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自如的生肖是什么生肖_意气自如文言文翻译元朔六年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26 0
  1.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接下来所有文言文{到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求翻译。
  2. 文言文 臣部为前将军 部什么意思
  3. 《效古诗》原文及赏析
  4. 高中文言文翻译 。高分悬赏。在线等
  5. 李广传文言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

元朔六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意气自如的生肖是什么生肖_意气自如文言文翻译元朔六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qiān,千)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好了!这下很准确了!!!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接下来所有文言文{到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求翻译。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 “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加以渲染。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裏,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自便,不击刀鬬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鬬,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於文法。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闲,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蚡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於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当户有遗腹子名陵。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当下吏治,蔡亦***,不对狱,国除。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鬬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文言文 臣部为前将军 部什么意思

翻译: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

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因此他领兵有几次被困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没过多久,石建死了,于是皇上召见李广,让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

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用光了。

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

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单于得到李陵之后,因平素就听说过李陵家的名声,打仗时又很勇敢,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汉朝知道后,就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从此以后,李家名声败落,陇西一带的人士曾为李氏门下宾客的,都以此为耻辱。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原文: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

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此文出自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李将军列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

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效古诗》原文及赏析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为后将军,跟从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大多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广军无功而还。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副)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致力于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匈奴之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博望侯张骞延误行程,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当年同他一起为汉中郎的堂弟李蔡,“蔡为人在下中”,“下中”,即《汉书古今人物表》之第八等,下等之中。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景帝时,李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后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位至三公。李广的许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一次李广与望气***的王朔交谈,说:“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具体怎样 你再看看

高中文言文翻译 。高分悬赏。在线等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效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效古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范云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鉴赏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近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平,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近)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李广传文言文

是《史记·李广传》吧?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1)。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2)。广世世受射(3)。孝文十四年(4),匈奴大入萧关(5),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6),用善射,杀首虏多(7),为郎(8),骑常侍(9)。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1)陇西:郡名。治耿道(在今甘肃临洮)。成纪:县名。在今甘肃通渭东。(2)燕:战国七雄之一。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派荆轲刺秦王政,未遂,后为秦军俘获。(3)世世受射:世代相传射箭的方法。(4)孝文十四年:即公元前166年。(5)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6)良家子:自给车马的平民子弟;不是出身于医、巫、商贾、百工之家。(7)首虏:敌人的首级。(8)郎:官名。帝王恃从官的通称,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是郎中令(后改光禄勋)的属官。(9)骑常侍:郎官的加衔。

景帝即位,为骑郎将(1)。吴楚反时,为骁骑都尉(2),从太尉亚夫战昌邑下(3),显名。以梁王授广将军印,故还,赏不行(4)。为上谷太守(5),数与匈奴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6):“李广材气,天下亡(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角)(7),恐亡之。”上乃徙广为上郡太守(8)。

(1)骑(jì)郎将:官名。郎官有车、户、骑三将,骑郎将即其一。(2)骁骑(xiáojì)都尉:率领骁骑(轻骑兵)的军官。(3)亚夫:即周亚夫,详见《周勃传》附周亚夫传。(4)以梁王授广将军印等句:言李广本是汉将因私受梁王(刘武)的将军印有过,故还军后不予封赏。(5)上谷:郡名。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6)典属国:官名。掌管民族事务。上:这里指汉景帝。(7)角:角胜败。(8)上郡:郡名。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县东南)。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1)。中贵人者将数十骑从,见匈奴三人,与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2)。”广乃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山,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上山陈(阵)(3)。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广令曰:“前!”未到匈奴陈(阵)二里所(许),止,令曰:“皆下马解鞍!”骑曰:“虏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坚其意。”有白马将出护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纵马卧。时会暮,胡兵终怪之,弗敢击。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夜取之,即引去。平旦(4),广乃归其大军。后徙为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

(1)中贵人:皇帝宠信的宦官。勒习兵:统领训练部队。(2)雕:似鹰的猛禽。(3)阵:摆开阵势。(4)平旦:清晨。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1),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2)。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3)。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阵)(4),就善水草顿舍,***自便,不击刁斗自卫(5),莫(幕)府省文书(6),然亦远斥候(7),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阵),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猝)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8),为人廉,谨于文法。

