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1 0
  1. 裴洎传文言文
  2. 西秦的晋书载记
  3. 文言文刘秉忠
  4. 360关于钟会、邓艾的10个成语,你了解几个呢?
  5. 《宋史》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第二百三十八(2)

1. 张文谦传文言文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2. 贾纬文言文答案'贾纬,真定获鹿人也

贾纬,镇州获鹿人。年少时考进士不中,在州里当参军。唐天成中(926~929),范延光镇守成德,聘他当赵州军事判官,升为石邑县令。

纬善长史学。唐朝从武宗以后没有实录,史官之职荒废,纬***用传闻,写《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唐末,王室衰微,诸侯强盛,征伐擅自进行,天下大乱,所以纬所写的书有许多缺漏遗失。处乱世,事迹粗略,也有助于考究当时的历史。

晋天福中(936~943),当太常博士,不是他的爱好,多次请求当史官,改任屯田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参与修唐书。守孝除服后主管制诰。当过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给事中,后来又当修撰。

汉隐帝时,奉诏与王伸、窦俨等人同修晋高祖、出帝、汉高祖实录。起初,桑维翰当宰相,常常讨厌他的为人,待他很薄。纬替维翰写传说:“维翰死,有银八千铤。”翰林学士徐台符认为不好,多次批驳纬,纬不得已,改为数千铤。

广顺元年(951)实录写成了,纬要求转任别的官,得不到同意,因此怨恨。那时,宰相王峻监修国史,纬书写日历,多言大臣的过失,峻看见了,发怒说“:贾给事子弟当官也讲门第,为啥历来诋毁当朝大臣,使他们的子孙如何当官?”告诉周太祖,贬纬当平卢军行军司马。第二年死在青州。

3. 古文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

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

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

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

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

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要***城中百姓。

文谦和秉忠、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

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和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

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

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

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

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

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4. 郭进建宅文言文翻译

译文

郭进有才能识略,战功卓著。他曾任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他在任时所建。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

他在东厢房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厢房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问:“大人您的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

原文

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刑州,今刑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於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式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

郭进造宅是选自宋代《梦溪笔谈》的中一边文章作者是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书中介绍了主人公北宋名将郭进生前的一些事迹。

扩展资料:

郭进(922年―***9年),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将领。

后晋末年,郭进投靠后汉高祖刘知远。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时,郭进因而平定河北诸郡,累次迁任乾、坊二州刺史。

郭威建立后周,移任郭进为淄州刺史。郭进在地方很有政绩,深受吏民到爱戴。吏民多次请求朝廷为郭进立碑颂德。

宋太宗继位后,任命郭进为云州观察使,判邢州,仍旧兼任西山巡检。大平兴国四年(***9年),宋太宗将亲征北汉,先命郭进分兵控制石岭关,任都部署,以防辽国。

辽国果然侵犯石岭关,郭进大破辽兵,从此并州一带辽兵丧失斗志。因监石岭军事田钦祚侵犯,***而死,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安国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郭进造宅

5. 翻译文言文宼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禀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要像这样。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大乘贼反叛,燕赵***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为立了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那些投靠杨椿替他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从此梁朝人害怕了。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都愿舍命效力。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百度上有题及答案)

6. 卢潜,范阳涿人也文言文解析

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祖父卢尚之,任魏济州刺史。父亲卢文符,任通直侍郎。卢潜长得魁梧俊美,善于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仪同贺迈胜征用为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合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为世宗所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大用。王思政在颢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王思政不能以死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世宗对左右说:“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琐,大受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显祖把卢潜杖打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不久任司州别驾,出任江州刺史,他管辖之地都能治理得好。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回到寿阳,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塑,和速接壤。卢荡安抚内外,百姓和乐相处。陈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享受彭城郡干禄。改任合州刺史,左丞依旧。又任行台尚书,不久授仪同三司。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陈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逭一请求。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卢潜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非常有成绩,陈对他很害怕。陈帝在写给边关守将的信中说:“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死,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之后,到了天堑、亘迢年间,各种税收非常繁杂。再加上高元痉执政时,禁止百姓***打猎,百姓没有了生活来源。胡商欠了官家债务,太监陈德信放任他们胡说自己依附于淮南的富户,让州县去缴收。又下令把几千匹突厥马送到扬州境内,命令当地富豪收买。刚刚交完了钱,就又下令搜求江淮之间的马匹,全部收为官马。由此百姓骚动,怨恨之极,卢潜逐事安抚民众,并利用权谋加以调和,江淮地区才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入朝任五兵尚书。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丁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卢潜叹惜说:“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到达邺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和王琳等人同时被俘。不久死在建业,时年五十七岁,他的家人买出他的尸体运回北方安葬。追封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卢潜没有儿子,把弟弟卢士邃的儿子元孝指定为继承人。

7.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

傅纬,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一样。父亲常,梁朝临沂令。傅纬幼年聪敏,七岁能背诵古诗赋达十余万字。好学,能写文章。梁太清末年,带着母亲南逃避难,不久因母亲去世,在战争的混乱中,居丧尽礼,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朋友因此称赞他。然后依据湘州刺史萧循,沿很好士,广泛收集古代典籍,傅纬随意检索阅读,于是博览群书。王琳听到他的名字,引进他为丞相府记室。王琳失败,随王琳部将孙场还都。当时世祖派颜晃赐场杂物,应蠩托傅绰撰写谢启,词文理洽,文章不加修改,晃回来说他世祖,不久召为撰史学士。授任司空府记室参军,升任骠骑安成王中记室,撰史照旧。

傅纬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接受《三论》,精通他的学习。不久以本官之间通直散骑侍郎出使齐国,返回,屡经升迁任太子庶子。

后主即位,升任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管诏诰。傅纬写文章典雅华丽性格又敏捷,虽然军国大事,下笔即成,不曾起草,沉思的人也无以加了,特别是后主器重。然而生性倔强,不注重操守,才能使气,欺凌侮辱他人,大臣们都恨他。正值施文庆、沈客卿以花言巧语受宠,控制至关重要,于是傅绰日渐疏远。施文庆等人便一同诋毁傅纬接受高丽使金,后主收事下狱。傅绰一向刚强,由于愤懑,就在狱中上书说:“那你的人,恭敬地事奉上帝,爱民如子,省嗜欲,疏远谄佞小人,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晚忘了吃饭,因此恩泽遍及世界,流传子孙。陛下近来酒色过度,不虔诚郊庙之神,专门喜欢*昏之鬼;小人在旁边,宦官弄权,厌恶忠直如果仇敌,看待百姓如草芥;后宫绮绣摇曳,厩马菽粟多余,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贿赂公行,库存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怕东南王气,由此而尽。书奏”,后主大怒。不久他,怒气稍解,派遣使者对傅绰说:“我想赦免你,你能改正错误不?”傅绰答道:“我的心像面,我面可以改变,那么我的心可以改变。后主于是更加愤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追究这件事,于是赐死狱中,时年五十五岁。有文集十卷流行于世

裴洎传文言文

孔子为百王师,立万世法,今庙堂虽废,存者尚多,宜令州郡祭祀,释奠如旧仪。近代礼乐器具靡散,宜令刷会,征太常旧人教引后学,使器备人存,渐以修之,实太平之基,王道之本。今天下广远,虽成吉思皇帝威福之致,亦天地神明阴所祐也。宜访名儒,循旧礼,尊祭上下神祇,和天地之气,顺时序之行,使神享民依,德极于幽明,天下赖一人之庆。

见行辽历,日月交食颇差,闻司天台改成新历,未见施行。宜因新君即位,颁历改元。令京府州郡置更漏,使民知时。国灭史存,古之常道,宜撰修《金史》,令一代君臣事业不坠于后世,甚有励也。

国家广大如天,万中取一,以养天下名士宿儒之无营运产业者,使不致困穷。或有营运产业者,会前圣旨种养应输差税,其余大小杂泛并行蠲免,使自给养,实国家养才励人之大也。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孔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盖君子所存者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君子之量,或有一长。尽其才而用之,成功之道也。

君子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大开言路,所以成天下、安兆民也。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而或有所蔽。且蔽天之明者,云雾也;蔽人之明者,私欲佞说也。常人有之,蔽一心也;人君有之,蔽天下也。常选左右谏臣,使讽谕于未形,忖画于至密也。君子之心,一于理义,怀于忠良;小人之心,一于利欲,怀于谗佞。君子得位,有容于小人;小人得势,必排于君子。明君在上,不可不辨也。孔子曰?远佞人?,又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此之谓也。

