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匡不逮,以匡不逮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03 0
  1. 古代书信格式举要有哪些称谓
  2. 旧体书信写作要领
  3. 什么其不什么的四字成语
  4. 逮住的成语逮住的成语是什么

1. 匡的详细解释

(1)〈名〉盛东西的方形竹器,“筐”的古字。容器名〖basket〗

匡,饭器,筥(jǔ)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以匡不逮,以匡不逮是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2)〈名〉“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frame〗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又如:匡子(框子)

(3)〈名〉“眶”的古字。眼眶〖orbit〗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4)〈名〉春秋时齐国简册名〖bambooslips〗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5)〈名〉螃蟹的背壳〖shell〗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6)〈名〉古地名〖Kuangtown〗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垣县西南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7)〈名〉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Lushanmountain〗

(8)〈动〉纠正,匡正〖correct〗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又如:匡翊 (济世安邦的才能);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匡邪(纠正邪恶)

(9)〈动〉拯救〖s***e〗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10)〈动〉帮助;***,辅佐〖help;assist〗

上匡天子。——《三国志》

又如:匡济之才(***、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11)〈动〉弯曲〖bend〗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12)〈动〉亏损〖loss〗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13)〈动〉料定;料想〖expect〗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14)〈动〉通“恇”。恐惧〖fear〗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15)〈形〉方正;端正〖upright〗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16)〈形〉安适〖fortable〗

如:匡咏(安适吟咏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1)

2. 文言文翻译、解释、理解

注释 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与:给。 佣作:被雇佣劳作。

愿:希望。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对。

感到奇怪(文中可翻译对此感到奇怪)。 遍:尽 资:借。

映:映照。 遂:于是,就。

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上面有了。

结论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词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

人物简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另一说为:山东省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

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

根据汉朝规定,博士***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

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

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

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

近义词 穿壁引光 凿壁偷光 凿壁借光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则学乱作胡为。” 典故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

3. 衡能.、的文言文意思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翻译匡衡能够能够解说《诗》(译注:即指《诗经》),当时的人为此编了顺口溜说“谁也别说《诗》了,匡鼎他来啦,老匡他说的《诗》,能把人下巴说掉啦!”鼎是匡衡的小名,(因为他对《诗》的解说很精当,)当时的人都对他既敬畏又钦佩,听到的人没有不发出会心解悟的欢笑的.匡衡的老乡里也有一个解说《诗》的人,匡衡去找他辩难,考证有疑问争议之处.结果把这个人说得(大败,)没顾上穿好外衣和木屣就跑了.匡衡追上去,说“请先生留下来听我说,我们再从头说起.” 这个人说“我实在没的可说了!”于是这个人走了,再也没回来说《诗》.。

4. 文言文的解释

1.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

2.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张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意思是:你就会 *** )。”河蚌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鸟(意思是:你就会饿死)。”(于是两个谁也不肯松口。)有位渔夫看见了,便走过来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古代书信格式举要有哪些称谓

不逮意思的是不足之处,比不上。

汉语词语:不逮。

拼音:bù dài。

释义:意思是不足之处、过错;比不上、不及、达不到。

出处:出自《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孔传:“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及。”

相关词:不亦、不第、不正、不起、不贪、不枉、不白、不兴、不仁、不渝。

相关诗句:《题淮阴侯庙十首》罪犹不逮谓斯人;《上后乐刘先生左史十首用襄阳诗两句行藏坚晚》朝夕警不逮;《送区弘南归》虽有不逮驱騑騑;《五月五日蜀州放解牓第一人杨监具庆下孤生怆》人生富贵不逮亲。

不逮造句赏析

1、本刊皆由同学们编写的,经验缺乏,尚望师长多多指正,以匡不逮。

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这些都不过是说明,***并不希望自己治下百弊丛生、不公不义,但虽然心向往之,而力有不逮。

4、体极建元,与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赖我远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此旨下后,又仿中夏建元的体例,定为中统元年。

5、欧洲已多年经济不景气,极右思潮抬头,敌视外来移民的情绪在蔓延,这种时候敞开接收中东难民,欧洲国家既无意愿,也的确力所不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不逮

旧体书信写作要领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祉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求***纳,╭(╯3╰)╮

什么其不什么的四字成语

参考资料:

杨文科《尺牍写作指要》

一、定义

个人、团体或单位之间为接洽公私事务、联络感情、交流信息、传递呈批等所作的文字。其应用范围,遍及社会各领域。举凡个人、家人或亲友之间行文的,称 私人信件 ;单位或团体之间行文的,称 公函或公文 ;在***或驻外使节之间来往行文,称 外交公文 。

书信之异名:尺牍(简、素、幅)、帖、鱼雁、刀笔等。

二、分类

1.就书信使用范围分:家书、社交、政治、军事、财贸五大类。

2.就行文方向分:长辈或上行文;平辈或平行文;晚辈或下行文。

3.行文主旨分:祝贺信、慰问信;邀请函、请柬;感谢信、表扬信;申请书、求职信(含简历);倡议书、建议书;介绍信、证明信等等。

4.就行文载体分:书信、公文及副本、代电及附件、明码电报(传)、密码电报(传)等。

5.就传递方式分:邮寄、航寄、有限电报(传)、无线电报(传)、托人代邮、托转面交、特快专递、信使护送等。

三、尺牍书写格式

(一)信笺写法

1.信笺(纸)款式

横行、竖行、暗行三种

2 .信笺布局

第一行收信人及其称谓敬辞,顶格书写

使用竖暗信笺时,须留足天地、且天宽地窄。

旧时谨防五忌:一人不成伍,一字不成行,一行不成页、一页不成册,一名不两断。

3.抬头

文中凡遇称谓对方或指谓对方时,均用抬行式书写,以示尊崇。抬行类型有五:

三抬、双抬、单台、平抬、让抬(又称虚抬、空格或挪抬)。

4.墨色

最讲究毛笔书写,尚黑墨,以示严肃庄重。最忌红色,红色书写犯罪姓名。

5.自谦

尺牍行文,自谦方式有二:语言自谦如自称:儿、孙、婿、侄、愚、职、卑职、不才、在下、晚生、敝店、小号等。形式自谦如行文中,将自称谦辞偏出本行,改用小号书写。竖行偏右小写,横行偏上小写,以示不能并驾齐驱或平起平坐。

6.落款

自谦词:儿、孙、婿、侄、棘人、制等

签名:亲朋好友,可只签名;对于位尊徒众者,如长官、老师,应签姓和名;对社交关系亦宜签全名,至于世交,则可另当别论。

签发敬辞,如谨叩、谨启等, 签署署名后或空一格书写。

签时;位于签发敬辞之下方或左下方或右后或右下方,签时不得超出底边线,最好止于底边线以内两格为宜。

签地:即时间***明?写于**地?

签补:即?又及、又缀?等语。

(二)信封写法

1.信封样式

中式竖写、西式横写,均分三档:邮政编码和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及收启词,发信人地址及姓名

2.信封书写格式

注意布局

注意收启词:一般称同志、先生、女士即可,如系社会名流,可称职衔,如教授、工程师、总经理、董事长等。

旧时更有讲究:对父母,用安、福、金启;对长辈上级用赐启、对平辈用惠启或惠收,对军政长官,用勋启、钧启或崇启;对位尊名流,用台启、大启;对晚辈下级用收或启;对他人保密,用亲启或密启。

托转信封写法:

第一栏写面交(陈、呈)、烦交(呈、送),或只写交、呈、送,第三栏写?***拜托(敬托、托)?

如由晚辈或下级送信,则在第一栏写送、交即可,第三栏只写姓名,不用敬辞?托?等

如信件附在亲友信中,请其设法转送,封面写?烦转(送)***?或?敬烦***吉便面交***?,?敬烦饬送**先生?

如请来人顺便带回复信,封面写藉呈(交、复)字样,表示借助贵方来人,如?藉呈***先生台启,名内详?

四、尺牍行文格式

尺牍行文结构包括:起首、正文、结尾、落款、附言五部分。

(一)起首

包括五个层次:称谓敬辞、爱慕敬辞、邀览敬辞、呈悉敬辞、启事敬辞

1 .称谓敬辞

对收信人称呼如某某教授、某先生、女士,某仁兄、某仁丈

注意:亲朋信中提及对方亲友加?令?如令尊令堂,反之,提及自家亲友,则加谦辞?家(兄姊以上)、舍(弟妹以下)、内、外、小(儿孙)、犬、敝(同学等)?

