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蹉跎,人已将老,而功业未建谁说的_日月蹉跎,人已将老,而功业未建

tamoadmin 成语教育 2024-07-06 0
  1. 辛弃疾前期词和后期词意象的比较
  2. 中国史上的名人真的很优秀吗?
  3. 形容月亮的成语有哪些?

1, 战事 有胜败,人亦有帮忙弱者的天性。

2, 一个不明 战事 的孩子,怎会明白太平的珍重?因此,神佛才时常把人拖入战场,逼迫人进行反省。

3, 人们为躲避 战事 灾难,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命,十室九空。

日月蹉跎,人已将老,而功业未建谁说的_日月蹉跎,人已将老,而功业未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战事 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5, 战事 逆转后,我军大举反攻,势如破竹,连续收复失土。

6, 直至前方 战事 严重起来,路易.佐治出来救了国内的局面,这是超乎可笑的,于是目空一切的青年们不再嘲笑了。

7, 好不容易才平息 战事 ,哪知道又有蓄意挑衅的;一旦重燃战火,必定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8, 战国时代列强争霸,长年 战事 不断,举世生灵涂炭。

9, 战事 逆转后,我军大举反攻,势如破竹,连续收?失土。

10, 她报道 战事 ,为的是表达自己对生灵涂炭那刻骨的痛恨。

11, 当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中原逐鹿, 战事 频频,最后,刘邦扫灭群雄,终于一统天下。

12, 随着 战事 的深入,一群由哈维斯领主领导的萨特从战场中了不省人事的泰兰德,并把她关押到了宫殿之中。

13, 她们表达, 战事 不会很快结束,但目的并非要重新占领加沙,或者推翻哈马斯。

14, 格兰特不能授受败北事实,声称即使 战事 延至夏末,他亦血战到底。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激烈的 战事 中,军鸽成为了英国的好帮手。

16, 南非连年不断的 战事 使帝国的冒险***蒙羞.

17, 战事 这样吃紧,有没有可能让龚东宁单独进京?

18, 就拿阿富汗 战事 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一千五百名美军官兵死于这场战事,美国公众似乎对这场战事,也越来越到厌倦。

19, 和平年代无 战事 ,幸福生活你守护。昂首挺胸精抖擞,团结互助共祝福。八一来临建军节,建国护国有你我。祝福声声悠传递,幸福你我来享受。

20, 若 战事 需要,他们亦可从背后取下盾牌,挺剑而出,如重步兵般对敌军狂砍猛劈。

21, 这个世道不会如此容易就能持续太平。故真正致力太平之人,会时时发起 战事 ,正因他们想告诉世人:若不更加谨严忠诚发奋,太平必守护不住。德川家康

22, 盖追奔逐北,能毙敌十之五六,为至众矣,而其未死者,必鉴於奔败之不免於死,再遇 战事 ,将愤而苦斗以求生,是败卒皆化为精兵,不啻代敌操练矣。

23, 总之,美国的国防估算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当下,放在苦战正酣的伊拉克和阿富汗 战事 ,而不是为来自未来中国或俄罗斯的要挟枕戈待旦。

24, 不宁唯是,十三洲之独立,德意志之联邦,意大利之统一,试读其革命时代之历史,所以鼓舞民气,宣战君主,推倒母国,诛杀贵族,倡言自由,力尊自治,内修 战事 ,外抗强邻。

25, 你仍旧只对我说这么一句?听见说你要结婚,我就发疯一样的到这里来。豁出这条命不管,豁出前线水深火热的 战事 不管,豁出这半壁江山不管,你就对我说这么一句?

26, 总之,美国的国防预算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当下,放在激战正酣的伊拉克和阿富汗 战事 ,而不是为来自未来中国或俄罗斯的威胁枕戈待旦。

27, 更好的网络防御,更少的导弹防御和雷射武器。总之,美国的国防预算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当下,放在激战正酣的伊拉克和阿富汗 战事 ,而不是为来自未来中国或俄罗斯的威胁枕戈待旦。

28, 更好的汇集防御,更少的导弹防御和雷射刀兵。总之,美国的国防估算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当下,放在苦战正酣的伊拉克和阿富汗 战事 ,而不是为来自未来中国或俄罗斯的要挟枕戈待旦。

29, 在制定出旧车换现金和国有化医疗保障的***后,行政当局正忙于向海外派遣更多的部队,升级正在进行的 战事 ,并且为发动新的战争寻找借口。

30, 穷困的劳动阶级人口极需教育和工作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却在伊拉克的 战事 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

31, 因为 战事 ,太平江水电站的中国工人在周二回国前已经关闭了发电站。

32, 等 战事 平息,我带你遨游四方,去看东海浩瀚,西蜀险峻,滇南旖旎,杏花烟雨……天地之大,河山之美,超过你所能想象的极致。寐语者

33, 利比亚 战事 是否结束了?华尔街风暴是否平静了?油价降得是否太少了,乔布斯是否下葬了?最近你是不是在心焦?这些咱都操心不了,顺其自然,开心就好!

34, 现今 战事 平息,亟盼能重展双方互惠的业务联系。

35, 昨天,当一民族自卫军***扬言他已经30多名***军人,而且抓捕至少50名时,缅甸东北部暴发新 战事 。

36, 她还对此次 战事 不是由美国挑头领导,其他国家只是随从感到满意。

37, 建造雅典卫城的大胆想法和雄图来自一场纷忧的 战事 ,一场决定了希腊命运的战事。

38, 切斯勒先生说国外的军事援助拉长了 战事 。

39, 沙漠 战事 的得手,本来会意味着隆美尔的气焰嚣张的军队的毁灭.

