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折蛇行中的蛇是什么意思,斗折蛇行的斗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5 0
  1. 斗折蛇行是什么词类活用
  2. 斗折蛇行的斗、蛇什么意思

斗折蛇行的意思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解释

释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折蛇行中的蛇是什么意思,斗折蛇行的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释: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弯由。形容道路曲折蜿蜒。斗:指北斗七星

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

明灭,都是形容词作名词,或隐或现之处。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斗”与“蛇”是事物名词作状语,该类活用一般翻译句式为“像……那(一)样”。)

斗折蛇行是什么词类活用

1. 《小石潭记》练习题文言文点击一、词语解释1.斗折蛇行斗:蛇:2

一、词语解释1.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2.日光下彻彻:穿过3.隶而从者从:跟从4.全石以为底全:整块5.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6.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二、句子解释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清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它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够呆的太久,于是把它记下了这件事后,离开了.4.下列对“似与游者相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游鱼)好像参与游览而十分快乐.B.(游鱼)好像在与游玩的人相互逗乐C.参与游玩的人好像在相互逗乐.D.(游鱼)好像与游玩的人一起欢乐。

2. 鼬蛇斗的阅读题目和答案

1.不能.因为它交代了鼬蛇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旁观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草坪上有一条眼镜蛇和一只黄鼬剑拔弩张地对峙着.

3.①形势紧张,鼬蛇双方都在拼死一搏 ②这场生死搏斗一触即发 ③它们的力量旗鼓相当

4.黄鼬是:奇兵突袭.眼镜蛇是:防守反击.

5.凶狠 黄鼬比眼镜蛇狡猾,富有心计.

6.①它***装离去,松弛眼镜蛇的斗志 ②它叼来烂草鞋,让眼镜蛇上当 ③它抓住时机,迅速出击,咬住眼镜蛇七寸夺命之处.

7.相同点:它们都是形容事物的动作快 不同点:①两者本体和喻体不同 ②(1)句还写出眼镜蛇的毒和凶狠,而(2)句除动作快之外,无其他意蕴.

8.蛇:遇事要小心,谨防上当黄融:遇事不但要勇敢,更要多动脑筋,以智取胜.

3. 义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欻然遁去④。及入穴。③蜿蜒?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其一瞪目如椒①。

2.(1)被(2)远远望着 (3)等到(4)离开,鼠奔来。

参考答案

1.有两只老鼠,力嚼其尾,即吃饱的意思。

(1)其一为蛇所吞( )

(2)然遥望不敢前( )

(3)及入穴 ( )

(4)衔之而去 ( )

3.翻译下面的语句,在敌方无法调转的时候***地打击它,鼠又来,似甚恨怒,另一只不忍舍弃朋友,欻然文言文《义鼠》阅读训练

杨天一言,蛇出则往。蛇追不及而返,蛇出则往。鼠故便捷,老鼠就跑掉。

(1)方将过半。②果腹,吐死鼠于地上,快速的样子,如是者久,退身出,吐出了它的朋友。鼠来嗅之,一只被蛇所吞;方将过半。(2)蛇进洞的时候,敌退我进”。蛇怒。

达标训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条大蛇终于投降,老鼠就来咬它。蛇入则来。

4.此篇的主旨是赞扬老鼠的“义”,鼠奔来。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

①瞪目如椒,使它疲于奔命:眼睛瞪得像花椒的果实般大、袭扰它。蛇果腹②,衔之而去,力嚼其尾,那只远远望着的老鼠就奔跑过来,与这条大蛇周旋。

2.解释加点的词,如是者久:欻,其机智表现在何处呢,在它屡次的骚扰下,攻守了很长时间。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遁去。蛇出。

5.它懂得避实击虚,前后不能相顾。⑤啾啾如悼息?

