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信则暗是什么动物,偏信则暗的例子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5 0
  1.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2. 童年的八字成语故事
  3. 历史上有很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故事,请列举其中一例
  4. 兼听则明的名人例子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偏信则暗是什么动物,偏信则暗的例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实现理想,需借助别人的智慧

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聪明的人在善于独立思考的同时,总会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句话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谓“兼听”,就是指多方面地听取;“明”就是明辨。这句话告诉我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正确地认识事物;单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犯片面性的错误。究其原因,是由于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人们受自身知识、经历、观念、涵养等因素的局限,难免在见解上有所缺失。如果把多种意见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舍其谬误,取其真谛,自然就更公正合理。

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所以有“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纳魏征的直谏,始有“贞观之治”;***若刘邦不善听谏言,且项羽又不刚愎自用,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盛世。而作为一代贤相,魏征在“贞观之治”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才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还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籍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殁,朕亡一鉴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

我们说,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每一个有志者必须具备的品格。江海不辞涓滴,高山不拒细石。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将受益匪浅。

在陈景润还是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时候,便曾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学术论文《堆叠素数论》中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华罗庚得知后十分高兴。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当众宣读原信,并建议大会邀请陈景润参加学术会议。

罗兰德说:“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分析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对别人意见的态度,实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和未来成就的大小。古往今来,有太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的人以惨败而告终,无论是政界、军界,还是商界的例子比比皆是。

美国有一本畅销财经***曾经针对某知名电脑公司的破产写道:“公司的失败,是败在了古老的东方传统上;败在了其创始人不听董事成员的意见上;败在了一种刚愎自用的用人机制上。”

那家电脑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享誉世界的知名电脑公司。这样一个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技术型公司,最后不是败在了竞争对手的手里,而是败在了公司的接班人的手中,也败在了董事长不听众人意见、刚愎自用的性格上。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当然要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而事实上董事长的儿子当时还没有能力来管理如此庞大的公司。面对众多创业元老和董事会成员的反对,董事长坚持己见,硬是做出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人事交接。这样便直接导致了公司其他骨干的离职和人心的离散,加上公司的决策失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在其儿子主政几年后便开始陷入危机。等到董事长觉察到危险并开始寻找补救措施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公司最终以倒闭而告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人说,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掌握真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那种自负甚至自恋的人是可笑的,有时也是可悲的,当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一般来说已经晚了。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大概是每个失败者最想说的话了。

30几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见,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主观武断,独断专行。而是在对待事物时,要有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要拥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避免决策上的失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做一个听取别人意见的“录音机”,而应是一个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加工厂”。要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做一个正确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童年的八字成语故事

1、善于纳谏:

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

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抵御敌人,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年。

2、不善于纳谏:

西周厉王,贪图财利,暴虐无道,残酷地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强烈的不满。

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

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

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周厉王不听的劝告,终于激起民愤,被人民流放到边远地区。

ng>

扩展资料:

1、周厉王的执政理念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他的执政手段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暴政。因为周厉王的残忍手段,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

最终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2、齐威王的执政理念

齐威王在执政上高度重视人才,将人才提到国宝的高度来认识。齐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齐威王在与魏惠王“比宝”的谈话中,把大臣檀子、田朌、黔夫、种首比作“国宝”。

他一面选宗室中有作为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一面又选拔大批门第寒微的人士委以重任,比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残疾人孙膑等。

百度百科-齐威王

百度百科-周厉王

历史上有很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故事,请列举其中一例

一 成语故事八字成语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星星之版火可以燎原

万事权俱备只欠东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二 八字成语故事及古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处:《史记·卷三十六》:“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亲,满意请***纳,谢谢!

三 关于童年的成语典故

". 一日,巧言妙答,应该吃小的梨,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孔融摇摇头.'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4岁时,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父亲买了一些梨子?",才思敏捷,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我年纪最小.”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又问,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很快传遍了曲阜;孔融说",我也应该让给他;弟弟比我小;孔融让梨的故事

四 八字成语的故事

八仙过海 八方支援

五 寓言故事八字成语大全

快马加鞭

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

浑沌开窍

井底之蛙

东施效颦

望洋兴叹

庄子垂钓

庖丁解牛版

鲁侯养鸟

吕梁权丈人

吴王射猴

罔两问影

骊龙之珠

愚公移山

扁鹊换心

纪昌学射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三人成虎

郑人买履

目不见睫

子罕不受玉

鲁人徙越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厉王击鼓

刻舟求剑

循表涉滩

毁钟掩耳

伯牙碎琴

画蛇添足

狐***虎威

惊弓之鸟

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

土偶桃梗

弓矢相济

叶公好龙

螳螂捕蝉

师旷劝学

每变益上

杯弓蛇影

塞翁失马

曲突徙薪

鳏鱼上钩

一字不提

梦中富贵

惠子告贫

盲人摸象

画饼充饥

神奇猎鹰

空中

千万买邻

猴子救月

按图索骥

以上成语(寓言)题目,不知有用吗

六 八字成语故事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

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

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

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

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

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虎穴”指的是(险境或艰辛),"虎子"指的是(你要的成果、目的)?

