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七律压卷之作_七律压卷之作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6 0
  1. 七言律诗的代表人物
  2. 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
  3. 王维最经典的一首诗,曾被推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选入唐诗三百首
  4. 为什么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七律压卷之作?
  5. 王昌龄的《出塞》为何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6. 十首最好的七言律诗
  7. 七律诗词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唐人七律压卷之作_七律压卷之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七言律诗的代表人物

本首诗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所以被称为七绝创作的典范,无外乎其在平仄格律的运用,以及在这看似平淡朴素的诗中蕴含着的不凡之处。

这首诗之中,杜甫首句***用了不起韵的格式,对于近体诗格律规则可谓是有着标杆作用。而在讲究以诗传情,以诗寄情的古代,这首诗仅仅以28字便将40余载的时间包含在内。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更是作为诗圣的杜甫以及朋友李龟年往昔旧梦的写实。

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年逾58岁,而在颠沛流离之间,想必他也能预感到自己的垂垂老矣。***往昔的盛世不在,安史之乱、百废待兴的社会背景之下, 他与故交好友李龟年在江南相逢。

旧时风华,彼时的杜甫青春年少,正是达官贵人府中的常客,李龟年又何尝不是岐王、殿中监等府邸上的演奏者,然而几十载过后,江南的风景美好,但朋友间的相遇却显得突兀了些许。曾在岐王、殿中监上演奏的歌者李龟年,竟已经沦落到江南卖唱的田地。

而反观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此般落魄。今昔对比,既有个人命运的殊途同归,又更有四十余年间***的由盛转衰。

而在小编认为,最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在见到李龟年后的戛然而止。逢君之后做了什么?想必这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还有情的最高境界了吧。

作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远影响的诗人,杜甫以其诗歌更颇有几分史书的意味。出身名门望族,有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终究在***之后换来的是仕途上的不顺,在见识了***的极盛之后,更见识了***的盛衰转圜。“沉郁顿挫”的诗风,更是时代的写照,而这写照在《江南逢李龟年》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

有关七言律诗的代表人物如下:

一、杜甫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史上七律第一人”,其七律水平极高,占唐诗精品七律的半壁江山也毫不为过。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律被许多诗评家评为“七律压卷之作”,可见水平之高。此诗前景后情,情景交融。通过登高所见所闻,触景生情,引起作者老年穷困潦倒、体弱多病、漂泊流浪之悲,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二、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唐朝十大诗人之一,其水平最高的诗体就是七律,是当之无愧的“史上七律第二人”。唐朝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七律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也当得起史上“七律压卷之作”之一的美称。此诗用语优美,华丽流动,用典贴切、自然,诗意盎然,历来备受好评。尤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语出自然,诗写生活,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刘禹锡

诗豪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具有铮铮铁骨的“***真汉子”。刘禹锡水平最高的诗体是七绝和七律,佳作众多,分享他水平最高的2首七律。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七律是刘禹锡代表作之一,堪称怀古诗的“压卷之作”。此诗用语自然流畅,格调高远,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史、今、情、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深刻地咏史抒怀,抒发作者四海漂泊流浪之情,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王维最经典的一首诗,曾被推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选入唐诗三百首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擅作七律而著称,比如《登高》、《蜀相》等都是很知名的。这首七绝《江南逢李龟年》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清代邵长蘅曾评价“子美七绝,此为压卷”。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首先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把四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都融汇在这短短28字中,高度体现了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凝炼的特点。

这首诗作于770年的暮春,时年杜甫58周岁。从杜甫个人来说正是饱含忧患、颠沛流离的病弱之身,同年冬天诗人便离世了。从唐王朝来说,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唐朝从***盛世(713—741)的八方来贺、万国来朝到如今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和李龟年在江南相遇了,杜甫睹人思旧,忆起了往昔盛世的风华。当初在岐王李隆范和殿中监崔涤(崔九,排行老九)府中听李龟年唱歌杜甫还是个翩翩少年,李龟年是深受玄宗赏识的宫廷乐师。如今李龟年流落到江南卖唱,自己也是颠沛流离到此。无论是从个人到国家,都是非常巨大的反差,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分。这份抚今思昔的感慨都体现在诗中。

其次语言看似普通平凡,其实内涵不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回忆昔日情形,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回忆,还暗含了对***盛世的追忆和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美好的江南景色中蕴含着凄美和无奈。江南风景是好,可这“落花”中给人的感受却是异样的。有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慨叹。虽然作者只用简***凡的语言描述二人会面的时间背景,但“正是”和“又”这两个副词转跌中寓藏着感慨万千。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感想,“逢君”就结束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当年二人见面无论是个人和家国什么状况,现在“又逢君”是什么状况。不用作者表述内心,看官自行联想体会吧!

