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杀妻求将文言文注释

tamoadmin 成语教育 2024-06-06 0
  1. 战国时期未尝败仗,为得将位不惜杀妻的大将是谁?
  2. 誓不见母,杀妻求将的名将吴起,为何被杀时趴在楚悼王尸体上?
  3. 文言文吴起杀妻的译文是什么?
  4. 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他最后落得了怎样的下场?
  5. 文言文《吴起》
  6. 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6)
  7. 吴起杀妻求将是真的吗

杀妻求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做人不能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杀妻求将的意思是: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

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昔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杀妻求将文言文注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吴起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攻齐,大破之。”

主人公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战国时期未尝败仗,为得将位不惜杀妻的大将是谁?

魏国走向战国首霸的缔造者,而魏国的对外征战之路离不开2员大将的突出贡献,只是他们中一个杀了妻子,另一个吃了儿子,这两人究竟是谁呢,别着急,听飞鱼慢慢说。

杀妻求将的吴起。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曹操

吴起可以算得上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职业官僚,虽然在事业上,布衣出身的吴起做到了出将入相,但是在生活和道德上,吴起又是被后人诟病的,其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吴起杀妻求将。

吴起

故事是这样的,齐国进攻鲁国,鲁君想要启用吴起为大将,但是鲁国的君子们就立即跳出来阻扰,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呀,让他当将军,他肯定不会用心打啊,不然回去怎么给老婆交差,即使跪搓衣板也解决不了啊之类的话语。

这就让鲁君产生了动摇,这话也很快传到了吴起的耳朵中,吴起等待一个当将军的机会实在太久了,于是他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老婆,从而在鲁国换回了一个将军当当,结果声名大震,不过吴起打败了齐国之后,鲁国的伪君子们又跳了出来,说吴起收受齐国的钱财和美女,鲁君起疑,吴起就去了魏国。

战国时期的君臣

不过有大将来投,魏文侯自然要对其调查一番,得到的结论是?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前半句是对吴起德行的判断,后半句则是对其用兵的肯定,而魏文侯不***思索就任命了吴起为大将,重点打击秦国,历史也给出了证明,吴起真乃天生将才。

食子灭中山的乐羊。

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于乐羊,乐羊食之。?《战国策?中山策》

说完了吴起,我们把目光转向魏文侯下的另外一名大将,乐羊同吴起一样,布衣出身,说到他的故事,就绕不过魏国灭中山这场战役,因为乐羊是灭中山的带兵大将。

乐羊灭中山,本来是没有手到擒来的事,但是偏偏乐羊的儿子,乐舒此时就在中山国就职,这下可让乐羊犯了愁,但是中山国的国君,那叫一个糊涂,有乐舒在手,乐羊还有所忌惮,但偏偏他听信了臣下的建议,杀了乐舒,并且把他做成了羹,给乐羊送了过去,而乐羊竟然还吃了。

中山国

在中山国君的意识里,乐羊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了一碗汤,肯定哭得死去活来,然后痛不欲生,最后直接崩溃,但他忽略了悲愤是可以转化为力量的,当乐舒死后,乐羊就挥军灭了中山。

不过按理来说有如此大功的乐羊,该备受重用才对,但魏文侯却?赏其功而疑其心?,封赏了乐羊之后,再也不加重用,这又是为何呢,这是因为乐羊食子的做法,违背了魏文侯心中的?儒?。

魏文侯的?儒?和?法?。

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资治通鉴》

后世史学家著书皆言魏文侯之贤,他以三家分晋的弱势,励精图治,把魏国打造成了战国首霸,仅凭这份?成绩单?,就是其后辈无法达到的高度,可以说魏文侯是个创造奇迹的人。

春秋战国,虽礼崩乐坏,但魏文侯心中对?礼?还是很重视的,他的老师卜子夏,就是儒家大成者,韩非子曾言:儒分八派,不及子夏之儒。

魏文侯

既然有儒家的老师,魏文侯自然也算半个儒家***,但他大为重用的李悝和吴起,皆可算真正的法家,尤其是吴起,是被儒家扫地出门的***,那么以儒为师的魏文侯,为何重用被儒家开除的吴起?因为他的骨子里有法家思想。