40, 当时,持续5个多月的利比亚 战事 进入关键阶段,反对派武装在北约的军事支援下开始逼宫的黎波里,里克索斯酒店里的形势也急转直下。

41, 科里纳。洛根研究员观察到鸟儿搜寻蚁窝的情形,即蚂蚁在“ 战事 ”结束后所盖的临时窝结构。

42, “最好的朋友,”那时他常这样说,“是刚死去的朋友。”他厌倦了 战事 无常,身陷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的恶性循环中总在原地打转,只不过一次比一次越发老迈,越发衰朽,越发不知道为何而战、如何而战、要战到何时。马尔克斯

43, 他于一九一八年十月阵亡,那一天整个战线是如此的平静和沉寂,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 战事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44, 根据海湾战争的作 战事 实,讨论了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作为防空导弹拦截的目标,区别于飞机的特点。

45, 他厌倦了 战事 无常,身陷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的恶性循环中总在原地打转,只不过一次比一次越发老迈,越发衰朽,越发不知为何而战,如何而战,要战到何时。马尔克斯

46, 火山覆灭了庞贝,洪水浸没了亚特兰蒂斯,另外一些如巴比伦如玛雅,或是由于 战事 或是由于疾疫,曾经多么壮丽,一样轰然倾颓。反正一切有形无形,到头来都将废毁,时间凌驾于所有,极远与极近,至大与至微。石头花园的歌女

47, 如果这样能避开一场血腥的 战事 ,毋宁是一件好事。

48, 当核战争之类的 战事 发生,各方的反应都会是预先安排好的...

49, 等到 战事 结束之后,他只允许它吃谷糠,还让它承担载运木材的重负;叫它做许多苦工贱役,受尽一切虐待。

50, 俄国日前对一个***小村庄平民进行十四个月的 战事 以来最猛烈的攻击行动,而该村周日已开始埋葬多名在攻击行动中丧生的罹难者,同时,莫斯科当局也试图从一场对抗叛离共和国中分离派游击队份子战役的挫败中恢复过来。

51, 回顾历史遍硝烟,日寇侵占我中原,中华儿女奋勇战,舍家为国保平安。靖宇、尚志、赵一曼,抗 战事 迹代代传。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不忘国耻,强我中华,保护河山。

52, 他们参加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马来亚 战事 及六十年代的亚丁战争.

53, 本君十万年来未理 战事 ,你便忘了,从前本君执掌这六界生死,是怎样的风格。唐七公子

54, 然而该项措施把那些众多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但仍然服役在非战斗区岗位,执行 战事 的战斗人员的护理需求拒之门外。

55, 斯里兰卡今年收紧媒体对 战事 的报导。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在战斗中被打败。

56, 此次相逢,君臣逆位;不问 战事 ,只谈恋爱!花香蘑菇

57, 所搜刮的财富足以重建罗马城,竖立崭新的纪念碑,包括壮观的图拉真圆柱,描绘达契亚战争各阶段 战事 。

58, 对此没有统一的解释,但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和独特的因素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 战事 几乎联绵不断。

59, 奥特兰克峡谷,阿拉希盆地和战歌峡谷的 战事 都歇了下来。

60, 战事 一起,所有人都盯紧了电视报道。

61, 当核战争之类的 战事 发生,各方的反应都会是预先安排好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他对一群来访的外交部长们说道。

62, 在学校公民课和成人教育课程上重点宣传 战事 和征召的重要性。

63, 随著 战事 推进,英国反间谍工作人员总结出了许多破解可疑信件的方式。

64, 但是他们说,这些人道援助受阻于发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 战事 。亲***军和民兵组织“青年党”正在那里交战。

65, 黑龙江省 战事 消沉了4日,至15日战争又重新沸热.

66, 好了, 战事 结束了.枪声沉寂下来.幸存的士兵穿着湿乎乎的衣服,爬出散兵坑和肮脏的洞穴,抬起一张张满是污垢的脸仰望天空。战争的双方都感到输了。在小镇,乡村,大洋的两岸,所有的教堂都响起了钟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67, 葛底斯堡的 战事 最终尘埃落定,整个战役中,北军的损失将近23000人,而南军的损失估计则在20000到28000之间。

68, 我问他怎么不紧张,他告诉我说:“这学期应该是考第四套题,会考历史时间、法老的名字、历届朝代、发生的 战事 等等。”。

69, 读者不妨回想一下那期间美国及西方一些媒体的有关 战事 报道,无中生有编故事者有之,哗众取宠造新闻者有之,“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70, 姜尚心思一转,原本想加油添醋把西岐的 战事 说一遍,心想要是师尊派遣几个玄法高深的道友相助,那大事可期了。

71, 因此,诸将怕被皇帝责杀,每次作战事无巨细都一一禀报,命令批准后战机已失。

72, 备昔日常身不离鞍,那时备之髀肉皆散,如今久不经 战事 ,髀肉复生,想日月蹉跎,备亦将老矣,而备之功业未建,不免心中悲凉!

73, 在进入越南的十几天里,虽然 战事 十分惨烈,可稍有闲隙,大家还是免不了议论一番对越南的所见所闻。

74, 朝廷江南禁军的王、刘镇在秀洲(嘉兴)阻住了方腊大将方七佛、石宝,随着两淮禁军陆续开到, 战事 已经向朝廷有利方向转变。

75, 随后,“ 战事 ”陡变,队伍紧急转移阵地,为躲避“敌人”,需要徒步翻山越岭,绕行至目的地。

76, 战事 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

77, 孙子主张“践墨随敌,以决 战事 ”,即不可千篇一律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战争情况

78, 父亲听后也曾想救,但兵出无名,又被天下文人逼迫的立下重誓,不管扬州 战事 了。

79, 渐渐地老秦人寒心了,失去了历代传承下来、闻战则喜的骨性,对国事 战事 ,竟是默然麻木了。

80, 拉斯穆森当天在丹麦日德兰半岛城市瓦埃勒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慰问在那里疗养的在北约阿富汗 战事 中受伤的士兵。

81, 古往今来,中原多少 战事 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82, 卞氏江阴始祖名卞王与,谱称嘉玉公,因当时所居常州一带 战事 频繁,避乱来到陶城卜居,勤业修行。

83, 以前的追捕因为大规模的 战事 而时断时续,如今,敌人追捕的力度开始加大。

84, 战事 逐步扩大,周佛海“焦灼万分”,“殊觉苦闷”,“食不甘味”,“瞻念前途,仍有不堪设想者”。

85, 张远祚久惯沙场,经历的 战事 多了,听枪声辨距离那是拿手好戏,一千米的狙击位置再熟悉不过了。

86, 使君,我看要先出榜安定百姓,然后积蓄粮草,训练士卒,修炼甲兵,以备 战事 !

