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泼水完整版二人转简谱,马前泼水完整版二人转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15 0
  1. 二人转歌词我身搭一功呀是什么歌
  2. 大家给推荐几个不错的二人转节目吧!
  3. 东北二人转小帽探妹歌词?

细数二人转

九腔十八调

人们常用(九腔十八调)来形容东北二人转曲牌的繁多,那么,二人转到底有多少曲牌呢?

马前泼水完整版二人转简谱,马前泼水完整版二人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人转继承关内民间艺术,结合东北民歌、秧歌等艺术形式,吸收全国各地方戏曲、大鼓等一切可以借鉴使用的优秀曲牌,如百川汇流,终成大海。

日月轮转,万象更新,二人转的演出环境、演出形式、演出方法以及二人转曲目、曲牌的版本、结构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当下而言,二人转正戏段子中,正在使用的曲牌大致如下:

(一)常用通用类

[胡胡腔]

胡胡腔是概念词,也是曲牌名。作为概念词的时候,它代表的是 [胡胡腔] + [大救驾] + [打枣] + [喇叭牌子] 等,也就是一出二人转正戏的序幕部分的总称。作为曲牌名,它更是举足轻重。就传统唱法而言,它便是“好听不好听,先听头一声”的头一声。一句靓丽的胡胡腔,往往可以搏得满堂喝彩。

[胡胡腔] 又可分为 1 [头板胡胡腔]、 2 [二板胡胡腔]、 3 [三板胡胡腔] 和那个被称为黑吉辽三省杂交、九拐十八盘的4 [大尾巴胡胡腔]

[大救驾]

[大救驾]曲牌如其名,如千军万马临危救驾。紧锣密鼓,气势磅礴。演员唱作并行,精神振奋。 [大救驾] 又分为5 [大救驾] 和 6 [反救驾]

7 [打枣]

[胡胡腔]和[大救驾]这两套曲牌下来,演员和观众都处于亢奋状态,很是需要一个优美、舒缓又轻松的曲牌来缓解一下,[打枣]做到了。[打枣]这个曲牌严谨度堪称一流,如行云流水。

前后台互动紧密,可谓天衣无缝。

8 [喇叭牌子]

[喇叭牌子]是曲牌中的“穆桂英”,仗仗落不下。 [胡胡腔]中,它作收官之笔 ; 正戏正文中更是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二人转里有它;,拉场戏里也有它; 花红曲子里有它,苦戏里也经常有它。非但如此,它还有专利——演唱行车、走马、赶路时候大多用这个曲牌,因此 [喇叭牌子]也叫 [车趟子]。

9 [武嗨嗨]

如果评论二人转哪个曲牌所占篇幅最大,那么 [武嗨嗨] 必是当仁不让。绝大多数的二人转正文,都是以 [武嗨嗨] 推动主线,以其他曲牌***渲染,最后以 [小翻车]或 [流水]结尾。[武嗨嗨] 唱法特别随意,有千变万化。另外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本质像水,能与所有的曲牌紧密交接和结合。

10 [大武嗨嗨]

[大武嗨嗨]是 [武嗨嗨]的原型,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传统唱法的曲牌之一。很早以前的二人转没有乐队,两个人在前台演唱,同行们在后台用嘴代替乐队伴奏——

前台唱:一轮那个明月呀

后台和:哈!

前台唱:照西厢啊

后台和:叭嗒吆嘿

前台唱:***那个佳人呀

后台和:哈!

