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其奢也,宁俭,礼奢宁俭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6 0
  1. 俭什么什么德四字成语
  2. 用礼开头的四字成语
  3. 礼四字成语
  4.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 带礼字的四字成语
  6. “礼”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人名,目前能看到的关于他的资料只有两个字“鲁人”,鲁国人。这也是《论语》中很怪的现象,由这样一个莫须有的人来向孔子问礼的根本,而孔子对这个问题还非常重视,说“大哉问”,这是一个大问题啊!的确,后来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都在探讨,礼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孔子那么不遗余力地“尊周礼”?本来这个问题应该答案的,已经向孔子自己问过了,孔子的回答肯定是最标准的答案了,可是孔子先个卖关子,说“大哉问”,这个问题很重要,但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孔子又和我们捉迷藏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礼仪规范和丧葬仪式应该做到的标准。礼的规范,如果过分奢华、繁复,不如俭朴、简单,这里“俭”除了指少花钱的节俭,还指程序上的俭省,奢侈浪费肯定是不好的,而太多的繁文褥节也让人厌烦,一项规章制度可能很完美,但执行起来如果很困难、成本很高,也必然难以推广,所以无论作为礼仪形式还是社会规范,都应该尽量简明、高效、实用。对于丧礼,与其简便草率,不如心里真正地感伤,易指简易、平实,戚指内心的哀痛。

孔子为什么提到礼和丧的俭、戚呢?礼仪规范的便捷实用是人们追求生活方便的本能需求,而丧呢,曾经有一个相声讲到了“孝”字的解释,是长辈入“土”为安时“子”女打着幡(孝中的一撇)的情形,如果真的是只有死的时候哭一回,这样的孝子不提倡也罢,太虚***,太没有现实意义。孔子就说,丧礼的时候要能真正感受到长辈离去时心内的哀戚,而如果能够明白这种感受,那长辈在世之时就会竭力事奉了。这里礼和丧最终都归结在人的自然感受和内心思想,联系到前面说的礼、或者规则必须是由人自省自悟而产生,林放关于“礼之本”的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蹊跷,孔子怎么就不愿明说,反而兜个大圈子?因为自省自悟总要自己去思考、去领悟,明白了就通晓了,不明白就说出答案又有什么用呢?这也是孔子思想的特征,《论语》里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和惊天动地的言辞,孔子是把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拿出来供人们借鉴,如果我们有体会、有共鸣,那是我们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如果没有思考反而认为孔子是胡言乱语,那也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和孔子不相干了。

礼,与其奢也,宁俭,礼奢宁俭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不起眼的林放问了“礼之本”的问题,为什么孔子那么多高徒,象颜渊、子贡、曾参不问?或许他们也问了,那为什么《论语》里不记载呢?礼的产生和发生作有得普遍的,基于平等的人性的,这也是礼的根本,也许这是记录林放提问的意义吧。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

亡,通无

夷狄,指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诸夏指中原地区,中国由夏朝开始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所以夏朝开启的中原地区是文明之邦,而夷狄则是蛮荒、未开化。对这一句的理解,有的直接翻译成“边疆未开化的人有国君,但比不上中原地区没有国君”,南怀瑾先生解释说,蛮族部落也有酋长、有头领,但没有形成文化,赶不上中原地区虽然历经夏商周的延替,而文化却日益昌明。其实这里“不如”除了理解为“比不上”,还可以认为是“不像”,那这句话就是“野蛮地区的人,虽然未开化,但诚信纯朴的本性保存完整,也可说是有国君、有道德,而不像现在中原地区,天子、国君名存实亡,到处混乱纷争。”(参见知不足斋本皇侃《论语义疏》)这两种解释我们现在不好妄加取舍,下面有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直观感受。

