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出家叫什么_出家在家,在家出家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7-07 0
  1. 出家四众指的是
  2. 什么叫居士
  3. 法师一定是出家人吗?
  4. 皈依我佛的弟子与在家弟子这两者有何不同?
  5. 居士和皈依的区别有哪些呢?

学佛分两种。

一种是出家学佛,要求独身(不仅仅是不结婚,连男女的情欲都要摒除)、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金钱与财产、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僧人”,分别包含了男出家众(沙弥、比丘)和女出家众(式叉摩那女、沙弥尼、沙弥)共五大类;

一种是在家学佛,持五戒,吃素或吃三净肉;可以恋爱结婚生子,称为男在家众(优婆塞,俗称男居士)、女在家众(优婆夷,俗称女居士)共两大类。——以上七大类佛***统称为“七众***”;譬如任静和付笛生,他们属于在家学佛,皈依三宝,他们的师父是柏林禅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以及王菲、李连杰、张国立、刘德华、曾志伟等,包括我,都是在家学佛

在家出家叫什么_出家在家,在家出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家四众指的是

在家居士,指的是由寺庙里的出家师教授并经过皈依仪式的大众。

皈依仪式并不是界定是不是在家居士的条件,而是作为一种仪式启发皈依者对宗教的认知及精进的态度进而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而做度化的事业,皈依不能等同于出家,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没有皈依在家修习宗教,我们称之为信众。在家抄写***天人赞叹,万佛随喜,藉此已经种下无边福田,已经结下万善之缘,将来机缘成熟自然成就功德,当然,首要条件是你要知道所抄***的实际意义,不然的话只是结缘没有功德。

在家居士的要求:

1.皈依三宝,一心向善,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的必要条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五戒,可不断绝尘缘,一切生活依旧。

3.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观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

什么叫居士

佛教里面有四众***之分,分别是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出家男众为“比丘”(大僧)女众(比丘尼)(二僧)。

比丘是受了三坛大戒(沙弥戒、具足戒、菩萨戒)的男众出家僧人,也称大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男众出家僧人都能称之为“比丘”,没受三坛大戒的但受了十戒的称之“沙弥”。

现在一般受三坛大戒成为比丘,需出家三年,佛教五堂功课都能背诵下来,然后就是看师父,给不给你开“号条”了。当然年龄较大的出家僧人,不需要这么麻烦,他们可以收方便戒。

比丘尼俗指收了三坛大戒(沙弥戒、具足戒、菩萨戒)的女众出家僧人,也称二僧。没受戒的和比丘相差无几,称之为“沙弥尼”。受戒的要求,都相差不大,但有一点是不一样的,比丘尼受三坛大戒需上两次戒台。

去寺庙的禁忌

禁忌一、不要穿暴露的衣服。

虽然这是你的穿着自由,但要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去寺庙清静之地,就不能穿着太过随意。比如你去参加婚礼,就不能穿得像去参加葬礼一样。寺庙也是如此,女性去寺庙拜佛时,不能穿得太暴露,最好穿朴素一些。

禁忌二、不能穿金戴银,尽显摆。

在佛像前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不能贪图虚荣。喜爱穿金戴银,尽显浮夸,如果你喜欢佩戴首饰,那么玉石将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配饰,也不能以浓妆示人,这代表了凡俗之气,它不仅达不到求福的效果,还会影响他人,甚至引起他人的贪婪之心,最终害了自己。

以上内容需结合实际情况,仅供参考。

法师一定是出家人吗?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用翻译入佛经。

在我国古代,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在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扩展资料:

在印度,Grha-pati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Grha-pati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在中国,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中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唐宋时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物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居士

皈依我佛的***与在家***这两者有何不同?