前台唱:巧梳妆啊

后台和:叭嗒吆嘿

……

到一段落甩腔的时候,前后台一起——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呀,哎咳哎咳哎咳呀……因此,老艺人们给这种唱法与伴唱,叫做“哈酥”

11 [悲武嗨嗨]

[悲武嗨嗨]曲牌是 [武嗨嗨] 与评戏曲牌的混合体。因此它可以使用评戏的甩腔,也可以使用[武嗨嗨] 的甩腔。此曲牌讲究低沉悲切,多用于哀告哭诉。

12 [文嗨嗨]

[文嗨嗨] 这个曲牌悠扬婉转,荡气回肠。曲牌优美,历来被公认为二人转十大主调之一。多用于表述“观赏花园景色”和“女主坐于房中”等场景。

13 [快文嗨嗨]

[快文嗨嗨] 貌似[文嗨嗨] 的精简版,速度快,音符少,听起来有点像[文嗨嗨] 的快进播放。

14 [青柳子]

[青柳子]曲牌简单明了,干净利落。多用于表达人物行走、动作时使用,也可以用于感彩不浓重的唱词上。

15 [红柳子]

[红柳子] 是苦戏的灵魂,同样也是二人转十大主调之一。此曲牌音域跨度大,优美动听。唱法也是多种多样。可叙事,可诉功,可悲叹,可言情……

16 [靠山调]

[靠山调] 也是十大主调之一,它的感彩介于[武嗨嗨] 和 [红柳子] 之间。用途自然也是相当广泛。因最初用于《回杯记》中的张庭秀唱段,因此也叫[穷棒子调] 。此曲牌雄浑高昂,是演员展示嗓音的上上之选。

[报板]

[报板] 虽然是板式,同样也是曲牌。因为 [报板] 乍听像数板,其实无论17 [二六] 还是18 [流水] 都是有腔调的。[二六] 求慢,越慢则越显示唱功深厚; [流水] 求清,无论速度多快也要求吐字清晰。正所谓“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19 [小翻车]

[小翻车]这个曲牌名字真是靠谱。试想一个赶马车的车夫,把车赶翻了是个什么场景?这个曲牌多用于比较剧烈或激烈的剧情。如:“仙人腾云驾雾”、“武将争斗”或是一出戏即将结尾的环节。

20 [哭糜子]

[哭糜子] 是二人转中最苦的曲牌,多数用于生离死别的悲痛场景。莫说是人,花也溅泪啊!

21 [英雄悲]

[英雄悲] 是苦曲牌的王者。[哭糜子] 讲“哭”; [英雄悲] 讲“悲”。这个曲牌的型与神都堪称完美。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男女通用。

22 [送水]

[送水] 曲牌源于民间。东北某些地区,老人去世有“送江水”的习俗。送江水的时候,乐队师傅吹奏的便是这个曲牌,因此命名为 [送水] 。这个曲牌虽然不像 [哭糜子 和 [英雄悲] 一样大哭大叫,却能表达出灵魂深处的感伤,更令人回味无穷。

23 [漫西城]

[漫西城] 简洁明了,堪称唯美。曲牌轻快轻盈,演唱载歌载舞。演唱者如同水上漂,观赏者恰如画中游。

24 [锯大缸]

[锯大缸] 这个曲牌来源于二人戏《锯大缸》,这个曲牌本身喜剧色彩浓郁。多为男女上下句轮换句式,幽默风趣,互动性强。

25 [三节板]

[三节板] 这个曲牌以能“卖味”著称,也是典型的男女上下半句演唱方式的曲牌之一。多以“回忆往事”,“梳妆打扮”,“陪送嫁妆”等***的表演。值得一提的是,[三节板] 有两个很是取好的甩腔。

26 [京东] 、27 [四平]、28 [奉派] 、29 [西河] 。

二人转曲牌中,吸收了太多太多的大鼓曲牌,有的曲牌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面貌与神髓,彻彻底底的成为二人转的一分子。例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漫西城] 、[英雄悲] 等等,它们都来源于大鼓曲牌。但 [京东大鼓] 、[四平大鼓]、[奉派大鼓]和 [西河大鼓]还依然保留着极大部分的本来面貌。

京东大鼓享誉全国,自然不必多说 ; 西河大鼓更是国粹般的存在,也无可厚非。四平大鼓和奉派大鼓是扎根于东北老百姓心灵深处的民间艺术,更“接地气”二人转吸收这几个曲牌,更是锦上添花。