今言利者众,非图以利国害民,实欲残民而自利也。宜将国中人民必用场冶,付各路课税所,以定榷办,其余言利者并行罢去。古者明王不宝远物,所宝惟贤,如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此皆一人之睿知,贤王之辅成也。古者治世均民产业,自废井田为阡陌,后世因之不能复。今穷乏者益损,富盛者增加。宜禁行利之人勿恃官势,居官在位者勿侵民利,商贾与民和好交易,不生擅夺欺罔之害,真国家之利也。

笞箠之制,宜会古酌今,均为一法,使无敢过越。禁私置牢狱,*民无辜。鞭背之刑宜禁治,以彰爱生之德。立朝省以统百官,分有司以御众事,以至京府州郡亲民之职无不备,纪纲正于上,法度行于下,是故天下不劳而治也。今新君即位之后,可立朝省,以为政本。其余百官,不在员多,惟在得人焉耳。

世祖嘉纳焉。又言:?邢州旧万余户,兵兴以来不满数百,凋坏日甚,得良牧守如真定张耕、洺水刘肃者治之,犹可完复。?朝廷即以耕为邢州安抚使,肃为副使。由是流民复业,升邢为顺德府。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时人称之为聪书记。至元元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圣明御极,万物惟新,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赐第奉先坊,且以少府宫籍监户给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其地有南屏山,尝筑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十二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秉恕字长卿。好读书,年弱冠,受《易》于刘肃,遂明理学。兄秉忠,事世祖,以荐士自任,嫌于私亲,独不及秉恕。左右以闻,召见,遂同侍潜邸。世祖尝赐秉忠白金千两,辞曰:?臣山野鄙人,侥幸遭际,服器悉出尚方,金无所用。?世祖曰:?卿独无亲故遗之邪?辞不允,乃受而散之。以二百两与秉恕,秉恕曰:?兄勤劳有年,宜蒙兹赏,秉恕无功,可冒恩乎?终不受。中统元年,擢礼部侍郎、邢州安抚副使。二年,赐金符,迁吏部侍郎。三年,升邢为顺德府,赐金虎符,为顺德安抚使。至元元年,转官法行,改嘉议大夫,历彰德、怀孟、淄莱、顺天、太原五路总管。淄莱府有死囚六人,狱已具。秉恕疑之,详谳得其实,六人赖以不死。他所至,皆有惠政。召除礼部尚书。出为淮西宣慰使,会省宣慰司,历湖州、平阳两路总管。平阳岁荒,民艰食,辄开仓以赈之,全活者众。年六十,卒于官。

张文谦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二年春,来朝,复留居***。始立左右部,讲行庶务,巨细毕举,文谦之力为多。三年,阿合马领左右部,总司财用,欲专奏请,不关白中书,诏廷臣议之,文谦曰:?分制财用,古有是理,中书不预,无是理也。若中书弗问,天子将亲莅之乎?帝曰:?仲谦言是也。?

至元元年,诏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中兴等路。羌俗素鄙野,事无统纪,文谦得蜀士陷于俘虏者五六人,理而出之,使习吏事,旬月间簿书有品式,子弟亦知读书,俗为一变。浚唐来、汉延二渠,溉田十数万顷,人蒙其利。三年,还朝。诸势家言有户数千,当役属为私奴者,议久不决。文谦谓以乙未岁户帐为断,奴之未占籍者,归之势家可也,其余良民无为奴之理。议遂定,守以为法。五年,淄州妖人胡王惑众,事觉,逮捕百余人。丞相安童以文谦言奏曰:?愚民无知,为所诳诱,诛其首恶足矣。?诏即命文谦往决其狱,惟三人坐弃市,余皆释之。

七年,拜大司农卿,奏立诸道劝农司,巡行劝课,请开籍田,行祭先农先蚕等礼。复与窦默请立国子学。诏以许衡为国子祭酒,选贵胄子弟教育之。时阿合马议拘民间铁,官铸农器,高其价以配民,创立行户部于东平、大名以造钞,及诸路转运司,干政害民,文谦悉于帝前极论罢之。十三年,迁御史中丞。阿合马虑宪台发其奸,乃奏罢诸道按察司以撼之,文谦奏复其旧。然自知为奸臣所忌,力求去。会世祖以《大明历》岁久浸差,命许衡等造新历,乃授文谦昭文馆大学士,领太史院,以总其事。十九年,拜枢密副使。岁余,以疾薨于位,年六十八。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累赠推诚同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宣。

长子晏,仕至御史中丞,赠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文靖。

西秦的晋书载记

1. 裴垍传 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从文中看出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 裴光德是一个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任人唯贤的人。

2. 汪天一传,文言文及翻译

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传江天一传原文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编辑本段]江天一传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3. 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皇帝也不罪。

4. 文言文 《董文炳传》翻译

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的父亲死时他才十六岁,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季夫人有贤德,治家严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亲当成先生对待,他聪明机灵,善于记忆和背诵,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乙未年,他凭父亲的职务接任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以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没过多久,与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小官吏拿着文书让他签署时,也不敢抬头看他,内部人们都很佩服他。县里很贫穷,又遇到旱灾、蝗灾,但赋税日益增多,民不聊生。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数千石谷子代交赋税,官府才得以放过老百姓。前任县令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而贷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董文炳说:“百姓都很困苦。我作为县令,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我应当替百姓偿还。”于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价还给放贷的人,又登记县里的闲置田地分给贫民耕种。于是流散在外的人渐渐回来,几年时间后老百姓都比较富裕了。朝廷起初统计人口,下诏说有敢于隐瞒实情的将被处死,并抄没家产。董文炳让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户数便减少了。县府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不妥。董文炳说:“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愿的。”老百姓也有不愿这样做的,董文炳说:“以后他们会感激我的。”于是赋税大大减少,人们都很富裕并保全下来。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都上书给董文炳,求他裁决。董文炳曾经拜见上级官员,邻县的人都聚在那儿观看,说:“董县令看起来也是人啊,为什么他这样明断如神!”当时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压着官文不予执行。有人向州府说他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诬蔑陷害他,董文炳说:“我最终也不可能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弃官而去。

有疑问请您追问我..满意的话顺便***纳下~

5. 《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有疑问请追问,满意请顺手***纳,点击左下角按钮***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6. 李崇矩传文言文翻译及关于阅读题材及答案

李崇矩[2]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

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还判四方馆事。

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

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固辞得免。[3]

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

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尉,谥元靖。

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

7. 吕大忠传 文言文 翻译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 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 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8. 张文谦传文言文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文言文刘秉忠

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人也。在昔有如弗斯、出连、叱卢三部,自漠北南出大阴山,遇一巨虫于路,状若神龟,大如陵阜,乃杀马而祭之,祝曰:“若善神也,便开路;恶神也,遂塞不通。”俄而不见,乃有一小儿在焉。时又有乞伏部有老父无子者,请养为子,众咸许之。老父欣然自以有所依凭,字之曰纥干。纥干者,夏言依倚也。年十岁,骁勇善骑射,弯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号之曰乞伏可汗托铎莫何。托铎者,言非神非人之称也。其后有祐邻者,即国仁五世祖也。泰始初,率户五千迁于夏缘,部众稍盛。鲜卑鹿结七万余落,屯于高平川,与祐邻迭相攻击。鹿结败,南奔略阳,祐邻尽并其众,固居高平川。祐邻死,子结权立,徙于牵屯。结权死,子利那立,击鲜卑吐赖于乌树山,讨尉迟渴权于大非川,收众三万余落。利那死,弟祁埿立。祁埿死,利那子述延立。讨鲜卑莫侯于苑川,大破之,降其众二万余落,固居苑川。以叔父轲埿为师傅,委以国政,斯引乌埿为左辅将军,镇蔡园川,出连高胡为右辅将军,镇至便川,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牵屯山。述延死,子傉大寒立。会石勒灭刘曜,惧而迁于麦田无孤山。大寒死,子司繁立,始迁于度坚山。寻为苻坚将王统所袭,部众叛降于统。司繁叹谓左右曰:“智不距敌,德不抚众,剑骑未交而本根已败,见众分散,势亦难全。若奔诸部,必不我容,吾将为呼韩邪之计矣。”乃诣统降于坚。坚大悦,署为南单于,留之长安。以司繁叔父吐雷为勇士护军,抚其部众。俄而鲜卑勃寒侵斥陇右,坚以司繁为使持节、都督讨西胡诸军事、镇西将军以讨之。勃寒惧而请降,司繁遂镇勇士川,甚有威惠。

