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中流击楫出自哪个古代人物
1.要去工作用文言文
2.刘琨匹磾文言文
3.游金山寺风景文言文
4.老梁写的文言文
5.激励,奋斗的文言文。
6.包拯文言文
要去工作用文言文
1. “去工作” 用文言文怎么说
出差。
去工作是指已经有工作,而去做与之相关的事。用文言文表达就是出差,也就是“出去处理差事”。
读音:[ chū chāi ]
释义:被派遣去做的事。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上得岸时,便去访寻我伯父;寻到公馆,说是出差去了。”
白话译文:等到上岸的时候,就去寻找我的伯父,找到公馆的时候,说是出去工作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出访、出工
一、出访
读音:[ chū fǎng ]
释义:到外国访问。
出处: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近来,准备出访,到流体力学的领域去旅游观光。”
二、出工
读音:[ chū gōng ]
释义:出发上工;出勤。
出处: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对着青天,我起誓:一出工,我就去挖沟。”
2. 古代“工作”用文言文怎么说“工作”用文言文的表达:
1、”劳作“
劳作的意思就是在干活,如辛苦劳作。现在和过去对劳作的理解不尽相同。旧时“劳作”指的是小学生上手工课或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现在泛指体力劳动操作。
如: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
2、”谋生计“
这句话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这句话解释:所以,变化产生事端,事端引出谋略,谋略需要计划,计划需要议论,议论导致辩说,辩说就有采纳。采纳就生摈弃,于是就形成制度,用来制约事端。
3、“谋事”
“事”指的是职业,谋事指的是找职业。
比如“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这句话解释: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事在这里等同于名词“职业”。
4、“差”
差遣——被分配一个工作岗位。
差人——意味差遣某人去做某件事。
差役——被官府指派到某个工地服劳役。
差使——在工地上被工头使唤。
出差——离开工地单独去办事。
5、“业”
古代文言文中“业”也可以解释成“职业”的意思, 又有“使从事于,以…为职业。”的意思。
具体可以参考“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这句话解释为:百姓靠卖茶来养活自己,和农夫耕田养活自己是没有区别。
百度百科-工作 (汉语词语)
3. “工作人员”用文言文怎么翻译换成文言,未必要直译吧,要合乎古人的语言习惯。
要我翻译,会改成:汝非执事,休得入内。
但古人表达一般都很委婉,恐怕不会这么说。
公人、司吏之类的硬译,把用于第三人称的叫法用于第二人称,我觉得是弄巧成拙。
执事 zhí shì
①工作;掌管某项事情:各自执事去了|那些执事的大丫头,谁不愿意这样呢。②有差事的人:朝之执事,亡非同类|迟衡山贴的祭祀仪和派的执事单还贴在壁上。③侍从左右供使唤的人: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④仪仗:全副执事|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接连一带摆了三四里远。
4. 求一篇励志于工作的古文(须注解)龟虽寿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尝胆励志》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鞋?”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5. “认真负责,高效完成工作”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晋书·祖逖传》《资治通鉴》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c?)觉,曰: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白话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复中原,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在同一个寝室睡觉时,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431363031长官。祖逖住在京口,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派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一定会有受到环境感染积极响应的各地英雄豪杰!”
