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无德-有文无德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9-09 0
  1. 无德文言文
  2. 有才无德是什么人?
  3. 历史上有才无德的诗人有哪些,作品家喻户晓,人品却不堪?
  4. 四中人: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德才兼备,无德无才。
  5. 戏子无德文人无行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即使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简单,只要每做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身边。

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个社会上,在日常,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是什么?它就是道德,“道德”是一个不陌生的字眼,它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例子,有一次和妈妈去坐公交车,因为那辆车非常拥挤,在我上公交车时只剩最后两个位置了,就在这时,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妻上了车,那位老爷爷的腿脚不灵便,而车上却没有位子了,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心里想:到底给不给老人让座呢?我犹豫不决,如果让座的话,我就要一直站了。如果不让座,万一老人摔倒怎么办?正在这时,我鼓起勇气,对老爷爷说:“爷爷,你来这儿坐吧。”老爷爷会心笑了,说:“谢谢你啊,小姑娘。”此时,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也起身将老奶奶扶到了座位上。车上的人都纷纷对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用微笑来表扬我们。这件事虽小,却让我拥有了道德。

文人无德-有文无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德有时是不易察觉到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说不定你就已经有了道德。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颗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上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道德建设无小事。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取什么,舍什么,能否明荣耻,分美丑,别善恶,反映在大事上,更多时候是体现在小事上。见微知者,从滴水能观沧海。常常可以从生活小事上看到一个人的大德。不能认为是小错而原谅放过。因为小错会酿成大害;不能因为是好事太小而不愿做。小德可积之成大德。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是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性质的事,哪怕再小,也必须重视。该为必为之,不该为切勿为之。

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爸爸说:道德就是要做好身边的小事,严于律已。妈妈说:道德就是最美丽的花儿,要求人做事必须要问心无愧,心胸坦荡。爷爷说:道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传统,是在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奶奶说:道德就是一种信用,要诚以待人,取之有道,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实道德还是一种感恩。记得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一和尚被人甩了一巴掌,气愤地在沙滩上写下“X年X月X日被X人打”,后来遇险被别人搭救了,又在岩石上刻下“X年X月X日被X人救”。朋友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两次在不同的地方写字,他回答说:“巴掌之痛写在沙滩上,很快就会被海水冲了;相助之恩却似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是呀!我们成长在这个幸福的年代,父母的养育之情,老师的教育之恩,以及社会给我们无私的关怀,都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和本领才能给他们颀慰呀。所以,感恩不也是一种道德吗?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像那永不磨灭的,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从人类社会中消失。它会时时刻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伴我们前行……

无德文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有才无德是什么人?

1. 有一篇古文提到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才德兼备几者关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2.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素质低下无德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唐代柳宗元《蝜蝂传》)

译文: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fr=iks&word=%D3%C3%CE%C4%D1%D4%CE%C4%D0%CE%C8%DD%D2%BB%B8%F6%C8%CB%CB%D8%D6%CA%B5%CD%CF%C2%CE%DE%B5%C2&ie=gbk

3. 骂一个人厚颜 *** 的文言文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王朗桥段

王: (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

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

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

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

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

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

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

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 *** 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 *** 之人!

王: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4. 古文翻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品德高尚的上德者从不有意布施德惠,因而品德高尚而有德;而品德低下的下德者则总是忘不了布施德惠,因而品德低下而无德。

上德者一切顺其自然,当然不会有自己的施德目的、作为和对象;上仁者则刻意推行仁,但也一视同仁而没有确定的施仁对象;上义者刻意施义并有自己的对象范围;上礼者则刻意推行礼而没有人响应,乃捋起衣袖上前强拉硬拽。 所以,失去了道才求德,失去了德才求仁,失去了仁才求义,失去了义才求礼。

礼这个东西,其所缺少的就是忠信,因而是祸乱的源头。而前面所述也就是要让大家知道,道没有落到实处,这就是昏庸愚昧之源头。

所以,大丈夫要立足于富有忠信之地,而不能立足于缺少忠信的地方;立足于道已落实之地,而不能立足于道华而不实之地;因而就是要去浅薄之礼而取厚实之 道。 ----- 本章通过道德仁义礼之间的比较,形象鲜明地说明了道的基础和根本性作用, 指出未能落实道乃是昏庸愚昧的源头:“道之华也,愚之首也”,而礼则是“忠信 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因此,必须去礼而取道。这里深刻体现出了老子对于把人 分为三六九等、提倡什么“刑不上大夫”等不平等礼遇的周礼的深恶痛绝,因为这 种人为划定不平等级别的做法其实就正是在鼓励人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你死我 活,正是在彻底消灭人的忠诚和守信等优良品质的作用,从而人为为祸患的形 成奠定客观基础。

因此老子才会痛心疾首地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 也”,对礼持完全彻底否定的态度。很显然,老子全面否定礼的这种态度,与其提 倡“小邦寡民”的原始平等公有制社会、崇尚自然平等--生而平等的理想是 完全相一致的。

} 正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题解: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治国齐家的大道,修身立命的本始,顺应它就吉祥,违背它就会遭受祸患。

