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疑人,自疑不信人出自哪里?,自信不疑人,自疑不信人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3 0
  1. 用疑人造句(大约30个左右)
  2. 谁有《素书》的原文翻译和讲解 要经典点的
  3. 素书原文及译文
  4. 自信不疑什么意思?
  5. 关于自信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多疑是躲在人性背后的阴影,也是人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疑心是负能量很大的一个烦恼,疑心很重的人,几乎没什么朋友。”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象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这个目标,像画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

自信不疑人,自疑不信人出自哪里?,自信不疑人,自疑不信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疑心重的人,会因为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者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

猜疑之人,往往嫉妒心都非常重,心胸也比较狭隘,所以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以至于最后无法结交到朋友,甚至会变得孤僻。

有句话叫做“疑心生暗鬼”,就是说疑心重重的人,常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会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言行举止。

这样的人不仅很难交到朋友,还会因为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的无端猜疑,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以及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古人讲过一个关于猜疑的故事,叫做“疑人偷斧”:

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象目标出发,他开始观察邻居家儿子的一言一行、神色仪态,感觉哪哪儿都像偷了斧头的样子。

这个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原先的***象目标,于是他断定偷斧头的贼就是邻居的儿子。

可是不久之后,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时,竟然一点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故事里的这个人,一开始就下了一个结论,然后让自己走进了猜疑的死胡同之中。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最好的印证: “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就会离事实很远。”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而猜测往往是缺乏事实根据,只是凭借自己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推测、怀疑他人言行的行为。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

“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调整、矫正消除猜疑的心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01 自信是消除疑心的“良方”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猜疑心理的产生大多跟缺乏自信心有关。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更加自信起来,同时还要“信人”,也就是除了自信以外,还要充分相信他人。

“信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心比心。当你怀疑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如果别人也这样怀疑你,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听见别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也更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挑拨,要以事实为依据。

某种意义上来说,“眼见”的可能也未必是事实,最可靠的事实其实来自“调查”。

而只要你保持以事实为依据来为人处世,那么猜疑的心理自然就消除了。

02 责己以严,待人以宽

一般来说,猜疑心很重的人都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很严、很高,而对别人的要求却显得很苛刻。

要克服疑心病就要从提高自我要求做起,不要对他人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因为别人达不到你心目中的要求就认为对方存在什么问题。

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而且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要是对方没有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会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目的。

这样下来,就会妨碍你对他人的信任,也会让他人对你产生“敌意”。

因此, 坚持宽以待人,严以责己的处事风格,是克服疑心病的有效途径。

03 积极暗示,“阿Q精神”也有效

猜疑心重的人,在看到别人悄悄议论着什么时,会很敏感地认为他们是在说自己的坏话。于是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无法自拔,郁郁寡欢。

正所谓 “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其实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又怎么会怕被别人议论呢?

在矫正疑心病的时候,不妨***用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学学“阿Q”那般来安慰自己: “别人说了我,又能如何呢?”

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积极暗示,认为只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我不四处议论别人,别人也不会轻易议论我。那些到处说人坏话的人,都是小人,我是君子,我不屑与之为伍。”

“阿Q精神”也不失为一种消除疑心的好方法。

04 抛开偏见,客观对待

有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偏见可以定义为缺乏正当充足的理由,而把别人想得很坏。”

像“疑人偷斧”的故事,或者我们身边那些疑心很重人,其实都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印象”,从而用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推断他人的情况

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双耳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并在适合的时候调整思路,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这样下来,我们就可以真正抛开偏见,客观对待身边的人或事,从而不让自己再起疑心。

毕竟在偏见的状态下,你就会无法看清事实真相,从而被疑心带偏走远,不能客观对待。

05 开诚布公,消除障碍

无论是夫妻之间的猜疑,还是朋友之间的隔阂,抑或是我们在职场上遇到的跟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误解等等,其实都是缺乏交流造成的。

有些人喜欢用“我不说你也应知道”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度,但其实这种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心有灵犀”是指某个特定情况下产生的偶然反应,而并非是两人长期保持交流的方式——那是神才能获得的能力。

在出现任何有猜疑的前兆时,与其猜来猜去,倒不如及时开诚布公来一场说聊就聊的谈话,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障碍,彻底解决猜疑问题。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一旦陷入到猜疑的状态里,就会捕风捉影,疑神疑鬼。

疑心重之人,几乎没什么朋友,不是他不相信别人,就是别人很难相信他,也很难跟他相处。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为了自己和他人,赶紧收藏这5个方法,开始消除猜疑之心吧。

—END—

本期话题:有人说猜疑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你是否认同这句话?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用疑人造句(大约30个左右)

下面简单过一下,不妥之处,烦请朋友指正、如下格式是:(出处):(翻译)

《管子》圣君任公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所谓“任公”就是要依靠公正、公法;“不任私”就是做事不凭私意、私见、不凭个人恩怨。任私就会失去公正,就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以大方向而不是小的方面来进行评任。

《八蜀志.却正传》小屈大伸,存公忽私: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心存公正就会忽略私心。

《晋书.刘颂传》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为公尽职是从事政务的基本,为己谋私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啊。