司马睿向来 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敌人,就像这大江之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
白话译文:
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
扩展资料:
启发:
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枪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
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刘琨匹磾文言文
1. 《祖逖》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以上答复希望能够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2. 祖逖文言文翻译使这个被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3. 翻译文言文《祖逖北伐》答案选自百度百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假如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4. 初范阳祖逖文言文誓言:我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5. 《祖狄闻鸡起舞》的古文与译文《资治通鉴》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复中原,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在同一个寝室睡觉时,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
于是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长官。
祖逖住在京口,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派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一定会有受到环境感染积极响应的各地英雄豪杰!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敌人,就像这大江之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 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的官员。
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
此非恶声:古人认为半夜鸡鸣是不祥之兆,祖狄不这么认为。 部曲:部下,军队。
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等组成。 骁健:骁勇,健壮的人。
绸缪(chóu móu):交情深切。司州:古州名。
蹴:用脚踢。成语有“一蹴而就”,此“蹴”引申为轻易的举动。
舞:舞剑习武。觉:醒。
江:指长江。 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
以为军谘祭酒:让祖逖担任军事顾问长官。 纠合骁健: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
诚:假如,如果。济:渡。
俱:一起。将:带领。
素:向来,一向。 给千人廪(lǐn):供给一千人的军粮。
铠仗:铠甲与兵器。兵:兵器装备。
寝:睡觉。 起冶铸兵:兴建冶炼工厂铸造兵器。
光复:收回失去的领土。 有如大江:让大江来作证。
古人常以“有如”发誓。屯:驻扎。
扩展资料 祖狄(266年~321年),字士雅 。东晋名将,民族英雄。
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定兴县志》载,他是今河北省定兴县祖村店人,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
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
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 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
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
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虽然外因不利,但他尽力创造条件。
司马睿不给他士兵,他自己招募;不给他兵器,他“起冶铸兵”,精神可嘉。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
刘琨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与他兄长刘舆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任用,曾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书·祖逖传》还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 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刘琨为并州刺史,对抗刘渊,深得众心,但“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晋书·刘琨传》)。但因刘琨生性豪奢不检,且又误信谗言,被佞人所乘,败于刘聪, 父母亦皆遇害。
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又败于石勒。败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相约共同扶助晋室。
后因段匹磾的部下、从弟段末波暗通石勒,俘获琨子刘群,并迫使刘群作书约琨为内应反对段匹磾。事泄,刘琨被段匹磾。
子刘群嗣。 善文学,通音律。
《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 9卷,又《别集》12卷,均佚。明代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百度百科-祖逖闻鸡起舞。
6. 文言文翻译:匹弹从弟末波纳勒厚赂,独不进,乃沮其计翻译:段匹磾堂弟段末波接受了石勒贿赂,不肯进军,这样就破坏了他们(段匹磾、刘琨一起攻打石勒)的计划。
出处:《晋书 · 列传》
原文:匹磾从弟末波纳勒厚赂,独不进,乃沮其计。
故事: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段匹磾与刘琨结盟,之后,段匹磾推举刘琨为大都督,一起攻打石勒。石勒恐惧,用财物贿赂段末杯,段末磾然后说动段疾陆眷、段涉复辰(段匹磾的叔父)二人退兵。段匹磾后领幽州刺史,受封渤海公,与刘琨等上表司马睿劝进位。