(1)未央卫尉:官名。掌管未央宫的警卫。(2)长乐卫尉:官名。掌管长乐宫的警卫。(3)将屯:带兵驻守。(4)行:行军。部曲:军队的编制。行阵:行军的阵列。(5)刁斗:可容一斗粮的铜锅。昼炊饭食,夜击巡逻。(6)幕府:军队的司令部。省:简化之意。(7)远斥候:在远处布置侦察兵。(8)太中大夫:官名。郎中令的属官,掌朝议。

后汉诱单于以马邑城(1),使大军伏马邑傍,而广为骁骑将军(2),属护军将军(3)。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4)。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广必生致之(5)。”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6)。行十余里,广阳(佯)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7),暂腾而上胡儿马(8),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9)。吏当广亡失多(10),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1)马邑:县名。今山西朔县。(2)骁骑:当时将军的冠号。冠号将军于战时方任命。(3)护军:也是将军的冠号。当时护军将军是韩发国。(4)雁门:指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上的雁门关,为当时北方要塞。(5)生致之:把活人送来。(6)络:网。(7)睨(nì):斜视。(8)暂腾:突然跃起。(9)下广吏:将李广交给执法官处理。(10)当(dàng):判决。

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1)。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2),呵止广(3),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居无何(4),匈奴入辽西(5),杀太守。败韩将军(6)。韩将军后徒居右北平(7),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轼)(8),遭丧不服(9),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悚)(10),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11),威稜憺(惮)乎邻国(12)。’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干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13),稽颡请罪(14),岂朕之指(旨)哉!将军其率师东辕(15),弥节白檀(16),以临右北平盛秋。”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1)故颍阴侯:旧时的颍阴侯灌氏。《史记》谓“颍阴侯孙”,则是灌婴之孙灌强。屏(bǐng)居:退隐乡居。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2)霸陵: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尉:指县尉,主管武事。(3)呵(hē)止:喝令止步(不让通过)。(4)居无何:过不久。(5)辽西:郡名。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6)韩将军:指当时为材官将军的韩安国。(7)右北平:郡名。治平刚(在今辽宁凌原县西南)。(8)不轼:不抚车轼。轼:车前横木。(9)不服:不服丧服。(10)悚(sǒng):恐惧。(11)夷貉(hé):泛指少数民族。(12)威稜(léng):威势。(13)免冠徒跣(xiǎn):脱去头冠,赤足步行。(14)稽颡(sǎng):叩头。(15)辕:行馆。(16)弥节:犹驻节。弥,止也。白檀:县名。在今河北滦平县北。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射杀之。

石建卒(1),上召广代为郎中令。元朔六年(2),广复为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3)。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4),而广军无功。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5),异道。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从数十骑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报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为圆陈(阵)外乡(向)(6),胡急击,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毋发(7),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8),杀数人,胡虏益解(9)。会暮,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10),益治军(11)。军中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乃解去。汉军罢(疲),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自当,亡(无)赏。

(1)石建:万石君石奋之子,曾为郎中令,为官谨慎。(2)元朔六年:前123年。(3)大将军:指卫青。定襄:郡名。治成乐(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4)中首虏卒:符合斩获敌首的标准。中(zhòng):达到;符合。率(lù):标准,规定。(5)张骞:本书有其传。(6)圆阵外向:列成圆形阵,兵士面向外对敌。(7)持满毋发:拉开弓勿发射。(8)大黄:**的大弩,可以连发、远射。神(pí)将:副将。(9)益:逐渐之意。(10)意气自如:神色如常。(11)益:更加之意。

初,广与从弟李蔡俱为郎,事文帝。景帝时,蔡积功至二千石。武帝元朔中(1),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2),代公孙弘为丞相(3)。蔡为人在下中(4),名声出广下远甚,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5)。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与望气王朔语云(6):“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7),材能不及中(8),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9),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恨者乎(10)?”广曰:“吾为陇西守,羌尝反(11),吾诱降者八百余人,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1)元朔:汉武帝年号(前128—前123)。(2)元狩二年:前121年。(3)公孙弘:本书有其传。(4)下中:下中等。汉时分人为九等,下中为第八等。(5)九卿:西汉包括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少府、鸿胪、宗正、大司农等。(6)望气:占候之术。这里指望气者。王朔:汉代著名的望气者。(7)诸妄:《史记》作“诸部”。妄:犹凡。(8)中:中等之人。(9)不为后人:不在他人之后。(10)恨:悔恨。(11)羌:少数民族,西汉时散居于今甘肃、青海一带。