《晋书.潘尼传》忧虑之接,必生...:忧虑、祸患相连,必定是因自私而产生,因欲望而兴盛。自私的人不可能真正满足他的私心,贪欲强的人,不可能满足无止境的贪欲,真是至理名言啊。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应该保持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

《管子?版法》悦众在施爱,有众在废私:让众人高兴在于布施仁爱,去除偏私心态才能得大家称道。

《七法》君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君主做事讲道理,则群臣服从教化,各位官员严格秉公断案,就没有人敢有私心。

《管子?牧民》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象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象日月光彩普照一切,才是算得上君主的气度。

法家的公是以一种固定的原则消灭一切私,用严格的法律而不考虑道德方面的因素维持“公”,忽略了正常范围内的个人合理存在的私利。儒家的公是以重义轻利的抽象***来扶持公,压制私。

《列子》公公私私,天地之德:意思说公公私私是天地间自然的现象

《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在意志上能抑制私欲才能一心一意为公家做事。谓矫其性:是所说改变他心性。

《韩非》言曲以便私:说人坏话以方便其私利。

《韩非子?孤愤》不明察,不能烛私:不明察就不能洞悉(他的)私心。

杨雄《法言》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做事顺从天地之道是所谓的次序,仁者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归于克己复礼。

《国语?晋语八》夫正国者,不可以日匿于权,行权不可以隐于私:治理国家的人,不可过分亲近权利,行使权利不能有私心。否则百姓不规则,政令不够畅通。

王符《潜夫论》是以明王审法度而布教令,不行私以欺法,不黩教以辱命:因此英名的君主审时度势而宣布教令,不因私而伤害法度,不滥用教化法律而玷污君主的职责。

《论语》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后来(过后,返回来)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水最平正(心术就会正直),因此歪邪的人对水自顾也不得不服气;镜子最明亮,因此丑陋的人对镜自照也毫无怨言。水和镜子能显示出人的本来面目,却又不让人怨恨,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毫无私心

《韩非子?五蠹》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古代仓颉造字就说:只顾自己是自私的表现,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就是大公。公私是相反的,仓颉原本就已经知道了啊。

《礼.乐记》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桑间、濮上一带的音乐也是亡国之音,这种音乐奸声逆气,引人向恶,所以有这种音乐的地方一定政教荒怠,民众流离,诬陷好人,谋取私利,不可止住。

《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谋取私利,是篡夺君权之臣。

《鬼谷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与上司说话需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事引导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释私论》有宰嚭耽私,卒享其祸:吴国的太宰嚭贪婪美色私利,最终还是被越王(葬吴王)灭吴国后而诛杀太宰嚭。

《后汉书.马援传》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如果不只是考虑自身利益,这样计谋做事就会很理智聪明,思考问题不存私心,用以判断事情真相,一定会严正清楚

《易》以断天下之疑:用来分析天下的不解问题。

《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存有积疑不决必然败坏宏图大略,懈怠轻忽一定荒废国事朝政。

《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是用来判定亲疏关系,裁决嫌疑,分别异同,辨明是非的。

《公羊传》春秋谨于别尊卑,理嫌疑:《春秋》严谨的分清楚尊卑上下级关系,理清嫌忌猜疑。

《谷梁》著以传著,疑以传疑:写书要是清楚的写清楚,不能判断的不判断;即是说历史家应遵从忠实记载史实的原则,并能够将这一原则贯彻到自己的著作之中。

《说文》疑,惑也。

《汉书.师丹传》帝所折中定疑:应该根据***过程进行整体判断而分析疑惑。

《鬼谷子》决情定疑,万事之机:随机应万变,当断则了断,是做决策的正确方法。

《管》贤者死忠以舍疑:贤人会为了穷究事情真相而不惜一切。

《苟》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真知莫过于可以忽略疑问,善行莫过于没有错误。

《素书》危莫危于任疑:最危险害怕的是任用有嫌疑的人。

《素书》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自己多疑就不会相信别人,自信的人不会猜忌别人。重点还是在于自己。

《左传》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遇上解决不了的疑难,希望占卜能给予解决,没有疑难谁会去占卜呢?

《易》疏,对人以此卜筮,洗荡万物之心,万物有疑则卜之,是荡其私心也:是读者自话,人们用“易”来占卜,抛弃万物的疑难干扰,如果有不明白的事情就进行占卜,这样可以清除人的私心杂念干扰。

《韩非》赏罚不当***疑。

王通《中说》好疑尚诈。此讥魏武乎:喜欢怀疑人家而且奸诈,这难道是讥笑魏武帝曹操吗?

《人物志》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柔和而顺从之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若不戒备其做事时无法统摄之弊,却以为刚烈必然造成他人损伤,则更能使其安于舒缓。因此,可以与之遵循成法,而难以与之权衡疑难之事。(云尘子)

《潜夫论》马不试则良驾疑。断疑在于实践:好马如果没有试验,则会怀疑它是否为宝马,解决疑问要点在于实践。

《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讨伐一个国家六个机会:离间他们的密切关系,减轻他的猜疑,助长他的危害,按住把持住他的弱点,显露破坏他的约束限制,这就是所说的六个机会。

谁有《素书》的原文翻译和讲解 要经典点的

1、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2、太阳本身上还有黑点。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可以不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了它的灿烂光辉呢?