87, 对于王公贵族而言,诗书礼乐自然是必修课程,但是一旦发生 战事 ,贵族也必须要披坚执锐,冲锋在前,因此每一个贵族子弟都必须努力练习武艺。

88, 天下,早也不成样子――四分五裂、豪族割据,妻离子散、人亡家破,国不国、君不君、臣非臣,民乱四起、 战事 不断。

89, 这个虚***太平的年代,只是 战事 未起,朝廷间的勾心斗角亦无人知,人们便都享受着这虚饰着的国泰民安的盛景,做着四方整肃的美梦。

90, 正是!如今北方 战事 在即,眼看李唐江山就要风雨飘摇,俺爹说了,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马革裹尸,报效朝廷,岂能混迹于市井中一辈子?

91,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 战事 。

92, 普通的年轻人们在上了一天学或者做了一天工之后,就拥在报馆门口等着在水牌上面的最新 战事 消息。

93, 历时三日,他才恢复巅峰,第四日早晨,太阳还未升起,龙渔就命人前来请他进宫,帝都的街道上,全是来往的士兵和修士,由此可见, 战事 不像想象中那般顺利。

94, 在 战事 逐步扩大后,周佛海“焦灼万分”,“食不甘味”,“瞻念前途,仍有不堪设想者”。

95, 战事 结束,杜月笙回到辣斐德路的杜公馆,躺在大烟间里,一榻横陈,整个人像散了架,似乎再也提不起精神。

96, 他就在阳关等候,一等等了三个多月,直至 战事 结束,赵锐回军,说接到武帝诏示,让他尽快出关,赶往乌孙,请乌孙昆弥到长安参加……

***, 接着,因为西北 战事 ,左宗棠奉命奔赴甘陕,乃荐举林则徐的女婿、原江西巡抚沈葆桢继任福建船政大臣,同时奏明清廷,称胡雪岩“才大心细”。

98, 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 战事 正殷。

99, 维尔斯不住的冷笑,这些年来盖尔达耶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型的 战事 ,所谓的战争多半就是盖尔达耶与纳米亚之间的。

100, 可是,工业司总是借口资金不足, 战事 需要,优先军工企业,一味的给他打回票。

101, 古丈次日清晨,古丈城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没有因为前方的 战事 而感到紧张,大街之上熙熙攘攘,行人肩碰肩,头碰头。

102, 一路上不但叫嚣着要替邑州 战事 中战死、受辱的亲族们雪耻,还扬言道即将攻破荆湘、饮马长江。

103, 何进等人俱皆因凉州 战事 而忙碌不已,忙着调兵遣将、屯集军粮。

104, 呵呵…不知道冥王你不顾理那硝烟 战事 ,来我冥皇殿有何作为啊?

105, 天下土地,远处何止千里,只是这咸阳乃天下之首,北方则 战事 不断,南方***生凋敝,**当庆幸才是。

106, 然后就是桃花汛,虽说上游分了洪,但加固堤防的事务也忙得本州上下焦头烂额,偏偏这个时候还爆发了 战事 ,流年不利啊。

107, 他在那小小棋盘上举棋若定、运筹帷幄的风云“ 战事 ”,有时还真不亚于战场上的激烈程度和痛快淋漓。

108, 现在距北约9月底结束作战的***期限还剩约40天时间,但利比亚 战事 仍处胶着状态,雌雄未决。

109, 《孙子兵法》博弈思想之五,“应变”,“践墨随敌,以决 战事 ”,灵活机动的应变力是获得博弈成功的关键。

110, 只怪燕儿福浅命薄,昨晚没能好好伺候,眼下 战事 紧急,不敢耽搁驸马爷的行程。

111, 湘剧多取材于家庭亲情故事和历史 战事 ,可分为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种声腔。

112, 州牧大人听了刘惠的话,大动肝火,说中山国的国相能力不足却胡乱插手 战事 ,还说幸好被杀。

113, 俊辅兄,于今之计,依夏人小富即安的一贯行事,加之元昊迷恋后宫的狭隘心态,窃以为重挑 战事 不是上上之选。

114, 大战起来以后,工联一时虽停止活动, 战事 既息,他们又重张旗鼓。

115, 最近有位正在用德文翻译《孙子兵法》的朋友就问我,对孙子“践墨随敌,以决 战事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我谈了个人的看法。

116, 董守业见 战事 暂息,于是返回长安,修兵歇马,养精蓄锐,又是在其父董卓以及大姐夫李儒等人的帮助支持下,充分利用手中的***打造战具,练兵修甲,积极备战。

117, 战事 一开打,就带领30余万兵士投诚,余下的90万大军,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节节失利,最终伤亡殆尽。

118, 金军前部已临城下;扬州 战事 急如星火。

119, 却因宿疾复发,无法全力工作,乃派遣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西北区 战事 ,自己到达东方的涪城附近,认真评估东向的可能性,不幸病情转剧,逝于涪城富乐山

120,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 战事 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辛弃疾前期词和后期词意象的比较