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得赏赐,辄分其戏(麾)下,饮食与士卒共之。家无余财,终不言生产事。为人长,爱(猿)臂(1),其善射亦天性,虽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呐(讪)口少言(2),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阵),射阔狭以饮(3)。专以射为戏。将兵乏绝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不近水,不尽餐,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数困辱,及射猛兽,亦数为所伤云。

(1)猿臂:喻臂长而灵活。(2)讷(nè)口:语言迟钝。(3)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这是一种游戏。即在地上划阔狭(宽窄)不同的线,从远处射之,比赛射箭的准确度,输者罚饮酒。

元狩四年(1),大将军票(骠)骑将军大击匈奴(2),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1)元狩四年:前119年。(2)骠骑将军:指霍去病。本书有其传。

大将军青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1),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2),出东。东道少回远(3),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4)。广辞曰:“臣部为前将军(5),今大将军乃徒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6),乃今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阴受上指(旨)(7),以为李广数奇(8),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9)。是时公孙敖新失侯(10),为中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徒广。广知之,固辞。大将军弗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幕)府(11),曰:“急诣部(12),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13),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惑失道(导)(14),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漠)(15),乃遇两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6),因问广、食其失道状,曰:“青欲上书报天子失军曲折(17)。”广未对。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幕)府上簿(18)。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于今自上簿。”

(1)走:追逐之意。(2)并:合并。右将军:指赵食其(yìjī)。(3)少回远:稍迂回而道远。(4)不屯行:不能结队前进。(5)臣:自谦称。部:率领,引申为职务。(6)结发:指成年束发。(7)阴:暗中。(8)数奇(jī):言命运不佳。古代占卜,以偶为吉,以奇为凶。(9)恐不得所欲:言恐怕不能胜敌。(10)公孙敖:公孙,复姓,敖,名。曾封为合骑侯,又因怯敌而失侯。(11)幕府:这里指大将军卫青行军府。(12)诣(yì):往。(13)意象温(yùn)怒:内心怒表露于外。愠,含怨。(14)导:向导。(15)南绝漠:向南渡过沙漠。绝:横渡。(16)糒(bèi):干饭。醪(láo):浊酒。遗(wèi):送给。(17)曲折:言具体情况。(18)上簿:申状受审。

至莫(幕)府,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徒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矣(1)!”遂引刀自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2),老壮皆为垂泣。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1)刀笔之吏:掌管文书之官吏。古时书简,以笔记事,以刀削误。刀笔连用,有增减随意之意。(2)知:熟识。

广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上与韩嫣戏(1),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上以为能。当户早死,乃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广死军中时,敢从票(骠)骑将军。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诏赐家地阳陵(2),当得二十亩,蔡**三顷,颇卖得四十余万,又**神道外壖地一亩葬其中(3),当下狱,***。敢以校尉从票(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旗鼓,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4),票(骠)骑将军去病怨敢伤青,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为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

(1)韩嫣(yān):汉武帝之宠臣。(2)阳陵:县名。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3)神道:墓前通往外面的大道。壖(ruán)地:空地。(4)甘泉宫:原为秦朝离宫,这时是汉武帝游猎避暑之处。

敢有女为太子中人(1),爱幸。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尝与侍中贵人饮,侵陵之,莫敢应,后诉之上,上召禹,使刺虎,县(悬)下圈中,未至地,有诏引出之。禹从落(络)中以剑斫绝缧(2),欲刺虎。上壮之,遂救止焉。而当户有遗腹子陵(3),将兵击胡,兵败,降匈奴。后人告禹谋欲亡从陵,下吏死。

(1)太子:时太子为武帝长子刘据。中人:未有封号的宫人。(2)缧:索也。(3)遗腹子:夫死而孕妻所生之子。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1)。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2),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3),将勇敢五千人(4),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5)。数年,汉遣贰师将军伐大宛(6),使陵将五校兵随后(7)。行至塞,会贰师还。上赐陵书,陵留吏士,与轻骑五百出敦煌(8),至盐水(9),迎贰师还,复留屯张掖。