司繁卒,国仁代镇,及坚兴寿春之役,征为前将军,领先锋骑。会国仁叔父步颓叛于陇西,坚遣国仁还讨之。步颓闻而大悦,迎国仁于路。国仁置酒高会,攘袂大言曰:“苻氏往因赵石之乱,遂妄窃名号,穷兵极武,跨僭八州。疆宇既宁,宜绥以德,方虚广威声,勤心远略,骚动苍生,疲弊中国,违***人,将何以济!且物极则亏、祸盈而覆者,天之道也。以吾量之,是役也,难以免矣。当与诸君成一方之业。”及坚败归,乃招集诸部,有不附者,讨而并之,众至十余万。及坚为姚苌所杀,国仁谓其豪帅曰:“苻氏以高世之姿而困于乌合之众,可谓天也。夫守常迷运,先达耻之;见机而作,英豪之举。吾虽薄德,藉累世之资,岂可睹时来之运而不作乎!”以孝武太元十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建元曰建义。以其将乙旃音埿为左相,屋引出支为右相,独孤匹蹄为左辅,武群勇士为右辅,弟乾归为上将军,自余拜授各有差。置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漒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十二郡,筑勇士城以居之。

鲜卑匹兰率众五千降。明年,南安秘宜及诸羌虏来击国仁,四面而至。国仁谓诸将曰:“先人有夺人之心,不可坐待其至。宜抑威饵敌,羸师以张之,军法所谓怒我而怠寇也。”于是勒众五千,袭其不意,大败之。秘宜奔还南安,寻与其弟莫侯悌率众三万余户降于国仁,各拜将军、刺史。

苻登遣使者署国仁使持节、大都督、都督杂夷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苑川王。国仁率骑三万袭鲜卑大人密贵、裕苟、提伦等三部于六泉。高平鲜卑没奕于、东胡金熙连兵来袭,相遇于渴浑川,大战败之,斩级三千,获马五千匹。没奕于及熙奔还,三部震惧,率众迎降。署密贵建义将军、六泉侯,裕苟建忠将军、兰泉侯,提伦建节将军、鸣泉侯。

国仁建威将军叱卢乌孤跋拥众叛,保牵屯山。国仁率骑七千讨之,斩其部将叱罗侯,降者千余户。跋大惧,遂降,复其官位。因讨鲜卑越质叱黎于平襄,大破之,获其子诘归、***复半及部落五千余人而还。

太元十三年,国仁死,在位四年,伪谥宣烈王,庙号烈祖。 乾归,国仁弟也。雄武英杰,沈雅有度量。国仁之死也,其群臣咸以国仁子公府冲幼,宜立长君,乃推乾归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赦其境内,改元曰太初。立其妻边氏为王后,以出连乞都为丞相,镇南将军、南梁州刺史悌眷为御史大夫,自余封拜各有差。遂迁于金城。

太元十四年,苻登遣使署乾归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南羌独如率众七千降之。休官阿敦、侯年二部各拥五千余落,据牵屯山,为其边害。乾归讨破之,悉降其众,于是声振边服。吐谷浑大人视连遣使贡方物。鲜卑豆留?奇、叱豆浑及南丘鹿结并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并率众降于乾归,皆署其官爵。陇西太守越质诘归以平襄叛,自称建国将军、右贤王。干归击败之,诘归东奔陇山。既而拥众来降,乾归妻以宗女,署立义将军。

苻登将没奕于遣使结好,以二子为质,请讨鲜卑大兜国。乾归乃与没奕于攻大兜于安阳城,大兜退固鸣蝉堡,乾归攻陷之,遂还金城。为吕光弟宝所攻,败于鸣雀峡,退屯青岸。宝进追乾归,乾归使其将彭奚念断其归路,躬贯甲胄,连战败之,宝及将士投河死者万余人。

苻登遣使署乾归***黄钺、大都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左丞相、大将军、河南王,领秦、梁、益、凉、沙五州牧,加九锡之礼。时登为姚兴所逼,遣使请兵,进封乾归梁王,命置官司,纳其妹东平长公主为梁王后。乾归遣其前将军乞伏益州、冠军翟瑥率骑二万救之。会登为兴所杀,乃还师。

氐王杨定率步骑四万伐之。乾归谓诸将曰:“杨定以勇虐聚众,穷兵逞欲。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定之此役,殆天以之资我也。”于是遣其凉州牧乞伏轲殚、秦州牧乞伏益州、立义将军诘归距之。定败益州于平川,轲殚、诘归引众而退。翟瑥奋剑谏曰:“吾王以神武之姿,开基陇右,东征西讨,靡不席卷,威震秦、梁,声光巴、汉。将军以维城之重,受阃外之寄,宜宣力致命,辅宁家国。秦州虽败,二军犹全,奈何不思直救,便逆奔败,何面目以见王乎!昔项羽斩庆子以宁楚,胡建戮监军以成功,将军之所闻也。瑥诚才非古人,敢忘项氏之义乎!”轲殚曰:“向所以未赴秦州者,未知众心何如耳。败不相救,军罚所先,敢自宁乎!”乃率骑赴之。益州、诘归亦勒众而进,大败定,斩定及首虏万七千级。于是尽有陇西、巴西之地。

太元十七年,赦其境内殊死以下,署其长子炽磐领尚书令,左长史边芮为尚书左仆射,右长史秘宜为右仆射,翟瑥为吏部尚书,翟勍为主客尚书,杜宣为兵部尚书,王松寿为民部尚书,樊谦为三公尚书,方弘、麹景为侍中,自余拜授一如魏武、晋文故事。犹称大单于、大将军。

杨定之死也,天水姜乳袭据上邽。至是,遣乞伏益州讨之。边芮、王松寿言于乾归曰:“益州以懿弟之亲,屡有战功,狃于累胜,常有骄色。若其遇寇,必将易之。且未宜专任,示有所先。”乾归曰:“益州骁勇,善御众,诸将莫有及之者,但恐其专擅耳。若以重佐辅之,当无虑也。”于是以平北韦虔为长史、散骑常侍务和为司马。至大寒岭,益州恃胜自矜,不为部阵,命将士解甲游畋纵饮,令曰:“敢言军事者斩!”虔等谏曰:“王以将军亲重,故委以专征之任,庶能摧彼凶丑,以副具瞻。贼已垂逼,奈何解甲自宽,宴安耽毒,窃为将军危之。”益州曰:“乳以乌合之众,闻吾至,理应远窜。今乃与吾决战者,斯成擒也。吾自揣之有方,卿等不足虑也。”乳率众距战,益州果败。乾归曰:“孤违蹇叔,以至于此。将士何为,孤之罪也。”皆赦之。

索虏秃发如苟,率户二万降之,乾归妻以宗女。

吕光率众十万将伐乾归,左辅密贵周、左卫莫者羖羝言于乾归曰:“光旦夕将至。陛下以命世雄姿,开业洮罕,克翦群光,威振遐迩,将鼓淳风于东夏,建八百之鸿庆。不忍小下屈,与奸竖兢于一时,若机事不捷,非国家利也。宜遣爱子以退之。”乾归乃称籓于光,遣子敕勃为质。既而悔之,遂诛周等。

乞伏轲殚与乞伏益州不平,奔于吕光。光又伐之,咸劝其东奔成纪,乾归不从,谓诸将曰:“昔曹孟德败袁本初于官渡,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岂在众乎!光虽举全州之军,而无经远之算,不足惮也。且其精卒尽在吕延,延虽勇而愚,易以奇策制之。延军若败,光亦遁还,乘胜追奔,可以得志。”众咸曰:“非所及也。”隆安元年,光遣其子纂伐乾归,使吕延为前锋。乾归泣谓众曰:“今事势穷踧,逃命无所,死中求生,正在今日。凉军虽四面而至,然相去辽远,山河既阻,力不周接,败其一军而众军自退。”乃纵反间,称秦王乾归众溃,东奔成纪。延信之,引师轻进,果为乾归所败,遂斩之。

秃发乌孤遣使来结和亲。使乞伏益州攻克支阳、鹯武、允吾三城,俘获万余人而还。又遣益州与武卫慕容允、冠军翟瑥率骑二万伐吐谷浑视罴,至于度周川,大破之。视罴遁保白兰山,遣使谢罪,贡其方物,以子宕岂为质。鲜卑叠掘河内率尸五千,自魏降乾归。