魏文侯虽突破不了心中儒家思想的束缚,但更想着富国强兵,而在当时能助他完成这一任务的,是法家思想,所以魏文侯又是出色的,因为他在这两种思想上找到了折中,用儒家思想治国,用法家思想强国,但从乐羊的故事上,我们又可以看出魏文侯心中的?儒?和?法?的矛盾。

誓不见母,杀妻求将的名将吴起,为何被杀时趴在楚悼王尸体上?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除了思想文化上的争芳斗艳,在这一混乱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名将。例如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白起,李牧和王翦。这些人在乱世中征战四方,为各自的君主立下赫赫战功,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役。

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名将,他虽然没有位列四大名将,但他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将都要辉煌,因为他的一生从没有过败仗,但他为了成为将领,所作出的事情,却又让人唾弃。

这个人就是吴起,吴起一生辅佐过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全才。吴起出生一个富豪之家,虽然有钱,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吴起却并不能走上仕途。为此,吴起四处奔走寻找门路,倾家荡产也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乡里的人都嘲讽讥笑吴起,吴起忍受不了,边将讥笑他的30多个人都杀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吴起是一位狠人。

后来,吴起逃到,孔子***曾参儿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他母亲去世后,吴起并没有回去守孝,这对于重视孝道的儒家来说是不可原谅的。于是,曾申和吴起断绝了师徒关系。这之后,吴起放弃儒学,该学兵家之术。

齐宣公攻打鲁国时,鲁国君主听说吴起很有才能准备起用他,但是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便产生了迟疑。吴起听说之后,为了得到功名。于是,回到家中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表明志气,从此吴起开始走上仕途。

吴起被任命为大将军,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大败齐军。后来鲁穆公怀疑吴起,罢免了他的职位,吴起在别人的劝说下,投奔了魏国。

在魏国,吴起担任主将大破秦军,并把原来秦国占领的河西地区,全部抢夺了过来,设立河西郡,吴起担任郡守。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阴晋,吴起仅带领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

在魏国呆了没多久,吴起又转而投奔楚国,在楚国吴起开始变法,使得楚国国力强盛,疆域扩张到了历史之最。但是吴起的变法触动到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就这样,战国名将死在了乱箭之中。

吴起在历史上的评价众说纷纭,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不可否认,但是吴起杀妻求将却又让人无法接受。而在春秋战国之后的君主,对于吴起这样一位名将,却十分佩服,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庙十哲之一。

文言文吴起杀妻的译文是什么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最开放,名将辈出的年代,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改革家思想家,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原典时代。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成为一展抱负,而且人才的流动性非常大,本国不行,可以去外国,选择也非常多,完全不像后世皇帝夸耀的那样,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在众多的名将中,吴起是个非常突出的人物,他的突出不仅在于本人能文能武,更在于他跌宕起伏追求成功的一生,最终却落得个被人乱箭射死的凄惨下场。

吴起

出生在卫国,如果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误以为是魏国,其实这个卫国可是个小国,而且在当时是个完全没有希望的国家。吴起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励志一定要出人头地,曾经对母亲发誓,如果混不出名堂来,绝对不会去见母亲。吴起的个性非常鲜明,他身上有一种积极追求成功的信念,而且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那种。

那个时代真正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吴起就属于那种真正的人才,什么叫真正的人才,就是那种一个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人。提起来鲁国,大家想到的都是礼仪之邦,但似乎军事上一直很菜,感觉就是个被人随意揉捏得主,但吴起曾经在鲁国当过将军,当年齐国要打鲁国,最终在吴起的率领之下,齐国军队被打败了。

成功永远第一

但国弱自有国弱的道理,鲁国居然容不下吴起,说他战前的时候,为了当将军,居然把自己的老婆给杀了,因为他的老婆是齐国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抗齐国的决心,于是就把老婆给杀了,这就是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

在吴起的心里,成功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可惜的是,鲁国的君臣,容不下这个才华出众的将领,被迫鲁国之后,吴起去了但是的魏国。吴起到了魏国之后,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创立了战国第一支特种部队魏武卒,正是凭借这支部队,魏国一跃成为战国第一个崛起的强国。

