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救火的三国故事,负薪救火主要人物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9 0
  1. 读图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将上联补充完整
  2. 三国演义成语概括?
  3. 成语: 负薪救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4.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有关人物
  5. 三国演义八有关的成语?
  6. 负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负薪救火的三国故事,负薪救火主要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七步之才: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占八斗: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也说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三国志 ·吴书十 ·程普传》。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上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击鼓骂曹: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来羞辱他。弥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后经百官相劝,勉为曹下书去顺说刘表。

蒋干盗书: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桃园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德。关羽趁机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

辕门射戢: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

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出自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单骑救主: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与虎豹骑且战且退,最终救出后主母子。

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大规模作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廊庙之器:能肩负朝廷重任者。出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读图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将上联补充完整

答案:抱薪救火

解题过程:?一个人抱着柴火前方是火 。

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扩展资料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战国策·魏策》:“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文子 精诚》:“ 夫水浊者鱼[口捡去手],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参考资料抱薪救火_百度百科?

三国演义成语概括?

你没给图,我答不了,只好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的回目作答,也许是你想要的答案,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纳。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议、鲁肃谓孔明曰:

“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

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

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

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肃接檄文观

看。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

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

速赐回音。”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张昭曰:“曹操拥百

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

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

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

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孙权低头不语。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

“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

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

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

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权曰:“卧龙先

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

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肃领命而去。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

“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

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

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

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

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

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

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

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

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

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

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

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

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

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

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

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

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

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

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

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赢已极之时也,新野

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

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曹仁辈心惊胆

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

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

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

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

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

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

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

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

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

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

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

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

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

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

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

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

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

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

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

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

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

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

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

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

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

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

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

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

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

乃汝南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

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

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

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

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

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

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

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

难,不容不答耳。”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

“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

不敢及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鲁肃曰:“适间

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

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

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

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

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

军虚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曰:

“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诈乎?”孔明

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

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

之士也。”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

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

了荆、楚,复有远图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

地?”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

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

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

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

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

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

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

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

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

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

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

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

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

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

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

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

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

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

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

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

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

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

送孔明于馆驿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

“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

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

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

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

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

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

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

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

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

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

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正是:追思***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毕竟说着甚

的,且看下文分解。--

成语: 负薪救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① 用3个字或4个词语概括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每章)