乾归所居南景门崩,恶之,遂迁于苑川。姚兴将姚硕德率众五万伐之,入自南安峡。乾归次于陇西以距硕德。兴潜师继发。乾归闻兴将到,谓诸将曰:“吾自开建以来,屡摧勍敌,乘机籍算,举无遗策。今姚兴尽中国之师,军势甚盛。山川阻狭,无从骑之地,宜引师平川,伺其怠而击之。存亡之机,在斯一举,卿等戮力勉之。若枭翦姚兴,关中之地尽吾有也。”于是遣其卫军慕容允率中军二万迁于柏阳,镇军罗敦将外军四万迁于侯辰谷,乾归自率轻骑数千候兴军势。俄而大风昏雾,遂与中军相失,为兴追骑所逼,入于外军。旦而交战,为兴所败。乾归遁还苑川,遂走金城,谓诸豪帅曰:“吾才非命世,谬为诸君所推,心存拨乱,而德非时雄,叨窃名器,年逾一纪,负乘致寇,倾丧若斯!今人众已散,势不得安,吾欲西保允吾,以避其锋。若方轨西迈,理难俱济,卿等宜安土降秦,保全妻子。”群下咸曰:“昔古公杖策,豳人归怀;玄德南奔,荆、楚襁负。分岐之感,古人所悲,况臣等义深父子,而有心离背!请死生与陛下俱。”乾归曰:“自古无不亡之国,废兴命也。苟天未亡我,冀兴复有期。德之不建,何为俱死!公等自爱,吾将寄食以终余年。”于是大哭而别,乃率骑数百驰至允吾,秃发利鹿孤遣弟傉檀迎乾归,处之于晋兴。

南羌梁戈等遣使招之。乾归将叛,谋泄,利鹿孤遣弟吐雷屯于扪天岭。乾归惧为利鹿孤所害,谓其子炽磐曰:“吾不能负荷大业,致兹颠覆。以利鹿孤义兼姻好,冀存脣齿之援,方乃忘义背亲,谋人父子,忌吾威名,势不全立。姚兴方盛,吾将归之。若其俱去,必为追骑所及。今送汝兄弟及汝母为质,彼必不疑。吾既在秦,终不害汝。”于是送炽磐兄弟于西平,乾归遂奔长安。姚兴见而大悦,署乾归持节、都督河南诸军事、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遣乾归还镇苑川,尽以部众配之。乾归既至苑川,以边芮为长史,王松寿为司马,公卿大将已下悉降号为偏裨。

元兴元年,炽磐自西平奔长安,姚兴以为振忠将军、兴晋太守。寻遣使者加乾归散骑常侍、左贤王。遣随兴将齐难迎吕隆于河西,讨叛羌党龙头于滋川,攻杨盛将苻帛于皮氏堡,并克之。又破吐谷浑将大孩,俘获万余人而还。寻复率众攻杨盛将杨玉于西阳堡,克之。既而苑川地震裂生毛,狐雉入于寝内,乾归甚恶之。姚兴虑乾归终为西州之患,因其朝也,兴留为主客尚书,以炽磐为建武将军、行西夷校尉,监抚其众。

炽磐以长安兵乱将始,乃招结诸部二万七千,筑城于嵻?良山以据之。炽磐攻克枹罕,遣使告之,乾归奔还苑川。鲜卑悦大坚有众五千,自龙马苑降乾归。乾归遂如枹罕,留炽磐镇之。乾归收众三万,迁于度坚山。群下劝乾归称王,乾归以寡弱弗许。固请曰:“夫道应符历,虽废必兴;图箓所弃,虽成必败。本初之众,非不多也,魏武运筹,四州瓦解。寻、邑之兵,非不盛也,世祖龙申,亡新鸟散。固天命不可虚邀,符箓不可妄冀。姚数将终,否极斯泰,乘机抚运,实系圣人。今见众三万,足可以疆理秦、陇,清荡洮河。陛下应运再兴,四海鹄望,岂宜固守谦冲,不以社稷为本!愿时即大位,允副群心。”乾归从之。义熙三年,僭称秦王,赦其境内,改元更始,置百官,公卿已下皆复本位。

遣炽磐讨谕薄地延,师次烦于,地延率众出降,署为尚书,徙其部落于苑川。又遣陇西羌昌何攻克姚兴金城郡,以其骁骑乞伏务和为东金城太守。乾归复都苑川,又攻克兴略阳、南安、陇西诸郡,徙二万五千户于苑川、枹罕。姚兴力未能西讨,恐更为边害,遣使署乾归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大单于、河南王。乾归方图河右,权宜受之,遂称籓于兴。

遣炽磐与其次子中军审虔率步骑一万伐秃发傉檀,师济河,败傉檀太子武台于岭南,获牛马十余万而还。又攻克兴别将姚龙于伯阳堡,王憬于永洛城,徙四千余户于苑川,三千余户于谭郊。乾归率步骑三万征西羌彭利发于枹罕,师次于奴葵谷,利发弃其部众南奔。乾归遣其将公府追及于清水,斩之。乾归入枹罕,收羌户一万三千。因率骑二万讨吐谷浑支统阿若干于赤水,大破降之。

乾归畋于五溪,有枭集于其手,甚恶之。六年,为兄子公府所弑,并其诸子十余人。公府奔固大夏,炽磐与乾归弟广武智达、扬武木奕于讨之。公府走,达等追擒于嵻?良南山,并其四子,轘之于谭郊。葬乾归于枹罕,伪谥武元王,在位二十四年。 炽磐,乾归长子也。性勇果英毅,临机能断,权略过人。初,乾归为姚兴所败,炽磐质于秃发利鹿孤。后自西平逃而降兴,兴以为振忠将军、兴晋太守,又拜建武将军、行西夷校尉,留其众镇苑川。及乾归返政,复立炽磐为太子,领冠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后乾归称籓于姚兴,兴遣使署炽磐***节、镇西将军、左贤王、平昌公,寻进号抚军大将军。

乾归死,义熙六年,炽磐袭伪位,大赦,改元曰永康。署翟勍为相国,麹景为御史大夫,段晖为中尉,弟延祚为禁中录事,樊谦为司直。罢尚书令、仆射、尚书、六卿、侍中、散骑常侍、黄门郎官,置中左右常侍、侍郎各三人。

义熙九年,遣其龙骧乞伏智达、平东王松寿讨吐谷浑树洛干于浇河,大破之,获其将呼那乌提,虏三千余户而还。又遣其镇东昙达与松寿率骑一万,东讨破休官权小郎、吕破胡于白石川,虏其男女万余口,进据白石城,休官降者万余人。后显亲休官权小成、吕奴迦等叛保白坑,昙达谓将士曰:“昔伯珪凭险,卒有灭宗之祸;韩约肆暴,终受覆族之诛。今小成等逆命白坑,宜在除灭。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粤尔舆人,戮力勉之!”众咸拔剑大呼,于是进攻白坑,斩小成、奴迦及首级四千七百,陇右休官悉降。遣安北乌地延、冠军翟绍讨吐谷浑别统句旁于泣勤川,大破之,俘获甚众。炽磐率诸将讨吐谷浑别统支旁于长柳川,掘达于渴浑川,皆破之,前后俘获男女二万八千。

僭立十年,有云五色,起于南山,炽磐以为己瑞,大悦,谓群臣曰:“吾今年应有所定,王业成矣!”于是缮甲整兵,以待四方之隙。闻秃发辱檀西征乙弗,投剑而起曰:“可以行矣!”率步骑二万袭乐都。秃发武台凭城距守,炽磐攻之,一旬而克。遂入乐都,论功行赏各有差。遣平远犍虔率骑五千追傉檀,徙武台与其文武及百姓万余户于枹罕。傉檀遂降,署为骠骑大将军、左南公。随傉檀文武,依才铨擢之。炽磐既兼傉檀,兵强地广,置百官,立其妻秃发氏为王后。

十一年,炽磐攻克沮渠蒙逊河湟太守沮渠汉平,以其左卫匹逵为河湟太守,因讨降乙弗窟乾而还。遣其将昙达、王松寿等讨南羌弥姐康薄于赤水,降之。

炽磐攻漒川,师次沓中,沮渠蒙逊率众攻石泉以救之。炽磐闻而引还,遣昙达与其将出连虔率骑五千赴之。蒙逊闻昙达至,引归,遣使聘于炽磐,遂结和亲。又遣昙达、王松寿等率骑一万伐姚艾于上邽。昙达进据蒲水,艾距战,大败之,艾奔上邽。昙达进屯大利,破黄石、大羌二戍,徙五千余户于枹罕。

令其安东木奕于率骑七千讨吐谷浑树洛干于塞上,破其弟阿柴于尧扞川,俘获五千余口而还,洛干奔保白兰山而死。炽磐闻而喜曰:“此虏矫矫,所谓有豕白蹢。往岁昙达东征,姚艾败走;今木奕于西讨,黠虏远逃。境宇稍清,奸凶方殄,股肱惟良,吾无患矣。”于是以昙达为左丞相,其子元基为右丞相,麹景为尚书令,翟绍为左仆射。遣昙达、元基东讨姚艾,降之。