最后一点此诗通俗易懂,感染力很强。

我不是杜甫本人,但我能想象出之前的画面和现在的画面。能从这短短的七绝中体会到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能随着作者的情感情绪而起伏波动。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感受并能感染他人的诗必定是一首佳作。

个人认为杜甫的名篇《江南逢李龟年》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以上三点,本人认为这也是写诗所应该着重的三点。正是因为同时具备了这重要的三点,所以《江南逢李龟年》才能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

为什么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七律压卷之作?

文|丁十二 字|共1886字,您慢慢读完约3分半钟 盛唐诗坛,群星璀璨。不仅有浪漫主义诗仙李白和现实主义诗圣杜甫,还有身在朝堂心在田园的佛系诗人王维。 王维,与李白同年(公元701年)出生,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虽然身在庙堂,但心归禅宗,参禅悟理,学庄信道,故有「 ”诗佛”之称。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 ”王右丞”。 早年的王维怀着满腔抱负进入仕途。但官场的压抑,政局的变化,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尤其是「 ”安史之乱”爆发。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在蓝田辋川修了间别墅,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生活颇为悠闲。 我们读李白的诗,其中充满昂扬的斗志和溢出屏幕的狂傲,在杜甫诗中总能感受到对现实民生困境的同情,但在王维的诗作中,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 ”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我们感受不到任何现实的情绪,读王维的诗就像是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心绪平静,没有起伏。有的只是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今天我们要读到的这首《积雨辋川庄作》,正是王维「 ”隐居”终南山辋川庄所作。这首诗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清代蘅塘退士孙洙选入其《唐诗三百首》。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全诗以鲜亮明丽的色彩,描绘出夏日久雨初停后终南山美丽清新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 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劳作了。 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 ”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生活令人向往。 颔联是千古警句,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广漠空蒙的水田上,白鹭翩翩起飞,是那样娴静潇洒;听,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趣意盎然。苏轼所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句便是很好的例证。 史载,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抄袭李嘉祐。后来明人胡应麟极力辩解说:「 ”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应该是李嘉祐用王维的诗。” 李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但正如宋人叶梦得认为即使王维用李嘉祐诗,添加的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加精彩。「 ”漠漠”有广阔意,「 ”阴阴”有幽深意,「 ”漠漠水田”「 ”阴阴夏木”比之「 ”水田”和「 ”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王维不是抄袭了李嘉祐,而是点化了李嘉祐。 《批点唐诗正声》:「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人皆能为,比诸惟下「 ”漠漠”、「 ”阴阴”四字,诗意便胜。 如果说前两联写了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和山中画意盎然的自然景色,那么后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 对于「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愿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颈联,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简直是灵魂的乐土。 尾联,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 有人曾推王维这首《积雨辋川庄作》为全唐七律的压卷之作。 关于唐人七律压卷,历史上众说纷纭,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崔颢《黄鹤楼》,当为唐人七律第一;也有人觉得杜甫《登高》才是唐人七律第一。 王维这首诗能不能当唐人压卷之作,我们暂且不论。单从这首诗高超的艺术水平、深邃的艺术见解来看,无疑是唐诗中的经典。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王昌龄的《出塞》为何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这主要是因为诗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和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们都知道,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有“诗圣”之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人,那么李龟年又是谁呢?李龟年是盛唐时期的音乐家,也是个大才子,和杜甫的文学领域不同,他专供音乐方面,不仅擅长各种乐器,还能作曲歌唱,深受唐玄宗器重。

李龟年在***曾盛极一时,唐玄宗是历史上少见的对音乐之事非常喜爱的帝王,李龟年的曲子每每能震撼人心,令人泫然而泣,唐玄宗经常在宴席上演奏李龟年的曲子,或让他亲自上阵。

不仅皇帝,当时的王公贵族家里举办宴会,也会邀请李龟年前来演奏,并以能请到李龟年为炫耀资本。杜甫年少时曾听闻、目睹过这样的盛况,对***的盛世向往不已。也就是说,实际上,李龟年受到追捧的背后,是***盛世一派繁华壮美的灿烂景象,诗的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写的就是当时的盛况。

但不久后,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已然不复当时的昌盛,颓势愈发明显,李龟年也因为战火流离在外,不复当年长安的荣华富贵。杜甫本人更是饱受战火之苦,几番流亡,两人心中都充满凄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相遇了,杜甫首先想起的是当年在长安见到的盛况,那时王孙公子,都是何等的风光,李龟年是何等的抢手,不管是岐王,还是崔九,都以请到他为荣幸。而现在,站在杜甫面前的,却只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上了年纪的老者。

这前两句便是影射出了***盛世,而与现在的凄凉场景相对比,这种时代的变化,让人经受了莫大的摧残。而后两句,杜甫却突然转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看似无头无脑,怎么上一句还在回忆感怀以往的时光,这一句就说起风景了呢?