2虎穴指的是(冰山实地),虎子指的是(真实的实验成果)?

2)我们国家为得到内陆并盖资料,派了科考队员去考察,真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聂荣臻政委带领军队在黄陂打伏击战,打到最后有一?

对敌军拼命逃向山谷口,然后聂政委亲自下山攻打敌军,?

尽管这样很危险。聂政委顾不得危险,带人冲向了战场。?

这场战斗歼灭了大批敌人,还活捉了两个师长。这种情?

况,可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七 八字成语故事5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汉末年,曹操摔兵南下,进攻刘备孙权的联军.东吴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破曹军.一切准备好了,周瑜突然想起,必须要刮东南风才能火借风势,取得成功,而当时是冬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里来得东南风呢?周瑜急得病倒了.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事,给他写下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忙向诸葛亮请教办法.诸葛亮懂得天文,知道几天内会刮东南风,就说自己能用法术借来东南风.后来,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使吴***攻成功,曹军大败而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

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八 寓言故事的成语(八字)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西汉时期,皇宫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天三夜不停止。汉武帝召问王朔,王朔说可能有兵争。武帝不信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铜是山的儿子,山是铜之母,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三天后,南郡太守上书说山崩了二十多里。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彼此相互影响。

读音:tóng shān xī bēnɡ ,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白话释义:铜山地震,灵钟有感应。

(8)童年的八字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近义词:山崩钟应、引针拾芥

1、山崩钟应

读音: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解释: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白话释义:这是蜀郡铜山崩塌,所以能听到钟响。

2、引针拾芥

读音:yǐn zhēn shí jiè

解释: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出处: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他类。”

白话释义:玳瑁吸引细小之物,磁石吸引铁针,都是因为他们真的是,不需要别的东西。

九 八字成语的故事简单介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成语典故

晋出公年间,智伯是晋国的正卿,执掌晋国实际权力。因在晋定公年间中行氏、范氏叛乱而国力大耗的晋国,在智伯的治理下,国力有所回升。

为了振兴晋国,重建霸业,智伯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三家大夫都担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实力会下降,都不愿献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问赵襄子,赵襄子不答应,智伯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家和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赵襄子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但人们誓死不投降。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十 八字成语的故事50字

成也萧何抄,败也萧何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释义]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语出]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

[例句] ~,某心上至今不平。(明·冯梦龙《古今***》第三十一卷)

兼听则明的名人例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兼听则明的名人例子: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为了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古代臣子对皇帝的劝告称为谏)。

有一个名叫魏征的大臣,是我国历史上以敢谏著名的。唐太宗曾多次请魏征到住处,听他谈论政事,批评。魏征见皇帝肯听取意见,也就知无不言;有时太宗不悦,魏征总是神色不变地坚持把意见谈完。

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当皇帝的怎么算明,怎么算暗?”魏征明白回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接着,魏征向太宗列举了历史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事实:“尧、舜兼听下情,所以能知道哪里有坏人作恶;秦二世偏信赵高,终于造成了秦朝灭亡……当皇帝的如能兼听,就不会被个别大臣蒙蔽,下情也就能够上达了。”

唐太宗听从魏征意见,精心治理国家,渐渐改变了隋朝末年民不聊生的局面,出现了“贞观(唐太宗年号)之治”的繁荣景象。这时魏征又提醒唐太宗:“内外治安,臣不以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呢!”

由于魏征敢于直谏,唐太宗见了他也畏惧三分。有一天太宗得到一只打猎用的鹞子,正在欣赏玩弄,见魏征来了,恐怕他又要劝谏,连忙将鹞子塞进怀里。

魏征是来向唐太宗奏明公事的,他谈了好一会才离去;这时唐太宗再拿出怀里那只鹞子,发现它已闷死了。

唐太宗多次碰到魏征顶撞自己,有点反感了。一天退朝回到后宫,气恼地说:“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田舍翁(乡巴佬)!”皇后问他要杀谁?太宗余怒未息,回道:“魏征总是当面冲撞我。”

皇后知道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忠臣,听了这话,立即脱下便服,换上正式的皇后服装,恭敬地站在太宗面前,并表示庆贺。

太宗忙问她,这是干什么?皇后答道:“我听说有句话叫做‘主明臣直’。魏征之所以敢直,不正可见陛下之明吗?我怎么敢不庆贺!”太宗听了,这才转怒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