段匹磾(?-322年),段务目尘之子,段就六眷的弟弟,中国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的首领。西晋末年,晋愍帝封他为左贤王、假抚军大将军。与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结盟,与汉国将领石勒作战,领幽州刺史,317年,与刘琨劝进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太兴元年(318年),东晋权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了刘琨。二年(319年)六月,石勒派孔苌侵略范阳诸郡,段匹磾兵败部众离散且饥,奔于厌次,四年(320年)四月,石勒攻陷厌次,抚军将军、幽州刺史段匹磾投降后赵石勒,被任命为冠军将军,不久被杀。
段末波(?—325)(又作段末柸、段末杯),简作段波,辽西鲜卑人,晋代段部鲜卑首领,伪汉石勒署其为北平公、辽西公。段疾陆眷、段匹磾的从弟,前任首领段涉复辰的堂侄。312年,段末波随段疾陆眷进攻汉赵,与汉国将领石勒战于襄国。末波素有勇名,却于此战为石勒军所俘,致使段部大败。石勒以末波为人质,双方和解。318年,疾陆眷去世,段涉复辰宣布继位。末波袭杀涉复辰并其子弟党羽,自称单于。自此以后,与段匹磾相互攻击。五月,自称幽州刺史。325年,段末波去世。 刘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小字匐勒,生于中国上党武乡,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的开国君主,为后赵明帝。石勒初期因公师藩而起兵,后投靠汉国君主刘渊,后却与汉国决裂,由汉国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谋臣,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根据地,并陆续消灭了王浚、邵续、段匹磾等西晋于北方的势力,继而又消灭曹嶷,进侵东晋以及消灭刘曜领导的前赵,又北征代国,率领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盛的国家。石勒又实行多项措施,推动文教和经济发展。另外他厚待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佛图澄,对当时佛教的传播有一定贡献。
7. 文言文 祖逖闻鸡起舞原文
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
注解
光复:恢复
译文
祖逖,东晋人,有远大志向,常常想恢复中原盛世。
原文
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注解
俱:一同
绸缪:深切
译文
后来祖逖与刘琨一同做司州文书主管,二人交情深切,在同一屋里盖同一被睡觉
原文
一日,中夜闻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注解
中夜:半夜
蹴:踢
译文
一日,半夜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
(古人认为半夜鸡叫是不吉利的)
原文
因起舞庭中。
注解
因:于是
译文
于是遇上到庭院中去舞剑。
原文
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
注解
铸:铸造 不要写成“筹”
译文
后来祖逖渡江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想扫清中原一切邪恶势力。
8.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翻译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粗略地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后来)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
祖逖北伐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游金山寺风景文言文
1. 游金山寺苏轼诗句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见宋·苏轼《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实,从江苏镇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万里,即使是一马平川,想从金山望见眉山也绝不可能。这种跌宕的笔法,正是为了突出作者望乡的痴情。
2. 游金山寺的注释译文⑴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⑵“我家”二句: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⑶“闻道”二句: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⑷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⑸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⑹“微风”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⑺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⑻“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另有一说“江中炬火”是一不明飞行物,后一句“飞焰照山”才能够解释。
⑼谢:道歉。
⑽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
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
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
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
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
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
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3. 《游金山寺》的内容游金山寺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4. 写一篇 游金山寺的作文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奶奶家。晚上,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突然,爸爸说:“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登山吧!”我说:“这里哪有山啊!”奶奶说:“有呀!不仅有山,山上还有个寺,叫金山寺。金山寺里的菩萨可灵呢!你们明天可要好好拜拜哦!”
第二天,我起早早起了床,奶奶也早已煮好了饭。匆匆地吃完早餐后,我和妈妈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爸爸则租来了辆面包车。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坐上了车。