在二人转正戏中,[京东大鼓] 主要用于叙事。而其余三者用处更是广泛。[四平] 、[奉派] 、[西河] 通常被串联在一起使用于篇幅较长的曲目段落当中。

如:《西厢》中的“听琴”部分 ; 《罗成算卦》中的“算卦”部分 ; 《马寡妇开店》中的“三更”部分等。大多数先以 [四平] 铺垫,[奉派] 升华,后以 [西河] 达到高*潮的效果。当然也有根据本身情况而分别使用的。

30 [羊调]

[羊调]这个曲牌虽不常用(《西厢写书》中张生跪地,崔莺莺唱段)但却婉转动听,细腻绵长。不疾不徐、不骄不躁。如春风拂面,如雨润心田。

31 [扯羊尾巴]

这个曲牌名有点意思,你去扯羊尾巴,羊就会叫。莫不是形容这个曲牌的后半句那个撅尾巴的腔调,就是被扯了尾巴的羊发出来的?(见《小王打鸟》“起誓”)

32 [五字锦]

[五字锦] ,二人转曲牌名中的比较文雅的了。演唱时男女各半句,每半句五个字,故名[五字锦] 。曲调舒缓,悠扬悦耳,多用于“盘家乡”和“小两口拌嘴”等剧情。

33 [西口韵]

如果说 [靠山调] 来自于 [拦马正] ,那么 [五字锦] 就是来自于 [西口韵] 。可谓抽丝剥茧而成。曲有相当大的系统性和艺术性。见《上本蓝桥》之“八出戏”

34 [鸳鸯扣]

[鸳鸯扣] 这个曲牌还是很不错的,感彩多倾向喜庆。曲调紧凑连贯,一气呵成,多用于抚养孩子长大等剧情。

35 [小悲调]

[小悲调] 这个曲牌,结构鲜明,婉转绵长。感彩上讲究小伤感,小悲痛,因此命名为“小悲”

36 [下楼]

表演女主下楼的专用曲牌。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闻声如见其人。

37 [茨儿山]

曲牌因拉场戏《茨儿山》而得名,地方特色浓重,节奏感强。白玲老师用于西厢,与 [下楼] 曲牌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38 [压布升]

极富有传统特色的曲牌之一。因为在传统唱法中,每一句唱词后面要加“压布升”三个字,因此命此曲牌名为 [压布升]。

39 [钵子]

[钵子] 曲牌大致保留着梆子腔的原始构造,曲牌大开大合,以高亢著称。一般在演唱神仙赶路剧情使用,或是与 [探亲]、[顶嘴] 一起出现在 [胡胡腔]

40 [神调]

[神调] 出自民间,由吉林榆树“老那”等艺人,经过改造和处理,正式使用于二人转舞台。

41 [影调]

来源于皮影戏,故称[影调]

除《寒江关》外,此曲牌大多演绎带有神话的剧情。

42 [佛调]

[佛调] 来源于佛歌,曲牌曲谱结构基本没有变化。用于二人转曲目中,也只用于表演拜佛烧香的剧情使用。

43 [三不正]

常言说“名不正,言不顺”,[三不正] 这个曲牌是“名不正,调不顺”曲牌结构违背音乐逻辑,唱也不正,听也不正,因此到如今此曲牌几近失传,其实也是优胜劣汰的必然而已。

(二)专戏专调类

我们知道,二人转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性和灵活性,所以,同样的曲目,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唱法,曲牌的使用也大不相同,那么,有没有一成不变的曲目曲牌呢?

当然有,例如有些传统剧目:老版本的《猪八戒拱地》、《三请樊梨花》等,以及近代的诸多“谱子戏”