(1)侍中:官名。侍从皇帝,出入应对。这里是建章监的加官。建章监:建章官守卫营的长官。(2)居延:泽名。又名居延泽,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3)骑都尉:在边郡掌管骑兵训练的长官。(4)勇敢:勇敢之士。(5)酒泉:郡名。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张掖:郡名。治得(在今甘肃张掖西北)。(6)贰师将军:指李广利。大宛(yuàn):西域国名。在今苏联吉尔占斯共和国境。(7)校:汉军队编制,一校七百人。(8)敦煌:郡名。治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9)盐水:地名,在今新疆吐鲁蕃东。

天汉二年(1),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2)。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3)。陵召见武台(4),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5),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至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6),毋令专乡(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7)!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汝)。”陵对:“无所事骑(8),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9)。”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故伏波将军(10),亦羞为陵后距(拒)(11),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12),可必禽(擒)也。”书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乃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13),遮钩营之道(14)。”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15),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16);徘徊观虏,即亡(无)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17),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悦),拜步乐为郎。

(1)天汉二年:前99年。(2)天山:指南祁连山,在今甘肃、青海之间。(3)辎(zī)重:这里指输送物资的运输部队。(4)武台:殿名。在未央宫内。(5)荆楚:指长江中游地区。(6)兰干山:在今甘肃兰州市南。(7)恶(wù):不愿,羞耻之意。(8)无所事骑:不必要骑兵。(9)涉:到达之意。(10)路博德:汉将,曾为伏波将军。(11)拒:捍拒之义。(12)浚(jùn)稽:山名。在今蒙占西南部戈壁阿尔泰山脉。(13)西河:古时称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这里指今宁夏与内蒙古间自南而北的一段。 (14)钩营:地名。具体地点不明。(15)遮虏障:障名,在今内蒙额济纳旗境,汉武帝时所筑。(16)龙勒水:在今蒙古杭爱山脉东南。(17)赵破奴:汉将,封为浞野侯。受降城:在今内蒙古白云鄂博西南。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1)。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令曰:“闻鼓声而纵(2),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3),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4),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5)。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6)?”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7),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8),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日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9),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10),不能破,乃还。’”

(1)可:大约。(2)鼓声、金声:古时作战,击鼓冲锋,鸣金(钲)收兵。(3)引:退。(4)创(chuāng):创口,伤处。(5)兵:指武器。(6)军中女子:古时军中有女子,则有士气不扬之说。(7)龙城:又称龙庭,为匈奴祭天之处。汉初龙城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阴山一带,元狩四年后北迁到今蒙古乌兰巴托。故龙城,指元狩四年前的龙城。(8)葭(jiā)苇:芦苇。(9)当户、君长:泛指匈奴大小各部的首领。(10)尚:庶几;差不多。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1),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2),颍川人(3),父韩千秋,故济南相(4),奋击南越战死(5),武帝封子延年为侯,以校尉随陵。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促)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6),五十万矢皆尽(7),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8),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9)!”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10),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11),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判)冰(12),期至遮虏障者相待。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1)军侯:部曲中每曲有军侯一人,掌军纪。(2)成安侯:指韩延年。(3)颍川:郡名。治阳翟(今河南禹县)。(4)故济南相:往昔的济南王国相。(5)南越:国名。在今两广及越南一带。元鼎六年始改设九郡。(6)未至鞮汗山一日:言李陵距离鞮汗山仅一日之程。鞮(dī)汗山:在今蒙古南部。(7)五十万矢皆尽:言李陵部所带五十万矢全部用完。(8)隅(yú):边侧。(9)一取:言一身独取。(10)珍宝:这里指将军所用器具、衣物等。(11)兵:指矢、矛、戟等武器。(12)判(pàn):大片。期:希望。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1),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蓄)积也(2),有国士之风(3)。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4),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5),冒白刃,北首争死敌(6),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7)。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财(才)令陵为助兵(8),及陵与单于相值(9),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10),欲沮贰师(11),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1)太史令:官名。掌天文历法等,属太常。司马迁:即《史记》的作者,本书有其传。(2)蓄积:平素修养之意。(3)国士:国中杰出人物。(4)媒糵(niè):媒,酒母;糵,曲。媒糵,酝酿之意。比喻构陷害人以罪。(5)空弮:言有弓无箭。(6)北首:北向。(7)暴:显露。(8)才:但,仅。(9)相值:相遇。(10)诬罔:诬陷欺骗。(11)沮(jǔ):暗讥之意。(12)腐刑:又称宫刑,割去。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1),得令老将生奸诈(2)。”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1)坐:犯错。(2)老将生奸诈:指路博德羞为李陵后拒,而生诈上奏,致使李陵失救。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杆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1),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2),母弟妻子皆伏诛(3)。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4)。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无)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5),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6),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1)生口:活人,指俘虏。(2)族:族诛,杀全家。(3)弟:疑是衍文,李陵是遗腹子,不当有弟。(4)以李氏为愧:耻李陵不能死节。(5)奚侯城:未详何地,可能在边塞。(6)大阏氏:匈奴单于之母。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1),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了灵王(2),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3)。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4),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1)妻((qì):嫁。(2)丁灵:又称丁令、丁零。活动于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3)长水:河名。谓水支流,源于蓝田。长水胡:指屯居或生长于长水地区的胡人。(4)协律都尉:官名。掌制乐律。李延年:中山人,汉武帝时音乐家。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1),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2)。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3),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5),博饮(6),两人皆胡服椎结(7)。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8),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默)不应,孰(熟)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汝)(9)。”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10)?”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11),归易耳,恐再辱,奈何!?

