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落的书-掉书袋酒馆在哪
1.一篇08年中考作文
2.老中医什么时间播出,在哪里播出?
3.巫师3血与酒的接天长地久任务的旅馆在哪里,谁能给个截图。
4.1、读《吉本自传》—学者生涯
5.《镜花缘》读后感
一篇08年中考作文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是伟大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对他的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其深刻程度有时是毕生的。
我深深地景仰着那些伟大的老师们,但在这里,我想着重谈的,是另一位老师----也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生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生活,难道不是这样一位老师吗?
生活,能够最广博地教给你成就之道。
没有哪一位作家,可以完全不出书房而写出优秀的作品,几乎每一位作家,都在生活中得到启迪。英国作家狄更斯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可谓少而又少,但他以不懈的努力,深入到码头、酒馆、监狱等下层人民的生活中去,同每一位工人、乞丐甚至临上绞架的刑犯交谈,从中获取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素材,从而完成了《艰难时刻》等伟大著作。中国画家徐悲鸿,没有拘泥于唐宋以来传统的画马技法,而是深入生活,仔细观察马的种种形态,终于独创“骨瘦而神飞”的奔马形象,充分体现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精神,生活,正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是用人的一生也未必能读懂的书,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却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启迪。
生活,还能够最直接地解答你的处世之惑。
中国***史诞生之初,虽然重视开展工农群众运动,但却忽视了人民武装力量的建设。在派突然挥起屠刀之际,没有能力进行有效地抵抗。从血淋洒的生活当中,***史认清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南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二十二年革命战争的序幕。鲁迅从一个进化论者发展成革命斗士,同样是因为在生活中看清了形势,找到了根源所在。可见,生活在你迷惑的时候,总最彻底地帮助你找到答案。
从生活对我们的教育来看,我仍然可以肯定的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老中医什么时间播出,在哪里播出?
由陈宝国、冯远征、许晴等戏骨联袂主演的《老中医》于2019年2月21日起每晚黄金时段在中央一套播出,这部剧以建国前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中医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众多老戏骨加盟的电视剧让不少人都十分期待,而且讲述中医的电视剧也十分少见。《老中医》以当下最受关注的“医疗事件”开篇,着实吸人眼球,全剧也是围绕着七个中医案来展开的。
陈宝国老师饰演的著名中医翁海泉在当时中央政府颁布“中医废止案”后,为了传承中医这一民族瑰宝,突破重重困难。
这次许晴在剧中饰演了陈宝国老师的妻子,尽管许晴已经快年过半百,但是穿上旗袍风韵犹存,而冯远征老师此次在剧中饰演的赵闵堂因为嫉妒翁海泉,常常给他使绊子,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赵闵堂还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出乎意料的是赵闵堂最后是个悲剧。
其实,《老中医》开播到现在,成绩却是高开低走,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豆瓣评分更是只有及格线6.0分,演员们的演技自然是不用多说,只是剧情让人大失所望。
有网友评价:“虽然这是一部讲述中医的电视剧,却也免不了玛丽苏剧情。”
翁海泉医术高超,受人尊敬,但是在有妻子的情况下,却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而许晴饰演的妻子知道后不仅不生气,还为了中医事业答应成全两人,不免让观众觉得主角光环太严重。
更有人说到:“这是一部没有专业知识支撑的电视剧。”剧中很少提到中医的一些知识和技法,根本无法让观众了解到中医的神奇之处,更多是民族大义和悬疑破案,这与弘扬中医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实导致评分如此低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老中医》中因为有大量的的戏份,剧组不得不重新剪辑,重新剪辑的后果就是剧情会有点混乱,有时会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
尽管如此,《老中医》也有不少忠实的观众,毕竟太久不出现在荧幕前的陈宝国老师都“出山”了,怎么能够错过呢,而且此次剧中饰演小铃医的陈月末其实是陈宝国老师的儿子,两父子在剧中的对手戏也是《老中医》的一大看点。
而许晴戏外虽然有不少争议,但是她的演技和颜值也是公认的。冯远征老师留给我们最深的影响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中的家暴丈夫,给观众留下了阴影,其实冯老师在现实生活中对妻子可是很好的,看老戏骨们飙戏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如今小鲜肉当道的娱乐圈,能有一部没有小鲜肉的电视剧是很难得的。
总体来说,《老中医》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视剧。
巫师3血与酒的接天长地久任务的旅馆在哪里,谁能给个截图。
如图:
一般来说都是天长地久任务的骨灰盒拿了之后,然后到任务地点就发现放不上去了,这可能是因为贴图或者哪里出了bug导致的。可以在昆特牌墓室里杀了3个盗墓人之后立刻放上去,别的都不管,先放上去再说。
设定
游戏中玩家将扮演猎魔人杰洛特进行游戏。通过完成任务和打败怪物可以获得经验点数,在获得一定的经验点数后就能提升等级,并获得能力点数、解锁技能槽与突变诱发物槽来进行人物设定。
1、读《吉本自传》—学者生涯
这本书是《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自传。
