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弃甲兽,丢盔弃甲兽 远程剑士兽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25 0
  1. 《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
  2.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全文
  3. 最后一头战象中《象冢》《愤怒的象群》主要内容~
  4. 魔龙诀的游戏设定
  5. 四字词语
  6. 《梁惠王上》翻译
  7. 南柯太守传的译文

意思: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出自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丢盔弃甲兽,丢盔弃甲兽 远程剑士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这样办,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不要错过时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诗词鉴赏: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

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

“书上说古代战争不是放狮子就是放老虎”恰好,我手头就有类似的玩意儿。

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查了一下,翻译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驯化这一堆猛兽作战;第二种是以这些猛兽比喻狼虎之师;第三种是,率领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各个部落。

然而毕竟这是上古的故事,所以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最为可能。

我粗略翻了这本史记选本,后面基本就没出现过这种猛兽大乱入的故事了。

饲养大型猛兽是要很多肉食的,而古代生产力底下,给大型猛兽吃肉,还不如给人多吃粮食划得来呢。

现实中,几乎绝大多数的军用骑乘动物都是马。但是《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中,却出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坐骑。除了人类巴德和精灵莱戈拉斯骑的马之外,精灵王瑟兰杜尔骑的是大角鹿,矮人领主铁足丹恩骑的是猪,矮人王索林·橡木盾上山时骑的是羊,兽人首领阿佐格骑狼,褐袍拉达加斯特甚至拉着兔子雪橇。后面这些五花八门的神奇动物坐骑,为何在现实中不见踪影呢?

托尔金笔下有一类特殊的狼,称为“座狼”(Warg)。这个词来自北欧神话里的“vargr”野狼,尤其是特指巨狼芬里尔和它的儿子们。它对应的古英语形式就是warg,所以托尔金直接使用了这一写法。

原著里,座狼体格庞大,智力也远远胜过普通的狼,甚至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它们并不是兽人驯化的家畜,而是兽人的盟友,主动允许它们骑在自己背上作战;它们也能有目的地独立行动,《魔戒》第一部里护戒九人队曾经遭到座狼群的针对性袭击,这群座狼就没有兽人随行。

但在彼得·杰克逊的**中,座狼则被塑造成了更接近于鬣狗或者鬣齿兽的生物,体型更加巨大,性格也更加凶残——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狼在西方世界的形象逐渐变得正面化,而鬣狗始终很负面吧。**设定的座狼大概肩高1.5米,略大于巨鬣齿兽(Hyaenodon gigas)

而常见战马可以到1.7米上下,和人类的身高比是下面的样子:

照此推算, 座狼骑兵(阿佐格是英雄单位,不算)就连和步兵比都没太大的优势,和洛汗骑兵相比更是身高差显著。当年十字军骑士面对高一头的骆驼骑兵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座狼骑兵对人类骑兵在战场上大概也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不过身高差还算是次要问题,正义方的骑兵反正也没那么多。座狼的真正麻烦,是它的许多生物特性让它不适合作战。

首先,狗可以吃杂粮,食草动物更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低头就是餐桌;而座狼是必须吃肉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尸体,它们最后大概会和同样无肉不欢的兽人内讧,谁死吃谁,对于维持军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作为一种高智商动物,它可能出现临阵打小算盘的问题。历史上***人的骆驼在沙漠环境里确实能蔑视骑兵,可是它始终没能冲出沙漠走向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骆驼太聪明太自作主张。和傻乎乎冲锋的马相比,骆驼心思特别活络,对打打杀杀的情况不积极,经常不理会缰绳的操控;而高智商的座狼很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有没有必要拼命?精灵和矮子谁比较好吃?兽人毕竟只是盟友不是主人,这些问题它们是管不了的。这样的特点能让座狼自主行动,却也能让它们关键时刻掉链子。

再次,**里的座狼看起来十分不适合骑乘:跑起来就像一只长毛的大尺蠖,弓背,耸肩,伸展反复,骑在上面和坐在活塞上一样,这并不完全是**的发明。现实中,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步态是有所差异的——食草动物更偏重稳定,食肉动物更偏重灵活。

像狼这样的食肉动物,前肢不但需要奔跑还要承担捕猎时扑杀和控制猎物的高难任务,因此十分灵活,前臂有两根骨头便于扭转,手指数目很多且末端有爪。但杂而不精,这样必定会牺牲奔跑的效率。所幸,狼在奔跑时它的脊柱甚至整个身躯像弹簧一样灵活伸缩,让自己每一步能迈得更远。但狼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靠的是它较小的肠容量——作为偏肉的杂食动物,狼不需要很长的肠道就能有效消化食物,于是为躯体伸缩留出了相当的空间。(猫的食谱中肉含量更高,所以它们的躯体比狼和狗都更加灵活,它们的跳跃神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这样做当然能量消耗很大,肉食也为此提供了保障。

相比之下,草食动物的四肢基本上完全用来奔跑,所以比较僵硬但更加平稳,它们前臂只剩下一根骨头,手指只剩下两个或者一个,末端有蹄子。像马这样极端适合奔跑的生物,它们的腿几乎变成了机械装置——已经不怎么依赖肌肉和神经,绝大多数任务都可由骨骼和肌腱完成。这也是为什么马的小腿以下看起来那么瘦。不过作为食草动物,马的肠容量极大,基本没有自由伸缩的空间,所以就不能像狼那样依靠灵活性跑得更快。

显然,稳定的草食动物要更加适合骑乘。颠簸不定的狼背上不但骑枪端不稳,骑弓射不准,一个急转弯没准就甩下来了。虽然是出于不同的原因,但现实中的骆驼(又是骆驼)跑起来经常前后扭动,骑兵想坐稳就跑不快。这样的结果是,战场上的骆驼经常只能慢慢跑,而赛场上的骆驼经常把骑手摔下来踩踏致死。看起来,人类选择马而非座狼还是比较明智的。

座狼最大的优势是身为捕食者的凶猛、狡猾和灵活,魔戒**第二部中对洛汗难民奇袭的一幕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在大军对垒的战场上,这点优势毫无意义,反而是战马整齐地不怕死冲锋效果更佳。座狼最适合的,其实是像古罗马军队使用的战獒一样分成小群,饿得半死以后迎着步兵阵线放;或在敌人后方偷偷放,引起混乱和士气崩溃,再靠其他部队一举歼灭最有效(萨鲁曼要是这么干,魔戒估计就提前结束了)。可惜,罗马战獒性格狂躁,繁育率低,最终这一品种本身消失了,这也可能成为座狼的最终命运。

剧中的羊骑兵可能是大角羊(Ovis canadensis),一种群居,和善,爱吃草的绵羊……看起来很符合要求嘛。但等等,***时打群架?需要在私密的地方交配?碰到捕食者会逃窜?天敌之一是……狼。这还怎么充军?果断刷下去。

但***设能克服这些困难,驯化用作军用骑乘,它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羊虽跑得慢但耐力好,而且十分擅长在山地上下跳跃——霍比特人3中羊骑兵上山不走寻常路的一幕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就像跑不快的骆驼在进入热兵器时代后被弥补,迅速成了荒漠和复杂地形行军巡逻的优秀坐骑一样,组建一支山地骑兵来提防萨鲁曼的袭扰似乎很划算(金雳:俺在山上足足跑了三天!)。

但是《五军之战》预告片中可以看到,导演偏偏让他们扬短避长,拿起长矛到平原冲锋去了(这段在***版中没有出现,但DVD加长版中很可能加回去)。虽然它确实有前方视野开阔这个好处——但被对方一枪挑下来的概率也高了不是?再算上骑手和盔甲一两百公斤的重量,绵羊就算扛的住,以它不到战马一半的速度(20km/h)冲锋,敌人就多了两三倍的射击时间,冲到一半就坐骑死绝变成步兵的概率非常高。

***如托尔金的世界里真有羊骑兵,它们也只适合担任以等远程武器作战的山地部队,或是在山区输送物资的运输队。在魔戒三部曲**里再也看不到羊骑兵,估计就是因为这次全送狼肚子了。

对比矮人不到1.5的身高可看出,羊骑兵矛比人类2~3米的标准骑枪短了不少。枪尖后的十字结构是用来防止刺击过深拔不出来的。

不过在地球,骑羊是真实存在的。美国每年举行儿童羊术比赛(Mutton Bustin),小骑手在没有任何挽具的绵羊背上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一般是为了锻炼牛仔和无鞍马术进行的训练。