2 .爱慕敬辞

紧接称谓之后,表示推崇、爱慕之意,如

某某部长阁下、某某先生足下、某某学兄左右、某某业师座右、某仁丈有道、某教授泰斗等

※ 膝下、膝前?专用于父母、祖父母

※ 尊前、尊右、侍右---嫡亲长辈

※ 阁下、足下、左右、侍者、执事---平辈、同事、挚友

※ 如晤、如面---晚辈,表示思念之殷

※ 陛下、殿下、阁下---外交场合,外邦国王、王后、***、女皇、女王为陛下;称亲王、太子、皇储、王储为殿下,外邦官员如总统、总理、议长、大臣、将军为阁下

※ 麾下、阁下---军政界

※ 道席、讲席、史席、撰席、坛斗、泰斗、有道、座右、函丈---教育、学术、史学、著作、理论界

※ 道揆、道斗、道长(士、人)、方士、坛次---道家

※ 方丈、法师、长老、主持、有道---佛家

※ 礼席、礼次、苫(shan草垫)席、苫次---吊唁函电

3.邀览敬辞

称谓词后若不用爱慕敬辞,可用邀览敬辞请求收信人过目如:

伯父大人尊鉴、某部长钧鉴、某军长勋鉴、某先生崇鉴(赐鉴)、某仁兄惠鉴(大鉴)、某女士雅鉴

※ 钧(勋、崇)鉴(览)---军政界

※ 尊(道)鉴---教育界

※ 道鉴---佛教界

※ 法鉴---道教

※ 尊(崇、赐)鉴---长辈

※ 惠(大、台、雅、素)鉴(览)---平辈

※ 英(青、收)鉴(览)---晚辈

※ 礼(矜)鉴(览)---吊唁、哀启

※ 公(均、明、勋、麾(军政界)、道、泰(文艺界))鉴---全国或各界同胞

4.呈悉敬辞

又名回复敬辞,位于称谓敬辞和启事敬辞之间,呈前启后如

※ 某月某日......函(电)计呈(达)

※ 某月某日......函(敬、奉)悉

※ 某月某日......函计邀均鉴(览、察)

5.启事敬辞

又名正文发端词,用者字结构引出正文,

某部长阁下,谨肃者

某仁兄左右,兹托者:

某学兄足下,兹复者:

注意,对长辈、尊者用敬(谨)禀(肃、启)者,对平辈、幼者用兹托(陈、复)者,若为复信,用?复?,若表示重申、再述、补遗之意,可加再、又,如兹再启者

(二)正文

一般包括正文应酬语、正文起首语、正文结束语

⊙从思慕入手

仰望慈辉,孺慕弥殷;景慕芝仪,时切萦怀;

⊙从忆别入手

违别仁宇,数载于兹;自别芳仪,秋复徂夏。腊梅违赏,秋菊催览

⊙从疏侯入手

公务冗繁,未修安禀;为人疏懒,芜禀久稽。

⊙从瞻仰入手

仰山斗,时深企念;

