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论语原文-敏而好学
1.敏而好学什么意思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3.《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翻译是什么?
敏而好学什么意思
敏而好学 [mǐn ér hào xué]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 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这三句论语的意思如下: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子谥号为文。‘’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翻译是什么?
释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是以:所以。?
谓:称为。?
文:这里的“文”是谥号。
原文大意: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