秦穆公时,晋国有个叫由余的人逃到了戎国(秦国西边的少数民族国家),戎王听说秦穆公很贤德,就派由余出使秦国进行考察。秦穆公带领由余参观秦国的宫室和积累的财富,以示夸耀。由余说:“这些宫殿财富如果是役使鬼神得到的,那就劳动鬼神;如果是役使百姓得到的,那就是百姓劳苦。烦动鬼神和劳苦百姓对国家都没有好处,你这些并没有值得炫耀的。”秦穆公听了很奇怪,就问由余:“中原地区用诗书礼乐和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但现在时局仍然很乱,戎夷这些蛮荒地区没有中原的文化,要想治理国家,不更难吗?”由余笑了笑说:“你说的文化恰恰是中原地区的原因。为什么呢?上古时期黄帝制作了礼乐法度,自己以身作则亲躬垂范,天下也只是稍微得到了治理。到了后来,人们日益骄奢*逸,在上位的自己破坏法度,只知道要求、责备下属人民,下属人民则幻想仁义抱怨上级,上下级之间相互争斗,篡逆谋弑就经常发生,很多人整个家族都因此被消灭了。戎夷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中原的文化,但是在上位的人真诚地对待下级,下属人民也忠心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报答上级,一个国家的治理就象调养身体一样,做到了通达条畅,并不为了治国而宣扬文化,这才是真正圣人治理国家的做法。”

秦穆公回到后宫问内史廖(内史是官职,廖是人名)说:“我听说邻国如果有圣人,那与它为敌就很让人忧虑。现在看来,由余很贤良,这是我很害怕的,这该怎么办呢?”内史廖说:“戎王处在偏远的边疆,不了解中原的内俗文化,国君不妨送他一些能歌善舞的美女,消磨他的意志,再向他夸奖由余的才能,离间他们君臣关系。对由余先留着不让他回去,耽误他的期限,这样戎王肯定会责怪、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嫌隙,国君就可以招降由余,攻打戎国了。而且戎王享受女乐,也必定会荒废国政。”秦穆公说:“这是个好主意。”因此秦穆公和由余同桌吃饭,礼遇有加,并向由余寻问戎国的地形和军事力量。再由内史廖送给戎王十八位美女,戎王很高兴地接受了,之后就很少过问国政。过了一年多,秦穆公把由余送回戎国,由余向戎王建议少享受女乐多关心国政,戎王不听,这时秦穆公又派人招降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国归降了秦国。再往后秦穆公根据由余的情报和***打败了戎国,成为了西方的霸主。(以上据《史记.秦本纪》整理)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从对话内容看冉有已经在季氏任职了。孔子有两个***,冉有和子路都在季氏门下做官,孔子尽管对季氏僭用礼乐的行为很不满,倒也并不干涉学生们的选择。

旅,原意是多人行进,如军旅、商旅,在当时道路、交通很落后的情况下,大队人马行走是很重大的***,这里季氏要到泰山,更不是一般的旅行了,这是要去祭山。当时的礼仪,只有天子和诸侯(诸侯祭封内之山)才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现在季氏则要直接行使鲁君的权力。可能是冉有把季氏打算祭山的事向孔子说了,孔子就对冉有说:“你能阻止季氏这种越权放纵的行为吗?”孔子用到了“救”这个字,是说阻止季氏就是在救他,因为不守礼仪、肆意妄为的结果是很危险的,后来季氏也最终没有逃脱衰亡的命运。冉有回答说不能,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般的家臣所能劝说的了,孔子叹了口气说:“唉,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吗?”林放就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连他都知道问“礼之本”,而泰山一直是中国山川之主,后来的五岳也以泰山为首,帝王封禅也是封泰山,这样威声赫的泰山,难道还无法拒绝季氏不合礼仪的祭祀吗?还比不上一个小人物知礼吗?孔子责备泰山,更是感叹礼崩乐坏的情况已经无法挽回了。

俭什么什么德四字成语

宁字的常见解释为平安,安定,包含宁的成语有什么呢?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宁字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宁字基本字义

 [ n?ng ] 1.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3.守父母之丧,丧***:?前博士***父母死,予~三年?。 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中国宁夏***自治区的简称。

 [ n?ng ] 1.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2.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姓。 [ zh? ] 1.贮藏;积聚。同?贮?。 2.久立。同?伫?。 3.大门与屏风之间。

带有宁的成语

 息事宁人 心神不宁 福寿康宁 不宁唯是 安国宁家 不遑宁息 睡卧不宁 礼奢宁俭 宁折不弯 宁死不辱 本固邦宁 国无宁日 戒奢宁俭 宁死不屈 食甘寝宁 鸡犬不宁 管宁割席 永无宁日 坐卧不宁 深根宁极 宁缺毋滥 省事宁人 天道宁论 不遑宁处

宁字相关成语意思

 1) 宁缺毋滥: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2) 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3)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4) 食甘寝宁: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5) 不遑宁处:遑:闲暇。没有闲暇的时候。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情。

