谲而不正正而不谲_正而不邪一而不杂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4 0
  1. 为什么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怎么来理解,有什么证据或者说典故事例之类!
  2. 谲而不正什么意思?
  3. 孔子对晋文公的评价
  4. 孔子为什么要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呢?
  5. 孔子为什么说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
  6. 谲而不正是什么意思

这俩句是说:称霸天下,并非单是凭借军队,更要有“正直而不狡诈”的品德,像齐桓公为孔子所称道那样,被人传扬称颂。

在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中,晋文公“谲而不正”,楚庄王在当时中原人眼里算是“非我族类”,宋襄公傻得有些可笑,秦穆公功业偏于一隅,唯独齐桓公才是货真价实的一代霸主,以至孔子称道他“正而不谲”,孟子讴歌他“五霸桓公为盛”。

桓公在位,扛起惩治*乱的大旗,大张旗鼓地讨伐昏乱*邪不服周天子的无道诸侯,九合诸侯,稳定周朝王室。阳谷之会,诸侯们不得不在向周天子行礼的同时眼睛瞟着替天行道的齐桓公。

谲而不正正而不谲_正而不邪一而不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操是以齐桓公自喻。

为什么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怎么来理解,有什么证据或者说典故事例之类!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 谲而不正 ,齐桓 公正 而不谲。’”

繁体写法: 谲而不正

谲而不正的反义词: 光明正大 襟怀坦白,言行正派,大公无私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最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狡诈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谲而不正什么意思?

看下朱熹的集注,或许对你有帮助。

朱熹集注:谲,古穴反。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保住命很不容易,在流亡途中见多了险恶的人心,因此懂的运用权术,所以孔老二这么说他!

孔子对晋文公的评价

词目

谲而不正

发音

jué ér bù zhèng

释义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引用

《论语注疏》卷十四·宪问第十四 ...请後,故孔子以为要君。  子曰:“晋文公 谲而不正 ,郑曰:“谲者,诈也,谓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仲尼曰:‘... 《风俗演义》卷一 五伯 ...戴天子。孔子称“民到于今受其赐”。又曰:“齐桓正而不谲,晋文 谲而不正 。”至于三国,既无叹誉一言。而缪公受郑甘言,置戍而去,... 《论语》宪问篇 ...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 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 《春秋谷梁传注疏》卷九 ...王也。实会天王,而文不言天王,若诸侯自共盟然,是讳之也,所谓 谲而不正 。  陈侯如会。如会,外乎会也,於会受命也。...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六 僖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 ...。畀,与也。执诸侯当以归京师,晋欲怒楚使战,故以与宋,所谓“ 谲而不正 ”。○畀,必利反,注同。谲,古穴反。... 《全晋文》卷三十二 ...。後虽有五霸代兴,桓文谲主,下有请隧之僭,上有九锡之礼,终于 谲而不正 ,验于尾大不掉,岂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同... 《春秋公羊传注疏》僖公卷十二(起二十二年,尽三十三年) ...》之例,不信者日,今而书日,故解之。而言谲者,正以孔子谓之“ 谲而不正 ”,故取其文。  ○注“卫称子”至... 《盐铁论》遵道第二十三 ...将何从而可矣?”  丞相史进曰:“晋文公 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所由不同,俱归于霸。而必随古不革,袭... 《晋书》卷五十·列传第二十 ...后虽有五霸代兴,桓、文谲主,下有请隧之僭,上有九锡之礼,终于 谲而不正 ,验于尾大不掉,岂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鸮》... 《长短经》23章 诡信 ...行忠,观臣主之义定;欲行信,顾上下之分明。苟分义不愆于躬,虽 谲而不正 可也。)何以明之?  叶公问孔子曰...

孔子为什么要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呢?

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谲而不正”这个词是孔子对其的评价,“谲”这个字儿的意思是权诈,欺。晋文公这么一个得民心基本没有什么黑点的人,为什么会被孔子这样评价呢?

