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乐观的例子-盲目乐观的例子阿q
1.不适合当老板的9个特征
2.超凡脱俗不是盲目的无欲无求,而是跨越了生活的险阻,依然乐观淡泊
3.辩论会愚公移山正方,我是三辩,求高手指点
4.关于不盲目乐观例子
5.你为什么活不好?
不适合当老板的9个特征
不适合当老板的9个特征
1.抗压能力弱我把这个放第1是因为创业的压力真的很大,特别在前期的时候,有的时候创业真的不是人做的事
2.接受新鲜事物慢敢于从思想和行动上去接受新事物,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聪明的老板一定会在学习和复制业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时刻了解前沿事物,做出自己的差异化。
3.过于乐观创业是一个不断且持续的搞定问题的过程发现并搞定的问题越多,创业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当老板不能是太过乐观的性格。盲目乐观会让人看不清问题的本质盲目自信,从而导致问题不被发现,引起严重后果。
4.遇事亲力亲为。很多人能力很强,在公司里做的很好,很重领导重视,但是一去自己单干就失败。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老板和当员工根本就是两个不同事。当员工的打工思维,会让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失去当老板的天赋和能力。
5.性格弱势。习惯当老好人的,就别想着去当老板了。当老板如果没有强势的性格和领导力,是没办法管理好团队的,更不敢为了公司的利益去得罪人和争取权益。
6.自律能力差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吃懒做的人,就早点别做了,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个不用我多解释了。
7.拖延症我看到很多创业的人,每天都在说自己很忙,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的去拖延,结果问题越拖越多,越拖越棘手,导致工作一片混乱而无法继续。
8.注重眼前利益不准备打持久战的人,也不要当老板了。
现在做生意是一个长期获取信任的过程,今天做遇到点困难,就立刻换下一个项目继续做,除了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钱。任何一个业务都需要深耕发展,有一定的匠人精神,好事多磨。
9.?认知低以前有很多人因为时代红利的原因发展起来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很牛,后来就被时代淘汰了。所以对于老板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了。。
超凡脱俗不是盲目的无欲无求,而是跨越了生活的险阻,依然乐观淡泊
? 在闺蜜的朋友圈偶然看到一留言:有些人被生活逼到了无欲无求。是的,在困境面前,在无能为力的面前,无欲无求其实是不敢直视生活的无能表现。
?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是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正在本应求知欲爆棚的学生,都会有一种状态,认为盲目乐观地活着就是所谓的超然脱俗。还记得二个农村妇人的故事:她们都很节俭,都舍不得花钱在自己身上,舍不得吃好穿好。但是其中一个每天都努力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耕地,种菜,卖菜,喂鸡喂鸭,种西瓜,据说到了70多岁的时候她的存款竟然有30多万,后来扶持后代,家里搞得风生水起;而另一个妇人,同样节省得要命,但是她从50多岁开始,就好像除了种点足以供自己吃的青菜,就再也没有做过什么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最后贫穷到诅咒子孙无能的地步。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二个人,好像第一个妇人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但是她又好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第二个妇人好像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想法超然活着,但是又好像看不到她创造的价值,因为她也想自己家庭风生水起,却无能为力,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
? 其实啊,生活所有的馈赠都是努力而为之后的一种欣然状态。盲目无为地生活,其实就是拖着并不残缺的身躯,精神空虚地生活,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或没有坚持做下去。
? 因此说有一种生活状态看似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其实就是盲目生活,无能为力。真正的超凡脱俗,是面对了生活的艰难险阻,明明可以扼住生活的咽喉,却偏偏选择松手,选择一方水土,饶有兴致地轻松地活着。
就像欧阳修,在藏书、金石遗文、棋、琴、酒中,把玩的是一种对生活处事看透后的怡然自得,作为让后人仰慕而骄傲的他,不是天生就获得超凡脱俗的心境,而是经历了生活的磨难、辛酸、焦躁、无奈后,对生活现状不满而找到精神出路的一种自由自在。
? 然而,生活中却又太多的人把懒惰当成了怡然自得,整天浑浑噩噩,不是找不到生活的出路,而是他害怕或压根就没去找过出路,最后在茫茫人海中成为了一个没有留下生活痕迹的多余之人。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和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在看似温床的生活里“骐骥一跃”,希望无论年轻还是年老的我们,都能够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里感悟超凡脱俗的真正含义,让自己活在真实心境里。
辩论会愚公移山正方,我是三辩,求高手指点
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
辩论双方:四川队(正方)VS湖南队(反方)
正方观点:愚公是移山
反方观点:愚公是移人
正方辩手:一辩苍溪百江陈廷杰、二辩蓬溪百江金继跃、三辩资阳百江王泉忠、四辩百江投资李峰
反方辩手:一辩郴州百江涂琰群、二辩云南百江罗松、三辩百江西南宾琴、四辩长沙百江毕正亮
评委:齐齐哈尔百江刘海东、本溪百江徐立军、清远百江王品慧、南京百江徐中、南京百江徐春、百江投资高荣祥、百江投资丛树峰
□ 陈述立论
正方一辩: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各位同仁,大家好!在愚公移山还是移人的问题上,我方的观点是:愚公是移山。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愚公移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现实存在的矛盾不躲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移人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行为,是一种自私、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二、愚公选择移山,正视矛盾,不仅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历史上,我们的祖国面临外敌入侵时,如果没有无数像愚公这样的人去奋斗和牺牲,我们今天还能坐在这里参加辩论赛吗?