至是,乙弗鲜卑乌地延率户二万降于炽磐,署为建义将军。地延寻死,弟他子立,以子轲兰质于西平。他子从弟提孤等率户五千以西迁,叛于炽磐。凉州刺史出连虔遣使喻之,提孤等归降。炽磐以提孤奸猾,终为边患,税其部中戎马六万匹。后二岁而提孤等扇动部落,西奔出塞。他子率户五千入居西平。

先是,姚艾叛降蒙逊,蒙逊率众迎之。艾叔父俊言于众曰:“秦王宽仁有雅度,自可安土事之,何为从凉主西迁?”众咸以为然,相率逐艾,推俊为主,遣使请降。炽磐大悦,征俊为侍中、中书监、征南将军,封陇西公,邑一千户。

使征西孔子讨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率众六千降于炽磐,署为弱水护军。遣其左卫匹逵,建威梯君等讨彭利和于漒川,大破之,利和单骑奔仇池,获其妻子。徙羌豪三千户于枹罕,漒川羌三万余户皆安堵如故。

元熙元年,立其第二子慕末为太子,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境内,改元曰建弘,其臣佐等多所封授。炽磐在位七年而宋氏受禅,以宋元嘉四年死。子慕末嗣伪位,在位四年,为赫连定所杀。

始国仁以孝武太元十年僭位,至慕末四世,凡四十有六载而灭。

史臣曰:夫天地闭,大昆生;云雷屯,群凶作。自晋室遘孽,胡兵肆祸,封域无纪,干戈是务。国仁阴山遗噍,难以义服,伺我阽危,长其陵暴。向使偶钦明之运,遭雄略之主,已当褫魂沙漠,***藁街,岂暇窃据近郊,经纶王业者也。

乾归智不及远而以力诈自矜。陷吕延之师,奸谋潜断;俘视罴之众,威策遐举。便欲誓湃、陇之余卒,窥崤、函之奥区,秣疲马而宵征,翦勍敌而朝食。既而控弦呜镝,厥志未逞,沮岸崩山,其功已丧。履重氛于外难,幸以计全;贻巨衅于萧墙,终成凶祸,宜哉!

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故能命将掩浇河之酋,临戎袭乐都之地,不盈数载,遂隆伪业。览其遗迹,盗亦有道乎!

史臣曰:自五胡纵慝,九域沦胥,帝里神州,遂混之于荒裔,鸿名宝位,咸***之于杂种。尝谓戎狄凶嚣,未窥道德,欺天擅命,抑乃其常。而冯跋出自中州,有殊丑类,因鲜卑之昏虐,亦盗名于海隅。然其迁徙之余,少非雄杰,幸以宽厚为众所推。初虽砥砺,终罕成德,旧史称其信惑妖祀,斥黜谏臣,无开驭之才,异经决之士,信矣。速祸致寇,良谓在兹。犹能抚育黎萌,保守疆宇,发号施令,二十余年,岂天意乎,非人事也!

赞曰:国仁骁武,乾归勇悍。矫矫炽磐,临机能断。孰谓獯虏,亦怀沈算。文起常才,凭时叛换。咸窃大宝,为我多难。

360关于钟会、邓艾的10个成语,你了解几个呢?

1. < &gt;的译文

刘秉忠——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刘秉忠(1216-1274),祖籍辽国瑞州(今江西高安),今绥中县前卫镇。

元朝初年人,原名侃,字仲晦。曾为僧,法名子聪。

元代政治家、作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元世祖忽必烈对他言无不听,宠任益隆,曾经位至三公,官居太保。

他向忽必烈倡导创建大元国号和皇帝年号,营建元大都(北京城的前身)作为国都,创建元朝的官制,制定朝廷礼仪、章服和俸禄制度,参与选拔官吏和推荐人才,使不少汉族知识分子参加到元朝***机构之中,对元朝政体设计作出很大的贡献,对元朝***的建设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秉忠不仅是元朝初年的大政治家,他学问功底深厚,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使人和散曲家,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

一生在天文、卜筮、算术、文学上著述甚丰,计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词》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等。 刘秉忠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今河北邢台)。

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

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

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的作品有诗、词和散曲。

他的诗流露出三种思想感情:一是归隐,如《寓桓州》、《痴坐》、《谩成》。二是有用世之心,如《对镜》、《秋感》。

三是在政治斗争尖锐时,感到进退两难,如《蜀先主孔明》、《留燕》。《元史》称他的诗作,萧散闲淡,和他的人品、风度一样。

刘秉忠的词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诗作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更加清冷,在《好事近》中说:“一曲竹枝歌罢,满襟怀冰雪。”

刘秉忠敬仰元好问,他有《读遗山诗》10首,其中有两句说:“自古文章贵辞达,苏黄竟不在新奇。”其实这也是他的创作追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新奇,正是他的诗歌的特点。

但同时也带来平淡而缺乏诗味的缺点,他的有些诗作还给人以诗句粗厉之感。元中叶时虞集和苏天爵等人批评中统、至元年间诗歌有粗疏笨厉之病,当是针对包括刘秉忠在内的一些作家而言的。

刘秉忠的词宗豪放派,但偏于直露,这也是元代早期词作存在的普遍性弱点之一。刘秉忠著有诗集《藏春集》6卷,另有散曲12首,其中较好的有〔南吕〕《乾荷叶》和〔双调〕《蟾宫曲》。

《蟾宫曲》是吊古伤今之作。《乾荷叶》保留着初期散曲的民歌风味:“乾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专门著录元代曲家的钟嗣成《录鬼簿》把刘秉忠列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可见他也是元代早期的著名散曲作家。 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统治,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

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即元世祖忽必烈)的幕府。

子聪博学多能,善於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时年二十七岁。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

他的主张对於忽必烈***用“汉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253年,从忽必烈出征云南。

1259年,又从征鄂州(今湖北武昌)。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建元中统等。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六年,订立朝仪。

至元八年,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也出於刘秉忠的建议。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

1258年,新城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

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

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同年八月,刘秉忠去世。

刘秉忠长於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六卷传世。

十三世纪初,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成吉思汗挥师南下,赶跑了黄河北岸的女***,在邢州设立大元帅府。这时候,勾画大元帝国的刘秉忠降生了。

时逢乱世,刘秉忠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过了几年,天宁寺高僧虚照禅师听说刘秉忠是个人才,派***请他下山:“不要在那里作道士了。”

于是刘秉忠在天宁寺当了和尚,做了虚照的徒弟,法号子聪。其实道士也罢,和尚也罢,对于刘秉忠来说,出。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C 2.D 3.B4.(1)(世祖)诏令尚文和各位儒生,让他们选择唐《***礼》及近代那些在现在可以通用的礼仪,反复考虑,或增或减。

(诏、诸、***、损益,句意各1分)(2)答即古阿散等人知道了这件事,请求收集宫内外各衙门的案卷,大规模地检查天下被遗漏的钱粮,可实际上是想检举这件事。(收、案、索、发,句意各1分) 1. 分 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判断实词的用法可以***取以下几种办法:代入语境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联想法、字形分析法、成分分析法。本题可以根据句子成分并结合语境来判断词语的用法和意思。

C项“庶靖纷扰”中的“庶”联系前面的句子“宜选重臣为之长”和后面的结果“帝怒稍解,可其奏”,可以推测出“庶”应解释为“或许”。也可以联系课内“庶刘侥幸”(陈情表)。

故选C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分 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题干给出明示“尚文‘守正不阿’”,表现的方式可以有正面(直接)也可以有侧面(间接),可以***取排除的办法。①“文推迹究情,得狱吏、狱卒罗织状”是表现尚文的断案能力;②“言上春秋高,宜禅位皇太子”是行台御史在奏章中的话;⑥“平章、御史各杖遣之”是皇帝对平章、御史的处罚;③④⑤都是尚文的言行,都能表现其“守正不阿”这一品性。

故选D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分 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首先要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B“在任侍御史时,就参劾浙江平章十七件违法害民之事”错误,参劾浙江平章十七件违法害民之事的人是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尚文只是负责调查。

故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分 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1) “诏”,诏令;“诸”,各位;“***”选择;“损益”,增减。(2)“收”,收集;“案”,案卷;“索”,检查;“发”,检举。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尚文,字周卿,从小就很聪明,有远大的志向。张文谦任河东宣抚使时,参政王琦推荐他有才,于是他被任命为掌书记。

