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涕零出自什么文章_感激涕零褒义还是贬义

tamoadmin 成语问答 2024-06-17 0
  1.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哪篇文章
  2.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3. 我眼中的诸葛亮 200~300左右的作文
  4. 高三励志文章
  5. 表示心中很温暖的成语有哪些?

① 用于形容“万分感激,却无法用言语形容描述”的成语是什么

感激涕零[ gǎn jī tì líng ]

释义:涕:眼泪;零:落。 因感激而流泪。形容版极度感激。

感激涕零出自什么文章_感激涕零褒义还是贬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恩戴德[ gǎ权n ēn dài dé ]

释义:戴:尊奉,推崇。 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感激不尽[ gǎn jī bù jìn ]

释义: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感遇忘身[gǎn yù wàng shēn]

释义: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铭感五内[míng gǎn wǔ nèi]

释义: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② 形容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成语有哪些

哑口无言、苦不堪言、不可言宣、不可名状、 不堪言状 等。

1、哑口无言

解释: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译文:他也有孩子,年轻时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以肯放回家去?闻得亲生母亲是个懂得礼的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说话,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2、苦不堪言

解释: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自: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译文:晚年得了重病,眉毛脱落,鼻梁断坏,苦不能言。

3、不可言宣

解释: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译文:诸法寂灭相,不可因宣布,和尚怎么为人?

4、不可名状

解释: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译文: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东西的象征

5、 不堪言状

解释: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做官的未必都是那一班人,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竟有不堪言状的。”

译文:做官的不一定都是那一班人,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多长时间,官场上脸的举动,竟然有不堪言状的。

③ 用言语无法形容用成语怎么说

1、不堪言状:[ bù kān yán zhuàng ]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2、不可名状:版[ bù kě míng zhuàng ]

名:用言语权说出;状: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贵不可言 :[ guì bù kě yán ]

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4、无以言表:[ wú yǐ yán biǎo ]

无法用语言表达。

5、不可言喻:[ bù kě yán yù ]

喻:说明,告知。 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④ 描写“言语无法表达感激之情”的成语是什么

描写“言语无法表达感激之情”的成语是:溢于言表,意在言外,感戴莫名,回感激不尽,感激涕零答。

⑤ 什么成语可以表示无法用语言形容

1、妙不可言

拼音:miào bù kě yán

释义: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文章;妙不可言。”解释:孟子写的文章,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2、不可言喻

拼音:bù kě yán yù

释义: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解释:生在这个地方,想离开确不忍心离开,想留下却又不敢留下,心里非常的焦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3、不可名状

拼音:bù kě míng zhuàng

释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出处:近代.茅盾 《昙》:“她终于被那不可名状的扰乱所征服,她只能偃卧在床上,狼狈地喘着气了。”

4、相顾无言

拼音:xiāng gù wú yán

释义: “顾”指的是 转过头看;回头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出处: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正梳妆。相顾无言”解释: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5、不可言传

拼音:bù kě yán chuán

释义: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 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解释:妙契的用心不可以体会的到,真证明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⑥ 言语无法表达感激之情用成语怎么说

成语无以言表

拼音wú yǐ yán biǎo

解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激之情)

⑦ 形容很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情。用成语来表示

形容很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情的成语:

妙不可言、神乎其神、不可思议、奇妙无比、不可捉摸

1、妙不可言

解释: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出自:晋·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翻译: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的语言,事不可穷尽的在笔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神乎其神、妙趣横生、美不可言

反义词兴味索然

2、神乎其神

解释: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天地》:“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翻译:深的又深又能东西了,神的神能精的却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妙不可言、奇妙无比、不可思议

反义词不足为奇

3、不可思议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自:无名氏《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示例: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 ◎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或物

近义词难以想象、玄而又玄、神乎其神、不堪设想、不可名状、不可捉摸、岂有此理、咄咄怪事

反义词情有可原、通俗易懂、洞若观火、一目了然、可想而知

4、奇妙无比

拼音[ qí miào wú bǐ ]

解释形容难以比拟的神奇。

近义词神乎其神

反义词平淡无奇

出处: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山雨》: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5、不可捉摸

解释: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出自: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翻译:当一个落脚,不能从返回,而因此成为不可摸捉的话来掩盖的。

示例:可是,这个夹肉片和那的嚼饭,都似含着一些~的秘密。 ◎老舍《赵子曰》第十八卷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情及对事物的揣测

近义词高深莫测、不堪设想、不可思议、莫名其妙

反义词料事如神、一目了然

⑧ 形容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成语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妙不可言,哑口无言,苦不堪言,不可言宣,不可名状等等!很多的!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哪篇文章

原文

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

菩萨道:“前日在***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

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出处:出自出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真***美猴王》。

六耳猕猴,***悟空,无姓名,传说的四大灵猴之一,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一说为孙悟空之二心,故与孙悟空本领无二。