第一回——黄巾起义第二回——十常侍乱政第三回——董卓弄权……………………

② 列举200个《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安身之地、

傲慢少礼、

傲睨得志、

傲睨自若

傲贤慢士、

懊悔无及、

班师回朝、

宝刀不老、

饱学之士、

倍道而进、

秉烛待旦、

不成体统、

不置褒贬

残暴不仁、

苍生涂炭、

尺寸可取、

赤膊上阵、

赤身露体、

初出茅庐、

村野匹夫、

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

大仁大义、

大展经纶、

刀枪剑戟、

得而复失、

灯烛辉煌

抵足而眠、

恩荣并济、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败为胜、

反戈一击、

费力劳心、

焚香礼拜、

鼓角齐鸣、

官轻势微、

光辉灿烂、

光阴荏苒、

鬼神不测、

诡计多端、

横行无忌、

虎入羊群、

虎体熊腰、

缓兵之计、

荒* *** 、

击鼓鸣金、

骄兵之计、

锦囊妙计、

举善荐贤、

开基立业、

空城计、

孔孟之道、

宽以待人、

狼心狗行、

老弱残兵、

力排众议、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漫山遍野、

闷闷不乐、

目不邪视、

能征惯战、

怒目而视、

赔了夫人又折兵、

泼油救火、

器宇轩昂、

气宇轩昂、

强词夺理、

青山不老、

情同骨肉、

曲意逢迎、

忍辱偷生、

身不由己、

身在曹营心在汉、

神鬼莫测、

声威大震、

尸横遍野、

手无寸铁、

束手待毙、

贪心不足、

天愁地惨、

徒有虚名、

土鸡瓦犬、

推诚相见、

屯粮积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死不辞、

威风凛凛、

无计可施、

无名小卒、

勿怠勿忘、

物伤其类、

先礼后兵、

笑容可掬

心胆俱裂、

心怀叵测、

心术不正、

胸怀大志、

休声美誉、

虚废词说、

削铁如泥、

养精畜锐、

摇摇欲坠、

一面之词、

倚势凌人、

引虎自卫、

隐介藏形、

有机可乘、

择主而事、

张灯结彩、

招兵买马、

坐视不救、

昂然直入、

把薪助火、

半筹莫展、

背若芒刺

拨云雾见青天、

别作良图、

兵精粮足、

步罡踏斗、

才薄智浅、

长驱直进、

赤身、

踌躇不决、

初生之犊不惧虎、

大雨滂沱、

等闲之辈、

低头丧气、

东荡西除、

东冲西突、

蠹政病民、

反覆无常、

犯颜苦谏、

放鱼入海、

放龙入海、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封金挂印、

奋武扬威、

凤毛鸡胆、

割恩断义、

虎踞鲸吞、

荒*无道、

魂亡胆落、

金波玉液、

鸠夺鹊巢、

旧病复发、

开基创业、

口似悬河、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泪流满面、

留恋不舍、

略无忌惮、

落荒而走、

命若悬丝、

谋事在人、

鸣金收军、

怒气填胸、

女大须嫁、

剖肝沥胆、

七步成章、

凄然泪下、

器宇不凡、

趋吉避凶、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肉颤心惊、

色厉胆薄、

山崩地陷、

舌战群儒、

神鬼难测、

势不可当、

束手就缚、

束手待死、

松形鹤骨、

随波逐浪、

四海飘零、

天崩地塌、

同心合胆、

忘恩背义、

卧床不起、

闲杂人等、

笑傲风月、

心绪如麻、

星月交辉、

虚虚实实、

揎拳裸袖、

燕颔虎须、

扬武耀威、

佯输诈败、

养精蓄锐、

一家老小、

一面之辞、

以卵敌石、

以私废公、

鹰视狼顾、

云屯雨集、

运筹决策、

运筹决算、

掌上观文、

知遇之恩、

执鞭随镫、

指南攻北、

指囷相赠、

自有公论、

昂然而入。

③ 用成语概括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④ 用成语概括三国演义人物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赤壁之战(刘备,曹操,孙权。)

⑤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专

兵贵神速

⑥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1:百步穿杨(黄忠)

2:百战百胜(曹操)

3:负薪救火(诸葛亮)

4:七擒七纵(孟获)

5:乐不思蜀(刘禅)

6:大获全胜(刘备)

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

8:不计其数(曹操)

9:不识时务(鲁肃)

10:肺腑之言(貂禅)

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12:三顾茅庐(刘备)

13:顿开茅塞(孙权)

14:捶胸顿足(刘备)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达)

17:寡不敌众(周瑜)

18:诡计多端(姜维)

19:鹤发童颜(李意)

20:虎入羊群(张飞)

22:初出茅庐(诸葛亮 )

23:草船借箭(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无人之境

⑦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1:百步穿杨(黄忠)2:百战百胜(曹操)3:负薪救火(诸葛亮)4:七擒七纵(孟获)5:乐不思蜀(刘禅)6:大获全胜(刘备)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8:不计其数(曹操)9:不识时务(鲁肃)10:肺腑之言(貂禅)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12:三顾茅庐(刘备)13:顿开茅塞(孙权)14:捶胸顿足(刘备)15:膏粱子弟(夏侯茂)16:措手不及(孟达)17:寡不敌众(周瑜)

⑧《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及用一成语概括其英雄事迹 

⑨ 写出十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包括他们的主人公。 概括其中三个成语故事,五十字左右。