《三国演义》就描写了中国历史上最的一个时期的历史,即汉末黄巾起义后,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最终西晋一统。其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计谋与勇力,相互争战,相互斗争,各自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功绩。但许多英雄人物只是在历史上精彩的一闪。真正成就霸业的,实在不多,刘备和曹操算是代表人物。二、刘备曹操皆为英雄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就刘备而言,虽说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只破落皇族,从卖草鞋起家,一些商人看他有异才,经常仗义疏财于他。这有证见于《三国志》“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货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①靠这些商人的支助,刘备集资收兵,东汉末年投军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根本没法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文武双全、有盖世之能的曹孟德相比,刘备在长期的军阀争斗中***取了一正如自己所说的“以待天时”的策略,他基于自身的条件,早期***取依附群雄的方略,他曾依附过刘焉卢植,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最后***用诸葛亮联孙抗曹的主张,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占领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后又夺取益州和汉中,于公元221年称帝,都城在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相比之下,曹操的家庭环境、仕途都比刘备要有先决条件。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中肯定重视文化教育,“自幼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第一回)可见曹操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各方面都比刘备优越,无怪乎曹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能成为盖世奇才。怪不得刘琳译注的《三国志选译》说他“太祖运筹演谋,鞭达宇内”。②又说:“惟其明略最优也。”③曹操在东汉灵帝喜平三年,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比部尉。中平元年,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喜平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拥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后看到袁绍不能成大事,遂意独立发展,先占据濮阳,由于一开始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被陶谦部下所杀,曹操便迁怒于徐州百姓,于是贸然进攻徐州,纵军***数万人,“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坟墓。”(第十回)名为替父报仇,实则想占据徐州。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之策,巩固了兖、豫二州根据地。不久官拜录尚书事,参预朝政。由于野心极大,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进而统一北方。刘备家庭条件不好,仕途上受到许多挫折,最终都由于自己的正确策略,以及诸葛亮的辅佐成就了霸业。曹操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以及广开言路的政策,使得曹操成为历史上门下谋士最多的一位霸主,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曹操最终只统一了北方。总的来说,二人辉煌功迹是不可抹灭的,在历史上都堪称英雄人物。三、刘备“仁”术与曹操“奸”术的对比“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英雄与英雄之间自然也存在着许多差别。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孙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④对曹操的评价则是“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归恶。⑤可见英雄与英雄差别甚大。刘备善用“仁术”。《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即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待民,深得民心就成就了刘备区别于其它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他第一次担任官职——安喜县尉,便“与民秋毫不犯,民皆感化。”当督邮索贿不成,欲陷害他,百姓纷纷为之苦告。(第二回)这也体现出刘备深得民心。此后任平原相已被誉为“仁义索著,能救人危急。”(第十一回)陶谦临终前以徐州相让,刘备固辞,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第十二回)曹操擒杀吕布,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清留刘使君为牧。”(第二十回)这些都表明他占据徐州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深得民心。在他又一次遭受严重挫折,不得不到荆州投奔刘表,受命屯住新野时,他仍以安民为务,因此“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第三十四回)。从建安六年(201)到十三(208),刘备寄居新野达七年之久。他在辗转奔走的前半生中,这算是时间最长,相对安定的一个时期,刘备对其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一方面把人才置于战备的高度,努力求贤,如“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又如(第四十一回)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时,刘宗不战而降,新野、攀城两县百姓都自愿跟随刘备一路退到襄阳城外,刘宗仍不开城门,蔡昌等人还下令放箭,魏延挺身而出,开启城门让刘备进城,谁知刘备硬要走,襄阳许多百姓趁乱逃出城门跟随刘备,刘备带领十余万军民上演了“携民南行”悲壮的一幕。将士们都劝刘备弃民而走,但刘备却哭着说:百姓都愿意追随我,我又怎能主动放弃他们呢。可见刘备真正做到了“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⑥当然带这么多人逃走明显有违“违兵贵神速”的道理,最后自然是要被曹操追上,在军事上受到重创。