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公巨卿下一句,名臣公卿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7-22 0
  1. 清朝一代名臣生前治水有功,死后成为水神
  2. 何姓名震中华,何姓历代名贤名臣有哪些?
  3. 战功卓著,名臣名将
  4. 为什么陈蕃能成为一代名臣?
  5. 胡文忠公简介谁能告诉我?

汉武帝杀主父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而且因为推恩令的实行,诸王颇有怒气,加上公孙弘在一旁煽风点火,汉武帝怕重演景帝时的七王之乱,就决定杀了提出推恩的主父偃。其实主父偃在做出推恩令的奏疏时,他就应当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在《越王勾践世家》里面写的这句话足以解释主父偃的死因,足以解释千千万万被杀死的功臣的死因。

世人多说主父偃是一个利益熏心的小人,是一个媚上欺下的弄臣。不错,他的确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因为自己的女儿做不了齐王妃嫔就陷害齐厉王与其姊妹私通,使得齐厉王惊骇不已,害怕自己像与?鬼父?燕王一样被定死罪,在恐惧中选择自尽。但是主父偃也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敢言生死的游侠之气。

在《平津侯主父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名公巨卿下一句,名臣公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主父偃因为提出推恩令给刘彻的削藩指明了道路,使得他有了完成他爹未竟事业的希望。刘彻连续提拔主父偃,主父偃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并且他举报燕王是个?鬼父?,不仅和自己的小妈搞,和自己的弟妹搞,和染指了三个亲生女儿。燕王因此被定罪,畏罪自尽。而主父偃则因为举报有功,被赏赐诸多金银财帛。但是他这一张嘴就害死一个王爷,朝野上下对他都怕得不行,因此有人好心劝他收敛一些,批评他行事太过残暴。

但是主父偃却慨然说:

我成年之后,有四十多年都在四处游学,没有人赏识我,我空有一腔抱负却无从实现。我的父母也不把我当亲子,我的亲兄弟们也不肯给我一处落脚之地,宾客也都将我抛弃,我已经颠沛流离太久了。而且大丈夫立于世间,如果活着的时候不能位列公卿(也就是吃饭可以用五鼎),那就让我被处以被五个大鼎烹煮的命运吧!我这把岁数,已经走了人生的终点,所以才用如此残暴的手段。?

主父偃的这番回答何等侠气,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终点,他不在乎自己未来要遭受何等报应,他只要这一瞬间的高高在上

主父偃给刘彻提出了?大一统?思想,自周王室实行分封制以来,中央一直与地方诸侯对抗,分封的遗病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危机,从汉景帝就开始了削藩运动,试图集中中央的权力。但是因为晁错的方法太激进,引发了七王之乱,汉景帝无论在背后流了多少泪,也只能将这个爱臣推向刑台,满足诸王?诛晁错清君侧?的威胁。晁错的血味还弥漫在京城,主父偃就紧跟他的步伐再提削藩,一个能想出推恩令的人,想不到自己会和晁错一样的下场吗?

刘彻无论曾给过主父偃什么样的承诺,但是面对齐厉王的自尽,面对赵王的告状,面对那些因为他施行推恩政策而不满的诸侯,他终究还是做了跟父亲一样的事情,并且他比汉景帝更加坚决。公孙弘的一句:?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就让刘彻下定了决心,诛了主父偃的九族,反正推恩令已经施行了,主父偃已经是个弃子了。

清朝一代名臣生前治水有功,死后成为水神

韩胄(tuō zhòu,1152-1207年)字节夫,河南安阳人,南宋中期权臣、外戚。北宋名臣韩琦之曾孙,父亲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妹妹,侄孙女是宋宁宗恭淑皇后。韩胄以父任入官,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门事。绍熙五年,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宰相。任内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后在金国示意下,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函首于金。韩胄禁绝朱熹理学与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党禁。