野猪(Sus scrofa),拥有英勇的习性,灵活的身体,极高的速度(45km/h),机敏且皮糙肉厚。虽然和羊一样矮小,但以剧中骑兵手持重武器的设定来看,可以组成善于近战的重骑兵——只是不知道猪的负重能力是否同样优秀。

但问题是野猪暴怒起来非常凶残,东北民谚有“一猪二熊三老虎”之谓,虽然指的主要是对人的威胁而非本身战力,但也足证它非等闲之辈。如果在战场上进入狂暴状态,它可能会变得六亲不认,拖着骑手胡乱冲锋。

历史上的战象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战象身躯庞大,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攻防能力超群,可是性格不够沉稳,很容易因为战场意外遭到惊吓,乱踩一气,所以后来逐渐退出战场。讽刺的是,罗马人面对迦太基的非洲丛林象,最初的办法就是猪——用猪叫声惊吓大象(老普林尼说,“最轻微的猪叫声也会吓坏大象”),甚至在猪身上刷沥青后点燃,任其冲入敌阵,和田单的火牛阵异曲同工。而如果骑野猪作战的话,恐怕形势就反过来了……

除了自带光环的英雄坐骑外,野猪骑兵最适合担任敢死队,在最危险的地方孤军深入,亡命死斗。但他们和座狼一样,其实不适合大军正面对敌。战猪的命运,就因为性格问题而被决定了。

至于家猪嘛……呵呵,还是老老实实做随行军粮吧。培育出一种家猪之精神、野猪之体魄的驯化物种,原则上倒不是不可能,但至少我们的世界里没有出现这样的场景。

接下来就是精灵王的鹿了。虽然这只鹿的脸十分美貌,但连成一片的大角……论现生的话恐怕只有驼鹿。(真正的驼鹿长得特别傻,别去搜图,会幻灭的。)

驼鹿(Alces alces),身高(2m)与体重(600~820kg)都与马相似,但速度(32~56km/h)更快,耐力极好,庞大的体型也并未影响它的灵活性。虽然近视,但听力和嗅觉出奇的发达,臭烘烘的兽人部队根本讨不到便宜。驼鹿性格勇猛,它头上的巨角一般用来挖吃的,在必要时则是货真价实的凶器,极少有捕食者敢直面愤怒的成年个体。

但是,驼鹿不喜群居,***期又和羊一样经常斗殴,都不(万)幸的限制了它被驯化的进程。其实***期是好几个物种驯化的死结——古埃及人驯养猎豹也有相当长的历史,试图让它帮助***;但猎豹求爱时需要庞大的场地长时间追逐,喂养成本高昂,最终也没能真正驯化成功。

但无论如何,驼鹿可能是中土世界最优秀的英雄坐骑,剧中只有精灵王骑着它而没有大群骑兵的设定倒是很科学——废话,要是结成驼鹿骑兵方阵,一个扭头自己就把一半人扫下去了。

相比之下,地球上驯鹿(Rangifer tarandus)则远比驼鹿的应用广泛。这种温和的动物被驯养的历史很久,我国鄂伦春族的名称就是驯鹿猎手的意思。可用于骑乘,也经常用于拉雪橇。驯鹿个体不高,奔跑迅速。因为毛发结构储存的大量空气不仅可以保温,也可以让他们漂在水上,跑起来时会因为膝盖结构而有规律的发出“clicking clicking”声,是一种水陆两栖的有趣动物。

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的骑乘鹿:爱尔兰大角鹿(Megaloceros giganteus)。看它的拉丁名,以“大”(Mega)开头,“巨”(giganteus)结尾,就知道这绝非等闲之辈。而它也的确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鹿之一,可惜它在8000年前已经消失了。

虽然俗名爱尔兰大角鹿,但这只是因为最好的标本发现于爱尔兰泥炭坑而已,其实它广泛分布于整个欧亚非,就连中国都有近缘化石出土。它肩高2.1米,足以傲视以上全部动物,而雄性鹿角全长可达3.6米,挑死一排兽人毫无压力……

……好吧,那是在**里无压力。现实的大角鹿,更多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这对鹿角总重可达40千克,但其中一半以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营养供应,转动不便,形状其实也不太适合打架。它之所以长成这么大,既是因为发育上的异速生长原则,也是为了给妹子看,在性选择中起到吸引异性的效果。而它的最终灭绝,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变化,这华而不实的角很可能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终于到马了。和以上诸位比起来,马简直是趋于完美的适合被人骑的生物。(马:……)

第一是它的速度。现代马奔跑速度约40~48km/h,虽然看起来不如猎豹数字华丽,但马耐力极强,善于长跑。猎豹一次只能跑几百米,马则可以连续奔跑万米。现代耐久***中,一匹马载着骑手能在15小时的时间里行进160km。

第二是它的灵活。即使是奔跑中的马,也能很容易改变方向,骑兵就是凭借灵活的优势战胜了战车——这一点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之战中显露无疑,来自波斯的马健壮而高大,搭配长枪与标枪后马其顿重骑兵能更有效的作战,而后世草原骑射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是它的高度。现代战马1.7米的高度虽不敌骆驼,但加上骑手足以蔑视任何没有阵型的步兵了。

第四则是它的性格。马的个性镇定,服从性好,即使是近代战争,也能看到战马迎着枪炮轰鸣冲锋的场景。

1854年,桂冠诗人丁尼生写下了名作《轻骑旅的冲锋》,歌颂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一支英国骑兵不惧炮火勇猛冲锋的事迹,实际上这次冲锋因情报失误而损失惨重,人员伤亡三分之一,战马折损过半——但这也侧面证明了马有多么听话。

顺便说,人类曾经花了很大的功夫去驯化斑马,个别斑马个体已经到了能拉车的程度,但第一斑马背部短小,不太适合骑乘;第二斑马的性格实在太暴躁了,不但喜欢咬人,咬住了还不肯松口。种种原因使得斑马最终没能成为普遍的驯化物种。

第五是它的负重。全套装备骑士可以超过一百千克,加上马甲更重,能扛着它们冲锋的,还是得靠马。

第六是它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马的足迹遍布欧亚大陆,来到新大陆也活得很好,这使得它不像骆驼那样限于沙漠,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坐骑。就连***的主力骑兵如马木留克,也是骑着***马(而非骆驼)征讨四方的。

而事实上,在托尔金的世界里,马也是头号的坐骑。且不说人类是骑马好手,洛汗骑兵威名远扬,精灵也十分喜欢马匹——**里的莱戈拉斯展现出了非人的骑乘技巧,书里的莱戈拉斯也能不需马鞍和缰绳就操控战马;**中在瑞文戴尔边境拯救佛罗多的是骑马的艾尔温,而书中的是骑马的精灵领主格洛芬戴尔。霍比特人和神秘人物庞巴迪骑的是矮种马,而九戒灵则骑着黑马;甘道夫从洛汗王那里借来了影疾,就连主***的梵拉欧罗米都有自己的专属坐骑纳哈尔。马的地位,的确实至名归。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全文

《葫芦娃》是一部中国传统的动画片,讲述了七个葫芦娃的故事。每个葫芦娃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下面就让我为大家逐一介绍七个葫芦娃的能力吧。

大娃:力大无穷,能够扛起重物。他的葫芦里装的是铜棍,可以用来打击敌人,是七兄弟中最强壮的一位。他还会使用拳击和格斗技能,能够瞬间击倒敌人,保护家人。

二娃:能够吸水,吞食海洋里的鱼虾等生物。他的葫芦里装的是蛇妖宝贝,可以变成一条巨蟒,吞噬敌人,还可以游泳和潜水,还有震慑敌人的吼声。他的蛟龙变身能力在战斗中非常有用。

三娃:能够化蝎为针,化蛇为绳。他的葫芦里装的是铁扇,可以扇起狂风,抵挡敌人的攻击,能够变成一只巨大的铜头铁臂,铜头铁臂坚不可摧,可以轻易地砸碎敌人的武器和防御。他还有一根可以自由伸缩的钢筋,可以随意攻击敌人。

四娃:能够吐火,可以喷出烈焰,焚烧敌人。他的葫芦里装的是火尖枪,可以射出火球,吐出火球和火焰喷射,还能够使用火势达到控制和攻击敌人的效果。他的火力在战斗中非常可怕。

五娃:能够治病救人,他的药可治百病。他的葫芦里装的是水灵珠,可以发出水流,灭火救人,他还有一把金箍棒,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恐吓和攻击敌人。

六娃:可以变身,变身成各种动物,如猴子、老鹰等。他的葫芦里装的是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随心所欲。

