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骨夺胎法_什么是夺胎换骨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7-10 0
  1. 夺胎换骨的意思是什么?
  2. 提出点石成金 脱胎换骨的作者是
  3. 名词解释1.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2.非乐
  4. 脱胎换骨是何意?出自于哪?
  5.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作家是谁?

夺胎换骨以故为新是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江西诗派”是宋代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这一流派是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夺胎换骨”是方法,“点铁成金”是“夺胎换骨”所要达到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换骨夺胎法_什么是夺胎换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用语,指夺人之胎以实现转世,黄庭坚把这个成语引入诗歌创作理论,指借用古人诗文的原意,以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创作,或对古人诗文的原意进行演绎和发挥,从而创作一首新的诗歌或新的诗句。

黄庭坚的相关内容: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 。

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 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夺胎换骨的意思是什么?

名词解释如下: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和写作纲领,其要旨在于强调诗人要在学习古人诗文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升华出新的诗歌意境。这种理论主张将学力和才力结合起来,开拓了古代学者诗人诗论的先河,对宋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点

一般地认为“点铁成金”是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是师前人之意。而无论师辞与师意,都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抄袭,从“铁”到“金”和“换骨”的过程都需要有一番“陶冶”的工夫,其目的在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山谷极为强调学习古人的重要性,他常说闲居时应当多读《左传》、《国语》、《楚辞》、《庄子》《韩非》等书,细细体会古人用意精细曲折之处。

提出点石成金 脱胎换骨的作者是

拼音 duó tāi huàn gǔ

解释 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例子 安知 夺胎换骨 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清·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诗)

相关百度“夺胎换骨”

名词解释1.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2.非乐

宏毅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作为宋代的使人是很难的,因为他们直接承受了这座高峰的压力而试图越过它,这是他们的不幸,因为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的诗风和做法显得有些古怪和有趣。

比如,北宋规模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其代表黄庭坚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就是说他认为韩杜的诗文成功的秘诀是善化古人的陈言陈句,提倡钻研典籍,以学问为诗,化旧为新,“点石成金”。据惠洪《冷斋诗话》中所记,黄庭坚的主张集体来说就是“换骨法”与“夺胎法”,所谓换骨,就是袭用前人的诗意,经过一番改造变成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和笔下写出来的东西。宋人中持与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做法的为数不少,比如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就记载了王安石化用别人诗意,将别人的东西巧妙地据为己有的做法,并且钱钟书对王安石的这种做法颇有嘲讽之意。

“点石成金”也好,“脱胎换骨”也好,做得高明一点,也能推陈出新,让诗歌在自己的手里绽放光彩,总比学习人家的垃圾做法,把诗歌印象垃圾诗、口水诗或者最近所谓的“梨花体”要好得多吧?

诗歌也好,文学也好,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不管眼前的路是宽还是窄,对于作家和诗人,我想他们眼前总会有一条可以走的路。搞文学的人应该知道一个很简单的从来就有的事实: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之间是不平衡的,物质文明的高度并不一定就是文学的高度。

虽然依据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最终受制于经济基础。然而老马的理论中好像也提出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简单说,两者并不按比例增长。老马曾论述过物质生产相对落后与艺术生产相对发达的情况:比如神话和史诗的时代。我所知道的例子是:18世纪德国经济落后的时代却产生了像莱辛、歌德、席勒等伟大作家,而且当时的欧洲文学是以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为代表的时代。19世纪俄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而在文学上却产生了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杰出作家,产生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著名的评论家思想家。像这样的文学领先于其所处的时代的例子在文学史上还可以找出不少。除此之外,用逆向思维想一想,全是文学与时代发展平衡和落后于时代的例子。

诗歌、散文、***、戏剧文学等几种主要体裁构成的文学中,诗歌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我们觉得诗歌在这个时代是一种不景气的东西,这是我们时代的现实,其实许多的时候,某种文学样式都是处在一种“平常”的状态的,文学史所描写记录的是整个文学发展的一些闪光的点,但是不闪光的点才真正的多,才真正是文学史所没有说出的。由此,我对那些不能正视诗歌“平常”状态的人表示遗憾,对他们徒劳地掩饰整个文学大环境不景气的做法表示鄙视。我觉得现在的诗人们如果真的写不出说什么好诗歌,不妨象前面我说的宋朝诗人的做法学一学,到前辈们留下的诗歌遗产中淘出点新东西来。

脱胎换骨是何意?出自于哪?

点铁成金

发音:diǎn tiě chéng jīn 释义: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出处: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夺胎换骨

发音 duó tāi huàn gǔ 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至于非乐...

没找到具体含义..

下面的有点关联

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处世奉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当时人民反对战争的意向,其“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为反对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作家是谁?

释义比喻思想作风的根本转变,像脱了胎、换了骨一般。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

从前许多文人,借用古诗文中的意思,而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他们叫“夺胎换骨”。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曾说过:借用古诗的原意,而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它,这可以叫做“换骨法”;深入探究和体会古诗的诗意,进一步加以刻画形容,这可以叫做“夺胎法”。还有其他人曾说:“文章虽不要蹈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夺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点,点铁成金也。”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语言,他们认为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就可以成仙。“夺胎换骨”,现在一般用作“脱胎换骨。”

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家是黄庭坚。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和晁补之、张耒、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重视推陈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夺胎换骨故事

道教的信徒认为,一个人如果吃了经过多年修炼的金丹,就能换去凡人普通人的胎骨,成了仙人。后来,写诗作文的人把一种文章的作法称之为,夺胎换骨法,宋代有位著名诗人叫黄庭坚,号山谷,有一次说道,诗意无穷无尽,而一个人的才力是有限的…如若作文时,借用古诗的原意,而用自己的词语去表达它,称为,换骨法,探究古诗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画形容,这叫,夺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