 6) 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宁可去死。

 7) 不宁唯是: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8) 不遑宁息: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9)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10)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11) 福寿康宁: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12)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3) 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

 14) 宁死不辱: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15)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16)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包含宁字成语解释

 1) 宁缺勿滥: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2) 树欲静而风不宁: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3)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4) 睡卧不宁:睡:睡觉。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5) 天道宁论: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6) 息事宁人: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7) 心神不宁: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8)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9)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

 10) 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11)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12) 宁折不弯: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13) 深根宁极:①指深藏静处。②根柢牢固。

 14) 管宁割席: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15) 国无宁日: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16) 戒奢宁俭: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17) 礼奢宁俭: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看了宁字成语的人还看:

1. 有关宁字开头的成语

2. 杨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3. 誓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4. 关于心神不宁的成语接龙 ?

用礼开头的四字成语

1. 节俭养德的四字成语

这方面的成语比较多,收集部分如下:1、熬肠刮肚 指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出处: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2、卑宫菲食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

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出处: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3、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4、躬行节俭 躬行:亲自践行。

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出处:《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俭存奢失 俭:节俭。存:留存。

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5、俭可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6、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7、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8、戒奢宁俭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出处:《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 9、居不重席 坐卧处不铺两层垫子。

比喻节俭。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10、居不重茵 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

同“居不重席”。 出处:晋·陈元达《谏起仪》:“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11、克俭克勤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2、克勤克俭 克:能够。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3、劳思逸* 逸:安逸。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

出处:《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14、鹿裘不完 比喻检朴节俭。

出处:《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15、俛拾仰取 俛,同“俯”。

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

出处: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啬己奉公 啬:节俭。

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16、省吃俭用 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虞华轩在家,省吃俭用,积起几两银子。” 17、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

谓饮食节俭。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18、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19、食不兼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

指饮食节俭。 食不兼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

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累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

同“食不二味”。 食不求甘 饮食不求甘美。

形容生活节俭。 食不重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

指饮食节俭。同“食不兼肉”。

缩衣节口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出处:宋·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20、缩衣节食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21、缩衣啬食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出处:清·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22、退食从容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出处: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

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

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2. 含有俭的四字词语

俭不中礼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俭以养廉俭:节俭;廉:廉洁。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躬行节俭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俭故能广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俭可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戒奢宁俭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省吃俭用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不丰不俭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黜奢崇俭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攻苦食俭犹攻苦食淡。俭存奢失俭:节俭。

存:留存。奢:奢侈。

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俭腹高谈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

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谨行俭用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克俭克勤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礼奢宁俭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贫不学俭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乞穷俭相乞丐似的寒酸相。少吃俭用省吃俭用。

