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的道理-根深叶茂的例子
1.什么是须根系?什么是直根系?
2.晦养厚积的道理
3.郭成伟的学术观点
4.勉励他人刻苦读书,明白读书的好处的文言文和成语故事
5.三年级成语500?
6.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什么是须根系?什么是直根系?
直根系(zhigenxi)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由这种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大多数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直根系。如双子叶植物棉、蒲公英、大豆、番茄、桃等。一般直根系入土较深,其侧根在土壤中的伸延范围也较广,如木本植物的根系其伸延直径可达10~18米,常超过树冠的好几倍;草本植物如南瓜,其伸延直径达6~8米。
单子叶植物的根有些象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所以把它称做为须根系。它是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的。由胚根生长形成的一条主根就是种子根,在幼苗期起吸收水分和支撑作用,一般在不定根形成以后就逐渐枯。不定根是从茎节上生出的,在每个未伸长节间的茎节上都会长出若干条不定根,且越向上的茎节上长出的根越粗,数量也越多,伸长节间的茎节上不再长根。
以水稻为例,水稻根系主要集中在0~20厘米的耕作层内,占总根量的90%以上。在生育前期根系主要横向发展,生育中期根系才穿过犁底层,伸入土壤下层,迅速向下发展,到抽穗前后就基本停止生长。浮根在幼穗分化期形成,分布在5厘米的表土层中,在抽穗后继续伸长,直到成熟。稻根的颜色有白色、黄褐色和黑色之分,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根系活力。白色根的活力最强,黄褐色根活力下降,而黑根已基本失去活力。这和我们人的头发从黑发到花白再到白色的变化正好相反。通过栽培管理,保持根系活力,减少黑根的发生,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水稻根系与地上部生育有密切关系。只有根系发达,地上部器官生长才能旺盛,“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那水稻根系有些什么重要作用呢?它除了有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向根际分泌氧气等主要功能外,还有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后两者都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晦养厚积的道理
“晦养厚积”是阳明先生这封书信的核心。
“晦养厚积”道理是一个人晦养厚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我们对自己整个的人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而不能只设计局部。所以,从人生整体看,年轻时应该深深扎根、积聚能量,才能为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础。根深叶茂,才能大器晚成。晦养厚积是不论年龄的。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在哪个年龄段,我们都需要涵养自己的心,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样,才能不断超越事业的峰顶,成就人生更大的成功。
晦养厚积,不仅仅要积蓄能量,还要能够把握时机。本质上,建设心灵品质才是我们最重大的需要,没有心灵品质的建设,哪有事业的真正成功?所以,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一阶段,无论在哪一个事业岗位上,我们都不能忘记对自己心灵品质的建设。
郭成伟的学术观点
第一、指导原则。法律史学研究应秉从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重在基础资料的收集、把握,出土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是与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珍稀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史料的创新才能达到理认上的创新。在我主持重大文化工程《大清律例根原》整理时,深切感到这一珍稀史料的整理工作不仅填补了清朝法律史料研究的空白,而且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清朝法律的活的一面,动态运行的一面,使我得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论从史出,史是基础,论是抽象和升华。
第二,法律史的研究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本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术积累的过程。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我从事法律史学研究已有28年左右,在这几十年当中,逐渐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当然还有欠缺),逐渐形成了对学科的整体把握和战略思考,加之多年的法制史的通讲功底,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例如,整体把握中华法系的走向,将其分为若干阶段,如渊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汉,完善于魏晋隋唐,发展变化于宋元明清。另外,在主编《中华法案大词典》时,先后收集了三四千个著名案例,这样,不仅从法律文本的层面,而且从法律实践的层面对于中国法律史有了全面的梳理细微的勾勒,这为我开展法律史的研究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第三,开展法律史学研究重在学术创新,重在开拓前进。在我的学术生涯当中,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学相长,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所反馈的学术问题以及本人所面临的学术困惑都成为学术创新的动力,成为推动学术进步的动力。在我撰写的传统文化对司法体制改革影响的论述中,我结合“和合”文化对构建和谐司法制度的影响,官箴思想对法官自律的影响,息讼调处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提出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司法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观点。即,立法应服务于和谐秩序的要求,法官应以官箴思想严以自律,做到公正执法,应大力提倡各类调解制度,用于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成本。与此同时,适应国家和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积极推动学术发展,实现学术创新。除了在史料方面和研究方法改进之外,我比较注重学术上的扩展和创新工作。我本人以研究唐宋为重点,便局限于唐宋总感觉有些不足,于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承担了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民国时期水利法制研究”,第一次将法律史研究的视角扩展到水利法制,把法律史学和水利学相结合,从水法的回顾到立法理念,水法结构、争端解决等方面全面赡视了民国时期在分清水的权限、水的权利义务的基础上依法调整水利资源的历史过程。虽然是初次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的观点是,学术积累是重要前提,有了相当的积累,就要敢于扩展领域,实现学术创新。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清末民初诉讼法典人的研究和出版工作,中国古代邪教与恐怖犯罪的研究和出版工作,这些工作,较之原有的领域,确有难度,但只要有恒心,下力气,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功。
勉励他人刻苦读书,明白读书的好处的文言文和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在学习条件很差的客观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这说明,外界环境和条件,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天道酬谢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2、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3、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5、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6、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7、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8、雪中送炭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9、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10、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解释:“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11、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12、后生可畏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13、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14、力不从心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此信未见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支世,终年71岁。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成语释义: 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
15、取长补短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1、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3、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5、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6、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7、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8、雪中送炭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三年级成语500?