韩胄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崇岳贬秦

韩胄当政时的一件大事,是崇岳飞、贬秦桧。对待南宋初岳飞、秦桧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南宋战和两派官员争论的一个方面。封建朝廷加给死者的谥号和封号,是官方所作的评价,有时也是推行哪种政策的一种标志。孝宗初年,追复岳飞原官。一一七九年,加谥号武穆。一二四年,宁宗、韩胄又追封岳飞为鄂王,给予政治上的极高地位,以支持抗战派将士。秦桧死后,宋高宗加封他申王,谥忠献。孝宗时,揭露秦桧的奸恶,但还没有改变爵谥。一二六年,宁宗、韩胄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荒谬、丑恶。缪音谬miù)。贬秦的制词说: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时传诵,大快人心。韩胄对秦桧的贬抑,实际上也是对投降、妥协势力的一个沉重的打击。崇岳贬秦,为北上抗战作了舆论准备

北伐金朝

韩胄执政,宋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再被起用。陈贾任兵部侍郎。吴挺子吴曦回四川,任四川宣抚副使。家居的辛弃疾也又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在宁宗、韩胄决策伐金的过程中,辛弃疾起了重要的作用。

辛弃疾在一一九六年自上饶迁居铅山县。朱熹曾为辛弃疾的斋室写了题词:克己复礼,夙兴夜寐。朱熹在死前几个月,还又写信给辛弃疾,劝他克己复礼。但是,家居的辛弃疾却是胸怀壮志,时刻以北上抗金为念。他同友人慨叹壮志难酬,作《鹧鸪天》词,历述他自壮年渡江以来的抱负:壮岁旌旗拥万夫,锦(音掺chān)突骑渡江初。燕兵夜(音促cù整饬)银胡(音录lù箭室),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金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时,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各族,正在陆续发动战争,在金朝的北边骚扰。各族人民的反金起义,也在各处兴起。金朝统治者日益陷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困居铅山的辛弃疾,随时在密切注视金国内部的动向。他被宁宗、韩胄再度起用后,一二四年,到临安面见宁宗,力陈金国必乱必亡,请委付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准备出兵北伐。宋、金边境的 *** 这时不断有人,‘跳河子,越境投宋,报告金国困于北方战事和人民饥困的情况。驻守安丰军的官员,也奏报淮北流民请求渡过淮河,投附宋朝。开禧元年(一二五年)改元,一个进士廷对,也上言乘机以定中原。本来准备北伐的宁宗、韩胄,得到辛弃疾等人的建言,在朝野抗金声中,决意发兵了。

开禧元年(1205年),韩胄加封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下令各军密作行军的准备,出朝廷封桩库金万两作军需。命吴曦练兵西蜀,赵淳、皇甫斌准备出兵取唐邓。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指挥渡淮。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子)、镇江都统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金兵闭城备战。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攻西城。毕再遇自东城杀入,金兵败溃。毕再遇树起大将旗,喊话说:我大宋毕将军也,中原遗民可速降。城中汉官出降。宋军收复泗州。郭倪来劳军,授毕再遇刺史官。毕再遇说:国家河南八十一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城就得一刺史,以后还怎么赏官?辞官不受。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光州民间武装攻下褒信县。宋军出兵得胜,形势大好。五月间,韩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

伐金诏下,群情振奋,上下沸腾了。辛弃疾作词赞颂韩胄: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韩琦谥),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号称小李白的诗人陆游,曾在四川军中干办公事(官名)。孝宗朝被召见,多次上书建策北伐,移都建康。光宗朝,曾作诗慨叹: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韩胄初执政,在山阴家居的陆游寄予很大期望: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橐(音高尖gāo jiān)。朝廷果然下诏伐金,诗人大为激动了。八十二岁的陆游作诗言志,表示还要走上战场。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辛弃疾、陆游的壮丽诗篇,也正是曲折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振奋情景。