这一仗刘备虽然在军事上遭受打击,甚至一败涂地,但在道义上却赢得了极大的胜利,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的名声更加深入民心,并成为区别其它创业之君的最大优势。刘备基本符合了古人所期待的明君“仁德爱民”的形象,但刘德大半生颠沛奔走,屡遭挫败,所以施仁政于民的机会并不多,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豺狼成性、嗜虐***的军阀判然有别,因此争取到了民心,刘备便是这样一个以“仁”为代表的君王。那么曹操呢?他不但没有刘备那样的“仁”。而且还很残暴,如第四回中,曹操暗藏宝刀以刺杀董卓,谁知计媒被识破,只得以“献刀”为名,借以脱身。在逃跑路上遇到陈宫,二人一拍即合,逃往曹操亲戚吕伯奢家,伯奢太过热情要去打酒,曹操疑其去告密,加之听到厨房传来磨刀声,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杀了伯奢一家八口,后到厨房收寻才知误杀好人。在逃跑路途中又遇到了伯奢,于是也将其杀之。可见曹操残暴,明知误杀好人,还要将错就错,斩草除根。又如曹操在“兴后徐州”时“沿途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为父报仇”( 第十回)更见他的残暴。从曹操一生征战来看,杀戮无数,自然有损阴德。但战争的目的是胜利,胜利的代价往往就是别人的生命。曹操从没将老百姓和投降者的性命看得很重要,这一点上曹操就不如刘备实施“仁政”而得民心。曹操虽然表面上残忍,但他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就拿杀伯奢一家来说吧,如果不杀伯奢,伯奢回去看到家人被杀,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定会聚众追来,到时曹操可能会性命不保,于是也只有杀了伯奢,以除后患,也就他所谓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就连***徐州百姓也是为了占据徐州,向其他的将领***,也就是要用声势先吓吓对方,以便作战时振我方军威挫敌方锐气,一举得胜,因此许多人又将曹操称为“奸雄”。顾名思义,曹操大多时都***用“奸术”。第四回中董卓欺主弄权,王允请旧臣商讨大计。曹操在众人面前许下承诺,杀掉董卓,于是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行刺董卓,当计谋被识破后,便借口说是因得一宝刀要献上,借此得以脱身逃走。要是换作他人,恐怕当时早就吓呆了。这就看出曹操为人狡猾,在第六回中曹操不听众人劝告,趾高气傲,追杀董卓,一意孤行导致荥阳之战大败,袁绍听来报人说曹操败战,便令人设宴为其解闷,这次失败本由曹操一人鲁莽行事所至,在酒宴中曹操竟说出一番看似大义凛然的话“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众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这样他就将战败的原因归罪于每一个人,自己则逃脱了罪责,且说得句句在理,倒使得众人心中不安。这也是其奸诈的一点。再如第十四回,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许都围杀袁术,所带粮食耗费甚大,又恰逢天旱,周围城池都没有粮食,曹军已有些人心溃散,王垕向曹操进言,曹操便教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照办后,曹操四处巡查,仍不见其效,又对王垕说:“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王垕说“丞相欲用何物?”曹操说:“欲借汝头以示众耳。”于是杀了管粮官王垕,用这颗人头解决了因粮草不足带来的军心不稳。如换作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又怎会忍心杀掉王垕,刘备肯定会想方设法从远处拖运粮食来,或者缩减军队等种种办法,但哪里会有曹操借一人头,来稳众军心的办法速效呢?又如第二十三回由于孔融力荐祢衡是一位能人,曹操便下诏招祢衡前来,祢衡见曹操心高气傲,便出言讽刺辱骂曹操,曹操本想杀他,但又碍于他名声太大,杀了反会扰乱人心因此想借刘表之手杀亡。刘表看出了曹操的计谋,想让曹操知他有识,就忍受着祢衡的辱骂,将其推给黄祖,谁知黄祖却是一只呆鸟,受不了祢衡的辱骂,便将他杀了。可见曹操是一位“奸诈狡滑”之人,无怪乎能在刘备之前统一北方。从种种事例来看,我认为曹操的“奸”应为聪慧过人之说吧,只怪天妒英才,曹操英年早逝,更不是如此,刘备的江山怎会稳坐多年,刘备这个只有“仁义”在心中的人又怎能与曹操的谋略相抗衡呢?四、刘备的“虚伪”与曹操的“坦然”“率真”世间万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所谓“天上既无完神,人间也绝无完人。”就是英雄也有缺点,尽管是“奸”人也有其优点存在。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精心描绘成一个正面英雄人物的形象,但更多的是让我看到他虚伪的一面。刘备城府极深,善用韬晦之计,在第四十二回中刘备与曹操在长阪坡打仗,赵云从百万军中舍命救得阿斗,血染征袍,精疲力尽的赵云将正在怀中熟睡的阿斗双手递给刘备,刘备接过阿斗,却一下摔在地上,并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一见,忙跪在地上哭着说:“云虽肝脑涂地,也不能报也。”从刘备的行为、言语来看,刘备可能是太担心赵云,爱惜将士,才在情急之下做出率阿斗的举动,但这其间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刘备的虚伪。试问就算孩子再不争气,哪家父母会舍得摔掉自己的孩子,何况阿斗那时这么小,刘备就忍心将他摔下,万一摔死了怎么办呢?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呢?我看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收买赵云,当时的刘备处于劣势状态,他不可能像曹操那样拿出钱财来感谢赵云,更不可能替赵云大宴几桌。“无功不受禄”,有功就肯定要有奖赏,要不怎么安抚臣下将士呢?于是刘备便在万般无赖与万般不舍中摔了阿斗,当然力度是很轻的不至于让阿斗受伤,但在表面上却能深深感动赵云,让诸人认为,他为了将士连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不要,这种明君我们一定要好好辅佐。后世的人不是也看出了“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吗?虽然很虚伪,在这一举动当时确实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又如第二十一回中“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一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大吃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不自觉地落在地上,此时刚好快要下雨,天空中电闪雷鸣,玄德便借雷声,掩过自己的失态。其实刘备当时也认同曹操的这种说法,正是曹操说中了自己的心思,才吓掉了拿在手上的筷子,刘备不敢像曹操那样坦然承认自己是英雄,可能顾虑自己还在曹操手下干活,万一被曹操识破心中所想岂不要人头落地,还谈什么以后的前途,又可能顾虑现在以自己的地位,如承认是英雄会被许多人耻笑,更让部下觉得自己猖狂,会使将心分散等诸多原因,刘备一直不敢坦言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可见此人城府极深,在现代人的眼中看来就是活得太累,一点也不潇洒。