四、愚公移山之后,交通方便,更有利于与外界在信息和物质上的交流。因为不解决交通问题就无法发展生产力。
五、愚公移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一个缩影,“愚公移山精神”能使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而愚公若不移山,不仅仅是向困难屈服,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在挑战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总之,无论在什么时代,愚公移山都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扬的精神,更体现了愚公一家人有坚定的信念,齐心协力、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方辩友将和我们一道,无数次地用实践来证明这个真理,那就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愚公移山”。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上午好!开宗明义,正本清源。今天我们的辩题是“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这个辩题不是在讨论愚公的精神是否值得推崇,而是在讨论愚公的方法是否可取,我们应辩论的是愚公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为解决问题所选择的方法是否合理。因此今天辩论双方是在判断衡量愚公是移山可取还是移人可取的基础上,选择自已所认为的优化方案,我方的观点是“愚公是移人”,原因有三:
第一,对方辩友刚才谈到愚公精神的重要性,但从逻辑角度而言,精神可嘉不等于应该,二者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按照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否则将适得其反。成事不仅要敢做,更要善为。即使谈精神,也必须全面剖析“愚公精神”的内涵,例如其中所蕴涵的“人定胜天”、“家长式权威”等精神就值得反思。
第二,我方认为“愚公是移人”是因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方与对方辨友一样也认为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能成就伟业,但前提是目标和思路一定要正确。愚公因为交通不便影响生活质量,就去移山,但改善交通,只能移山吗?移山可行吗?正是因为愚公移山的目标不正确、项目缺乏可行性,所以得了个“精神可嘉,能力太差”的绩效考核结果。在《愚公移山》故事的大结局中,山并不是愚公移走的,是“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给挪开的。董事长陈巍先生早就说过“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能做,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好”。所以我们在做项目调研或决策分析的时候,必须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先判断出什么是对的事情,然后再去把事情做对。
第三,愚公移人体现了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发展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愚公所处生存环境及可利用资源的“SWOT”分析后,我方确定关于愚公“出入之迂”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移人”。“移人”方案成本低、效果好、项目可行;注重环保、尊重人性,具有双赢思维与资源整合意识。移人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思维方式,目标是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基于以上几点,我方认为“愚公是移人”。
正方二辩:我方的观点:愚公就是移山。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正视困难并与困难抗争所取得的。正如我们百江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样,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回避、畏缩不前,百江就不可能发展到像今天这样的辉煌,更不可能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面对困难,愚公以负责的态度迎刃而上,反映了愚公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而我们百江人也只有具备了作为群体和个体的最基本的精神状态和负责任的内在品质,百江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燃气专家。愚公所处的年代,人类正处于蒙昧时期,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很少有人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愚公不仅正视生活中的现实,还阐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精神。这样的胆识与勇气,已经远远超出了愚公所处的那个年代,极大地激励了人们的斗志。今天,我们就更应该继承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不止,为人类创造更大的财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方二辩:我方一辩已从逻辑角度进行了阐述。下面我将从理论上阐述我方观点:
在愚公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下,愚公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而今天的辩题事实上给了愚公两条路的选择,一是移山,第二便是搬家,也就是移人。在选择面前,我们如何进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选择,关键是方法!衡量方法可不可取的标准是什么呢?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标准是“成本低、效益高,低投入、高产出”。
就愚公移山而言,首先,为解决交通问题,愚公及子子孙孙将大好时光浪费在挖石运土上面,极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巨大。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如果对方辨友不幸成为愚公的子子孙孙,您还能站在这里坚持您的观点吗?
