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识曲什么意思啊-知音识曲善为乐方是什么意思
1.形容歌曲受人喜欢的成语
2.求一首魏晋年间的四言古诗,曹植或曹丕写的
3.知音的名言警句
4.关于知音的成语
5.知音稀有的解释知音稀有的解释是什么
6.求一个成语,大意是说好像是齐王吧,听乐曲知道乐师少奏了某个音符。是叫“听曲知音”还是什么的。
形容歌曲受人喜欢的成语
含商咀徵 [hán shāng jǔ zhēng]
[释义]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
[出处] 〖出处〗南朝·宋·《代白紵舞歌辞》
求一首魏晋年间的四言古诗,曹植或曹丕写的
善哉行作者: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延颈鼓翼。悲鸣相求。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曹丕,写给美女杜路的:民间传言:杜路常伴随刘宁出战,曾传闻曹丕南征孙权时,在乱军中见过杜路一面,被其美貌所惊撼,后魏文帝曹丕南征失利,返洛阳,写下《善哉行》。文帝知不能得以再见此女,心中郁闷成疾,薨,时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丁巳。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的意思。她是通晓音律、能赏识自己的知己,最能知道辨别我弹的是什么曲子,她也最擅长和通晓音乐、以及音乐的规律。
知音的名言警句
1、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曹丕
2、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陶潜
3、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
——法藏
4、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杨巨源
5、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
——白行简
6、惆怅知音竟难得,两行清泪白杨风。
——罗隐
7、一恸旁人莫相笑,知音衰尽路行难。
——罗隐
8、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
——李山甫
9、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
——崔涂
10、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窗前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11、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12、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释正觉
13、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韦应物
14、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冯梦龙
15、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三毛
16、音乐这条路,需要知音一起走;人生这条路,更需要伴奏来完成合奏。
——琼瑶
17、说我们好话的不一定都是知音。
——约翰·克拉克
18、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
——培根
关于知音的成语
关于知音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伯牙绝弦:牙:伯牙。钟子期后,伯牙从此不弹琴。比喻知音的难遇。
唱高和寡:曲调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奥的诗文和其他艺术作品很难被大众理解接受。
得一知己,可无恨: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古调独弹:独弹:独自弹。曲调古雅,没有人能相附和。比喻人的行为不合时宜,难觅知音同道。
流水高山: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破琴绝弦:比喻知音断绝。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牙生辍弦:牙:伯牙;辍:中止。伯牙活着的时候不复操琴。表示对亡故的知音朋友的沉痛悼念之情。
知音稀有的解释知音稀有的解释是什么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解释: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解释: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诗词名称:《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本名:周邦彦。字号: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时间:1057年。去世时间:1121年。主要作品:《拜星月慢》《长相思》《大_春雨》《氐州第一》《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知音稀有”的详细介绍:
一、《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全文点此查看《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详细内容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二、注解
可怜:可惜。
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
湿:沾湿,打湿。
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
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
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
知音:喻知心人。
但:只。
取:助词,表动态。
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三、周邦彦其他诗词