44 [伊儿吆] ~《阴魂阵》

45 [腰穿儿] ~《阴魂阵》

46[春哥上工] ~《双拐》

47 [哭楼] ~《刘**观星》

48 [慢中紧] ~《刘**探病》

49 [打花名] ~《王美蓉观花》

50 [打水歌] ~《蓝桥》

51 [纱窗外] ~《二大妈探病》

52[劝大嫂] ~《马寡妇开店》

53[还阳糜子] ~《包公赔情》

54[二流水喇叭牌子] ~《包公赔情》

55 [小放牛] ~《二大妈探病》

56 [摔镜架] ~《回杯记》

57 [秧歌柳子] ~《包公断后》

58 [硬口柳子] ~《包公断后》

59 [报板腔] ~《西厢观画》

60[引子] ~《三请樊梨花》

61 [茉莉花] ~《三请樊梨花》

62[反西凉] ~《三请樊梨花》

63[拦马正] ~ 《三请樊梨花》

64[游西湖] ~《三请樊梨花》

65[思夫五更] ~《三请樊梨花》

[影调] ~《三请樊梨花》

66 [影梆] ~《三请樊梨花》

67[传令] ~《三请樊梨花》

68 [莲花落] ~《三请樊梨花》

69 [八不合] ~《三请樊梨花》

[神调] ~《西厢观画》

70 [打牙牌] ~《老猪八戒拱地》

71[清水河] ~《新猪八戒拱地》

72 [纱巾扇] ~《马前泼水》

73 [悲秋] ~《西厢听琴》……

(三)外来人曲牌

我们曾说过二人转借鉴吸收了诸多的其他曲艺的曲目曲牌,例如各类的大鼓曲牌,有的曲牌已经完全被转化为二人转的曲调,然而有些地方特色浓重的,还依然保留着它们的本土风貌如:

74 [河北梆子] 曲牌

75 [河南坠子] 曲牌

76 [山东吕剧] 曲牌

77 [黄梅戏] 曲牌

78 [二黄] 京剧曲牌

79[正调] 评剧曲牌

80 [反调] 评剧曲牌

81 [大安板] 评剧曲牌

82[大悲调]评剧曲牌

83[三墩] 评剧曲牌如是等等

以上是小编所做的关于二人转曲牌的整理。但由于二人转曲牌的博、杂、繁、复,且名称不全、不正、不雅的居多,以至纵然是想为其分门别类都是极大的难事。在这里小编由衷赞叹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数年来对于东北二人转的继承和发扬做出的巨大贡献!单从曲牌这一点来说,可谓逐其源、会其意、塑其形而正其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良曲目曲牌。

二人转博大宽广,小编水准有限,以上内容若有不正、不符、不良之处,敬请广大同仁及二人转爱好者们提出宝贵意见,好及时更正和改良。最后,让我们衷心祝愿:这个流传几百年的艺术之葩,在五色斑斓的民间艺术花丛中,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王伟

二人转歌词我身搭一功呀是什么歌

文/初漪

现在很多人提起二人转,就会心生不屑:切,什么玩意,低俗不堪,那根本就不叫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

但相对于那些高雅的戏曲来讲,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似乎还是偏重于喜欢东北的二人转。

我印象的中的二人转,应该属于传统戏剧,可能和很多人现在看到的不大一样,二人转后来究竟被谁唱坏了,我不知道,但童年里的二人转,依然余音绕梁。

那时,家家户户都安了一个小广播,一个长方形的蓝色盒子,只要一拉开开关,广播里就会传出来播放的二人转。

这是著名的曲目《回杯记》里,王二姐(王兰英)出场时的感叹!

那时听韩子平、郑淑云两位老师的演唱,常常会被带到其中的故事情节中去:

张全木匠一家从洪桐县逃难到苏州城,正好为王府要做木匠活,在监工张三老的撺掇下,王员外认王家张廷秀为义子,后将二**需配给他,供其读书后一起和王家大女婿一起赵囊进京赶考,后赵囊心生歹意将张廷秀推落大江,夺走了王兰英送给他的定情之物白玉盅,献宝获得官职,张廷秀被人救后当了八府巡按,***装乞丐私访王二姐,探得王二姐苦等他六年,不离不弃,最后善恶有报,张廷秀抱得美人归……

整个曲目通过两人对唱,曲调自如切换,把整个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如身临其境,现在我还会哼上几句:

《马前泼水》也是当年常听的,讲的是朱买臣休妻的故事;《包公断后》讲的是包公斩了自己的侄儿,向抚养他长大的嫂嫂赔罪的场景;《西厢记》讲张生和崔莺莺,拉场戏《楼台会》讲的是梁祝、还有单出头《红月娥做梦》……

这些应该是属于正戏,其实正戏前面还有“小帽”,演员边唱边扭,扇子翻飞,手绢飞舞,多以欢快活泼为主,把人的精神头一下就吸引过去了。

那时,除了广播放,到了农闲的时候,就会有村子里搭台唱戏,一连唱上三天三夜。

像我这样八九岁大小的孩子,往往拿了黄瓜、柿子、瓜子,甜秆一类的小食物,三里五里不知疲倦地跑去看,家境殷实一点的家里会带个小板凳,一般家庭的大人孩子都席地而坐。

到了晚上戏台子上挂上几个大的白炽灯泡,一群飞蛾绕着灯转来转去,台上的演员也转来转去。

记得一次晚上,唱的是《楼台会》(讲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哭坟那一段,祝英台身着白色孝衣,哭得天崩地裂,纵身跳入梁山伯的墓中……虽然知道台上靠的是唱词,根本没有什么墓,但当时真就被骇住了,不敢说话和喘息,终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缓缓化蝶出来……

那时还听过看过很多,诸如诙谐幽默的《猪八戒拱地》,宣扬社会正气的《周老六卖牛》等等,每一出戏里都有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小时候的东北的二人转,虽然中间会有几句逗口,但也都是蜻蜓点水,没有什么伤风败俗,挑逗露骨的东西。

作为乡野的文化,茶余饭后的,二人转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大人孩子哪怕五音不全多多少少都会哼上两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句流传的的话,也表达出平民百姓对二人转的喜爱了。

二人转留给我的不止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还有淳朴的乡情……

大家给推荐几个不错的二人转节目吧!

是二人转里的一种唱腔,叫靠山调。也是二人转里号称最好听的唱腔调。一般第一句全是XXX,我走上台前,身搭一躬啊……,拉场戏《马前泼水》《回杯记》等等都有一段这类的唱腔。有的时候单出头的小帽也可以这么唱。

东北二人转小帽探妹歌词?

传统曲目:《马前泼水》、《小姑子贤》、《钜大缸》、火焰山、猪八戒招亲、如来佛祖封仙、猪八戒拱地、高老庄、杨闹红要表、杨七郎打擂、珍珠衫、三关认夫、黄金定下山、杨八姐打店、云秀英劝夫、李陵碑 等等都很不错的

小帽《探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我接小妹看花灯。

看灯是***意,接你是真情。

二月里探妹龙抬头,我领小妹下扬州。

免受窝囊气,一去不回头。

三月里探妹三月三,我领小妹打银簪。

银簪打齐备,不用你花钱. 四月里探妹四月八,我领小妹吃黄瓜。

大的才打纽,小的才开花。

五月里探妹午端阳,江米粽子拌沙糖。

两个咸鸭蛋,留你过端阳。

六月里探妹三伏天,洋纱褂子大镶边。

请人做齐备,留你夏天穿。

七月里探妹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老天心大毒,拆散他好夫妻。

八月里探妹是中秋,月饼柿于共石榴。

还有两只梨,留你过中秋。

九月里探妹菊花黄,我与小妹进洞房。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

“小帽”在二人转四类形式中,是最短小也是最精彩的,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二人转小帽,和舞蹈结合起来,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三种民间艺术达到了高度的综合。抒***感,分量更集中,更饱满。对于正文的表演,提供了主要内容铺垫和客观交待,使歌唱形式变化,使曲调节奏安丰富。

小帽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小帽内容与戏的内容是统一的。如唱《灞桥》时,用《九反朝阳》小帽;唱《双锁山》时,用《大将名五更》小帽;唱《西厢》时,用《张生游寺》小帽等。 另一种,小帽内容与戏无关,只为排腔溜调,让观众集中精力听戏。

比较常见的有《小拜年》《报花名》《对花》 探妹》《月牙五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