七娃:能够***,看穿障碍物。他的葫芦里装的是宝葫芦,可以放出各种神奇的能量。总的来说,他还有一个神奇的口袋,可以存储各种物品和道具。他的隐身和存储功能在战斗中非常重要。

小结: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拥有独特的本领和特点,这些能力在战斗中都有很好的发挥。他们一起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对抗坏人,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园。

最后一头战象中《象冢》《愤怒的象群》主要内容~

全文: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羧,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的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出处:出自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69年沈石溪初中毕业后赴西双版纳插队,插队期间学会捉鱼、盖房、犁田、栽秧,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他作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1***5年应征入伍,担任过宣传股长。年考入***艺术学院文学系。1992年调任***创作室。

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篇动物***是《象群出没的山谷》,发表于1980年的《儿童文学》杂志。他已经出版500多万字的作品。19***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沈石溪签约,以6位数的价码买断沈石溪未来十年动物***的出版权,并出版了《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的作品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把握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的特点,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这种风格使他成为发轫于80年代的当代中国动物***的前锋主将。他的动物***被公认为除了好读、耐读、扣人心弦之外,还实践了他对动物***的美学体会和新鲜独到的生命哲学见解。

虽然他的许多作品被宣传为少儿读物,但其描写动物行为、心理的精彩程度,和赋予动物主角诠释哲理的意义让许多成年读者为之动容。

在他的作品中人与动物、不同种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令人思考的内容,他的描写立足于科学之上,有些内容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他所描写的情节为动物保护与***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思考。

魔龙诀的游戏设定

1、《象冢》

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尽,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2、《愤怒的象群》

主要讲述了有个叫岩温扁的酒鬼,偷偷猎杀了一头大象,并锯走了雪白的象牙。为了瞒天过海,遮人耳目,他掩埋了被杀死的大象。失去伙伴的象群被彻底激怒了,于是整个山寨面临可怕的报复。

当天晚上,以一根半为首领的整个象群蜂拥而至,把曼广弄山寨包围得水泄不通。愤怒的象群是来讨要说法,追拿杀死同伴的凶手。在村长的再三询问下,无意中目睹了事发现场的老猎人波农丁,站出来说出了真相。

偷猎的凶手被捉拿归案,象群的愤怒得以平息,整个山寨的村民也因此免遭灾难。心存不良心态的岩温扁最终被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被象蹄踏死,躺在了那头大公象的旁边。

扩展资料:

《象冢》《愤怒的象群》选自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的一部中篇动物***。

作品讲述了关于大象、熊、牛、乌龟、大白兔、鹅等多种动物的***故事,并通过这些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的动物故事,展现了动物世界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揭示了动物们丰富的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作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动物的尊重。

沈石溪的作品往往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把握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的特点,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这种风格使他成为发轫于80年代的当代中国动物***的前锋主将。他的动物***被公认为除了好读、耐读、扣人心弦之外,还实践了他对动物***的美学体会和新鲜独到的生命哲学见解。

百度百科-最后一头战象

四字词语

第一章兵临城下

“黄昏是黑夜的前奏,但它终究代表光明!黎明则是黑夜的衍生...”

经过百年的和平,兽人突然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比奇的边界城市发起了第三次进攻,这次进攻来势凶猛,兽人势必有备而来...

这天,边界城像往常一般平和,人们照常劳作。突然城门上方的战事钟毫无征兆的响起,刺耳的钟声霎时已传遍全城的每一个角落。一线侦察兵发现,在边界城前方几十公里处集结着大批怪物,不一会儿功夫,只见城外黑压压一片已经遮盖住边界城的半边天,情况十分紧急,守城将军立即下令关闭所有城门,全城***,做好战斗准备。

原本人类以为这又是一次半兽人对边境的骚扰,然而这波半兽人的攻击却异常凶猛,并且军队素质也提高了不少,军团队形也颇为整齐,不再杂乱无章。

仅仅五分钟,兽人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没有过多的寒暄,大战便拉开了序幕,随着战鼓声滔天而起,兽人军团开始攻城。

边界城守城将军站在又高又厚的城墙上,单手持剑向天一挥口中大吼道:“放...”。顿时漫天的箭雨袭向城墙下方的兽人军团,一波箭雨过后,地上多了一排兽人尸体,不过立即被随后狂奔而来的兽人军队的踏过。

第二章 残酷保卫战

城上守军正欲发起第二波攻势的时候,忽然感觉城墙一阵颤抖,随即传来一声“轰”响,只听几声惨叫,几个年轻士兵没有站稳,摔下了城墙,便立即被奔袭上来的兽人大军撕了个粉碎。守城将军一阵颤抖,定睛望去,收人军队中不知何时出现了几台巨大的新式战车,车前方固定了一根削尖的巨大原木,再由十几个兽人拉着轮流撞击着城门,城墙阵阵颤抖,这可不得了,城门一破那这边界城就只能任由敌人宰割了,将军立即下令堵住城门。由于事先对城门也做了保护,兽人军团一时也撞不开城门,再加上城墙上面守城将士的浴血奋战,各种魔法、道符夹杂着箭雨乱石等等飞向城下的半兽人,一时间也令兽人大军手忙脚乱,所以城门暂时安全。

就在众人酣战淋漓之时,只见天空似乎变黑了一些,只见大量的乱石夹杂着零星火球向着城墙直飞袭而来,又是兽人军团的新式武器。城墙上响起无数惨叫,守军将士伤亡立即持续上升,而兽人天生皮糙肉厚,这些乱石顶多对他们行动造成些许阻碍,却无法伤到他们,就这样守军布下防线被乱石硬生生的撕开了一道缺口,城下兽人组成的人梯立即奔向缺口而来,将士们节节败退。防线缺口越来越大,一个兽人冲进了缺口,还未有所行动就被守城将军一剑刺死,但是越来越多的半兽人爬城墙...

要守不住了吗?

第三章 信仰的力量

守城将军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不过立即被坚毅所代替,他一边砍杀着半兽人,一边大吼道:“兄弟们,看啦!我们身后就是我们最爱的家园,最亲的家人,而我们便是这最后一道的防线了。恐惧,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总有某些事情赋予我们战胜恐惧的勇气,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的家园将被这些可恶的兽蛮子所践踏,我们的妻儿将被他们侮辱,我们的子孙将被他们所奴役,这是我们能接受的吗?”

“不,不能。”一声声穿破云霄的怒吼声响起,守军将士们不再后退,眼里的恐惧早已被这冲***气所代替,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拼命砍杀着每一个妄想登上城墙的兽人。

战斗就这样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到最后终于还是被兽人军团轰开了城门,守城将士们干脆直接冲出城门,在城外与兽人展开战斗,战士们用身躯挡住着敌人妄想冲进城内的步伐,法师们站在城墙上不断的施法,努力为战士们减轻一些压力。道士们不顾一切的冲上前线,为前线的战士们治疗。

第四章 新的希望

凶悍的兽人头领,。一脚踢开几个挡在前面的兽人士兵,快速冲向最前线的地方,庞大而坚韧的身躯蛮横的撞在人类守军用身躯布的防线上,立即撞飞了几个人类士兵,却被随后而到的十几名守城士兵紧紧的抱住。

随即,一名守城战士执着一柄长枪迅速过来,猛的向兽人头领心脏处刺去,长枪毫无阻碍的刺在了兽人头领的胸口上,只听一声似金石相碰的声音传出,长枪仅仅刺破了表皮,而守城战士手中的长枪却脱手而出,落在了地上,只见他手掌血肉一片模糊,脸上几道刚结痂的伤口也因用力过猛而再次出血。他整个人也似乎愣住了,呆呆的站在那里...

兽人头领吃痛咆哮了一声,变得更加狂暴起来,他一把挣开死命抱住他的士兵,双手将面前愣住的守城战士直接提起来,一把撕成了两半。

兽人头领的残暴非但没有使得守军将士有任何的恐惧,反倒更加激起了守城士兵们的仇恨,一个个拼命的向着兽人头领攻击,但兽人头领就好像一个战争机器一般,肆意虐杀屠戮,一时间无人可挡,虽然守城士兵们都不怕死,但是也扛不住兽人头领的杀戮,防线开始出现缺口,兽人军团看见头领势如破竹,打得人类毫无还手之力,也是士气大振,纷纷不要命的向着缺口涌去。

就在此刻,混乱之中一支羽箭急速穿过人群,***的钉在了兽人头领的眼睛上,人类守军一片欢呼,一人大吼道:“兄弟们,脸是他的弱点,冲啊,杀死他!”