《吉本自传》包含《吉本回忆录》和《吉本书简》两个都分,是在吉本去世后,由他的朋友谢菲尔德勋爵(原名约翰·贝克·霍尔罗伊德)检取他的遗稿和他致谢菲尔德及其家人的信件编纂而成的。
吉本是个富家子弟。他祖父善于经商,积产达十万英镑以上,购买了许多田地,在伦敦和乡下都有房屋。吉本的父亲和吉本本人因此都成了“有身份的人”,或称绅士。凭着这一点,父子俩先后都进议会当了议员﹔在乡间成立民兵组织时,父子俩很自然地当了军官,一个是营长,一个是连长。
他在家庭中是独子。他母亲养了七个孩子,他是第一个。其余六个在幼小时都了。他母亲因为连续生育,身体很不好,在吉本十岁时就去世。吉本也是生来就孱藕多病,是依靠他的一位姨妈的抚养照料才长大的。
由于吉本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在他进入青春期之前,一直没有按正规上学。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两年,也因多病而时时请假。直到满了十五岁,他在体格上方才有了转机。
就在满了十五岁的那一年,他进了牛津大学。但在牛津只呆了十四个月。呆不住的原因,一方面是导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他手里可以零花的钱多了,就跟上一批玩乐朋友溜出校外去游耍,甚至上酒馆逛妓院,换句话说是无心读书。不过最大的问题是他对英国国教发生了怀疑,暗地里改宗天主教。此事一经揭穿,学校立即就叫他退学。
吉本从略识文字时起,就喜欢书本,见到什么书都想读。后来逐渐将兴趣从一般古典著作集中到古代历史上.他在1761年出版第--本著作;题曰《论文学研究》。1765年与德书尔顿共同编写瑞士革命史:1767年又共同编印丛书式的刊物<大布列尼文学研究>。
但他的卓然成名,他对历史学所作的杰出贡献,他的才智和学识的最大发挥,无疑是在于《罗马帝国衰亡史》这部著作上。他从1772年冬天起撰写此书,1776年出版第一卷,1781年出版第二、.二卷,1787年完成全稿,并出版最后三卷。这部著作使他在史学上一下子与写苏格兰史》的罗伯逊和写《英国史》的休谟两位巨头并驾齐驱了。
这部著作是他生平事业的项蜂。
但他的伟大成就是世所公认的,而这个成就的取得,显然是他的长时期艰苦努力的结果。
他对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意大利文的学习,花过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学习拉丁文和法文,他采取了这样的自学方法:将拉丁文名作译成法文,过了若于时间,等到原文词句完全忘记了,再将那法文译成拉丁文,然后拿这译文与原作对照,寻取其同异。他用这个方法达到了精通这两种文字的目的。
就他的读书劲头来说,他可以称为“书呆子”。不过自从他拿读书活动与历史研究结上关系之后,他也讲求读书方法了。涉略的范围始终是广泛的,但在这中间逐渐走上有目标,有选择的途径;对于古典作品,不放过任何一个难懂的或疑似舛错的词语;经常执笔在手,一面阅览,一面写摘记,摘录书中要点和对他有用的材料。另外还写阅读心得,有时写多了,竟成了短篇论文。
与此同时,为了寻觅和查证历史记录,他还时常研究古代铭文和勋章、纪念章等实物。写历史离不开一点一滴的考古,吉本在方法上也傲了个很好的榜样。
登高自卑,聚沙成塔,吉本在学术上成为巨人,原不是偶然的。
终身未婚,一直独居。
现在我们肴到的是一本平铺直叙的传记。这传记所写的,主要是两百年前经常关在书房里,凭着一已的努力而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历史家,一般读者读来也许兴趣不大。但若我们有意想从一位学者的苦学过程中寻找他取得成功的途径,想从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代的许多侧面记述中摸到历史前进的脉搏,想从山川、人物的简单描绘中搽索生活的趣味或哲理,
我们是可以从这部自传里得到若干好处的。
我们更可以细细欣赏一下吉本的文笔。
两百年来,对于吉本的文笔,不断有人加以赞赏,因此使他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个崇高的地位。吉本自已说:“文笔应当是质补而且平易的。不过文笔是性格的映像;而认真写作的习惯,又可能不费什么经营或设计,就将技巧和学问显示出来了。”r吉本自传》的<回忆录部分,在作者手里是随手写下的草稿,有时写得很认真,有时也有些轻率和粗糙,但确实显示出了他的技巧和学问,也显示出了他的性格。《书简》部分有一些信札是一挥而就之后未加复阅便寄发的,从这里可以更多地看到作者“性格的映像”.
吉本的文字,具有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一般共有的质朴、平易的特点。又由于池长期从事历史材料的搜集整理和鉴别,养成了致密和谨严的习惯,所以不但他的历史著作写得很致密和谨严,其他文章也有这样的优点。读他的<自传>,我们还觉得致密之中不失活泼,谨严之中仍多温润。
在吉本的文章里,虽然也常有愦怒的言语和泄气的口吻,但总的调子是亲切、和婉的。古书读得多了,又有良好记性,所以取用材料时,往往子;不过并不装腔作势,叫人读来不会觉得太讨厌。
这是一位学者的生涯记录,值得一读。
------------------
我们仿佛依托在祖宗身上而生活着;是虚荣心理致力扩展了这种虚构的生命长度,从中得到满足。我们的想象力永远在积极扩大自然给我们限定的狭隘圈子。一个人可能活到五十岁或一百岁﹔但我们怀着宗教与哲学所能提供的那种希望,跨越到了后的年代。同时我们又将自身与先人联结起来,借以填充我们出世以前那个没有记载的空白。
就我自己来说,要是我的家世可以追溯到一位将军、一位政治家或者一位著作作家的话,我就将以苗裔爱祖之心勤奋地研究他们的生平事迹。我们在考察历史事件的时候,凡有直接或间接涉及我们自身的,都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但在荣誉的评价上,我们应当懂得重视天赋才能胜过于幸运的赐与﹔应当尊敬我们祖先的最能促进社会利益的品质;还应当明白地宣示,一个国王的后裔,并不真正比一名从其著作启迪或悦乐现世的天才作家的子孙更为高贵。
作者九岁开始上学,由于身体虚弱,不能多运动。读书就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在我离开金斯敦学校之前,我已经完全熟悉了蒲柏翻译的<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以后这两本书一直以其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类似真实的奇迹的生动描绘使我觉得欢喜。那时我还不能辨识蒲柏的翻译乃是一幅具有一切优点的画像,只差不象所画的人。蒲柏的语句训练了我听取诗歌声韵的能力。我从赫克托的亡和尤利西斯航海遭难的故事中,体味到一种新鲜的恐怖与怜惜的感情。我还认真地跟我姨妈辩论特洛伊战争中那许多英雄的恶行和美德。
在作者16岁时,身体恢复健康,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十四个月,奠定了他终身研究历史的兴趣.
