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七子八婿,郭子仪七子八婿怎么解签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2 0
  1. 我国晋代最流行的传统剧目之一《打金枝》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2. 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主主不疑?
  3. 再造大唐的功臣郭子仪为什么要绑着儿子给唐代宗请罪
  4. 汾阳王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5. 郭子仪有哪些高情商的故事?

打金枝的词语解释是:戏曲传统剧目。叙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寿辰,众子婿前来拜寿。三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自恃尊贵不至,郭暧回府怒打公主。公主向唐皇哭诉,郭子仪也绑子上殿请罪,唐皇反劝解小夫妻和好。

打金枝的词语解释是:戏曲传统剧目。叙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寿辰,众子婿前来拜寿。三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自恃尊贵不至,郭暧回府怒打公主。公主向唐皇哭诉,郭子仪也绑子上殿请罪,唐皇反劝解小夫妻和好。注音是:ㄉㄚˇㄐ一ㄣㄓ。结构是:打(左右结构)金(上下结构)枝(左右结构)。拼音是:dǎjīnzhī。

打金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郭子仪七子八婿,郭子仪七子八婿怎么解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叙述唐郭子仪寿辰,七子八婿均登堂拜寿,只有幼子郭暧之妻──唐肃宗之女升平公主恃贵不往,暧怒而殴打公主的事。全剧风格独特,有较重的做工和唱工,唱腔考究、音乐性强。

二、网络解释

打金枝《打金枝》是赵石尧执导,杨丽花等主演的电视剧。讲述***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风风光光地嫁给了汾阳王郭子仪七子郭暧为妻。新婚燕尔,小两口浓情蜜意十分恩爱。可是这位刁蛮任性的公主却在在公公郭子仪八十大寿之日,自此***身份不前往拜寿,令郭暧颜面尽失,怒火冲天地回宫与公主理论。当暴躁的驸马碰上刁蛮的公主,这场吵吵闹闹的宫廷风波要如何收场呢?

关于打金枝的成语

吹吹打打打蛇打七寸南枝北枝傲霜枝金枝玉叶枝枝节节玉叶金枝

关于打金枝的词语

金枝玉叶连理枝一枝春玉枝金叶玉叶金枝金枝花萼傲霜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打金枝的详细信息

我国晋代最流行的传统剧目之一《打金枝》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郭子仪的故事

正在上映的晋剧舞台纪录片《打金枝》.讲的是唐代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暖与升平公主之间一场吵闹的喜剧。我想,这戏包括两个方面:夫妻互相应该平等亲爱,国家军政力量的团结不可被一些偶然的小事所破坏。

郭子仪死时,历史上评他一生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致大官、为名臣者甚众。”这几句评语突出地描绘了一个善于团结各种力量的巨人的形象,皇帝不疑忌他的大功,同僚们不厌恶他做大官,一般人并不反对他生活享受的过分;同时,他善于提拔与培养人材,所以他属下的干部有许多人都成为国家的重要

官员。在历史上,郭子仪是许多人的理想,出将入相,既宫贵亦寿考,”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据说他做寿那天,家人拜寿时把朝笏(朝见皇帝时捧在手中的那块板)放在床上,竟致堆满。一床,可见家中大官之多,所以演出《打金伎》这剧目的京剧又叫做《宫贵寿考》或《满床笏》。

用现在的历史观点看来,郭子仪仍旧是一个值得赞扬。值得钦佩的人。他在中华民族受外族同攻时保卫国家,收复被侵略者占领了的京都;他使人民免于被外族劫掠之苦,得到了相对的安居乐业。他在军事上与李光弼齐名,但他团结一切力量来保卫国家的光辉政略,却是李光弼所远远不及的(李光弼不是汉族人)。

郭子仪与李光弼同做中级军官时,据说两人感情很不好,虽然同桌吃饭,但只互相对望一眼,不说一句话。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李光弼很怕郭借故杀他,哪知郭反向皇帝极力举荐,皇帝就任李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还分了部下一万名精兵给他。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政治风度,真是一个巨人!(据杜牧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郭子仪当节度使后,李光弼想逃走,还没决定,皇帝已下命令,要他领一部分郭的兵东征,他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放他不过了,于是对郭说:"我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对坐,道:"现在国家大乱,哪里是计较私仇的时候!"当即分兵给他。两人相别时握手泣涕,相勉报国.)郭子仪为人宽厚,待部下与士卒极好,李光弼却军令严肃,威猛善战。这两人代表着军人的两种美德,在临阵战斗上,似乎李光弼更为能干,几场大战打得光***漂亮之极,但部下对他“畏”而对郭“感”。史书上不断提到军士们怎样盼望郭子仪来统率他们.如们“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咸鼓舞涕位,喜其来而悲其晚也”等等。