在吴起的带领之下,打的秦国是抬不起头,完全被吴起压制,那个时代,魏国独霸一方,成了当之无愧的战国第一强国,连秦国见了都只能是唉声叹气。只可惜,吴起似乎总是命不好,好景不长又被国君猜忌,最后只能到了当时的楚国,人才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在楚国吴起又搞起了变法,一时间楚国的军事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但凡是变法,都必然要触碰到原来的利益集团,等到楚悼王死了之后,吴起立马遭到了旧贵族的诛杀,就在楚悼王的葬礼之上,看来这些贵族对吴起是恨之入骨,完全不顾及这是国君的葬礼。

为何抱着楚悼王的尸体

结果吴起临死前还知道利用 楚悼王尸体为自己报仇,他仅仅保住楚悼王的尸体,结果乱箭齐发的时候,很多箭也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之上。

吴起抱着楚悼王的尸体,可不是为了哭泣,当时楚国的法律有规定,伤害国君身体的,都要被处死,结果后来这些射杀吴起的人,最终也被新的楚王给处死了。战国时代,很多搞变法的,都没有好下场,像吴起,商鞅,李悝等人,这些人都是用的法家思想,目的就是让国家变得更高效,更强大。

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都不是本国人,国君就喜欢用这些在本国没有根基的人,敢于触犯原有贵族的利益,但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根基,所以在支持他们的君主死了之后,他们也往往会成为旧贵族诛杀的对象,这就是战国时代,变大之人,普遍没有好下场的原因。

吴起的经历,很像后来的李斯,这样的人,有着强烈的功名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下场也都不好,这样的人你喜欢吗?

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他最后落得了怎样的下场?

吴起,是卫国人,喜欢用兵。曾向曾子求学并臣事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鲁国人怀疑他。当时吴起为了成就功名,竟杀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白自己与齐国没关系。鲁国终于任他为将,率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国。 鲁国有人说吴起的坏话:“吴起的为人,属于猜忌残忍之人。他年轻时,家有千金,出外求仕不顺利,弄得倾家荡产。乡里人都笑话他,吴起竟杀死毁谤自己的三十多人,出卫的郭门东去。临行向他的母亲告别,咬着自己的胳臂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决不再回卫国。’这样吴起求学于曾子。但过了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吴起却始终也没有回去。曾子看不起他,而与吴起断绝关系。吴起只好去鲁国,学习兵法,求事于鲁国国君。鲁国国君怀疑他(与齐国有关系),吴起又杀妻求将。像鲁国这样的小国而有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就要打鲁国的主意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是以兄弟相称,我们的国君若起用吴起,那么就等于抛弃卫国。”鲁国国君因而疑心,辞退吴起。 当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投靠他。魏文侯问李克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说:“吴起贪财好色,但用兵即使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因此魏文侯任吴起为将,进攻秦国,拔取秦的五座城池。

文言文《吴起》

ng>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吴起,最后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白起杀妻也不是他自己想的,他只是想要赶紧立功,完成对母亲的承诺。

一、阴错阳差学习了兵法。

吴起是卫国人,少年的时候的他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玩,家中的资产差不多都让他玩没了,他的母亲也说他,他一怒之下就将嘲笑他的人都杀了,并且在他的母亲面前立下血誓,将来做到丞相这个位置再回家了。吴起来到了鲁国,向孔子的高徒曾参学习,吴起天资聪慧,并且肯努力,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儒家经典给学透了,但是他也收到了他的母亲去世的消息,那一天吴起伤心欲绝,但是他想起自己和母亲的承诺,便忍住悲伤继续学习,但是他的师傅并不知道他的这个诺言,觉得他非常的不孝,而儒家经典是推崇百善孝为先的,因此将他逐出了师门。而吴起没有因为这些事情而放弃,他选择了去学习兵法,很快聪明的他就领悟了兵家经典。