韩胄出兵伐金,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是充分的,但军事准备却很不足。符离败后,多年没有作战,如象辛弃疾这样坚持抗战的将领,抗金投宋四十三年,也已是六十五岁的高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后来有人评论辛弃疾时慨叹说,孝宗时未能出兵中原,机会一差,至于开禧,则向之文武名臣欲尽,而公亦老矣!辛弃疾朝见决策伐金后,到镇江府驻守。韩胄推荐他的老师陈自强作相(1200年京镗死),引用旧日的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辅佐指挥军事。决策出兵前,宁宗、韩胄解除伪学逆党籍,重新任用一些在籍的官员,争取他们一致对外,但其中的某些人并不真诚合作。韩胄拟用广帅薛叔似去前线统帅淮西军兵,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枢密院事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也不出守。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为江淮宣抚使,丘辞不受命。将帅乏人,宁宗下诏:朝内外举荐将帅边守。邓友龙曾出使金朝,说金朝内部困弱,主张北伐,用为两淮宣抚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仍为副使。伐金的主力军分布在江淮、四川两翼。

韩胄部署北伐时,宋军中已出了内奸。早在宁宗下诏伐金前一月,吴曦已在四川里通金朝,图谋叛变割据。派遣门客去金军,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

何姓名震中华,何姓历代名贤名臣有哪些?

在清代的各类笔记中,记录了很多清朝官员死后成为河神、水神、城隍神的故事。而这些官员生前有的为朝廷重臣,声名显赫,他们为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正直清廉。清代诗人、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裘文达公为水神”篇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裘日修(1712年—1773年),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乾隆年间先后中举人、进士,裘日修从任编修起,多次在兵部、户部、吏部任职。是清代名臣、文学家、水利专家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清军出征准噶尔之前,裘日修向乾隆帝面奏军务机宜,深得乾隆帝之心,即获赐御衣冠。随后,他前往北疆,传达圣意,占领伊犁,并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汗国。第二年,几个准噶尔部降将反叛,清军再度出征伊犁,并协同陕甘督抚满洲诸将军平叛。一介书生,冒着危险奔赴万里,“下协边情,上符睿算”,实是近代儒臣所未有也。

裘日修为人善应变,处世通达,偏于慈惠。他在做司寇时,上奏请求免除**人参者的。每当诸大臣拿不定主意、想探究圣意但迟疑不前时,他则独自发声,宁可冒犯皇上也绝不有所隐瞒。乾隆帝念其忠心耿耿,虽然时有严训,但对他始终恩礼如初。

裘日修最为擅长治水,曾八次勘察水利,三次到河南,两次到江南,其它则是在直隶。他治水先确定造成水患的原因,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应对之法。他治理的黄河、淮河、淝水、济水、伊河、洛水、沁水、汜水等,共九十三河,俱有成效,并成为后世治水的参照之法。

六十二岁那年,裘日修因病去世。在他生病期间,皇帝亲自写诗问候,给他送去的医药不绝于道,还加封其为太子少傅。他去世那天,公卿士大夫素车塞路,外省守河堤的老兵、烟墩戍卒皆泣叹,还有失声痛哭者。死后,上赐谥“文达”,入贤良祠。

相传裘日修临终之际,对家里人说:“我前世原是南京燕子矾的水神,如今就要去归位了。我死后,你们送灵柩回江西,一定要经过燕子矶,那儿有座关帝庙,你们可以进庙里去求签。如果所求得的是上上第三签,我仍然是水神。如果不是的话,我也许已遭贬谪,不能复位了。”说完,他就去世了。

家里人听了这番话,都半信半疑。只有一位老仆人非常相信,他很肯定的说:“裘公是王太夫人所生。王太夫人是南京人,当年渡江时,曾在燕子矾水神庙求子。晚上梦见一位穿官服、持笏板的人来说:‘给你个儿子,而且给你个好儿子。’果然,一年后生了裘公。”这次,裘日修的妻子熊夫人,带着裘公的灵柩回乡,途经燕子矶,按照裘公临终遗言:到关帝庙去求签。果然,得了上上第三签,全家人受到感动,大哭起来,烧了大量纸钱,浮满了江上,又在庙里边立了裘公的神位,并树立了尹文端公为裘文达公撰写的诗碑。

那年,我(袁枚自称)到苏州去,船行在燕子矶,遇到顶头风,不能走。于是,我向裘日修的神位作揖,并在墙上题诗说:“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阿。短鬓皤皤雪,长江渺渺波。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第二天,果然起了大顺风,使我所坐的船,得以顺风而行。

参考文献:

〔清〕袁枚:《太子少傅工部尚书裘文达公神道碑》

〔清〕袁枚:《子不语》卷十五

阅读开智慧,分享积功德!

