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如累卵怎么过-危如累卵下联是什么
1.蜀道难特殊文言文现象
2.危如累卵阅读中晋灵公醒悟的原因
3.这是语文读本黄山记的题目谁帮我回答下
4.疯狂猜成语好多鸡蛋垒到一起,旁边有个人说好危险啊
5.危如累卵什么意思
蜀道难特殊文言文现象
1. 李白的《蜀道难》里的特殊句式
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的特殊句式有:一、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释义: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匪”,同“非”,不是。
二、古今异义 地崩山摧壮士。释义: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
壮士 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三、词类活用1、猿猱欲度愁攀援。释义: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2、使人听此凋朱颜。
释义: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3、砯崖转石万壑雷。释义: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4、侧身西望长咨嗟。
释义: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四、倒装句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释义: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于”和它后边的“上青天”构成的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上青天难”。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释义: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嗟:叹惋之辞,相当“唉”。
胡为:为何,为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式,整体可以翻译为“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五、文言句式1、介宾结构后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释义: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2、宾语前置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释义: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3、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释义: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扩展资料:
地崩山摧壮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释义: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百度百科——蜀道难 (唐代李白诗作)。
2. 李白的《蜀道难》里的特殊句式1、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2、一词多义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上屋骑危 屋脊
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为汉家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樵采者 前往,到……去
尔 尔来四万八千岁 代词,那
尔翁归 代词,你,你的
问君何能尔 代词,这样
或 所守或匪亲 如果,倘若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有的人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与,也去
莫之或止 语气词,加强语气
3、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常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使动用法,使……愁苦
3. 蜀道难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
1危乎高哉
危古意:高现在:危险
2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古意:只现在:表转折但是
3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古意那,这指开国之初现在:你,如此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相隔现在:到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
词类活用
调朱颜
调,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用作动词,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和它后边的“上青天”构成的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上青天难”。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相当“唉”。
胡为:为何,为什么。
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式,整体可以翻译为“唉,你这远方的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虚词而
用作连词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还有个百度文库的地址,1-6册的全整理,蛮好的,不要分,你可以去看看,祝你好远了
4. 语文《蜀道难》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5. 蜀道难 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 1危乎高哉危 古意:高 现在:危险2但见悲鸟号古木但 古意:只 现在:表转折 但是3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古意那,这指开国之初 现在:你,如此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相隔 现在:到 通假字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词类活用调朱颜 调,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用作动词,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特殊句式倒装句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和它后边的“上青天”构成的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上青天难”。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相当“唉”。 胡为:为何,为什么。
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式,整体可以翻译为“唉,你这远方的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虚词而用作连词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还有个百度文库的地址,1-6册的全整理,蛮好的,不要分,你可以去看看,祝你好远了。
危如累卵阅读中晋灵公醒悟的原因
晋灵公醒悟的原因:
苟息为了劝晋灵公,他用棋子和鸡蛋叠加起来,来向晋灵公表明心意。建造九层高台,劳命伤财而使国家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的道理。比喻简单明白,但发人深省,故能使晋灵公醒悟。
《危如累卵》原文
普灵公造九层之台,费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澙,加九鸡子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意志,以澙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惧,慑息灵公气息不续,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层之台.
《危如累卵》翻译
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贾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 大臣荀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荀息劝阻, 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荀息见到 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 你规劝什么,只是来给你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 再把9个鸡蛋垒上去而不会倒坍。” 晋灵公听了,便叫荀息表演。荀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晋灵公见了,在一旁大叫“危险”,荀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荀息说:“大王,你造九层高台,弄得国内已没男人耕地,国库空虚,一旦外敌人侵,国家危在旦夕,难道不更危险吗?”晋灵公听了,这才醒悟过来,立刻下令停止了九层高台的工程。
这是语文读本黄山记的题目谁帮我回答下
黄山记
教学目的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赏析法 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展示黄山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摺(折)皱:折缝。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载(沉载浮):又。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诡奇:奇异。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 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 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明确: 1、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2、“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3、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效果”、“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见。
(二)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讨论以下问题。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4.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明确: 1、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三)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2)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三、布置作业:研读第四部分,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第三课时
一、 回顾上节内容,特别把握第三部分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分析第四部分。
(一)对照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 “奇”在何处?