特别是“白帝城托孤”一事中更显其虚伪,刘备久病不起加上之前吃了一次败战,便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诏诸葛亮前来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深知阿斗软弱无能,才有了对诸葛亮的这番叮嘱,试问哪位君王会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这番话明显就是在逼诸葛亮尽力辅佐阿斗,这一番话,虽是对诸葛亮一人所说,但众人皆在,如果诸葛亮不尽力去辅佐或夺其皇位,众人定会说诸葛亮不仁不义,刘备显然是将诸葛亮逼到了一条死路上,诸葛亮当然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快死之人都还在这么虚伪,可见其一生是怎样在虚伪中渡过的。常言道:“情至深,引发泪。”可刘备就连哭也带有虚伪的成分:正如第十五回中,张飞失去了徐州,又没能够求出刘备家眷,见到刘备,听了关羽一番痛斥张飞拔剑正要自刎,刘备上前一把抱住张飞,夺下剑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一番感人肺俯之话,说得三人声泪俱下。此时的刘备就真这么大方?我看未必,失去家人刘备怎会不难过?这时的刘备心中就是有千般恨万般怨也只能吞到肚里,本就已失去城池,失去家眷,再让张飞一死,身边就少了一个得力助手,那么图谋天下的大事就更加困难一些,何况吕布还要拿家眷来威胁刘备,所以暂时不会他的家人,倒不如声泪并下感动张关二人,让张飞心里留有一丝内疚,以便日后尽心尽力为刘备做事,而关羽在这时只是一个旁观者,刘备这么做也可以感染张飞,让他觉得他们的大哥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更会竭尽全力帮助刘备,此一石二鸟二之计,何乐而不为呢?又如第三十四回,刘表请刘备吃饭,刘表的老婆蔡夫人向来都对刘备有戒心,就躲在屏风后听刘备和刘表的谈话,听得刘备干预自己的家事,不让刘表立自己的儿子,正在这时刘备可能发现了蔡夫人,就起身上厕所,回来后故意泪流满面,刘表就问他怎么拉?他回答说:“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看他多会做戏,刘备是怕蔡夫人怀疑自己有所图谋,会在晚上派人来杀他,才借着哭说自己老了,已经没有争夺之心,让刘表和蔡夫人对自己降低戒心,用哭将自己的意图悄悄掩盖过去,我相信如果刘备出生在现代,那他必将成为红牌明星。再如第三十六回中曹操惜徐庶是人才,又怕徐庶帮刘备成就霸业,他手下的一个谋士程昱告诉曹操徐庶是个孝子,只要把他母亲抓来便可以得到这个人才,于是曹操抓了徐母,徐庶被迫离开刘备,刘备在徐庶走时痛哭流涕,:“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刘备当时举动,可能确实有难舍徐庶的成分,加之徐庶的母亲年事已高,趁此时感动他说不定还能做刘备的内应,于是刘备就带着一点真实一点虚伪动情的一哭,深深的感动着徐庶,让他觉得刘备是真心待己,就算自己走了也要找个好的谋士来辅佐他,这才将诸葛亮这个贤才推荐给刘备,以全心助刘备一统江山。这一招不但得了一个军师,还让徐庶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内应,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妙计呀!可见刘备的一生都生活在虚伪中,一点真实感都没有,真是不知道他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他难道不累吗?相比之下曹操便多了一种坦荡、率真的情怀。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直言不讳地将自己列入英雄,这就与刘备不同,他喜怒形于色,他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信念,能坦然面对生前身后不尽骂名的气魄,这就足以傲视上下五千年所有***仁***义的君王和英雄草莽!别人且不论,就是能和曹操在功绩上有一拼的刘备也不能做到这点。正如第六十回中张松是刘璋手下一名谋士,刘璋曾杀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这时,张鲁正想兴兵夺取刘璋的西川,刘璋自知和张鲁无法抗衡,正在愁思中,张松自荐引曹兵前来相助,谁知曹操刚打败马超,还沉浸于自傲中,便对张松有所待慢,张松心中自然不快,出言不逊顶撞曹操,幸得杨修力保,曹操便想让张松见识一下自己的威风,以挫其锐气,谁知张松不但不气妥反而焰气高烧,曹操便直言说:“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如是换作刘备定是一番谦虚感人之语。张松这时也不示弱,尽揭其短,曹操大怒:“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如是刘备定说自己是如何不小心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或以泪感人,怎敢直言说那是自己的短处呢?看来曹操有些地方比刘备更加可爱。又如第三十回,由于许攸在袁绍处受人陷害,就打定主意投奔曹操,曹操这时正在睡觉,听闻许攸投奔于他,光脚赤足便跑出来迎客。他总是这么率真,给人一种真实感。如是刘备定先打扮一番才出迎,因为刘备好面子,为人又没有曹操率真,又怎么做到光脚迎客呢?再如曹操用计稳定军心时,曾向王垕借头一用,以平军心。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曹操在杀王垕前曾坦言向王垕说明白。历代帝王要杀臣子都只找个借口草草了事,谁会像曹操这样向人讲明白的。虽然不容王垕反抗,但总获得个死得明白的下场。何况曹操还承诺:“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匆虑也。”杀了人还替他照顾妻小的,我认为从古至今难有几人能这样。看他是多么的坦荡、率真,就连哭也比刘备真实许多,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哭典韦。第十六回张绣投降后,曹操跑去泡张绣的婶子邹氏,气得张绣造反。张绣所惧者典韦也。便派人先偷去典韦的一双铁戟,在曹操正在宵金时刻,杀了进来。没有了武器的典韦死拒寨门,让曹操从后寨逃跑,典韦身无片甲,被乱箭穿身血流满地而死。曹操亲自哭而祭之,对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哭一死人说明是由衷而发,哪像刘备只会作秀。次年,曹操又过此地,不由大哭起来,众人问他原故,曹操说:“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可见曹操是一怀旧之人,书中从未描写到刘备为某一人隔年哭一次的,比起刘备这种哭过就忘的人来说,曹操的确是性情中人。虽说每个人都有虚伪的时候,但任何事都是有度的,如果一味虚伪那还要现实干什么?相琢之下,曹操比刘备更显人的本性。五、结论刘备与曹操同为英雄人物,可区别甚大。由于刘备在智谋武功方面全不及曹操,就只能以“仁”术来获得民心。而曹操自认为文武双全就总以“奸”术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刘备虽为正面英雄人物却总让人感到有不耻的一点就是“虚伪”,相形之一,作为反面人物的曹操让观众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部分,那就是坦荡与率真。看多了虚伪偶尔展露一下人的本性使得观念有种另类之感,长期的战乱硝烟中,偶有曹操的坦荡率真加入,更缓解一种紧张的气氛,怪不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能留传至今,被众多读者所喜爱,我想其奥妙大概就在于此吧!

