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之技的故事和寓意简短_屠龙之技的故事和寓意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8-01 0
  1. 屠龙之技的故事,成语故事
  2. 三个关于龙的寓言故事
  3. 寓言故事
  4. 有关庄子的小故事和寓意
  5. 有哪些关于龙的民间小故事?

屠龙之技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屠龙之技”出自《庄子》,也属于此类。

屠龙之技的故事和寓意简短_屠龙之技的故事和寓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tú lóng zhī jì

释义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例

~,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唐·刘禹锡《何卜赋》)

近义词

屠龙之伎

典故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的故事,成语故事

庄子散文擅长于以寓言故事来阐发道理。

例如:“望洋兴叹”,以河伯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直至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见识短浅的寓言,说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即使道理懂得多一点也没有狂妄自大的资本。又如“屠龙之技”的寓言,写姓一姓朱的人花尽了家产,以三年时间学会了屠龙的技术,结果毫无用处,这寓言故事说明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学以致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写庖丁解牛顺其自然,得心应手,说明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庄子的文章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先秦诸子中风格独特。

三个关于龙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寓言故事

1、鲤鱼跳龙门?

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历练,功到方成。鱼跃龙门化而为龙是一种质的升迁而不是形的变化,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2、恶龙诅咒

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女子,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

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

其实,最终让英雄变成而恶龙的也许并不是欲望与贪婪,而是对自我的过度自信与执着。在杀死恶龙之后,英雄担心会有更多的坏人来觊觎山洞里的宝藏,于是决定由自己来捍卫宝藏。

可是他觉得自己的肢体太过柔弱,身躯太过单薄,不足以抵御世上太多贪婪的坏人与无知的,于是他主动自愿的让自己的身躯长满鳞甲,长出爪牙。

他觉得这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更能担负起捍卫珍宝的责任,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变得日益强大的同时,最终变成了那条被他杀死的恶龙!

3、两条龙

从前有两条龙,它们是对很要好的兄弟。可是,它们的性格却相差太大,龙哥哥很勤劳而且能吃苦,龙弟弟却好吃懒做,整天除了吃就是睡 有一天,龙王派它们去人间视察。

它们变成了和自己性格相同的动物,神秘地来到人间。龙哥哥变成了一只勤劳的大公鸡,来到了一户人家,这家的主人是王二,他是个很有爱心的农夫,所以龙哥哥来到他家是它的福份。龙哥哥每天在东方刚露出晨曦的时候都会为主人准确报时,它的主人也细心地饲养着它有时还不辞辛苦地给它洗澡。

而龙弟弟可没那么,它变成了一头大肥猪来到了屠夫张三的家里,张三是屠夫,是专门杀猪的,所以他看见了这么大的一头肥猪来到自己家里可是喜出望外,心想: “这猪我要是养好了,将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可这“猪”可不知道主人这么精心地饲养自己是为了什么。它认为,它和它哥哥一样深受主人的喜爱。所以,它每天睡觉的时间翻了好多倍,吃饭的饭量也照以前增加了很多,它一天比一天胖,一天比一天胖。这张三却是一天比一天高兴。

最后,它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活动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蠕动。这时,张三觉得这头猪已经够肥了,可以出栏了。于是,张三开始磨刀、烧水,准备杀猪。

待到张三准备完毕,正好龙弟弟睡得正香。只见张三的刀一挥……,一声惨叫过后,龙弟弟离开了人间回到了天上。正好,这时龙哥哥完成了它的任务也回到了天上。

龙王在听了龙哥哥的事迹后非常高兴,为自己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但是在他听了龙弟弟的事后非常愤怒。龙弟弟为此感到懊悔不已,并发誓: “以后要像哥哥一样做一条勤” 劳的龙。

从此以后,龙弟弟每天都和哥哥在龙宫里飞来飞去。不久以后,龙弟弟变成了和哥哥一样的一条勤劳、能干、肯吃苦的好龙。

4、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

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屠龙之技

有一个叫朱泙漫的青年,想学会一门一般人都不会的特殊本领,便卖光了所有的家产,凑足了一千两银子,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

后来,他拜支离益做老师学习杀龙的技术。朱泙漫学习肯下苦功夫,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把杀龙的技术学到手。

学成后,他高兴地回到家乡,人们关心地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兴致勃勃地讲开了自己杀龙的本事:杀龙应该用什么刀,怎样按住龙头,踩住龙尾,如何开膛剖肚……

可是,当人们问他龙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时,他却回答不上来。于是人们忍不住笑起来,告诉他:“学本领是为了有用处,如果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学得再精通,也是一文不值。”

朱泙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东西,他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的本领都是白学了,根本没有地方使用。

“屠龙之技”比喻无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是再高超,也是徒有虚名,学了无用。

有关庄子的小故事和寓意

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结构精简,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几则经典的寓言故事,一起来读读吧!