其次愚公违背了科学规律,客观上不可能成功。须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粗略计算,两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愚公把土运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每年只能往返一次,每次5吨,也要5000个100亿年。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总共是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当人类都把家搬到了太空,愚公还不曾毁山之一角啊!
再次,愚公移山破坏了美好的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在生态意识日益被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崇尚愚公解决问题的办法。“人得天地之化育,万物之钟灵”,应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厚德载物。如果因为“出入之迂”就破土滥挖,岂不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吗?在提倡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难道还要我们去移山吗?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愚公移人的情况。
首先,愚公搬家走出大山的包围可能只需几天半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交通问题,成本低效益高!
其次,无论是移人,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移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既然移山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移人。
一边是移山事倍而无功,一边是搬家事半而功倍;一边是移山的辛苦和汗水,一边是搬家的大智和大勇;一边是封闭山村的无奈,一边是外面世界的精彩。何去何从,相信各位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人。
正方三辩:《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碰到困难千万不能气馁,要学习愚公不怕吃苦,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愚公移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是想前人不敢想之事,干别人不敢干之事。愚公家族拿着锄头、箩筐,不就是要移山吗?今天,我们不也是提倡这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的精神吗?百江文化不是也有“创造”二字吗?
纵观中国历史,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愚公是移山。
一、60多年前在中共七次大会上,正是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移去了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四川有名的都江堰,原来岷江上游水流湍急,进入灌县以后,地势突然低平,水势减缓,所挟带的大量沙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时常泛滥成灾。在李冰父子的主持下,带领广大民工移开离堆,并在离堆上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泯江的水流分散,既防止了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至今,成都平原上的人民还享受着古人创造的美好生活。这说明当时李冰父子作出移山的决策是正确的,愚公移山这种做法是千百年来都值得推崇的。
三、我们今天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不是移山最好的体现吗?如果没有当今的愚公移山,火车能自动穿山吗?正是我们的建设者们有愚公的精神才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建成了青藏铁路。
我们再来看一下愚公移人的例子。
清朝晚期,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就是典型的愚公移人。他买机器、办工厂、派人留洋为的是解决旧中国列强环视、国力日衰、朝不保夕的状况。面对封建帝制以天朝自称的闭关锁国的“大山”,他选择了在他看来损害小、成本低的办法,就是移人而不移山。最终的结果是签定了一系列丧权条约,导致了大清统制的彻底崩溃。
愚公移山的寓言中体现出最可贵的品质,是愚公一家的坚定信心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这不正体现了我们论坛的主题“职业团队”吗?