至元六年,开始设立朝延礼仪,太保刘乘忠向(世祖)进言,世祖诏令尚文和各位儒生,让他们选择唐《***礼》及近代那些在现在可以通用的礼仪,反复考虑,或增或减,凡是文武仪仗,官员衣服颜色差别,都由尚文掌管。七年春二月,朝廷廷礼仪修成,百官讲演练习,皇帝前往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就把它作为一种固定的仪式。

十七年,(尚文)出京任辉州大守。怀孟的百姓马氏、宋氏,被诬告招供***,多年来案件都不能判定,提刑使者命令尚文审定并上报。

尚文推究事情的原委,获得狱吏、狱卒岁织罪名的情况,两件案子都解决了。二十二年,(尚文)被任命为御史台都事。

行台御史上奏章,说皇上年纪大,应该让位给皇太子。太子听说这件事,非常害怕,中台隐藏下这封奏章,没有送上。

答即古阿散等人知道了这件事,请求收集宫内外各衙门的案卷,大规模地检查天下被遗漏的钱粮,可实际是想检举这件事,于是就把御史台的案卷全部封存。尚文留下那封奏章不给,签即古报告给皇帝,皇帝命令宗正韩彻干来取那封奏章。

尚文说:“事情很紧急了!”就告诉御史大夫说:“这是想危害大子,陷害大臣,毒害天下百姓,他的计谋奸恶到极点。况且答即古是阿合马的余党,贪赃枉法,行为不检,应该先揭露他来粉碎他的阴谋。”

御史大夫与丞相互相商议后,就进宫把情况报告皇帝,皇帝震怒,说:“你们就没有罪吗?”丞相上前说:“我们罪无可逃,但答即古等人罪行更重,这种做法动摇人心,应选派重臣处理这件事,或许可以平定纷乱。”皇帝怒意逐渐消解,同意了他的奏议。

不久答即古接受别人的贿金,最终与他的党羽因贪赃阴谋罪被判处***,这件事的关键实际是从尚文揭发开始。元贞初年,被任命为中台侍御史。

当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弹劾江浙行省平章十七件不合法的事,按规章派遣尚文前往调查这件事,调查清楚明白了,他们仍然极力争辩,不服判决,尚文把情况报告皇上。平章就说御史违规取缔会防镇军的数量。

成宗皇帝命令省台大臣讨论,都说:“平章是有功大臣的后代,所犯罪行较轻,应宽恕;御史取缔会军数量,按法当死。”尚文反对说:“平章罪行明明白白,不受责罚,不合人臣之礼,他的罪行也不轻。

御史是督查各类事情的官员,因为兵卒争论诉讼,就责令他们的统领按照户籍均摊服役,情理上没有损害法律,即使有罪也很轻。”在朝廷辩论多次,又与省台一起入奏,皇帝才明白其中意义,平章、御史各被杖刑,调离了他们。

尚文像这样守正不阿的事很多。

3. 古文《荷》

干荷叶 刘秉忠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喊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蝶恋花 晏几道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荷叶杯 韦庄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荷叶杯 韦庄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暮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桑子 欧阳修荷花开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临江仙 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4. < >的译文

刘秉忠——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刘秉忠(1216-1274),祖籍辽国瑞州(今江西高安),今绥中县前卫镇。

元朝初年人,原名侃,字仲晦。曾为僧,法名子聪。

元代政治家、作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元世祖忽必烈对他言无不听,宠任益隆,曾经位至三公,官居太保。

他向忽必烈倡导创建大元国号和皇帝年号,营建元大都(北京城的前身)作为国都,创建元朝的官制,制定朝廷礼仪、章服和俸禄制度,参与选拔官吏和推荐人才,使不少汉族知识分子参加到元朝***机构之中,对元朝政体设计作出很大的贡献,对元朝***的建设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秉忠不仅是元朝初年的大政治家,他学问功底深厚,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使人和散曲家,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

一生在天文、卜筮、算术、文学上著述甚丰,计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词》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等。 刘秉忠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今河北邢台)。

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

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

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的作品有诗、词和散曲。

他的诗流露出三种思想感情:一是归隐,如《寓桓州》、《痴坐》、《谩成》。二是有用世之心,如《对镜》、《秋感》。

三是在政治斗争尖锐时,感到进退两难,如《蜀先主孔明》、《留燕》。《元史》称他的诗作,萧散闲淡,和他的人品、风度一样。

刘秉忠的词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诗作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更加清冷,在《好事近》中说:“一曲竹枝歌罢,满襟怀冰雪。”

刘秉忠敬仰元好问,他有《读遗山诗》10首,其中有两句说:“自古文章贵辞达,苏黄竟不在新奇。”其实这也是他的创作追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新奇,正是他的诗歌的特点。

但同时也带来平淡而缺乏诗味的缺点,他的有些诗作还给人以诗句粗厉之感。元中叶时虞集和苏天爵等人批评中统、至元年间诗歌有粗疏笨厉之病,当是针对包括刘秉忠在内的一些作家而言的。

刘秉忠的词宗豪放派,但偏于直露,这也是元代早期词作存在的普遍性弱点之一。刘秉忠著有诗集《藏春集》6卷,另有散曲12首,其中较好的有〔南吕〕《乾荷叶》和〔双调〕《蟾宫曲》。

《蟾宫曲》是吊古伤今之作。《乾荷叶》保留着初期散曲的民歌风味:“乾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专门著录元代曲家的钟嗣成《录鬼簿》把刘秉忠列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可见他也是元代早期的著名散曲作家。 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统治,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

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即元世祖忽必烈)的幕府。

子聪博学多能,善於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时年二十七岁。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

他的主张对於忽必烈***用“汉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253年,从忽必烈出征云南。

1259年,又从征鄂州(今湖北武昌)。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建元中统等。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六年,订立朝仪。

至元八年,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也出於刘秉忠的建议。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

1258年,新城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

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

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同年八月,刘秉忠去世。

刘秉忠长於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六卷传世。

十三世纪初,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成吉思汗挥师南下,赶跑了黄河北岸的女***,在邢州设立大元帅府。这时候,勾画大元帝国的刘秉忠降生了。

时逢乱世,刘秉忠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过了几年,天宁寺高僧虚照禅师听说刘秉忠是个人才,派***请他下山:“不要在那里作道士了。”

于是刘秉忠在天宁寺当了和尚,做了虚照的徒弟,法号子聪。其实道士也罢,和尚也罢,对于刘秉忠来说,出。

5. 张文谦传文言文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宋史》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第二百三十八(2)

虽然《三国演义》没有涉及,但后三国时期同样精彩,少了些孤注一掷的买卖,多了些大场面,比如淮南三叛,比如吴、蜀的灭亡。

邓艾、钟会总是出双入对,再加上一个姜维,熟面孔就这么几个了。钟会、邓艾只用了4个月就达成了灭蜀成就,简直顺利得不可思议,这就要归功于邓艾了。邓艾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完成了700里的奔袭,还身先士卒裹着毯子从山上往下滚。

邓艾的“神兵天降”是吓到江由守将了,他大概是认为前线已经彻底完了...邓艾这一路也就在诸葛瞻身上碰到点像样的抵抗,蜀国就这么亡了。“鱼贯而进”是指 像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走,形容连续前进。

有句话叫“破蜀有二士,灭吴有二王”,灭蜀的功劳就分摊在钟会、邓艾身上了。为了这不世之功,钟会对邓艾下了黑手,然而最后的赢家是卫瓘,他完成了对钟会、邓艾、姜维的三杀。

而邓艾麾下有个叫师纂,因为平素性格比较暴躁,不体恤下属,临了也遭了报应,战死的时候全身皮肤没一块好的。“体无完皮”是指 遍体鳞伤,或论点被全部驳倒。

轮到钟会了,或者说钟会的母亲,张昌蒲。显然,钟会是个孝子,他专门为母亲作传,他笔下的张昌蒲也像女神一样耀眼。张昌蒲面对孙氏的陷害时,表现得很理智“嫡子与庶子的争斗,不但毁坏自己的家庭,还会危及国家,我们要引以为戒呀。”

结果,孙氏被钟繇驱逐出府,张昌蒲上位,然而头上还有一位贾夫人。“破家危国”是指 既破坏家庭,又危害国家。

钟会还真是喜欢用这个成语,光是翻《三国志·钟会传》就提了3次。司马昭为什么会派钟会伐蜀呢?因为他刚弑杀了曹髦,需要重新获取民望。而钟会作为司马家的心腹,常年追随左右出谋划策,还只有钟会站出来支持伐蜀,军权就落在他手里了。