唐僧:紧箍疼不出;天王:镜子照不出;观音:我也看不出;谛听:我看出来也不敢说……谁都认不出来,最后如来佛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有一种说法是“一体二心”,孙悟空善念和恶念分化成真***美猴王,其实都是孙悟空。最后善念悟空打死了恶念悟空,所以说孙悟空死了一半。那一半就是恶念。

扩展资料: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

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百度百科-孙悟空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狡兔三窟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狡兔三窟释义: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周密。《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窟:洞穴。

窟是指洞穴,狡兔三窟的原意为“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周密,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移花接木、掩人耳目等。

原文出处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谖***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谖回来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我眼中的诸葛亮 200~300左右的作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1

 [目标]

 1.识记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2.鉴赏文章构思技巧,揣摩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切入]

 初中曾学过《出师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表现孔明鞠躬尽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泪满襟”,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与《出师表》齐名的是李密的《陈情表》,人言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后人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探究]

 1.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查,打牢基础。(投影)

 A.对加重实词进行解释

 慈父见背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衿育 不衿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B.注意多义虚词“以”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设疑,了解文章内容。

 你认为“情”在文中有哪几层含义?试用文中的话概括。

 (1)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忠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探究问题

 (1)李密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请求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李密处在二难境地,特别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应诏,会招来杀身之祸。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出于情,归于理。李密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述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则抬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先尽孝,再尽忠,亦合情合理。晋武帝阅表后,竟赞扬他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但停诏,而且给予优厚待遇: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从这惊人的效果,足见这篇文章写得多么成功。

 4.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崇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让学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扩展]

 阅读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中的一段,进一步体会文章真挚感情的表达形式和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孝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于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己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仅仅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性。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实践要点]

 对“孝”的再认识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观,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1.读音。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功强(qi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i)以微贱 非臣陨(yn)首 责臣逋(b)慢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 犹蒙矜(jn)育

 过蒙拔擢(zhuó) 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n)(yn) 更(gng)相为命

 2、词语

 1.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4.门衰祚薄 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5.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

 6.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7.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8.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10.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11. 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难以预料。

 12 .相依为命 相互依靠过日子,谁也离不开谁。

 3、完成《长江作业》,相互考察,落实词语句式。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尝试背诵。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苏轼有前后《赤壁赋》,诸葛亮有前后《出师表》,大家知不知道李密也有前后《陈情表》呢?文中有何暗示?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既然有前《陈情表》,那它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什么?

 从“臣以供养无主”“具以表闻”可以推知前《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是体现在第一段,第一段可以说是前《陈情表》的精简压缩版。

 2、诵读第1段,第1段结构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总分式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年幼多病、零丁孤苦,门衰祚薄、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卧病不起-----配乐朗读

 3、讨论:结合1、2两段分析,后《陈情表》叙述与祖母关系仅只一百二三十个字,而前《陈情表》极可能是洋洋洒洒近千言,晋武帝在李密“具以表闻”之后,为什么对李密很不满意,甚至于“诏书切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比较前后两表,请从征召原因、内容侧重、选择决定、语言特点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写作的启示。

 其一,从语言技巧方面来看,后者极可能啰嗦拖沓,语言陈旧,有敷衍之意,故而读之无味;前者语言简洁而不简单,凝练精粹,极富创造性,起到生动形象,真情至性,悲恻动人的效果。(开头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自然精粹,以一敌百,以少胜多,形象生动地表现其孤苦情状,凄恻哀婉,令人读而生悲,印象深刻)

 其二,从征召原因方面来看,武帝对李密的的征召,其实并不只因为他的孝廉、他的秀才,更是要他李密对新朝的忠心和顺服,以作其他旧臣表率,笼络人心。是以武帝需要的并不仅是一篇只述孝道的《陈情表》,更需要的是一篇向新朝献忠的《投降书》!而李密居然不识好歹,多次征召,不仅没有感激涕零,却竟似置若罔闻一般,是不是还眷念蜀国,对新朝灭蜀心怀不满而暗怀抵触呢?

 其三,从内容和结果方面来看,满纸在说祖母如何地情深似海,对晋朝主动伸出的橄榄枝(讲到某个国家“伸出橄榄枝”,一般是形容这个国家对外表示出了友好的态度和愿望,以谋求和平,共赢的发展。具体到个人,“伸出橄榄枝”,则指向某人示好、给某人机会),却似乎是有意忽略,热脸蛋贴人家冷***,难道我晋朝对你就是情如纸薄,刻薄寡恩吗?(察、举、拜、除,可见朝廷求贤若渴,对李密征召殷切,恩重如山。)