第五章 智慧的胜利

兽人头领眼睛中箭,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一股无边的剧痛毫无征兆的降临,他的眼前一片血红,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开始恐惧着、不断的怒吼着,剧烈的疼痛使他已然疯掉,于是,他胡乱的向着四处冲撞,双手一旦抓着活物便撕碎,冲着冲着他已经丧失了方向感,忽然听见背后人类的声音,“杀了他,杀了他..”

“愚蠢的人类,我要杀光你们...”于是最后一丝残存的理智也消失殆尽了,他猛地转过身,一路厮杀过去,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身后是兽人军团...

有了兽人头领的“帮忙”,人类守军将士终于轻松了不少,兽人军团此刻却是一片混乱,自己的首领谁也不敢对之兵刃相向,又害怕被暴怒的首领撕成碎片,只好纷纷狼狈四散逃窜,混乱之中跑得慢的几个倒霉蛋在尖叫之中又被撕成了碎片。听的这几声惨叫,惊得兽人士兵脚下逃窜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于是,在无比混乱中,兽人军团相互践踏而伤亡者不计其数,乘此机会,人类守军开始反攻,此时的兽人军团军心涣散,那还有战斗的勇气,人类守军此刻意气风发,压抑许久的怨气终于得到宣泄,直杀得兽人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悠长而凄厉的狼嚎声,声音不大却诡异的透过战场传进了每一个人的耳中,兽人们仿佛得到了宽恕似的,纷纷跑出战场。此时此刻,兽人头领终于力竭昏迷,躺在地上不断喘着粗气哀嚎着,随即被后来的兽人士兵抬起来跟随部队快速离开。

第六章 战争的代价

人类守军没有追击,任由兽人军团离去,直到最后一批兽人军队消失在山谷,人类守军们绷紧的神经才放松下来,只觉手中的武器重逾千斤,眼前也是一片恍惚,长时间的厮杀令众人早已经身心疲倦,唯靠着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与半兽人在拼杀,这会儿战斗刚结束,便听战场响起一声声金石交错的声响,随着一声声手中武器滑落在地上的声响,守军将士们带着胜利的微笑倒了下去,此次战斗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七章 寻找黎明

那场战争并未随兽人第一次失利而结束,兽人大军退至边界城不远处的野人谷驻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兽人统领再次率领大军攻城,结果战斗再次以损失惨重而告终,这一次兽人族仿佛也玩上命了,死活不再退兵,每隔一段时间便来进攻一次,每一次都丢下大量的尸体狼狈而逃。

兽人虽惨,但人类边界城情况更惨,兽人不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远远超过人类,人类凭着卓越的智慧、坚韧的意志和有素的团队配合,硬生生的将兽人大军阻挡八年。即便如此,边界城内人口也是十不存一,青年力壮为了报效家园已上了战场,家里剩下尽是些妇孺老残,纵是边界城有良田万顷,却无人耕种,幸有比奇王都、银杏山庄粮草源源不断的供应,城内暂还无缺粮之苦。

命运这东西总是诡异得难以捉摸。边界城最终还是沦陷,不过却不是被攻陷的。那个神一般的男人,也是最不可能背叛人类的人,背叛了世界。他手持着守城将军的头颅***的投入了兽人的怀抱,他就是三龙卫中的***—法神龙神,致使边界城遭受屠城洗礼...

至此,人类军队大败,突破了最后的屏障,兽人大军毫无阻碍的直奇。自从龙神叛逃,人们对神龙卫的态度瞬间改变,各种冷嘲热讽、质疑、辱骂夹杂而至,但是神龙卫忠心并未因此受挫,多少神龙卫为了抵御兽人大军血洒疆场,没有人退缩,他们前赴后继的赶上前线,立下赫赫战功,因神龙卫骁勇善战,所以虽兵力相差,但神龙卫殊死抵抗,倒也和兽人僵持下来。但这样还是不曾改变人们对神龙卫的看法。神龙卫们在痛苦与迷茫中挣扎着,不断的寻求黎明的出现...

第八章 十年

转眼一晃便是十年,玛法历509年,开春之际,漫长的十年战争终于由一纸文书告终,现任比奇国王亨利二世胆小懦弱,拱手半壁河山让与兽人。哪知兽人得寸进尺,让亨利二世放逐神龙卫,愚昧的百姓为了所谓的和平,居然赞成了这个荒谬的条件。无奈,当时的三龙卫法神龙神早先已叛国,圣战龙战又失踪。只剩下唯一的天***天带领神龙卫离开比奇归隐山林,不料在中途遭遇一群黑衣人伏击,损失惨重,残余的龙卫逃进了最初的地方“银杏村”。至此龙卫时代沉入历史,新时代来临!

历史就像一部浩瀚的书籍等着你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牵动真相的线索已随着光阴流逝渐渐的沉寂在了玛法大陆各个角落,静静的等待着你去发现,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如今又正在发生着什么?一切缠绕在你心头的疑问都得靠你自己去揭开。

这个十年注定由你做主,勇士!拿起手中的武器,踏上属于你的***征程吧!

《梁惠王上》翻译

1、描写外貌的成语

身强体壮 骨瘦如柴 弱不禁风 五官端正 虎背熊腰 怒发冲冠 饱经风霜 容光焕发

奇装异服 和颜悦色 衣不蔽体 衣衫褴褛 慈眉善目 齿如珍珠 面不改色 面黄肌瘦

大腹便便 鹤发童颜 白里透红 体态轻盈 尖嘴后腮

2、描写语言的成语

对答如流 语无伦次 义正辞严 滔滔不绝 油腔滑调 谈古论今 口是心非 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 信口开河 脱口而出 各抒己见 强词夺理 指桑骂槐 长吁短叹 无理取闹

巧舌如簧 语重心长 大言不惭 理直气壮 隐约其辞 口蜜腹剑 信口开河 豪言壮语

3、描写神态的成语

神***奕奕 精神焕发 谈笑风生 得意忘形 全神贯注 泰然自若 呆若木鸡 无精打***

垂头丧气 张牙舞爪 目瞪口呆 张口结舌 神***飞扬 趾高气扬 坐卧不安 温情脉脉

威风凛凛 漫不经心 神态自若 神色不惊 踌躇满志 悠然自得 耀武扬威 喜笑颜开

4、描写动作的成语

察言观色 左顾右盼 瞠目结舌 袖手旁观 伸头缩颈 一饮而尽 洗耳恭听 眼疾手快

龇牙咧嘴 手忙脚乱 昂首挺胸 抓耳挠腮 摩拳擦掌 手不释卷 前俯后仰 上蹿下跳

大步流星 手舞足蹈 交头接耳 东张西望 拳打脚踢 蹑手蹑脚 指手画脚 摇头摆尾

5、描写心理的成语

心花怒放 犹豫不决 胸有成竹 心慌意乱 惶恐不安 怒气冲天 沾沾自喜 提心吊胆

心领神会 心急如焚 心惊肉跳 喜出望外 悔恨交加 喜不自禁 满腔怒火 做贼心虚

追悔莫及 火冒三丈 焦躁不安 魂不附体 羞愧难当 忐忑不安 深恶痛绝 慷慨激昂

6、描写品质的成语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舍己为人 见义勇为 刚正不阿 盛气凌人 落井下石 精忠报国

两袖清风 浩气长存 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坚强不屈 大义凛然 雪中送炭 拔刀相助

洁身自好 鞠躬尽瘁 明哲保身 营私舞弊 坚贞不屈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循规蹈矩

7、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 春满人间 春寒料峭 桃红柳绿 风和日丽

百花争艳 百花齐放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欣欣向荣 争奇斗艳

鸟语花香 群芳争艳 万物峥嵘 生机勃勃 柳暗花明 阳春三月 万木竞秀

8、描写夏天的成语

夏天炎炎 骄阳似火 酷暑盛夏 夏阳酷暑 烈日当空 热风扑面 热不可耐 盛夏三伏

炎炎盛夏 烈日中天 夏意正浓 挥汗如雨 赤日炎炎 大雨倾盆 伏梢未尽 疾风暴雨

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绿叶成阴 郁热沉闷 溽暑酷夏 汗流浃背 大雨涔涔 熏风拂拂

9、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风瑟瑟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菊怒放 秋色宜人 秋水长天

硕果累累 望穿秋水 天高云淡 黄叶纷飞 五彩斑斓 金桂飘香 平分秋色 叶落知秋

层林尽染 枫叶似火 万花凋谢 万里霜天 落叶纷飞 五谷丰登 金凤飒飒 秋风萧瑟

10、描写冬天的成语

天寒地冻 风雨交加 瑞雪纷飞 鹅毛大雪 雪兆丰年 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寒梅怒放 百花凋零 数九寒冬 雪窑冰天 寒风刺骨 滴水成冰 北风怒吼

