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陇指的是哪里,得陇望蜀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5-31 0
  1. 什么望蜀四字成语
  2. 得陇望蜀是指哪个地方
  3. 得陇望蜀的意思 得陇望蜀的由来与刘秀的大将岑彭有关!
  4. 陇望蜀是什么意思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读音 délǒngwàngshǔ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陇指的是哪里,得陇望蜀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通俗***:吃在碗里,看在锅里)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得陇望蜀

 原作“既平陇,复望蜀”,后来以此形容贪心不足,一步比一步胃口大。岑彭(?——36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将,从光武帝刘秀定天下。建武初,封归德侯,行大将军事。八年(32年),与吴汉合兵围隗嚣于西城,四川公孙述遣将来救隗嚣。光武帝在致岑彭的信中说:“如果将隗嚣盘据的西城、上邽两处城池攻下,即可率兵南下攻打四川。人心总是不知足,我的愿望就是既要得到陇(甘肃),又要得到蜀(四川)。可每次发兵出征,我的头发就要花白一些。”

 出典:

 《后汉书》卷17第660页《岑彭传》:“(建武)八年,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时公孙述将李育将兵救嚣,守上邽,帝留盖延、耿弇围之,而车驾东归。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48回:“香菱笑道:‘好姑娘,趁着这个功夫,你教给我做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

 连动 既得到陇地,又望着蜀地。比喻不知足。语本《后汉书·岑彭传》:“光武敕岑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官场现形记》12回:“胡统领早存了个——的意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贬义。用于贪心不足方面。→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贪心不足 ?知足不辱 知足常乐 称心如意 一枝自足。也作“获陇望蜀”。

 解释 陇:地名,指今甘肃省东部。蜀:地名,指今四川中西部地 区。原指攻下陇地后又打算攻下蜀地。后比喻贪心不足。

 出 处《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 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岑彭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平南大将军。建武八年(公元 32年),岑彭带兵跟随刘秀攻打盘踞在陇西的隗嚣,攻克了陇西重 镇天水,与吴汉一起把隗嚣围困在西城。公孙述派李育为将,带 兵进驻上邽,以援救隗嚣。

 这时颍川、河东两地发生了叛乱,京师骚动,刘秀留下盖延、 耿弇(yǎn)围攻李育,自己急忙从上邽返回洛阳。刘秀返回时, 在给岑彭的信中说:“西城、上邽两个城池如果攻下,便可以带 兵乘胜向南攻打蜀地。人心总是苦于不知道满足,我也有这样的 毛病,一旦攻下了陇地,就又盼望攻下蜀地。每一次发兵,我的 头发胡须就要多白一些。但若不这样,天下又怎能统一呢?”

 岑彭堵塞谷水,打算用灌淹的办法攻克西城,不料水从地下 流走,没有成功。不久隗嚣的手下行巡,周宗带领救兵来到,而 汉军粮尽,只能领兵退还。等到颍川等地的叛乱平息后,隗嚣也 随即病死,他的儿子隗纯 继位,一年后投降,陇地 即告平定。

 岑彭在平定蜀地时一 路势如破竹。建武十一年, 岑彭率军攻至距离成都只 有几十里时遭刺客暗杀。 建武十二年,大司马吴汉 继续进兵成都,才最终平 定了蜀地。

 近义 得寸进尺

 反义 心满意足

 例句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 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什么望蜀四字成语

得陇望蜀

[成语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典故出处]《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得寸进尺

[成语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典故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法国得寸进尺,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

[近义词]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

[反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得陇望蜀是指哪个地方

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意思 得陇望蜀的由来与刘秀的大将岑彭有关!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今四川一带;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附:有关成语“得陇望蜀”的三国历史典故,以供楼主了解有关该成语的详情作参考。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陷阳平,入南郑,军势大振。下一步是乘势入蜀,抑或见好即收呢?曹操选择了留军据守而大军引还,后世多有人为之惋惜,裴松之曰:“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一、圣人不违时亦不失时。