望梅止渴 曹操

得陇望蜀 曹操

七步之才 曹植

桃园结义 刘备 关羽 张飞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回亮答

单刀赴会 关羽 鲁肃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周瑜 诸葛亮

吴下阿蒙 吕蒙 孙权 鲁肃

鞠躬尽瘁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

单刀赴会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有关人物

成语: 负薪救火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1586

成语 : 负薪救火

注音 : ㄈㄨˋ ㄒ|ㄣ ㄐ|ㄡˋ ㄏㄨㄛˇ

汉语拼音 : fù xīn jiù huǒ

参考词语 : 抱薪救火

释义 : 义参「抱薪救火」。见「抱薪救火」条。

Emoji符号 :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负薪救火”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抱薪救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战国策.魏策三》记载:战国时期,七雄各自称霸一方。后秦孝公因重用商鞅,变法图治,国势转为强大。秦王一直想将其他六国并吞,统一天下,所以不断地向各国出兵征伐。魏国在华阳之战被秦军打败,魏国派段干子为代表,打算割地与秦国讲和。但是孙臣认为不妥,对魏王说:「那些臣子怂恿您割地给秦国,是要用割地的方式讨好秦国,不要入侵魏国。但这个作法对贪婪的秦国是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讨好秦国,就有如抱着木柴去救火,木柴没烧光前,火是不会熄灭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却无限,总有一天魏国的土地会被秦国并吞的。」魏王虽然觉得孙臣说的很有道理,但还是担心秦国不悦,仍旧割地讨好秦国,最后终于还是被秦国并吞了。后来「抱薪救火」从原文中的「抱薪而救火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用错方法,而致祸害加深。

典源 : 此处所列为「抱薪救火」之典源,提供参考。#《战国策.魏策三》1>华(阳)军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孙臣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能用胜矣。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玺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玺。夫欲玺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玺,其势必无魏矣。且夫奸臣固2>皆欲以地事秦3>;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淮南子.主术》。 (2)固:原来、一向。 (3)秦:战国时秦国。战国七雄之一。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地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后于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图强。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参考资料〕《淮南子.主术训》夫水浊则鱼噞,政苛 *** 乱,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四.魏世家》

书证 : 01.《韩非子.有度》:「(其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02.《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成语接龙

“火”字开头的成语

火树银花

火热水深

火树琪花

“负”字结尾的成语

如释重负

若释重负

如释负

“负”字开头的成语

负荆请罪

负薪救火

负重致远

负义忘恩

负德忘恩

“火”字结尾的成语

抱薪救火

急如星火

赴汤蹈火

洞若观火

隔岸观火

负薪救火

明若观火

连天烽火

赴蹈汤火

蹈汤赴火

急于星火

急星火

迫如星火

接天烽火

探汤赴火

燎如观火

如荼如火

赴汤投火

赴汤跳火

洞如观火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负薪救火。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负薪救火。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负薪救火”分成的单字详解:

负, 薪, 救, 火。

三国演义八有关的成语?

1、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4、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5、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6、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7、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8、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9、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10、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11、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公众号:ABC微课堂

12、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13、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14、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5、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负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Ⅰ 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1:百步穿杨(黄忠)

2:百战百胜(曹操)

3:负薪救火(诸葛亮)

4:七擒七纵(孟获)

5:乐不思蜀(刘禅)

6:大获全胜(刘备)

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

8:不计其数(曹操)

9:不识时务(鲁肃)

10:肺腑之言(貂禅)

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12:三顾茅庐(刘备)

13:顿开茅塞(孙权)

14:捶胸顿足(刘备)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达)

17:寡不敌众(周瑜)

18:诡计多端(姜维)

19:鹤发童颜(李意)

20:虎入羊群(张飞)

22:初出茅庐(诸葛亮 )

23:草船借箭(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评论|0

1 小时前风儿轻轻吹60|二级

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三顾茅庐(刘备)

顿开茅塞(孙权)

捶胸顿足(刘备)

膏粱子弟(夏侯茂)

措手不及(孟达)

寡不敌众(周瑜)

诡计多端(姜维)

鹤发童颜(李意)

虎入羊群(张飞)

初出茅庐(诸葛亮 )

草船借箭(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Ⅱ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桃园结义,败走麦城,火烧连营,舌战群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乐不思蜀,忠肝义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神机妙算

Ⅲ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有:

1.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2.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3.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4.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5.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8.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9.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0.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3.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14.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15.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6.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7.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18.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9.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20.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Ⅳ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1:百步穿杨(黄忠)2:百战百胜(曹操)3:负薪救火(诸葛亮)4:七擒七纵(孟获)5:乐不思蜀(刘禅)6:大获全胜(刘备)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8:不计其数(曹操)9:不识时务(鲁肃)10:肺腑之言(貂禅)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12:三顾茅庐(刘备)13:顿开茅塞(孙权)14:捶胸顿足(刘备)15:膏粱子弟(夏侯茂)16:措手不及(孟达)17:寡不敌众(周瑜)