寒冬腊月 雪上加霜 玉树银花 朔风怒号 松柏傲寒 踏雪访梅 山舞银蛇 千里冰封

11、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

山花烂漫 姹紫嫣红 百花怒放 琼花玉叶 含苞欲放 奇花异草 草长莺飞 桃红柳绿

国色天香 沁人心脾 亭亭玉立 铁树开花 绿草如茵 杂草丛生 蔓草荒烟 古木参天

千姿百态 强干弱枝 枝繁叶茂 十围之木 高耸入云 花团锦簇 翠流 高达挺秀

12、描写山水原野的成语

崇山峻岭 依山傍水 千山万水 山鸣谷应 突兀森郁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奇峰怪石

拔地而起 峰峦雄伟 千岩竞秀 重峦叠嶂 千岩万壑 山重水复 荒山野岭 波涛汹涌

波澜壮阔 漫山遍野 沃野千里 行云流水 原野辽阔 悬崖绝壁 名山胜水

13、描写虫鱼鸟兽的成语

金蝉脱壳 闲云野鹤 蜻蜓点水 螳螂捕蝉 鸦雀无声 管中窥豹 鹦鹉学舌 飞鸽传书

百鸟朝凤 飞蛾扑火 河东狮吼 盲人摸象 声誉鹊起 跛鳖千里 哀鸿遍野 蚍蜉撼树

爱屋及乌 劳燕分飞 一丘之貉 蚕食鲸吞 趋之若鹜 鸠占鹊巢 凤毛麟角 鹅行鸭步

14、描写生肖的成语

胆小如鼠 抱头鼠窜 鼠目寸光 猫鼠同眠 牛刀小试 初生牛犊 目无全羊 吴牛喘月

虎视眈眈 卧虎藏龙 委肉虎蹊 照猫画虎 兔死狐悲 狡兔三窟 乌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肝豹胎 群龙无首 云起龙骧 叶公好龙 一龙一蛇 打草惊蛇 画蛇添足 佛口蛇心

马首是瞻 盘马弯弓 蛛丝马迹 青梅竹马 羊入虎口 十羊九牧 顺手牵羊 饿虎吞羊

沐猴而冠 猴年马月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鸡毛蒜皮 鹤立鸡群 山鸡舞镜 牛鼎烹鸡

鸡犬不宁 驴鸣狗吠 狗尾续貂 土龙刍狗 猪突豨勇 封豕长蛇 一龙一猪 狼奔豕突

15、描写早中晚夜的成语

晨光熹微 喷薄欲出 金光万道 旭日东升 光芒万丈 白虹贯日 日上三竿 残阳如血

霞光万道 日薄西山 暮色苍茫 夜幕降临 漆黑一片 星光灿烂 ***东升 风清月朗

披星戴月 万籁俱寂

16、描写风雨雷电的成语

疾风骤雨 狂风暴雨 栉风沐雨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 倾盆大雨 电闪雷鸣 瓢泼大雨

和风细雨 电光火石 风调雨顺 风驰电掣 风吹雨打 风和日丽 风起云涌 风雨交加

17、描写风景名胜的成语

名山大川 巧夺天工 湖光山色 美不胜收 风景如画 举世闻名 名不虚传 天造地设

鬼斧神工 气壮山河 五彩缤纷 心旷神怡 诗情画意 引人入胜 叹为观止 光彩夺目

18、描写人体器官的成语

唇亡齿寒 了如指掌 肝胆相照 明眸皓齿 摩肩接踵 眼疾手快 耳聪目明 耳目一新

牵肠挂肚 改头换面 胸有成竹 趾高气扬 脚踏实地 千钧一发 心腹之患 抓耳挠腮

19、描写数量多少的成语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一应俱全 无穷无尽 星罗棋布 车载斗量 不胜枚举

沧海一粟 九牛一毛 屈指可数 微不足道 寥若晨星 凤毛麟角 微乎其微 绝无仅有

20、描写时间长短的成语

长年累月 万古常青 经年累月 穷年累月 天长地久 白头如新 白驹过隙 河山带砺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岁月如流 稍纵即逝 尺壁寸阴 弹指之间 昙花一现 斗转星移

21、前后近义的成语

丰衣足食 丰功伟绩 三番五次 五颜六色 五湖四海 千姿百态 门当户对 眼疾手快

良师益友 同甘共苦 长吁短叹 殚精竭虑 龙争虎斗 拖家带口 心平气和 无边无际

开天辟地 装模作样 唉声叹气 残花败柳 天长地久 铜墙铁壁

22、前后反义的成语

谈古论今 颂古非今 博古通今 深入浅出 唯唯诺诺 朝朝暮暮 是是非非 吞吞吐吐

抑扬顿挫 荣辱与共 朝秦暮楚 南辕北辙 赏罚分明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明枪暗箭

上行下效 休戚相关 喜怒哀乐 寡不敌众 喜新厌旧 无足轻重 无中生有 朝不保夕

23、描写色彩的成语

青红皂白 姹紫嫣红 漆黑一团 黑白分明 青云直上 桃红柳绿 白驹过隙 绿肥红瘦

碧海蓝天 万紫千红 面红耳赤 一碧千里 银装素裹

24、形容活动的成语

井井有条 排山倒海 汗流如注 高歌曼舞 翩翩起舞 有声有色 快马加鞭 欢声笑语

任劳任怨 脚踏实地 得心应手 吃苦耐劳 手忙脚乱 人声鼎沸 一鼓作气 纵身一跃

25、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

专心致志 追本穷源 字斟句酌 循序渐进 目中无人 笨鸟先飞 三心二意 不求甚解

精益求精 自高自大 班门弄斧 夜以继日 不耻下问 不思进取 学而不厌 三心二意

虎头蛇尾 通宵达旦 励精图治 有的放矢 再接再厉 如饥似渴 锲而不舍 全神贯注

26、描写体育竞赛的成语

争先恐后 奋勇争先 分秒必争 争分夺秒 养精蓄锐 一决胜负 百步穿杨 龙腾虎跃

舞枪弄棒 剑拔弩张 奋起直追 不甘示弱 棋逢对手 悬而未决 一决胜负 生龙活虎

跃跃欲试 大显身手

27、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百战百胜 胜券在握 旗开得胜 势如破竹 长驱直入 冲锋陷阵 剑拔弩张 溃不成军

丢盔弃甲 人仰马翻 血流成河 荷枪实弹 攻无不克 狼狈不堪 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

刀光剑影 视死如归

28、描写书画作品的成语

龙飞凤舞 铁画银钩 天马行空 入木三分 笔走龙蛇 力透纸背 大笔如椽 初写黄庭

信笔涂鸦 栩栩如生 丹青妙笔 龙蛇飞动 惟妙惟肖

29、描写建筑特色的成语

雕梁画栋 琼楼玉宇 错落有致 鳞次栉比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亭台楼阁 金碧辉煌

高楼林立 窗明几净 别具匠心 别有洞天 高堂广厦 玲珑剔透 独具一格 古色古香

30、描写文章特点的成语

鸿篇巨制 字字珠玑 离题万里 短小精悍 妙笔生花 一波三折 画龙点睛 索然无味

承前启后 前后呼应 笔扫千年 拖沓冗长 简明扼要 妙笔生花

31、描写思念心切的成语

望眼欲穿 魂牵梦萦 望穿秋水 朝思暮想 归心似箭 倩女离魂 翘首以盼 枯苗望雨

心向往之 寸阴若岁 倚门倚闾 故剑之恩 甘棠遗爱 停云落月

32、描写称赞教师的成绩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 呕心沥血 尊师重教 德高望重 桃李满园 春风化雨

因材施教 良师益友 教学相长 乐育人材 循循善诱 有教无类 薪尽火传 断机择邻

33、描写人物的成语

风姿绰越 玉树临风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冰清玉润 出水芙蓉 花容月貌 闭月羞花

秀外慧中 虎背熊腰 花枝招展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环肥燕瘦 亭亭玉立 方面大耳

34、描写适得其反的成语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 扬汤止沸 挑雪填井 杀鸡取卵 剖腹藏珠

竭泽而渔 饮鸩止渴 投膏止火 掩目捕雀 海底捞月 戴盆望天 揠苗助长 悬驼就石

35、描写路途艰辛的成语

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栉风沐雨 翻山越岭 筋疲力尽 披星戴月 人困马乏 披荆斩棘

