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相依的意思-表里相依与休戚与共
1.关于密切的四字成语
2.休戚在文言文的意思
3.他出不来你也不会好过的 用成语怎么表达
关于密切的四字成语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出处:《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比目连枝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出处: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表里相依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不分彼此 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朝夕相处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这时我和梁(喜奎)同住一间房,朝夕相处,相爱如弟兄。”
唇齿相须 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唇齿相依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齿之邦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辅相连 犹言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寸步不离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恩深法驰 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辅车相将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同“辅车相依”。
出处:清·叶方蔼《关陇平》诗:“面蜀肘凉,辅车相将。”
辅车相依 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辅牙相倚 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本名怀玉,至是赐今名,遂有淄、青、齐、海、登、菜、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
肝胆楚越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出处:《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过从甚密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警世通言·况太守断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患难与共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礼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也。”
脉脉相通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
明来暗往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瓶罄罍耻 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出处:《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亲如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任人唯亲 任:任用;唯:只;亲:关系密切。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融为一体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如兄如弟 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如影随形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双栖双宿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双宿双飞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似水如鱼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同休等戚 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亦偏指共患难。同“同休共戚”。
同休共戚 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痛痒相关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明·杨士聪《玉堂荟记》:“外而督托,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疏所不能及者,竿牍往来,罔非至计。”
衔尾相随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出处:《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相亲相爱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响答影随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形影不离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形影相附 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同“形影相依”。
形影相随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书怀》:“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形影相依 ①指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休戚与共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一步一趋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出处: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一体同心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出处:《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影形不离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鱼水深情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周而不比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坐卧不离 指时刻相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休戚在文言文的意思
1. 休戚与共的解释
休戚与共
成语:休戚与共 发音:xiū qī yǔ gòng 英译:share weal and woe;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不同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故事:休戚与共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 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 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 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
2. 请问“休戚相关”的具体含义成语休戚相关
拼音xiū qī xiāng guān
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
近义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词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 休戚相关是什么意思休戚相关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相连。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不能留在国内,而客居到周地洛阳,在周朝 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 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 周子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 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 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 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 情时就非常高兴。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 襄公对周子更加关心、爱护。 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 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杀了。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 周子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4. 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暂
zàn
①一时;一下子。《肴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而免诸国。”
②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突然。《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明。”
④刚刚。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⑤姑且。刘禹锡《酬乐天场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一曲,~凭杯酒长精神。
注现代汉语的“暂”指“暂时”;古代汉语的“暂”,初只指时间很短,后来才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暂面猝然见面。
《说文解字》:“暂,不久也。”为一表时副词。
他出不来你也不会好过的 用成语怎么表达
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释义]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语出] 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休;不能写作“修”。
[近义] 息息相关 唇齿相依
[反义] 漠不相关 无关痛痒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共同承受。
[例句] 元末农民起义以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许多与发展生产~的政策。
[英译] mutually affected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悼公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晋厉公的排挤,无法留在国内,只好客居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单襄公手下做事。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
姬周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的时候总是十分友善、和气;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
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认为他将自己的忧愁喜乐与晋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是不忘本的表现,将来一定大有前途,肯定能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襄公对姬周更加关心、爱护。不久,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大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政局陷入了大动荡。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即位之初,便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晋国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晋悼公首先将厉公之归罪于厉公心腹夷羊五等人,既对厉公被杀向国民做了交待,又巩固了与正卿栾氏和大族中行氏的关系,稳定了厉公被杀后的混乱局面。为平衡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他又对世代有功的其他旧族委以重任,一反景、厉两代打击世卿的方针,消除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德治国,是晋悼公执政后的主要策略,他放弃公私旧债,减轻赋税劳役,减缩开支,禁止浪费。德政的施行使国内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晋悼公以仁义政策对待中原诸侯,革除外交弊政,重订同盟国的朝聘和贡纳制度以减轻职贡太重的诸侯国的负担,平均劳役,公平应允地处理同盟内部的事务。同盟稳固,晋悼公开始与楚国争霸。为有效孤立楚国,加强诸侯联盟,凸现霸主地位,晋悼公不断召集诸侯会盟。他改革文公三年一聘,五年一朝的旧礼仪,以讨伐叛逆,救弱扶倾,伐郑救宋为核心,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562年,八年内九和诸侯。通过频繁的会盟,将齐、鲁、宋、郑等国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将晋国的霸业退至巅峰。
休戚与共
xiū qī yǔ gòng
[释义] 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语出] 明·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正音] 与;不能读作“yú”或“yù”。
[辨形] 休;不能写作“修”。
[近义]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反义] 无关痛痒 漠不相关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双方关系极其密切。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休戚相关”(1093页)。
[例句] 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这些人命运相同;~。
[英译] share sb。’s joys and sorrows
息息相关
xī xī xiāng guān
[释义]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语出] 清·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近义] 息息相通 患难与共
[反义] 漠不相关 水火不容
[用法] 指人或事物关系密切。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休戚相关”;都有“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的意思;但有区别。~适用面比较广;可指人;也可指事物;“休戚相关”的适用范围小;只能用于人、集团或国家之间的关系。
[例句]
①他们俩情同手足;~。
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舍身奋斗;同人民~;与群众生与共。
[英译] be closely bound up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语出]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正音] 亡;不能读作“mánɡ”。
[辨形] 齿;不能写作“尺”。
[近义] 唇齿相依 息息相关
[反义] 隔岸观火 素昧平生
[用法] 多用来形容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也可形容人与人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见“唇齿相依”(184页)。
[例句] 我们两厂关系密切;~;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英译] If one of tw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the other is in danger。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生相依 在生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表里相依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齿相依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辅车相依 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释义]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正音] 同;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 甘;不能写作“廿”。
[近义]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反义] 同床异梦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例句] 抗日斗争中;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和人民~;冲破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内外敌人;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英译] share weal and woe
[成语故事]
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 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于是赶紧派人去把郭隗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 郭隗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 那么,天下有本领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 “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 郭隗回答说:“先重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 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投奔您的。” 燕昭王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替他造了一幢华丽住宅。 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 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兴,都委以重任,关怀备至;无论谁家有婚丧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 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 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nàn tóng dāng
[释义] 〖解释〗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语出]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例句] 〖示例〗~,不要说只有这几个,就是再多些,我用了也不伤天理。 ★《文明小史》第二十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