天下不行道,不明道,天下百姓未能蒙受至治的恩泽。以至治乱不一,都是因为世道衰微、人心不古的缘故。

圣人尽力想挽回上古之风,所以宁处厚,不处薄;宁居实,不居华,这都是不得以才制定标准来参和大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古上德的君主天德昭明,道蕴于心中,遍及到物,自己万善具备却不知自身德的存在,这样的德叫“上德”。上德的君主虽然不知自己有上德,但德的本体日日常新,德的妙处一直存在,日常的行动中,君臣父子之间无不体现着德。

上德的人虽然不知自身有德,但正是这种德才是无穷,至大的。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下德的人不能自然无为而获得德。而是为了名誉等有目的地去干符合德的事,从而获得“德”。

这样的德必定不大,虽有使人受益的一面,但也有使人受到损害的一面,因而这种德利弊兼备。从这种德中受益的人称赞我有德,从中受到损害的又怒斥我无德。

所以说:“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开细想:德就是心中的理,这种理从大道、性中表露出来,它是自然的天理.具备,只要能把它充分利用到天地万物中去,那么我的道就无处不在了。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的君主得自然无为的道,深厚完全,没有缺乏。

这也不是上德的君主有心无为,只是因为德的本体没有一事,不见一物,本来就是无人无我。上德的君主心像太虚般空空洞洞、湛湛清清,“内不起有为之识,外不见有为之尘”,物我同然,内外如一。

因此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的君主只因心上未到圆明境界,所以事事物物必要做得周全,惟恐失掉有德的名声,惟恐做了损害其有德名声的事,这种所谓的“有为之为”,必然导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些都是所谓的“有以为”,也就是有意的、有心的、不自然的,因而也就不能领略自然的奥妙,进人到无为深化的境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太古之风渐渐开始提倡时,人心不再像原来那样纯朴,所以要继承“德”就需要提倡“仁”。上仁的君主看万物为一体,观天地为一身,恩惠遍及四野,其仁爱如天地般广大而自身不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与百姓相安干无事之中,相忘于无为的道内。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仁爱不能达到,才不得不用“义”来完成。只因慈惠日久,是非也就随之而生。

既然有了是非,也就不得不有分别的义。上义的君主原本以仁为体,以义为用,处事自然有刚断的妙处。

只因世道纷乱,人情多诈,有时即便在君臣父子之。

历史上有才无德的诗人有哪些,作品家喻户晓,人品却不堪?

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德与才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又统一综合反映在一个人的身上。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有一个修身养性,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磨练、学习、提升,逐渐完备的过程;德有一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自我修炼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吸取,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点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在不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才无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其的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过程。企业对上述四种类型的人的使用经常也有四种态度:

其一,德才兼备,破格使用

其二,有德少才,培养使用

其三,有才欠德,控制使用

其四,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四中人: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德才兼备,无德无才。

说到诗人,我们会想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对诗人的印象往往是那种才华横溢,品德良好的形象,孰不知,有很多诗人有着才华,自身的道德却败坏不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不是所有的诗人才华和品德可以相平衡,有才无德的诗人有很多。

第一位,宋之问,他最有名的诗是近乡情怯,不敢问来人,这句诗勾起了多少人对自己家乡的感情,因此流传于世,但是宋之问本品很差,他是那种可以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荣华富贵而亲人的人,宋之问曾经亲手杀了自己的外甥,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曾经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目的是为了荣华富贵,他曾经想要做武则天的男宠,以身求荣,像他这种内心充满功名利禄,狠心毒辣,背叛朋友的人,没有最起码的良心,何来品德之谈?

第二位,崔颢,他最有名的诗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他虽然有着满腹经纶,但是他却沉迷于美色和,沉迷于美色的他,见到自己喜欢的人就娶回家,如果之后不喜欢了的话,就会抛弃她,一点都不顾忌之前的情分,一点都不考虑曾经的情人如何生活下去,像他这种没有责任心,把责任当成儿戏的人,人品着实不堪。

第三位元稹,他最有名的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和崔颢可以并为一谈,元稹爱了一生,但是并不是对于一个人,他也是一个***,和很多女性都有着暧昧不清的关系,不感兴趣也随即抛去,品德十分败坏。

所以,在发展才能的同时,也要有着良好的品德,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受人崇拜,受人尊重。

戏子无德文人无行是什么意思

德才兼备乃是圣贤之人,可遇不可求,乃是凤毛麟角

无德无才者,乃是蠢材,这类人其实也不是很多,毕竟如果要生存,德才总归要有一样,真正的蠢材并不是特别多。

那么,德才得其一者,是最多的

按照现今的社会,能力第一的背景下,现在,有才无德者是最多得。利字当头,凡是以利益为重,只要有利可图,马上背信弃义。按照八荣八耻来说,以见利忘义为耻。

数量来说: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无德无才>德才兼备

社会缺乏诚信意识,利字当头,道德什么的全部抛到脑后吧......这也是中国人目前最缺少的。

大片论述不说了,但是按照唐朝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意思:用人,第一是德才兼备,第二是品德高尚(有德无才),无德之人不可取。

至于如何辨别德才之人,只能是仁者见仁,个人要多留心观察社会,自己总结经验。总之,无德之人还是少接触微妙。

“戏子无德”的意思是戏子虽然有才艺,但是他们的品德往往不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文人无行”的意思是文人往往没有良好的品行,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符合道德规范。虽然这句话在某些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些过于刻板,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界和艺术界的一些人的品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