因此,我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是:愚公是移山。
反方三辩:前面我方一辩二辩分别从逻辑与理论的角度充分证明了愚公是移人而不是移山,答案已经昭然若揭。现在让我们回到历史与现实中来,看看愚公究竟是移山还是移人。
我方认为愚公移山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是一种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历史就此给过国人深刻的教训。让我们回到那惨痛的1958年:国人们抱着愚公移山精神,提出“人定胜天”的口号,全民大炼钢,粮食产量被4倍虚夸,国民经济陷入瘫痪,大量国人因营养不良而。中国政府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显示,引发的饥荒造成的亡人数为3500万人。3500万,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愚公移山似的“”,三五年间饿的人竟超过中华民族在此之前2000多年间因自然灾害亡的全部人数的总和。这是怎样的一场浩劫!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样的悲剧?这正是当时人们犯了与愚公移山同样的错误,盲目地以为主观能动性能创造一切,不尊重客观规律。
反过来,我方认为移人成本低、效益高,历史与现实也已进行了充分证明。愚公曾说其子子孙孙无穷匮,就让我们来看看愚公的子孙后代们在干些什么?愚公故里,河南济源市愚公的后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先后近4500人从深山中搬出,将王屋太行开发为旅游胜地,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无独有偶,三峡工程的百万大移民创造了人类水库移民史上的奇迹。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吗?不,伟大的思想家们早就指出了这点,《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们在遭遇困境时要想办法改变,有改变才能继续发展,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百江的液化气企业目前都在探索零售新模式变革,这不正是因为百江人懂得变通求得长久发展的硬道理吗?再说,如果我们的职业经理人个个都抱定愚公的小农意识,固步自封,那我们一个个背井离乡的外派人员又情以何堪?
事实胜于雄辩,一边是愚公移山造成的满目疮痍、饿殍遍野,一边是移人求得的安居乐业、长远发展,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了我方观点:愚公是移人而不是移山。
□ 攻辩提问
反方四辩:请问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方法解决?
正方四辩:你提的问题我认为偏离了题目,我们辩论的题目是移山还是移人?我方前三位辩友从各个侧面都已经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移山是肯定的,他们不可以拿着锄头去移人。
正方一辩:我国的西藏地区面临着珠穆朗玛峰,应该说比太行山、王屋山还要高、还要大,你们要让居住在西藏地区的人民都移到中原吗?
反方三辩:我想大家都看过《不见不散》中葛优演的那段描述喜玛拉雅山的戏。那是不是把喜玛拉雅山移开,就可以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了呢?徐本禹,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走进了大山深处支教,扛起了本不应该扛起的责任,他的这种精神就像愚工一样十分可嘉。但是我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徐本禹一样,去深山里支教呢?那我们每个人都不用坐在这里开会了。
正方四辩:你这是强词夺理。八年抗战,我们如果是移人的话,那请问对方辩友,我们是不是要进行全国移民呢?
反方一辩:但是对方辩友别忘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就是移人吗?
正方四辩:不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移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移走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反方三辩:没错,对方辩友的目的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移走“三座大山”,但前提是先移人才能移山。
□ 自由辩论
正方四辩:刚才对方辩友已经提出了他们的很多论点、论据,但我方认为他们的论点、论据都偏离了今天的辩论主题。今天我们的辩论主题是愚公是不是在移山,我方从各个方面都已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包括这个寓言故事的本身也告诉了我们,他们在移山时感动了上天,上天才派两名神仙把山移走了。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移山是确确实实不可改变的事实。
反方三辩:为什么说愚公移山是寓言呢?寓就是比喻、像的意思,这难道就能说明愚公移了山了吗?如果真有历史能够证明愚公移了山,那今天我们还用得着在这里辩论吗?
正方一辩:中国的改革开放要面临很多问题,如果是你们这种态度,奉劝你们还是买四张机票到美国去吧。
反方一辩:如果按照对方的观念,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走路到北京来参加辩论呢?
反方四辩:刚才对方辩友说,移山是本着负责的态度,请问你们对子孙负责了吗?对自然负责了吗?
正方一辩: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发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志,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吗?
反方四辩:他们蛮干了吗?他们讲究的是一种方法啊,同志!
正方四辩:工作上,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处事方式上找借口,你们的移人其实就是一种借口,一种逃避现实、逃避困难的借口。
反方一辩:如果对方辩友说,移人就是逃跑,那为什么说三峡大移民的精神是配合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坚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呢?