三年级四字词语,四字成语,要很多
含四的成语
:三三四四、九洲四海、丢三拉四、文房四物、调三窝四、八万四千、四通八达、四面受敌、拉三扯四、语四言三、九州四海、四面出击、三长四短、四体百骸、四至八道、三老四少、志在四海、一谦四益、四衢八街、文房四艺、四战之地、文房四寳、四时充美、张三李四、四大皆空、四肢百体、说三道四、骈四俪六、欺三瞒四、不三不四.四面楚歌、四姻九戚、捱三顶四、四海承风、四海升平、板板六十四、四纷五落、倒三颠四、调三斡四、四体不勤、四山五岳、五湖四海、三清四白、丢三落四、志在四方、六通四辟、挑三拣四、四时八节、四荒八极、三反四覆、四分五剖、四海飘零、拿三搬四、四角俱全、丢三忘四、三亲四眷、巴三揽四、巴三览四、重三迭四、四海升平室徒四壁、三翻四覆、四时之气、四清六活、文房四士、言三语四、四战之国、牵五挂四、囊括四海、重三叠四、连三并四、五洲四海、四停八当、低三下四、四亭八当、偏三向四、半三不四、家徒四壁、挑三嫌四、三从四德、四通五达、三邻四舍、眼空四海、扬名四海、三求四告、四方之志、四海他人、文房四侯、狼烟四起、文房四宝差三错四、四海鼎沸、横三竖四、接三连四、三朋四友、名扬四海、楚歌四合、三病四痛、推三阻四、四海波静、再三再四、四脚朝天、版版六十四、四冲六达、四海一家、横三顺四、烽火四起、三翻四复、撁五挂四、条三窝四、挑三豁四、四肢百骸、四平八稳、四百四病、楚歌四起、调三惑四、遮三瞒四、四方八面、五零四散、四海九州暮四朝三、四面八方、挑三拨四、四海为家、连三接四、危机四伏、四冲八达、六通四达、四不拗六、朝三暮四、街坊四邻、三妻四妾、四分五裂、楚歌四面、四马攒蹄、臂有四肘、狂三诈四、推三推四、投诸四裔、四分五落、颠三倒四、四郊多垒、挑三检四、四书五经、四方辐辏、四海九州岛、四海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放诸四海而皆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三拳不敌四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ω?)╭ 满意的话请采纳呦!
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上册学过的成语
落英缤纷 满天飞舞 群芳吐艳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光彩夺目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崇山峻岭
连绵不断 悬崖峭壁 连绵起伏 旭日东升 喷薄欲出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 湛蓝深远
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 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 冰天雪地 一望无际 四面八方 熊熊大火 人物情感:
孤苦伶仃 饥寒交迫 孤单失群 垂头丧气 诚心诚意 和颜悦色 和睦相处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羞愧万分 情不自禁 迫不及待 诚心诚意 小心翼翼 津津有味 恋恋不舍 大惊小怪 气焰嚣张 铁面无私 刚正不阿
沉默不语 一动不动 不约而同 翩翩起舞 长途跋涉 腾云驾雾 异口同声 张口结舌 七嘴八舌
赞不绝口 目不转睛 爱不释手 彬彬有礼 交口称赞 痛改前非 悔过自新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妙笔生花 画龙点睛 降龙伏虎 各显神通 聪明能干 闻名遐迩 滔滔不绝 头头是道 寓言道理: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买椟还珠 一举两得 受益无穷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开门见山
一目了然 大材小用 小题大做 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 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形态样子:
小巧玲珑 若隐若现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数量:
成千上万 多多益善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五湖四海 家家户户 古往今来 源源不断 零零星星 结结
迫在眉睫 息息相关 持续不断 连绵不绝 身无分文 穷困潦倒 游人如织 人山人海 往事如烟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十全十美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当头一棒 妙不可言 专心致志 必不可少
三年级上学期成语大全
绚丽多来彩。五彩缤纷。糊里糊自涂。引人注目。你挤我碰。一本正经。摇头晃脑。成群结队。披头散发。秋高气爽。祖祖辈辈。瑰丽无比。提心吊胆。面红耳赤。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手忙脚乱。当头一棒。一叶知秋。葱葱茏茏。 眼疾手快。金桂飘香。密密层层,口干舌燥。村木林尽染。 严严实实。一字不漏。五谷丰登。果实累累,四面八方。新月斜挂。一举一动。恍然大悟。四平八稳。争先恐后。大吃一惊。美味可口。哈哈大笑。百发百中。汹涌澎湃。活蹦乱跳。争分夺秒。三天三夜。各种各样。七嘴八舌。七上八下。这些应该够了吧!