 李密

 晋武帝

 征召原因

 因其孝廉秀才

 望其忠顺降服

 内容侧重

 夙遭闵凶 情深似海

 殷切征召 恩重如山

 选择决定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奉诏奔驰 结草衔环

 语言特点

 刻意煽情 冗长拖沓 语言陈旧 单调乏味

 自然精粹 形象生动 语言创新 凄恻动人

 4、李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关键之所在了吗?第二段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责、逼迫、催、急

 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多少文人因坚持名节、拒不合作,引起君王的猜忌和不满而遭致杀身之祸,“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李密“伏维”一番,恍然大悟,不觉惊出一冷汗,心中大恐,于是赶紧在前《陈情表》之后不久又赶紧追加一篇后《陈情表》,希望能够弥补前表之失,挽救迫在眉睫的.危机。

 5、李密“伏维”一番,在后《陈情表》是从哪些方面表达对新朝的忠顺之意的呢?可就以下关键词进行分析。

 1、孝治天下:与圣朝核心价值(理念)巧合一致:(守孝即是忠君、高度契合、如鱼得水、由衷拥护)

 2、不矜名节:在伪朝从政态度(为官)反省深刻;(既然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

 3、亡国贱俘:对自我现状处境(处境) 清醒认识;

 4、过蒙拔擢 对武帝恩重如山(恩宠)无限感激

 5、不能废远:因祖母命悬一线(垂危)无奈选择

 此段文意多转,语言委婉流畅,面面俱到,多方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指导背诵

 6、已表忠心,写到此处,李密是否可以松一口气,觉得应该可以在武帝面前政审过关,而将表文呈上了呢?

 虽表了忠心,但是口头说的好听,还需用行动来落实和证明,不能只给祖母行孝而不向皇帝尽忠。既然忠孝不能两全,从帝王角度来说,就应该只尽忠,没有忠,就不能保证孝。

 7、阅读第4段,自古忠孝不得两全,面对两难,李密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这个建议于李密、武帝各有何益处?

 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于李密:忠孝两全,解决千古难题

 于武帝:慰降臣、驭官吏,收民心、合人伦,感神灵、符天道,xx定、促一统,留美名、传千古。

 (两全其美、鱼与熊掌兼得,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虽为套语,但为何对帝王来说不可或缺?

 臣服,恐惧,帝王践踏其人格,羞辱其自尊,视臣民性命如蝼蚁,臣民就算在学识、才华、道德上远胜国君,却也不得已而丧失了独立人格,在精神上已被解除了反抗,以显示帝王之威严,满足其虚荣,稳固其统治。

 9、此番再次陈情,李密实现他所希望的目的没有呢?你若是武帝,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陈情表:了解到一片忠心,认识有十般益处,得意于万分感激,享受着无限怖惧。

 10、结合课文,以忠孝为内容为李密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蒙慈恩陈孝情愿乞终养

 下联:沐清化表忠心誓效奔驰

 横批:万世师表

 11、小结: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构思缜密,以忠孝为线索,逐层深入、脉络分明、思维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3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陈情表》。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高超的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景导学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我们今天来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

 1、“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2、作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朗读疏通课文,归纳知识点

 1、第1段

 2、第2段

 3、第3段

 4、第4段

 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艺术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1、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景导学

 结合现实,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交流探讨。

 学习活动

 一、深入学习理解《陈情表》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4、题目中的“情”字有几层含义?

 5、讨论: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4

 课题:陈情表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课文虽文字质朴无华,但是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对祖母的感情以及如何巧妙的拒绝出任仕途涉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简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划线字的读音以及重点字词的的释义。

 (1)、读音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

 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ǎn)(yǎn)

 (2)、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

 (3)、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辛苦

 (4)、成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通***字

 闵——悯 蓐——褥

 2、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总结本段大意。提示: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总结本段大意。提示:写自己忠与孝的两难处境。

 (3)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本段大意。提示:为打消武帝的疑虑,重申自己的人生态度及特别处境。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同学分别总结本段的主要内容。提示: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附:板书设计

 陈情表

 第一段:门衰福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二段:进退狼狈——诏书切峻,供养无主

 第三段:不能废远——“刘病日笃”,朝不虑夕

 第四段: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挚朴恳切的语言,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探讨法、品味涵泳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取了怀柔政策,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本文出自《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卷三十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学习过程:

 一、初读: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a级)

 险衅( ) 夙( )遭闵( )凶 祚( )薄 期( )年 陨( )首

 逋( )慢 茕茕(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笃( )

 优渥( ) 终鲜( )兄弟 期( )功强( )近( )

 洗( )马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矜( )育

 2、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今义词及表现官职变动的词语:

 3、思考:作者陈情的背景如何?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b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二段中体现作者上表陈情时两难处境的相关语句。

 二、品读: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一)品读第一、二段: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身世?试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翻译并加以赏析。(c级)

 品析:

 2.哪些语句写出了祖孙相依为命的凄苦?试找出来并加以翻译。(c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一段的相关语句,也可以参照第二段中的“更相为命”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