想想两个垂垂老去的人,都经历了同样的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有着同样的苦楚,而李龟年更甚,他当年可是名动京城的啊,可现在呢?

人世沧桑至此,杜甫还能说什么呢,万般苦楚彼此都是知道的,也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前半生的繁华,不如珍惜当下,看看这江南的美丽景色,起码现在,他能在落花时节遇到李龟年,还有这相遇时的一丝欣喜之情,便足够了。

在历经沧桑之后,物是人非,杜甫将过往云烟全部咽下,只轻轻地讲了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上下句的转折堪称神来之笔,这种难以想象的情绪全浓缩在这一首诗中,也难怪这首短短的诗,会被称作七绝之压卷之作了。

十首最好的七言律诗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盛唐诗歌的星空之下,佳作迭出,星光熠熠,万象争辉。然而在这其中,有资格被评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的,却只有凤毛麟角的几首诗,而王昌龄的《出塞(其一)》就是其中的一首,可谓是诗中的诗、七绝中的七绝了。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首次将王昌龄《出塞(其一)》推上唐诗七绝"压卷之作"的位子的,是明代后七子领袖的李攀龙。"于鳞选唐七言绝句, 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于麟"即李攀龙。明代"七绝压卷"之争也由此引发。后七子另一位领袖王世贞也赞成此说,"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 余始不信, 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 若落意解, 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 不免此诗第一耳。"《唐诗绝句类选》将这首诗推得更高了:"'秦时明月'一首为唐诗第一。"不仅是七绝第一,甚至是唐诗第一了。

但也有不少评论家不同意这种观点。明代胡震亨《》就提出了不同意见:"王少伯七绝宫同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同"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批评此诗起调虽高后劲不足。认为《出塞(其一)》不足以列为七绝压卷的评论家们意见集中在第三、四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上。

明孙鑛《唐诗品》更加具体地指出了这首诗的不足之处,"'但使''不教'四字, 既露且率, 无高致, 而著力唤应, 愈觉趣短, 以压万首可乎?"直指三四句发议论过于直白浅露,大失含蓄之旨,缺乏咀嚼的余味。当然也有反对者,《唐诗摘抄》就反对这种观点, "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 此诗亦涉议论, 而未尝不佳。"绝句离首即尾,离尾即首,因此贵在含蓄,贵在婉转回环,贵在余音不绝,而忌浅露直白地***议论。因此,这种批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七律诗词

最好的七言律诗如下:

一、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七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他七律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将山中积雨之后的生活图景,写出了审美上的价值,让人在这种美的感受中,得到一次通透的洗礼。

二、崔颢《黄鹤楼》

崔颢的《黄鹤楼》,是可以跟诗圣杜甫的《登高》竞争“唐人七律压卷第一”的作品。这首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开篇三叠“黄鹤”,但是我们要透过这表面的文字技巧,去体味背后的情感,才能体味到这首诗的真味。

三、杜甫《登高》

《登高》这首诗气象高浑博大,情感沉郁悲凉。开篇便从高下两处来写登高远望之景,高处狂风劲急,天空高远,却有声声猿哀传来,低处江水清澈,沙砾洁白,飞鸟低回盘旋。

四、杜甫《蜀相》

杜甫用一联,便极为凝炼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三顾茅庐”,是明主对贤才的礼遇,这是杜甫一生最渴望的事,也是传统文人最渴望的事,“两朝开济”,则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精神。

五、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单写诗人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喜悦心情,本来是一种很单纯的喜悦,但却被写得跌宕起伏,极尽笔法之能事。

七律是七言诗的简称,是一种诗歌形式。每八个句子,每七个单词,共56个单词。一般来说,每一个偶数句都有一个平押韵,押韵在最后,中间没有押韵变化。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推荐一首我特别喜欢的七律诗词:《积雨辋川庄作》王维七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他七律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将山中积雨之后的生活图景,写出了审美上的价值,让人在这种美的感受中,得到一次通透的洗礼。王维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将生活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用审美的眼光一看生活中的细节,然后在美中超脱自我。还有很多写七律诗词的诗人也非常的优秀。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