对此,两位丞相主簿司马懿和刘晔都认为机不可失,应乘胜入蜀。司马懿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刘晔也认为:“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且言“今不取,必为后忧。”此二人,司马懿的谋略自不必多言,刘晔也颇有军事才能而常为操称许,曹丕称帝后屡献计谋以应吴蜀,他们之言应是度势而发,不无道理,曹操因何不予***纳呢?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曹操出于“割蜀之股臂”的考虑,率兵西征张鲁,将入武都,氐胡塞道,大军历尽艰难,且战且前,终攻屠之,秋七月,军至阳平关,张卫“据关坚守,横山筑城十余里”,曹操攻山上诸屯不下,“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便欲拔军截山而还”,后因突发***而侥幸获胜。曹军连续征战三个月,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赤壁之战,刘琮望风而降,尚称之远来疲弊,“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此时入蜀,正应了“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按刘备平定益州后,总兵力起码有10万左右,荆州关羽万余人,刘备带走5万,蜀中尚有3-4万,虽远不如曹操大军,但并不亚于张鲁所部。蜀中之将帅也非张鲁等可比类,张卫守阳平尚让曹操攻之三数天就想退兵,剑阁之雄甚于阳平,马超有让曹操“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之感慨,而今智有诸葛***,武多了张飞黄忠;再者,曹军对兵出散关山行路之难和地势之险有深深的体会,曹操的乐府就刻画得很形象,惊惧之心犹在,蜀道之难更过散关,以疲惫之师越险攻蜀,怎得“席卷”。如果曹军深入,蜀军据险守要,将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刘晔曰:“粮运不继,虽出,军不得全”,陇右初平,羌人未附,汉中初定,根基不稳,遽然推进,千里馈粮,后需难继。钟会准备期年,又得阳安关之补给,尚于剑阁关前粮欲尽而思退兵,曹操此时条件更是不济,到那时,西蜀地形态势又与荆州大不一样,进不容易,出也很难,恐怕很可能是损失惨重,甚或全军覆没。

三、内忧外患力不能持久。

曹操在建安十六年七月西征,平定关中却不趁势上陇追击马超,而于次年正月还邺;同样,建安十七年十月南征孙权,次年四月还邺,两次都是前后近七个月,再加上赤壁一败遽引军北还,看似偶然,实有内在的必然因素,也就是其后方不稳,他不能长时间离开政治中心。此时曹操刚杀伏后,立己女为献帝皇后,人心惴惴,朝野亲汉势力也不可小觑,一旦长期胶着于川中,泥足深陷,后方有变,悔之莫及。

三国分分合合,寻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势力均衡,曹操威胁的增大,又促使孙刘形成赤壁之战时联盟的战略格局。本来刘备远争江陵,与孙权因荆州而剑拔弩张,但听闻“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亦深恐益州有失,遂与孙权分荆州媾和而得以脱身。此时刘备尚在荆州,虽有兵力略显空虚之弊,但若诸葛亮挡住曹操锋芒,刘备手中多达6万以上的兵力就是个很大的变数,如其兵分两路,一路援蜀,而大部队北上,来个围魏救赵,曹操主力滞留川中,历史早已证明,光凭襄樊之曹仁都挡不住关羽的,那是再想迁都以避也来不及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孙权在东线曾大打过几次,互有胜负,其之所以没有长期和孙权对峙,有一个原因是西有马超虎视眈眈,而今主力西移,后顾之忧变成东部更强大的孙权,曹操也早就预料到孙权必定趁虚北上,以合肥七千守军对十万之众,即使是孙子吴起恐亦不敢轻言胜。

