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的人,数典忘祖的成语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10 0
  1. 数典忘祖的意思
  2. 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成语
  3. 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
  4. 数典忘祖的成语解释
  5. 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解释
  6. 数典忘祖的意思解释

数典忘祖的意思是比喻忘本或对于本国历史的一无所知。

数典忘祖介绍:

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传·昭公十五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忘记了事物的根本或者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典忘祖的人,数典忘祖的成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左传介绍:

全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中华古籍中辉炳千秋的重要文献。

“春秋”本来是我国古代纪事史书的通称,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因为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国的《春秋》,所以《春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鲁《春秋》的专用名词。

在《春秋》的作者一向认为是孔子,说是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有感于自己的道义不行于天下,所以取鲁史所修《春秋》进行加工编撰,想要让人们从中得到扬善弃恶的教训。

全书纪事从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六年(前479),计244年,后人因此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时代”。书虽用的是鲁国纪元,却兼记各国事,所以它不仅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也是现存的第一部中国通史。

春秋记事的目的,据后人阐发,主要是劝惩。一是劝恶扬善,即提倡道义,从成败中引发教训。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在《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可见,《春秋》之作,是孔子用以定名分、制法度,以息邪说、以禁暴行的。

其二是提倡尊王攘夷,提倡王霸、王道,强调以社会等级次序为核心的“礼”。这些,都与孔子其他著作中所宣扬的儒家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春秋》一直被奉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历代治《春秋》的思想家、学者辈出。

然而,《春秋》本身的文字十分简练,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书中通常只有一句话,使人读后不得要领。《史记·孔子世家》又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笔就是记录下来,削就是删除不写。这笔削之间,都被认为有大道理存在,被称为“春秋笔法”,存在“一字褒贬”,有“微言大义”。

所以就出现了专门解《春秋》的人,他们解《春秋》的专著就是“经传”。传世的经传,最为出名的是左氏、公羊、谷梁三家,这三家的“传”,都被列入了“十三经”之中,充分说明了后人对它们的重视。

数典忘祖的意思

与数典忘祖意思相同的成语有:邯郸学步、崇洋***、数礼忘文。

成语:数典忘祖

读音:shǔ diǎn wàng zǔ。

释义: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反义词:饮水思源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典故:《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作品简介:

左传一般指春秋左氏传

《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别人的人。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结构偏正式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

崇洋***

拼音:chóng yáng mèi wài。

释义:推崇除了本国以外的所有人或事物,讨好与巴结外国人,向外国人献媚。

出处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出卖国家***。”

近义词 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奴颜婢膝、数典忘祖

反义词 刚直不阿、高风亮节

结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人没有民族自尊心。

数礼忘文

拼音:shǔ lǐ wàng wén

释义:数:数着说;礼、文:古代人物名字。谈论玄孙礼的事迹,把封爵建国的高祖文都忘了,不以***为本氏族一世祖。比喻忘祖忘本。也比喻对姓氏知识的无知。

同义词:数典忘祖,拔本塞源,欺师灭祖

反义词: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典故:公元前807年,周宣王21年,周宣王封庶子姬至弘,字文,为詹侯,邑安西。詹侯文,史称詹文侯,首封于詹,尊为詹氏始祖。詹文侯五世孙礼遂以祖爵为姓,为詹姓一世祖。如此这般,说礼以祖爵为姓始姓詹,把詹文侯的这位玄孙礼列为詹姓一世祖,把礼以前的四代祖宗列入姬姓,却忘了这支詹姓是承袭詹氏源自封爵建国的詹文侯(姬至泓,姬姓詹氏),不以詹文侯做为詹氏一世祖。

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成语

数典忘祖的意思是:数:列举;典:指礼制、掌故、历史事迹等;祖:祖先,祖宗。对祖先创制的典章制度数得一清二楚,却忘掉了自己的祖先是谁。后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以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周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物品进贡呢?”

籍谈回答说:“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周王室的赠与,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周王室距离遥远,皇恩实在是没办法惠及,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的骚扰,哪还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

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与的种种赏赐,并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

籍谈听了景王这番话后,张口结舌。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

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

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成语有大逆不道,数典忘祖,欺师灭祖,离经叛道,背恩忘义,目无尊长,数典忘祖等。

1、大逆不道: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封建时代称谋反、作乱等重大罪行。

2、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3、欺师灭祖:欺负师傅与背叛祖先。形容背弃原来的师承祖制。

4、离经叛道:离开经书上的理论思想,反叛道义。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5、背恩忘义:背:背叛。指背弃祖先或者他人的恩德,忘却宗族道义。

6、目无尊长:意思是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出自《家》。

7、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例句:

1、你忘掉自己是什么身分,竟然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2、这幅听上去好像大逆不道的标语立刻使中国网民群情激愤,其蔓延速度如瘟疫一般迅速。

3、这种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难容!

4、乔治王一直爱民如子,因此美国殖民地居民要求从英国分离出去在他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

5、对于在世界金融首都中心的商学院里传道授业的自由市场派经济学家来说,倡议***全面接管银行系统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6、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背恩忘义等词语,用在他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

7、你这个叛徒,竟然作出出卖组织和同志这般背恩忘义的事来,真是***到了极点。

8、你这不知礼数的黄口小儿,目无尊长简直是无法无天!