重耳一开始只是晋国的一个皇子,安静的学习读书交友。但是皇宫这个地方岂能容得下你这种身份的人,骊姬为夺皇位,设计陷害其他皇子。当然他们的父亲也是相信了,毕竟枕边风的威力巨大。在自己的弟弟选择反抗的时候,他选择“不与父战”,并且和自己的舅舅逃到了母亲的国家。这时候的重耳真的是完美的诠释了“我打不起我还躲不起”的真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是没有什么野心的人。

在翟国的日子非常舒适,特别是在自己有了老婆之后。身为一名皇族能有这样安静的小日子,对于当时没有野心的晋文公来说真的是非常完美啊。甚至是在自己的父亲死了,别人请他回去继承王位,他以没有给父亲守孝为理由给拒绝了。人家没办法,只好让他的弟弟继承。联系到后面的重耳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他这会儿的表现难道是在等一个时机?

弟弟一当上皇帝,就毫不犹豫的杀了两个请他回来的大臣,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哥哥,毕竟想要高枕无忧,就必须斩草除根。而此时的重耳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家庭美满,生活和乐,并且已经在翟国过了十二年。

在得知自己的弟弟要杀自己的时候,不得已,他又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也正是这个契机使他最终夺回了晋国的王位。

至于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因为他有过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来召请周天子的***。在孔子的眼里,这是严重不合理法的。即使你之前的种种表现都显示你孝顺并且有能力,但是这个行为就能显示出你的野心。而周天子之所以答应也是因为忌惮当时晋国的实力。

孔子为什么说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

史实的角度来说,孔夫子对这两位春秋霸主的评价并没什么大错,事实就是如此。

晋文公为回国抢夺国君之位,不惜违背伦常来讨好秦穆公:在秦穆公逼迫之下,他娶了既是外甥女又是侄媳的怀嬴为妻,两人还一起生下一儿子公子乐。为了富贵,作出这样的**之行,也难怪孔夫子会批评晋文公做人不够正派了!不光是如此,城濮之战时,为了将秦、齐两个大国拉入己方阵营,晋人使尽了各种权谋手段:先是把曹、卫之田送给宋国,以加深宋、楚矛盾;楚军主将子玉为此被激怒,断然拒绝了秦、齐二国的求和,把这两个大国推入了晋国阵营。整个城濮之战过程中,晋人一步步设下各种陷阱,诱使子玉进入圈套而不自觉,最终楚人遭遇了一次惨败!晋文公权谋之术应用得如此娴熟,即便是在城濮之战后一举称霸东周,在孔夫子看来也觉得不够光明正大,当然就会评价晋文公是?谲而不正?了。

与晋文公相反,齐桓公的称霸就完全不同:柯地之盟时,齐桓公被鲁人劫持而被迫结盟,事后他却遵从盟约返还了汶阳之田;北燕国向齐桓公求救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出兵相救;卫、邢为赤狄所灭,齐桓公又帮助这二国在黄河东岸复国;楚国入侵中原诸侯,齐桓公又联合诸侯伐楚;周惠王想废嫡立庶,齐桓公又联合诸侯稳定太子之位?。齐桓公一生,存亡继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生堂堂正正,所以孔夫子才评价他是?正而不谲?。

然而,晋文公虽然小节有亏,但他对周王室却比齐桓公要尊敬得多:城濮之战前,他替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带之乱;城濮之战后,他立刻到王室献楚捷。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多诡谲权变,是因为晋人硬实力远远落后于楚国:城濮之战时,晋人仅有七百乘兵马,远远落后于楚国;如果不以权谋来拉拢秦、齐两个大国,晋国军队根本就无法与楚军相抗衡!因而,晋文公虽然?谲而不正?,可在大节上却并无缺失。晋文公的诡谲,只不过是在晋国硬实力严重不足的前提下,被迫以权谋之术来弥补与楚国的实力差距罢了。