风尘仆仆 含辛茹苦 舟车劳顿 车殆马烦 千辛万苦 筚路蓝缕 疲于奔命 草行露宿

36、描写出自诗词的成语

雾里看花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草长莺飞 粉身碎骨 走马观花 司空见惯 妄自菲薄

寸草春晖 草长莺飞 锲而不舍 大器晚成 春风得意 翻江倒海 翻云覆雨

37、含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如虎添翼 锦上添花 繁花似锦 虚怀若谷 情同手足 嫉恶如仇 情深似海 如花似锦

归心似箭 口若悬河 光阴似箭 空中楼阁 如影随形 如获至宝 如雷贯耳 恩重如山

蚕食鲸吞 拂袖成云 烟消云散 泪如泉涌 欣喜若狂 受宠若惊 料事如神

38、含有拟人手法的成语

龙争虎斗 风卷残云 鸟语花香 争奇斗艳 天愁地惨 莺歌燕舞 闭月羞花 狐死兔泣

水送山迎 狼吞虎咽 花枝招展 兔死狐悲 燕妒莺惭 春风得意 百花争艳 争奇斗艳

39、含有夸张手法的成语

日月如梭 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一日三秋 翻江倒海

天翻地覆 怒发冲冠 弹丸之地 闻风丧胆 度日如年 惊天动地 只手遮天 气吞山河

40、出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成语

三顾茅庐 宝刀未老 乘虚而入 茅塞顿开 反戈一击 横冲直撞 抱恨终天 步步为营

舌战群雄 锦囊妙计 呼风唤雨 探囊取物 倒打一耙 囫囵吞枣 叫苦连天 半路出家

必由之路 摇身一变 冤家路窄 抓耳挠腮 火眼金睛 福星高照 神通广大 逼上梁山

调兵遣将 飞檐走壁 叫苦不迭 龙潭虎穴 三瓦两舍 天诛地灭 义薄云天

长歌当哭 丢三落四 翻天覆地 狗仗人势 沽名钓誉 横行霸道 狐朋狗友 美中不足

目无下尘 拍案叫绝 锱铢必较 平白无故 瓦灶绳床

南柯太守传的译文

孟子梁 惠 王 上①(共七章)

(一)孟子见梁惠王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④?’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⑤,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⑥。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注释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②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前369—前319年在位。魏原来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秦国的压力,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惠”是其死后的谥号。③仁义:“仁”是儒家的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义”,儒家学说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④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家:大夫的封邑。封邑是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cǎi)地。⑤乘:音shè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当时战争的形式主要是车战,一辆兵车由四匹马拉,车上有三名武装战士,后有若干步兵。古代常以兵车的多少衡量诸侯国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⑥餍:满足。

(二)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②,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③:‘时日害丧④,予及女偕亡⑤。’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享有麋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注释①《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故称《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类。此章所引为《大雅·灵台》。②王:此指周文王姬昌,殷王纣时的诸侯,子武王伐纣,灭殷。③《汤誓》:《尚书》中的一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汤誓》这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诅咒夏桀的话。④时:这。害:同“曷”,何时的意思。⑤女:同“汝”,你。

(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①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③,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注释①河内:指黄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阳、济源、博爱一带,当时是魏国的领土。②河东:指黄河以东的今山西省西南部,当时是魏国的领土。③兵:兵器。④数罟(Shuò gǔ):密网。洿(wū)池:大池。⑤庠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⑥莩(piǎo):饿死的人。

(四)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对曰:“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曰:“无以异也。”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曰:“无以异也。”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注释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五)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注释①东败于齐,长子死焉:指前343年马陵之战,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队救韩伐魏,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太子申被俘。②比:全,都。洒:同“洗”。

(六)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者也。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②,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谒见了梁襄王,退出来后,对人说:“在远处看,他不像个国君,走到跟前也看不出他的威严。他突然发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答道:‘不喜欢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会归顺服从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没有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如这时候)天上忽然涌起乌云,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果真这样,谁又能阻止它生长呢?当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好的。如果有不好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望着他了。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谁又能阻挡得住呢?’”

注释①梁襄王:惠王子,名嗣,前318年—前296年在位。②由同“犹”,如同。

(七)齐宣王问曰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情,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就没有听说过。一定要我讲的话,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宣王问:“仁德怎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回答道:“爱抚百姓而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住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宣王问:“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做到爱抚百姓吗?”

曰:“可。”

孟子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

宣王问:“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③。’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④,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孟子说:“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大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这件事?”

曰:“有之。”

宣王说:“有这回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宣王笑着说:“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王说曰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⑥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宣王高兴地说:“《诗》中说:‘别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正像说的老先生啊。我做了这件事,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心里也闹不明白。先生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这样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孟子说:“***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

曰:“否。”

宣王说:“不会。”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说:)“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了,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宣王问:“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凭什么去区别呢?”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不能。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这是属于为长者弯腰行礼一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又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宣王说:“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而闻与?”

孟子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王笑而不言。

宣王笑而不答。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孟子问:“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口腹享受吗?轻软温暖的衣服不够身体穿着吗?艳丽的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聆听吗?左右的侍从不够使唤吗?这些,大王的臣下都足以供给,大王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曰:“否,吾不为是也。”

宣王说:“不,我不为这些。”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王曰:“若是其甚与?”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曰:“可得闻与?”

宣王问:“(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孟子说:“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

曰:“楚人胜。”

宣王说:“楚国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⑧。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宣王说:“我脑子昏乱,不能进到这一步了。希望先生辅佐我实现大志,明白地教给我方法。我虽然迟钝,请让我试一试。”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这(就使百姓)连维持生命都怕来不及,哪有空闲去讲求礼义呢?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狗、猪等禽畜,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不要占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搞好学校教育,反复说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上了年纪的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王田辟疆,前319年—前301年在位。②齐桓、晋文: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小白,前685年—前3年在位,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姬重耳,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③衅钟:古代一种祭祀仪式。新钟铸成后,杀牲取血,涂在钟的缝隙处。④觳觫(hú s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⑤说:同“悦”。⑥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巧言》。⑦以上三句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刑:同“型”,示范。寡妻:嫡妻,正妻。家邦:大夫的封邑,诸侯的封国。⑧盍(hé):何不。

东平人淳于棼,在江南一带是个仗义行侠的人。他喜欢喝酒,发脾气,不拘小节。家里积攒了巨大的家产,收养了许多豪侠的门客。他因为精通武艺,曾经在淮南节度使部下当副将,由于酒后撒疯,冒犯了主帅,受了斥责革了官,很不得意。以后,他生活越发放荡,天天饮酒解闷。他家住在广陵郡以东十里的地方,住宅南面有一棵极大的古槐树,枝干又长又密,绿荫沉沉,盖住了好几亩地面。淳于棼天天和他的豪侠朋友在这槐树底下喝酒。

唐德宗贞元七年九月,有一天,淳于棼因为喝醉了酒,病了。当时两个朋友把他从座位上扶起来,送他回家,躺在客堂东面的廊檐下。两个朋友对他说:“你睡一觉吧,我们在这里喂喂马,洗洗脚,等你好一点了再走。”淳于棼脱下头巾,睡下了,迷迷糊糊地,好象做梦了。他看见有两个穿紫衣的使者,向他跪拜,说:“槐安国国王派小臣来传达命令,邀请您前去。”淳于棼不知怎么就下了床,整整衣服,跟随两个使者走到门口。看见有辆青色的小车,驾着四匹马,车旁边有—匕八个侍从的人。他们把淳于棼扶上马车,车子出了大门,向古槐树的洞口奔过去。

使者就赶车跑进树洞里。淳于棼心里觉得很奇怪,却又不敢开口问。忽然发现这里的山川、景物、草木、道路,和人世间不一样。马车向前走了几十里,就看见了外城,城墙上还有矮墙。路上,车辆和行人不断来往。在他车子左右护送车子的人,连声吆喝,声音严厉,路上的行人,都争先向两旁退避。又进入大城墙,城楼有两重,红漆的大门,楼上挂着金字匾额,题的是:大槐安国。守门的卫士一见车来,马上赶过来行礼。接着来了个骑马的,传达命令,叫道:“大王顾念驸马远来,路途辛劳,请大人先到东华馆休息!”说完,他就在前面带路,车子继续前行。