3、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方以智?

4、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善疑人者,必不足于信;善防人者,必不足于智。知人之疑已而弗舍者,必其有所存也;知人之防已而不避者,必其有所倚也。

5、犯罪嫌疑人最终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6、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7、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8、信人者,人未必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许,己则先诈。

9、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10、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

11、干警们隐蔽在犯罪嫌疑人寓所周围

守株待兔

只等他出现。

12、看到嫌疑人后

你们相时而动

将其抓捕归案。

13、刑警队***取欲擒故纵的办法

终于把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了。

14、河南摔童***的犯罪嫌疑人,因为是公安人员,受到体制、权力集团的集体庇护,却逍遥法外。

15、你被列为五宗命案的嫌疑人,警方请你协助调查。五宗命案分别是:你长相笑死人,举止乐事人,气势压死人,智商笨死人,笑容迷死人。愚人节快乐!

16、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

17、犯罪嫌疑人总是胆战心惊的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17、祝您造句快乐

天天向上lishixinzhi!

18、有几个可疑人在没有,人的地方喋喋不休地说着,让我觉得这几个人不怀好意

19、你这个案子

并非沉冤莫白

只是嫌疑人还有许多疑点没有弄清楚。

20、“用人莫疑

疑人莫用”你不要再疑神疑鬼了。

21、尽管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求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自身有黑点就否定它的绚烂光芒呢?

22、其他在案嫌疑人也初步向警方供认了犯罪事实.

23、现年27岁的犯罪嫌疑人陈舜山,山西武宁县人。2001年来沪打工,某房地产经纪公司租赁业务员。

24、不要一遇沙漠,就怀疑生命绿洲的存在;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怀疑人生目标的实现。

25、企业即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造人先于造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6、从案件发展过程看

我们发现的疑点都中断了线索

可能有人向嫌疑人通风报信了。

27、侦查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应当提倡其以正大光明的手段履行职责,而不得寄希望于从嫌疑人身上获取不正当之便利。

28、全校师生同仇敌忾

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29、男人都要面子,你懂不懂啊?不要不依不饶。说句公道话,我姐夫就算是个犯罪嫌疑人,他也有沉默的权利!你一个无业妇女,怎么就不能等等丈夫?

30、余达松拒绝就该案的犯罪动机作出评论,但指出下一步调查重点是锁定其它镪水袭击***的嫌疑人。

素书原文及译文

原始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生存 一作: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殚恶 一作:瘅恶)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

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

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本德宗道

原文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

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

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译文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

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道义

原文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译文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

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

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

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

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 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

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

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

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

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

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

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

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

秘密的***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

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府政?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

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

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

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

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安礼

原文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译文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

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

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

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

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

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

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

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

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

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

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

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

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

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望***纳。。

自信不疑什么意思?

《素书》全书一百三十二句,共六章。

第一章 原始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使,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第二章 正道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第三章?求人之志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第四章?本德宗道

原文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译文

欲始志向坚定,笃实力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深思多谋;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安于忍辱;最优先的要务,莫过于进德修业;最快乐的态度,莫过于乐于好善;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第五章?道义

原文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译文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秘密的***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贿赂***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第六章?安礼

原文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译文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关于自信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词目

自信不疑

发音

zì xìn bù yí

释义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引用

《元史演义》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 ...扑杀此獠,并可除他党羽。”原来阿忽台素有勇力,人莫敢近,因此 自信不疑 。计画已定,便遣人通知哈喇哈孙,预约届期同往,庆贺生辰... 《素书原著》安礼章 ...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 自信不疑 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 《素书》安礼 ...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 自信不疑 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 《文忠集》卷二十三·居士集卷二十三 ...天子以为然。  累迁吏部侍郎。景祐四年,以本官参知政事。公益 自信不疑 ,宰相有所欲私,辄众折之,其语至今士大夫能道也。初,范... 《文忠集》卷四十七·居士集卷四十七 ...。今吾子自谓“夫子与孟、荀、扬、韩复生,不能夺吾言”,其可谓 自信不疑 者矣。而返以质于修。使修有过于夫子者,乃可为吾子辩,况... 《文忠集》卷九十三·表奏书启四六集卷四 ...上则难逃圣鉴之明;毁誉是非,下则一付至公之论。可以抚心省己, 自信不疑 。其如蹇拙孤危,亦已甚矣。而犹贪冒荣宠,不知进退,以至...

1、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2、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英国

3、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5、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爱默生

6、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7、只有满怀自信 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高尔基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老子》

9、一个人面对正当之事物,从正当的时机,而且在这种相应条件下感到自信,他就是一个勇敢的人。——亚里士多德

10、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

11、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12、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13、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14、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15、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16、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17、信心是人的征服者;它战胜了人,又存在于人的心中。——马·法·塔伯

18、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19、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20、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21、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拉劳士福古

2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3、天生我材心有用。——李白

24、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5、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6、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27、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28、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29、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塞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