作者说:我的无所选择的爱好逐步沉淀到“历史”这一门:由于哲学业已破除了一切天生观念和自然倾向,我选挥历史,就必须归因于勤奋阅读.当时分卷陆续出版的八开本《世界历史》了。这一部在当时首屈一指的著作,加上赫恩的一篇题目《指挥人世的史学家》的论文,为我指出,并且将我引向至少是英国读者所能读到的许多希腊﹑罗马历史学家。我将我可以找到的这类书籍,全都导常贪馋地拿来读了。
我大段地摘录作者的话,就是深深为作者的勤奋感动,并希望从作者的治学中学到研究学问的方法和技巧。有许多东西可以意会言传。
这样多方面的泛读,并不能引导我去思考,去写作,或者去行动。给这种不加消化乱读方法指明出路的唯一原则,.是及早合理地运用时代和地域的系统。
塞拉琉斯和感尔斯续制的地图,把古代地理的图像印入了我的头脑;从斯特兰朱斯我学习了编写年麦的要点﹔海尔维克斯和安德森的《大事年表》厄谢尔和普里多的《编年史》,给我标明了重大历史事件的相相互关系,并且使我按照清楚,明确的序列,记住了大量人名和时期。但在对远古年代的讨论中,我越出了谦虚和应用的约束。
我是在牛津大学受教育的。我享受了那个著名学府大量给予我的-切公私利益。我在这个著
名学校里度过了许多年月,经历了一系列安排良好的有用的训练和研究,参与了上流人士和学者们的愉快、有益的交际活动。这个学校以没有嫉妒的竞赛、没有猜忌的雄心,没有恶意的争论,激励勤奋,启发天资;以示范、表扬和引证的方式,提倡、鼓励并推进对知识的广泛追求和真正的思想自由。
我呼吸了象胡克.奇林沃思、洛克那样的许多人过去呼吸到的空气;他们的善良行为和人道精神,是同他们的巨大天才和渊博知识一样广泛无垠的﹔他们始终以谦恭和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反对者;他们经常以坦率、节制和自由判断作为必守的准则和规律,正如他们经常以此作为讨论的题目。你能因为我在这个地方受教育,因为我跟这个最可敬的学校有关系,并将永远拿这个关系尊为我的最大利益与最高荣誉而霆各我吗?
这样作者决心要写一本书。因为不适宜做体育运动,所以安于书卷生活。
后来,作者父亲带他到普特尼。在那里学会了法语。他的学习方法是:我用不断重复同一语音的方法练好读音﹔我尽力记住备种各样的单词和习语、语法规则、以及词性区别。通过练习,获得从容与流利;通过苦功,获得正确与雅致。因此到我被召回英国之前,我已能自然地用法语进行思维,对于听、讲、与法语,都比英语更熟悉了。
这个基础知识所生的效果,首先是复活了我对读书的爱好,因为这个爱好在牛津时已经冷却了。不久我几乎翻遍了我的教师家藏书室内的全部法文书,不作认真的选抨。即使这样的消遣活动,也可以产生实际利益:我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现在多少成熟些了。我接触到了一种新型的风格和作品:通过各种方法和主张的比较,我扩大了见识,纠正了偏见。大量地自动摘录勒絮尔《罗马教会与罗马帝国历史》的要点,可以作为我在学习上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分界线.
并且,吉本得到了帕维雅先生的教导,使我从盲目而杂乱地喜爱读书逐步引上按照需要取得教育的道路。我愉快地同意用早晨的一部分时间按计划专攻现代史地,并且以批判的态度精读法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每走一步,我都感到自己因为有爱用功和讲条理的习惯而增强了力量。他的谨慎态度消弭了并且遮掩了某些青年人的冲动行为;但他见我确实有勤奋和克制的习惯,就听任我自己掌握生活了。他就我的行为和进步情况向我父亲作报告,说的多是好话,因此我就逐渐地获得行动上和开支上的若干自由。他也希望减少我在居住和饮食方面的艰苦。
这里至少作者吉本给人的启发很多:首先,治学需要有目标,有一个方向;再者,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工作;最后,要有独立自主的研究态度,批判性的思维,不能人云亦云,食而不化。
我们看看吉本是怎样学习语言和写作的。
在我留居洛桑的最后三年里,可以说我是认真踏实求学而取得成绩的;不过我总想特别认定1755年的后八个月是我异常用功和飞速进步的一段时间。
我采取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练习法文与拉丁文的互译。由于我自己的成功,我愿意介绍这个方法供学习外文的人仿效。我选了某些古典作家,如西塞罗和韦尔托,其文笔的纯净与优美,是最为世人所赞赏的。比方说,我拿西塞罗一封信译成法文;译后将它放在一旁,等到我把原文的词句全都忘记了,再将我的法文译本尽我所能译成拉丁文。于是拿我的蹩脚译文同这位罗马演说家的平易、文雅、恰当的句子逐句对照。我也取韦尔托i罗马共和国变革史>的几页作了同样的试验。我将这几页的法文译成拉丁文,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返译成我自己的法文,再拿译本与原文细细比观其同异。我逐渐地减少羞愧,逐渐地对自己增添满意。我坚持这种来回翻译的练习,写满好几本练习簿,直到我懂得了两种语言的用法特点,并且掌握了至少--种正格的文体。在进行这种有效的写作练习的同时,以及练习之后,我又以既读最优秀作家的作品而获得更大的悦乐。