1. 古文李广传解析查找,急求

给你译文,需要找什么看看能不能找到。

李广,是陇西成纪的人。其祖先李信,是战国时秦国的将军,曾追获燕太子丹而获封(燕太子丹曾派荆轲刺秦王蠃政)。

后从槐里迁居成纪,于是李家便在成纪定居了下来。 李信之后,李家世代以精湛的射技家传,确有过人之处。

传至李广,遂发扬光大。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侵入萧关。

李广刚成年,首次从军,因其善射及勇猛,杀敌俘敌很多,李广于是获授中郎将。他的堂弟李蔡,也做了郎官。

二人都加衔武骑常侍(类似侍卫),常随皇帝出行,傣禄八百石。(一石=十斗=100升,是容量单位) 李广常随文帝出行,陷阵破关抵御以及格斗猛兽等方面,其勇力无人能敌。

文帝曾对他说:“可惜呀,你没有碰上时机。要是你处在汉高祖打天下的时代,做个食邑万户的列侯,根本不在话下!”由此可以知道李广的勇猛。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即位,不久开始削藩,吴王刘濞掀起“七国之乱”。在平定此役中,李广为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击吴军。

李广败敌夺旗于昌邑城下,建立首功,扬名天下。景帝弟梁王,乃授予李广将军印,而这是违反朝廷规定的。

即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接受诸侯王的授印。所以,虽然李广功大,这次却未得封赏,两相抵销。

由此可见,汉代的封赏惩罚是分明的,不以人地位的高低为准。 后李广徙为上郡太守,又先后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今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北部一带)。

北面匈奴时常南下,李广与其力战,扬名边关。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景帝派中贵人跟随李广学军事。

中贵人,带从骑数十人外出,见三个匈奴人,便想俘获他们。结果,这三人,返身射箭,将中贵人射伤,并将其随从几十人,几乎全杀光。

中贵人逃回军营诉说了经过。李广说:“这几人肯定是射雕之人”。

于是,李广就带了一百多骑去追杀他们。 那三人,弃马而步行了几十里,被李广追上。

李广射杀两个,捕获一人。正在此时,匈奴数千骑到达。

但他们见李广才一百多人,以为是诱饵。不知虚实,不敢冒进。

李广手下比较惊恐,打算逃奔回营。李广却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如果往回走,匈奴必追杀,我们将全军覆灭。