“郭子仪单骑退敌”是极有名的事,这件事固然表现了他的勇敢,但更重要的,是他孤立敌人、争取同盟的识见。两人一番谈论之后,回纪元帅终于被他说服,井答应去打吐蕃兵,这时回讫兵两翼缓缓推进,子仪部下见状也疾忙上前,两军对圆。子仪挥手令部下退开,取酒与回讫酋长共饮。回讫人情他先发誓,子仪叫道:"***天子万岁!回讫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殒阵前,家族灭绝!"回讫元帅也照样发誓,两军大喜,齐呼万岁,吐蕃兵知道后连夜逃走。子仪与回讫合兵追逐,大胜了两仗。

这时局势本来危险异常,代宗已下令御驾亲征,京城***。由于郭了仪这个外交上的大胜利,大局才转危为安。

文天祥的故事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故事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主主不疑?

唐朝晋剧作品。寒声、张万一、张焕、王易风根据晋剧旧本整理。1952年,由山西省晋剧团和太原市晋剧团联合演出。剧本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此剧写唐汾阳王郭子仪八旬寿辰,七子八婿前来拜寿。三子郭暧之妻_平公主恃贵不至,郭暧回府怒打公主。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代宗不加责罚,反而晋升郭暧官阶,并与沈后劝解小夫妻和好。郭暧与_平公主不和事,唐赵_《因话录》与《资治通鉴》有简略记载,并见于***《隋唐演义》第99回。

再造***的功臣郭子仪为什么要绑着儿子给唐代宗请罪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走向了公众的视野。唐代名将郭子仪一生可谓***“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与洛阳;击败吐蕃和党项的外族入侵”。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郡王。“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野内外威望极高。政治思路清晰,实属功高盖主而又得以善终的代表人物。

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形,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吐蕃军队又趁着唐朝内乱进入关中占据了奉天、武功等地。代宗皇帝命郭子仪出镇咸阳,吐蕃军很快度过渭水打到长安城下,郭子仪从咸阳赶来时,代宗皇帝已经仓皇出逃了。郭子仪见不到代宗皇帝,又没有兵马只得南下七召集逃散的唐军,然后他***取虚张声势、声东击西之计,打了吐蕃军队一个措手不及,顺利收复了长安。代宗皇帝对郭子仪感慨万分,赐给他“丹书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享受唐朝功臣的最高殊荣。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再次勾结吐蕃、回纥、和吐谷浑10万军队进犯长安。包围了郭子仪镇守的泾阳,当时郭子仪手下只有2万人马,他深知这种情况下,只能智取、不能力敌。当时仆固怀恩已经在行军途中暴病而死,敌军队伍开始内讧,彼此争权夺利,郭子仪决定利用这种情况,劝说回纥王退军。为此他决定单枪匹马去见回纥王,经过交涉回纥军决定退兵。吐蕃王听到这个消息也连夜领兵逃走。郭子仪仅凭一己之力不费一兵一卒就退去了回纥、吐蕃的10万大军。

郭子仪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之一,最独特最值得后人效仿之处,不是他的兵法和战绩,而是他为人处事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他的高妙处。

《太平广记》中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翻翻历史书,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要想权倾天下而满朝不忌恨,功盖群臣而君主不猜疑,有多么大的难度!数千年历史也只郭子仪完满地做到了这一点。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历经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他居功不傲,宽厚待人,是由武举起家逐步成长起来的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