精读罗马古典作品,对我既是练习又是报偿。米德尔顿博士的《西塞罗传》,当时我是超过它的真实价值而欣赏它的,此书自然地引导我去阅读西塞罗的著作。西塞罗文集最完美的版本,是奥利弗编的,可以装饰有钱人家的书架,二是欧内斯蒂编的,应当放置在博学之士的书桌上,这些本子我都无力买到。为阅读常见的西塞罗的书信,我用的是罗斯主教的英文注释本。我所用的全集本子,是韦尔布格斯所编的对开本两大卷,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不分轩轻地选录有各家的注释。我勤奋、愉快地阅读了全部书信,全部演说文章,以及关于修辞学和哲学的最重要的论文。
在读毕这位集辩才与理智于一身的伟大作家之后,我订了个较广泛的再次学习拉丁文古典著作的计划,分为四大项目:(1)?历史家,(2)?诗人,(3)?演说家,?(4)?哲学家,以年代先后为序,上起普拉图斯和萨拉斯特的时代,下迄罗马语言和帝国的衰落。我在留居洛桑的最后二十七个月(1756年一月至1758年四月)中,差不多将这个计划执行完成了。
此番重新学习,尽管进行快速,却也没有草率或浮浅的弊病。我耽迷于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细读德伦斯、维吉尔,贺拉斯﹑塔西佗等人的著作,用心吸取最投合于我自身的思想和精神。我从不放过一段难懂的或舛错的文字,一定要从可能获得解释的各个方迸进行探索;虽然时常失望,但我总是查到了最渊博或最有才能的注释者的。在热烈的探索活动中,我从广大范围.上接触到历史性的和批评性的学问。我对每一本书所作的摘记,都是用法文写的。我的阅读心得往往按照各别的内容写成若干短篇论文。
我父亲从来没有拿他对农事的爱好和他的农业知识来诱导过我。我从来没有拿过猾枪,很少骑马。我的哲人式的散步,走不多久就在树荫下一条凳子处停了下来;我坐上凳子,一动不动地在读书或默想中消磨很长的时间。在家里,我占用了一间宽大舒适的房子。过不多久,我将同一层楼上的藏书窒当作了我的特有领地。我可以老实说,我从来没有象单身独处时那样不感到孤独的。当时我虔敬地压在心底里的唯一不满,是在于客气地对我自由支配时间所加的限制。由于我有早起的习惯,我经常可以在一天之中得到不受侵犯的一部分,并且偷用许多零星时间,以从事阅读。但全家旱、中、晚三餐以及午后茶点,是有规定钟点的,而且历时很长。
在吉本的读书生涯中,渐渐摸索出了一套研究学问的方式方法。
在我领到第一次按季度领取的生活费用时,有很大-部分用到了我的文事需要方面。我不能忘记我拿一张二十英镑的钞票买到二十卷《铭文学会研究报告汇编》时的欢悦心情﹔要用同样数目的开支而取得这么巨大而持久的理性消遣的宝库,可是不容易的。有一个时间,我非常勤力地进入这座古代文献的讲堂,我对这一部从1759年扩充篇幅至一倍、而在价值上未见相称的渊博而又繁富的丛书,这样表示了我的看法:“它使路易十四名垂永久,胜过了他那经常为害人民的野心;它开始了汇集正确的思想、礼节和学问的探索工作。”如要对我的书斋作出评论,须待它到了成熟时期再说了;不过在这里我可以允许自己表明,我想不出曾为炫耀而买过一本书;每一本书在它放上书架之前,都是曾经读过或者充分检查过的。
吉本坚持摘录要点和写笔记的有益方法。
不过我愿趁现在这个机会,介绍给年轻读者一个大约就在那时我自己所用的读书方法。拿到了一本新书时,在略看-下全书的装帧和目录之后我要先做好自审工作,就是要在--次独自的散步中,对全书或某一章节的主题细想我所了解或相信的一切,或者对此加以思考,然后才开始阅读。我到这时候才够得,上辨明作者给我添了多少知识。而且,如果说有时我因书中
见解与我相同而感到满意,那么,有时我就因为书中见解与我相反而有了对付的主意了。
这里反应出吉本不是囫囵吞枣的读书,而是理性阅读,认真思考,举一反三。这真是一个做学问者的素养和素质。不久,作者吉本写了第一本书《论文学研究》。讨论文章的题旨和写法。
1768年以后,吉本开始准备罗马史写作的准备工作。开始对撰写罗马史逐步地从发愿到希望、从希望到计划、从计划到执行,但对撰写的限度和范围,我还只有一个很不完全的概念。古典作家,最便于取得著作的如塔西佗、小普林尼,以及玉外纳,都是我所熟悉的老朋友。我不知不觉地落入到奥古斯都时期历史的大海中去了。其次我考查了一系列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原始记录,几乎始终执笔在手,随时进行摘记.又用各种勋章纪念章和地理上及编年史上所见的铭文作为辅助材料,以印证有关事物。为了在我观察所及范圉内确定,并且,排比许多零星分散的资料,我利用了蒂勒蒙的收集方法。他的鉴定能力精确无比,几乎可以称为奇才。对于整个中世纪的黑暗时期,我依据那位博学的穆拉托里所编的《意大利编年史与古文物》进行探索,孜孜不倦地拿此书所述比较了西戈纽斯等人所写与此书平行或交叉的许多记录,直到差不多完全熟悉了十四世纪罗马城遗址的情况为止。却没有想到这最后一章竟要写上六个四开本的原稿和花上二十年的时问。我所购得的许多书籍中,有一本詹姆斯·戈德弗鲁瓦注释的《泰奥多修斯法典》,是应该以感谢之心记住它的,因为我是作为历史书使用了它,并且用得很多,而不是作为-一部法律书。
我集中了为写罗马史而准备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有关资料。不过,严格地说一句实在话,这些准备工作是在这个生活阶段以前,即在我父亲去世到我定居伦敦之间的两个夏季(1771年与1772年)里,就开始进行的。