 3、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并试着背诵。

 4、小结一、二段的抒情内容,深入体会本部分陈情于事,动之以情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第三段,思考:

 1、在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试分条概括关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说理内容。(d级)

 点拨:说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为语言标志进行文意转换。

 2、写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d级)

 点拨:可结合本文的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进行深入探讨。

 (三)品读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并试着翻译。(c级)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还进行了哪些铺垫?是否多余?(e级)

 三、总结陈情的脉络:(d级)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情真意切。于恳切、朴实中见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达交流(d级)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陈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如你是晋武帝,你会被李密打动吗?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语言得体、准确。

 五、作业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脉络,***用“关键语句串联法”,诵读全诗。

高三励志文章

千秋诸葛我评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了当朝的利与弊,从而告诫刘禅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免其基业毁于一旦.这在当时不失为有识之见.文章言之有理,是一篇历代传诵的佳作.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诸葛亮的见解不足以感动刘禅.刘禅是抚不起的阿斗.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由是无主遂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这一切行为让诸葛感激涕零.答应助刘备"统一天下",建立自己的王朝.同时诸葛亮非常讨厌小人,每当刘备问他时,他便说:"亲贤远倿".并且要让刘备以百姓为天.可见诸葛不仅是"谋臣",亦是"奇才".重用这种人,刘备怎能不飞黄腾达?如果刘禅能信并***纳诸葛意见,则后汉会倾颓吗?

其实,诸葛的主张不仅是积极,同时可使国家强大,就是在今天也有此参考价值.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许多老师.专家等知识分子热爱祖国,为祖国出谋划策.献计献策.得到人们的赞赏,国家重用.使国家倡隆也.

如果诸葛亮能看到至今,他肯定会惊讶.因为今天的知识分子不需"封地",也不需***厚禄,只需应有尊重和为社会做贡献.

不过纵观诸葛亮,只有他在逆境中才显示出非凡生命力,他的顽强搏击,终于让他成为叱咤风云,千古流芳伟哉大丈夫!

千秋诸葛我评说

诸葛亮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评论,深受人们的爱戴,出于茅庐的他辅佐实力单薄的刘备成王霸业,忠贞地献上自己的谋略,为蜀国打拼了一片天下。他的聪明才智和忠贞不虞让许多人都为之钦佩。

小时侯就听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也看过一点《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所以,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他是一个神奇的人,隐居于山中未能与外界接触,却能熟知当时的情形,对外界了如指掌。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将时局分析得相当透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周密,面面俱到。另外,他对于与曹操,孙权的关系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当精妙的解析。最后还做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取荆州,作为蜀国的国土,并将荆州的地理环境,人文关系都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可以说,没有哪个谋士能像诸葛亮一样将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对于各个地理环镜那样的熟悉。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算准天气,“呼风唤雨”借东风,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可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他的聪明才智是不可估量的。后人一提起他,必将首先想到他的神机妙算与锦囊妙计,是智慧的化生诸葛亮设空城计,下退司马懿大军,实行的心理战术;草船借箭,竟向敌人获取了战斗工具。看似不容易做到的,却如此轻松地在他的计谋中完成。这些计谋都很奇特,令人意想不到,在危难时刻帮了蜀国大忙,挽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绝对不会立足于天下,与魏`吴两国抗衡。

诸葛亮也是相当忠义的一个人,刘备在世时,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刘备死后也耐心地辅佐刘禅,为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刘禅却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背叛,到其他的强国去,反而更加尽心地为刘禅出谋划策。《出师表》一文中更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衷心,感人肺腑,正义凛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对先主的感激与怀恋。可是我认为,诸葛亮虽然接受了先主刘备的遗命,但是蜀国却早已不如当年,再怎么调整也不可能打败曹操,后主如此地软弱。也许,他太注重于忠,坚首誓言,尽心尽力去做的只是一件永远没有结果的事。最后死在了行军途中,令人惋惜。如果诸葛亮早日挣拖的束缚,看穿了这一点,他不会活得那么累。他可以归隐山居,安度晚年。成为一名隐士。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着***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启发和迷团。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忠贞不虞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千古流传,永不磨灭。

有太多让我感慨的人物。想孔明出山时,不过二十多,却隐隐有仙人气概。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亮本躬耕田亩,寻访名山,日出处赏日、月落处寻月,于山野中游历,于梅盛处闻香。只因刘备三顾茅庐,便将一身才华和精力奉予。还记得他出山时对三弟诸葛均说: “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孔明出山后,一直被人打得四处投奔的刘备才开始真正站住脚跟,然后得以放手一搏,拥有了与曹操抗衡的资本。