小学三年级积累成语20个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逍遥自在”(1056页);纵横尽得?” [反义] 身不由己 [用法] 跟“无拘无束”有时可通用;有何可立:“自由自在。 [语出] 唐·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顿浙品第八》。 [例句] 一群白鸽在空中~地飞翔自由自在zìyóuzìzài [释义] 形容没有拘束。一般作定语;十分安闲舒适、“无拘无束”(1011页)
小学三年级必会成语汇总+成语解释
拔刀相助
异口同声
鸟语花香
未雨绸缪
指手画脚
大名鼎鼎
虎视眈眈
浩如烟海
生离别
鱼目混版珠
泥牛入海
关怀备权至
胡言乱语
争分夺秒
风卷残云
明日黄花
推心置腹
花团锦簇
无与伦比
杀鸡儆猴
心心相印
高瞻远瞩
呆若木鸡
行云流水
健步如飞
为恶不悛
画龙点睛
化险为夷
自知之明
空前绝后
养虎遗患
喜从天降
供不应求
不毛之地
此起彼伏
扶弱抑强
自暴自弃
目不转睛
亲密无间
和蔼可亲
舍生忘
蓬头垢面
目中无人
一元复始
一刀两断
一至三年级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至三年级的四字成语有:
一、踏踏实实
释义: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咱心里踏踏实实,胆正着哩。”意思是我的心里很踏实安定,放下心来了。
示例:学生学习要踏踏实实,不能马虎。
二、破口大骂
释义: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意思是茶房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那个女人就满口恶语骂人了。
示例:邻居家的李大娘真是刁蛮,无论谁,只要惹到她,她即会破口大骂。
三、不三不四
释义: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意思是在元宵的夜晚,趁着喧闹中干着不正当行为的人,数不清了。
示例: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过多接触。
四、拨云见日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意思是我突然看到了爷爷,就像是拨开乌云见到了太阳,昏暗的镜子重新打磨清楚。
示例:听了老师的指导,我放佛拨云见日一般明白了。
五、龙飞凤舞
释义: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卷“见北墙上挂着四幅大屏,草书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
示例:老先生的草书写的是龙飞凤舞。
小学生三年级猜成语
群龙无首
qúnlóngwúshǒu
[释义]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回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答行动。
[语出] 《周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正音] 首;不能读作“sǒu”。
[辨形] 首;不能写作“手”。
[近义] 各自为政 乌合之众
[反义] 一呼百应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小学三年级课本上的成语有哪些
1.大雨滂沱: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2.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3.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4.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示例:~的高山阻挡我们的去路。
5.根深固本:根基牢固,难以动摇。
6.浇树浇根:后半句是交人交心。指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7.根深叶茂: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8.高堂广厦:指高大、宽阔的厅堂、房屋。
9.玉宇琼楼: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10.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11.雏鹰展翅:雏:幼鸟。幼鹰展开翅膀飞翔。比喻青年人开始独立生活、工作。示例:大学已经毕业了,这正是他~的时侯。
12.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示例: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
13.错落有致: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
使人看了有好感。
14.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
地方。
15.千岩竞秀: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16.万壑争流: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17.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18.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19.惊涛拍岸:汹涌的波涛不断地向岸边涌来。
20.骄阳似火: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把树叶都晒蔫了。形容天气非常炎热。例: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人们都不愿出门。
21.形态各异: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各不相同。例:元宵灯会上,形态各异的花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前去观赏。
22.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水冲洗过一样,非常美丽。例:天空一碧如洗,让人心旷神怡。
23.五彩斑斓:形容颜色灿烂多彩,艳丽夺目。
24.热闹非凡
25.金光闪闪
26.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
石明净。 示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27.茁壮成长:健康地成长。 示例:看到下一代健康活泼地~,为人父母者无不感到十分欣慰。
28.竞相开放:互相争着开放。 例:春天里,各种花竞相开放。
29.称霸一方:倚仗权势,欺压别人,成为一方的霸主。
29.连绵起伏:或高或低,接连不断的样子。
30.滔天巨浪:形容波浪极大。 例:海面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31.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例:孙悟空杀了那条兴风作浪的恶龙。
32.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为。 例:我们怎么能容忍他胡作非为呢?