不一会,车到一处敞开着的门口,淳于棼下车进门去。只见屋宇雕梁画柱,非常壮丽,庭院里秀美的树木,珍异的果树,排列着种植在那里。屋子中间,桌椅上铺着绣垫,还有窗帘、帏帐,又陈列了各种食品。他看了心里很高兴。又听见外面高叫:“右丞相到!”他马上下台阶去恭敬地迎接。看见有一个人身穿紫色官服,手执象牙朝板,走上前来。宾主相互致礼。右丞相说:“我王不自量敝国地处偏远,特派使者恭迎君子来此,高攀婚姻。”淳于棼回答说:“棼低贱无能,怎敢有此奢望。”右丞相就邀请淳于棼一同去朝见国王。走了百余步,进入一个朱漆大门。门里手拿矛、戟、斧、钺的武士,夹道列队;文武官员几百人,退在路边。他看见有个平日和他一同喝酒的朋友周弁,也站在迎接的队伍里。他心里暗自高兴,但不敢上前去问话。右丞相引导淳于棼走上大殿,殿旁警卫森严,象是皇帝的宫廷。只见有个人身材高大,相貌端庄,坐在王位上,穿着洁白的绸衣,戴着华丽的帽子。淳于棼战战兢兢,不敢抬头去看。左右的侍从官命令他向国王行礼。国王说:“从前得到你令尊的同意,不嫌弃我这小国,允许让我将二女儿瑶芳,终生侍奉你。”淳于棼只是低头拜谢,不敢回答一句。国王又说:“严现在先回宾馆,以后再行大礼。”并下旨:右丞相伴同淳于棼回宾馆。淳于棼心想,我父亲是驻守边疆的将军,前一时落到敌人手里,死活不知。是不是父亲已和北方敌人讲和了,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他越想越不明白,找不到根由。

这一天晚上,行大礼的聘物羔羊、大雁、钱币、绸绢,以及各种仪仗,歌妓乐队,酒宴灯烛,车马礼品等需用的一切,全都备齐。来了一群姑娘,有的叫华阳姑,有的叫青溪姑,有叫上仙子的,有叫下仙子的,来了好几位,每个都带着几十个侍女。她们头戴翠凤冠,身穿金霞衣,满身彩色衣妆,镶嵌黄金的首饰,金光闪闪,叫人睁不开眼。她们东游西逛,笑语喧哗,在屋里进进出出,都争着跟淳于棼开玩笑。她们个个年轻貌美,巧言利舌,淳于棼没法答对。其中有个姑娘对他说:“去年三月初三,我随着灵芝夫人到禅智寺,在天竺院看石延跳《婆罗门舞》。我和姐妹们坐在北窗下的石床上。那天你这个少年郎,也下马来看,你一定要和我们亲近,说了许多玩笑话。我和穷英妹妹还把一块红纱巾打了结挂在竹枝上,你就想不起这件事了?七月十六,我在孝感寺跟着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我在讲席下施舍了两只金凤钗,上真子施舍了一只水犀角做的盒子,那时你也在讲席里,到法师那里要来金凤钗和水犀盒,又是赏玩又是赞叹,认为真是珍品,看了很久。又看着我们说:‘施舍的宝物和施舍宝物的人,都不是人世间能有的啊!’你还问我姓什么,哪里人,我都没有回答。那时候,你对我一片深情,恋恋不舍,盯住我看着,现在你难道不想到这件事?”淳于棼说:“我把它藏在心底里,哪一天也不忘记!”好多姑娘都说:“想不到今天和你攀了亲戚!”接着,有三个男人,穿戴端庄,上来拜见,说:“奉大王命,来作驸马傧相。”其中有一个人是淳于棼老相识,他指着说:“你不是冯翊郡的田子华?”田子华说:“正是。”淳于棼走上前,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过去交往的情景,说了好久。又问他:“你怎么在这里?”田子华说:“我到处漫游,到这里,得到了右丞相武成侯段公的赏识,因此就住了下来。”淳于棼又问:“周弁也在这里,你可知道?”田子华说:“周弁,他地位高贵着呢,官叙司隶,权势很盛,我几次承他庇护过。”两个又说又笑,很高兴。一会儿,传来了喊声:“请驸马进!”三个人马上取来佩剑、礼服、礼帽,给淳于棼换上了。田子华谓:“想不到今天能目睹你的盛礼,以后你不要忘了我。”这时,几个个美女,吹奏起美妙的乐曲来,乐声清亮婉转,调子凄凉悲怆,不是人世间所能听到。车子前面,有几十个仪仗队员举着巨烛引路,车子左右的仪仗,有装饰着黄金和翡翠的行幕,色彩鲜丽,制作精巧,前后仪仗有几里路长。淳于棼端正地坐在车里,心里恍恍惚惚的,感到局促不安。田子华几次和他说笑,让他不要紧张。刚才见到的那些姑娘们,各自乘坐了凤凰车,都排在车队中间。车子拉进一座大门,门楣上大书:“修仪宫”。姑娘们已经下了车,三三两两站在旁边。司仪官叫淳于棼下马车,跪拜,还前前后后打拱作揖,婚礼仪式,和人世间完全相同。礼成,淳于棼揭开新娘障面的纱巾,看见名叫“金枝公主”的新娘,年约十四五岁,容貌艳美,象天仙一般。接下来喝交杯酒,仪式也很隆重。从此,淳于棼和妻子越过越恩爱,他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贵。他以驸马的身份,出进用的车马,交游的宴席,手下的仆役,各种排场,仅次于国王。

国王命令淳于棼和许多文武官员带了警卫,到京师西部的灵龟山去打猎。那里峰峦峻秀,河流宽广,林树茂密,各种飞禽走兽,都生活在其中。这一天大家都猎获了许多禽兽,到傍晚满载而归。

有一天,淳于棼启奏国王说:“不久前臣成婚之日,大王说婚事是臣父同意的。臣父在边防辅佐将领,因为战事失利,陷落胡人军中,和家中断绝音讯已有十七八年。大王既然知道臣父下落,请准臣下前去一次拜望臣父。”国王立即回答:“亲家公官职在身,守卫北疆,我这里一直与他有书函往来。你可写封信去告知一切,不必急急前去。”淳于棼就叫妻子准备了孝敬他父亲的礼物,连同写好的信,一起派人送去。过了几天,回信来到。淳于棼细读了信,所写到的确实是他父亲生平的事迹。信里有好多思念他、教诲他的话,情深意切,象往年写来的信一样。又问起亲戚的存亡,家乡的兴废;再说到相距遥远,音讯阻绝,言辞悲苦哀伤,又不叫儿子去看望他。只说:“到丁丑年,一定能与你会见。”淳于棼捧着书信,哽咽悲泣,无法克制自己的凄苦之情。

有一天,淳于棼的妻子对他说:“你难道不想做官吗?”淳于棼说:“我放荡惯了,不懂得怎样办理政务。”他妻子说:“你尽管做官好了,我会从旁帮助的。”她就去对国王说了。过了几天,国王对淳于棼说:“我国的南柯郡政务办得不好,原任太守已经罢去,现在想借重你的大才,委屈你担任这个官职,你可以和我女儿同去。”淳于棼恭敬地接受了任命。于是国王下令主管官员准备新太守行装,把黄金、宝玉、绸缎、箱笼,还有男仆、女仆,车子、马匹,排满在大路上,用这些为公主送行。淳于棼年轻时只知仗义行侠,从来不想会大富大贵,现今非常高兴。他向国王上了个奏章,说:

臣是将门后代,素来没有真实的才学,现担当这样的重任,一定会败坏朝政;想到所负的职责,心中翻腾不安。今欲广求高明人士,以补我的不足。现任司隶颍川人周弁,为人忠诚磊落、刚正直率,守法无私,具有辅佐的才能;冯翊郡田子华,尚未叙官职,为人清廉谨慎,识时通变,深明政治教化的本源。此二人和臣都有十年交谊,臣深知他们的才能,可以委办政务。请委任周弁为南柯郡司宪,田子华为南柯郡司农。这样可使臣治下有政绩申报,国家法制能系统贯彻。”

国王就按表准奏,任命了周、田二人,一起派往南柯。

那天晚上,国王和夫人在京城南部设宴送行。国王对淳于棼说:“南柯是我国的大郡,土地肥沃,人才很多,没有好的政治是难以治理的。现在有周、田两人辅佐,望你努力职守,以符合国家的期望。”夫人嘱咐公主说:“淳于郎性情刚强,喜爱喝酒,加上年少气盛;作妻子的本份,最重要的是温柔顺从。你好好侍奉他,我也就放心了。南柯离这里虽不算远,究竟不能早晚见面,今天要分别,怎么能不流泪啊!”淳于棼和妻子向国王和夫人拜别,上了车,由武士保卫着向南起程,一路上说说笑笑,很高兴。