 01 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02 随珠弹雀?考虑不周,得不偿失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否则就算做成一件事

 03 鹏程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

 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04 望洋兴叹?人切忌自满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05 鲁侯养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06 触蛮之战 ?争来争去,蜗角之利

 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惠王说:?没有。?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07 呆若木鸡?深藏不露,动静以时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解析: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

 08 与惠施论鱼

 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解析: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

有哪些关于龙的民间小故事?

一、望洋兴叹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庄子·秋水》

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二、屠龙之技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

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三、随珠弹雀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庄子《庄子·让王》

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四、鹏程万里

原文: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庄子·逍遥游》

译文: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寓意: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庄子

(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故事1:

从前,有一对母子,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儿子只有几岁。为了生活,儿子只能去给地主家割草喂牛。那时很多人都养牛,草不好割,儿子走了很多地方,可背篓里一根草都没有。儿子继续哭着往前走。突然,儿子发现一个坟头上长了一块绿绿葱葱的草,他高兴的扑了过去,割的草装满了一背篓。于是,他和母亲第一天的口粮有了。

第二天,他又出去找草,可眼看天又要黑了,还是一根草都没有,儿子带着希望又到了昨天割草的坟头,不料那里又长满了青草。从那以后,儿子天天去坟头割草,以此母子生存了下来。

地主家的管家很奇怪,大人一天都很难割到草,他一个小孩怎么每天都能割到这么鲜嫩的青草呢。于是管家有一天跟踪了小孩,发现了他的秘密。管家拿了锄头,将坟头的草连根挖起。小孩割不到草,母子两又要饿肚子了。小孩在坟头哭得好伤心,边哭边用镰刀扒管家挖过的地方。突然,一颗斑鸠蛋大小的透明珠子跑了出来。小孩只有带着这颗珠子伤心的回家。

母亲明白了原委。怕管家发现了这颗珠子,于是将珠子放在只有几颗米的米缸里,不料第二天,母亲发现米缸满了。母亲试了好几次,又把珠子放在钱罐里,第二天钱罐满了。母子两靠这颗珠子又活了下来。

地主家的管家又奇怪了,母子两都没干活,怎么活的好好的呢,于是他天天去偷看母子两,终于又发现了他们的秘密。管家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地主,地主带着人去逼母子交出珠子。儿子将珠子藏在嘴里,一不小心将珠子吞进了肚子。

儿子感觉很难受,想喝水,喝了一缸又一缸,还想喝。没办法,母亲只有叫儿子去河里喝。儿子走到河边,变成了人头龙身。母亲明白了,儿子吃的是龙珠,要变成龙了。只有挥泪送别儿子,儿子一步一回头叩别母亲,于是在河边留下了二十四摊。终于,儿子化身成龙,游向了大海。

故事2: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故事3: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龙王有一日巡海归来,一下觉得腰间象是有枚钻子刺一样痛,没一下就头晕目花起来,老龙王实在支撑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滚。龙王想:“在这样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还是去凡间试一下。” ?

龙王摇身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再说老郎中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按住腰,痛得满脸发青、虚汗淋淋走进来,就劝开众人说让老人家先看。龙王也也不客气,一***坐下来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脉门,吓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几十年的病,怎么这人的脉和常人不同。

他起身招呼这老人走进里头的房间,老郎中要他说出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不说实话很难诊病处方,再这样拖下去,难说会大祸临头。龙王一听,心想还是病要紧,就如实说出自己是龙王,在巡海时,一下觉得腰间有钻骨的痒痛,归到龙宫后,更是痛得难受,叫遍了龙医看也没见凑效,这才来到凡间求郎中诊断。 ?

老郎中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好吧,不过,你只有再到海边去现出身方能确诊。”说来也怪老龙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转身就要走,龙王一把扯住他说:“恩人,要不是你,老龙这条老命就难保了,你等一下,我马上就来。”

说完就一头钻进海里。没一下,龙王带着龙婆和龙子,端着一盘海里的珍宝向老郎中拜谢。郎中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边推边说:“只要龙王保佑人间,年年能风调雨顺就是谢礼了。 ”老龙王想了想说:“那好,每年开春,你们人间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纸龙,敲锣打鼓叫我来,我老龙保证凡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打那后,每当到了大年春节,人们都扎起纸龙敲锣打鼓舞龙灯,以庆来年风调雨顺。那舞龙灯的习俗也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这虽然是传说,但象征龙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故事4:

画龙点睛: ?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故事5: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故事6: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