中国史上的名人真的很优秀吗?

辛弃疾是南宋一位伟大的作家,是词的大家。他把豪放词推到顶峰,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题材,词至稼轩才真正地体现出曲折含蕴特色。作为词的大家,辛词在艺术上很有创造性,在风格上是千姿百态的。辛词的主要风格是气势磅礴、奋发激越,以极雄豪之词,写极沉意,同时他又能摧刚为柔,或悱恻缠绵,或委婉清丽,或绵密、绚烂多

彩。

下面将辛弃疾的两首词,即刚里有柔、婉约含蓄的词作《青玉案·元夕》和豪放沉郁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之》选在一起,试说明稼轩词风格上的多样性。佐证辛弃疾“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豪放沉郁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有“横绝***,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元”的说法;探讨辛弃疾在感物之心的内在本质和感心之物的外在遭遇的情况下,感情自然渲泄所作出上述两词,是如何矛盾而又统一于稼轩一身的。

《青玉案·元夕》(下简称《青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简称《壮词》):“醉里眺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青词》是稼轩初到临安做官,观看了乾道(1171年)元宵节的元夕盛况时有感而作。辛时年32岁。这首《青词》是辛稼轩婉约含蓄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多有美评。它的好,在于创造出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经把这首词最后四句所描写的意境,比作“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达到的第三种境界。

词里的“那人”,是词人所要追求的“意中人”,是词人”呕心沥血精心刻划的人物。但在词里直接描写这个人物的笔墨却不多,只是到词的最后,才用画龙点晴的笔墨把她勾画出来,而她的形象,却如一尊雕象展现在读者眼前,笔峰精健雄劲,形象极为鲜明,给人印象极为深刻。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完美的艺术效果是因为得力于所***用的对比、反衬手法。那灯火辉煌、歌舞不休的热闹场面,同灯火阑珊的冷落成为一种鲜明的对比;那些佩带香物;盛装丽服追乐的姑娘,同自甘冷落、独立不移的“那人”成为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写环境的热闹繁华,写人群的追欢逐乐,对于“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来说,又是一个有力的反衬,衬托出她坚持操守,孤高自许的品格。

词人追求这样的女子,也正说明着自己的品格。词人自己因为力主抗战屡遭排挤,但他矢志不移,仍然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不肯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词人正是通过歌颂这个女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表现自己的人格的。

《壮词》,作于1193年秋,当时稼轩54岁。词人写此词给好友陈亮,做自勉和互相激励的。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九句是第一部分,描写火热的战地生活和建功立业的壮志。这九句壮怀激烈,情绪昂扬,写得豪情四溢,痛快淋漓。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是个人的主观愿望。

南宋王朝苟且偷安,屈辱求和,最高统治集团不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想方设法迫害爱国志士。报国的壮志怎能实现呢?词人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现实是如此黑暗,日月蹉跎而功业无成,于是陡然一转———“可怜白发生”!道出了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写出了友人陈亮的身世遭遇。词人在(祭陈同甫文)中说;”以同文(甫)之才与志,天下之事孰不可为?所不能为者,天靳(吝惜)之年!”是的,以辛弃疾、陈亮以及其他爱国志士之才之志,驱逐金人,收复中原,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生命有限,日月无情,染白了壮士的头发。回想功业,展望人生,他怎能不兴悲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壮志难酬的呢?又尽在不言中了。这是词人带着血和泪的感叹,也是对南宋朝廷的悲愤控诉。云:“无限感慨、哀同文,亦自哀也”(《艺蘅馆词选》丙卷)。

这首词通过对战地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战斗生活的向往和建功立业的壮志,以勉励友人陈亮,同时也向友人抒发了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慨胸怀。当然在抗金救国的志愿里,也夹杂着忠君和功名观念,这是作者的局限性。

本词所描写的战地生活,是词人根据三十年前起义抗金的活生生的亲身经历,既有亲身经历的真情实感,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来的。所描写的战地生活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理想化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词人多次具体战斗生活的典型写照。

按照词的格律,《破阵子》词分上下两片。“沙场秋点兵”以前五句为上片,以下五句为下片。这首词却前九句一意,一气贯穿,疾写雄姿英发的快意战斗生活。英风豪气跃然纸上。末句写理想的破灭,一声悲叹,催人泪下。否定了前九句,是一大转折,也是结构布局上的奇变。一理想、一现实、一壮一悲,造成强烈对比。转折之后,戛然而止,万千心事,一言难尽而以一言尽之,笼天地于形内,约浩瀚于江河。这是浓缩了的语言,感情极为悲怆。笔力之遒劲,气魄之雄豪,如勒奔马于悬崖,挽狂澜于即倒,大有拔山盖世之势。真是笔随意转,神出鬼没,其激昂排宕,不可一世如此!正如范开所说:“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稼轩词序》),这首词正是不主故赏,随所变态特点的很好体现。

词人善于捕捉具体的事物,用简炼的笔墨塑造形象。写军事生活是吃肉、弹乐、点兵、骑马、拉硬弓……,用剑、灯、号角、弓、马等典型事物,塑造广阔的沙场景象,浓郁的沙场气氛。语言上,对仗工整却能创造豪放风格,也是一大特色。

诗歌(词)一向以言志抒情为主,故首重内心之感发,“感发作用实为诗歌的主要生命之所在”。通过对《青词》和《壮词》的上述试析,再参看辛词中婉约含蓄的一些词作,如爱恋春天的歌———《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还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说明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之手段写词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蓄之特色的一位杰出词人。其潜气内转,寓刚于柔的手段与意境,亦已绝非小晏,秦郎之所能及。再参看辛词的豪放词作,如《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说明作品之风格显示了作者的性情襟怀,是作者胸中豪情壮志的自然流露。这些词作本身,就说明了辛氏之词不论婉约、豪放,都有较高的艺术性,都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辛弃疾能在词作方面,显示一本多殊的风格特色,主要是辛氏有博学熟诵的修养,同时志意与理念上也深挚过人,也原非“剪红刻罩”所能拘限,更加之其平生的不凡与不幸之遭遇的相互冲击,则更是造成其词之意境得以突破传统的原因。辛弃疾词对传统之突破,可以说乃是斯人与斯世相结合而造成的必然的结果。辛弃疾不仅是一个有性情、有理想的词人,同时还是一位在实践方面可以建功立业的有谋略、有度量、有见识、有手段,而且有权变的英雄豪杰式人物。只是他在建功立业方面的理想既然全部落空,遂在佗傺失志之余,乃不仅将平生之志意与理念一皆寄托于词之写作,而且还将平生英雄豪杰的胆识与手段也都用在了词的写作之中。而值得注意的则是,辛词虽然一方面以其英雄豪杰的志意与理念突破了词之内容意境的传统,另一方面更以其英雄豪杰的胆识与手段突破了词之写作艺术的传统,可是就其词的本质言之,却又同时保存了词之曲折含蓄的特色美。这两种相辅而又相成的现象,则是辛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辛氏在词的发展中所完成的最为不可及的过人成就。总之,时世造英雄,英雄感时世而出佳作。辛氏能在词作方面显示一本多殊的风格特色,有所处时代的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具有精湛高深的艺术修养,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词作来抒发心中的种种情感,使词作更充分地服务于抒发感情之需要。

形容月亮的成语有哪些?