齐桓公称霸之时,在?第一相?管仲的协助下,在齐国推动了大幅改革,组建起了三军:共计三万人、达二千一百乘的强大军队!按管仲说辞,?君有此士也三万人,?,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国语?齐语》)因此,齐桓公称霸依靠的是齐国硬实力,他根本就无需依靠权谋之术来拉拢其他诸侯国?谁敢不服从齐国,就将他打服!可齐桓公虽说?正而不谲?,他的?霸道?也无人能出其右:伐楚之后,因为郑、陈二国使诈诱使诸侯大军向东撤军、造成联军损失惨重,齐桓公一方面两度伐陈,另一方面霸道地把郑国虎牢直接赏给了告密的申侯;因为齐桓公干涉王室立太子之事,竟然迫使周惠王要联合楚人来抗齐!能?霸?到周王室之上,齐桓公?霸道?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外,在孔夫子评价晋、齐两国国君时,还必须考虑到孔子本人身份。孔夫子本来就是鲁人,在他所处年代晋国霸业衰微,对诸侯越来越傲慢;齐国虽然屡屡威胁到鲁国,但却未对鲁国造成大的伤害

公元前529年,因为遭邾、莒两个东夷国投诉,晋人悍然扣押了鲁国正卿季平子;公元前518年,又因为鲁人伏击了不告而入侵鲁国边境的邾人,晋人又将鲁国卿士叔孙婼扣押在晋国,长达一年。晋人这两次扣押鲁国卿士之举,在鲁人看来都是维护了夷狄而抛弃了?诸夏?,是不可原谅之举。

在主张华夏正统的孔夫子眼中,晋人份量是否也因此而降低?

《史记?管晏》列传中曾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然而,即便孔夫子再怎么看不起管仲,却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齐桓公虽然霸道,却退回了鲁国汶阳之田,且长期率诸侯抗击戎狄;晋文公再怎么尊王,不但在落魄时逃入狄国求狄人庇护,晋国历次对外征战都少不了戎狄军队的协助。

光就这点而言,在华夏正统观念浓厚的鲁国,孔夫子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也就不奇怪了。

谲而不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晋文公善于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齐桓公为人正道而不善于搞权诈。

齐桓公是春秋首霸,在管仲的辅佐下,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齐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的旗号,名义上都是维护周王尊严。当时,西北的戎狄不断进犯中原各国,齐桓公出兵帮助燕国、卫国、邢国打退异族人侵,保卫了华夏文化。

齐桓公还曾组建联军讨伐楚国,理由是楚国不尊王室,而且周王莫名其妙地死在楚国。孔子认为,齐桓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乎道义的“正派"之事。

晋文公,内政治理成功后,便开始对外争霸。当时,齐国衰落,能与晋国抗衡的是南方的楚国。晋文公与楚国开战缺乏正当理由,于是通过打击楚国盟友郑国的手段挑逗楚国。

并且,大败楚国也是不用堂堂之阵,而是用了诡谋。战胜楚国之后,与诸国会盟,竟然以亚召君,欺凌天下共主。这大概就是孔子批评晋文公,说他谲而不正的原因。

扩展资料

不管孔子对齐桓晋文的评价是否公允,但其阐述的政治思想却是极有价值的。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如果在政治上***用阴谋诡计,而不重视道德仁义,这个***的合法跬就大打折扣。如果这个基础不牢,***也很难长久,最终必将导致败亡。

综观历史,不能不说孔子智慧深邃,目光独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先后兴起过许多王朝,这些王朝的***,有的是靠正道创立的,有的则是靠诡诈取得的。夏桀无道,商汤吊民伐罪,创立商朝。商汤得天下走的是正道,所以国运绵延600多年。

秦朝建立以后,以严刑苛法荼毒天下百姓,引起秦末大乱,汉高祖刘邦起兵讨伐暴秦,是为义举。秦灭之后,与项羽逐鹿中原,最终创立汉王朝。这个***的创建,走的也是堂堂正正之路,所以汉朝统治长达400余年。

蒙古***王中原后,不但把***看作低等人歧视压迫,而且剥削相当残酷。朱元璋参加义军,得天下也为正道。所以,尽管昏君众多,明朝还是存活了270多年。由此可见,这些以正道得来的江山,基础都很牢固。

百度百科——齐桓公

百度百科——晋文公

拼音:

jué ér bù zhèng

解释: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