出发了,车子在宽阔而又平坦的马路上奔驰着。没过多久,我就看见远处有一条波状的山脉横在眼前,我原以为这就是金山岭,可爸爸却对我说:“金山岭还远着呢!”这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变得越来越绿了,山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了,原来我以为山上只是些绿色的草,现在我才知道山上还长着茂密的松树。穿过这座山不久,前面又出现了一条山脉,我才知道这里有很多山。过了好一会儿,车子开到了一座山脚下,我抬头一看,啊!只见一座又高又大的山耸立在我眼前,爸爸说:“这才是金山岭!”我们下了车,路口正好有位老奶奶在卖香,我们买了一些,就开始登山了。
沿着山路往上走,我兴冲冲地走在前面,原以为登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谁知道走了才十几分钟我就累得气喘吁吁,爷爷也有点累,想休息,正好前面有个小亭子,我们走到亭子里休息。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沿着盘山路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到了金山寺。我们在门口买了门票,进入金山寺,沿着石级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诵经堂。诵经堂的门的两边挂着一只大木金鱼和一个大铃铛。往前走,是一条悬崖小道,左边靠山,右边可以看见很远的风景,小道中段左侧山壁有一个金牛洞,洞里面有一头用石头雕刻的牛。传说,有一天打雷下雨的时候,附近的人们曾看见一头金牛在山上闪闪发光。
再往前走,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正中间有一个大观音菩萨,周围有18个罗汉,他们是降妖罗汉、笑面罗汉、沉思罗汉、长眉罗汉……他们的神态各异,样子也各不相同:有的骑着老虎;有的手拄拐棍;有的手拿花瓶;有的手握长鞭;有的手提铃铛……我们一个一个拜过,出了大雄宝殿往左走,就来到了千佛顶。
千佛顶位于金山岭之顶峰,共有三层,一楼是藏经书的地方,游人不能入内。我们登上二楼“玉峰殿”,里面有4个大菩萨,其中一个躺着,三个坐着。躺着的菩萨的身旁还有许多小尼姑跟她扇扇子呢!大家拜过这里的菩萨后,就登上三楼,这里才是千佛顶。由于这里有一千多个菩萨,而且又位于山和楼之顶,所以起名为千佛顶。千佛顶里面的墙壁是八面形的,八个面从底到顶都摆放着小菩萨,房子的正中央分四个方向,从下到上也都是菩萨。这样的设计,据说是能保佑前来拜佛的信徒“八面通财,四方平安”。爸爸说:“我们即来之,就好好拜拜吧!”于是我跟着爸爸、妈妈拜过八面四方所有的菩萨。
出寺门的时候,爸爸说:“买个菩萨工艺品作纪念吧!”我和妈妈都说:“好!”于是我挑了一个买下来就下山了。
今天我总算登了一次山了,实现了我很久的登山梦!
5. 清康熙皇帝游金山寺题词原文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朕乃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艰,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才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向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又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
朕乃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入帝王家。叹僧家,真清净,最可夸,离红尘,削了发,为生,去出家,任逍遥,
自在耍。无牵挂,住高楼,宿大厦,单食瓢饮淡素茶,讽刚经,诵法华,朝习礼,拜菩萨,游名山,谒梵刹,
恰似罗汉过中华。悟无为,参妙法,物外风光是消洒。堂堂相貌坐天下,文武官员不及他。关津渡口无阻碍,
然何贪恋不出家。若出家,心花发,九祖升天真不假,出家妙义实难思,古则多知求出离,渴饮饥餐真素味,
寒披暑著褐缕衣,五湖四海为尊客,云堂佛殿任君嬉,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劫种菩提,回头好,回头好,
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净无烦恼,终日贪,何时了,只恨家中财帛少,分明傀儡线牵提,
线断之时身跌倒,无常到,莫大小,不用金钱不用宝,不分贵贱与王侯,年年多少埋荒草,看看红日落西山,
不觉鸡鸣天又晓,急回头,莫说早,三岁孩童易到老,才高北斗富千乡,孽障随身何时了,劝世人,回头好,
持斋谂佛终身好,看来名利一场空,不如回头谂佛好,千百年来盘里羹,宽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闻屠门夜半声。南无阿弥陀佛
6. 文言文 游鸡足山记《游鸡足山记》译文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7. 求描写风景的文言文(五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
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
注释:①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粱文》。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
④歇:消散。⑤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⑥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⑦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 *** 、无 ***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⑧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⑨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滕王阁序 ——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谵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邱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廉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
8. 简短的写景记游文言文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来合,其势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里,入净名寺。雨益甚,云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衣履沾透,益深穷西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诸胜。二里,至响岩。岩右有二洞,飞瀑罩其外,余从榛荆棘莽中履险以登。其洞一名龙王,一名三台。二洞之前,有岩突出,若露台然,可栈而通也。出洞,返眺响岩之上,一石侧耳附峰头,为“听诗叟”。又西二里,入灵岩。自灵峰西转,皆崇岩连幛,一开而为净名,一璺直入,所称一线天也;再开而为灵岩,叠嶂回环,寺当其中。
摘自《徐霞客游记》
9. 写景文言文写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经注》!
