而后“反哺”。
也就是说,在你修行的时候,是对周围环境造成伤害的。你把“好”取走了,就把“坏”留下了。
于是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凡是圣人出现修行的地方,其环境最终会变得很恶劣。
比如说孔圣人出生地鲁国。鲁国本来是周公旦的封地,可以说是礼仪的典范。后来孔子成圣了,他首先在鲁国推崇“周礼”,可结果是,鲁国出现了“三桓之乱”。从历史看,这段历史恰恰是鲁国最“礼崩乐坏”的时代。也直接导致了孔子去周游列国。
再看如来佛祖,他是在大雪山成佛的,大雪山在哪里呢?其实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代。于是我们发现,圣人的成就越高,其修行地就变得越来越贫瘠荒凉。这实在并非圣人本意,但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天道法则”。
2.
本来世界是“混沌”之状。有人取走了光明,则必然留下黑暗;有人取走了善良,则必然留下丑恶;有人取走了美好,则必然留下丑陋。
所以菩提祖师才说,三百六十法门,道道都是旁门。
难道说,我们追求美好、善良、仁义、礼仪是错了吗?还真是这样。
世界之初,其实是一个“无善无恶”的世界。正如《庄子·应帝王》中所说,由于南海大帝与北海大帝给混沌大帝开了七窍,于是世界才发生了变化。人们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开始按照自己的所好、理解、悟性去追求、去改变自己认为的理想世界。
这就是世界从无极到太极,再从太极到阴阳的变化。
所以说,阴阳就是目前这个世界的本质。
既然如此,那么圣人的出世就有了重要的意义了。
虽然说,圣人出生之初,对世界造成了伤害。但之后,他们马上就要开始反哺这个世界了。只不过,出生之后,反哺之前,魔王也出现了。
魔王是哪里来的呢?其实也是圣人造出来的。
世间万法,均为对立;世界万境,皆由心造。
前面说了,圣人出世,恶化了他修行的环境。那么这个环境里,立刻就又生出了魔王。
我们举一个例子。佛教以莲花为象征。那么莲花生在哪里呢?是生在淤泥里。其实,这片土地,没有莲花之前,只是普通的土地。恰恰是因为有了莲花,土地才成了淤泥。
莲花越纯洁,则淤泥越污淖。
有时候我们想一想,一个好人的身边,是不是总会有许多的坏人。好人越好,则坏人越坏。就好比说,有一个岳飞,就会有一个秦桧。
所以,佛祖出生的时候,魔王立刻杀来就不难理解了。你不成佛,魔王就不存在;你一成佛,魔王带着魔子魔孙立刻就杀来了。
所以说这就是渡劫。要想成佛,必须自己渡过这一劫。能否成功渡劫,完全靠的是智慧。
那么佛祖是怎么渡劫的呢?
佛祖在《西游记》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其实在孔雀之前,佛祖已经经受了各种魔王的诱惑和攻击,但都一一化解。孔雀的这个劫数,也是其中一部分。
佛祖的做法,并没有直接“以暴制暴,以恶制恶”,而是采取了包容化解的方法。这就是前面菩提祖师说的“正果之法”。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小结一下了。佛祖成圣,也制造了魔王。那么成圣之后呢,就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把这些魔王的心结化解。也就是说,淤泥成就了莲花的圣洁,但不能就此不管淤泥了,还要把淤泥度化成净土。
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了。不断有人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圣,就不断会有新的魔王出现。于是魔道之争始终无休无止。这就是常言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道作恶,最终都会堕入地狱。这不是谁人为决定的,而是因果决定的。
佛教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因果论。
因果是对世界形成最好的解释。
3.
整个世界就如同一张太极图,一半是黑,一半是白。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大家仔细看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就非常明白了。阴鱼中长着一只阳眼,阳鱼中长着一只阴眼。恰恰代表了前面所说的因果关系。
圣人吸取了全部的正能量,让自身呈现阳面,但其内心的“阴眼”,代表了成长过程中的“恶因”;而魔王被迫接受了剩下的负能量,自身呈现阴面,但其内心的“阳眼”,代表了他将来也能成圣的“善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祖一定要帮助所有的妖魔鬼怪最终都脱离地狱苦海的原因。因为他要解除他的因果。
那么总要有些具体的措施吧。当然,地藏王菩萨不是一直帮助佛祖管理地狱吗?地藏菩萨有句名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狱有地藏王菩萨管理,可以先慢慢度化着。那么人间呢?
人类的分类相对就复杂了一些。是良莠混杂、正邪交织。前面我们说了魔王的事情。魔王虽然没有能力阻止佛祖成佛,但是要迷惑普通人类还是相当有办法的。
当初魔王失败的时候,就给佛祖留下了一句话。我虽然斗不过你,但是我让我的魔子魔孙们,穿上你们的衣服,歪念你的经,曲解你的意,又当如何呢?