《苏幕遮》、《六丑蔷薇谢后作》、《大_春雨》、《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兰陵王柳》。四、赏析
清·刘熙载《艺概》指斥周邦彦词“周旨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杂志亦不乏贬斥之词。其实,《清真集》编入“春景”类,描写闺情之作的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委婉含蓄、别开生面,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一首。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首先描写女子的外貌。以“春山”喻眉毛,以个别代整体,写人之美,五代冯延巳即有“低语前吹频转面,双眉钦恨春山远”。美成用“争秀”二字,有意同“春山”比秀,比“春山”更秀。“争”字意味深长,以动写静,更见生动。因为词人善于点化,化腐旧为新鲜,远比“淡淡春山”、“淡扫蛾眉”、“春山八字”、“眉蹙春山”具有新意。
“可怜长皱”充满词人的主观情感。“春山”喻眉颇具清俊之气。上句写外貌,下句表现内心愁怨。只描摹秀眉之美,让人想象其容貌之俊。层层翻出新意。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承上,以花喻人的容貌,写哀怨情况。“清泪滴花枝”形容女子因伤心而落泪,呈现出一个美的画面,虽非首创,确也奇异。唐·白乐天《长恨歌》用“玉容寂莫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妃伤心掉泪;冯延巳《归自谣》用“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亦系客观描写,而周词运用翻进一层的手法。用花瘦比人瘦,古人诗词也用过,宋·黄庭坚《蓦山溪》‘‘春风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写伎女陈湘,也是客观描写,没有写出诗人内心之感受。而周词活用前人词句,不重复前人意思,另辟新境:似乎少女娇嫩的脸上,连几滴眼泪都禁受不得,会“滴破胭脂脸”。着眼于花,花人合一,用笔深婉。同宋-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无限的怜惜之情,渗透着词人无尽的关切之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曲折顿挫,摇曳生姿。将那委婉的情致、深厚的意韵,有层次地有深意地不断传出,故有“词家神品”(王又华《古今词论》)之赞誉。
上片主要写外貌,下片着力写内心。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句承上,从侧面烘托女子的低沉情绪、满腹愁思。写其愁恨,先写“玉箫”,是象征,作陪衬。人物的风姿、孤寂从“知音稀有”中显露无遗。“知音稀有”是全词之主旨,也是愁恨的原因。既说明其才艺出众,又点出其歌伎身份。昭君出塞,尚有琵琶以寄幽怨,词中女子连托玉箫以寄相思的心情都没有了,深化了“知音稀有”的程度。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欲知”、“但问”与上片“可怜”、“莫将”前后照应,连属成句,巧设问答,运用相同的笔法,既像是女子自我内心的剖白,“顾影自怜”,又像是词人对女子的深切怜悯与体贴人微。“日日倚栏”、“亭前柳”,会使人不禁想起唐·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见柳就会引发离愁,触动闺情。词中女子日日倚栏凝望,离愁别恨,日积月累,积久弥多,足见闺怨之深。杨柳是愁怨的见证,“愁”而但问“亭前柳”。最后轻点一笔,一切都得到解释,全词也一气贯通了。据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天籁轩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调,教坊竞相传唱,游汴尝主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云李尝欲委身而未能也。”“欲知但”,虚词的使用,显示出一种跌宕生姿的态势,回荡着愁恨的旋律。点出“日日愁”,同上片“可怜长皱”上下呼应,又“问取亭前柳”同“莫将清泪滴花枝”前后照应,进一步渲染。向亭前柳“问取”,暗示因离别而伤感而愁怨,含蕴深沉。
一曲小令,化用前人诸多诗词名句,自成佳制,别创新意。诚如《乐府指迷》所云:“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沈义父所说值得仔细体味。宋·张耒《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可以作为这首词的注脚。
“闺情”这个题目,是宋词中常见的。但周邦彦词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闺情词自必以描写闺中女子为主,此篇不同凡响,就在于在同类题材中,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知音之叹是传统的题材。从上古“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到中古“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唐·杜甫《哭李常侍峄》),“知音谙吕”,“知音识曲”。自先秦、汉魏,乃至唐宋,“知音”一词时见出现。就是周邦彦《清真集》中,也时有知音之叹,如《意难忘》‘‘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至于(玉楼春》所谓“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乃是词人感伤官场难逢知己而向青楼混迹之悲;《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女子,以及这首词中的女子,都是写歌伎知音之叹,同时也寄寓了词人个人的知音之感。
五、译文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详细信息
求一个成语,大意是说好像是齐王吧,听乐曲知道乐师少奏了某个音符。是叫“听曲知音”还是什么的。
发 音làn yú chōng shù
词性贬义词(形容不好的)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贬义 。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比喻没有真正才干,混在行家里凑数,或者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
滥竽充数
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