孔明出山时定是踌躇满志,欲施展一身才华助刘备收天下于瓮中,他相信凭刘备的人和和自己傲人才华定能成一番大事。羽扇轻摇,断尽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是刘备太仁义,忘了兵不厌诈不肯夺自己宗亲的地,只是天下太多变故,太多情意削弱了理智,刘备终究不能在有生之年一统江山,做到他曾经向往的兴复汉室。联吴抗曹火烧赤壁、夺荆州、据西川……当年的知遇之恩在刘备去世前早已报尽,孔明的恩应只报明主,他可以践行出山时的话,在干出一番事业后,再退隐南亩,于乱世之中求宁静。只是刘备的托孤羁跘了他的路。他何曾不知阿斗扶不起?何曾不知北上抗魏不可为?可他不可为而为之,终于五丈原病卒。逝前还在为先帝遗业考虑谁来扶阿斗。他一生诸多誓言皆践行,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没能践行自己在出山时"待功成之日,及当归隐”的誓愿。

人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

表示心中很温暖的成语有哪些?

  篇一:《致高三学子》

 时光飞逝,一切都在变化。流年里的记忆像汁液饱满的植株,散落一地,肆意生长,占据整个心灵。疼痛却像海潮,一浪涌过一浪。

 夜晓天明,又是一个简单寂寞的轮回。在轮回里感受昨日的余温。那些物是人非,就像在聆听一曲悠然伤感的曲调,倍感凄凉。直到夜深人静、孤枕难眠时,才黯然发现,又一个日夜在回忆的指缝间蔌然流逝。

 似乎谁也曾迷茫,似乎谁也曾彷徨,鞋子忘了原来的方向,偏离了预定的轨道。看那高三学哥学姐们忙碌急匆的身影,他们的脚下是否也曾有过磐如岩山的绊羁?他们的心中是否也曾有过茫然若失的忧郁?而近来早餐店里右手捧粥、左手拿书的情景屡见不鲜。是谁,在荏苒时光中,以绵薄之力换以心慰?

 也想不为谁而泪流,最怕夜深人醒后,停止思念,孤单的夜里,唯有自己抚慰自己的忧伤,唯有自己能给自己坚强。一捧清水,浇醒幻想,浇醒朦胧睡意,窗外星光闪耀,明月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银装素裹,仿佛草木也有了生机,闪烁着斑然星光。蓦然间,对面舍楼,一个个廓落的窗口中,依稀闪射出簇簇若有若无的微光。即使在深夜中,它也是那般的暗淡。我明白,那是高三学哥们躲避着查寝老师在被窝里挑灯苦读。届时,空旷的身体忽然充沛了许多,一股力量由心而发,驱除着深不见底的忧伤,仿若蜻蜓点水般,却不失刻意的温暖。

 原来星光虽璀璨却也遥远,任我们怎样努力去回忆都只是徒增伤感罢了。而那一簇簇萧条暗淡的灯光,婉如茫茫大洋中一只明亮的导航灯,让迷失方向的船儿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十八年的漫漫征程,我们品尝了太多的辛酸苦涩。学校那“青春无悔”的雕塑赫然镌刻着曾激励过千千万万进步青年的名言:人最宝贵的生命,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谁说九零后的孩子只知怀伤?谁说九零后的孩子不求上进?他们叛逆的双眸下同样隐匿着不屈的意志和高昂的***。

 壹零年高考的钟声盛大响起,六月份的盛宴,为他们饯行。那时,又将醉了谁?美了谁?

 高二的生活即将结束了。一个月后,人去楼空的高三又将被我们填满。不由自主回想起初三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家家”,所谓的汗水,所谓的辛酸,被时光定格,在脑海中沉寂。如今,再次被翻阅,经历了两年更加繁重、更加辛酸的高中。蓦然回首,阑栅那处无忧的童真和青涩的纯情都嫣不复存,遗失在不经意间。原来,记忆也为我们拼凑了一场盛宴,一场残缺的盛宴。

 事到如今,伤感回忆亦是徒劳,它再也不能做为生命中的主旋律。老师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野马易放难收!相信这简单的道理谁也懂,学习如此,生活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对于即将高三的学子来说,所谓的放松就是放纵,轻轻的松懈了一下,也许便是致命的放弃。所以,流年里即将高三的学子们,握好你们生命里的舵,展望前方,在无垠天海中遨游吧。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高二的学子们,请不要再沉默,请勇敢地秀出自己,请尽情的挥洒自己,用汗水去浇灌,用勤劳补拙失,请让那留白的青春画卷重新五彩缤纷、流光溢。青春无悔,莫到明年六月叹遗憾。写到这里,我不得不重提起前文说到的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生命,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篇二:《一夜能走多远》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每个坑两粒***。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歉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篇三:《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的品味,那属于我的高三奇迹。

 想借用班主任的评语,对高三的上学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定却难逃现实诱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当自信,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百出还不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看到这些评语,这些批评,我心里有恐慌,却更迷茫——我究竟该怎样做……

 千疮百孔的习惯让我的成绩从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时间,在迷茫与挣扎中看着成绩下滑,看着北大远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影响我很久的经历!