当时,佛祖就流泪了。因为,他暂时没有想到好办法来阻止魔王的阴谋。
不过,这阴阳既相克也相生。佛祖没有办法的事情,还有孔圣人在呢。
魔王暗中兴风作浪,果然导致社风日下。人们互相之间“恶口、两舌、绮语、妄语”不绝于耳。
在《西游记》中,佛祖说: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这句话,算是对孔圣人的儒教给与了很客观的评价。毕竟说,儒教的“仁义礼智信”对于社会风气起到了净化的作用。对于人心的下滑堕落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当然,佛祖也说了,儒教并不能真正改变人心。
孙悟空早在菩提祖师处就说过了,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
没有谁能改变谁,能改变自己的,唯有心境智慧。这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最高境界——不解释。
所以佛祖始终都在要求大家修心。不过,对于执迷不悟的那些人,也必须要有儒家的“仁德”来警醒震慑匡正。
而所有的教化,其实都是缓解提示。真正决定人这一生走势的,唯有因果二字。种什么因,就显什么相,然后结什么果。所谓因果报应,真是毫厘不爽啊。
西游记古诗词
白龙马
文 飙尘
西取东寻后,飞龙八部成。
千重迷眼法,此物最长生。
青言:八部天龙马乃专有名词,改成飞龙八部似乎不确。盖因佛教讲的“八部”乃八众非人部的合称。后两句没看懂,白龙马是最长生之物吗?
玉斧: 转不知所言,结主观臆断。
章早早: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西游记原著称为“玉龙三太子”,并未提及名字,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将其取名为敖烈。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将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而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又称八部天龙马)”。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首句二句简述白龙马取经后修成正果。千重迷眼法跟白龙马是什么关系,没弄明白,此物是指什么?指迷眼法吗?为何又最长生了。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之间的关系。
2. 红孩儿 4票
文 逍遥白
毕竟红孩子,出身原本牛。
家承三昧火,山靠两魔头。
松涧作妖甚,莲台照样收。
早知拼爹好,何苦更西游。
青言√:红孩儿是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原名牛圣婴,占据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最后被悟空请动观世音菩萨收服。
这首五律语言十分诙谐,“出身原本牛”一语双关,一是说他乃牛妖之后,二是说他的父母都大有来头,地位很牛。中二联简单将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的故事概括了下,即便是背景牛,行为嚣张,最终还是被清算。尾联生发,写出诗人自己的想法。
但是红孩儿是专有名词,改成“红孩子”是否合理呢?本来是不合理的,但若诗人自有用意呢?需要看这“红”如何理解了,我想懂得人自然懂。
另,尾联似乎脱节,红孩儿并没有西游,何谈“何苦更西游”呢?
玉斧:虽然油多了点,还是有脉路可查。首联言出身,二联言修为,三联说作为,尾联应当顺势发展,可惜一个主观转句,使得尾句结的莫名奇妙。
章早早:首联直接点题,干净利落,颔联承首联从客观写出身“牛”,颈联从其行径继续写出身“牛”,尾联结得有点出乎意料,没看明白,红孩儿并没有随唐僧西游。本诗具有讽刺意味,对拼爹拼家世的现实进行的讽刺,但最后一句费解。
拂晓:2投一票
池青:2此诗蕴藉。
一砂妄评 2拼爹?出身不好拼不了。
凝思静虑:2有现实意义。不足,结句有隔;建议改为 先知拼爹好,潇洒不西游。
3. 悟空
文 拂晓
漫漫西天去,金猴万里途。
披星迎劫难,踏雨迈崎岖。
棒舞妖魔泣,气吹山壑呼。
禅铃九霄响,三界独超殊。
青言:佳作欣赏。
玉斧:首联感觉有点浪费。整首诗,没有写出悟空的精灵特色。读来有点空泛之感。
章早早:首联总写,颔联写万里途中的艰辛,颈联写本领高超,最后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超脱三界,也算是功德圆满。本诗主题明确,起承转合结构清晰,个别组词略显生涩,如“气吹山壑呼”。
4. 一个人
文 静思熟虑
唐僧不武取经真,八戒花心悟静瞋。
猴子争强性难改,合而本是一凡人。
青言:禅宗有言世间三毒者贪嗔痴,或者诗人是以此为灵感生发。
诗中首三句是对师徒四人性格的罗列: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却有坚定不移的真心,悟能有花心的毛病,悟净在流沙河为怪时兴风作浪,以过往僧人为食,诗人认为他这是犯“嗔”戒(“嗔”即“瞋”异体),悟空则改不了争强好胜的毛病。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最后一句的生发,诗人认为这四人身上的优点缺点集合起来,正是一个凡人身上该有的特点,反过来说,凡人虽然有诸多的缺点,但也有一颗真心。此诗颇值得玩味,只是语言太直白,不似绝句体例。
另,所谓“悟静”该是“悟净”之笔误。
玉斧:立意不错!尾句有点意思。只是整首诗语言太直白了,少了诗意。
章早早:此诗颇有意味,我理解的是作者在写一个凡人的不同方面,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多重性格,我们有时是那个想直取真经的唐僧,有时又是见异思迁的八戒,有时还是那个争强好胜的猴子,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想取真经的唐僧却“不武”,想“悟静瞋”的八戒却实在花心,而明知不该争强的猴子却还是难改本性。凡夫俗子,贪瞋痴慢疑五毒俱足,好在还有一点善根,知道问题所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