⊙从颂扬入手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气宇轩昂,谋略过人。

⊙从恭维入手

恭维日月同庚,天地齐寿;恭维兰院凝庥,琼闺集秀。

⊙从祷祝入手

遥维顺时纳福,定符所祝

⊙从欣慰入手

敬闻高考及第,无任欣慰;顷闻起居佳胜,欣慰无似。

2.正文起首辞

⊙以时态副词发端如兹者、顷悉、前接、今闻、金思、比维、每忆、目前等

⊙以空间副词发端如此间、本校、敝舍、遥念、海天、关山等

⊙以形容词发端如欣奉、敬闻、惊悉、遽闻等

⊙以提示语发端如关于、所嘱、承蒙、兹查、近查

⊙以自谦词发端如孙、儿、婿、吾、我、职、舍、敝人、某等

⊙以引叙词发端如奉、迩奉、案准、准、据、现据等

※ 以临书惶恐语煞尾如临表泣涕,不知所云。临禀神驰,不尽依依。

※ 以请教语煞尾如敬祈赐示,不胜感祷。祈颁教言,以匡不逮。

※ 以拜托语煞尾如倘蒙玉成,没齿不忘;辱蒙提携,五内铭篆。

※ 以感谢语煞尾如铭感肺腑,永矢不忘;私衷铭篆,无以言宣。

※ 以求恕语煞尾如有劳之处,敬乞谅宥;不慎之处,敬乞见谅。

※ 以珍重语煞尾如乍暖犹寒,尚乞镇摄;秋风多历,幸乞珍重。

※ 以馈赠语煞尾如谨具薄仪,聊申下悃;敬具菲仪,藉祝鹤寿。

※ 以请收语煞尾如千乞哂纳,不胜荣幸;伏乞笑纳,无任乞幸。

※ 以盼祷语煞尾如不胜盼祷;不胜迫切之至;无任翘企之至;是所至盼。

※ 以收束语煞尾如谨闻、专此、谨复、肃复、此贺、专此奉达;肃此布复

※ 以祈使语煞尾如恳乞明示,以资凭办;敬希(乞)赐复;希即详查具报;希即遵照并将办理详情具报

(三)结尾

结尾通常包括正文结束语(见上文)和全文煞尾敬辞,后者大致分成两类

1 .请安结尾语

※ 叩请(乞)金(慈、福)安---祖父母、父母

※ 敬(恭)请钧(崇、德、褆)安---亲友长辈

※ 即请大安、即颂台安、顺颂时绥(祉)---亲友平辈

※ 恭请、叩颂、敬请、敬颂 麾、戎、勋、钧安---军政界

※ 恭请、敬颂、顺颂、袛(zhi恭敬)请(颂) 道、教撰讲、诲安,坛、文、编祺(褆)---文教界

※ 恭请、敬颂 筹、策安(褆、绥(sui平安)、福、祉)---商界

※ 旅安---旅行者

※ 潭安---居家者

※ 俪安---夫妇

※ 痊、卫安---病人

※ (春夏秋冬)安;时(褆、绥、福、祉)

2 .祝贺结尾语

※ 恭贺年禧、新春、年釐---贺新年

※ 恭(驰、专)贺燕禧(釐),大喜、新釐---贺婚

※ 恭贺麟(璋)禧(釐)、梦熊之釐---贺生男

※ 瓦---贺生女

※ 寿禧(釐)、寿比南山、乔龄---贺寿

※ 乔迁

※ 荣升、高升、高迁、鸿渐---贺升迁

※ 寿禧(釐)、寿比南山、乔龄---贺寿

※ 乔迁

※ 荣升、高升、高迁、鸿渐---贺升迁

逮住的成语逮住的成语是什么

乘其不备 乘:趁。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去侵害对方。

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取行动。

攻其不备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乘其不意 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

出其不备 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出其不虞 犹言出其不意。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击其不意 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匡其不逮 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掩其不备 掩:掩袭。备:防备。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亦作“掩其无备”。

逮住的成语有:按捺不住,骈首就逮,忍俊不住。

逮住的成语有:克逮克容,按捺不住,匡其不逮。2:拼音是、dǎizhù。3:结构是、逮(半包围结构)住(左右结构)。

逮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到,及,捉拿。追上并抓住。

关于逮住的近义词

捉住擒获拘捕

关于逮住的反义词

释放

关于逮住的诗句

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大得能逮住月亮的网呢

关于逮住的词语

匡其不逮以匡不逮行住坐卧夜住晓行词不逮理骈首就逮且住为佳狗逮老鼠

关于逮住的造句

1、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段爱情的永恒,但最起码能保证它的真诚。爱情不是一片树叶,不会一吹就跑掉,所以当你遇到爱情的时候,尽管去逮住它。也不要害怕被爱情拒绝,哪一段青春不会经历伤痛,哪一段爱情不因此而深刻。被拒绝了又怎样,下一段爱情还在路上,不敢面对爱情的人亦不配拥有爱情。

2、笨贼自投罗网,居然大白天跑到警察局偷东西,果然当场被逮住了。

3、他冒充警察行骗,最后被真警察给逮住了。

4、小猫逮住了一只老鼠。

5、一段记忆是在清水镇时,他因为受伤不能动。玫小六逮住机会,趁机报了长期被欺压的仇,用灶膛里拿出的黑炭在他脸上画了七只眼睛,加上本来的两只眼睛,恰好是九只眼睛,嘲讽他是个九头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逮住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