战功卓著,名臣名将

东汉的大学者何休,钻研今文诸经,成就卓著,撰有《春秋公羊解诂》、《左氏膏肓》《公羊墨守》等。三国时的魏国玄学家何晏,不但是一个“美姿仪,面至白”的美男子,还是一个聪敏好学的学者。西晋的何琦,以孝闻名,且有才学,著有《三国论》;东晋则有尽心辅幼主的名臣何充。明朝学者何景明,与李梦阳致力于复古之学,为“弘治十才子”之一。明朝篆刻家何晨,是我国篆刻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清朝书法家何绍基,不但在书法上独创一格,而且毕生从事经史及《说文》考订工作,对我国文化有较大的贡献。何秋涛,清道光时人,对边疆地理研究用心致力,著有《朔方备乘》等。

为什么陈蕃能成为一代名臣?

李靖,字药师。是王朝文武兼备的著名的军事家。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被封为卫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

其善于用兵,有谋略,为后世所称道,南平萧铣、辅公祏,灭厥,破吐谷浑。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于昭陵。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记载: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武德三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轻骑至金州,遇蛮贼数万,屯聚山谷。庐江王瑗讨之,数为所败。靖与瑗设谋击之,多所克获。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为之***,于是获免。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

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余人。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孝恭从之,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士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宜自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孝恭不从,留靖守营,率师与贼合战。孝恭果败,奔于南岸。贼舟大掠,人皆负重。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获其舟舰四百余艘,斩首及溺死将万人。孝恭遣靖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士弘既败,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孝恭以大军继进,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余人,更勒兵围铣城。

明日,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时诸将咸请孝恭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且犬吠非其主,无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于汉祖也。今新定荆、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

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诏命检校荆州刺史,承制拜授。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十六年,辅公祏于丹阳反,诏孝恭为元帅、靖为副以讨之,李勣、任瑰、张镇州、黄君汉等七总管并受节度。师次舒州,公礻石遣将冯惠亮率舟师三万屯当涂,陈正通、徐绍宗领步骑二万屯青林山,仍于梁山连铁锁以断江路,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与惠亮为犄角之势。孝恭集诸将会议,皆云:“惠亮、正通并握强兵,为不战之计,城栅既固,卒不可攻。请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破,惠亮自降。”孝恭欲从其议。靖曰:“公祏精锐,虽在水陆二军,然其自统之兵,亦皆劲勇。惠亮等城栅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头,岂应易拔?若我师至丹阳,留停旬月,进则公祏未平,退则惠亮为患,此便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惠亮、正通皆是百战余贼,必不惮于野战,止为公祏立计,令其持重,但欲不战,以老我师。今欲攻其城栅,乃是出其不意,灭贼之机,唯在此举。”孝恭然之。靖乃率黄君汉等先击惠亮,苦战破之,杀伤乃溺死者万余人,惠亮奔走。靖率轻兵先至丹阳,公祏大惧。先遣伪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以为引援,公祏拥兵东走,以趋游仙,至吴郡,与惠亮、正通并相次擒获,江南悉平。于是置东南道行台,拜靖行台兵部尚书,赐物千段、奴婢百口、马百匹。其年,行台废,又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丹阳连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镇抚之,吴、楚以安。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寻检校安州大都督。

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斋

太宗嗣位,拜刑部尚书,并录前后功,赐实封四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三年,转兵部尚书。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获隋齐王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可汗仅以身遁。以功进封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焉。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朝谒,而潜怀犹豫。其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俄而突利可汗来奔,遂复定襄、常安之地,斥土界自阴山北至于大漠。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于是大赦天下,酺五日。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太宗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八年,诏为畿内道大使,伺察风俗。寻以足疾上表乞骸骨,言甚恳至。太宗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曰:“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乃下优诏,加授特进,听在第摄养。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禄赐、国官府佐,并依旧给,患若小瘳,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九年正月,赐靖灵寿杖,助足疾也。未几,吐谷浑寇边,太宗顾谓侍臣曰:“得李靖为帅,岂非善也!”靖乃见房玄龄曰:“靖虽年老,固堪一行。”太宗大悦,即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部尚书、任城王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三总管征之。九年,军次伏俟城,吐谷浑烧去野草,以餧我师,退保大非川,诸将咸言春草未生,马已羸瘦,不可赴敌。唯靖决计而进,深入敌境,遂逾积石山。前后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吐谷浑之众遂杀其可汗来降,靖又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初,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以后军期,靖薄责之,甑生因有憾于靖。