 凭借高二的成绩我走进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笔试考场,上午的数学共四个题,交卷时我只做了一点点。若是搁在平时,下午的测试我一定会边做题变懊恼,接着一败涂地。可是这次,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我暂时忘却了上午的数学卷,一点一点答题,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场,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却着实为自己下午的沉着感到欣慰。压线通过笔试,正是对我心态的奖励,从那时起,无论上一科考的怎样,我都能坚强的努力到最后一秒,这或许远比通过考试要重要吧。

 接着的面试,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着那让我陶醉的气息,阳光静静地洒在身上……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读书人,给了黑暗中的我多么强烈的希望。

 戏剧性的是最终我只获得五分的加分,老天开起玩笑怎么这么有意思,寒***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不知所措的呆着,就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多,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只有五分,值吗?我永远不会忘记许多人听到这“五分”的神态,那是一种听到冷笑话的表情,我只有以笑应对。可我不服,或许,这五分就有用呢;或许,就真的有用呢……

 再开学,立刻到了“质检二”。理综的出现让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的优势发挥不出,物理的劣势暴露无遗。200名,我忘不了老师气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到宿舍指给我看:“还没这么差过吧!自己好好想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咬咬牙,下定决心。我扔掉了手机卡,把MP4借给了同学,在枕头下放了三样东西:暑***买的《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领取的《筑梦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趴在床上,难以入梦。一笔一划地将职烨的《花开不败》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个为了复旦牺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样……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总是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一丝阳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导致了身体的问题,脑子里总是跟浆糊似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觉得夜好静啊,只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记了开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我坚持了一个月,结果却是在“一模”时由低谷跌落深渊。570分,283名,按往届的成绩看,这刚够一本。距高考还有54天,我真的想放弃了……有气无力的看着试卷,可怕的是我没有那种“收拾旧山河”的勇气与***了。

 多谢我的朋友,用一张纸,一段话唤起了我内心的希望:“把每天当成终结前的最后礼物,把每道题都当成训练能力的必备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必须为了必须,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还没结束呢,真的,还有可能大逆转。

 那是一个见证我内心成长的下午,一个人坐在窗户旁,发声地再一次读了那个坚强的复旦女生留给我们的财富——《花开不败》。日记本上我有力的写着: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鸣惊人。一天超越六个人,杀进北大。现在看到这些话,仍是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怎么就那么相信奇迹!正如柴静所言吧,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节,我应该成绩回升。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点五模”年级233名,据复读生说,这样的成绩没戏了。没戏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习后出去跑步,发疯一样。回来看到了发下来的化学卷子。看着接近满分的卷子,我对自己笑了笑。接着发现卷子的最后有化学老师的一句话“你还是那个优秀的你!”还有人相信我,老师没有放弃我。一瞬间,我感到莫名的感动。趴在课桌上任眼泪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到的光芒,哭过后的我轻松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全力以赴!输输输,输到赢为止!

 影响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个哥们来聊天。言谈中,我不自觉地流露出沮丧,他送我这样的一句话: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没受过打击。我是一直被打击,从未被打倒!

 一天天重复的日子,通向了“二模”,冲到了年级70名的我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了。马上要自由复习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师求助,经验丰富的他告诉我这一阶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进步了。老师说的没错,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着瞧!

 距高考还有19天的时候,我将战场搬到了自习室。那里都是学竞赛未成的战士,我和他们一样,无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着那些分数,语文120,数学140英语140理综275加上5分,够了,到北大了……白日做梦可以,不过要梦得有价值,梦是可以带来动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张纸“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像一匹饿狼,不顾一切地发疯一样冲向北大。

 “二点五模”时到了年级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谁让你给了我一点希望,我会不留余力!

 最后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个人了(他人已经保送或者留级)。那位保送清华的“神人”临走时说:你们会考的很好。“我会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东西全缕一遍,心如止水,最后的战役,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场上有我的两名好朋友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获全胜,不可逆转》。

 临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着拍张我肩膀说:“你的成绩呈一个V字,希望高考时你会再回顶峰!”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书的时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来了!亲吻着手里的宝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年是这么的奇妙。奇迹,就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再回首,我们是不是也发现,牺牲的其实并不是一切,谁说这牺牲不是一种赢得呢,赢得的太多太多,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以创造奇迹的岁月。

  篇四:《有时候,人是可以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这是一段心中藏之,无一日忘记的珍贵记忆,在逆境中,在复读的“高四”生活中,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前途虽远,扶摇可接。于是心底深处的那些梦想,从不曾磨灭。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走进了一个囚笼。