钟会还专门写了檄文劝降蜀国军民,他标榜自己率领的是王者之师,讲究仁义,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得胜利,说白了就是想不想战而屈人之兵嘛,然而他在剑阁与姜维僵持了许久。“有征无战”是 指通过威慑敌人,不战而胜。

同样在钟会的檄文中,他举了不少例子来证明,和魏国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还奉劝蜀国军民,要迷途知返,否则魏国大军一到,那就不管他们是美玉还是顽石了,通通碾碎。“玉石皆碎”与“玉石俱焚”相近,都是 指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刘禅开城投降了,钟会要上书汇报自己的“不世之功”,在他的奏章中一点都没提邓艾,显然已经打算对邓艾下黑手了。钟会把所有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吹嘘自己用兵如神,逼得姜维等人脱掉盔甲、放下武器。“解甲投戈”是 指不再战斗,放弃抵抗了。

同样在钟会的奏章中,他表示连自己的武器上都没沾血,就拿下了蜀国。这倒是有几分道理,钟会迅速攻破汉中后,剩下的事就是与姜维对峙,关键操作都是邓艾执行的...“兵不血刃”是指 没有经过激烈战斗就拿下了胜利 ,“万里同风”是 指天下统一。

这还是在夸张昌蒲,很懂得节俭持家,作为钟繇的夫人,她时不时会获得一些奖赏,但她分文不取,全都充作家用了,不愧是钟会的完美女神。“一无所取”是 指一点都没拿,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

还是钟会奏章的内容,他自认算无遗策,把姜维、张翼、廖化等人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完全没有藏身的地方,大概也只能过过嘴瘾,蜀道有多险他自己心里没点数嘛?“走伏无地”是指 没有藏身之处,容身之地。

王凌有司马懿***,然而邓艾没有。

今月七日,已令私署通奏使、宣徽南院使伊审征奉表归降,以缘路寇攘,前进不得。臣寻更令兵士援送,至十一日,尚恐前表未达,续遣供奉官王茂隆再赍前表。至十二日以后,相次方到军前,必料血诚,上达睿听。臣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余喘于私第。

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今蒙元戎慰恤,监护抚安,若非天地之垂慈,岂见军民之受赐!臣亦自量过咎,尚切忧疑,谨遣亲弟诣阙奉表,待罪以闻。

太祖诏曰:

朕以受命上穹,临制中土,姑务保民而崇德,岂思右武以佳兵?至于临戎,盖非获已。矧惟益部,僻处一隅,靡思僣窃之愆,辄肆窥觎之志,潜结并寇,自启衅端。爰命偏师,往申吊伐,灵旗所指,逆垒自平。

朕尝中宵怃然,兆民何罪!屡驰驲骑,严戒兵锋,务宣拯溺之怀,以尽招携之礼。而卿果能率官属而***,拜表疏以祈恩,托以慈亲,保其宗祀,悉封库府,以待王师。追咎改图,将自求于多福;匿瑕含垢,当尽涤于前非。朕不食言,尔无他虑。

昶乃举族与官属由峡江而下,至江陵,上遣皇城使窦思俨迎劳之。四月初,昶与母至襄汉,复遣使赍诏赐茶药。所赐诏不名,仍呼昶母为***。昶将至,命太宗劳于近郊。昶率子弟素服待罪阙下,太祖御崇元殿,备礼见之,赐昶袭衣、玉带、黄金鞍勒马、金器千两、银器万两、锦绮千段、绢万匹;又赐昶母金器三百两、银器三千两、锦绮千匹、绢千匹;子弟及其官属等袭衣、金玉带、鞍勒马、车乘、器币有差;又遣使分诣江陵、凤翔赐其家属钱帛,疾病者给以医药。即日宴于大明殿。先是,诏有司于右掖门外,临汴水起大第五百间以待昶,供帐悉备,至是赐之,又为其官属各营居第。

翌日,诏曰:

伯禹导川,黑水本梁州之域;《河图》括象,岷山直井络之墟。是曰坤维,素为王土。属中原多故,四海群飞,遂剖裂于山河,竞僣窃于位号。朕削平宇县,载整皇纲,复周、汉之旧疆,宠绥群后;***唐、虞之大训,协和万邦。六年于兹,百揆时叙。礼乐征伐之柄,尽出朝廷;蛮夷山海之君,咸修职贡。一昨顺长庚而授律,法时雨以兴师,先申诞告之文,以慰徯来之众。

咨尔伪蜀主孟昶,克承余绪,保据一隅,擅正朔以自尊,历岁时而滋久。属王师致讨,察天道之恶盈,体此绥怀,思于效顺,尽率群吏,降于军门。抗手疏以陈诚,伏天阍而***。是用昭示大信,尽涤疵瑕,度越彝章,升于崇秩。冠紫微之近署,以奉内朝;剪鹑首之奥区,为之封邑。率从异数,式洽殊私。尔宜钦承,往践厥位。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给上镇节度使奉禄。余官除拜有差。

昶数日卒,年四十七。太祖废朝五日,素服发哀于大明殿。赐尚书令,追封楚王,谥恭孝,赙布帛千匹,葬事官给。后数日,其母李氏亦卒。初,李氏随昶至京师,太祖数命肩舆入宫,谓之曰:"母善自爱,无戚戚怀乡土,异日当送母归。"李氏曰:"使妾安往?"太祖曰:"归蜀尔。"李氏曰:"妾家本太原,倘得归老并土,妾之愿也。"时晋阳未平,太祖闻其言大喜,曰:"俟平刘钧,即如母所愿。"因厚加赐赍。及昶卒,不哭,以酒酹地曰:"汝不能死社稷,贪生以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尔。今汝既死,吾何生焉!"因不食,数日卒。太祖闻而伤之,赙赠加等。令鸿胪卿范禹偁护丧事,与昶俱葬洛阳,诏发奉义甲士千人护送。

七月,正衙备礼册命昶,其文曰:

维乾德三年,岁次乙丑,七月己巳朔,二十四日戊子,皇帝若曰:"咨故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孟昶,册赠之典,所以彰世祚而纪勋伐,继绝之义,所以旌异域而表来庭。苟匪全功,宁兼二者。国家乘乾抚运,括地开图。稽至德于勋、华,体深仁于汤、禹。既定壶关之乱,复剪淮夷之凶,暨荆及衡,洗荡逋秽。以为君人之道,先德而后刑;王者之师,有征而无战。兵威震叠,寰宇来同。以至薄伐两川,徂征三峡。

惟尔昶袭乃堂构,据有巴庸,而能祗畏皇灵,保全宗绪,知机识变,委顺图全。驰子牟魏阙之心,奉伯禹涂山之会。朕自闻献款,良切虚怀。舟车欣至止之初,邸第锡非常之制。封崇异数,祈保永年。景命不融,奄然殂谢。

于戏!尔有及亲之孝,特异常伦;尔有达上之情,所期终养。何高穹之不祐,与幽壤之同归!斯朕所以当宁兴悲,彻县永叹。询于史氏,申命礼官,今遣使起复云麾将军、检校太傅、右神武统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平昌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孟仁贽持节,册赠尔为尚书令,仍追封楚王。于戏!式备哀荣,载光简牒。南宫峻秩,全楚大邦,并示追崇,敻超彝制。始终之分,朕无愧焉。

仍赠昶坟庄一区,给守坟人米千石,钱五万。

初,昶在蜀专务奢靡,为七宝溺器,他物称是。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圣节名也。又昶袭位后,民质钱取息者,将徙居,必署其门曰:"召主收赎。"周世宗平淮甸,克关南,即议讨蜀而未果,至太祖乃平之。

昶三子:玄喆、玄珏、玄宝。玄宝先卒,僣赠遂王。昶弟:仁贽、仁裕、仁操。

昶既降,宁江军节度、同平章事伊审征,检校太尉兼侍中韩保正,山南西道节度、同平章事王昭远,工部侍郎幸寅逊,武信军节度、保宁军都巡检使李廷珪来阙下。审征授静难军节度,昭远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寅逊授右庶子,廷珪授右千牛卫上将军,韩保正未授官卒。保正、昭远、廷珪,川中各有田宅,诏各赐钱三百万。又成都人王处琼,少孤,有司籍其金宝,昶降,辇送阙下。太祖闻之,令计其直还焉。

玄喆字遵圣,幼聪悟,善隶书。年十四,僣封秦王、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尝自书姚崇《口箴》,刻诸石。昶赐以银器、锦彩。广政二十一年,领武德军节度。二十四年,加兼侍中。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子。宋师将至,以玄喆为元帅,精卒万余,旌旗用文绣,以锦绸其杠。是日微雨,玄喆虑沾湿,令解去。俄雨止,复旆之,旌帜数千皆倒系杠上,识者异之。及闻剑门陷,遂奔东川。数日,弃军遁归。

