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章可分朱文和什么两类?

2.(书法)印章 特点 要求。 右上↗角那个章叫什么名字?

3.宋代皇帝手札后面押“伍”字什么意思

4.书法中的印章有什么类型?使用时有什么规范?

印章可分朱文和什么两类?

顿首拜谢什么意思-顿首再拜印章用途

印章可分朱文和白文。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扩展资料

篆刻印章十法?

1、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

2、疏密、统一

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3、巧拙、粗细

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在传统艺术中,“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

印文的粗细,是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应多的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

4、增减、重复

为求全印妥贴,对部分文字有时要增减处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的笔划也不能太多;增减要不碍字义,不失篆体。如增减后变成他字,或章法上并无需要而强自增减,全弄巧成拙。

印中有重复字接连出现,一般以二小点代替,如不接连出现,则要变化篆刻,以不致雷同,单调。

5、挪让、呼应

挪让即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划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划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的办法。呼应这里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间)经过人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

一般有“对角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

6、盘曲、变化

字体有的带方势,有的带圆势,有屈曲、有的平直,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同一内容,如要求连刻数印就要变化字体,或增减、调整其字体结构、位置、或加置印框,或变化流派风格,变化朱白等。

以使其不相雷同,就是对几根平行线条,也应使粗、细、长短、波折、顿挫、斜度等取得变化冲破平淡、板滞局面。

7、穿插、 笔

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但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有时白文印笔划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作“笔”处理,使全印浑为一体。

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墨渗”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必留细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的。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

8、留红、空白

印章的留空处,在白文叫留红,朱文称空白。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读者强烈的印象。篆刻讲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这“布白”也即留出空处,实在是最要紧的事。好比造屋,设计前,先得定好门窗地位一样,在设计印稿时也得规划好何处留空,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见的。

9、离合、变形

离是将字形太局促者分开、使者宽展;合是将字形太散漫者连一体,不致造成几个字的感觉。但要离合有伦错落有致,离不致散,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笔划繁简不一,线条排列方圆杂陈,就须变动其字体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以取得统一调和,给人一种新鲜感。

10、文、合文

印章文字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地排列,但有时为了布局上的需要,将繁简悬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对称,将文字的次序作逆时针方向处理,就是“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处理从只占一个字的地位,这便是“合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章

(书法)印章 特点 要求。 右上↗角那个章叫什么名字?

右上角的章,称为引首章,一般是盖在第一字旁边或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间。

左下角的章,一般是书写者本人落款的章(姓名章)。

一幅作品几个章要看什么作品,一般对联最少两个,一个引首章,一个姓名章。

而大幅作品可以三个以上的章,小幅作品一般2个小章或者单个姓名章就行。

扩展资料

种类

基本分类

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

1、官印: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

2、私印: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

从字义上分

1、姓名字号印: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汉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无“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后始以朱文二字为正格,也有于姓下加“氏”字的。现代人也有刻笔名的,也属此类。

2、斋馆印:古人常为自己的居室,书斋命名,并常以之制成印章。唐李沁有“端居室”一印,约为此类印章的最早者。

3、书简印:印文在姓名后加“启事”,“白事”,“言事”者。今人有“再拜”,“谨封”,“顿首”者。此种印专用于书简往来。

4、收藏鉴赏印:此种印多用于钤盖书画文物之用。它兴于唐而胜于宋。唐太宗有“贞观”,玄宗有“开元”,宋徽宗有“宣和”,皆用于御藏书画。

5、收藏类印多加“收藏”,“珍藏”,“藏书”,“藏画”,“珍玩”,“密玩”,“图书”等字样。鉴赏类多加“鉴赏”,“珍赏”,“清赏”,“心赏”,“过目”,“眼福”等字样。校订类印多加“校订”,“考定”,“审定”,“鉴定”,“甑定”等字样。

按篆刻内容分

1、印章按所篆刻的内容来分,主要分为名章和闲章,名章之外,统称为闲章。送礼的印章,印面的内容一般刻姓名居多,但也视需求而定。如对方爱好藏书,可送藏书章;如对方热爱书画创作,则除了送落款姓名章外,还可以送引首章。

2、在特殊的节日,或需特别的纪念,如出生、百日、成年、结婚、金婚等,均可以用一枚闲章表达恭贺之意。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的收藏家认为汉文篆刻名贵印章既是贤达的表现,又是贵重礼品,根据对象、目的的不同,送礼有不同的讲究。

辨伪

1、所需鉴别的印迹,只要与已知真迹印章大小一致,印文的文字笔画位置一致,基本上就可以了。

2、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其印章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如果印章很差,则有赝品的可能。印章的艺术水平,主要从书法、章法、刀法上来辨别,特别是文字上不能有错误,一个著名的书画家,是不可能经常出现写错字,用错字的现象。

3、鉴别印章还要看印泥的色泽,一幅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是鲜艳的,但它还会有饱经岁月,历尽沧桑的变化,颜色会变得浑厚而沉着。

4、印泥由朱砂制成,朱砂颜色稳定,但历久的印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变化很小。黄金性能是稳定的,但新制品的黄金与传世多年的黄金还是会有所不同。所以古代书画上印章的色泽不可能与现代人作品上的印章色泽相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印章

宋代皇帝手札后面押“伍”字什么意思

这是宋高宗赵构的花押。

所谓花押,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赵构的这个“伍”字他自己独有的特殊记号,防止别人作伪。这个字只能说像“伍”,包含“人中王”三个字。

赵构的“人中王”看似“伍”字,但是中间的横折向下露出长长的尾巴。“伍”的完整解读为左边的单立人单独读作“人”,右边中间部位的弯曲横折,把它截弯取直,简化为一横,就形成“王”字,“中”的释读是由于右边王字的第二、三两个横画直接与左边的部件完全连接起来了,因此只需要把王字的中竖打穿就构成了中间的“中”字了。

“中”字的解读似乎有一些牵强附会,但想想“天下一人”的“人”字也是不尽如人意,花押本身并不需要完整的解读,其功能除了显露个人特点,最主要的就是防伪,类似现在的加盖公私印章、密封章、骑缝章。在南宋建国初期,金国范围及在北方的傀儡政权曾经在赵构恢复帝王君位之后有过间谍活动用以扰乱南宋的统治,因此赵构使用花押在当时是必需的手段。

书法中的印章有什么类型?使用时有什么规范?

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四类:

姓名、字号印。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

斋馆、堂号印。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

闲文、吉语、警句印。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具有独立的文学含义,是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的发展;

收藏、鉴赏印。多加“珍藏”“密玩”“鉴赏”“清赏”等字样,用于所藏之物。

盖印的位置: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

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

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

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

除此之外,还有专用于书简往来的印章,印文在姓名后加“启事”“言事”“再拜”“顿首”等。

印章作为礼物相赠,种类就更加繁多。如用于赠送亲朋好友、新婚贺喜、寿辰、新生等等,内容多表达美好意愿或祝福。如“长乐未央”“美意延年”“宁静致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