33.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的叹息声。 例:遇到困难只会唉声叹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4.万般无奈:形容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35.忍辱负重: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一切而承受屈辱。
36.以曲求伸:胸有大志,能在逆境中生存。
37.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强。
38.救亡图存:拯救祖国的危亡。
39.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40.催人奋进:激励人奋发进取。
41.羽翼丰满:羽翼,翅膀,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比喻已经成熟,力量已经壮大。
42.报仇雪恨:通过报仇而彻底消除心头之恨。
43.叶落归根:树叶总凋落在树根旁。比喻人或事物都要有一定的归宿。
44.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很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45.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引导作用。
46.目不暇接:指东西很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47.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8鱼贯而人:如鱼头尾相接般连续进入。
49.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
50.狼奔豕突:豕:猪。像狼和猪那样奔跑乱窜。
51.群龙无首:比喻人多而没有领头的人。
52.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53.大街小巷:形容到处都是,覆盖的地域广。
54.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
55.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
56.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往不绝的繁华热闹景象。
57.华灯初上:夜晚来临,装饰精美、光辉灿烂的灯刚刚开放。
58.流光溢彩:指灯光绚烂多彩。
59.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多用来赞美新屋美景。
60.巧夺天工:夺:超过。形容制作技艺高超。
61.和风细雨:比喻做事态度温和,方式和缓,不粗暴。
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树叶和树根》让我懂得的道理是:植物也好,人也好,不能只看外表。玫瑰的树根是丑陋,却能开出那么娇艳美丽的花朵。“人不可貌相”,虽然一个人可能长得丑,但如果她的心灵、道德都是美的,照样是美丽的;相反,如果一个人长得如花似玉,但是没有同情心,道德也不好,那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一个树叶跟风、跟树根对话的故事。树叶自认为在这个山谷里它最美丽,路人、村姑、夜莺都喜欢它,到它这里乘凉、跳舞、歌唱,风也喜欢和树叶玩。可树叶责骂树根是无礼地跟它们“争一个短长”。树根心平气和地跟树叶讲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告诉树叶:树根“埋在见不到阳光的地底下”,是“养育你们的”,春天来临,树叶新生,迎风飘动,是树根在供养料;如果树根枯萎了,整个树木,包括树叶都要去的。
二年级阅读树叶和树根
树叶和树根阅读答案如下:
1、给第一段添加标点符号。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它常常唱着:“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会长大,全靠我们啦!”
2、文中讲到树叶前后态度变化时,用了一对反义词即和。
3、对于大树来说,树叶的功劳是,树根的功劳是,把它们送到树梢。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事业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光看到自己的功劳,更不能因此骄傲起来。
故事内容: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它常常唱着:“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会长大,全靠我们啦!”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树叶和树根读后感100字
《树叶和树根》故事读后感:
中国有句熟语:“根深叶茂”。它的本义在强调根叶的依存关系。《树叶和树根》则隐蓄着一个重大的主题:它触及了贵族的寄生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价值问题,从而表达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如树根养活了树叶一样,劳动人民养活了那些寄生的耀武扬威的贵族。寓言包括寓体与本体两个组成部分。优秀的寓言应是二者“似与不似”的统一。说它“不似”,是因为寓体,本体毕竟不是一回事;说它“相似”,是因为寓体与本体之间在“神理”上有那么多契合点。因此,读者一经接触寓体就很容易触发
读了树叶和树根懂得了什么道理
《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已有的成就骄傲自满。要看到成功背后的每份付出,珍惜所有人的劳动成果与辛勤付出。一棵树的成长不仅仅依靠树叶,也需要树根的作用,只有协力合作,才能帮助树木茁壮成长。
《树叶和树根》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它常常唱着:“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会长大,全靠我们啦!: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