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01 0
  1. 绝仁弃义什么意思?
  2. 什么叫"绝仁弃义"."绝圣弃智"和"绝学无忧"的主张,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十九。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现在讲的是《道德经》的第十九篇“绝圣弃智”。

是本小节的第三篇。

这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篇。就是开头的这三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们简称为“三绝三弃”。

如果把本篇作为单独的篇章,不清楚上篇的解释和本文之间的联系,简单、孤立地解释“三绝三弃”,那怎么解释,都是老子最大的反社会、反进步、反文明的罪证!

——“绝”的是人类进步所追求的文明:“圣”、“仁”、“巧”;

——“弃”的是社会安稳所必要的规范:“智”、“义”、“利”。

所以千百年来,喜欢老子的人,想尽办法把这些话绕回来,放回到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范畴来解释。

激烈一点的,干脆就承认“三绝三弃”就是社会进步的革命纲领,为能有这标志性的颠覆言语,大呼过瘾。

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一贯的思维里,会说话的人都不会把话说“绝”,更不会直说“绝”话——“绝”字一出,万马难回。

但老子偏偏在这里“三绝三弃”,还不过瘾,外加下篇的“绝学无忧”,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得人猛捏把汗。不禁要问:从来都讲“相对”,又最具智慧的老子,会说如此绝对,让人一把就拿住的话吗?

会的!而且语气相当肯定!

就是要彻底地“三绝三弃”——没有余地,不许回头!

为什么这么讲?

八个字:矫枉归正,信心十足。

——没有十足的信心,不敢说狠话;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下猛药;

——没有十足的眼光,不敢指关键;

——没有十足的淡定,不敢起风云。

我们上篇讲到了,“大道废”,才“有仁义”;“智慧出”——废弃“大道”的“仁义”“智慧”,只会发展成“大伪”。

当时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小看这“大伪”。尽管是“伪”,但能成“大”者,就不是一般人能分辨得出来。

“大道”有“圣”,“大伪”也有“圣”,而且比“大道之圣”还要“圣”,更象“圣”。怎么分别?不是说这真那***,摆在桌面上闻个臭鸡蛋那么简单——能被你分得清的真***,那只是“小伪”。

所谓的“大伪”,就是那只不到如来佛祖那里,谁都分辨不出来的六耳猕猴,那也叫“大圣”,但是“大伪圣”——和真正的孙大圣拥有一样的能力,百般的变化。说这***大圣“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本事决不亚于孙大圣。一般的神仙想尽办法都难以判辨,连菩萨也一筹莫展。最后怎么分出来的?

——如来佛祖一说出***大圣的“本来”面目,这***的自己先胆战心惊,立马自现出原形。

这就是“大道之圣”和“大伪之圣”间的本质区别:

——“有我”还是“无我”,“有身”还是“无身”,“有私”还是“无私”。

“有我”,一说便惊;“有身”,一拿便住——只有把藏在袍子下的“私”字轧出来,才能“无私”。不然,任你有上天入地的本事,最终自现“有私”之原形。

“大伪之圣”尚且如此之难以分清,那些“大伪之智”、“大伪之仁义”、“大伪之巧利”呢?——“智”更眩目,“仁”更动人,“义”更动心,“巧”比天高,“利”比蜜甜。

如此之诱惑,转身都难,非“大定力者”不可为!

还要自断血脉,连筋带骨,切除顽瘤,无“大决心者”不可绝!

难道就没有中间一点、缓和一点的路可走吗?——就是“绝”该“绝”的,“弃”该“弃”的,“不该绝、不该弃”的留下来。

问得好!第三条路往往最让人遐想、最愿意寻找的——愿望不错!在“该和不该”处猛下功夫。

什么是“该”和“不该”?不在“我”与“不我”间作一了断,“私”与“非私”中痛下狠手,还在“我”的“该与不该”里打转,这种所谓的“中间”——以“我”为“中”,不是“大伪”,又是什么?

这是“大道”与“大伪”——两条路线的决断关键,从来就只有一个“我”字——“有我”必“伪”,“无我”方“道”。非此即彼,来不得半点含糊。决战关头,少点“绝”心,松点手劲,必现“私我”,必受其乱。

绝仁弃义什么意思?

弃圣绝智是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核心,就是既不要圣人也不要智者。具体含义为表示一个人达到了绝对的神圣,从而舍去了知识。

弃仁绝义:老子认为人为的仁义其中必然参***,只有放弃***仁***义,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受到敬仰。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什么叫"绝仁弃义"."绝圣弃智"和"绝学无忧"的主张,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词目

绝仁弃义

发音

jué rén qì yì

释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引用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尝著《学箴》,称:《老子》云“ 绝仁弃义 ,家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李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 ...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 绝仁弃义 ,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 《全晋文》卷五十三 ...    ◇ 学箴(并序)  《老子》云:「 绝仁弃义 ,家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 《全晋文》卷六十四 ...其言,圣人有宜灭其迹者,有宜称其迹者,称灭不同,吾谁?从?「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若如此谈,仁义不绝,则不孝不慈矣。复云居...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夏李充为丞相掾。充以时俗崇尚浮虚,乃著《学箴》。以为老子云“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 《广弘明集》卷第五 ...者。有宜称其迹者。称灭不同吾谁适从。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若如此谈。仁义不绝则... 《太平广记》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以为懦怯;轻退身之道,以为迂劣;笑绝圣弃智之旨,以为荒唐;鄙 绝仁弃义 之词,以为劲捷。此盖迷俗之不知也。玄圣之意,将欲还淳复... 《法言义疏》六 问道卷第四 ...子。’”按:广雅释诂云:“搥,擿也。”擿、掷同字。老子云:“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又云:“绝学无忧。”艺文志云:“道家者流... 《道德经》第十九章 ...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 《两晋秘史》第一八六回 ...  却说王导为丞相,以李充为掾属。以时俗崇尚浮虚,尝以老子 绝仁弃义 ,盖患乎精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耳。而凡人见形逐迹,离...

道者,提倡无为的学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绝学无忧,这些绝字都是放弃的意思, 就是说: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弃绝了学问和学业就会没有忧患与烦恼。 这些思想都太消极了,小学生不因该学习的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是道德经里的话,批判的是统治这的愚民政策(这个小学生理解起来就更难了) 意思是说,古代有学问的人,讲道不是为了使人民明白是非,而是使他们更加糊涂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