正方四辩:你们所提的三峡大移民其实恰恰证明的就是在移山,是我们把人移走,再修建大坝。
反方三辩:提醒对方辩友你们刚刚所说的把人移走,不正是我们的观点吗?
正方四辩:你们这是偷换概念。
反方一辩:三峡工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大禹治水讲究的是疏而不是堵,这才是道法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愚公移山可不是超级女声,想唱就唱。
正方四辩:所谓的疏和堵,其实是两种方式,这也只能证明愚公移山是用堵这种方式在处理问题,但最终愚公还是在移山。
反方一辩:可是数据都已显示了,当地球都玩完了,山还没有移完,这可是山若有情山亦老啊!
正方四辩:愚公移山,其实是用发展的眼光,与日俱进地在看问题,他90岁高龄了还提出了移山。
反方三辩:正是因为他90岁了,所以我们正在怀疑他是不是老年痴呆呢。
正方四辩:这也正是我们要提倡的一种精神,舍我、不怕困难的精神。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愚公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
正方二辩:他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者。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一辩提到,愚公移山是从现实出发,移人是逃避矛盾,我们认为愚公这种想法太自私。他自己想移山,然后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的子孙后代,这岂不是封建暴君的勾当吗?难道我们还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吗?
正方三辩: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体现的最可贵的品质,是愚公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正如我们大家今天所看到的百江论坛的主题:职业素养、职业团队。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当泰坦尼克号遇上冰山的时候,他是撞上去把山移走,还是绕过去呢?
正方四辩:你举的这个例子偏离了今天要辩论的题目。
反方三辩:我方认为这个例子与今天的辩题有着必然的关系。刚才对方三辩说的是要信心坚定、信心充足,不错,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必须,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信仰。昨天徐中先生演讲时也说过,错误的指令加上疯狂的执行,那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
正方一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难道你们是选择避开吗,我们的大西北将要成为无人之地吗?
反方三辩:难道你想把大西北的山都移开吗,你可知贵州十万大山,移了一座还有一座啊?
正方一辩: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提倡建设新西藏、新新疆呢?
反方三辩:对啊,所以我们就要讲究方法,而不是子子孙孙都去挥锄头、挖大山。
正方四辩:你们所谓的方法就是把人全部迁走,你们的移人是一种方式,但如果你们迁到一个地方又碰到了困难,又迁,那你们的子子孙孙就总这样无止境地迁下去吗?
反方三辩:对方以为我们移人就不要解决问题吗?三峡移民需要多少移民村,需要国家给予多少的支持,这就不是困难吗?同样我们的移人也要勇敢承担起责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正方一辩: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发扬了我们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最伟大最宏观的工程,这不是移人而是在移山。
反方一辩:不错,我们在评价这些伟大的工程时,我们会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愚公在移山时,他能移完吗?他当代能移完吗?他拖累子子孙孙,世代移山,他利在千秋吗?如果他的子孙不想移山,而是想到我们百江来当职业经理人,怎么办呢?
正方四辩:对方一直都在把这个辩题往别处移,我们现在要证实的是,我们是不是在移山,无论是故事的本身还是从同志的讲话中我们都能明白愚公就是在移山。
反方四辩:我想提醒正方辩友看清楚,我们的辩题是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不是正在移山,不是ing,不是现在进行时。
正方一辩: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很多代人,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的事业能成吗?
反方三辩:我想提醒对方一辩的是,就是因为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时,四川就了110万人,平均每9人当中就有1人亡。
正方四辩: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抗日战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今天我们也就不可能坐在这里开开心心地举行辩论赛。
反方三辩:愚公移山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并不否认,但愚公移山还包含着人定胜天、小农意识以及固步自封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正方四辩:移人才是固步自封,因为你要逃走。
正方一辩: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种贡献的精神,他没有享受,更没有逃避矛盾、回避矛盾。
反方三辩:如果他具有奉献精神,为什么要到90岁才提出移山呢,他还能活几年呢?这个活都让他的子子孙孙干了。
正方四辩:这正说明他在与时俱进,90岁了,他还在积极进取,要为别人不可为之事。
反方一辩:那我就奉劝对方一句话,不值得做的事,就不要做。
反方三辩:实际上我们今天辩论的并不是愚公这种精神的问题,关键还是方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选择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们面对一条河,我们是绕过去,还是要把河水喝干了再过去呢?