及是,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甑生等竟以诬罔得罪。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十一年,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仍令代袭,例竟不行。十四年,靖妻卒,有诏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十七年,诏图画靖及赵郡王孝恭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十八年,帝幸其第问疾,仍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太宗将伐辽东,召靖入阁,赐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太宗愍其羸老,不许。二十三年,薨于家,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子德謇嗣,官至将作少匠。

主靖弟客师,贞观中,官至右武卫将军,以战功累封丹阳郡公。永徽初,以年老致仕,性好驰猎,四时从禽,无暂止息。有别业在昆明池南,自京城之外,西际澧水,鸟兽皆识之,每出则鸟鹊随逐而噪,野人谓之“鸟贼”。总章中卒,年九十余。主

天中客师孙令问,玄宗在籓时与令问款狎,及即位,以协赞功累迁至殿中少监。先天中,预诛窦怀贞等功,封宋国公,实封五百户。令问固辞实封,诏不许。中,转殿中监、左散骑常侍,知尚食事。令问虽特承恩宠,未尝干预时政,深为物论所称。然厚于自奉,食馔丰侈,广畜刍豢,躬临宰杀。时方奉佛,其笃信之士或讥之。令问曰:“此物畜生,与果菜何异?胡为强生分别,不亦远于道乎?”略不以恩眄自恃,闲适郊野,从禽自娱。十五年,凉州都督王君跂奉回纥部落叛,令问坐与连姻,左授抚州别驾,寻卒。斋

椭校大和中,令问孙彦芳,凤翔府司录参军,诣阙进高祖、太宗所赐卫国公靖官告、敕书、手诏等十余卷,内四卷太宗文皇帝笔迹,文宗宝惜不能释手。其佩笔尚堪书,金装木匣,制作精巧。帝并留禁中,令书工模写本还之,赐芳绢二百匹、衣服、靴笏以酬之。斋

胡文忠公简介谁能告诉我?

关于陈蕃,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段这么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文中的徐孺,即徐樨,为后汉时的高士,而文中的陈蕃就是当时的豫章太守,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接宾客,但却为徐专设一榻,以示对高洁之士的敬重。?

陈蕃是现在河南省驻马店平舆县人,东汉和帝时出生在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时陈蕃饱尝辛酸,接近了下层百姓,这对他刚劲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蕃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踏入仕途,被郡中推举为孝廉,后拜为郎中,因母病逝,按例辞官归家治丧,期满,被刺史周景征聘为州刺史佐吏,但他倔强的个性和忠言直谏的作风,为上司所不容,愤然弃官归乡,后经太尉李固推荐,拜为议郎,重踏仕途,接着又调任乐安郡太守,他任用贤良,扶正抑邪,缉察不法,政绩卓著。?

襄城人李膺调任青州刺史,政绩卓著,有?天下楷模?之盛名,下属不法官吏或被罢官,或自动弃印逃逸。此时,陈蕃为其属下,继续留任。青州所管的几个县的许多官吏到李膺处讨好献媚,唯独陈蕃不去。他认为:付出实际行动是最好的表现。后?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梁冀专权用事,飞扬跋扈,他写信让陈蕃为其办理私事,其信使因陈蕃不接见则传大将军求见,陈蕃盛怒之下,用木板打死了梁冀的使者,因此,陈蕃被贬为修武县令。他的这一惊人的举动,赢得了?不畏强御陈仲举?的美誉。?

