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出自_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tamoadmin 成语教育 2024-06-10 0
  1. 孟子经典名言30句
  2. 饱食暖衣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何造句?
  3. 教以人伦的意思
  4.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带食的成语
  5.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出自《孟子》的成语:

一、百世之师

释义: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出自_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示例: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

二、饿殍遍野

释义: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示例:玄武帝国九省十八郡,不断,饿殍遍野,各地饥民纷纷揭竿而起,人皆为食。

三、敌众我寡

释义: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示例:虽然敌众我寡,他用的却是以少胜多的计谋取得了胜利。

四、泛滥成灾

释义: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指江河湖泊的水漫溢横流;造成灾害。也比喻有害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成为祸患。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示例:我们要治理好黄河,以防洪水泛滥成灾。

五、负隅顽抗

释义: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示例: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

孟子经典名言30句

拼音:

bǎo shí nuǎn yī

解释: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例句:

今为若计,欲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与妻子处乎?(清·王_《今世说·政事》)

饱食暖衣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何造句?

1、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以力***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9、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20、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1、仁者无敌。

2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7、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28、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2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0、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教以人伦的意思

饱食暖衣 本文分类:abcd式的词语 发布时间:2013/4/24 

拼音:bǎo?shí?nuǎn?yī

解释: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示例:清·王晫《今世说·政事》:“今为若计,欲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与妻子处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穿不愁

褒贬:中性词

英语:h***e?ample?food?and?clothing

饱食暖衣的近义词

丰衣足食 暖衣饱食 安居乐业 锦衣玉食 小康之家 家给人足 心广体胖

安家立业 人给家足 吃着不尽 金迷纸醉 人寿年丰 灯红酒绿 人给家足

饱食暖衣的反义词

无衣无食 卖儿鬻女 饥寒交迫 哀鸿遍野 挨饿受冻 两手空空 家贫如洗 嗷嗷待哺

家徒四壁 民不聊生 啼饥号寒 饥肠辘辘 饔餐不继 贫病交加 一贫如洗 缺吃少穿

饔飧不继 一穷二白 艰难竭蹶 衣单食薄 艰苦卓绝 聊以卒月 涸辙之鲋 茹苦含辛

饱食暖衣造句

当我们实现了饱食暖衣的温饱型社会后,还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虽然大多数人都能饱食暖衣、安居乐业,但还有一些人生活在饥寒交迫,有家不能归的环境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展迅速,人民百姓都能够饱食暖衣,过上好日子。

解决11亿人口的饱食暖衣问题,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灾区人民目前还不能够饱食暖衣,需要 *** 部门和广大爱心人士的积极援助。

现在;还有许多偏远山区过不上饱食暖衣的生活。

饱经忧患饱学之士

衣***美,生活奢侈。带食的成语

1、教以人伦,指用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化百姓;

2、人伦,指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3、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饱食暖衣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解释: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例  句:今为若计,欲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饱食暖衣,与妻子处乎?(清·王晫《今世说·政事》)

食玉炊桂shí yù chuī guì

成语解释: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八珍玉食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解释:泛指精美的肴馔。

锦衣玉食jǐn yī yù shí

成语解释: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成语出处:《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例  句: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列鼎而食liè dǐng ér shí

成语解释: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例  句:今日个列鼎而食,煞强如淡饭黄齑。(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

日食万钱rì shí wàn qián

成语解释: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成语出处:《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例  句:有个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僮仆千数,日食万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

侯服玉食hóu fú yù shí

成语解释: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例  句: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晋书·夏侯湛传》)

食日万钱shí rì wàn qián

成语解释: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成语出处:《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鲜衣美食xiān yī měi shí

成语解释: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钟鸣鼎食zhōng míng dǐng shí

成语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成语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例  句: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暖衣饱食nuǎn yī bǎo shí

成语解释: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荀子·荣辱》:“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长生久视,以免于刑戮也。”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的译文

作者:孟子(前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思(孔 )的门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文体: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有为神家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但他还是没真正认识圣人之道啊。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力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孟子问道:“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

陈相说:“是的。”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

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

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

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

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

陈相说:“对。”

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

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况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践踏出来的道路,纵横交错,遍布在中原大地。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的人民才能够正常耕种,赖以生活。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唐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唐尧说:‘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闲去耕种吗?”■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唐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来行事。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拥有天下却不把它据为私有!’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决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你们兄弟跟随他学习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以前孔子死的时候,门徒们都为他守孝三年,三年以后,大家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临走的时候,都去向子贡行礼告别,相对而哭,泣不成声,然后才离开。子贡又回到孔子的墓地重新筑屋,独自守墓三年,然后才离开。后来,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像孔子,便想用尊敬孔子的礼来尊敬他,他们希望曾子也同意。曾子说:‘不可以。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夏天的太阳下曝晒过,洁白无暇。我们的老师是没有谁还能够相比的。’如今这个怪腔怪调的南方蛮干,说话诽谤先王的圣贤之道,你们却背叛自己的老师而向他学习,这和曾子的态度恰恰相反。我只听说过从幽暗的山沟飞出来迁往高大的树木的,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下来迁往由暗的山沟的。《鲁颂》说:‘攻击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荆舒。’周公尚且要攻击楚国这样的南方蛮干,你们却去向他学习,这简直是越变越坏了啊。”■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陈相说:“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