汾阳王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在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眼睛里,中唐名将郭子仪「 ”德完道粹,功盖于唐。宜享世泽,流如海长。”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为社会人生开处方的人物,他不满意当时保守势力的老一套,想用自己的拳拳之心感动皇帝,打通社会人生的大通道。王安石特立独行者,不人云亦云,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在他心中,郭子仪简直就是一个完美无缺、大行德广的奇才了。 的确,郭子仪为国谋、为民计的情怀还真是让历史动容。今天,我们说说他的子女教育问题。 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有一副著名的画作《郭子仪拜寿图》,这幅绘画作品场面壮阔,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是明代绘画中的上品。作品描绘的就是中唐名将郭子仪七十寿辰时,七子八婿前来为老人家祝寿庆生的场景。图中郭子仪夫妻二人端坐中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拱手跪拜。 说起郭子仪的这次过寿,其中有一个很有味道的故事。 这次生日聚会,郭子仪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来了,唯独第六个儿子媳妇李君蕊缺席,这对声名如日中天的郭子仪一家来说多少有些扫兴。李君蕊是当朝皇帝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平时任性惯了,动不动就使点小脾气。郭子仪过寿,儿媳妇李君蕊觉得自己是公主身份,没有必要给老公公祝寿。这让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暖很是没有面子,心里憋着一股子火气。等寿宴结束后,郭暖回宫质问妻子李君蕊。我是公主之身,凭什么要拜你的父亲呢?李君蕊的话一出口,郭暖的血气就上来了,挥拳打了上去。怒斥道:你凭着你父亲的皇帝身份就瞧不起我父亲,你要明白,如果我父亲想当皇帝,哪有你老爸什么事? 郭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郭子仪有了二心,***的旗帜恐怕早就改了颜色,一个陷入泥潭的王朝还能有什么反手之力呢。 但是,郭暖这一打,事情出来了。公主李君蕊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她跑到父亲跟前告状。好在代宗李豫还不糊涂,他给女儿说,如果郭子仪有了当皇帝的心思,哪有我们李家什么事啊。随后,他佯装生气,说要杀了驸马郭暖。 听说要杀了自己的男人,公主反倒害怕起来,后悔自己的言行。 知道自己儿子的暴行之后,郭子仪很是生气。他立即把儿子郭暖五花大绑,押到了代宗面前请求治罪。 「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没想到代宗李豫反倒劝开了郭子仪。是呀,李豫说得没错,要当好老公公,就得装聋作哑。 郭子仪做得也非常得体。子不教、父之过。儿子打了媳妇,自己绑着儿子去给亲家道歉,合情合理。 这件事情对郭暖和李君蕊都有教育,从此,小两口恩恩爱爱。 有了严父,才有了正子。郭子仪的儿子们很是出息,女婿也是地位显赫。他经历四朝,深得皇帝信赖,子孙多数和李唐皇室结为亲家,受尽尊宠。 他的大儿子郭曜能征善战,一身虎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被封为太原郡公。在郭子仪游走征战期间,郭曜把家务管理得像模像样,和弟弟妹妹们友好相处。郭子仪的家教一时间传遍朝廷内外。 四朝为将,郭子仪受到皇帝的赏赐无以计数。临终前,他要求儿子郭曜把所有接受的奇珍异宝全部献给朝廷。唐德宗李适看到郭子仪的大行,深为感动。他下令又把这些宝物给了郭曜。郭曜明白大义,把这些东西又分给了兄弟姐妹。 就是那个被郭子仪绑上朝廷的六儿子郭暧,从严教育自己的子女,后人中有五个娶了皇帝的女儿,还有一个女儿成了唐宪宗的皇后。年幼的唐穆宗继位后(唐宪宗之子),郭太后汲取武则天临朝称制的教训,一心让贤相辅国,不给儿子制造麻烦。 郭子仪从严治家,成为千古佳话。

郭子仪有哪些高情商的故事?

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经历了唐朝四代,两度担任宰相,被称为“中兴名将”。在郭子仪成为节度使后到他去世,26年间他成为了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郭子仪与皇帝是亲家,与同僚关系友好,用爱心来对待属下,那么郭子仪的七十大寿应该是万众瞩目。

郭子仪拜寿

现在有不少以郭子仪拜寿为内容的作品,明代仇英就画过一幅郭子仪拜寿图,其中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不过想来也是,单是郭子仪的嫡亲就有七子八婿,各个在朝为官,前来庆寿,更不要说是旁系亲属了。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子仪端坐在正中,看着自己这么多的孙子孙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让寿宴场面显得热闹非凡。