作者吉本还自由自在地接触了许多书籍和人物,如果要将经由别人介绍而认识的人一一列举其姓名和身份,那是写不完的。不过我们可以从这种一般性的认识中分别友谊和敬意的等次。我遵照“读书多胜于花钱多”这条明智的格言,一遍又一遍温习了法文和英文的、拉丁文和意大利文的古典著作中的不朽作品。我的希腊文学习(虽然没有象我所计划的那样勤奋)保持了、并.扩大了我对这门高尚语言的知识。荷马和色诺芬仍是我最爱读的作家。我还差不多要将一篇《论小居鲁士时期》拿去付印了。就我自己看来,这篇文章是写得还不坏的。在某一个时期之后,许多人拿新的优良出版物作为唯一的精神食粮;而最严肃的读书人,则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寄心,或者为了提供应时流行的题目,不由自主地打破这个常例。我的第三次阅读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律注释集》,可以说是出于更高尚的动机,我就这部英文著作所写的大量批判性札记,是我第-一本认真地用母语写成的作品。
我不想多谈我的经济事务,因为这对读者没有益处,也引不起兴味。这类私事,只该对体己朋友私下谈谈。.不宜把我们的境遇公开到引起外人的嫉妒或怜悯,这是一条谨慎处世、同时也是斯文待人的规则。因为嫉妒产生僧恨,而怜悯则十分接近于轻蔑。不过我可以相信,甚至可以断言,要是我更穷一点或者更富一点,我就决不能完成一个历史家的任务,或者获得这个声名;我的精神免不了遭到贫穷和轻蔑的破坏,我的写作功夫免不了在过分富裕所造成的紧张和奢侈生活中懈怠下来。
但吉本决定要做一个历史学家时,他的生活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件事情而酝酿准备着。
我的熟识范围,与我作伴的古人和今人的数量,每年都有扩大。对于一个爱好书籍的人来说,伦敦的书店和书市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而我的罗马史的写作,就需要日益增多地储备各色各样的材料。参加民兵,外出旅行,进入下院,以及享有作家的声名,都在增大我的交游关系上起了作用。一些上流人士的俱乐部接纳我为其成员;在我1783年离开英国之前,凡属文学界或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很少不是我的熟人了。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描绘出一批人物形象和收集到许多逸闻轶事提供给读者欣赏。但我历来反对拿个人的回忆文章变成嘲讽或颂扬工具的做法。
在1776年出版了第一卷《罗马帝国衰亡史》
这部著作的成功,我不知道应当惩样描述才不至于暴露作者的虚荣心。初版在几天之内就售完了;二版、三版也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都柏林的盗印者两次侵犯了出版者的所有权。我的书出现在每-一张桌子上,而且几乎还出现在每一具梳妆台上。作者被人们按照当日的爱好或时风加上了最高的称誉;任何喜欢咒骂的批评家都无法用他的吼叫干扰一片赞扬之声。人类的爱顾无限制地施与一名具有独创成绩的新结识者。
休谟先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过高地评价了我的十年功夫。我可是从来不曾妄想在英国历史家
三巨头中占.上一个位置。
我们应该与历史上和同时代最优秀的人为伍。阅读他们的书籍、作品,接近他们。使得自己的心智与品质与他们产生共鸣。
1781年在吉本议员生活的时间里,出版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三卷。1787年完成全稿。
我曾经凭推想认定了孕育此书的时刻;现在我要纪念完成全稿的钟点了。这是1787年六月二十七日那.一天,或者该说是那天夜晚,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我在花园中一座凉亭里,写完最后一页的最后几行。放下手中的笔,我在一条两边满植刺槐的林荫小路上来回走了几趟,从那小路上可以望见田野、湖水和群山。空气很温和,天色是澄彻的,一轮银月投影在水中,整个宇宙悄然无声。我不想掩盖当初因为恢复自由行动,以及因为也许著作成名而发生的欢悦情绪。可是我的自豪感不久就暗淡下来了,另有一种严肃的忧郁感布满在我心头,因为我想到,我同一个事事听我作主的老伙伴永远分手了,又想到我的这部历史著作日后不管能存在多久,此书作者的生命必然是很短促而且休咎难卜的。另有两点须要说明一下,这在撰写全部六卷、或者至少五卷书稿时是很少想到的:?(1)?我拿草稿迳送印刷所,没有誊清一遍。(2)?没有一张稿纸曾请别人过目,只有作者和印刷者见到它;所以无论是成绩或是错误,一概都应归属于我本人。
当我默想生的共同命运时,我必须承认,在生活的抽彩比赛中,我已经抽得高额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布满了野蛮生活和奴隶制度。在文明世界,人数最多的阶级逃不了愚味和穷困。我自已得以出生在一个自由、文明的国度,出生在一个体面、富有的家庭,这种双重福祉乃是千百万分之一的侥幸机会。新生儿的成长,大概说来,三人中仅有一人上得了五十岁。
我现在已经过了五十了,不妨从精神、体格和财产三个方面适当地估计一下我的存在的现值。
幸福应具有的首要而且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清白的心地,不为某种不良行为的遭受指贵或常在记忆所玷辱。
“此地犹如一道青铜铸就的城墙,
无一物可受轻视,亦无缺点可生恐惧。”
我赋有一种和乐脾气,一种适当的感受能力,还有一种天生的喜欢静止而不喜欢活动的性格;有几种不良爱好和有害习惯,大概已因人生态度或时势的改变而得到改进了。有喜欢读书的热情,这是从享乐中所产生的活力,每天,每一小时,都源源不断地提供独立自主的基于理性的乐趣;我也没有感觉到心理机能有一点衰退。原始土壤经过开垦耕作而大大改善了。不过也许还得问一下:某些虚幻的花卉,某些使人快意的错误,是否已同偏见的杂草一起芟除了?