几天后到了南柯。郡里的大小官员、和尚道士、父老士绅、乐队、管车的差役、武卫人员、准备好的太守的花车,都争先来迎接。欢迎的人群挤得满满的,钟鼓敲奏声音喧闹,队伍排了十多里长。只见城墙、亭台、楼阁,气象壮丽。进入了大城门,门上也有个大匾额,上面大书:“南柯郡城”。车子开进一座朱漆窗轩的厅堂,两侧排设仪仗,屋宇庄严幽深,那便是太守府了。淳于棼到任之后,考察风土人情,访贫问苦,政务都委托给周、田二人,没多久,郡中治理得很好。从此他做了二十年太守,百姓都得到了教化,到处歌颂他,给他树立功德碑,建造生祠。国王也极器重他,赏赐给他封地,授予他爵位,相当于丞相。周弁和田子华,都因政绩卓著,几次升迁,官阶都比前更高。淳于棼生了五男二女:儿子都靠门荫封官,女儿也和王族子弟结亲。全家荣华富贵,盛极一时,当时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这年,有个檀萝国来侵犯南柯郡。国王命令淳于棼点将练兵出击。于是淳于棼上表保荐周弁领兵三万,在瑶台城抗击敌人。周弁只凭血气之勇,不重视敌人的力量,交战之后,打了大败仗。周弁丢盔弃甲,单骑潜逃,深夜回城。敌人也收拾了辎重铠甲撤兵回去了。淳于棼就把周弁囚禁,上表向国王请求处分;国王赦免了他们。就在这个月,司宪周弁背上发毒疮,死了。淳于棼的妻子金枝公主害病,十天以后也死了。淳于棼上奏章请求交卸太守职务,护送公主灵柩回京,国王批准,派司农田子华代行南柯太守职。淳于棼痛哭不止,公主灵柩启运,丧事的队伍过路时,男女百姓号哭相送,百姓和官员都摆设酒菜路祭,数不清的人拉住车辕阻拦道路,不忍淳于棼离去。灵车到达京都,国王和夫人穿着素服,在城郊哀哭,等候灵车到来。国王封给女儿谥号为“顺仪公主”,重新备了仪仗、灵车上的华盖、乐队,把灵柩葬在京都东十里的盘龙岗上。这个月,已故司宪周弁的儿子周荣信,也护送父柩回京都。

淳于棼长期在外郡做大官,和京师大员很有交情,豪门贵族,没有一个不和他合得来的。自从交卸南柯太守官职回京居住,进出很自由,和宾客交游,威望和权势一天比一天高,国王心里有点不信任他。这时有人上奏章说:“天象有变异,预示国家将有大祸:京城将要迁移,宗庙将会崩坏,事变由外族挑起,在宫廷之内爆发。”众人议论,都说是淳于棼权势超过本分,要应在他身上。国王就下令削去淳于棼的侍卫人员,禁止他和别人交往,命他住在私宅里,不准外出。淳于棼自认为镇守大郡多年,从来不曾有过失职的地方,现今受到诽谤不实的流言,心里郁郁不乐。国王也知道了他的心情,就对他说:“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亲戚,不幸小女夭折,不能和你白头偕老,我心中很是悲痛!”夫人就把外孙留在宫中,亲自抚养。国王又对淳于棼说:“你离家多年,可以短期回本乡一次,看看乡亲本族,外孙留在这里,不必挂念,三年之后,我再派人接你回来。”淳于棼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叫我回到什么地方去?”国王笑着说:“你是人世间来的,你的家不在这里。”淳于棼听了,迷糊了半天,才醒悟过来,记起了以前来这里的事,就流下眼泪,请求回乡。国王叫左右的人去送他,淳于棼再拜辞别,看见又是他来时的两个紫衣使者跟随着他。

出宫门之外,看见让他坐的车子很不象样,他平时使唤的手下人、车夫一个也不见,心中十分感叹。上车后,车子走了几里路,出了大城,仍然是当年东来走的道路,山川原野,景色依旧。送他的两个使者,已经没有了来时的威风,淳于棼更加感到不愉快。他问使者:“什么时候可以到广陵郡?”两个使者只管哼哼唱唱,好一会才回答:“快要到了。”

一会儿,车子驶出一个洞穴,淳于棼看见自己的本乡里巷,全和过去一样,禁不住悲从中来,流下眼泪。车到家门口,两个使者扶他下车,走进门,走上阶沿,看见自己的身子躺在大堂东面的廊檐下。淳于棼又惊又怕,不敢走向前。两个使者就大声呼叫他的姓名几声,淳于棼忽然醒过来了。看见家里的仆人正拿着扫帚打扫庭院,两个朋友正坐在榻边洗脚,斜阳正照在西墙上,杯中剩酒还放在东窗窗台。他做梦的短短时间,在梦里已经过一世了

淳于棼感叹不止,就叫两个朋友过来,把梦里的经历全都告诉他们。他们也觉得惊奇。就和他一起走出去,寻到了大槐树下的洞穴。淳于棼指着洞穴说:“这个洞穴就是我梦中闯进去的地方。”两个朋友认为是狐狸精或树妖作怪。他们就叫仆人拿了斧头,砍去树根上的叉枝,除去新生的枝条,查究洞穴里的情况。向旁边挖进去一丈多,发现一个大洞,洞底豁然开朗,可以放得下一张床。上面堆积着泥土,做成了城墙、楼台、宫殿的样子,有数不尽的蚂蚁,聚集在那里。土堆中间有个小台,颜色是朱红的,台上有两个大蚂蚁,白色的翅膀、红色的头,全身长约三寸,周围有几十个大蚂蚁护卫着,别的蚂蚁都不敢走近。这两个大蚁当然就是国王和夫人了。这里也就是槐安国的京都。又挖到一个洞穴:在大槐树向南的树枝四丈多高的地方,通道曲折,中间有块方地,也有土城和小楼,也有一大群蚂蚁集聚在其中,这就是淳于棼治理的南柯郡了。另外有个洞穴,在西边二丈远地方,凹陷象个地窖,形状很怪,里面有只腐烂的乌龟,龟壳大得很,由于积雨浸润,壳上生了一丛丛小草,长得很茂密,草丛覆盖了整个龟壳,这是淳于棼曾经打猎的灵龟山。又找到一个洞穴,往东距离一丈多,老树根弯弯曲曲,象龙蛇一样,中间有个小土堆,有尺把高,这就是淳于棼安葬妻子在盘龙冈的坟墓了。淳于棼回想梦中经历,心中万分感慨,看到发掘所得踪迹,都和梦中相符合,他不忍心让两个朋友去破坏它,立刻吩咐照原样掩盖堵塞好。这天夜里,起了暴风骤雨,天明去看洞穴,全部蚂蚁都不见了,不知迁到哪里去了。梦中有人预言的“国家将有大祸,京都要迁移”,此就是应验了。淳于棼又想起檀萝国来侵犯的事,又请两个朋友同去找那地方。发现住宅东去一里有条枯干的山涧,边上有株大檀树,树上缠绕着藤萝,大树把阳光都遮盖住了,树旁有个蚂蚁洞,也有许多蚂蚁聚集在里边。檀萝国,难道不就是这里吗?

啊,蚂蚁也有这样的灵异,叫人弄不清怎么回事,何况藏在山里伏在树丛里的大禽大兽兴妖作怪的事呢?那时淳于棼的酒友周弁、田子华都住在***县,和他十多天没有来往了,他立即派仆人去探望他们,才知周弁生急病已死,田子华也病卧在床。淳于棼感到南柯一梦的虚幻,由此懂得了人生一世,也不过是弹指即逝,就信奉道教,戒绰酒色。三年之后,正是丁丑年,他病死在家,终年四十七岁,正好符合梦中父亲信中说过的话。

作者在贞元十八年秋八月,从吴郡到洛阳,船在淮水边暂时停留,偶然遇见了淳于棼的儿子淳于楚。我向他问起这件事,又同去考查遗址,再三核对,那件事全都是确实的,就写成本篇,给喜爱奇闻的人阅读。这件事虽然涉及神奇怪异,不合常情,但对钻营功名妄想富贵的人,倒可引为儆戒。后世的先生们,希望你们把功名富贵看作偶然的南柯一梦,不要把名位在人们面前夸耀了!

前华州参军李肇为本文作了四句赞语:

做官做到高职位,权势压倒京城,通达的人看这些,就只是蚂蚁窠里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