二、杀妻换兵权。

吴起来到了鲁国当任朝中官员,但是鲁公并不是那么相信他,因为他的妻子是齐国贵族的宗女,但是朝中大臣都说如果想抵御齐国的进攻,就要将兵权给吴起去迎敌,但是鲁公就是怕吴起拿到兵权之后会谋反。吴起知道之后一急就将自己的妻子给杀了,然后带着妻子的头颅去找鲁公***,而鲁公看到这一个头颅直接是大惊失色,因为他没有经过如此冷血的人,将兵权给这么冷血的人,鲁公是更加不放心了,但是齐军都到门下了,鲁公心一横就将兵权给了吴起,而吴起也担得起他天才的称号,巧用计谋将齐国给打退了。

三、一代名将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就算吴起对鲁国有功劳,但是鲁公还是不信任他,然后因为奸人的离间计,吴起逃到了魏国,吴起又率领军队打退了秦军,但是因为他孤傲的性格,魏公并不喜欢他,并且还想要杀死他。最后吴起又跑到了楚国,这次他在楚国实行了改革变化,促使楚国变得强大,但是改革总会触及到一些阶级的利益,而吴起的改革就触犯到了贵族的利益,然后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6)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 吴起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人。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儒林列传》记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孔门再传***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杀了自己的妻子(为后世诟病),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鲁君终于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吴起治军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因而军士皆能效死从命。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的***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骄其志,懈其备,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流言四起。鲁国有些人在鲁

吴起、吴子兵法与李悝(10张)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他小时候,家资十全,他想当官,从事游说活动没有成功,以致家庭破产。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而东去。他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此后他就在曾申门下学习。过了不久,他母亲去世,他竟然没有回家。曾申为此很鄙视他的为人,和他断绝了关系。吴起这才跑到各国,学习兵法奉事鲁君。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鲁君因而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吴起离开鲁国后,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去凭本事游说他。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李悝说:“吴起贪荣名而好色,但是,他用兵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这样魏文侯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国,攻克五座城邑。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参见魏攻秦河西之战),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 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他儿子魏武侯。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他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今湖南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但不讲求德义,大禹把它消灭了。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泰华山,伊阙(又名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南)在南,羊肠(在今山西晋阳西北)在北,施政不讲仁爱,商汤将他流放了。殷纣王的国家东面有孟门(古隘道名,在今河南辉县西),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但施政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武侯说:“你说得很对。” 吴起任西河的守将,威信很高。魏国选相,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可是最后却任命田文(魏贵戚重臣)为相。吴起很不高兴,他向田文说:“请你和我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卒乐于为国牺牲,敌国不敢图谋进攻我们,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管理各级官员,亲附人民,使财力充裕,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镇守西河地区,使秦军不敢向东扩张,韩国和赵国都尊从我们,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职位都比我高,这是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全国忧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还不信赖,在这个时候,是由你来任相合适呢?还是由我来任相合适呢?”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应该由你来任相。”田文说:“这就是我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任相,他妻子是魏国的公主,公叔对吴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吴起。他有个仆人对他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说:“怎么办?”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一级的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我看,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他如果顾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顾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就可以探测他的想法了。’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发怒而轻谩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贱你,他想到自己也会被轻贱,就会辞而不受。”于是照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谩魏相就辞谢了武侯。武侯因而对吴起有所怀疑而不信任他了。吴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很能干,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为相。他严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主要目的是加强军队,破除纵横稗阖的游说。于是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因此诸侯都害怕楚国的强大。原来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到楚悼王死后,公族责成和大臣叛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乱者有所顾忌,若作乱者无所顾忌,射我必中王,中王,自然就暴露他们是反叛的罪人。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悼王葬后,太子(楚肃王戚)即位,就派令尹(楚国的最高军政官员)杀了所有因射刺吴起而同时射刺中了悼王尸体的人。由于射刺吴起被诛灭宗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系后人所托。其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提出国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吴起继承了孙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在《料敌》篇中强调了了解和分析敌情的重要意义,并且具体指出了处于6种情况的国家,不可轻易与其作战。他懂得战争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取应变的措施。在《应变》篇具体论述了在仓卒间遭遇强敌、敌众我寡、敌拒险坚守、敌断我后路、四面受敌及敌突然进犯等情况下的应急战法和胜敌的策略。 《治兵》《论将》和《励士》3篇主要阐述了他的治军思想。他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军队的质量。质量高的标准是:要有能干的将领,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士;要有统一的号令;要有严明的赏罚。他重视将帅的作用,尤其是重视将帅的谋略,强调好的将帅应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重视士卒的训练,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强调赏功以励士兵。