正方四辩:我们要建一座桥过去。(正方时间到)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愚公是在移山,这也并不是你们想移就移得了的,我方二辩刚才都说了愚公移这座山需要100亿个5000年,很显然连上天都觉得愚公移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才派了夸父二子来背走这两座大山。像这样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为了完成他看海的心愿,我们还是尽我们所能,帮他搬一搬家,帮他把人给移出来吧。
反方四辩:如果愚公不抓紧时间移人,与外界多交流、通婚,长久下去那个小村里面将是近亲婚孕,那么这个小村里的人就会越来越不聪明,最后也只能是移山了。
反方二辩:吃苦耐劳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务实变通才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
□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很高兴能与对方辩友共同探讨“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这个话题。我们双方唇枪舌战,争论不休,其实问题的实质是:我们面对困难时如何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我们发现对方辩友初衷不改,方法有失偏颇。下面,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存在的几个问题:
1、盲目乐观。
2、指鹿为马。
3、扬汤止沸。精神值得推崇,并不代表应该去做。
刚才我方分别从理论、逻辑及事实方面对“愚公应该移人”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我方认为:愚公是移人而不是移山。下面我将从价值层面进一步论证。
首先,有“移人”才有了人类的进步。“移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从攀爬转变到直立行走,开始穴居,从岩洞移出又开始刀耕火种,从封闭的山村移出,又开始了商业文明,辞别了小农经济又走向工业文明,不断地“移人”,不断地进步。
其次,“移人”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现代思维方法。今天我们百江逐步发展壮大,走出三湘四水到华东,深入天府到华南,转而进军大东北;从最初的瓶装业务到如今的管道业务,再到增值服务;从各自为政到各种资源整合。哪一处不体现了百江人“移人”的思维,哪一点不体现了百江人功效结合的现代思维意识呢?
第三,“移人”也反映了在务实中求变、实事求是和尊重科学的精神。如果不尊重科学,不实事求是,没有为了最终目标求变的思维,方向错了不调整,还顽固地坚持,就是再努力,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还是离目标越来越远。我们百江为了实现企业使命,没有固守曾经令人荣耀的瓶装业务和经营模式,而是及时调整方向,进入管网业务和改变瓶装气零售经营模式,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这就是我们百江为了最终目标,实事求是,务实求变的精神体现。今天百江需要的是务实求变的精神,而不是好大喜功、盲目自大自负。我们百江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切合实际、善变创新的历史。
谈到现在,胜负已不重要,我们深知,我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大家欢聚一堂,进行思想碰撞,群策群力,共商百江大计。正如陈巍先生所说:“我们百江开创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我们的企业大江南北皆有,我们的业务丰富朝气。”愚公移人不正是体现了我们百江人的求真务实、善变和创新的精神吗?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在务实中求变,在创新中进取,才能破旧立新,打破常规,赢来发展壮大的先机。让我们在百江文化的指引下共创辉煌!