3. 带德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厚德载物、

三从四德、

以德服人、

以德报怨、

德艺双馨、

德高望重、

同心同德、

俭以养德、

感恩戴德、

功德无量、

德才兼备、

明德惟馨、

二三其德、

度德量力、

年高德劭、

进德修业、

厚德载福、

不以一眚掩大德、

积善成德、

功德圆满、

歌功颂德、

离心离德、

德厚流光、

仁义道德、

德隆望尊、

道德文章、

好生之德、

德言容功、

爱人以德、

树德务滋

~~~~~~~~~~~~~

4. 带德字的四字成语

厚德载物 德高望重 丰功懿德 丰功茂德 丰功硕德 三从四德 二三其德 不以一眚掩大德 德艺双馨 感恩戴德 一德一心 以德报怨 同心同德 歌功颂德 德隆望尊 爱人以德 醉酒饱德 耆儒硕德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德才兼备 功德圆满 果行育德 负德孤恩 才德兼备 讴功颂德 耆年硕德 为德不卒 一心一德 硕望宿德 塔尖上功德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厚德载福 度德量力 负德背义 德洋恩普 德尊望重 地丑德齐 积德累功 积德累仁 积德累善 积德裕后 积善成德 俭以养德 负德辜恩 败德辱行 大恩大德 德薄能鲜 仁义道德 耆德硕老 见德思齐 为德不终 一饭之德 无德而称 无怨无德 同德一心 以德报德 以怨报德 昭德塞违 知恩报德 较德焯勤 德容言功 导德齐礼 材德兼备 功德无量 德隆望重 德輶如毛 河山之德 减师半德 感恩怀德 道德文章 德厚流光 材雄德茂 离心离德 量力度德 名德重望 年高德勋 秽德垢行 谇帚德锄 同德同心 同德协力 潜休隐德 洽博德闻 澡身浴德 以德服人 同心合德 同心协德 同心一德 小德出入 妖不胜德 遗德休烈 遗德余烈 畏威怀德 以德追祸 至德要道 祖功宗德 潜德秘行 潜德隐行 潜光隐德 施仁布德 树德务滋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颂德歌功 年高德卲 龙德在田 论德使能 进德修业 进德修业 酒后无德 巨人长德 钜人长德 称德度功 称功诵德 称功颂德 德胜头回 德胜头回 德言工貌 德言工容 德言容功 德配天地 德浅行薄 德容兼备 道高德重 道微德薄 德本财末 德薄才疏 德薄才鲜 材轻德薄 才轻德薄 才疏德薄 高才大德 好生之德 何德堪之 德輶如羽 德重恩弘 德音莫违 讽德诵功 恩德如山。

礼四字成语

1. 礼( )四( )四字成语

没有礼和四的成语

礼开头的成语就这些 :

礼奢宁俭、

礼为情貌、

礼度委蛇、

礼无不答、

礼不亲授、

礼乐刑政、

礼先壹饭、

礼尚往来、

礼士亲贤、

礼轻人意重、

礼仪之邦、

礼顺人情、

礼废乐崩、

礼先一饭、

礼崩乐坏、

礼义廉耻、

礼让为国、

礼失则昏、

礼贤下士、

礼轻情意重、

礼多人不怪、

礼坏乐崩

2. “礼”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 礼贤下士

2. 礼尚往来

3. 礼仪之邦

4. 礼轻情意重

5. 礼奢宁俭

6. 礼无不答

1. 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例句:他虽身居高位,但谦恭屈己,能礼贤下士。

2. 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例句: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一份,礼尚往来嘛!

3. 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例句: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4. 礼轻情意重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5. 礼奢宁俭 [ lǐ shē níng jiǎn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6. 礼无不答 [ lǐ wú bù dá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出处:《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3. 礼组成的四字词语

顶礼膜拜 礼坏乐崩 礼尚往来 分庭抗礼 彬彬有礼 克己复礼 礼贤下士 爱礼存羊 礼仪之邦 虚文缛礼 知书达礼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三茶六礼 礼轻人意重 来而不往非礼也 傲慢无礼 礼义廉耻 先礼后兵 知书知礼 诗礼之家 傲慢少礼 礼崩乐坏 礼轻情意重 博文约礼 卑辞厚礼 繁文缛礼 分庭伉礼 敦诗说礼 导德齐礼 恭而有礼 诗礼之训 诗礼传家 诗礼人家 礼先一饭 牵经引礼 慢条斯礼 通书达礼 通文达礼 言之有礼 衣冠礼乐 以礼相待 知书识礼 焚香礼拜 礼顺人情 卑礼厚币 长斋礼佛 晨参暮礼 等礼相亢 烦文缛礼 焚香顶礼 礼为情貌 礼无不答

礼奢宁俭 礼让为国 甘言厚礼 家长礼短 家无常礼 俭不中礼 践律蹈礼 敬贤礼士 磕头礼拜 知书通礼 知文达礼 至心朝礼 识礼知书 慢条厮礼 明媒正礼 暮礼晨参 慢腾斯礼 慢条丝礼 轻薄无礼 礼先壹饭 缛礼烦仪

4. “礼”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 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2. 礼仪之邦 lǐ yí zhī bāng 释义: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3. 礼义廉耻lǐ yì lián chǐ释义: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4. 礼为情貌lǐ wéi qíng mào释义: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

5. 礼无不答lǐ wú bù dá释义: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造句:

1. 中国人过节,礼尚往来,讲究个“礼轻情义重”。

2. 这曾经是吾国作为礼仪之邦礼的精华所在。

3.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四字成语如下:

磕头礼拜、导德齐礼、敬贤礼士、诗礼传家、俭不中礼.虚文缛礼、礼为情貌、礼奢宁俭、通文达礼、礼无不答、识礼知书、礼让为国、知书达礼、衣冠礼乐、博文约礼、卑辞厚礼、甘言厚礼、敦诗说礼、言之有礼、义廉耻分、诗礼人家、家无常礼、知文达礼、知书通礼、明媒正礼、践律蹈礼、等礼相亢。

恭而有礼、知书知礼、家长礼短、轻薄无礼、礼尚往来、缛礼烦仪、繁文缛礼、卑礼厚市、慢条斯礼、礼先壹饭、慢条丝礼、分庭伉礼、诗礼之训、通书达礼、礼仪之邦、以礼相待,礼崩乐坏。

成语及解释:

卑辞厚礼,释义: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礼奢宁俭,释义:指礼过多而苛烦,不如俭约些。

礼顺人情,释义: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过庭闻礼,释义: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礼度委蛇爪,释义: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俭不中礼,释义: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焚香顶礼,释义:犹焚香礼拜。

礼为情貌,释义: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分庭抗礼,释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礼禁未然,释义:旧时指以礼教化人民,防范邪恶的事情发生。

小节苛礼,释义:礼:繁的礼节。指拘泥于细小繁苛的礼节。

导德齐礼,释义: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知书知礼,释义:同“知青”。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青知襟,是一固不超蹭的秀才。”参见知青逢德”。

带礼字的四字成语

继续学习《论语·八佾》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释义:

(1?)?易,改变。戚,忧愁;悲哀。

(2)与其······宁,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舍弃一方面,选取另一方面。

(3)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春秋有很多诸侯国继承了礼仪,故称为诸夏。诸夏之外为狄夷。

(4)旅,祭祀。“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周礼·春官·大宗伯》。

(5)救,止也——《说文》。

(6)曾,(副词)岂,难道。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意义重大的问题啊!礼,选择奢侈,不如节俭;丧礼,选择不断改变(形式),不如内心哀伤。”

孔子说:“狄夷(无礼仪传承的国家)有君主,不如诸夏(有礼仪传承的国家)没有君主。”

季氏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解析:

人而不仁,如礼何。上面讲了仁,讲了底线问题。这里讲了仁的运用——礼。首先,谈的是礼的根本。礼的根本是什么呢?不是奢侈而是俭朴。不是增加形式的改变而是内心的感情——戚。所以,礼的根本是人的本能以及在这个本能上的正义的行为。

最开始礼都是俭朴的,后来才改变了,形式上丰富了,程度上奢侈了;最开始丧礼也是悲伤的,后面就变成了奢侈了。想用物质的奢侈代表自己的心意。其实能不能代替呢?肯定是不能的。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其次,谈了礼的传承。人传承了礼,就是文明之人。未开发的国家有领袖也只是一个人,文明之地即使没有领袖,但是***都是文明的。这就是礼仪传承的作用。

再次,谈了礼仪的本来意义。 季氏祭祀泰山的行为是违礼的。(祭祀的对象应该是泰山神而不是泰山本身。) 泰山(神)接受了不应该的祭祀。那么祭祀这种礼的本来意义还存在吗?所以说,泰山(神)不如知道问礼之本的林放。

关注“我爱多嘴”,可以看到更多精彩解释哦!

“礼”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 含有礼字的四字词语

①1 礼崩乐坏

2 礼不亲授

3 礼不嫌菲

4 礼度委蛇

5 礼多人不怪

6 礼烦则不庄

7 礼烦则乱

8 礼废乐崩

9 礼坏乐崩

10 礼禁未然

11 礼乐刑政

12 礼门义路

13 礼轻情意重

14 礼轻人意重

15 礼轻义重

16 礼让为国

17 礼尚往来

18 礼奢宁俭

19 礼奢宁简

20 礼胜则离

21 礼失则昏

22 礼士亲贤

23 礼顺人情

24 礼为情貌

25 礼无不答

26 礼下于人,将有所求

27 礼先一饭

28 礼先壹饭

29 礼贤接士

30 礼贤下士

31 礼贤远佞

32 礼仪之邦

33 礼义廉耻

34 礼义生富足

35 礼之用,和为贵

②1 爱礼存羊

2 卑礼厚币

3 等礼相亢

4 顶礼膜拜

5 恩礼有加

6 繁礼多仪

7 复礼克己

8 厚礼卑辞

9 季礼挂剑

10 暮礼晨参

11 情礼兼到

12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13 缛礼烦仪

14 诗礼传家

15 诗礼发冢

16 诗礼人家

17 诗礼簪缨

18 诗礼之家

19 诗礼之训

20 识礼知书

21 殊礼异务

22 先礼后兵

23 以礼相待

③1 长斋礼佛

2 鹅存礼废

3 焚香礼拜

4 家长礼短

5 敬贤礼士

6 磕头礼拜

7 夔龙礼乐

8 人恶礼不恶

9 仁义礼智

10 烧香礼拜

11 诗书礼乐

12 衣冠礼乐

13 折节礼士

④1 傲慢少礼

2 傲慢无礼

3 卑辞厚礼

4 彬彬有礼

5 博文约礼

6 朝参暮礼

7 晨参暮礼

8 导德齐礼

9 敦诗说礼

10 多行无礼必自及

11 额手加礼

12 烦文缛礼

13 繁文缛礼

14 分庭伉礼

15 分庭抗礼

16 焚香顶礼

17 富而好礼

18 甘言厚礼

19 各不为礼

20 恭而有礼

21 家无常礼

22 俭不中礼

23 践律蹈礼

24 克己复礼

25 慢腾斯礼

26 慢条丝礼

27 慢条斯礼

28 慢条厮礼

29 明媒正礼

30 牵经引礼

31 轻薄无礼

32 请客送礼

33 庆吊之礼

34 三茶六礼

35 通书达礼

36 通文达礼

37 同牢之礼

38 虚文浮礼

39 言之有礼

40 知书达礼

41 知书识礼

42 知书通礼

43 知书知礼

44 知文达礼

⑥1 来而不往非礼也

⑦1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 第一个带有礼的四字成语

礼为情貌、

礼奢宁俭、

礼无不答、

礼让为国、

礼义廉耻、

礼尚往来、

礼轻人意重、

礼先壹饭、

礼仪之邦、

礼崩乐坏、

礼贤下士、

礼顺人情、

礼轻情意重、

礼先一饭、

礼坏乐崩、

礼乐刑政、

礼失则昏、

礼不亲授、

礼士亲贤、

礼废乐崩、

礼度委蛇、

礼多人不怪

满意请***纳哦,***纳后系统奖励你5财富值。

3. 要大量带有"礼"字或"和"字的四字成语

傲慢少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

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卑辞厚礼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参见“卑辞重币”。卑礼厚币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