东汉桓帝继位,任命陈蕃为尚书。后陈蕃因触怒皇帝近臣,调出京城,任豫章太守。后又被征召做尚书令,调任为大鸿胪。此时,恰遇白马令李云向桓帝直言劝谏,帝怒,要斩李云,陈蕃因上书保救被免归家。数载后,才被征召做议郎,调任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主人才推荐之事。后又因主持公道,不偏袒权势和富贵,遭到世卿世禄之家的诬告,定罪免官归家。不久,又调任尚书仆射,转大中大夫。?

东汉末年,早已千孔百疮,庶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延熹六年(公元163年),汉桓帝前呼后拥要去广城打猎,陈蕃忧心如焚,拦驾直谏,斗胆指出:当今天下有三空: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陛下置军国大业于不顾,终日打猎行乐,烦劳地方供奉,驱使百姓修道,耗资无数,贻误农时,此绝非圣君贤王恤民之举。我身为朝廷大官,岂能为保自身而沉默不言,故冒死进言。桓帝拒而不纳,仍然耀武扬威地带领人马出游打猎,而陈蕃从此为自己埋下祸根。?

陈蕃反对镇压农民。他在做尚书时,东汉危机四伏,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零陵、桂阳一带发生了农民起义,公卿王侯恐慌不已,欲派军队前往镇压,陈蕃坚决反对。他上书皇帝云:高祖创立大业时,百姓乃休养生息,高祖爱护他的臣民,情同赤子,现在这两个郡的人民,也是陛下的赤子,他们起义造反,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婪暴虐造成的吗?对那些侵害百姓的官吏要严厉惩罚,如有不轨,即刻举奏,看谁敢贪赃枉法,若皇上能选派克己奉公的官吏,严格执行皇上的法令,那就根本用不着动用军队,百姓自然就会安居乐业。陈蕃的上书,得到皇帝同意,并派他任豫章太守。陈蕃上任后,清正廉明,秉公执法,接纳贤士,爱护百姓,局势很快得以稳定。

胡文忠公(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本名胡林翼,文忠是他的谥号,,字贶生,号润芝,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

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在武昌咯血死,谥号文忠。有《胡文忠公遗书》等。

扩展资料:

胡林翼一生为官,洁身自好,崇实黜华,抑奢尚廉,无论置身于何种境况,皆能辛劳操守,一丝不苟。

他说:亲民重在爱民,即使愚夫愚妇也要亲临之。天下公卿百姓无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官不会因亲民而贱,也不会因疏民而高贵。

1846年,胡林翼以知府分到贵州。临行前,他跪在祖坟前发誓:绝不以一钱肥私以贻前人羞。

贵州是一个贫穷的地方: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胡林翼上任的第一天,衙役们杀了一头猪,宰了一只羊,用苗家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他这位知府,而胡林翼却叫来了街坊邻居,叫来了沿街乞讨的乞丐,把他们请上桌来。

衙役们有些惊愕。胡林翼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来吃肉的,我是来做事的,我与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衙役和百姓被他这一番话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初任安顺知府,胡林翼便芒鞋短衣,出入于山间沟壑,访贫问苦,作社会调查。他亲自绘制上百幅地图,哪里富裕,哪里贫穷,哪里混乱,哪里盗匪出没,他了如指掌。

通过调查研究,他理清了治理安顺的思路:一是组织百姓子弟学习,兴办学校;二是治匪,把民众组织起来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三是鼓励生产,积极发展地方经济。

他以身作则,亲历亲为,他亲自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清除了匪患,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他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到的是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而用民就要爱民亲民,竭诚维护民众的利益,处处为民众着想。胡林翼在安顺、镇远、黎平等地先后制定了保护苗民的措施。

对练勇、差役、兵丁掳掠良苗牲畜财产者,一律格杀勿论;对擒斩盗匪、解送盗匪到官府的苗民,一律予以重赏。

胡林翼在贵州为官八年,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交情绝少,府库中的银子未曾动过一两,他宁肯借贷和赊账度日,也不以公款来肥己。在任黎平知府时,府中经济极为困难,乃至家丁都忍不住了,跑掉六七人。

胡林翼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因而,他不仅注重自身的清正廉洁,还非常注重吏治,坚决惩治***腐劣官员,毫不手软。

百度百科——胡林翼

人民网——胡林翼:被遗忘的“中兴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