即使到了八月,张辽取得逍遥津血战的胜利,但东吴虽是惨败,可也仅仅损失陈武和数千兵力,实力根本就没受什么影响,威胁仍在,依旧可以卷土重来。且张辽的取胜更大原因是抓住孙权的失误所得来的,这种情况可一不可再,也没有那个名将会把渺茫的对方犯错当作必然,曹操怎能安心让主力在西线旷日持久。

四、时不我待后世千秋重。

自赤壁大战后,有识之士早就看清三分天下不可挽回,诸葛亮的隆中对描绘的正是如此,而曹操之智并不亚于孔明,也能正确估计鼎足之势已成。况其已薄暮年,更不会去玩冒险的火中取粟,从其乐府《秋胡行》和《观苍海》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其对统一天下已无信心,“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道出了他心中之感慨。

也正因如此,曹操开始考虑政治利益,二十一年二月大军还邺,曹操于三月亲耕籍田,行天子之仪;五月晋爵魏王;先后赐死中尉崔琰,把尚书仆射毛玠抓入狱中;建安二十四年四月“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成为实际的天子。这些都是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权力,是曹操晚年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曹操年轻十来岁,或许有可能不会放过攻蜀机会,然而此时却是将帅另有牵挂、首鼠两端且又信心不足。

当七日后曹操有些动心时,刘晔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胡注评曰:“七日之间,何以遽谓之小定?晔盖窥觇备之守蜀有不可犯者,故为此言以对操焉耳。”此说有几分道理,但更可能是刘晔把握了曹操的心理而言。

当然,兵无常形、水无常态,战争中没有必然可言。张辽以区区八百人尚可撼动数万大军而来去自如,甘宁更是百骑劫曹营,如果曹操真的进军西川,仗打起来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但是,从战略上考虑,曹操能顾全大局,知于进止,实不失为明智之举,后来的形势发展,也从事实上证明其谨慎绝非多余。

陇望蜀是什么意思

得陇望蜀的意思 得陇望蜀的由来与刘秀的大将岑彭有关!

 得陇望蜀的意思

得陇望蜀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常用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得陇望蜀的由来

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下令将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供奉于洛阳南宫的云台阁,后世将这些人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大多数人都得以善终,也有少数战死沙场的,但有一人的死,却令人扼腕叹息!他智勇兼备,但既不是战死沙场,也不是老死病床,而是被人生生刺死的,此人就是云台二十八将排行第六的征南大将军岑彭。

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岑彭早年间担任棘阳的县官,还曾抵抗绿林军,后来因粮食断绝才投降的。绿林诸将要求杀死岑彭,但被刘t(刘秀的大哥)阻拦,更始帝刘玄于是封岑彭为归德侯,隶属于刘t麾下。刘t被杀后,岑彭先后辗转于朱鲔、韩歆等人处。24年,刘秀巡行至河内,岑彭归附刘秀,并随他平定河北地区。

25年6月,刘秀正式称帝,加封岑彭为廷尉、归德侯,行大将军事。7月,岑彭奉命与吴汉、王梁等人围攻镇守洛阳的朱鲔。汉军数月不能破城,岑彭与朱鲔有旧交,于是出面劝降。原来朱鲔担心自己曾经参与***刘t,故不敢投降。岑彭沿着绳索爬上洛阳城,将刘秀不予追究的话带给朱鲔,从而将其劝降。

26年,岑彭进军荆州,攻克摺⒁兜仁余城。但此时破虏将军邓奉谋反,刘秀亲征失利,岑彭率军前来救援,从而扭转局势,将邓奉的叛乱平定。之后岑彭又平定秦丰、田戎等地方割据势力,还通过自己的故交,招降南部的州郡,从而彻底平定荆襄地区。

32年,刘秀率军亲征割据陇右的隗嚣,岑彭率部攻破天水郡,并与吴汉将隗嚣围困在西城。刘秀见战局已定,便给岑彭留下一封书信,信中言道“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这就是“得陇望蜀”的由来。

 得陇望蜀的出处

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

 解 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近义词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歇后语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典 故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