中二时期最喜欢刘秀,因为史书记载他是著名美男子,血统纯正——汉景帝刘启六代子,起兵平王莽之乱时如有神助,云台二十八将一路相随,直至天下一统。称帝后,功臣个个保全,余生与阴丽华相知相守,儿子汉明帝和孙子汉章帝共同创建“明章之治”。这简直是玛丽苏男主的标配。

反观刘备,我四年级读三国就认识他,恁大年纪还卖草鞋,后来求来诸葛亮,以后打仗光仰仗着人家出谋划策,再看看青梅煮酒时他对上曹操的那个胆小怕事的样子,他的儿子刘禅乐不思蜀那个不争气的样子,还有逞一时意气去给关羽报仇,把自己都搭进去了。一辈子没离了巴蜀,也配别人叫他主公?

对他稍有改观是在高中时,为了查髀肉复生的典故,偶然读到刘备说的这番话: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忽然有些同情他,比不得出身世家的刘秀,一个卖草鞋的“汉室宗亲”一没威望二没(太多的)人才,想要在乱世出头太难了。

高考那年,第三道大题的B选项第一个成语就是髀肉复生,我写下答案,脑海中再次闪现这番话,“日月蹉跎,老将至矣”。突然意识到以前一直忽略的一个问题,故事的一开场,刘备已经45岁了,再想下去,赤壁之战时刘备48岁,而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击败曹操的汉中之战时,都59岁了。这个发现让我在考场上久久回不过神来。刘备在人生过了三分之二时,还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怀着一股热血,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如今高考语文失利的我,面对爱而不得的大学,已然明白改变命运的困难程度,于是更加欣赏他。这样的刘备,真不愧曹操那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传》:“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摧残。出自唐朝温庭筠《金荃集?6?1和王秀才伤歌姬》:“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风花雪月

原古典文学中常用以作为描写对象的四时景色。现多指诗文堆砌辞藻,内容限于写景言情。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的恋爱或花天酒地的荒*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击壤集?6?1序》:“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也?”

水中捞月(水中捉月)(海底捞月):

到水里捞月亮。比喻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冥誓》:“虽则似空中拈花,却不是水中捞月。”

光风霁月

光风:指雨后初晴时的和风;霁月:雨或雪停止后的明月。指雨或雪过后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人心地光明、胸怀开阔、品格高尚。也比喻和平安宁的社会气氛。出自宋朝丘宗《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悭。”

众星捧月

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出自《论语?6?1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捧月。”

闭月羞花

闭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来,花儿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出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花好月圆

花正盛开,月亮正圆的时候。比喻美满,祝贺之辞。出自元朝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则合这好花休谢,明月常圆。”

花容月貌

花一样的容颜,月亮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出自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那娟娟**,花容月貌,自不必说。”

吟风弄月

吟:吟咏。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吟咏写作。指一些作品内容空虚无聊,脱离现实。出自元朝张养浩《普天乐》:“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近水楼台先得月

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光。形容地处近处便可获得优越机会,得到利益。出自宋朝陈义《寺居》:“楼台近水涵明鉴,草树连空写素屏。”

披星戴月

身披星光月色。形容早出晚归,极端辛苦忙碌。出自元朝无名氏《冤家债主》:“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秋月寒江

秋夜皎洁的月亮,冬天清澈的江水。比喻有贤德的人心地纯洁,清澈不染。出自宋朝黄庭坚《赠别李次翁》:“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洪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作画时,云彩以衬托月亮。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来烘托主体或主题。出自清朝《金圣叹批<西厢记>》:“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清风明月

清朗宜人的风,皎洁明亮的月。形容自然景色之美。也比喻高人雅士。出自宋朝欧阳修《会高堂致语》:“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相人。”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比喻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景象。出自宋朝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与经线交织的工具。太阳和月亮如同穿梭似的来去。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出自宋朝高登《东溪集?6?1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经:经过;行:流过。像太阳、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流经大地一样。比喻光明正大,永恒不变,历久不衰。出自《后汉书?6?1冯衍传》:“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海河带地,不足以比。”

蹉跎岁月(日月蹉跎)

蹉跎:把时光白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让时间白白地浪费。出自晋朝阮籍《咏怀》第四卷:“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日积月累

一天天一月月不断地积累。形容长时间地积累。出自《宋史?6?1乔行简传》:“日积月累,气势益张。”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进步发展很快。出自清朝吴趼人《痛史?6?1原叙》:“教授之术,亦***法列强,教科之书,日新月异。”

穷年累月(常年累月)

穷:尽,完;累:积累;穷年:年初到年终,整年,持续几个月。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接连不断。形容历时长久。出自《荀子?6?1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峥嵘岁月

峥嵘:山势高峻奇特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凡。指不寻常的岁月。出自宋朝廖行之《沁园春?6?1和苏宣教韵》:“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猴年马月

泛指没有指望的未来岁月。

千里共婵娟

婵娟,古时指月亮。千里范围内的人共享明月,比喻不同地域的人共同享受同一样的良辰佳时。出自宋朝苏轼《水调歌头?6?1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