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_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是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7-01 0
  1. 三元及第的历史人物
  2. 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指的哪三元?历史上都有谁连中三元?
  3.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有哪些人?

明代连中三元的有三任,分别是:黄观、李骐、商辂。

1、黄观(13——1402年),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

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_连中三元的历史人物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2、商辂[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

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职。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3、李骐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试又第一,状元。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

明成祖认为状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笔书写“其”字于“马”字的右边,改名为李骐。三日后胪唱三遍,均无应答者。永乐帝忙解释说:“即李马也”,李骐才出列受诏,赐纱帽、银带朝服。

以后,李骐每写姓名,均将“骐”字墨书“马”旁,朱书“其”字。有记载说,上科状元陈循在李骐榜揭榜之前曾做一梦,梦见新科状元为一木人骑在马上,手执一令字黄旗。等到金殿传胪之时知是李骐。木人为李,黄旗正好应御书“其”字。当然这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说。

扩展资料

一、传统寓意纹样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清代科举制度,分***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衔,如应试举子在***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二、分类

(1)文三元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2)武三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三元及第的历史人物

有崔元翰、武翊黄、张又新等。

唐宪宗元和元年,洛阳出了第二个状元武翊黄。他是偃师缑氏人,字坤舆。此人来历不简单,一生***经历也颇多。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如果连续考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即属***连跳,均为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这是极其难得的。

武翊黄能连中三元,与他的家庭出身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分不开。他的曾祖父武平一长于文学,官至考功员外郎;其祖父武就官至殿中侍御史;其父武元衡,在唐宪宗执政时期官至宰相,也是唐代著名大臣。

人物经历:

武翊黄中了状元后却犯了一个大错,和他妻子的随嫁婢女薛荔谈起了恋爱。这薛荔姿容俏丽,把武翊黄迷得颠三倒四。他越看结发妻越不顺眼,于是长期虐待妻子,受到舆论强烈谴责,朝廷为此要贬他的官。

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指的哪三元?历史上都有谁连中三元?

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15人。就是:

(唐)

崔元翰 河北定州人 (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 深州陆泽人 (生卒不详)

武翊黄 字坤舆 ,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张诚碑,为其所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史上记录其人其事甚少,然此人确系“连中三元”,吾在这里为其正名。

(宋)

孙何 蔡州汝阳人 (公元961一1004年)

王曾 山东益都人 (公元***8—1038年)

宋庠 湖北安陆人 (公元996—1069年)

杨置 安徽合肥人 (公元1014一1042年)

冯京 广西宜州龙水人 (公元1021—1094年)

王岩叟 山东临清人 (公元1061年明经及第)

(金)

孟宗献 河南开封人 (生卒不详)

(元)

王宗哲 河北无极人 (生卒不详) 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状元。

(明)

商辂 浙江淳安人 (公元1414—1486年)

黄观 安徽贵池(13—1402)

(清)

钱启(江苏苏州,生卒不详)

陈继昌 广西临桂人(1791—1849)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有哪些人?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是自隋唐到清末时期的官方考试制度,数千年来无数寒门子弟本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挤破头颅置身科举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能够高中进士者便能步入仕途,而?连中三元?者更是能够光宗耀祖、平步青云。那么?连中三元?中的?三元?又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连中三元?,是来自科举考试,指考生连续考中?解元?、?会员?、?状元?。

在科举考试中,有着一套规定的程序,以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完备成型为例,考生必须先通过地方主持的科举考试如县级的,即?童试?,通过者便成为?秀才?。

成为?秀才?之后,便资格参加省城举办的科举考试:乡试。在乡试中入取的学员为?举人?,而考取第一名的考生则为?解元?。这便是连中三元中的第一元。

在乡试中通过后的举人(包括解元)便又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会试。之所以说他更高一级,是因为他的考试地点在京城,同时考生为百里挑一的?举人?,这些举人在会试中考取通过后便称为?贡生?,而第一名则称之为?会员?。这又是连中三元中的第二元。

在会试中考中的考生大致为三百名,这三百名考生将参加最后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在殿试中几百名考生经过筛选后录取的则称之为?进士?,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能考中进士的已是相当了得,同时在殿试中又分为?三甲?,三甲中的第一甲录取名额只有三名,而第一甲的第一位则为?状元?,也就是连中三元中的最后一元。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状元,也不见得能够连中三元,因为连中三元需要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同时考取第一名。

那么一千多的科举考试中有没有连中三元的考生呢?这还真有!

这里以文试为例,在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有18名考生曾连中三元。虽然这些考生不见得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但他们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精神完全值得我们去认识。

唐朝三名:崔元翰、武翊黄、张又新。

宋代六名:孙何、王曾、宋庠、杨寊、冯京、王岩叟。

辽代一名:王棠。

金代一名:孟宋献。

元代一名:王崇哲。

明代三名:黄观、李骐、商辂。

清代三名:陈沆、钱棨、陈继昌。

科举考试在清末1905年废除,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建立了?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时至今日,仍旧是无数考生改变命运的途径,虽然没有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殿试?,?解元?会员?状元?之说,但同样十分残酷,比如考取名校?清华大学?,在几百万考生中只招取近3000人左右而已。那么考取清华大学与连中三元哪个更难呢?

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我们就以明代为例,隆庆四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约为4万人,连中三元者理论上为一名,那么它的概率为:0.0025%。而高考我们就以这几年的平均来看,大约每年考生950万,而录取清华的考生大约3500人,那么考中清华的概率为:0.036%

由此可见,单从概率来讲,连中三元比考进清华要难许多,但是这还仅仅是理论上来讲,因为实际上,并不是每次科举考试都有连中三元者,即便是状元,也不能保证在乡试和会试中考得第一名,而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规定的招取人数!所以,从各方面分析,连中三元比考取清华大学要难得多。

其实无论科举还是高考,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笔者也是曾是万千考生中的一员,深知寒窗苦读之艰难,在此,笔者预祝今年的高考考生们能够金榜题名,考取自己向往的高校!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7人连中三元,也就是三元及第,他们分为是文科和武科两个类别。

文科的15位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3位“武三元”。

第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于大逑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如今的南京“三元巷”就是用来纪念他的。

第二位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

第三位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称赞他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