如果我们留下来,匈奴会以为我们是诱饵,必不敢攻击。”于是,李广令一百余骑不退反进,向匈奴人靠拢。

并在离匈奴很近的地方,下马解鞍,以示不备。匈奴人大惊,不敢出击。

派一将出来监视李广他们。李广上马,前去杀了他。

此时,天刚刚黑。李广他们索性躺下休息。

匈奴人十分惊异,始终不敢交战。以为有伏兵在近旁,将会在半夜攻击他们。

于是他们在天黑后,主动退兵走了,还怕汉军追来。天明,李广回到大营。

此事成为一***。由此可知李广之勇之谋。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李广和程不识从边关分别调任未央宫(皇帝住)卫尉与长乐宫(太后住)卫尉。

二人都是边关名将,但风格迥异。李广带兵,没有严格的编制和一定的行列,选择有水草的地方宿营,起居***自便,夜间不敲击刁斗巡更,军营中的文书簿籍诸事简化,但是要在离军营很远的地方布置侦察哨兵,李广这样做,居然从来没有遇到危险。

而程不识呢,严格约束手下,严格整顿编制和军营规章,夜里敲击刁斗巡更,军士官整理文书簿籍往往到天明。他这样带兵也没有危险。

当时,在边郡,匈奴人更怕李广的计谋与勇猛,士兵们也乐于跟从李广而苦恼程不识。后来,李广带兵从雁门关出击匈奴。

匈奴兵多,李广被击败,受伤后,居然被生俘了。单于下令将其带往大帐。

路上,李广瞅准一匈奴少年骑着良马,便趁机不备时,夺马夺弓箭而飞奔。匈奴兵紧追,被射杀数骑。

终因李广马快而逃回汉营。李广因所带兵士损失,又被生擒,按律当斩。

但交纳巨额赎金免斩刑,被贬为庶民。 在家住了几年,一日,李广与一个跟从外出打猎。

因为喝了酒,返家晚了。走到霸陵亭,守霸陵的官员喝醉了,便呵斥他们,不让过。

李广的随从便说:“这是从前的李将军”。尉官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是从前的将军。”

令李广宿在霸陵亭下。 后来,匈奴入侵辽西。

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被调任右北平。于是,汉武帝便招李广并封其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立即请求让霸陵尉与其一起出击匈奴。霸陵尉一到,李广便将其斩首。

从此事上看,李广也有些缺乏气量。但李广到达右北平,匈奴人怕他,便远远避开,不敢惹他。

一次,李广出去射猎,见草丛中一老虎卧伺,急搭弓而射,没有反应。走近一看,却原是石头,箭头已经深陷入石。

再射,哪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射进去了。但李广曾在右北平射杀过猛虎,也曾被虎伤及。

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广艺高胆大的一面。 李广为官清廉。

得到的赏赐,全都分给部下。饮酒吃饭与士兵一样。

终李广一生,做傣禄两千石级的官员达四十多年,但家中却无剩余财产。他身材高大,手臂很长,伸缩自如,这是他善射的天赋。

即使是他的儿子孙子及徒弟,都没有能赶上他的射技的。李广不善口才,平时少言寡语。

但他与别人住在一起时,就划地为军阵,比赛射箭的远近,输者罚其饮酒。他专门以此为嬉戏,到死都如此。

李广爱士卒。如遇到。

2. 文言文《李广列传》翻译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

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

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

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

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2 09:22 过了好几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任骁(xiāo,消)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当时单于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就逃跑了。

汉军都没有战功。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

3. 李广列传译文

从“后二岁,广(李广)以郎中令将四千起初右北平,”到“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

广军功自如,无赏。”的译文: 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

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军士都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驰去。

李敢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去,一直穿过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过敌人的左右两翼再回来,他向李广报告说:“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下来。接着李广布成圆形阵势,所有的人都面向外,匈奴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将要用尽。

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发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敌人的裨将,射杀数人,敌人攻势逐渐减弱。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

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

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

收兵回去。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未能在约定日期到达,判处死罪,出钱赎为平民;李广所立的军功和应得的罪罚相抵,没有封赏。

4. 飞将军李广的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

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原文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7a6869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61,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李将军列传》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载于《史记》卷一百零九。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5. 文言文李广翻译 急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

元朔六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qiān,千)率领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行两条路。行军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自和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向李广报告说:“匈奴敌兵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杀死了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天子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好久才准许他前去,让他任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大将军不答应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并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