后世人作郭子仪拜寿图主要是借图比喻为国立功、家庭和睦的祥和景象。殊不知在这景象后头,还发生了一件差点让郭府株连九族的大事。

郭子仪六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为妻,夫妻俩当时年纪都比较轻。升平公主平时受到代宗宠爱,时间久了任性妄为。郭子仪大寿当天,升平公主称身体不舒服推脱不去祝寿,郭暧***脾气,不仅打了升平还说升平仗着自己是公主,自己父亲郭子仪只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哪有升平任性的份。升平受了委屈,跑进宫去向代宗告状,郭子仪听闻郭暧说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抓着儿子前往宫中领罪。幸亏代宗信任郭子仪,甚至认为郭暧说的对,对其不降反升。后夫妻俩重归于好,共同前往郭府祝寿,郭家合府欢腾。

郭子仪封王

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像

《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

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查看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可信度极高。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投降,不少武将趁机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满足要求后才上战场。身为朔方军节度使的郭子仪被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奔赴战场。为了国家,郭子仪勇担重任。郭子仪分析了整个战争形式,派兵直捣敌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营进行防守,不料节节败退,差点被活捉。唐军的气焰高涨了起来,收复失地的信心开始建立。

正面战场的失利造成潼关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来到了马嵬坡,肃宗却与父亲分道扬镳在宁夏为王。当时的肃宗身边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仪的人马前来护卫。当时的郭子仪占领了河北井陉关这战略要地,为了肃宗的安危,郭子仪牺牲个人甚至军队的胜利,派人迎接肃宗,自己也立马赶到宁夏。郭子仪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唐朝能够存留。

在郭子仪打下潼关后,收复河东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郭子仪为了与郡中的原唐朝官员联系,亲自潜入河东策反,后非常顺利的收复了河东,解决了侧面威胁。郭子仪为了国家,不顾个人安危。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唤声亲翁郭子仪

《唤声亲翁郭子仪》是豫剧《打金枝》中的一个选段。那时升平公主与郭暧起了争执,郭暧动手打了升平公主,驸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升平公主受了委屈,进宫向代宗告状。郭子仪绑了郭暧来到宫中谢罪。代宗唱出了这一选段,表明夫妻俩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们不需要过多干涉。

唤声亲翁郭子仪选段

代宗唤了郭子仪一声“亲翁”,称不应该为了夫妻俩吵架的气话让郭暧白白送了命。郭暧年纪还不大,是个孩子,遇事难免考虑不完全,两个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一个长辈何必去管他们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说你代替我想处罚郭暧,你们想处罚他我还不依呢。现在看着郭暧跪在金銮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骂。让我来给我的女婿加官进爵吧,赐你官位再上***。我把代表天子的宝剑赐给你,你能管理满朝文武。既然汾阳王仗着是你父亲欺压了你,我就给你也封个王。这样在地位上你们就处于平级,不会受他欺负了。只要郭暧成了王,宫里宫外、殿上殿下,随你去哪里。不要说满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亲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代宗为什么对郭暧打升平的事情不计较呢,其实郭子仪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仪本身担心因为功高盖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经常与皇帝回想以前的种种经历,以真诚打动皇帝。

郭子仪鱼朝恩

郭子仪是唐朝一位名将,有勇有谋,英勇善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鱼朝恩则是唐朝的一位擅权宦官,曾已太监入宫深受唐肃宗的信任,后来任内务总管。当时郭子仪与鱼朝恩都是朝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两人中间也发生过很多事情。

郭子仪像

郭子仪是一名武将,善于领兵打仗,所以他手中掌握了朝中兵力大权。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皇帝担心他有谋逆之心,鱼朝恩则毛遂自荐前往当监军。郭子仪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消息传到军队之后,将士们都十分气愤。鱼朝恩压根就不懂得兵法,他仗着皇帝的宠爱在军队当中胡乱指挥。当时已经收复的失地又重新沦陷,士兵们要求郭子仪将鱼朝恩诛杀,郭子仪却没有那样做。后来皇帝也意识到国家不保,才把鱼朝恩调回京城,军队交回了郭子仪。

鱼朝恩回京之后,不但没有回改之意,他还认为是郭子仪在后面使坏。于是又向唐肃宗进谗言,将郭子仪的祖坟挖了。当时军队士兵听到这则消息之后,个个截然大怒,要求起兵回京。而郭子仪认为,如果现在回京,叛军肯定会卷土重来,还是要先安定国家叛乱为重。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郭子仪率领军队回朝,朝中大臣个个为之不平。