9、灵师护卫何在,给我拿下这个无法无天目无尊长的狂徒。

数典忘祖的成语解释

问题一:数典忘祖的意思,出处 拼 音 shǔ diǎn wàng zǔ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解 释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示 例清?袁枚《***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近义词崇洋 ***

反义词 饮水思源穿典故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

问题二:数典忘祖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忘本啊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问题三:数典忘祖出自那个典故 出自于《左传?昭公十五年》。

春秋时,晋国以荀V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籍谈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皇恩根本无从顾及,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予的种种赏赐,并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麽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籍谈听了便无话可说。等荀V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问题四: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 20分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解 释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

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及时***纳,谢谢、

问题五:数典忘祖中数典是什么意思 数说历来的事迹或制度

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典忘祖的成语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典故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

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崇洋***

相反词饮水思源

押韵词吹弹歌舞、红飞翠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珠还合浦、衣食父母、吃喝嫖赌、村歌社鼓、含羞忍辱、连皮带骨、衔尾相属。

年代古代

灯谜算经遗记冲之率

英文give all the his torical facts except those about ones own ancestors

德文seine Vorfahre nvergessen

日文物の本源(ほんげん)を忘れること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晋国典籍官籍谈被派遣到周朝去参加葬礼。周景王设宴招待他,并问为什么没有礼物朝贡。籍谈说晋国在受封时就没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不必朝贡。周景王驳得他体无完肤,并指责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成语举例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成语造句

◎我们既应该坚持广泛借鉴、大胆拿来为我们所用的态度,因为这是发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需要;我们又反对盲目照搬,数典忘祖,看不到继承本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多样化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需要。

◎数典忘祖",这是割断历史的形而上学。

◎于是,原先那些说长道短的人态度又突然变了,纷纷自我表功:吴所长以为应归功于他摆出的"指导思想明确","现代派"认为归功于他们开始就强调"实用价值","守旧派"则觉得是他们"据理力争",才没有"数典忘祖"。

◎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现实和民族利益的角度看,丢掉"一个中国"的原则都是数典忘祖,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数典忘祖的意思解释

数典忘祖的意思解释:数:数着说。典:典籍,指礼制、掌故、历史故事等。祖:祖先。比喻忘本或对于本国历史的一无所知。

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该成语的意思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一、成语寓意

晋国依仗自己的强势,不向周王进贡,是忘本;周王只知享乐寻欢,却把国家大事和亲人亡故放在一边,是失德。因此东周社会动荡,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在生活中,要学会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什么都可以忘,但祖宗不能忘;什么都可以荒废,但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荒废。因为只有不忘本,才能够更好地开辟未来,走向明天。

二、成语运用

1、成文用法:紧缩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多含贬义,比喻忘本。

2、运用示例:清·袁枚《***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作家臧克家《也谈朦胧诗》:“它,既乏生活气息,又无时代精神,衷曲独唱,声音低沉而缈茫。学外国的‘沉渣’而数典忘祖,败人胃口,引读者入阵。”

三、成语辨析

数典忘祖——崇洋***。“崇洋***”的意思是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数典忘祖”与“崇洋***”有别:“数典忘祖”主要侧重于忘本的意思,“崇洋***”主要侧重于表现丧失了民族自尊心。

数典忘祖的意思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派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去周王那里参加王后穆后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周景王脱掉丧服,设宴款待荀跞和籍谈等各诸侯国的使节。

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酒过三巡之后,周景王已经微微有些醉意了,他开始向各位来宾赐酒。他走到荀跃跟前,一边拿着鲁国进贡的酒壶斟酒,一边问道:“各国诸侯每年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什么都没有呢?”

荀跞听了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却向籍谈拱手示意。籍谈就站起来振振有词地回答道;“早年诸侯受封的时候,大都接受了王室的宝器,但是我们晋国却没有受到赏赐,所以晋国也就不必进献宝物回馈王室了。

况且我们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相隔遥远,我们基本没有受到过王室的恩典。再者说,晋国的周围都是戎狄之族,我们应付戎狄还应付不过来呢,哪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进贡王室呢?”

周景王听了之后非常不满,就说:“你怎么忘了呢?晋国的始祖唐叔是周成王的同胞兄弟,怎么可能分不到王室的宝器呢?我记得,唐叔接受了文王的鼓和车,武王的皮甲,还有斧钺、香酒、红色的弓以及许多的勇士,这些难道不是周王室对晋国的赏赐吗?”

接着他又责问籍谈:“我记得你的祖先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官!你是司典的后代,怎么能忘了这些史事呢?竟然说晋国没有接受过周王室的宝器,真是太可笑了!”

籍谈羞得满脸通红,无话可说。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对众大臣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这个人只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的典籍中记载的事情给忘了!他的子孙哪里会有出息呢?”

籍谈回到晋国以后,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把这件事跟晋大夫叔向说了。叔向不以为然,反而对籍谈说:“我看这个周天子恐怕会不得善终。

他竟然把忧愁当成是快乐,家里死了人,他脱掉丧服就和客人饮酒作乐,对已经故去的人没有一点真实的敬意和哀悼,还不忘向人家要宝器,真是太不懂得礼法了!”?

成语寓意:

晋国依仗自己的强势,不向周王进贡,是忘本;周王只知享乐寻欢,却把国家大事和亲人亡故放在一边,是失德。因此东周社会动荡,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