我的朋友谢菲尔德勋爵好心地帮助我解除了那些最不合我的爱好和脾气的烦心事务。此外,
自从我的第一次婚姻愿望挫折之后,我就一直不曾再在这个问题上作过任何认真的考虑。这一点也得添上去吧?
~完~
《镜花缘》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镜花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镜花缘》读后感1本书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中年以后谋官无望,潜心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可与《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霸气的告示命令百花在冬季齐放。这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若要发生,百花仙子将违背誓言被贬凡间,不巧的是,在仙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百花不敢违背武后,竟在冬天群芳争艳,但是百花仙子没有辩解和抱怨,勇于承担,甘愿被贬,转世为人。此时故事正式揭开序幕。
唐敖本是探花郎,因政治斗争被降为秀才,已年过半百,遂看破红尘,开始寻仙问道,经梦神点化,海外出游救助散落在外的各位仙子。书中着重描写了唐敖与多九公一行人乘船在君子国、女儿国、淑士国、两面国等地的奇妙经历,君子国的人谦让不争,每个人都老实厚道,国家一片祥和;女儿国女尊男卑,与我们当时的社会制度正好相反,男人需要裹小脚打耳洞,被女王封妃;淑士国人人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行事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假斯文的酸腐气暴露无遗;两面国就顾名思义了,他们都戴着浩然巾,然而将浩然巾揭开却看到一张鼠眼鹰鼻,极为凶狠的脸。他们巡游海外各国,各种奇花异草,各种奇装异服,各种奇风异俗,有值得赞赏的,也有需要讽刺的。更重要的是,唐敖不惜代价,救助了很多名字带“花”的女子,而这些女子正是随百花仙子下凡的小仙们。唐敖一番游历,所见所闻,无奇不有,自己也抱着一颗向善之心,终于功德圆满,抛却俗念,修道成仙,留在了“小蓬莱”仙山。
一路上,唐敖一心行善,解救了数位下凡的仙子,众位女子各个才华横溢,齐聚一堂,和百花仙子即唐敖之女唐闺臣一起参加女试,全部榜上有名,列名超等。谁说女子不如男,无才便是德?
《镜花缘》读后感2《镜花缘》,人物描绘不比“红楼”,场面铺叙不及“三国”,光怪陆离与“西游”还有距离,唯人物语言叙述见长,古往今来,天文地理,俱在其中,可谓口若悬河,天马行空。
文中巧用荒诞不经之事例讽古喻今,用虚无缥缈之人物指桑骂槐。成语及四字词语也用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言简意赅,点石成金。作者运用材料,组织文字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书中众多古典的引用虽使作者有偷巧剽窃之嫌,但也足见其博览群书,纵观古今,腹中有墨,胸有成竹。
全书似乎有两条线索,一是灭周复唐,二是众仙子的聚聚散散,荣辱成殁。作者对社会中许多丑恶现象作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可见其对诸如此类的强烈不满,但总的看来,我怀疑作者有天朝自大,唯我独尊,地大物博,敢问谁何的思想。不过从“问道于盲”的事件看却也不一定恰当。纵观全书,好像很难找到一个反映全文的观点,或者说是主题,但也许这就是长篇小说的特点之一吧——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中笑料甚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的,这些笑料也分着层次。书前部分游记中多数还能看懂,而后半部分众才女相会后的琴棋书画,谈笑风雅,其纷繁冗长,则使现代人不敢恭维了。
书中将女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古代一般小说中并不少见,但其却另有特色,那就是人物众多,行色各异,但缺乏变化,刻画得有血有肉的屈指可数,多数是清香沁人,玲珑可爱,可谓镜中月水中花,但终虚所望了。将每一个女子赋花一朵,也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令读者睹花思人,流连忘返,只怕到愁容满面、茶饭不想的地步,便非红颜薄命不可救了。各女名为花,而此书中之各花只讲义气,无儿女情长,不是指腹为婚,就是为感恩戴德而奉以其终,此大憾也!
