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读音_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6 0
  1.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两句出自何处?以及全文是什么?
  2. 帘外雨潺潺什么意思?
  3.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出自
  4.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
  5. "梦里不知身是客,可怜身世梦中人。" 出自哪里?
  6. “梦里不知身是客”这句诗的其它几句是什么?作者是谁?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读音_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两句出自何处?以及全文是什么?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2、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帘外雨潺潺什么意思?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浪淘沙(双调小令)·帘外雨潺潺》。\r\n全文是:\r\n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r\n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n这一阕词的大意是:\r\n窗帘外传来潺潺的雨声,刚刚有了的一丝春意又要消失了。身上罗织的锦被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在梦中才会忘记自身并非此处主人,以享受短暂的快乐。\r\n独自一人不要去凭栏远望,当年拥有的大好江山,一朝失去容易,再想见到它就难了。如同这流水落花,春天一去不复返,昔日如今是天壤之别啊。\r\n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在后半生的囚居生活中,心情十分凄苦,写下了大量的词作,以表达自己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此作是他去世前不久写下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修饰,朴实感人,让读者常常掩卷沉思。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出自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

一、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二、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三、出处

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出自《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意思是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该诗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全文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梦里不知身是客,可怜身世梦中人。" 出自哪里?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一:

李煜(937-***8),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作家。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帘外雨?,?五更寒?,是写梦后所感。残梦初醒,听见窗外响起潺潺雨声,不仅觉得?罗衾?之外阵阵春之寒意。词句所写之物皆是现实,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其中的?一晌贪欢?写的是梦中之事,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忘记自己此时阶下囚的身份。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是不敢凭栏远望,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与人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词人恍惚中要归去矣。

作品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了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恋知情,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婉动人。此外,在词的上阕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现实?罗衾不耐五更寒?,回过头来再写梦中的?一晌贪欢?,今夕对比,更加含蓄地突出了现实心境的凄凉。李煜在《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词句,所写情事与此差不了多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写得曲折婉转。

赏析二: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 ,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 ,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 ?。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 ,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 ,恰值周文王出猎 ,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 ?;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 ?,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 ?。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 。?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 ,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三: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不久。可以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词的下片,起曰:?独自莫凭栏?。?独自?,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宣判吗?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真实而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说:?《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今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李后主盖用此语耳。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由此可见,?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这又正是它千百年来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划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梦里不知身是客”这句诗的其它几句是什么?作者是谁?

古代的诗词总有一 种独特的韵味,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学校就让小学生们开始背诵诗词,长大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无意中出现和诗词有关的事。看到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空,总会想起那么一两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有一句诗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怜身世梦中人”,这句话莫名中让人觉得很有触动。那么这句话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这两句诗词出在两首不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来自不同的诗人。

梦里不知身是客,前半句出自唐代李煜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梦里不知身是客”,初读美丽,可是深读却尽是悲伤。想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先完整地看完整首诗词。

这首词是李煜已经作为阶下囚的时候写下的,他本是南唐的国君,可是国家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根本无法让国家重新振新起来。所以,他的整首词都有很悲伤的情绪。

窗外下着雨,春光也很快就会过去。即便是穿着罗衾,也抵挡不住夜晚的寒冷。只有在梦里才能展示忘却自己已经是阶下囚的样子,能够得到片刻的欢愉。

可怜身是梦中人,后半句的出在王国维的《浣溪沙》。

这是一首现代的词,可是读来依旧有古词之感。简简单单的话里,藏着很有意义的人生道理。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王国维这是到寺庙中去住的时候写下的词,这首词读起来的婉约含蓄,可是却能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想要等到高峰去看看明月,可是却偶然得以用天眼来看红尘众人。看望之后才想起来,自己不过也是红尘俗世中的一个人罢了。

想要执著地去追寻什么,可是到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自己就身在其中,想要感叹人生的不容易,却不曾发现,原来的原来,自己早就已经是梦里人了。

这两句诗词,总结起来说,都是在表达一种悲伤的情感。它们出在不同的诗篇和作者,可是却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说明这两句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梦里不知身是客,可怜身是眼前人”,人生总会有很多不同的际遇,很多时候或许没有办法改变现下的生活,所以这个时候能够做到的就是找到自己能够排解心绪的方法,让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下去。只有好好的生活着,才能够谋求后效。生活中总有生存的空间,不要放弃,车到山前必有路,只有不放弃,生活总会有新的希望出现。

一、解答: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二、拓展:

1、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2、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

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3、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