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出自哪本佛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是什么意思
1.佛经十力无畏无碍无着啥意思
2.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3.念心经和念佛圆通章更利于都摄六根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所住而生净念相继念佛心么
佛经十力无畏无碍无着啥意思
佛的十力
(1)处非处智力(辨别正确之道理与非道理的智力)、(2)业异熟智力(如实的了知善恶业及其报果的智力)、(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体证熟谙四禅、八解脱、三三昧、八等至等各种禅定的智力)、(4)根上下智力(如实了知众生根器之高下优劣等智力)、(5)种种胜解智力(如实了知众生种种意欲倾向的智力)、(6)种种界智力(如实了知众生的世界与性类差异的智力)、(7)遍趣行智力(如实了知依据何种修行就可进入何种境界的智力)、(8)宿住随念智力(正确的了知众生过去世命运的智力,这是佛的宿命通)、(9)生智力(正确了知众生未来世命运的智力,这是佛的天眼通)、(10)漏尽智力(一切烦恼碍都消除净尽而开悟成佛的智力,这是佛的漏尽通)。
四无畏
又称为四无所畏∶(1)一切智无畏(佛自信是一切智者)、(2)漏尽无畏(自信一切烦恼障碍都断尽)、(3)说障道无畏(佛说烦恼与业障碍诸法时都具足自信)、(4)说尽苦道无畏(佛说这种消除烦恼与苦的戒定慧三学的修道时,具足自信)。
无碍无着,是说心无挂碍,一身清净 。
这才是佛是圆满的境界。
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1、 理谓理趣,道理广也。性为法性,心性深也。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 ——澄观 《华严经疏》
2、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 ——澄观 《华严经疏》
3、 应感之事,是佛境界。不同于外,理不可请。内实常存,又何所谓耶? ——道生 《大般涅槃经集解》
4、 顺理生心,名善。 ——道生《大涅槃经集解》
5、 到于彼岸本由正见。入邪见者则不到也。顺在解邪,见理为人也。既入其理,即为彼岸,无复彼岸可到也 ——道生 《注维摩诘经》
6、 以心相得解脱者,无垢在心。 ——道生 《注维摩诘经》
7、 万法虽异,一如是同。 ——道生 《妙法莲华经疏》
8、 善相者,涅槃惑灭,得本称性。 ——道生 《大涅槃经集解》
9、 返迷归极,归极得本。 ——道生 《大涅槃经集解》
10、 布施无相,度生无我。 ——道生《金刚经》
: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念心经和念佛圆通章更利于都摄六根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所住而生净念相继念佛心么
你的问题,答案即是,又不是。
从佛经无有高下差异而言,任何佛经都有你说的这个功效:都摄六根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所住而生净念相继念佛心。
但从缘分上来说,有的人偏向心经,有的人偏向“念佛圆通章”,这是因为缘分和信心的不同,所以功德有差别。
因此,这个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用怀疑的是,这两者都能达到这个效果,前提在于你的信心、和你所下的功夫是否长久和恒远。功夫到了,自然有此效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