如其中描写三峡的景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空缺之意)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正午、半夜),不见曦(阳光)月。至于夏水襄陵(水涨上山坡)。虽乘奔御风(乘奔马、驾长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山顶)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流冲)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鸣。属引(连续不断)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沾衣裳”。
还有《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杨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宿体宁,两宿心怡,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勃《藤王阁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于时九月,天高露请,山空月明,仰视星光皆光大,如适在人间。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李孝光《雁山十记·观石梁记》: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老梁写的文言文
1. 听老梁的脱口秀节目,记得有一集老梁引用了一句古文,出自论语,大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
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一旦居下流,天下一切坏名声都会归到他的身上了。”
解读
子贡告诫人们:人不要居下流,与坏事沾边,否则会成众矢之的。子贡认为纣王有过,但不象传说中那么严重,那是因为在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中,好的事情会附会到德行高尚者的身上,坏的事情会附会到德行低下者的身上。这样,好的越好,以致好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而坏的越坏,乃至头顶生疮、脚底流浓。殷纣王就是例子。子贡这段话,并不是为纣王开脱,而是提醒世人,应当要经常自我警惕反省。
2. 老子写的文言文和译文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
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
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
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 不勤。 译文: 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
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很无所谓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水,居处善于择下而居,存心幽深而明澈,交游共处谐和相亲,言行表里如一,公共关系易于清静太平,办事能干,行动善于应机顺势而行。正因为水总是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它很少患过失。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
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
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译文 保持神魂与体魄的谐和统一,能不崩解离散吗?圆融气质以致柔顺随和,能像婴儿一样吗?清理幽深而明澈的自体,能没有任何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执着于名而顺任自然吗?在展身作为、功成身退的循环中,能像雌母一样吗?明于道而"发光"行进于一切领域,都能无须向显学成见"借光"吗?生它,养它,生了它并不拘系自有,成就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虽获取较高的资格权能却不肆行宰制,这就叫做无限深得于道的"玄德"。
3. 求一篇写桥的文言文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词解
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第:只管 ③哂:嘲笑 ④涸:水干 ⑤自分:料想 ⑥蚤:通“早” ⑦沈:通“沉”,沉溺,拘泥 ⑧道:经过。 ⑨省:省悟。
翻译: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道路本来是平坦的,可是了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 到这个瞎子可以省悟了吧!
4. 王粲写的文言文的成语是什么倒屣相迎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5. 李好古写的古文宋城子的译文原文: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译文: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6. 贾岛写的文言文《推敲》哪有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典故
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激励,奋斗的文言文。
我最喜欢的
蒲松龄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灭吴。
还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其实人的奋斗,确定目标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坚持,所以,我比较喜欢蒲松龄的那句诗,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又是熟悉的典故。
包拯文言文
1. 文言文《包拯》的译文
包拯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2. 包拯 古文权〈副〉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
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峭直 严峻刚正。《后汉书·第五伦传》:“ 伦 虽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
《新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峭直有行,尝面折僚友短,退无余訾。”《宋史·包拯传》:“ 拯 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实,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清 唐孙华 《喜姜西溟及第》诗:“迂踈每恕散人狂,峭直应知君子性。” 辞色 言辞和神色。
《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晋书·祖逖传》:“[ 逖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公厅上论职事,或未免厉辞色,若杯酒闲,讵可无和气以相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良久,司阍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
平居 平日;平素。《战国策·齐策五》:“此 夫差 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夏公行状》:“国家养士於平居之时,士当効力於有事之日。”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绝,断绝,就是不与他来往说明包拯廉洁如水,清廉不贪后世子孙做官的,如果犯了贪污罪,不能够放他回家,以后不能葬于祖坟中。
如果不遵从我的遗志,就不是我的子孙。明代海瑞就是有名的清官。
3. 文言文包拯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4. 包拯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答案
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分)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
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5. 初中 文言文 包拯 翻译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6. (一)包拯 文言文翻译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久,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