5.文中的这只“义鼠”是机智的:啾啾的叫声好像在悼念哭泣。

(2)蛇入则来,蜿蜒③入穴:见二鼠出,所以以“义鼠”为标题,用力咬蛇的尾巴,其一为蛇所吞。

4.这篇文章为何以“义鼠”为标题,啾啾如悼息⑤。④欻然遁去。这样一次又一次,***取一种游击战术,“敌进我退,跑掉,然遥望不敢前,走了

3.(1)(蛇)刚有一半身子进洞。(开放题,音xū,蛇出来的时候:弯弯曲曲的意思:满腹,嚼如前状

4. 阅读文言文,完下列各题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给它们披上衣裳.被:同“披”,穿②句意:过了一天也不会变.逾:越过,超过,过了③句意:一天,他对众人说.语:告诉,对…说④句意: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诚:确实,实在(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点缀上红绿色彩.以:用;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以:来.B句意:劳心而无用.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而都表转折.C句意:将冰琢成人物形象,之:的;在高高的庙堂上,“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句意:于是问他说,乃:于是;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故选:B(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以:把 句意: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②重点词有:为:写句意:所以我写了篇“说”,来期待那些体察民情的人得到它.③重点词有:具:详细句意:这个渔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事,(桃源中人听了)都惊叹不已.(4)①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描写角度,描写角度有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加以判断.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合情合理即可.答案:(1)①同“披”,穿②越过,超过,过了③告诉,对…说④确实,实在(2)B(3)①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②所以我写了篇“说”,来期待那些体察民情的人得到它.③这个渔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事,(桃源中人听了)都惊叹不已.(4)①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琢冰者技艺高超(或所雕人物形象逼真)(每空1分)②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观点1分,理由1分,表达1分)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若答此答案,最多只给2分)。

5. 杯弓蛇影文言文阅读答案

杯弓蛇影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人到别人家作客,主人赐给一杯酒,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经主人解释才明白过来.现用此成语讽刺那些疑神疑鬼的人.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心病还须心药来医,我们不能疑神疑鬼,自相惊扰,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晋书·乐广传》 原文 杯弓蛇影① 乐广字修铺,迁河南伊,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16)告其所以(17),客豁然(18)意解(19),沈疴(20)顿愈.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于是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老毛病顿时治好了. 注释 (1)选自《晋书·乐广传》.《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风俗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 (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古人指妻弟,即今“内弟”. (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 (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 (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 (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犀牛角做的弓. (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fǒ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 (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ò)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 (19)意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20)沈疴(chén kē):长久而严重的病.疴,重病. (21)顿:顿时,马上.。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8分,选择题与翻译题每小题均为3分)祭鳄

小题1:D小题1:C小题1:A小题1:A小题1:(1)却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的牲畜、熊、猪、鹿、獐、来养肥自己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肥:养肥 ,使……肥 1分, 种:繁衍 1分 , 句意1分)(2)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安上有毒的箭镞,来同鳄鱼作战,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

(材技:有才能有技能 1分, 从事:作战 1分 句意 1分) 小题1:( 细 :小 )小题1: (A.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介词,译为“把”“将”;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连词,表目的,译为“来”或不译。B.驱而出之四海之外: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C.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表 用户 2017-10-11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2";。

7. 一道语文的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潭中

1.[甲]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 2.(1)可:大概,大约 (2)清:冷清(3)向南 (4)用言语说出3.(1)溪岸的形势象狗的牙齿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2)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3)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寂静幽深.(4)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4.这里的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唔累死了,我现在初三语文还不错.就帮你一下把)。

斗折蛇行的斗、蛇什么意思

斗折蛇行中词类活用的是“斗”和“蛇”,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具体内容如下:

1、“斗折蛇行”的词类活用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斗折蛇行”的解释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词类活用的类型

1、名词作动词

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6、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斗折蛇行,意思就是说: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像北斗星那样,名作状。蛇,像蛇那样,名作状。

“斗折蛇行”出自于《小石潭记》,下面我带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看不懂文言文的小伙伴,看下面的翻译吧。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感兴趣的同学,接下来再跟我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篇文质精美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十二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