唐肃宗见郭子仪十分惭愧,祖坟之事已无法挽回,让郭子仪提条件尽量满足他。郭子仪则说,此次叛乱能够成功是皇帝的福气,是士兵英勇善战的功劳。至于祖坟之事,不能责怪任何人,自己在外面打仗不知挖了多少百姓的祖坟,是上天对自己的报应。当时文武百官听了之后都十分敬佩他,没想到郭子仪尽有如此的心胸。

在***《红楼梦》里有《好了歌注》这首诗,诗的开头是这样说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笏是大臣上朝奏事的笏板。“满床笏”是一个著名的民间典故,人们把“满床笏”视为家门福禄昌盛的象征。相传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过60大寿时,在朝为官的七子八婿下班之后都来贺寿,15块笏板铺满大床。此时的郭子仪儿孙满堂、宾客如云,门庭热闹非凡。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清康熙五彩郭子仪拜寿纹棒槌瓶可以买下北京后海的好几套四合院。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五福名人,首先他是治世之能臣;平定安史之乱后为唐朝续命。其二情商高,不拥兵自重;一般握有军权的开国大将99%的人都被皇帝因猜忌而兔死狗烹。其三是子秀孝顺,共育7个儿子、8个女儿,皆是人中龙凤。其四寿命长,唐朝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都并不高,而且郭子仪是行伍出身,常年在外风餐露宿又与敌人厮杀,身上自然刀伤不数,但郭子仪活了84岁的高龄,一生享尽荣耀富贵。喜欢读史的郭德纲便把小儿子的名字取名郭汾暘,寓意儿子的命运能像汾阳王郭子仪一样纵情畅达。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威望极高,以他手中的兵马可以自立为王,也可以学曹操那样“挟天子而令诸侯”。但郭子仪却依然拥立李氏皇子为皇帝,皇帝为了稳定地位便与郭家搞了政治联姻,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七子郭暧。相传郭子仪过生日时全家仅有小儿媳升平公主未到,郭暧酒后大怒打了公主并说:“没我爹,你爹啥玩意儿都不是!”公主跑到皇帝面前哭诉,皇帝笑道:“郭暧是实在孩子,把实话都说了。”郭子仪知道“家暴公主”是重罪,为了挽回局面,他将郭暧捆到皇宫里听候皇帝发落,皇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就没有责难郭家。

情商高的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超强。郭子仪在外杀敌遭遇职场小人太监鱼朝恩的算计,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大红大紫,为破坏郭家的风水龙脉,命人把郭子仪的祖坟刨了。郭子仪知道后依旧在边塞御敌,班师回朝后也没找鱼朝恩的麻烦。这样让鱼朝恩心生狐疑,遂请郭子仪到家吃饭,来一场鸿门宴。郭子仪居然真的到了,鱼朝恩问:“你为何只身前来?”郭子仪说:“鱼公公是老夫的恩人,这次打仗如此顺利,全靠您在皇上面前美言。”鱼朝恩感慨到:“汾阳王的胸襟果真宽广。”便对郭子仪心生敬畏之情。

晚年的郭子仪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反心,将府中大门敞开,让过往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在做什么。郭子仪在院中为妻妾女儿梳头扎辫,丝毫没有官架子。一天下人禀报说:卢杞求见。郭子仪脸色大变,命众人退下不要露面,不然有杀身之祸。妻妾不解的说:“卢杞不过一个小小的官,你为什么那么怕他?”郭子仪说:”卢杞貌丑若鬼,你们见他之后必有嫌弃的表情。他小心眼儿,发达之后会加害你们。”郭子仪死后卢杞成为宰相,大肆加害忠良,唯独郭子仪的家人逃过此劫。

郭子仪一生辅佐3位皇帝,而且和小皇帝的关系亲近,完全没有功高盖主的表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在他手里掌握四十余年,关键郭子仪还是武将并没有多少文化,居然可以做到宦海无波,可以说郭子仪的职场智慧是现代人学习的真实教材。

郭子仪:丁酉己酉戊寅戊午,大运:戊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

八字伤官格,伤官吐露,性格外向活泼,喜欢到处跑,所以郭子仪常年在外行军打仗。伤官佩印,名扬天下。地支寅午半合火局,郭子仪做事内秀细腻,擅长为别人考虑,大运一路火土,贵人朋友多,在职场上八面玲珑。子女宫为正印,子女个人成就大,晚年安享富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