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晨参暮礼指早晚参拜。

长斋礼佛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

形容修行信佛。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等礼相亢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

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多行无礼必自及行:做;自及:轮到自己头上。无礼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殃及到自己头上。

鹅存礼废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恩礼有加恩礼:指帝王厚待臣下。帝王以恩德与礼遇厚待臣下。

引申指很有礼地对待下属。额手加礼表示敬意。

富而好礼富庶而有讲礼教。指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繁礼多仪礼节繁重,仪式太多。形容过分地讲究排场。

复礼克己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分庭伉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烦文缛礼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繁文缛礼繁:杂而多;文:仪式;缛:繁重。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馀的事项。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

焚香礼拜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各不为礼礼:礼遇。彼此之间互不以礼相待。

比喻各不相干。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厚礼卑辞丰厚的礼品,谦卑的言辞。倨傲无礼倨傲:傲慢。

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俭不中礼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家长礼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同“家长里短”。

践律蹈礼指遵循礼法。季礼挂剑季礼:春秋时吴国人,重信义。

比喻重信义的美德。家无常礼指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夔龙礼乐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

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明媒正礼犹言明媒正娶。

旧指正式婚姻。暮礼晨参早晚参拜。

形容心地虔诚。慢腾斯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慢条丝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同“慢条斯理”。慢条斯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慢条厮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同“慢条斯理”。礼不亲授授:给予。

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礼不嫌菲不因为礼物菲薄而不讲求礼节。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多人不怪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礼废乐崩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礼烦则不庄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不庄重。

礼烦则乱礼仪繁琐势必导致混乱。礼坏乐崩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礼坏乐缺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礼禁未然旧时指以礼教化人民,防范邪恶的事情发生。

礼门义路指“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门,只有君子才能从这条大路行走,由这扇门出入。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礼奢宁俭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礼奢宁简指礼过多而苛烦,不如俭约些。

礼士亲贤尊敬亲近有才有德的人。礼顺人情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

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礼仪之邦

礼轻情意重

礼奢宁俭

礼无不答

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例句:他虽身居高位,但谦恭屈己,能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 lǐ shàng wǎng lái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例句: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一份,礼尚往来嘛!

礼仪之邦 [ lǐ yí zhī bāng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例句: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礼轻情意重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礼奢宁俭 [ lǐ shē níng jiǎn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无不答 [ lǐ wú bù dá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出处:《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