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晋之好是成语吗?

2.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3.两国结成"姻亲之好"的成语,表达世代友好,永不交战的意思。

4.秦晋之好比喻什么

秦晋之好是成语吗?

秦晋之好 的意思-秦晋之好的意思和用法

1. 关于秦晋的成语有哪些

词目

秦晋之好

发音 qín jìn zhī hǎo

释义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专嫁。属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示例 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近义词 天作之合

反义词 反目成仇

人气 6553次

2. 与成语秦晋之好有关的是

秦晋之好,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典故: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后来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第二年,夷吾一,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3. 秦晋之好类似的成语

朱陈之好

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出 处

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4. 秦晋之好成语的起源是什么

秦晋之好

春秋时复,秦国(今陕西一带制)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矛盾很尖锐,有时还出兵对阵,打起仗来。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时却又互相联合,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

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5. 关于秦晋的成语有

[qín jìn zhī hǎo] 秦晋之好 (成语) 秦晋之好,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中文名 秦晋之好 外文名 inter marriage[1] 出 处 《玉箫女》 类 别 成语 近义词 秦晋之缘、天作之合、秦晋之盟

6. 成语“秦晋之好”当中有我国哪两个省份的简称

成语“秦晋之好”当中有:陕西省,山西省

秦晋之好

注音qín jìn zhī hǎo

解释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用法作宾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秦晋之缘、天作之合、秦晋之盟

反义词反目成仇

押韵词江东父老、昏头打脑、怜贫惜老

灯谜陕西山西结交情

7. 关于秦晋的成语

秦晋成语 :

秦晋之好、

秦欢晋爱、

秦晋之匹、

秦约晋盟、

秦晋之缘

8. 秦晋之好成语的来历故事

秦晋之好成语的来历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承诺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为报酬。谁料,夷吾(晋惠公)即位后,食言了。

晋惠公言而无信,引起秦穆公的不满。但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还是送去了大批粮食,结果帮助晋国渡过了难关。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没有支援。秦穆公气愤极了,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兵戎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之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恶劣的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9. 现在结婚说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秦晋之好

[读音][qín jìn zhī hǎo]

[解释]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元·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近义]秦晋之匹两姓之欢两姓之好秦晋之缘秦晋之盟朱陈之好天作之合

[反义]反目成仇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的意思是:因以“秦晋之好”指联姻、婚配的关系。

拼音qín jìn zhī hǎo。

基本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数代都互相通婚以结盟好,后世因以“秦晋之好”指联姻、婚配的关系。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示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回》:“他若将我孙儿治好,何不就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呢?”

成语用法“秦晋之好”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褒义;泛指两家联姻。

近义词秦晋之匹、秦晋之缘。

反义词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秦晋之好造句

1、他们两个村结下了秦晋之好。

2、今日小女出嫁,我魏家与杜家缔结秦晋之好。

3、今天大家前来祝贺你们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4、他们两家既然已成秦晋之好,现在一家遇上困难,另一家解囊相助,也是自然的。

5、而一星期后,他们在扬克斯结为秦晋之好,然后到州北部的一个度假胜地,在那儿快快乐乐地享受了几天。

6、只怕是‘铁扇门’铁门主久闻少爷大名,想要与你结为秦晋之好,所以吩咐铁扇公主亲自提亲来了。

7、心想如此便可以和赵兄弟结秦晋之好,做个亲家。

8、鲜于家与主公结成秦晋之好,当是主公一体。

9、而这时,粘有华已与当地一位副局长的女儿结为秦晋之好,生米已煮成熟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晋之好

两国结成"姻亲之好"的成语,表达世代友好,永不交战的意思。

秦晋之好

qín jìn zhī hǎo

注释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举例

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近义词

秦晋之缘、天作之合

反义词

反目成仇

歇后语

谜语

陕西山西结交情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泛指两家联姻

英文翻译

a congratulatory expression on wedding

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争夺霸主地位经常兵戎相见,但又彼此通婚联姻。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秦穆公把女儿文赢嫁给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晋文公)。晋文公又让太子姬娶秦国公主。秦穆公抓了晋惠公,穆公夫人亲自出来求情

秦晋之好比喻什么

秦晋之好读音是qínjìnzhīhǎo,意思是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比喻两家联姻。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泛指两家联姻。

近义词:秦晋之缘、天作之合、秦晋之盟。

反义词:反目成仇、劳燕分飞、分道扬镳。

成语寓意:

秦穆公胸怀宽广,目光长远,他在晋国动荡的时候帮助晋惠公继承君位,在晋国遭受饥荒的时候送去大量的粮食。晋惠公不守信用,一再食言,恩将仇报。秦穆公又帮助忠厚谦逊的公子重耳登上君位,并将自己最喜爱的女儿嫁给他,秦穆公宽广的胸怀成就了秦晋之好。秦晋联姻虽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但秦晋之好却被传为千古美谈。这个故事告诉人与人之间相处理应坚持和谐的原则。在现实中的人们,也要学会与人融洽相处,在感情和义气上讲究融和,以求大家和和气气。尤其是在一个群体当中,人们更要坚持集体主义,伤和气是大忌,会离心离德,会因小事造成大祸,这样的群体是短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