《镜花缘》读后感3《镜花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融幻想、历史小说、讽刺小说,游记小说于一体的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李汝珍。小说中勾勒出了一个个奇异的画面,让人眼界大开。大人国的人脚下云色随心而变,黑齿国的人浑身漆黑、学识渊博,白民国的人穿戴儒雅、毫无学问……这些也使我们心有所触,掩倦深思。
开头部分,百花仙子等仙女去参加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掌管人间文章兴衰的魁星夫人以花容月貌的女性姿态出现,嫦娥、风姨,织女等出场人物都是女性。文中尤其写到了武则天这样非常有影响力的女性,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是不可缺少的。
接着写了一百位花仙被贬入凡间,而寻找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成了唐敖到海外游历的任务。这十二名花,一个个本领高强,品行高尚,令人钦佩。比如,黑齿国里的红红与亭亭两位女子,竟在学问方面,把很有学识的多九公问得张口结舌,羞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女子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作者身处封建社会,却有这样赞扬女性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到,有一百位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并名登黄榜,更体现了作者希望女性也拥有和男子同等社会地位的思想。
本领要靠自己来练就,机会要靠自己来把握,自尊、自立、自强,是做人的根本,这是这部小说给人们的启示。这部小说中的女子渊博的知识,非同寻常的本领,都是自己练出来的,是在逆境中发奋图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拥有了过人的本领。
所以说,这部小说作者“借海外奇景异事,褒贬身边百态人生”。用语诙谐幽默,是《镜花缘》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以及对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
《镜花缘》读后感4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看见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特的景象。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平等吗?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平等。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作者的这段话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说说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官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镜花缘》读后感5这几天,我接触到了一本名叫《镜花缘》的课外书,书中情趣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镜花缘是清朝作家李汝珍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李汝珍,直隶大兴人(今属北京市),号松石道人。
书中所写的前四十回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一行人游历海外诸国的故事。而后来的四十六会写的是才女们参加女子科举考试的故事。最后四回写的是起义军如何攻破武则天,把江山还给大唐的故事。
起初,王母娘娘生日时,嫦娥和百花仙子打赌人间的百花是否会同时开放。后来嫦娥略施小计——让武则天令百花开放。世界百花因受到人间帝王的指令,掌管各种鲜花的仙子不得不开放百花。于是,百花仙子被贬下凡间。
百花仙子被贬后,投胎到唐敖一家。这唐敖本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秀才,好不容易考上了探花却又因为和起军反抗的徐敬业有交情,又被贬为秀才。之后,唐敖心灰意冷,也无心再考试了。于是,他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游历海外,漂泊各国。
书中有几处细节最使我难忘。一是路过黑齿国时,几位女孩与多九公论书。多九公见对方只是孩子且都是女性,便开始掉以轻心。结果被女孩侮辱“问道于盲”。从这一节中,我觉得一个人不论怎么样有才华,都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就像多九公一样,被人“问道于盲”了。
二是林之洋路过女儿国时被耳缠足,险些被女儿国国王招为“皇后”。多亏唐敖治河有功,女儿国国王才勉强同意唐敖将林之洋带走。
在书中,我喜欢为人善良而重情义的唐敖;喜欢知错能改的多九公;喜欢重情重义但并不唯利是图的商人——林之洋。
《镜花缘》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长篇小说,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读一下。
《镜花缘》读后感6镜花缘以百花仙子被贬下凡开头,由官场屡屡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点,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寻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奇异国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却是各个名字中带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来到了仙山蓬莱,唐敖一登上蓬莱山,便不想再次堕入红尘,只想在蓬莱山上修仙养道。
里面有几个国家让我印象深刻,首先的就是君子国。这里的人们个个讲礼仪,平易近人。商家和买家不是互相要价,而是互相加价。特别是唐敖一行人和两个老人讲中原的事情,离开后才得知,这两个老人原来是君子国的宰相!连一个国家的宰相都这么平易近人,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又有多么讲礼仪?
黑齿国,这里的人不愧为黑齿国,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这还不怎么奇怪,毕竟人有黑的,白的,黄的。特别是他们的牙齿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认为这里的人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进学堂讲课。但是那几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多九公哑口无言,唐敖也得对书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国,这里的人比黑齿国跟进一步,连身边的一切都是白的。头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唐敖和多九公也进到了这里的学堂,认为这里的人应该学识很高。结果那里的学堂老师简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气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还不可斗量。黑齿国虽然长得黑,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白民国虽然头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却胡乱翻译论语。
镜花缘最后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回归天庭结尾,这里表现了作者认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镜花缘》读后感7《镜花缘》作为我国一部经典的古典佳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最开始的小人书,到随后的动画片,还有改编的电视剧,一个个奇人异事,一段段冒险之旅,真的是眼花缭乱、精彩纷呈。这次有机会重温这部作品,着实让人欣喜。
精美的插画、厚实的文字、丰富的注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原著的精彩,让人爱不释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外冒险,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国家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还记得君子国、两面国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尔雅,或两面三刀,诙谐幽默的文字再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人性的真谛。还有女儿国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读。
从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叹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响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图,尽显古典文化的魅力,还等什么,一起来分享经典著作的精。
《镜花缘》读后感8这《镜花缘》可谓是雅俗共赏。
俗的部分是前五十回。特好看。说的是唐中期失意文人唐敖和他小舅子林之洋还有多九公在离开天朝周游世界中所见所闻。想象力超群,可谓是奇幻大片,又如是海外游记。就是改成白话评书,也尽可吸引一干听众。
最后六七回写的是世事变迁:周变回唐,武交还李。人物结局:仙道,人道,万事皆有定数。
而中间的就是雅的那一部分了。武则天开女科,众花仙子托生纷纷考中,几十个章回写的是红花会众才女研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厌其烦地表现了文心精巧,文趣无穷。是各种学问集成,666。尽管,今天看来,这些都是不实用的才能学问,是闲趣。不过,很多时候文化不就是闲出来的么?
窃以为《镜花缘》作为女性小说既有突破性亦有局限性。突破性体现在女性作为小说主体,且在文才志气上巾帼不让须眉,平权同格;而局限性在于其实没脱离男权意识,一以功名利禄为成功标准就免不了媚俗了。
《镜花缘》读后感9第三部份从后五十回开始,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这部分文字以才学为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艺术价值。这一百个才女都是个性模糊的,百人一面。作者塑造她们一为称许女子才华,一则为逞自己的才学,游戏笔墨以自娱。鲁迅说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这一评价颇为恰当。其实这种倾向在黑齿国多九公和才女的谈话中就可见此端倪。
小说最后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攻克四关的文字写的很有想象力,将抽象的说教形象化为具体的情节和形象,读来颇有趣味。
最后,关于这本书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我认为其中不乏矛盾之处。女儿国的情节和对一百个才女的刻画很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女性才华和能力的肯定与赞扬。唐小山寻父那段文字中有个有趣的情节:惧内的强盗被山寨夫人设计暴露出了想纳妾的想法,结果被夫人痛斥、暴打。夫人更是提出强盗日后若要纳妾必得先让自己纳男宠。作者借此对道德体系中的双重标准做出了尖锐的嘲讽。可是,全文处处又维护班昭《女诫》的教条;对三寸金莲多有赞美;唐小山等几位才女被强盗抓去后,想到的是自刎还是投井;最后多位才女随夫殉节。总体来说,作者的思想还是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
《镜花缘》读后感10话说,这宝玉结束了人间一游之后,百花仙子似乎也按耐不住了。于是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时百花开放,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尘世,然后就进入了“镜花世界”。
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说实话,刚听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位才女,结果恰好相反。可能这就导致作者在当时那个腐朽而愚昧的社会中,对女子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女子无才便是德。”当时女子普遍的社会地位正如此言所说。但在《镜花缘》中才女可数不胜数啊。
苏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字,让人心烦意躁。但聪明细致的史幽探用七种颜色把文字区分开来,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史幽探,她满腹诗词歌赋,行诗如风,让人敬慕。后来百名花仙转世的才女相遇之后,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那番群英荟萃的场面,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当然,除了这百花争放的热闹之外,还有许多怪异且有趣的国家。君子国的城门上的“唯善为宝”四个大字格外耀眼,顾名思义,善是君子国的宝贝。“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和谐景象也比比皆是。两面国人那正如那“变色龙”,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嘴脸;遇到没钱没势的,就露出丑恶鄙视的面孔。女儿国应该是当时社会女子很向往的一个国家了吧!在那里“女尊男卑”的理念落实得十分彻底。男子在家洗衣做饭,女子在外骑马打仗,别有一番韵味呀!