 像是那远古时期的楚国遗民,与他们的三闾大夫一样,佩长铗,冠切云,饮坠露餐落英,有着干云的立项满腹的诗书一身的傲气,却也只能任风尘遮蔽一身的白衣,低头走进那座牢笼。

 楚囚最是悲哀,我一直固执的这样认为,因为他并非卓尔不群,却一直太过自命不凡。自命不凡者,总是要比凡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高三时所有的年少轻狂,都在2008年分数发布的一瞬间化为一场巨大的讽刺。我曾信誓旦旦地说即使是高三,也不值得我放弃所有的兴趣理想去成就一个单薄的分数,于是我的***本上一年内多出了三万多的字数。可是真正看到分数的时候才知道,计算机荧幕不会体谅你的绝望,也不会理解宣判时的悲凉,那一瞬间,梦想中渴望了十几年的那一片湖光塔影,距离我如此遥远。

 没有人会想到我落榜,面对所有人的错愕与惋惜,我却知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背负。

 无所谓心情,难过悲伤对于我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门,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不上线,拒绝所有人的关心与安慰。

 那就复读吧,如果心里还有梦想,如果,还不愿意向失败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头。

 父母都不赞成我复读,妈妈怕我的心理承受不住,爸爸甚至认为以我高三漫不经心的状态,再复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比第一次更糟。整整两个月,家里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我和爸爸不停地吵架、冷战,争论者毫无意义的谁对谁错,眼泪总是替代了一切能发泄出的欲望,而窗外,夏日的阳光正明媚的眩人眼目,我的朋友们正在全国各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最长最美好的***期。

 最终我还是赢了,如妈妈后来对我说的,从没有人能改变我做出的决定,从我小时候起他们就知道。

 要不要回原来的班上,我也曾一度犹豫。

 在我看来,愿意复读的人是猛士,愿意来我们班上复读的人是真的猛士,已经在我们班上经历过一年高三深谙其黑暗艰苦还愿意再来一遍的人,就只能用圣斗士来形容了。在后来的高四,无数次,大家在交完卷子筋疲力尽后感叹着对我说,你真的太勇猛了你当初怎么有勇气回来再受一遍折磨啊,我也同样筋疲力尽地哀叹说,我也不知道啊我一定是疯了。

 记得同宿舍的舍友曾出给我一个上联让我对:,张无忌,杨不悔。

 巧妙的***与人名的结合,张杨兵谏,倚天屠龙,我最爱的金庸。而我对出的下联,出自《射雕》,却是对自己当下处境一场彻彻底底的嘲讽:在我的中学这片旧土上,班主任孙老师没有变化,我也依然待在同一个地方无法向前。

 附中故地,孙不二,王处一。

 那时我的朋友们已经在大学里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而我在与去年如出一辙的填涂讲评中体验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总是想起那本不相干的一句: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高四的学习生活,可以此一句话完整概括之。

 在同班同学看来,复读生们总是比他们幸福的吧。可以逃学、请***、迟到、早退、上课不听、不交作业还永远拥有睥睨群雄的成绩。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是啊,***如你不曾经历那样的失败,***如你不曾看到在模考中从来没超过你的无数同学们带着比你优异的高考成绩昂首走进大学而且你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因为你们再也不会有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时刻,***如你不曾在回来之后看到初生牛犊般的应届生们依然能够考出比你高的分数。

 那种质疑自己价值的恐惧感,没有复读过的孩子们永远不会理解,我也希望你们一辈子都不要理解。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参加了北大的自招,又一次在希望燃起之后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去年夏天是我先放弃了她,她随即以前所未有的惨淡分数宣判了我变心的代价。于是我回来,从头开始,希望于事仍有裨益,再伤心再沮丧,心底却一直有着最自欺欺人的小小安慰:这是我跟她的缘分未尽啊,我毕竟又多了一次追逐她的机缘。没想到,这次却是她放弃我了,知道自己笔试未过的那一天,我从中午十二点哭到了凌晨一点,一遍又一遍地想,难道从小听到的那些我只应该属于北大的赞誉就只是一个一触即碎的浅薄的玩笑?难道是北大在用最残忍的方式报复我填报志愿时的心志不坚幺?这条看不见丝毫光明的路路,我还要、还能坚持下去幺?

