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意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意思是
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下一句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自哪里?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反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下一句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能够在做事时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发生。圣人追求的是人们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自哪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反例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发布日期:2020-03-1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出自《道德经》的古语告诫我们:世人行事,常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最后时刻还能依然像最开始那样谨慎小心,就不会失败了。凡事皆如此,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需时刻保持警惕,须臾不可放松。
《说苑·谈丛》有云:“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做到慎终如始,就应时刻警惕、如履薄冰。《尚书·太甲下》里讲,“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可见,古圣先贤对慎终如始的行事之道颇为推崇。其中包含双重内涵:一要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二要有“欲慎其终,于始则须慎之”“慎始而敬终”的坚持。
大道至简,行之不易。临近成功却因麻痹大意导致惨重损失的教训不在少数。二战后期,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在完成运送任务后,按照指令与主力舰队汇合。由于放松警惕,没有为这艘不具备反潜能力的舰船提供护航,导致该舰被敌方潜艇偷袭,最终沉入大海。同在二战期间,英国第三空军大队对所有参战飞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导致飞机坠毁最主要的原因,是飞行员在完成任务归营着陆的几分钟里出现的操作失误。飞行员在凯旋途中,看到熟悉的基地和渐近的跑道,便放松警惕,然而,正是这瞬间的大意却酿就大祸。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风云激荡到岁月静好,中国***人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绘就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离不开慎终如始的优良传统。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也曾教育党员干部“应该做到谦虚谨慎”。时刻保持警醒,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决战决胜任务艰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此时此刻,更要保持警惕不放松,特别是“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居安思危,“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的征程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在一场又一场的硬仗中增强本领,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谨慎前行,以慎终如始的态度和居安思危的忧患苦干实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李许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