正方四辩:我方一辩、二辩、三辩从各个方面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我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补充:在61年前的一次讲话中就提到,我们要向愚公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把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移走,这是一个例证。另外,在故事里上天受到感动,把两座大山移走了,这也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我们的三辩从故事中愚公全家使用的簸箕及锄头等工具也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对方辩友一直在引导我们把辩题偏向其他方向,这是一种偷梁换柱的方式,虽然你们有雄辩的口才,但在愚公移山这个事实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可颠倒。其实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对方辩友的移人根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逃避现实和责任的做法,我们不能提倡,尤其是我们百江职业经理人,更不能抱有这种态度。
今天在这个时候,我们借用北京这块宝地,借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关于不盲目乐观例子
你先要知道什么叫积极乐观:就是用主动激昂的观点看待问题,字面上你不好理解,给你讲个故事启发,
要想做到积极乐观必须分析原因,调整你的心态,从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做起。
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草帽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老太太很庝爱两个女儿,但又没有钱,不能帮上她们,只有为她们有更多的担心。睛天的时候,她会为小女儿担心雨伞卖不出去,阴天的时候又担心大女儿的草帽卖不出去,因此,老太太每天都在忧伤中度过。后来,一位智者知道了,想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问题,他告诉老人,你每天应该高兴才对,老人想不通,智者讲,睛天的时候你应为大女儿高兴,会有很多人买她的草帽的,阴天的时候你要为小女儿高兴,会有很多人买她的雨伞的,老太太听后,就全明白了,从此也就每天都快乐起来了,同样的事,因想法不同,所以,心情也就不同的,你现在遇到的,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明白了吗
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悲观,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同,或是受到什么伤害,扩大到所有事情,都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对你以后发展和生活是不好的。必须用自己的能力,改过来,有事再找我吧,能帮上你的。
我问的怎样不能盲目乐观,也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不同而自我感觉的,有些事情,可能你认为不值得乐观对待的,别人乐观了,你就认为是盲目乐观。所以,什么情况下是盲目乐观,也是因人而异的,你现在还有很多自身的悲观情绪参杂在里面,所以,有些事情认为是盲目乐观的,举个例子。你和朋友走的很累了,要拦出租车,结果等了好长时间,才拦到了一辆摩的,你的朋友可能就会很满意,很高兴了,可能你就会想,有什么好高兴的,这么长时间的也没坐到。有些事情再慢慢理解吧
你为什么活不好?
有同学在后台私信问,老师我活那么多个年头了,我为什么还是活不好?
我思考了一下,发现了大多数活不好的人的共性。
无论你现在活了多少年,这篇的一开头,我想问,你是否有怀疑过自己活着的世界,是否真实呢??
或者,问得简单一点:你觉得,你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也许你还是云里雾里地地点点头。
但我想告诉你,你如果觉得目前的人生活得不好,很大部分原因是,你没有明白:
人其实没有活在这个世界中,人只活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假设中。
不信?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升起吗?
你肯定说:不会。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你如此肯定呢?
因为根据常识和经验,你假设了一个事情:太阳都从东边升起。
但是,你再仔细想一下,无论是在我们的思想实验中,还是实际情况中,太阳从西边升起,其实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是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再进一步想象,太阳能升起,前提是有太阳的存在。
那如果哪天,太阳就不在了呢?没准它就像科幻小说里描述的一样,被外星人用先进的科技炸掉了呢?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所谓的“事实”,不过是你根据经验而作出的“假设”而已。
如果你觉得思想实验不着边际,我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正如现在的你,为什么能够安心地坐在你的书桌前,或放心地躺在床上,慢悠悠地品味着文章里的每一个字?
为什么你没有担心头顶上的灯,会不会掉下来砸到你?为什么你不焦虑你所在的这撞大楼,是否会塌下来,最后把你埋在废墟中?
原因很简单,还是两个字:假设。
你假设了,房间是安全的,大楼是不会倒塌的。但事实上,大楼有这么安全吗?我们不得而知。它是豆腐渣工程吗?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我想让你明白的是,你看到的世界,是你选择看到的世界,是你头脑中假设出来的世界。
要记住,真实的世界,和你假设的世界,是两个世界。因为你假设的世界,是理想化的,而真实的世界,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和可能性。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假设的世界中。
生活的真相永远是,你有什么样的假设,就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人类有一个通病,就是会作出出各种不合理的假设,并让这些假设给自己添堵,而不是为己所用。?
要是把这些不合理的假设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要么过分悲观,要么盲目乐观,两者必居其一。
在前几天千分之一俱乐部的课上,我问了所有学员一个问题:
想一想,上一次你不自信的时候,你在怕什么呢?