吴起杀妻求将是真的吗

权归左右主人依,毁誉繇来倒是非;谁似烹阿封即墨,竟将公道颂齐威。

于是选贤才改易郡守,使檀子守南城(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以拒楚,田肹守高唐(山东禹城西南)以拒赵,黔夫守徐州(即薛县。山东滕县南)以拒燕,种首为司寇,田忌为司马,国内大治,诸侯畏服。(只消国内大治,诸侯便自然畏服,最宜留意。)威王(妫因齐)以下邳pī(今邳州。江苏邳县东。)封驺忌,曰:?成寡人之志者,吾子也。?号曰成侯。(齐称王,故相国僭称侯。)驺忌谢恩毕,复奏曰:?昔齐桓(姜小白)、晋文(姬重耳),五霸中为最盛,所以然者,以尊周为名也。今周室虽衰,九鼎犹在,大王何不如周,行朝觐之礼,(更为所见者大。)因***王宠,以临诸侯,桓、文之业,不足道矣。?威王(妫因齐)曰:?寡人已僭号为王,今以王朝王可乎?驺忌对曰:?夫称王者,所以雄长乎诸侯,非所以压天子也。若朝王之际,暂称齐侯,(又安放得好。)天子必喜大王之谦德,而宠命有加矣。?威王(妫因齐)大悦。即命驾往成周(洛阳),朝见天子。时周烈王(名喜,安王[姬骄]子。)之六年(-370)。王室微弱,诸侯久不行朝礼,独有齐侯来朝,上下皆鼓舞相庆。烈王(姬喜)大搜宝藏为赠。(空谷足音,自然该喜,而齐威却亦未尝不利,驺忌之说,妙哉。)威王(妫因齐)自周返齐,一路颂声载道,皆称其贤。

且说当时天下,大国凡七:齐(山东临淄)、楚(湖北宜城)、魏(山西夏县)、赵(河北邯郸)、韩(山西临汾)、燕(北京西南)、秦(陕西咸阳东)。那七国地广兵强,大略相等。余国如越(浙江绍兴),虽则称王,日就衰弱,(属萤火虫的,只亮得一亮。)至于宋(河南商丘)、鲁(山东曲阜)、卫(河南濮阳西南)、郑(河南新郑),益不足道矣。自齐威王(妫因齐)称霸,楚、魏、韩、赵、燕五国,皆为齐下,会聚之间,推为盟主。惟秦僻在西戎,中国摈弃,不与通好。秦献公(嬴师隰)之世,上天雨金三日,(可惜我不生于此时,致有贫穷之患,一笑。)周太史儋dān私叹曰:?秦之地,周所分也,分五百余岁当复合,有霸王之君出焉,以金德王天下。今雨金于秦,殆其瑞乎?及献公(嬴师隰)薨,子孝公(嬴渠梁)代立,以不得列于中国为耻。于是下令招贤,(主意便好。)令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授以尊官,封之大邑。?不知有甚贤臣应募而来,且听下回分解。

不可信。

吴起杀妻求将唯一的出处是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存在很多逻辑问题,大概讲下吴起那段的疑点:

1.吴起是否武功盖世才能杀30个同乡?

2.吴起杀了那么多人,居然留下母亲自己跑了?

3.杀那么多人应该恶名远扬,曾子为什么收他为学生

……

他后来去魏国,魏文侯问李悝对吴起的看法;

李悝:“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65]

没有说到他杀妻的事情。后来公子痤建议魏武侯把妹妹嫁给吴起,如果吴起为功名而杀妻,公子痤还敢提这个建议?

……

所以我选择不信史记。

更早的韩非子只提到一处:

吴起,卫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  

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

只有休妻而无杀妻,这么一来史记也就成了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