明确: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本文描写日出壮观时怎样抓住光影的千变万化进行生动描述的?与其他有关的日出景观描写相比有什么特点?(对照练习四)
(1)《黄山记》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写霞光的“紫蓝青绿”;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写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写百道光柱的“豪光四射”;写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异光彩”如“大放”的“焰火”。
本段描绘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
(2)徐霞客写日出侧重着笔于云海,借云海来衬托日出的美景。抓住光、色的变化,写日出的经过,简洁生动。
(3)海涅的描写既着笔于云海,又重主观感受,衬托日出美景
三、课堂检测,复习回顾。(如时间不够,留作课后练习)
1.《黄山记》选自《 》,是一篇构思谋篇 的佳作。全文分四部分,写出四部分的段意:
一、 。
二、 。
三、 。
四、 。
2.填空: 黄山的地理位置: ,成因 。,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
3.第二自然段从几方面说明黄山的“奇”?第三自然段怎样再次突出黄山的“险”?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人类。它封了山”作结,有什么作用?
4.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
5.阅读第三部分,按登山经过填充下表:
温泉宾馆
天都峰
6.文章写登山经过时,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途径?这样写与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7.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
8.第四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
9.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_____的特点。先把它放在______的条件下写它的矫健多姿。它的根______显示其______;以______比喻树冠,以______比拟在风中的姿态。然后作者变换观察角度,从多方面去写。从峰顶______,______;从山腰____,______; 翩然起舞!这松该是多奇!
10.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摄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______。
参考答案:
1.《徐迟散文选集》独出机杼 一、从黄山胜景的布局赞叹大自然崇高卓越
二、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三、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四、1、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2.皖南山区 火山喷发 周围一百二十公里 面积千余平方公里 险3.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物为处处悬崖绝壁 增添黄山的神奇色彩
4.极力烘托一个“险”字5.温泉宾馆 人字瀑 立马亭 龙蟠坡 半山寺 鲫鱼背 阎王坡 小心壁 天都峰
6.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途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7.“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8.飞升 飘拂 弥漫 瞬息万变 飘来拂去 藏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忽隐忽现;刚才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全部散去;云海滚滚,直拍宾馆前面的崖岸,吞没诸峰,有的成了小岛,有的游泳在雪浪花间。 雪浪滔滔,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浓云四集,八方茫茫
9.溶入溶出 大风呼啸 盘入岩石 坚贞 华盖 飞翔之翼翅 俯视 如苔藓披覆住 岩石 仰视 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薄纱轻绸 露出身段
10.雨过天晴时,阳光经云雾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观。
第四课时
一、 点拨作业。
二、深入探究。
(一)质疑:
1.作为游记文章,本文确实在构思上独出心裁,分析一下本文在写法上与一般游记有什么不同?
2.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联系?
3.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4.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二)疑难讨论:
1.明确: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2.分析:“一”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作铺垫。它是全文的总起。“二”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一”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三”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二”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四”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一”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一、大自然安排胜境;二、不可攀登的黄山;三、幸福已属多数人;四、这是何等的公园!
3.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
4.分析:
本文引证广泛,材料丰富,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论,把它们联缀成篇。
联想丰富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的联想方式主要有:因果联想,如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关系联想,如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对比联想,如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劳动者对“土地”的珍惜;相似联想,如由公子重耳接受土块,想到古代皇帝的封疆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平洋岛屿上的土人接受的投降仪式。如此等等。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四、附结构板书:
疯狂猜成语好多鸡蛋垒到一起,旁边有个人说好危险啊
危如累卵
发音 wēi rú lěi luǎn
释义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处 《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危如累卵的故事
示例 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
近义词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反义词 安如磐石 稳如泰山
危如累卵什么意思
危险得像摞(luò)起来的蛋,随时都可能倒下摔碎,形容局势十分危险。
出自《梁书·侯景传》:“复言仆‘众不足以自强;危如累卵。’然纣有亿兆夷人;卒降十乱;桀之百克;终自无后。”
“危于累卵”与“岌岌可危”意义相近,都有处境极度危险的意思;区别在于“危于累卵”强调很有可能发生的巨大的潜在危险,比喻危险是无法预料到的;
“岌岌可危”则是侧重于强调事情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比喻危险是已经体验到了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