 可退路已经被自己截断了。

 记得曾经听一个同是复读生的姐姐说,复读生是原地踏步的,没有改变,没有进步,所以大家听课的时候我可以睡觉,大家做题的时候我可以看***,重来第二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我发誓,若我像她一样,彼时已经拿到自招加分,我也一定是这样的想法,并且从那一刻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再用菜夹馍和煎饼委屈自己——那是我将近一年的中午饭和晚饭,为了节约时间。可是我没有她那么优秀,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中午离开教室的时间从十二点半拖后到十二点四十五,大家睡觉的时候我要听课,大家看***的时候我要做题,早已不是为了成绩在拼,而是无论如何让,都要守住心底的尊严。

 重来第二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我习惯中午独自一个人留在教室,习惯在自习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点半,凌晨十二点半,这两个遥遥相对的钟点每日与我相伴,身边总是安静无人,手边永远做不完的习题象是一场无人倾听的诉说,明知无益,却不愿停下。

 我总是在做题的空隙莫名地走神,想一些荒谬而漫无边际的事,想曾背过的那些哀感顽艳的诗词,想朋友们转身离去的背影,想曾有的那些轻歌巧笑和惘然若失,想晚上放学后仰头望见的长安月,想西安这座历尽荣耀与伤痛的城,想文化的继承祖国的复兴,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想看不见的远方河岸边的芦苇丛,风过时萧萧寥寥,静悄悄吹起一档芦花如雪。

 向人含笑背人咳,小恙轻随懒自呵。

 总是难过。

 后来我想。就当着本不该有的高四是一场跋涉,我在冰冷的原野上追逐它前行,义无反顾。若是失败了,就只当这千里的跋涉,是来做一次甚至无法的相间的告别,只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却终究抵不过时间。

 这里的“它”早已超过了北大的定义,而是我随自己的全部自许和自期,以及逆境中不曾磨灭的梦想。

 于是我奋斗在高四看不见尽头的路上没有停下,掩藏起所有的伤痛,依旧可以对着每一个人笑得灿烂。

 这次咱们拼了。

 ***的是我有着一群能相互依靠的同学。

 大厦倾覆,沧海横流的时候,我们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辙之鲋。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家同气连枝,像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我们之间的竞争,也已被那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温度,成为熨帖胸口充实记忆的别样的心情。

 还有宿舍的舍友,这群最亲密的“战友”,天上神仙府,人间三零五(我们是305宿舍),这是我调侃时为宿舍写的对联。我们在这方小小的空间里,意外地收获了幸福。

 我们付出了多少,没有人能列举得清。我只知道我们宿舍在自习室的人总是最多最齐时间也最长,我们合起来考过五次年级第一和无数次的前五前十,我们六人最终两个北大两个清华两个中财聚首北京,为了各自的梦想,我们舍弃了太多。

 每一次回宿舍时,我都会在楼下抬头先看我们的窗口是否有灯光,像是,一年灯火要人归,家一样的温暖。我总是回来得很晚,但即使灯黑着也从来没有慌张过,因为我知道推开自习室的门,你们一定在。

 记忆中最深的,是305朝阳的大窗,每天早上买饭回来的人拉开窗帘叫大家起床,睁开眼时,阳光洒满一室,漫漫长夜的伤痛化作满心满眼的温暖。我一次次地想起来我喜欢的那句歌词,每一天睁开眼看你们和阳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来。

 我们是一群在涸辙中相濡以沫的鲋鱼,每一群涸辙之鲋都有着相忘于江湖的梦想,但在那之前,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拼出那条拼向江湖的水道。

 很没来由的,我想到我的班主任孙老师,想我对他痛恨切齿的高三和感激涕零的高四,像一场很荒谬的虚拟:我希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为我的每一点进步由衷地欣喜,也安慰我每一次的失落,只要看到他,我就有走下去的勇气,并且欣然的笑容满面。我一直以为没有这么一个人,过后回头才发现,这个人一直都在,却是我的班主任。

 他曾在所有同学怨天尤人的抱怨中面不改色的发试卷考试,也曾在地震时的剧烈晃动中如山岳般屹立在讲台上安定每一个人的恐惧绝望,他让无数学生在毕业后感念起他的好。然而,我感念他的是他在一次单独谈话中对我说:王欣怡,这次咱们拼了。

 这次咱们拼了。

 回想高四经年倥偬,人浮于事,然而,这句话却让我始终铭记于心,并照亮我的前程。我想,有时候,人是可以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后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许多美好的东西,往往在心灵经历沧桑之后成为永恒。那么就此结束吧。我已在燕园,已在十余年牵系的未名湖畔,愿所有人安好,愿前路风景如画。

1.感人肺腑

读音:[gǎn rén fèi fǔ]

出处:常贵田《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释义: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造句:临毕业时,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感人肺腑。

2.沁人心脾

读音:[qìn rén xīn pí]

出处:宋·林洪《冷泉亭》诗:“一泓清可沁诗脾。”

释义: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造句:月色下的桂花点点绽放,流淌着水***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3.感激涕零

读音:[gǎn jī tì líng]

出处: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释义: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造句:这份真情林笑云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却感激涕零,铭感五内的。

4.百感交集

读音:[bǎi gǎn jiāo j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造句:可怜的琼斯就这样百感交集,辗转难眠。

5.雪中送炭

读音:[xuě zhōng sòng tàn]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造句:时值食品价格猛增,沃尔玛降价对穷人来说将是雪中送炭之举。