入朝,与昶同日宣制检校太尉、泰宁军节度。昶卒,赐玄喆羊五百口、酒五百壶。玄喆献马二百匹、白玉水晶鞍勒副之。移镇贝州,在镇十余年,亦有治迹。太平兴国初,移镇定州。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四年,从平太原,就命为镇州驻泊兵马钤辖。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之西面。会班师,遣与军器库使药可琼、深州刺史念金钅巢、左龙武将军赵延进、殿前都虞候崔翰、四方馆使梁迥、翰林使杜彦圭帅兵归屯定州。俄契丹入寇,玄喆与诸将校破之徐河。以功封滕国公,入为左龙武军统军,判右金吾卫仗。未几,知滑州。淳化初,病,求换濒淮一小郡养疾。移知滁州,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初,玄喆在贝州,凡民输税者皆令出商算,规其余羡,以备留使之用,人颇苦之。景德中,都官员外郎孔揆使河北,表论其事,诏除之。有子十五人:隆记、隆诂、隆说、隆诠,并进士及第。

玄珏初封王,与玄喆并日封拜,仍检校太保。少端敏。常侍昶射,双箭连中的.,昶奇之,赐钱三十万。时玄珏方就学,为选起居舍人陈鄂为教授。至是,自陈愿以钱赐鄂,昶嘉而许焉。鄂尝仿唐李瀚《蒙求》、高测《韵对》为《四库韵对》四十卷以献,玄珏益赏之。广政二十三年,玄珏领阆州保宁军节度。久之,加检校太傅。归朝,为千牛卫上将军。乾德五年,迁右神武统军,代玄喆判金吾卫仗。太平兴国九年,出为宋、曹、兖、郓都巡检,又改右屯卫上将军。淳化元年四月,复为右神武统军。六月,出知滑州。三年,卒。

仁贽字忠美,初为左威卫将军同正。广政十三年,封雅王、检校太尉。二十年,领阆州保宁军节度。二十四年,加检校太尉。及昶降,遣仁贽奉表诣阙,太祖召见广德殿,赐袭衣、玉带、鞍勒马。俄授右神武统军。丁母忧,起复,领大同军节度、西京都巡检使。开宝四年,卒,年四十四,赠太子太师。

仁裕字鸣谦,初为左威卫将军同正,与仁贽同日封彭王、检校太傅。广政二十年,领黔州武泰军节度。二十四年,加检校太尉。归朝,授检校太傅、右监门卫上将军,迁右羽林军。开宝三年,卒,年四十四,赠太子太傅。

仁操,初为右领军卫将军同正,与仁贽同日封嘉王、检校太傅。广政二十一年,领果州永宁军节度。尝侍昶射于栀子园,仁操连中的者三。二十四年,加检校太尉。尤奉释氏,深究其理。归朝,授右监门卫上将军,累迁右龙武统军。雍熙三年,卒。

伊审征字申图,并州人。父延环,随知祥入蜀。知祥僣位,以女妻延环,僣封崇华公主。延瑰历陵、嘉、眉三州刺史。审征幼以孝闻,母病,割股肉啖之。以父任,历蜀州刺史、云安榷盐使。广政十四年,高延昭求解机务,急召为通奏使、知枢密院事。久之,领蜀州刺史。秦、凤兴师,命检校城砦,俄领武泰军节度。选其子崇度尚公主。又改宁江军节度、同平章事,与王昭远俱掌机务。昶事无大小,一以咨之。常自以康济经略为己任。属宋师入境,审征首奉降表诣军前。昭远时统军,败走。时人笑之。

审征归朝,授静难军节度。乾德六年,移镇延安。开宝末入朝,改右屯卫上将军。太平兴国二年,判右金吾卫仗。雍熙五年,卒,年七十五。

韩保正,字永吉,潞州长子人。父昭运,从知祥入蜀。及知祥僣号,署珍州刺史。保正初事知祥为押衙,及僣位,以为丰德库使兼广义库使、眉州刺史、枢密副使。复刺汉州,拜宣徽北院使。会凤翔侯益归款,以保正为北路行营都监,以图岐阳。时晋昌赵赞亦谋归蜀,为王景崇所逼,弃城东奔。伪将李廷珪先退师,保正次陈仓,与大将张虔钊、庞福诚谋议不叶,益亦中变,遂还成都。俄为雄武节度,领兵出新关,至陇州,汉兵固守,保正无功而还。复屯雄武。广政十四年,赴成都,其亲吏杨虔范讼保正不法,昶令斩虔范,释保正不问。俄改夔州宁江军节度。李昊让度支,以保正代之。未几,加宣徽南院使、山南节度、左卫圣步军节度指挥使,迁奉鸾肃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又选其子崇遂尚主。

宋初,荆南高继冲纳土,昶闻之,以保正为峡路都指挥制置使,屯夔州,以经画边事。迁检校太尉兼侍中。闻太祖将加兵,以保正为山南节度、兴元武定缘边诸砦屯驻都指挥使。及王全斌至,保正弃兴元,保西县。王师进围之,保正懦惧不敢出,遣人依山背城结阵以自固,为史延德所破。保正以麾下遁,延德追擒之,送全斌。全斌驿置阙下,太祖召升殿劳问,赐袍笏、金带、茵褥、鞍勒马,仍赐甲第。未及命官而卒,赠右千牛卫上将军。

王昭远,益州成都人。幼孤贫。年十三,依东郭僧智諲为童子。知祥镇蜀,一日饭僧于府署,昭远持巾履从智諲,得入。时昶方就学,知祥见昭远聪慧,留给事昶左右。昶嗣位,以昭远为卷帘使、茶酒库使。会枢密使王处回出知梓州,昶以枢密事权太重,乃以昭远及普丰库使高延昭为通奏使、知枢密院事,机务一以委之,府库财帛恣其取不问。加领眉州刺史,出为永平军节度。不数月,会昭武李继勋以目疾不能视事,议以闲地处之,昭远遽以永平让继勋。岁余,为夔州宁江军节度。昶母常言昭远不可用,昶不从。未几,兼领山南西道节度、同平章事。及入谢,求解通奏职,遂以左街使张仁贵为副使、知枢密以代之。

昭远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许。宋师入境,昶遣昭远与赵崇韬率兵拒战。始发成都,昶遣其宰相李昊等饯郊外。昭远酒酣,攘臂曰:"是行也,非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及行,执铁如意指麾军事,自方诸葛亮。将至汉源,闻剑门已破,昭远股栗,发言失次。崇韬布阵将战,昭远据胡床,皇恐不能起。俄崇韬败,乃免胄弃甲走投东川,匿仓舍下,悲嗟流涕,目尽肿,惟诵罗隐诗云:"运去英雄不自由。"俄为追骑所执,送阙下,太祖释之,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广南平,奉使交阯。开宝八年,卒。

赵崇韬,并州太原人。父廷隐,随知祥入蜀。廷隐拳勇有智略,知祥麾下无及者。东川董璋袭成都,廷隐大破之。璋奔归,为部下所杀,知祥遂有其地。及僣号,以廷隐总亲军,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累迁至太师、中书令、宋王。卒,谥忠武。

崇韬骁果有父风。昶自置殿直四番,取将家及死事孤子为之,始命李仁罕子继宏、赵季良子元振、张知业子继昭、侯洪实子令钦及崇韬,分为都知领之。后累迁至客省使。周世宗克秦、凤,将入蜀境,为崇韬拒退。历左右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选其子文亮尚公主。加领洋州武定军节度、山南武定缘边诸砦都指挥副使。汉源之战,独策马先登,及蜀军败,犹手击杀十数人,为宋师所擒。

高彦俦,并州太原人。父晖,宣威军使。彦俦从知祥入蜀,累历军校,为昭武军监押。昶嗣位,迁邛州刺史,改马步军使。会汉兵入大散关,克安都砦,彦俦以所部先进。***烧砦毁阁遁去,彦俦尽锐追之,复其砦而还。未几,彦俦领赵州刺史。俄为奉銮肃卫都指挥副使,改右骁锐马军都指挥使,加光圣马军都指挥使,真拜源州武定军节度。

周显德初,向训攻凤州,昶令彦俦出兵解围。未至,闻败军于唐仓,因溃归。判官赵玭闭关不纳,以城归朝廷。彦俦遁归成都,昶不之罪,以为右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改功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