我接着补充了一句:你在怕什么,就是你在假设什么。
大家思索片刻,然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怕自己会失败。”
“我怕自己会得到一个糟糕的结果。”
“我怕自己能力不够。”
“我怕别人会笑我。”
“我怕我没有准备好。”
“我怕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看到大家的留言,我继续问:你们怕的这些事情,最后都发生了吗?或至少,曾经发生过吗?
大家异口同声:都没有!
我一下惊醒,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吗?
我们只是凭空想象,却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我们习惯性地假设自己自信不足,能力不够,准备不全,我们假设最坏的结果会发生,我们假设别人最后会取笑我们。
我们总觉得世界可怕,但我们忘了,可怕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假设。
过分悲观的假设让人坐困愁城,而盲目乐观的假设却让人身陷险境。
最著名的例子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
开船前,他在甲板上欢迎客人登船时,侃侃而谈:我这辈子都没有遇上过什么海难,海难这个词,根本不会与我的生命有半毛钱关系!我开船!你们放心吧!
结果,这句话说完后的几个小时,泰坦尼克号就撞上了冰山。
无独有偶,最近的热播美剧《切尔诺贝利》,第一集中的这幕,摄人心魄:
核电站熔炉爆炸,冒出滚滚浓烟,周围消防员出动,惊醒了附近的居民。
好奇的居民们,三五成群来到核电站几公里外的桥上,看着核电站屋顶火光冲天。
一位男子站在桥边,抱着爱妻,欣赏着远处的奇景,由衷感叹道:好美啊!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那道“奇景”,是核辐射的眩光,而他们正处于感染辐射的高危区域。
紧盯剧情的我,都替着着急:大哥,那是核泄漏啊!还不赶紧带家人逃命。
男子话音刚落,布满辐射的尘埃,便随风迟到他和家人的脸上,还有他邻居们,他邻居孩子们的脸上。邻居的孩子们还在尘埃中翩翩起舞,仿佛那是曼妙的雪花。
结果不言自明,男子和他的家人,以及所有在桥上看热闹的邻居们,成为了这场灾难中的首批受害者。在医院里,他们身上的皮肤迅速溃烂掉,然后在器官的感染和衰竭中痛苦地去。
乐观可以,但千万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的假设,只能酿成悲剧。
古语有云,难得糊涂。从某种角度讲,这里的“糊涂”,其实是劝告每一个普通多放下一些“小聪明”,多放下一些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的想法和假设。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只有不合理的假设。 ?
假设过去伤害很大的人,会一直活在过去的伤害中。
假设未来充满恐惧的人,会一直活在未来的焦虑中。
假设现在危机四伏的人,会一直活在现在的犹豫中。
你有什么样的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你相信哪种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如何最快升级你的认知,换一种活法呢?
我发明了两个词,一个是“止步假设”,另一个是“进步假设”。
伤害,焦虑,犹豫,这些假设,都让你止步不前,属于“止步假设”
同时要记住,每一个“止步假设”的背后,必然对应了至少一个“进步假设”
所以记住我教你的这个方法:当你意识到你头脑正在做“止步假设”的时候,把它换一换,换成“进步假设”。
比如,把“这将是个困难”换成“这将是个挑战”,把“这将是个麻烦”换成“这将是个机会”,再把“这将会失败”换成“这将带来经验”。
换一种假设,就换了一个世界。你只要开始进步,就换了一种活法。
关键是,与其毫无凭据的假设,不如建立正确的认知。别忘了,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无论是哪种假设,所有的假设都得基于事实。
所谓认知升级,也不过是对事物有了全新的假设和定义。
我希望你能成为拥有正确认知的人,你要做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大量地行动,获得世界的反馈,形成新的假设,调整行动,最后反求诸己。
请记住,越想就会越错,越做就会越对。
只有向前奔跑,才能冲破迷茫,接近真相。
人生苦短,要活着,也要活好,都加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