法师这个名词诸位要记住,对佛法有修行,真修的、真能讲的都叫法师。法师这个名词,不一定是出家人称,在家人也称,这是佛教里的名词术语,我们一定要懂。和尚、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在家人可以称和尚。和尚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好像学校里面的老师一样,他直接教我的,现在讲指导教授,那我称他为和尚,这个非常亲切,他直接教我的。那学校老师很多,没有上我的课的,我们一般就称老师,就是法师,法师不一定上过我的课,但是和尚一定是直接教我的。所以在家,我学佛法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我称他为和尚;出家很多老法师,他没有教给我,我称他法师,我不称他和尚。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一定是出家人,这个称呼我们要搞清楚。所以法师,男女老少、出家在家,只要他懂佛法,他能够把佛法讲给我们听,我们都称他为法师。所以在家可以称和尚,可以当和尚,而且你可以教出家的学生。

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世尊当年在世,有一个大德居士维摩居士,维摩居士讲经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学生目犍连、舍利弗这些人都去听讲,他们见到维摩居士,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一样,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礼节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明佛法是师道,老师第一大。他是在家居士,但是他是老师的身分,你虽然是出家人,你是学生的身分,你就得尊师重道。由此可知,世尊当年在世同时是两尊佛出世,一个示现在家,一个示现出家,释迦牟尼出家佛,维摩居士在家佛,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一出家就好像我很了不起,我是众中尊,我得比人高一等,这出家能成就吗?高一点是什么?傲慢心起来了。你出家不生智慧,怎么生烦恼?出家生智慧才对的,生烦恼就错了。这是一定要懂得,佛门这些规矩、这些称呼,然后我们才晓得佛法是教学,实实在在它不是宗教。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创教的这个老师,本师,自称为***,***是学生。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跟菩萨是同学关系,菩萨是老师前届的学生,我们是后一届的,我们前后同学,这个关系。虽然是同学,他有能力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也尊称他为老师。可是菩萨看我们一定是师兄弟,对我们非常爱护,也时时刻刻在帮助我们。

------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四二集)

居士和皈依的区别有哪些呢?

无论是皈依还是没有皈依的,都是佛***,只不过有的完成了形式上的皈依,有的没有形式上的皈依。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有出家佛***,与在家佛***,这两者才是比较对象。在家佛***未必完成了形式上的皈依,但一定是实质上的皈依。出家佛***必定要完成形式和实质的皈依。

不是这样理解的。居士=名词=一种身份的象征。皈依=动词=变成居士的过程。皈依是居士的前提,一名没有皈依的人士,只能叫“信众”或“善众”,皈依三宝才能称之为“居士”。

世俗的人常常认为,皈依佛门就是出家做和尚,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皈依佛门,可以理解为,“愿意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探索、美好生活的追求,全部按照佛陀指引的方向前行,从此依照佛陀教给我们的种种方法来完成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皈依佛门实际上是分为两种的:

一种是“出家学佛”,所谓“出家”,就是要离开并放弃自己世俗的家,是“舍一人之家而为千万人之家,舍一人之乐而为千万人之乐”的伟大行为,自此走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的漫漫长路,要求自己独身(不仅仅是不结婚,连男女的情欲都要摒除)、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金钱与财产、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僧人”,分别包含了男出家众(沙弥、比丘)和女出家众(式叉摩那女、沙弥尼、沙弥)共五大类;

——旁白:式叉摩那女,翻译成中文就是“带发修行女”,这是佛陀考虑到女性万一出家前和男朋友相好过,虽然断绝来往但若是在寺院里面怀孕了,就有损于佛教的形象,因此要不剃头在寺院修行两年以后,一方面确定没事,一方面也给自己下一个决心,所以有一个过渡出家的角色,梵文叫“式叉摩那女”。

一种是在家学佛,持五戒,吃素或吃三净肉;可以恋爱结婚生子,称为男在家众(梵文称“优婆塞”,俗称“男居士”)、女在家众(梵文称“优婆夷“,俗称“女居士”)共两大类。所以我就属于这一类,任静和付笛生夫妇、濮存昕、李连杰、刘德华、张国立、齐豫、王菲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以上七大类佛***统称为“七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按性别分类的:男出家众、女出家众、男在家众、女在家众,合称“四众***”。所以我自称佛***,那就属于“七众***”里面的优婆塞,“四众***”里面的男出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