作为一本著名的神魔小说,《镜花缘》在当今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或许是因为作者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亦或者是故事浓郁的奇幻色彩;又或者是……
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镜花水月,皆由人心。
《镜花缘》读后感11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著《镜花缘》。这是一部清代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样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他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这本书里有三位主人公,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他们来到了大人国,看见人们脚下都踏着彩云。一打听,原来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踩的是美丽的彩云,可奸诈狡猾的踩着的都是黑云。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善良之人,不能做为非作歹的事情。
他们还来到了黑齿国,在女学塾里,多九公卖弄学问,自夸自大被女子们好生羞辱了一番,我明白了骄傲的人是会吃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多炫耀。
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闭上眼睛,各种奇妙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叹;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刮目相看。书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镜花缘》读后感12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镜花缘》。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淑士国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用菜乎?请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镜花缘》读后感13今天晚上,我终于把《镜花缘》这本书读完,它不仅给予了我快乐,还给予了我人生的道理。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蟠桃会。白鸟大仙和百兽大仙都把鸟兽叫来给王母娘娘助兴。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没有把百花——荷花、枫叶、樱女、芙蓉、兰草……在同一时间开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与她打了个赌:“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让你开花,你开了,就下凡去。”
几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让花园里一百种花一齐开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为不在,其他九十九个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照办了,终于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动飞下了人间,还有九十九个花仙子也一齐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后转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长的国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个花仙子,从此她们过上了比神仙还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如:“人不要重视外表,要重视学习。”“不要被对方外表所迷惑……”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镜花缘》读后感14近日以来因为读书节,我有幸一睹《镜花缘》的风采。
话说入目第一章的内容里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那是百花仙子与百草仙子无意交谈间出现的。“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具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就这句话,可能是文中最不出彩的一句话,却让我影响颇深,我辈岂不减色?真的是女性无用吗,还是时代没给她们机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贯彻那男尊女卑时代的名言。无数才女若非武则天科,一身才华可能就要被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除此之外,嫦娥这号人物的设定也让我彻底对她的好影响翻篇,那个传说中性格淡漠,却又十分善良,只可远观不可亵渎的女子。在这里却是咄咄逼人,蛮不讲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凡事物皆有双面性?就不从而知了。
而武则天醉酒后逆天而行誓要让百花在冬日齐放,也算是文章精彩内容的开端了。百花应惧怕责罚,不分天道事理,竟真在冬日齐齐开放,让我也感到颇为不屑,只因怕得罪权贵,放下自身原则,实在让人无法尊敬。而后百花仙子甘愿坠入凡尘也不愿承认自己未干的事去广寒殿扫落花三年,着实令我十分敬佩。这是坚守,尊敬自己的表现,值得让人去敬佩,去学习!
坠入凡尘后也写了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亲唐敖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种种经历,体现了人情冷暖,世间善恶……
总而言之,作者李汝珍写的这本小说真的极好,镜花水月。其神幻会写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镜花缘》读后感15近日以来就是因为读书节,我有幸可以一睹《镜花缘》的风采。
话入目第一章,有句话我是有感情的,那就是仙女献花之间和草药仙子无意的谈话出现。 “我不知道精灵与此玉碑也许注定?不幸的是,我们虽然不朽,研究女性身体的部门,即使人文德都盛玉碑,其中所含的未来,建立或学者,不一个女人,我这一代不会在这句话减色?”,该文本可能是最弱光一句话,让我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一代不会消减?女人真没用,或者不给他们机会的年龄。女人的美德,他说,实现这个父权时代。吴无数有才华的,如果不开女科,一个可能是缺乏人才在历史的长河中。
除此之外,嫦娥的性格,她所谓的冷漠和善良,让她无人能及,也对我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侵略性的和不合理的。是金色,金色,黑色和白色吗?还是一切都有两面性?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在逆天而行武醉誓要让在光线的冬花后,该物品可以考虑的精彩内容的开始。花应该害怕惩罚,无论天上的事,竟选择在冬季真正开放的,所以我觉得挺不屑,背地里却生怕得罪强大的,放下自己的原则,让人无法尊重。然后,仙女献花愿不愿意承认,他们不想陷入不做事广寒殿凡尘横扫下跌了三年,着实令我钦佩。这是一棒,尊重他们的表现,值得人们敬佩,学习!
坠入凡尘后也写了一个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亲唐敖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种种社会经历,体现了人情以及冷暖,世间没有善恶……
总之,作者李汝珍写这个小说是真正优秀的,难以捉摸。神幻将写入其创作手法的数量,根据代码的精彩勾画出滑轮的绚丽斑斓的彩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