Ⅳ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解释

安营下寨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别来无恙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才薄智浅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赤身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 ***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鸣金收军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步步为营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群结队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在一起。

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峨冠博带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鬼神不测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黄口孺子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极天际地 形容十分高大。

将功赎罪 拿功劳补偿过失。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锦囊妙计 旧***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灭虢取虞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切齿痛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声威大震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童颜鹤发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心怀叵测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扬幡招魂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衣架饭囊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恣意妄为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

踌躇不决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东荡西除 指四处征伐。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誓不两立 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四海飘零 〖解释〗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背若芒刺 〖解释〗犹言芒刺在背。

拨云雾见青天 〖解释〗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蠹政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虎踞鲸吞 〖解释〗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旷世逸才 〖解释〗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略无忌惮 〖解释〗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落荒而走 〖解释〗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凄然泪下 〖解释〗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仁义之兵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肉颤心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神鬼难测 〖解释〗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卧床不起 〖解释〗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闲杂人等 〖解释〗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虚虚实实 〖解释〗******真真,以***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揎拳裸袖 〖解释〗犹言揎拳捋袖。

佯输诈败 〖解释〗佯、诈:***装。***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的卢马 “的卢马”形容好马。

败兵折将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避嫌守义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避凶就吉 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Ⅵ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空城计、

张灯结彩、

身不由己、

舌战群儒、

青山不老、

招兵买马、

光阴荏苒、

身在曹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

威风凛凛、

气宇轩昂、

初出茅庐、

胸怀大志、

器宇轩昂、

知遇之恩、

诡计多端、

养精蓄锐、

笑容可掬、

反戈一击、

孔孟之道、

大吉大利、

强词夺理、

摇摇欲坠、

虚虚实实、

无名小卒、

势不可当、

大雨滂沱、

赤膊上阵、

物伤其类

Ⅶ 《三国演义》中,与刘备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与刘备有关的成语:

如鱼得水(刘备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拼音]:rú yú dé shuǐ

[释义]: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例句]:青纱帐一起来,游击队如鱼得水,活动更加方便了。

三足鼎立(刘备入蜀后天下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句]: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新任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髀肉复生(刘备形容自己)

[拼音]bì ròu fù shēng

[释义]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例句]: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伏龙凤雏(刘备、诸葛亮和庞统)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例句]:有了,我说出两个人都行,那真是伏龙凤雏得一人即可。

Ⅷ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各十个)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0、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成语:舌战群儒、青山不老、招兵买马、光阴荏苒、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初出茅庐、胸怀大志、

成语解释:

1、舌战群儒

读音: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2、青山不老

读音:qīng shān bù lǎo

解释: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白话释义: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有一天成功,一定要后报。

3、招兵买马

读音:zhāo bīng mǎi mǎ

解释:从各方面招揽人,扩充武装力量。也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4、光阴荏苒

读音:guāng yīn rěn rǎn

解释: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是新春。”

5、身在曹营心在汉

读音: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解释: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Ⅸ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有:张灯结彩、身不由己、舌战群儒、青山不老、光阴荏苒

Ⅹ 有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负薪救火意思是: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一、起源

这个成语源于《韩非子·有度》中的一个故事:“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意思是,这个国家已经很乱很弱了,但是人们还都舍弃国法而去谋取私利,这就像背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只会让火势越来越大,国家更加混乱和弱小。

因此,“负薪救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取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结果反而让问题更加严重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这种错误的做法,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避免事与愿违。

二、例句

1、他的解决方案就像是负薪救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面对公司的困境,他***取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简直就是负薪救火,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3、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用短期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否则就会像负薪救火一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教育孩子不能***用过激的方式,否则可能会引发逆反心理,起到负薪救火的反效果。

5、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不能再继续忽视环境保护,否则就是在负薪救火,最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6、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取全面、系统的措施,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只会负薪救火,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7、他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总是手忙脚乱,***取的措施往往是负薪救火,无法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8、公司经营不善,他却不顾实际情况,一意孤行,结果只是负薪救火,让公司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9、这个项目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推进,无异于负薪救火,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10、我们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取鸵鸟政策,那等于是负薪救火,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